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3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001)
【原创】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3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能力课时)
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多维课堂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限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物理(RJ)
完全失 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 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
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物体的加速度a=g,方 向竖直向下
多维课堂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限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物理(RJ)
2.,对超重和失重的“三点”深度理解 (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 重”改变. (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 失. (3)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 运动,而在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 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便于求解 系统内各 物体间的 相互作用
力
多维课堂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限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物理(RJ)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 C两物体,A叠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 为m、2m、3m,物体B、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 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 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C )
从速度变化
①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
的角度判断
②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多维课堂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限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物理(RJ)
[1-1](2019·吉林松原模拟)某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50 kg的物
体,当他在竖直向上运动的电梯中最多举起了60 kg的物体时,电梯加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为(g=10 m/s2)( D )
大一轮复习·物理(RJ)
第3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能力课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2021/4/17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1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 的综合应用
【知识建构】 一、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大__于__物体所受重力的 情况。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向__上__的加速度。 3.运动学特征: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等。 4.图例:
考试加油。
【情境辨析】 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时,人和物不再受重力作用。( × ) (2)完全失重时,人和物处于平衡状态。 ( × ) (3)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具有指向地心的向心加速度。( √ ) (4)完全失重的环境中,天平、弹簧测力计都将不能使用。( × )
二、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小__于__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向__下__的加速度。 3.运动学特征: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等。 4.图例:
FN
三、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等__于__零__的情况称为完全失 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_g_,方向竖直向下。 3.作用效果特征:与重力有关的现象消失了。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 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 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2021/4/17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 应用课件
10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2)图象(tú xiànɡ)间的联系:加速度是联系v-t图象(tú xiànɡ)与F-t图象(tú
xiànɡ)的桥梁。
(3)三种应用:
①已知物体的运动图象(tú xiànɡ),通过加速度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已知物体受力图象(tú xiàn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③通过图象(tú xiànɡ)对物体的受力与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3)0~10 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答案:(1)0.2
(2)6 N
(3)46 m
第十八页,共43页。
--19
19-
考点(kǎo diǎn)
一
考点(kǎo diǎn)
二
考点三
例2
对点训练(xùnliàn)2
解析:(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2,初速度为v20,末速度为v2t,
加速度为a2,则
规律总结:判断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的方法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
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
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
(1)已知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的某个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
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
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问题的实质
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象的物理
意义,理解图象的轴、点、线、截距、斜率、面积六大方面。
第十七页,共43页。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物体一定先加速,处于超重状态,但后面的运动可以是减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3章 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课件 新人教版
(3)对系统超重、失重的判定不能只看某一物体,要综合分析, 某一物体的加速运动会不会引起其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 化.例如台秤上放一容器,一细线拴一木球,线另一端拴 于盛水容器的底部,剪断细线,木球加速上升同时有相同 体积的水以相同的加速度在加速下降,综合起来,台秤示 数会减小.若不能注意到这一点,会得出相反的错误结 论.
物体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决定于这一瞬时的 , 而 与 这
一瞬时之前或之后的力 .
合外力
无关
2.两种基本模型
(1)刚性绳(或接触面):可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 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
产生,弹不力需要考虑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立给即的细线
消和失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飘起来”
解析:设箱子与物体的质量为M,箱内物体的质量为m.
因箱子下落过程中受空气阻力为Ff=kv2,故整体下落过程
的加速度a=
Mg-Ff M
,方向竖直向下,处于失重状态.当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时,a=g,v≠0时,a<g,且随下落过程v的增加而减
小.对箱内物体而言,当a=g时完全失重,故FN=0,随着
加速度a的减小,对箱子的压力(视重)FN=m(g-a)越来越
(2)弹簧(或橡皮绳):此类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 ,形变恢复
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
成不变.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第三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教案
