《红灯记》中李玉和扮演者钱浩亮的曲折人生

合集下载

“样板戏”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

“样板戏”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

“样板戏”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作者:杨飞骞军荣来源:《廉政瞭望》2012年第10期演员童祥苓一直不寂寞,不过,如今的他早已不是以《智取威虎山》中的孤胆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而是作为某膏药品牌的代言人,其唱词也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变成了“痛痛痛,贴贴贴,早贴早轻松”的叫卖声。

当年舞台上孤身深入敌营的剿匪英雄,现在化身广告代言人,多少也可以反映出样板戏在当下的尴尬处境。

现今30岁以内的人,听说过童祥苓的寥寥可数,其中完整地观看过《智取威虎山》或者八个样板戏中任意一部的人,想必就更少。

所以,童祥苓的膏药不太卖得出去。

不过,膏药事小,历史事大,年轻人对样板戏的陌生,背后还折射出人们对一个逝去时代的漠视,以及历史记录的一段空缺。

《红灯记》:一切为了“高大全”1963年国庆节后,时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的阿甲,突然接到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指示,让其在中国京剧院组成排演现代京剧《红灯记》的演出阵容。

指示下达后没多久,中国京剧院即集合了当时堪称最优秀的人才,组成了创作和演出班子:阿甲任导演,“百戏之祖”翁偶虹负责编剧,著名老生表演艺术家李少春饰李玉和,有“活曹操”之称的花脸表演艺术家袁世海饰鸠山,高玉倩饰李奶奶,刘长瑜饰李铁梅。

众志成城,在大家的艰苦努力下,1964年5月,刚排出前五场的《红灯记》在文艺界内部征求意见。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演出竟一炮打响,很快拿下后几场的排演,参加了当年的现代戏汇演。

李玉和与王连举接头一场戏,两个人背对背,念台词“老李,鬼子的岗哨今天布置得很严密”,然后,两个人同时转回身,接着说“看样子一定有什么事”。

用这个转身动作把地下党接头的环境感体现出来。

孙洪勋曾经问李少春怎么想到这么设计动作,李少春反问:“你看过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头了吗?”原来八一厂出产电影的片头上,就有一组工农兵的雕像转身的镜头。

未曾想到的是,会演中,听到戏中李铁梅有一句唱,“提起敌寇心肺炸”,领导说“怎么炸不出来”?虽然阿甲顶了一句,“已经唱到(位)了”,但后来李铁梅的“炸”字唱得格外高亢。

李玉和扮演者钱浩梁现况如何?幸好遇到了他!

李玉和扮演者钱浩梁现况如何?幸好遇到了他!

李玉和扮演者钱浩梁现况如何?幸好遇到了他!说起“浩亮”这个名字,在六七十年代差不多家喻户晓,他是样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的扮演者,他本名“钱浩梁”远不如“浩亮”两个字令观众熟悉。

把“钱浩梁”改名为“浩亮”的是江一一青(下称江)。

江喜欢给人改名,还把殷承宗改为“殷诚忠”,把薛恩厚改成“薛今厚”。

在那个年代,能被江青睐是极大荣耀。

钱浩梁生于1934年,6岁随父练功,10岁入上海戏剧学校学戏。

后来他又考入中国戏剧学校,跟著名武生尚和玉学艺,加上自己原本的功底和勤学苦练,钱浩梁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1956年钱浩梁成为中国戏剧学校首届毕业生,并留在属于该校的实验剧团。

1959年在演出《伐子都》时,钱浩梁扮演的子都技惊四座,赢得同行一致好评,被认为是“全活”尚派大武生。

他不仅在舞台上站住了脚,同年还入了党。

这一年他25岁。

钱浩梁的扎实功底,给他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伤痛。

1962年,钱浩梁由实验剧团调入中国京剧院。

中国京剧院集中着国内许多著名京剧艺术家,是青年演员十分向往的地方。

钱浩梁先在京剧院四团待分配,在一次顶替别人演出《伐子都》时,近乎完美的表演获得满堂彩。

《伐子都》成为钱浩梁最拿手的剧目,即便在他出演《红灯记》中的李玉和而大红大紫之后,也始终认为自己真正的代表作是《伐子都》。

巧的是,在观看演出的观众中有一位不寻常人物――江。

钱浩梁的完美演出给江青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仁不让稍后,钱浩梁被分配到京剧一团,成为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少春的弟子,只是没有正式拜师。

李少春文承余叔岩,武宗杨小楼,文武全才,唱念做打样样俱佳。

他的《野猪林》,一段悠绵深长的吹腔,令人大为叹服。

钱浩梁原本底子就好,再有李少春这样的名师点拨,尤其在唱功上大为进步,渐得余派三味。

在钱浩梁调入中国京剧院的次年10月,便接受了《红灯记》一剧的排演任务,当然,他是B角,A角由师傅李少春担任。

排演《红灯记》是由江亲自安排的,她对这个剧目十分重视,亲自把编剧阿甲,主要演员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邀请到江那里布置任务,同时提出AB角的建议。

红灯记

红灯记

京剧《红灯记》赏析“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在看京剧《红灯记》之前,这是我唯一熟知并且能唱的台词,这台词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了。

看完了这出戏后,我才意识到,这只是那么多经典唱段中的一句。

京剧《红灯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李玉和一家三代和抗日游击队员,不顾流血牺牲,要把重要的密电码送到游击队指挥部。