第三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热点一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师生共研)物理公式与物理图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题型,也是高考的重点及热点.1.“两大类型”(1)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所受的合力(或某个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2.“一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v -t 图象与F -t 图象的桥梁.3.解决图象问题的方法和关键(1)分清图象的类别: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2)注意图象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和两图线的交点等表示的物理意义.(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物体的运动情况相结合,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象中得出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典例1] (多选)(2015·全国卷Ⅰ)如图(a),一物块在t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解析:设物块的质量为m 、斜面的倾角为θ,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块沿斜面上滑和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1,mg sin θ-μmg cos θ=ma 2.再结合v -t 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有:a 1=v 0t 1,a 2=v 1t 1.由上述四式可见,无法求出m ,可以求出θ、μ,故B 错,A 、C 均正确.0~t 1时间内的v -t 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大小等于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θ已求出,故可以求出物块上滑的最大高度,故D 正确.答案:ACD[反思总结]分析图象问题时常见的误区1.没有看清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2.没有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3.不清楚图线的点、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4.忽视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1-1.[牛顿运动定律与v -t 图象的综合] 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不受空气阻力的物体,整个上抛过程中加速度恒为g ,方向竖直向下,题图中的虚线表示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受空气阻力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mg +kv =ma ,即a =g +kv m,随着物体速度的减小,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故A 项错误;受空气阻力的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物体的加速度也是g ,方向竖直向下,故图中实线与t 轴交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应与虚线的斜率相同,故D 项正确,B 、C 项错误.答案:D1-2.[牛顿运动定律与a -F 图象的综合] (多选)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 拉物体,在F 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 随外力F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g 取10 m/s 2)( )A .物体的质量为1 kgB .物体的质量为2 kgC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标版)之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运用
[答案]
×
7.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完全由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 )
[答案]
× )
8.整体法和隔离法是指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
[答案]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核心提示] 2 个概念: 超重、 失重 3 类问题: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4 种思想方法:整
连接体问题、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体法、隔离法、假设法、临界极值思想
[帮你审题]
[ 尝试解答 ]
由题图 (b) 可以求出物块上滑过程中的加
v0 v1 速度大小为 a1= ,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a2= .物块 t1 t1 在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f=ma1, v0+v1 mgsinθ-f=ma2,由以上各式可求得 sinθ= ,滑动摩擦 2t1g mv0-v1 力 f= ,而 f=μFN=μmgcosθ,可求出 μ,由以上分 2t1 析可知,选项 A、C 正确.由 v-t 图象中横轴上方的面积可 求出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可以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 滑行的最大高度,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3. 如图所示, 物体 A 被平行于斜面的细线拴在斜面的上 端,整个装置保持静止状态,斜面被固定在台秤上,物体与 斜面间无摩擦,装置稳定后,当细线被烧断物体下滑时与静 止时比较,台秤的示数( )
A.增加 C.不变
B.减小 D.无法确定
[解析]
细线被烧断物体沿斜面下滑时不受摩擦力,则
物体 A 将加速下滑, 则物体 A 的加速度沿竖直向下方向的分 量不为零,则 A 处于失重状态,故台秤对系统的支持力将减 小,B 正确.
3.求解图象问题的思路
(多选)(2015· 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a),一物块 在 t=0 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 v-t 图线如图(b)所 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 v0、v1、t1 均为已知量,则可求 出( )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习题:第3章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含答案
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A组基础题组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1在光滑地面上,m2在空中)。
已知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则m1的加速度大小为( )A. B. C. D.2.(2014福建理综,15,6分)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
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3.(2016福建师大附中期中)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0.5 N(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3 s的时间。
为使物体在3 s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最大,力F随时间变化情况应该为下面四个图中的哪一个(g取10 m/s2)( )4.(2015安徽合肥一模,6)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由轻质弹簧相连。
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加速度大小为a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加速度大小为a2。
则有( )A.a1=a2,x1=x2B.a1<a2,x1=x2C.a1=a2,x1>x2D.a1<a2,x1>x2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B,A、B的质量均为2 kg,它们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 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施加在物块A上,则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A.10 NB.20 NC.25 ND.30 N6.(多选)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课时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
1. 超重(1)定义 : 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 ( 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 )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超重的特色 : 物体拥有竖直向上的加快度。
2.失重(1)定义 : 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 ( 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 ) 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失重的特色 : 物体拥有竖直向下的加快度。
3.完整失重(1)定义 :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 为零的状态。
(2)完整失重的特色 : 加快度a=g, 方向竖直向下。
1. (2018 宁夏银川开学检测) 关于失重与超重, 以下实例中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涨和着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答案 B2. (2018 安徽合肥一模 ) 合肥市滨湖游玩场里有一种大型娱乐器材, 可以让人体验超重和失重。
其环形座舱套在竖直柱子上, 先由起落机奉上 70 多米的高处 , 而后让座舱由静止无动力落下 , 落到离地 30 米高的地点时 , 制动系统启动 , 座舱做减速运动 , 到地面时恰巧停下。
若舱中某乘客重力为 500 N。
不计空气阻力 ,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 当座舱落到离地面45 米高的地点时 , 该乘客对座位的压力为0B. 当座舱落到离地面45 米高的地点时 , 座位对该乘客有支持力C.当座舱落到离地面20 米高的地点时 , 该乘客对座位的压力为0D.当座舱落到离地面20 米高的地点时 , 座位对该乘客的支持力小于500 N答案 A1 (2018 浙江 4 月选考 ,8) 以以下图 , 小芳在体重计上完成下蹲动作, 以下F-t 图象能反响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
分析对人的运动过程分析可知, 人下蹲的过程可以分红两段: 人在加快下蹲的过程中, 有向下的加快度, 处于失重状态, 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 在减速下蹲的过程中,加快度方向向上, 处于超重状态 , 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 故 C 项正确 ,A 、B、 D三项错误。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3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一)课件
题型 2 利用 a-F 图象求未知量 [典例 2] (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多选)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 M 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 m 的小滑 块.木板受到水平拉力 F 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 a 与水平拉力 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取 g=10 m/s2,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BD )
(1)2 s 末物体的速度; (2)前 16 s 内物体发生的位移. [解题指导] 先分析前 2 s 内物体的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情 况;再分析 2 s 后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特别注意速度减为零后 的运动情况.
[解析] (1)由分析可知物体在前 2 s 内沿斜面向下做初速度为 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 B.当水平拉力 F=7 N 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3 m/s2 C.当水平拉力 F 增大时,小滑块的加速度一定增大 D.小滑块的质量 m=2 kg [解题指导] 拉力 F=6 N 时,加速度为 a=2 m/s2,是长木板 和小滑块开始相对滑动的临界点.当 F≤6 N 时,对长木板和小滑 块整体分析,F>6 N 时,对长木板和小滑块分别分析.
mgsin θ-F1-μmgcos θ=ma1 v1=a1t1 代入数据可得 a1=2.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v1=5 m/s,方向沿斜面向下.
(2)物体在前 2 s 内发生的位移为 x1,则 x1=12a1t21=5 m,方向沿斜面向下 当拉力为 F2=4.5 N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2+μmgcos θ-mgsin θ=ma2 代入数据可得 a2=0.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 物体经过 t2 时间速度减为 0,则 v1=a2t2 得 t2=10 s
高考物理课程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
外力 。
内力与外力是相对系统而说的
4.连接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
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在求解连接体问
题时常用的方法有整体法与 隔离法
。
连接体沿杆或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5.临界问题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
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加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
度。
2.处理临界问题的三种方法
极限法
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
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中国力量。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40节质量相等的车厢组成,在车头牵
引下,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第2节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若
每节车厢所受摩擦力、空气阻力均相等,则倒数第3节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
牵引力为(
)
A.F
19
B. 20
C.
19
D.
20
答案 C
解析 以3到40节车厢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38F阻=38ma,以39和
与力F的方向相同,1~3 s内摩擦力不为0,选项B错误,D正确。
3.(多选)(2021山东潍坊模拟)如图所示,2 020个完全相同的小球通过完全相
同的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相连,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面
向右做匀速运动,设1和2之间弹簧的弹力为F1~2,2和3之间弹簧的弹力为
F2~3,…,2 019和2 020之间弹簧的弹力为F2 019~2 020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05
牛顿运动定律在万有引力 与航天中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
1 2 3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 种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 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F=G*m1*m2/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 m1和m2分别为两物体的质量,r为两物体之间 的距离。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相 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表达式
F=-F'(其中F表示作用力,F'表示 反作用力)。
意义
揭示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即 力总是成对出现,且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02
牛顿运动定律在力学中的 应用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对于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星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 力,即G*Mm/r^2=m*v^2/r,可推导出v=√(GM/r), T=2π√(r^3/GM)等公式。
航天器变轨问题
01
航天器变轨的原理
航天器在轨道上运行时,通过改变自身的速度来改变所受的万有引力,
从而改变轨道。当航天器加速时,它会进入更高轨道;当航天器减速时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
曲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且指
向轨迹的凹侧。
02
01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 度的变化量,即加速度等于速度
对时间的变化率。
曲线运动的轨迹
01
曲线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其 形状由物体的初速度和所受的合 外力共同决定。
02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在某一点的 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 向,而加速度方向则指向轨迹的 凹侧。
高考物理总复习讲义教案 第3章-加强1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加强一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考点一 动力学中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一、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二、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三、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图3-3-1(2012·江苏高考)如图3-3-1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若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是( ) A.2f (m +M )M B.2f (m +M )mC.2f (m +M )M -(m +M )gD.2f (m +M )m+(m +M )g 【审题指导】 (1)木块从两侧均受到向上的摩擦力,且大小相同(2)当夹子与木块两侧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木块刚要相对夹子滑动,对应拉力F 最大【解析】 对整个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 -(M +m )g =(M +m )a ①对M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2f -Mg =Ma ②由①②联立可得:F =2f (m +M )M,故A 正确. 【答案】 A整体法与隔离法常涉及的问题类型(1)涉及滑轮的问题: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采用隔离法.(2)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①这类问题一般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②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也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3)斜面体与物体组成的连接体的问题: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解题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如图3-3-2甲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M>m.现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T;如图3-3-2乙所示,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T′.