为一个崇高的目的:消灭侵略者,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全人类。

而以鸠山为首的反面人物,则处心积虑地要劫夺密电码。

为一个肮脏的目的:巩固侵占和统治中国的反动势力,永久剥削和奴役中国人民,争夺世界霸权。

《红灯记》全剧十一场,内容深刻、情节感人、环环紧扣。

是一部极好的文艺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较高的艺术性,同时更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现在详细说说里面的人物形象:铁路工人李玉和,在戏中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地位,无论是在接应北满游击队交通员;在牺牲了的交通员面前,举起密电码,默默地向党宣誓,保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粥棚避过敌人的搜查,保全密电码;以及从容被捕,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稳重和机警的优秀品质。

李奶奶,充满了革命者的感情。

在儿女面前,她是时刻关心后代思想、工作、生活的革命慈母;在群众面前,她是与群众共甘苦,舍己为人的革命朋友;在敌人面前,她是凛然不屈的革命战士。

在送别李玉和“赴宴”,对李铁梅讲述家史,进行阶级教育,以及在敌人刑场上斥责敌人的几场戏里,多方面塑造了这位光芒逼人的革命老英雄。

李铁梅,虽然只有十七八岁,但她生长在革命战斗中,成熟较早,表演的基调是定在“铁骨红心已长成”的高度上的,所以,虽然稚气未脱,但却又比一般的女孩懂得的道理要深得多。

并且在争夺密电码这场斗争中,她又前进了一大步。

她的坚定、勇敢,使我们完全信任,一个无产阶级队伍中新的钢铁战士,成长起来了。

宪兵队长鸠山,是个骑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日本特务头子刻。

京剧《红灯记》唱段《提篮小卖》简介

京剧《红灯记》唱段《提篮小卖》简介

京剧《红灯记》唱段《提篮小卖》:
读音tí lán xiǎo mài,成语,意思是农民把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拿到集镇上出售。

出自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唱词:"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全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故事反映了李玉和一家祖孙三代人坚持革命斗争的历史现实,充分地表现了正确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光荣革命使命。

精彩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红灯记》选段) 钱浩梁饰李玉和李玉和:(西皮原板) 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演员钱浩梁,人生如坐过山车,曾经红极一时,如今85岁已成慈祥老人

演员钱浩梁,人生如坐过山车,曾经红极一时,如今85岁已成慈祥老人

演员钱浩梁,人生如坐过山车,曾经红极一时,如今85岁已成慈祥老人2018年10月17日这天是重阳节,当我在长安大戏院的舞台上,再次看到他的时候,我发现他跟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不仅头发已经全白,而且整个人显得很清瘦。

当天他为大家演唱了《响马传》选段,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再次赢得满堂彩。

可是当他唱完走下舞台时,我发现他的腿脚明显不是很利索,最后还是在一位小伙子的搀扶下,才走向了后台。

不过他的精神状态很不错,一点也看不出他是个已经84岁的老人了。

是的,他就是钱浩梁,一个在特殊的年代里,因在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而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我想,哪怕是到现在,在更多观众的心里,他都是“李玉和”的代名词吧?不过呢,他自己却始终并不承认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是他的拿手好戏。

而且从一开始,《红灯记》中李玉和这个角色的扮演者,第一选择也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师傅李少春。

李少春是谁啊?那可是我国京剧界响当当的一代名师啊。

能够成为李少春的学生,对于刚从艺校毕业没多久的钱浩梁来说,是多么荣幸而难得的事情啊。

当然钱浩梁本身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材。

1934年,钱浩梁出生于一个梨园世家。

他6岁就跟随父亲学艺,10岁就进入了上海戏曲学校。

1956年,他从中国戏曲学校毕业,并因出色的成绩,而被留在学校实验京剧团做演员。

那时的他,就已经是一名“全活”大武生了。

而钱浩梁走红,是在1959年,这一年,他在《伐子都》这出剧中扮演了子都一角,一炮打响。

当时在京城的戏曲圈,几乎都知道了这个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又唱念做打都很到位的年轻后生。

这一年,钱浩梁年仅24岁,还不满25岁。

那他又是如何成为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中的李玉和的呢?这事儿得从1962年说起。

这一年,由梅兰芳任团长的中国京剧院为了充实演员队伍,决定从中国戏曲学校实验剧团挑选40名年轻演员,钱浩梁因个人条件很突出而被选中。

到了中国京剧院以后,他更被安排成李少春的学生。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这部经典的作品,就像一杯陈酿老酒,越品越有味。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李玉和接受了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

可这任务,就像是在老虎嘴边拔牙,惊险万分。

李玉和一家子,本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却因为这一份使命,被卷入了革命的洪流之中。

李玉和,那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他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那眼神里透露出的坚定,仿佛能把敌人给瞪穿。

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

记得有一幕,敌人把他绑在柱子上,严刑拷打,想要从他嘴里撬出密电码的下落。

那皮鞭一下下地抽在他身上,可他硬是咬着牙,一声不吭。

他的额头青筋暴起,汗水混着血水不停地往下流,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嘴里还喊着:“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哪是在演戏啊,这简直就是真真切切的革命烈士在我眼前展现他们的英勇无畏。

李奶奶,李玉和的母亲,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她年纪虽大,但心却比年轻人还要火热。