则()图3-3-2A.a′=a,T′=T B.a′>a,T′=TC.a′<a,T′=T D.a′>a,T′>T【解析】对图甲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FM+m,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因此有F -T sin α=ma,T cos α=mg;对图乙小球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因此有T′sin α=ma′,T′cosα=mg,解得T′=T=mg/cos α,a=mM g tan α,a′=g tan α,由于M>m,故a′>a.【答案】 B考点二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分析一、临界状态与临界条件当物体的运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时必然有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所对应的状态叫做临界状态;在临界状态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叫做临界条件.二、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是临界状态.三、临界问题的常用解法1.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2.假设法: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3.数学方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公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如图3-3-3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A、B两个物体,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拉力F的最大值为( )图3-3-3A .μmgB .2μmgC .3μmgD .4μmg【解析】 当A 、B 之间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力F 最大,此时,对于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μmg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A =μmg m=μg ;对于A 、B 整体,加速度a =a A =μ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3ma =3μmg .【答案】 C————————————图3-3-4如图3-3-4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的顶端,另一端系有质量m =0.5 kg 的小球,小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挡住,此时弹簧恰好为自然长度.现使挡板以恒定加速度a =2 m/s 2沿斜面向下运动(斜面足够长),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 =50 N/m ,g 取10 m/s 2.(1)求小球开始运动时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2)求小球从开始运动到与挡板分离时弹簧的伸长量.(3)判断小球与挡板分离后能否回到原出发点?请简述理由.【审题指导】 (1)初始时刻,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小球受重力和挡板的支持力.(2)球与挡板分离的临界条件为二者之间作用力恰为零.【解析】 (1)设小球受挡板的作用力为F 1,因为开始时弹簧对小球作用力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 -F 1=maF 1=1.5 N.(2)设小球受弹簧的拉力为F 2,因为小球与挡板分离时,挡板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2=maF 2=1.5 N由胡克定律得:F 2=kx ,x =3 cm ,(3)小球与挡板分离后不能回到原出发点.因为整个过程中挡板对小球的作用力沿斜面向上,小球位移沿斜面向下,挡板对小球做负功,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减小.【答案】 见解析考点三 动力学图象问题一、图象的类型1.已知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某个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二、问题的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理解图象的轴、点、线、截、斜、面六大功能.————————————(多选)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同时受到在同一直线上的力F 1、F 2作用,F 1、F 2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3-3-5所示,则a -t 图象和v -t 图象是图中的( )图3-3-5【解析】 由F -t 图知,物体所受合力,在0~t 0时间内均匀减小,在t 0~2t 0时间内均匀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A 对,B 错.由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知,C 对,D 错.【答案】 AC————————————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 ,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3-3-6所示.g 取10 m/s 2,求:图3-3-6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水平推力F 的大小;(3)0~10 s 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解析】 (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2、加速度为a 2,则a 2=Δv 2Δt 2=-2 m/s 2① 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a 2②F f =-μmg ③联立②③得μ=-a 2g=0.2.④ (2)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1、加速度为a 1,则a 1=Δv 1Δt 1=1 m/s 2⑤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f =ma 1⑥联立③⑥得F =μmg +ma 1=6 N.(3)根据v -t 图象围成的面积,得x =x 1+x 2=12×(2+8)×6 m +12×8×4 m =46 m. 【答案】 (1)0.2 (2)6 N (3)46 m动力学中的“滑块、滑板组合模型”一、模型特点1.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2.常见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1)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2)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二、解题思路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块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规范解答】在力F 作用过程中,M 和m 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 1撤掉力F 后,m 继续做匀加速运动,M 做匀减速运动,当两者达到共同速度时,如果m 恰好滑到M 的左端,则时间为最短时间,作v -t 图象如图示.设t 1时刻撤掉力F ,此时,滑块的速度为v 2,木板的速度为v 1,t 2时刻达到最终速度v 3,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板长L .在0~t 1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滑块:μmg =ma 2,v 2=a 2t 1①对木板:F -μmg =Ma 1,v 1=a 1t 1②撤去力F 后,木板的加速度变为a 3,则:μmg =Ma 3③由v -t 图象知:L =12(v 1-v 2)t 1+12(v 1-v 2)(t 2-t 1)=12(v 1-v 2)t 2,④ v 1-a 3(t 2-t 1)=v 2+a 2(t 2-t 1)⑤联立以上各式得:t 1=1 s .⑥【答案】 1 s(2013·江苏高考)如图3-3-8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图3-3-8(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m 1=0.5 kg ,m 2=0.1 kg ,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1 m ,取g =10 m/s 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002 m ,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解析】 (1)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f 1=μm 1g ,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f 2=μ(m 1+m 2)g ,纸所受的摩擦力f =f 1+f 2=μ(2m 1+m 2)g .(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 1,纸板的加速度为a 2,则f 1=m 1a 1,F -f 1-f 2=m 2a 2发生相对运动的条件a 1<a 2,解得F >2μ(m 1+m 2)g .(3)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距离x 1=12a 1t 21 纸板运动的距离x 1+d =12a 2t 21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x 2=12a 3t 22,l =x 1+x 2 且a 1=a 3,a 1t 1=a 3t 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F =2μg ,代入数据求得F =22.4 N【答案】 (1)μ(2m 1+m 2)g (2)F >2μ(m 1+m 2)g (3)22.4 N⊙连接体问题1.(2014届南京模拟)如图3-3-9所示,两块粘连在一起的物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把它放在水平的光滑桌面上.现同时给它们施加方向如图所示的推力F a 和拉力F b .已知F a >F b ,则a 对b 的作用力( )图3-3-9 A .必为推力B .必为拉力C .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拉力D .不可能为零【解析】 该题考查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可采用整体法求加速度、隔离法求相互作用力.选整体为研究对象,F a +F b =(m a +m b )a ,a =F a +F b m a +m b,选b 为研究对象,设作用力为F N ,则F N +F b =m b a ,F N =F a m b +F b m b -F b m a -F b m b m a +m b =F a m b -F b m a m a +m b.由于F a >F b ,但a 、b 的质量关系未知,所以F N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故C 选项正确.【答案】 C⊙图象问题2.(2013·浙江高考)如图3-3-10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 =1.0 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3-3-10 A .5 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 .4 s 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C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 .6 s ~9 s 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 2【解析】 对物块受力分析,分析图象中各段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及做功的条件分析各选项.由图象知物块前4 s 静止,4 s ~5 s 内物块做加速运动,前5 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不为零,故A 选项错误;4 s 末物块静止,所受合力为零,B 选项错误;由4 s 之后的运动情况判断其受滑动摩擦力F f =μmg =3.0 N ,得μ=0.3,C 选项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4 s 后物块的加速度a =F -F f m =2.0 m/s 2,D 选项正确. 【答案】 D⊙临界和极值问题图3-3-113.(多选)如图3-3-11所示,小车内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一轻质弹簧两端与小车和物块相连,处于压缩状态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形变量为x ,物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运动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μmg 小于kx ,则小车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左B .若μm g 小于kx ,则小车的加速度最小值为a =kx -μmg m,且小车只能向左加速运动 C .若μmg 大于kx ,则小车的加速度方向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D .若μmg 大于kx ,则小车的加速度最大值为kx +μmg m ,最小值为kx -μmg m【解析】 若μmg 小于kx ,而弹簧又处于压缩状态,则物块所受弹簧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水平向左,即小车的加速度一定向左,A 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 -f =ma ,当f =μmg时,加速度方向向左且最小值为a min =kx -μmg m,随着加速度的增大,f 减小到零后又反向增大,当再次出现f =μmg 时,加速度方向向左达最大值a max =kx +μmg m,但小车可向左加速,也可向右减速,B 错;若μmg 大于kx ,则物块所受弹簧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即加速度)可能水平向左,也可能水平向右,即小车加速度方向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C 对;当物块的合外力水平向右时,加速度的最大值为μmg -kx m ,物块的合外力水平向左时,加速度的最大值为μmg +kx m,则小车的加速度最大值为kx +μmg m,最小值为0,D 错. 【答案】 AC⊙滑块木板模型图3-3-124.(多选)如图3-3-12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则木板加速度大小a 可能是( ) A .a =μg B .a =2μg 3C .a =μg 3D .a =F 2m -μg 3【解析】 当F 较大,二者发生相对滑动时,对木板有:μmg -μ3·2mg =ma ,所以a =μ3g ;当F 较小,二者一起加速时,有:F -μ3·2mg =2ma ,所以a =F 2m -μ3g ,故选项C 、D 正确. 【答案】 CD⊙动力学中的v -t 图象问题5.图3-3-13(2012·安徽高考)质量为0.1 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 -t 图象如图3-3-13所示.弹性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4.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取g =10 m/s 2,求: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 的大小;(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解析】 (1)由v -t 图象可知,弹性球下落过程的加速度为a 1=Δv Δt =4-00.5m/s 2=8 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1所以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 =mg -ma 1=(0.1×10-0.1×8) N =0.2 N.(2)弹性球第一次反弹后的速度v 1=34×4 m/s =3 m/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弹性球上升的加速度为a 2=mg +f m =0.1×10+0.20.1m/s 2=12 m/s 2 根据v 2-v 20=-2ah ,得弹性球第一次反弹的高度h =v 212a 2=322×12m =0.375 m. 【答案】 (1)0.2 N (2)0.375 m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刻度尺、砝码、薄木块.实验原理采取控制变量法,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实验步骤图3-4-11.用天平测量小盘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2.按照如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匀速下滑.5.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重复步骤4.6.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7.描点作图,作a-F的图象.8.保持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4和6,作a-1m图象.实验结论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注意事项1.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2.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车受到的拉力才可视为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3.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5.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选择适当,各量须采用国际单位.这样作图线时,坐标点间距不至于过密,误差会小些.误差来源1.