她总是在关键时刻,给李玉和和李铁梅支持和鼓励。

她就像家里的定海神针,稳住了大家的心。

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每一道皱纹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也诉说着她对敌人的痛恨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有一场戏,李奶奶给铁梅讲述革命家史,那语气,那神态,仿佛把我也拉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眼里含着泪花,说道:“铁梅啊,咱们家可不能忘了本!这密电码,那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的希望,就算豁出命去,也得保住它!”还有李铁梅,这个年轻的姑娘,原本还带着些孩子气,但在革命的浪潮中,迅速成长起来。

她从一开始的懵懂害怕,到后来的勇敢坚定,这转变的过程,让人既心疼又欣慰。

特别是当她接过红灯,继承父亲和奶奶的遗志,继续完成革命任务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躯仿佛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她的眼神中,不再有恐惧和迷茫,取而代之的是坚定和决绝。

她咬着嘴唇,双手紧紧地握住红灯,就像握住了整个世界。

整个剧情中,有太多令人动容的细节。

比如李玉和家里那盏红灯,它不仅仅是一个道具,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革命的火种,永不熄灭。

红灯记赏析

红灯记赏析

红灯记的赏析物理112班林静京剧艺术从开始形成到现在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既吸收了一些新鲜的元素,也摈弃了一些陈腐不堪的东西,总的来说,京剧艺术史日臻完善的,它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

京剧艺术也吸收了世界先进文化的先进成分,做到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而《红灯记》就是京剧艺术不断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它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写照,是一部家喻户晓的革命现代戏,是一部红色经典巨著。

由电影《自有后来人》改编而来,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与热血青年,也让年逾古稀的老一辈重新回忆了革命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年纪念演出中,它的演出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

特别是青年观众,争相观看,不惜为购一票而出重金。

这种现象,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是少见的。

《红灯记》是在当时提出京剧改革,主要就是如何进一步搞好京剧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的历史、社会和大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红灯记》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某地,中国共产党员、铁路扳道工人李玉和,是一位沉稳干练的地下工作者,他家祖孙三代——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是在“二七大罢工”运动中结成的一个革命战斗集体。

李玉和接受共产党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王连举的出卖而被捕。

日本宪兵队长鸠山,软硬兼施逼他交出密电码。

李玉和大智若愚、坚贞不屈,在敌人的酒席间,在刑场上,斗得鸠山焦头烂额。

残暴的敌人最后杀害了李玉和、李奶奶。

李铁梅继承先烈遗志,前赴后继,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帮助下,把密电码送上柏山,胜利完成任务。

李玉和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革命先烈的优秀代表;李奶奶是革命群众中的典型代表,她为革命做出了牺牲;李铁梅是革命后代的优秀代表,她继承了先烈的遗志,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红灯记》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现代戏经典名剧。

无论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在当今社会,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材料,同时又是现代戏创作中的优秀之作。

我们这一代青年演员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所以很难找到剧中李奶奶那种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对李玉和与李铁梅的无私大爱、对未来新中国充满希望的感觉。

何立波:庄则栋、刘庆棠、钱浩梁的人生沉浮

何立波:庄则栋、刘庆棠、钱浩梁的人生沉浮

何立波:庄则栋、刘庆棠、钱浩梁的人生沉浮“文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风云际会、瞬间变幻。

庄则栋、刘庆棠、钱浩梁三人,就上演了一出人生变奏曲,起伏跌宕。

由于江青的青睐,他们一跃担任部级领导,成为“文革”新贵。

“文革”结束后,他们或被开除党籍,或锒铛入狱,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体味了“文革”带来的五味人生。

庄则栋:大起大落的人生传奇毛泽东曾称呼一个人为“小祖宗”,他就是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

1961年4月,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

这次世乒赛,中国队获得3项冠军,国人大受激励。

中日争夺男团冠军进入白热化的紧张时刻,毛泽东在家中看电视,激动不已,对表现神勇的庄则栋喊:“我的小祖宗,你快给我拿下来吧!”这届世乒赛,年轻的庄则栋战胜了两次获得世界单打冠军的日本名将荻村伊智朗,帮助中国乒乓球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

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队拿走了大部分团体冠军,但最激动最值得纪念的,还是这个开创性的冠军。

在当时中国乒乓球男子选手中,没有一个人能像庄则栋,在连续3届团体赛决战中有如此显赫的战功;也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在三届单打赛中连续淘汰了最强劲的外国选手荻村、木村、高桥浩、绍勒尔,拔得头筹。

在中国体育史上,庄则栋书写了新的一页。

然而他的人生,却不像他在球场上那样纵意所如。

“文革”开始后,国家体委被军管,体育系统陷入瘫痪。

1968年5月,庄则栋因为没有同“修正主义分子”贺龙、刘仁、荣高棠划清界限,被造反派抓走并抄家。

此后,他每天被游街、殴打、批斗,住牛棚,经历了一段黑暗的岁月。

庄则栋是个球员,无心涉足政治。

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他不经意地制造的一场体育政治事件,瞬间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文革”爆发后,中国没有参加第29届、30届世乒赛。

1971年,毛泽东批示组队参加第31届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恢复训练,庄则栋被解放。

1971年4月,庄则栋等人到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其中有两台车是专门给中国运动员乘坐的,往返于驻地与赛场之间。

红灯记简介

红灯记简介

红灯记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京剧艺术片《红灯记》,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年摄制。

影片根据中国京剧团的现场演出拍摄,片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本片导演成荫,编剧阿甲,监制李燕,制作人毕建平,出品人王晓棠。

中国京剧团《红灯记》剧组演出。

主要演员:浩亮饰李玉和,高玉倩饰李奶奶,刘长瑜饰李铁梅,谷春章饰磨刀人,夏美珍饰慧莲,杜福珍饰田大婶,袁世海饰鸠山,孙洪勋饰王连举。

扩展资料:
《红灯记》的由来:
《红灯记》的原作者是沈默君,改编者是阿甲。

沈默君受《赵氏孤儿》的启发,构思了李玉和一家三代“都很亲、都不是亲”的故事梗概,于1962年5月开始从事剧本创作,历时9个月的精雕细琢,创作电影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

这个剧本,就是《红灯记》的原稿。

作品完成后,先取名《红灯记》,经考证与越剧《红灯记》撞车,改为《自有后来人》,又名《红灯志》。

为进一步增强剧本的现实感和历史厚重性,沈默君于1962年秋赴沈阳皇姑屯车辆厂、大连机车制造厂、哈尔滨铁路局补充收集材料,找老工人、老抗联战士座谈,读剧本给他们听,征求意见。

沈默君边补充材料,边听意见,边修改,很快形成了第二稿。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最近看了《红灯记》,感触颇多呀!《红灯记》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李玉和,那可真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他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使命,毫不退缩。

他在铁路扳道房里工作的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狭小的空间,昏暗的灯光,破旧的桌椅,都仿佛在诉说着他生活的艰辛。

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记得有一幕,敌人为了从他口中得到密电码的下落,把他抓到了审讯室。

那审讯室阴森恐怖,墙上挂满了各种刑具,让人不寒而栗。

可李玉和昂首挺胸地走进来,眼神中没有一丝畏惧。

敌人先是好言相劝,说只要他交出密电码,就能给他荣华富贵。

李玉和冷笑一声,说道:“哼,你们这些狗汉奸,别做白日梦了!我李玉和就算死,也不会出卖党和人民!”敌人见状,立刻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开始对他动用酷刑。

那皮鞭抽打在他身上,发出“啪啪”的声响,每一下都让人心惊肉跳。

可李玉和咬紧牙关,一声不吭,那坚定的神情仿佛在告诉敌人:你们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任何东西!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心里对李玉和充满了敬佩。

李奶奶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她年纪那么大了,却有着无比的勇气和智慧。

她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李玉和的工作,照顾着一家人的生活。

在李玉和被敌人抓走后,她强忍悲痛,鼓励着孙女铁梅继续完成革命任务。

有一个场景让我特别感动,就是李奶奶给铁梅讲革命家史的那一段。

在那个昏暗的小屋里,李奶奶坐在炕上,拉着铁梅的手,缓缓地说起了过去的事情。

她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

她告诉铁梅,他们一家三代都是革命者,为了让穷人过上好日子,不惜牺牲一切。

铁梅听着听着,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暗暗发誓,一定要继承父辈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铁梅这个小姑娘,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她一开始还有些懵懂和稚嫩,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后,迅速成长起来。

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全本唱词

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全本唱词

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全本唱词全本唱词:李玉和(唱)【西皮散板】手提红灯四下看……上级派人到隆滩。

时间约好七点半,等车就在这一班。

----------------------------------李玉和:好闺女!(唱)【西皮原板】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李奶奶(唱)【西皮散板】打渔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原板】哪怕虎豹豺狼。

看你昏天黑地能多久!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

-----------------------------铁梅奶奶,您听我说!铁梅(唱)【西皮流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李玉和: 同志……(唱)【二黄快三眼】一路上多保重--山高水险,沿小巷过短桥僻静安全。

为革命同献出忠心赤胆一一,(接唱)烈火中迎考验重任在肩。

决不辜负党的期望我力量无限,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李玉和(唱)【西皮摇板】破烂市我把亲人访,饭盒里面把密件藏。

千万重障碍【垛板】难阻挡,定要把它送上柏山岗。

李玉和(感同身受)唱【西皮流水】有多少苦同胞怨声载道,铁蹄下苦挣扎仇恨难消,春雷爆发等待时机到,英勇的中国人民岂能够俯首对屠刀!盼只盼柏山的同志早来到一一磨刀人(唱)【西皮摇板】为访亲人我四下瞧。

红灯高挂迎头照,我吆喝一声:"磨剪子来抢菜刀!"李玉和(接唱)磨刀人盯住红灯注意看,又对我扬起左手要找话谈。

我假作闲聊对暗号--李玉和【散板】他引狼扑身让我过难关。

鸠山(唱)【西皮原板】只要你忠心为帝国卖力气,飞黄腾达有时机。

《红灯记》故事节选

《红灯记》故事节选

《红灯记》故事节选《红灯记》是中国京剧的经典之作,以其情节新颖、人物刻画深刻、唱腔婉转动人而被誉为京剧史上的珍品之一。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红灯记》的故事节选。