测量误差(1)质量的测量.(2)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2.操作误差(1)拉线或纸带与木板不平行.(2)倾斜角度不当,平衡摩擦力不准.3.原理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注意事项(2012·安徽高考)图3-4-2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图3-4-2A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 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 和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 .M =200 g ,m =10 g 、15 g 、20 g 、25 g 、30 g 、40 gB .M =200 g ,m =20 g 、40 g 、60 g 、80 g 、100 g 、120 gC .M =400 g ,m =10 g 、15 g 、20 g 、25 g 、30 g 、40 gD .M =400 g ,m =20 g 、40 g 、60 g 、80 g 、100 g 、120 g(3)图3-4-3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F 、G 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AB =4.22 cm 、s BC =4.65 cm 、s CD =5.08 cm 、s DE =5.49 cm ,s EF =5.91 cm ,s FG =6.34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3-4-3【解析】 (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则需要平衡摩擦力,并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只让小车牵引纸带(撤去砂及砂桶),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垫高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工作.如果打出纸带上的点迹分布均匀,则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故选项B 正确,选项A 、C 错误.(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砂及砂桶的总重力,则M ≫m ,且尽可能地多做几组.故选项C 最合理.(3)根据题意,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 s ,根据Δs =aT 2,得,s DE -s AB =3a 1T 2 s EF -s BC =3a 2T 2 s FG -s CD =3a 3T 2所以小车的加速度a =a 1+a 2+a 33=(s DE +s EF +s FG )-(s AB +s BC +s CD )9T 2=0.42 m/s 2. 【答案】 (1)B (2)C (3)0.42考点二 实验数据处理(2013·山西省实验中学模拟)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中,不改变拉力,只改变物体的质量,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几组数据,其中第3组数据还未算出加速度,但对应该组已打出了纸带,如图所示(长度单位:cm),图3-4-4中各点为每5个打点选出的计数点(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图3-4-4实验次数 1 2 3 4 5 6小车质量/g 200 300 400 500 600 700小车加速度/m·s -2 2.00 1.33 0.79 0.67 0.40小车质量的倒数/kg -1 5.00 3.33 2.50 2.00 1.67 1.00(2)请在图3-4-5中建立合适的坐标,将表中各组数据用小黑点描在坐标纸上,并作出平滑的图线.图3-4-5 (3)由图象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由逐差法得a =(s CD -s OA )+(s DE -s AB )+(s EF -s BC )9T 2=(s CD +s DE +s EF )-(s OA +s AB +s BC )9T 2=s OF -2s OC 9T 2=20.98-2×6.039×0.12×10-2 m/s 2≈0.99 m/s 2 (2)描点绘图,如图所示(3)由图象知a-1M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即在拉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答案】(1)0.99(2)见解析(3)拉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考点三实验改进与创新(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图3-4-6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图3-4-6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 A和Δ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3-4-7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图3-4-7(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 A和Δt B表示为a=________.(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_.(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解析】 (1)d =0.9 cm +12×0.05 mm =0.9 cm +0.060 cm =0.960 cm.(2)由v =Δx t 得,v A =d Δt A ,v B =d Δt B,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 2B -v 2A =2ax ,即⎝⎛⎭⎫d Δt B 2-⎝⎛⎭⎫d Δt A 2=2as ,得a =12s ⎣⎡⎦⎤⎝⎛⎭⎫d Δt B 2-⎝⎛⎭⎫d Δt A 2. (3)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 -μMg =(M +m )a ,则μ=mg -(M +m )a Mg. (4)由实验装置引起的误差为系统误差.【答案】 (1)0.960 (2)12s ⎣⎡⎦⎤⎝⎛⎭⎫d Δt B 2-⎝⎛⎭⎫d Δt A 2 (3)mg -(M +m )a Mg(4)系统误差一、本题创新点分析1.真题溯源——本题实验用到的器材:一端带轮的长木板、滑块与课本实验相同,其运动形式也是滑块在重物作用下沿长木板运动.2.创新亮点——该题没有平衡摩擦力问题,加速度没有利用打点计时器、纸带来求,而是用光电门测速度,用运动学公式算出,实验没有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而是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动摩擦因数.二、本实验的其他改进创新思路(一)实验器材的改变如果还是测量动摩擦因数,不用光电门,仍然沿用打点计时器,纸带的办法,实验结果与该题办法比较,有什么不足?【提示】 误差变大,因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力.(二)实验原理的改变测动摩擦因数,可以避开测加速度,比如用力平衡的办法即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板上的滑块或滑块与弹簧测力计不动,抽动下面的木板,这两种办法有什么不足?【提示】 前者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不易操作,后者抽动木板较好,但弹簧测力计的测量精度和读数均存在误差,另外也需测量木板质量,也存在误差.1.(多选)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做“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B .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C .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D .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选项A 中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或小桶)通过细绳拴在小车上,A 错;选项B 、C 、D 符合正确的操作方法,B 、C 、D 对.【答案】 BCD2.(2013·大同一中模拟)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 .电磁打点计时器;B.天平(带砝码);C.秒表;D.低压直流电源;E.纸带和复写纸;F.导线;G.细绳;H.小车;I.砂和小桶;J.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K.砝码.(1)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填代号),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和________.(2)在探究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时,分别以________为纵坐标、________为横坐标作图像,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出其关系.