一、家道中落家道中落是《红灯记》的开篇,主要讲述了湘妃(西皇太后的独生女)家道中落后,为了维持家族荣誉,湘妃不得已下嫁给了一个穷书生。

但是,她的丈夫并没有好好读书,而是沉溺于赌博之中,经常把家里的钱搭进去。

湘妃为了还债,不得不四处去借钱,但是她到哪里借钱都无济于事,最后只能去卖身。

这段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湘妃的坚贞操守和节操精神,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现状。

总的来说,家道中落这一节反映了封建社会下的各种悲惨命运,对于当代观众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二、水行寒水行寒是《红灯记》中的一段恋爱故事,主要讲述了京剧演员水行寒和女军官燕小兰之间的爱情。

燕小兰是军队里的高级官员,因为一次误会,和水行寒走到了一起。

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偏见及口头禅如“男儿有泪不轻弹”,甚至让燕小兰曾经想过放弃水行寒。

但是,最终两个人还是化解了误会,携手共度爱情的快乐时光。

这段故事中的男女形象都十分精彩,尤其是男主人公水行寒,他展现了中国古代男子的侠义风范,并且能够舍小家、顾大家,与女军官共同抗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因此,这一段故事曾经引发了媒体和观众的广泛热议,成为《红灯记》中的经典佳作。

三、红灯记《红灯记》是整部京剧的核心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一个锦衣卫寻找“红灯”头儿,最终被他抓住并带回家,而寻找这个头儿的过程中充满了惊险刺激。

这个头儿原来是一个巨富豪,但是他纵酒荒淫,并且纵容妻妾淫乱,最终导致家破人亡。

寻找这个头儿的锦衣卫也不是无辜之人,他是充满恶行的奸党之一。

在这个充满黑暗、丑恶的故事中,真善美和丑恶的斗争达到了极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美妙的印象。

总的来说,《红灯记》是中国京剧中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增强了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钱浩梁去世,曾犯严重错误,但始终对舞台充满感情,与妻子恩爱情深

钱浩梁去世,曾犯严重错误,但始终对舞台充满感情,与妻子恩爱情深

钱浩梁去世,曾犯严重错误,但始终对舞台充满感情,与妻子恩爱情深刚刚午睡醒来,便接到“钱浩梁去世”的消息,感觉非常吃惊。

尽管在这之前,我就知道他实际上已经卧床不起了。

可是我没想到,他会这么快离我们而去。

在他瘫痪在床的那些日子,一直都是他的老伴儿曲素英在悉心照顾他,寸步不离。

两个人的感情,一直都很好,恩爱情深。

就连最艰难的日子,钱浩梁的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远离了他,但曲素英却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

钱浩梁这一生啊,真的好像是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大起大落,但更多的时候都是“身不由己”。

1981年,在经过了5年的隔离审查之后,钱浩梁最终被定为“犯有严重政治错误,免于起诉。

”当时组织上找他谈话,希望他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1981年年底,他将自己的名字,从浩亮改回了钱浩梁,然后在魏公村一幢筒子楼的两间小屋里,等待组织上为他安排的新的工作。

按照他自己的想法,他是很想重返舞台的,毕竟,从他学唱皮黄开始,他就对舞台充满了感情。

然而,他的这个心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并未得到实现。

那时,人人都对他“避之不及”,唯独他的妻子握着他的手,对他说:会过去的,会过去的。

是啊,那时,他们,对于中国京剧界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那些事,真是恍然如梦。

而且对于钱浩梁来说,更多的,还是“噩梦”。

钱浩梁1934年出生于上海,其父亲钱麟童,是上海新华京剧团的主要演员,所以他也算是出身于梨园世家。

1943年,钱浩梁进入上海戏曲学校,成为著名的“正字科”中的一员,与关正明、顾正秋、张正芳、孙正阳、程正泰等皆为同学。

那时,他的名字叫钱正伦。

钱浩梁天赋极好,又懂得勤奋用功,所以进步飞快。

1950年,中国实验戏曲学校(也就是中国戏曲学校的前身)招生,钱浩梁听到消息后,马上赴京赶考。

他现场演了一出《林冲夜奔》,其一招一式很见功底,令主考老师周信芳十分赏识。

于是带艺进入学校研究班深造。

师从尚和玉、迟月亭、沈三玉、茹富兰、傅德威等名师。

系统学习长靠武生戏。

“李玉和”主动纳税4000多元

“李玉和”主动纳税4000多元

出版物刊名: 上海戏剧
页码: 4-4页
主题词: 钱浩 李玉 深圳 个人所得税 地税局 剧团 京剧表演艺术 《红灯记》 劳动报酬 朋友
摘要: 曾在《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钱浩梁,近日特地从北京委托深圳的一位朋友邱先生,来到深圳市地税局福田征收分局,代其缴纳了在深圳演出的个人所得税4000余元。

原来,去年8、9月份,钱浩梁、曲素英夫妇受深圳市某剧团的邀请,来到深圳演出。

演出结束后,钱浩梁夫妇就委托该剧团代为缴纳劳动报酬个人所得税。

但由于种种原因,税未纳成。

回到北京后,钱浩梁夫妇就主动前往北。

针针线线皆辛苦谈《红灯记》的艺术处理

针针线线皆辛苦谈《红灯记》的艺术处理

针针线线皆辛苦谈《红灯记》的艺术处理风雨样板戏——红灯记京剧《红灯记》被誉为京剧革命化的样板,这一评价确实是恰如其分的。

《红灯记》从初演到现在,我看过多次,感到每一次修改都有新的提高,特别是剧中主要角色李玉和形象的日趋丰富饱满,是这出戏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

戏的主题通过一盏红灯,贯串着从“二七”大罢工到抗日战争的革命斗争史实,也象征着工人阶级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终于取得最后胜利的辉煌事迹。

这个戏对观众的教育意义是很强的。

作为一个戏曲工作者,这里,仅将我在观摩学习中印象较深的一些地方谈一谈。

通过革命行动树立英雄形象扮演李玉和的钱浩梁同志,是青年武生演员,以工架武技为主,唱非所长。

但他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用心体验生活,下苦工钻研唱、念、做工,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一天天趋向成熟完整。

有人说:钱浩梁身材高大,一出来就象个铁路工人。

我认为这只是有利条件之一,主要还在于他对人物思想和唱、念、做都作了艰苦的努力,才树立起这样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光靠外形是不能感动观众的。

“粥棚脱险”这场戏不大,但起的作用可不小,首先突出了地下党员李玉和、磨刀人的机智应变才能,同时也从喝粥的细节勾划出东北人民在日本军阀铁蹄下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

粥棚一角是当时穷苦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李玉和根据跳车人——北满交通员临终的指示,把密电码放在饭盒里,来到粥棚,把号志灯挂在柱子上,等待磨刀人来接关系。

当磨刀人举手捂着耳杂,用生活里常听到的吆喝声唱“磨剪子来镪菜刀”的时候,李玉和看到他带着手套(暗号之一),还盯住号志灯看,就边唱边走过去,和他对眼神。

刚要说话,突然警笛声响,一队宪兵冲进粥棚,磨刀人用眼神、手势暗示李玉和:“我来对付他们,你赶快避开。

”这时,磨刀人以敏捷的动作,推倒板凳,把宪兵引到自己这边,李玉和则从容地把粥倒在饭盒里,日本宪兵过来搜索李玉和的全身,他主动地把饭盒盖打开给宪兵看,最后,还恭敬地向他们鞠躬含笑而退。

落幕时聚光灯照着李玉和的笑容,这笑容里,包含着胜利脱险的意味,潜台词说:“你们这群蠢猪,输给我们了。

钱浩梁,别来无恙

钱浩梁,别来无恙

作者: 柴俊为
出版物刊名: 上海戏剧
页码: 14-15页
主题词: 钱浩 “样板戏” 《新民晚报》 《红灯记》 恢复时期 语言能力 文化贡献 巡回演出 《将相和》 鲁肃
摘要: 他开始全面恢复舞台生涯。

他借了2万元钱置办服装行头,约请当年合作的著名琴师沈玉才、鼓师赓金群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1990年10月他来上海演出。

尽管剧团只在《新民晚报》的中缝登了一条小小的广告,但几天之内,戏票被抢购一空。

他当时曾对观众表示,他正在艺术的全面恢复时期。

然而,也许是弦绷得太紧了。

他演《群借华》一直是“一赶三”,前鲁肃、中孔明、后关羽。

1992年1月,他应邀到济南演出《龙凤呈祥》,也是“一赶三”,前演乔玄,中演鲁肃,后演赵云,当演到《回荆州》。

现代京剧《红灯记》主角李玉和原型之一胡起的革命历程分析

现代京剧《红灯记》主角李玉和原型之一胡起的革命历程分析

现代京剧《红灯记》主角李玉和原型之一胡起的革命历程分析张军峰
【期刊名称】《民风》
【年(卷),期】2022()7
【摘要】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脱胎于沈默君和罗国士创作的小说《自有后来人》,故事以1938年北满抗联部队西征为背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中共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由于叛徒出卖,遭日寇杀害,女儿李铁梅继承父志,成功将密电码送给游击队。

《红灯记》主角李玉和的原型有三个人:一是当时以猎人的身份作为掩护,担任东北抗联密山县二人班乡国际交通站的秘密交通员傅文沈;二是时任伪满时期吉林铁路地下党组织创建人李维民;三是时任松江省松浦火车站和石人城火车站站长,呼海铁路党支部特支书记胡起【总页数】3页(P0074-0076)
【作者】张军峰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呼兰区民声热线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
【相关文献】
1.京剧现代戏《红灯记》创作历程概述
2.革命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与移植藏戏《红灯记》经典唱段比较研究
3.经典是怎样炼成的--京剧现代戏《红灯记》第五场
"痛说革命家史"艺术分析4.万方乐奏有于阗——评维吾尔族歌剧移植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5.红灯闪闪敬光芒——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及其邮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秘闻】《红灯记》中李玉和扮演者钱浩亮的曲折人生《红灯记》中李玉和扮演者钱浩亮的曲折人生钱浩亮是才艺出众的京剧演员。

在《红灯记》火爆演出的年代,他因在剧中扮演李玉和而成名,地位也一路上升。

粉碎“四人帮”后,他的人生一度跌入低谷。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他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京剧教师。

出身京剧世家钱浩亮,原名钱浩梁,祖籍浙江绍兴,1934年出生于上海。

他的父亲钱麟童原为上海新华京剧团麒派主演,在上海受到京剧爱好者的欢迎,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京剧名角。

钱浩亮6岁时,父亲开始教他唱京剧。

钱浩亮十分聪明,学得非常快。

1943年,父亲把他送到上海戏曲学校学京戏。

1945年,该校停办,他只好回到家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京剧艺术。

1950年,在原北京四维戏校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实验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前身),并在全国招收学员。