【答案】 (1)CD 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2)a 1m3.(2013·天津高考)某实验小组利用图3-4-8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图3-4-8①(多选)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 .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 .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 .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②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图3-4-9③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系,分别得到图3-4-9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 甲、m 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 甲________m 乙,μ甲________μ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 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牵引木块的细绳应与长木板平行;平衡摩擦力时应不挂砝码桶;对于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木块;平衡摩擦力后,改变木块上砝码的质量,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选项A 、D 正确,选项B 、C 错误.②对于系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mg M +m ,牵引小车的拉力F =Ma =Mmg M +m.要使F =mg ,则M ≈M +m ,即要求m ≪M .③对于木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μMg M =F M-μg ,故a -F 图象的斜率反映了木块质量的倒数.有1m 甲>1m 乙,所以m 甲<m 乙.当F =0时,a =-μg ,即a -F 图在a 轴上的截距为-μg ,所以-μ甲g <-μ乙g ,即μ甲>μ乙.【答案】 ①AD ②远小于 ③小于 大于4.(2011·山东高考)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3-4-10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 、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 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 .(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时巩固训练夯双基提素能【基础题组】1.(多选)2016年8月17日在里约奥运会男子跳高决赛的比赛中,加拿大选手德劳因突出重围,以2米38的成绩战胜了夺冠热门乌克兰选手邦达连科和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夺冠.如图为德劳因的杆上英姿,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他在这次跳高中( AD )A.起跳时地面对他的弹力大于他的重力B.起跳时地面对他的弹力小于他的重力C.起跳以后上升过程他处于超重状态D.越过杆以后的下落过程中他处于失重状态解析:德劳因在起跳时,他在弹力的作用下向上加速,故此时地面对他的弹力大于他的重力,选项A正确,B错误;起跳以后上升过程与越过杆以后的下落过程中,他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处于失重状态,选项C错误,D正确.2. 物块A,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质量之比m A∶m B=2∶1.现用水平3 N的拉力作用在物体A上,如图所示,则A对B的拉力等于( A )A.1 NB.1.5 NC.2 ND.3 N解析:设B物体的质量为m,A对B的拉力为F,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对B有F=ma,所以F=1 N,选项A正确.3.(2018·河北邯郸模拟)(多选)建筑工地常用吊车通过绳索将建筑材料从地面吊到高处[如图(甲)].图(乙)为建筑材料被吊车竖直向上提升过程的简化运动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 )A.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是0.5 m/sB.前10 s绳索最容易发生断裂C.30~36 s材料处于超重状态D.整个过程材料上升高度是36 m解析: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 m/s=0.5 m/s,选项A正确;前 10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上,拉力大于重力,10~30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重力,30~36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拉力小于重力.所以前10 s内绳索拉力最大,最容易断裂,选项B正确,C错误;由图可知,整个过程材料上升的高度h=×1 m=28 m,选项D错误.4.(2018·湖南怀化模拟)如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1在光滑地面上,m2在空中).已知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m1的加速度大小为( B )A. B. C. D.解析:对整体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为a=.则m1的加速度为a=,选项B正确,A,C,D错误.5.(2018·湖北武汉武昌区模拟)(多选)质量m=2 kg,初速度v0=8 m/s 的物体沿着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要受一个如图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水平向右为拉力的正方向,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BD )A.0~1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1~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0~1 s内,物体的位移为7 mD.0~2 s内,物体的总位移为11 m解析:0~1 s内,物体加速度大小a1== m/s2=4 m/s2,选项A错误;1~2 s内物体加速度大小a2==m/s2=2 m/s2,选项B正确;物体运动的v t图线如图所示,0~1 s内位移为x1=6 m,选项C错误;0~2 s内物体总位移x=x1+x2=(×1+×1) m=11 m,选项D正确.6. 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B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物体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已知物体A的质量m=2 kg,物体B的质量M=3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现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为使物体A 与物体B相对静止,则恒力的最大值是(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B )A.20 NB.15 NC.10 ND.5 N解析:对物体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x-μ1(m+M)g=(m+M)a;对物体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g=ma,联立解得F max=(m+M)(μ1+μ2)g,代入相关数据得F max=15 N,选项B正确.7.(2018·安徽安庆模拟)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体顶端,弹簧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则该过程中弹簧的形变量为(sin 37°=0.6,cos 37°=0.8)( A )A. B. C. D.解析:在斜面体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是处于伸长状态还是压缩状态,无法直接判断,此时可采用假设法.假设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求得弹力F为正值,则假设正确.水平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sin θ+Fcos θ=mg,竖直方向上由受力平衡得F N cos θ=mg+Fsin θ,联立得F=mg.由胡克定律得F=kx,x=,选项A正确.8.在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小于10 m/s时可认为空气阻力与物体速度成正比关系.某科研小组在研究小球下落后的运动过程时,得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作出t=0.5 s时刻的切线,如图所示.