钱浩亮得知后,在父亲支持下进京“赶考”。

在考场上,他演出了《林冲夜奔》中的一个唱段。

主考周信芳见他功力好,十分赏识,当即决定录取,并且让他直接插进学校研究班深造。

研究班由当时的名家尚和玉、迟月亭、沈三玉、茹富兰、傅德威等人任教。

每天清晨,多数学员还在睡觉,钱浩亮已经到野外练身段、练嗓子了。

一天,校长史若虚早起察看情况,发现钱浩亮清晨即练功,又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钱浩亮长期这样坚持,心中喜欢,便决定亲自教他。

在史若虚的亲自教授下,钱浩亮的演唱功夫提高更快。

1956年,钱浩亮从中国实验戏曲学校顺利毕业。

此时,正好中国实验戏曲学校创办中国实验京剧团,他毕业即进入该团担当主演,时年22岁。

1962年,有“国家剧院”之称的中国京剧院考虑到该院演员大多年龄较大,决定从中国实验京剧团中选40位年轻演员进入中国京剧院。

钱浩亮被选中,正式进入中国京剧院。

中国京剧院名家汇集,梅兰芳、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等京剧艺术大家都在该院。

进入中国京剧院后,钱浩亮看到了自己与京剧大师们的差距,更加用功。

每当这些京剧大师演出时,或者与大师们同台演出时,他都细心观察、体会。

演出结束后,他将自己的体会糅人自己的唱腔动作中,认真体会,反复练习。

这使他的演技又大进了一步。

钱浩亮的演技,他的用功,他的虚心,使著名京剧大师李少春看中了他,并收他为弟子。

钱浩亮本来就十分崇拜李少春,也知道李少春是轻易不收徒的。

此次有幸成为李少春的弟子,让他喜出望外。

李少春对钱浩亮评价很高,不仅自己培养,还将他推荐给其他著名京剧演员。

几年时间下来,钱浩亮不仅跟随李少春学会了《野猪林》成套戏,还跟李盛斌学会了《伐子都》,跟李洪春学会了《截江夺斗》,跟高盛麟学会了《挑滑车》,跟刘砚芳学会了《连环套》,跟傅德威学会了《金钱豹》,跟盖叫天学会了《一箭仇》等,从而成为既精于武生各派戏路,又能演文武老生戏的全面演员。

在此期间,他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被江青发现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京剧院在文艺作品《自有后来人》的基础上,改编成现代京剧《红灯记》,剧中的主角李玉和,由李少春扮演。

1963年,中国京剧院排练《红灯记》成功,演出大受欢迎。

中国京剧院在演出大型节目时,往往配A、B两组演出阵容。

《红灯记》的A 组,由李少春扮演李玉和。

由花旦刘长瑜扮演李铁梅。

在选B组主演李玉和角色时,李少春和其他京剧大师都不约而同地选中了钱浩亮,而B组的李铁梅则由曲素英扮演。

因京剧《红灯记》走红,光是A组演出满足不了观众需要,因此中国京剧院经常让A、B两组同时演出。

这使钱浩亮有了演出当时最受欢迎的现代戏的机会。

钱浩亮对演出《红灯记》李玉和一角十分用心。

他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国革命史的著作,对李玉和的精神和境界进行了认真揣摸,表演时充满激情。

演出效果相当好。

这使他的名气更高。

同时,他也收获了爱情。

1963年,钱浩亮和曲素英结婚。

《红灯记》公演获得好评如潮,这让把改编京剧现代戏之功据为己有的江青十分得意。

她不仅经常去观看《红灯记》的演出,还经常直接对排戏指手画脚。

一次,江青来看《红灯记》B组的演出,觉得钱浩亮扮演的李玉和比李少春演得好。

钱浩亮不仅年轻,音色好,唱腔好,而且人也比李少春高大一些。

她把中国京剧院的领导找来,说:以后,就让钱浩亮演A组《红灯记》中的李玉和吧,让刘长瑜演李铁梅。

她的理由是:“李少春演的李玉和不像个工人,倒像个站长。

小钱演的李玉和,像个工人,演得也好。

”于是,钱浩亮成为了《红灯记》A组中扮演李玉和的主角。

当时,钱浩亮有些惶恐。

李少春是他的师父,这些年来,他的进步,是在李少春的培养、关心下取得的。

他演《红灯记》B组中的李玉和,已经很满足了。

现在,让他取代师父演《红灯记》A组的李玉和,他于心不安。

当中国京剧院领导说这是江青的意思时,他也就不说什么了,表示服从组织安排。

李少春也支持钱浩亮演A组中的李玉和。

因为钱毕竟是他带出来的徒弟,他乐见自己的弟子成才。

钱浩亮也抛掉了其他想法,一心一意演好李玉和。

在钱浩亮的努力下,《红灯记》A组中的李玉和越演越精,更受观众欢迎。

钱浩亮本人和中国京剧院收到不少各行各业观众寄来的信件,大家赞扬钱浩亮演李玉和演得好,使他们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从李玉和身上学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和坚定的革命意志,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等等。

1964年,北京举办了全国京剧现代戏大会演。

参加演出的除了《红灯记》外,还有《芦荡火种》(后改名为《沙家浜》)等。

钱浩亮所在的《红灯记》A组参加了会演。

演出中,钱浩亮投入了全部精力,演得相当精彩。

由于这次会演是全国性的,中国京剧院《红灯记》剧组南下北上,到全国各地演出。

剧组所到之处,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钱浩亮的名字也越来越响。

一次,钱浩亮在广州演出刚刚结束,剧组的一位同事给他送来一封信。

他打开一看,见是江青写给他的亲笔信。

江青在这封信中。

,要他好好努力,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此后,江青在抓戏剧改革的时候,经常到排练和演出现场,钱浩亮和她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

对于江青提出的修改意见,钱浩亮都加以接受,并认真落实,这使江青很满意。

当时,京剧界流传着一个江青给钱浩亮改名的说法。

说是在1968年底的一天,江青在与几个样板戏文艺战士聊天的时候。

突然指着正弹钢琴的殷承宗说:“殷承宗,你的名字怎么这么封建?你想继承谁的祖宗啊?”殷承宗立即站起来说:“江青同志。

我立刻改名,改为殷诚忠,忠于无产阶级司令部。

”江青满意地笑了。

接着,她转向钱浩亮说:“小钱,咱也不要钱了。

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浩亮吧!”钱浩亮立刻受宠若惊:“谢谢您给我起的名字,我感到非常幸福。

”其实,这个说法不太确切。

钱浩亮改称浩亮,确有其事,但这事发生在钱浩亮认识江青之前。

前文说过,钱浩亮原名钱浩梁。

他在1950年进入中国实验戏曲学校学习时,由于年纪小,经常自称浩梁。

在给亲友写信时,也称浩梁。

老师们则叫他小钱。

同辈们相互之间也是去掉姓,只称名。

钱浩梁后来在演出一些剧目时,在剧场外节目单上演员的名字中,经常去掉“钱”字,称“浩梁”。

后来,他又称自己为“浩亮”,也算是给自己取的艺名吧。

再后来,他在演李玉和时,就经常用这个名字。

被样板戏捆住了全国现代戏会演结束后,江青即开始搞样板戏。

所谓样板戏。

实际上是把经过改编后比较成熟的现代戏作进一步加工,然后以江青主抓的名义向全国推出。

推出时,抹去了原作者、改编者等的署名,只突出集体创作,实际上是突出江青个人,把这些作品纳入江青的功劳簿。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并称为江青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

1967年5月23日,中央有关部门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将八个样板戏在北京各剧场同时上演。

毛泽东多次率政治局成员观看了样板戏,对这些戏剧给予肯定和支持。

由此,样板戏在全国推开。

1969到1972年间,为了普及样板戏,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等先后将样板戏拍成舞台电影,在全国发行、放映。

《红灯记》是其中之一。

江青在观看现代戏时,多次讲过这样一个意思:在舞台上一定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正面人物,在主要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1 968年5月23日,于会泳在《文汇报》上发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其中写道:“我们根据江青同志的指示精神,归纳为‘三个突出’,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则。

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在主要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人物即中心人物。

”1969年。

姚文元在发表的文章中将“三突出”定为“无产阶级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1972年中央的一份文件,也把“三突出”称为“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则”。

在刻意突出的八个样板戏中,《红灯记》居首位。

而在《红灯记》中,钱浩亮扮演的李玉和,又是按照“三突出”原则被重点突出的人物。

这样,随着样板戏的被神化,李玉和这一正面人物的被神化,钱浩亮似乎也变得高大起来。

受到极左思想影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和当时众多人一样,钱浩亮也积极投身到运动之中。

1967年初。

“红灯记战斗兵团”成立,钱浩亮成为该组织的领导人,率领手下人造反。

江青得知钱浩亮组织造反队伍的消息后,立即派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带人进驻中国京剧院,把钱浩亮的“红灯记战斗兵团”列为“左派”加以支持。

“红灯记战斗兵团”一时成为中国京剧院最大的、能左右全院政治形势的战斗队。

跟着当时的政治形势,按照江青和中央文革小组的意见。

“红灯记战斗兵团”在中国京剧院里开批斗大会,批斗剧院领导人,后来还采取了夺权措施,使该剧院领导人靠边站。

不久,“红灯记战斗兵团"SL将斗争矛头指向了文化部的负责人。

但是,钱浩亮本质上还是一个厚道人。

他当时只是受政治形势影响而主持召开了批斗剧院领导的会,但决不对领导搞体罚,批几次也就不批了。

造反派中的激进人物和中央文革小组对钱浩亮有些不满,认为他太温和了,是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早就批评过的“温良恭俭让”一类的人物。

钱浩亮按照江青的意思。

批文化部的领导人,也没有采取冲击形式,而是喊喊口号。

贴上几张大字报而已。

如果不是江青对他印象好,当时可能会有一些造反派把他当做保守派揪出来。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钱浩亮决不批斗自己的师辈们。

有人要批斗李少春,他不同意;批其他一些老艺术家,他也不同意。

此外,他也做了一些在当时许多人不易做到的事。

例如,在中国京剧院排演《红色娘子军》时,江青提出,要调云南京剧院的关肃霜来演连长。

有人提出,关的爱人有历史问题,江青说:“让她跟爱人离婚!”关肃霜接到调令来北京,但心中不愿意,便把自己的想法和小时候就一起练功的钱浩亮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