已知小球在t=0时刻释放,其质量为0.5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小球与地面第一次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最大值.解析:(1)由图像可知,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前瞬间速度v1=5 m/s, 碰撞后瞬间速度大小v2=4 m/s,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ΔE=m-m,代入数据可得ΔE=2.25 J.(2)由图像可得t=0.5 s时小球加速度a==4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mg-f=ma,由于f=kv,得k=0.75,则f max=kv m=3.75 N.答案:(1)2.25 J (2)3.75 N【能力题组】9.(2017·吉林二模)(多选)如图所示,带支架的滑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下运动,支架末端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竖直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用虚线标示,若整个装置稳定后小球可能的位置如图中a,b,c,d所示,各角度标注如图,则关于斜面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D )A.若小球处于a位置,则μ=tan(θ+α)B.若小球处于b位置,则μ=0C.若小球处于c位置,则μ=tan(θ-β)D.若小球处于d位置,则μ=tan θ解析:在a位置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mgsin θ-Tsin(θ+α)=ma,mgcos θ=Tcos(θ+α)联立解得a=gsin θ-gcos θtan(θ+α);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M+m)gsin θ-μ(M+m)gcos θ=(M+m)a,解得μ=tan(θ+α),选项A正确;在b位置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匀速运动,加速度a=0, 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M+m)gsin θ-μ(M+m)gcos θ=(M+m)a,解得μ=tan θ,选项B错误;在c位置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mgsin θ-Tsin (θ-β)=ma, mgcos θ=Tcos(θ-β)联立解得a=gsin θ-gcos θtan(θ-β);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M+m)gsin θ-μ(M+m)gcos θ=(M+m)a解得μ=tan(θ-β),选项C正确;在d位置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mgsin θ=ma,得a=gsin θ,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M+m)gsin θ-μ(M+m)gcos θ=(M+m)a,解得μ=0,选项D错误.10.(2018·吉林长春质检)(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物块间用一水平轻绳相连,绳中无拉力.现用水平力F向右拉物块A,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A.当0<F≤μmg时,绳中拉力为0B.当μmg<F≤2μmg时,A,B物块均静止C.当F>2μmg时,绳中拉力等于D.无论F多大,绳中拉力都不可能等于解析:因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0<F≤μmg时,A受到拉力与静摩擦力的作用,二者平衡,绳子拉力为0,选项A正确;当μmg<F ≤2μmg时,A,B整体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二者平衡,A,B整体处于静止状态,选项B正确;当F>2μmg时,整体将开始加速运动,对整体a=,对B有a=,由上两式得F拉=,选项C正确;当μmg<F≤2μmg时,若水平力F为μmg,绳子的拉力可为,选项D错误.11.(多选)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轻质细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斜面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系统稳定时,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分别为T和F N.若T a图像如图(乙)所示,AB是直线,BC为曲线,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则( ABC )A.a= m/s2时,F N=0B.小球质量m=0.1 kgC.斜面倾角θ的正切值为D.小球离开斜面之前,F N=0.8+0.06a(N)解析:小球离开斜面之前,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得Tcos θ-F N sin θ=ma,Tsin θ+F N cos θ=mg,联立解得F N=mgcos θ-masin θ,T=macos θ+mgsin θ,所以小球离开斜面之前,T a图像呈线性关系,由题图(乙)可知a= m/s2时,F N=0,选项A正确;当a=0时,T=0.6 N,此时小球静止在斜面上,其受力如图(1)所示,所以mgsin θ=T;当a= m/s2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零,其受力如图(2)所示,所以=ma,联立可得tan θ=,m=0.1 kg,选项B,C正确;将θ和m的值代入F N=mgcos θ-masin θ,得F N=0.8-0.06a(N),选项D 错误.12.(2018·江苏无锡模拟)(多选)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用水平力F作用于B上且两物块共同向右以加速度a1匀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当用同样大小的恒力F沿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方向作用于B上且两物块共同以加速度a2匀加速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A.若m>M,有x1=x2B.若m<M,有x1=x2C.若μ>sin θ,有a1=a2D.若μ<sin θ,有a1=a2解析: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M)g=(m+M)a1,隔离物块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μmg=ma1,联立解得F T=F;在斜面上滑动时,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M)gsin θ=(m+M)a2.隔离物块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mgsin θ=ma2,联立解得F T′=F,可得a1=-μg,a2=-gsin θ,若μ≠sin θ,则a1≠a2,比较F T,F T′可知,弹簧的弹力相等,与动摩擦因数和斜面的坡度无关,选项A,B正确,C,D错误.13.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斜面体,质量为M,倾角为α,其斜面上有一静止的滑块,质量为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给斜面体施加水平向右的力使斜面体加速运动,求:(1)若要使滑块与斜面体一起加速运动,图中水平向右的力F的最大值;(2)若要使滑块做自由落体运动,图中水平向右的力F的最小值.解析:(1)当滑块与斜面体一起向右加速时,力F越大,加速度越大,当F最大时,斜面体对滑块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 m,滑块受力如图所示.设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为a,对滑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cos α+f m sin α=mg,f m cos α-F N sin α=ma,由题意知f m=μF N,联立解得a=g,对整体受力分析F=(M+m)a,联立解得F=.(2)如图所示,要使滑块做自由落体运动,滑块与斜面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滑块的加速度为g,设此时M的加速度为a M,则对M有F=Ma M,当水平向右的力F最小时,二者没有相互作用但仍接触,则有=tan α,即=tan α,联立解得F=.答案:(1)(2)14.如图(甲)所示,可视为质点的A,B两物体置于一静止长纸带上,纸带左端与A,A与B间距均为d=0.5 m,两物体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现以恒定的加速度a=2 m/s2向右水平拉动纸带,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A物体在纸带上的滑动时间;(2)在图(乙)的坐标系中定性画出A,B两物体的v t图像;(3)两物体A,B停在地面上的距离.解析:(1)两物体在纸带上滑动时均有μ1mg=ma1,当物体A滑离纸带时a-a1=d,由以上两式可得t1=1 s.(2)如图所示.(3)物体A离开纸带时的速度v1=a1t1,两物体在地面上运动时均有μ2mg=ma2,物体A从开始运动到停在地面上过程中的总位移x1=+,物体B滑离纸带时a-a1=2d,物体B离开纸带时的速度v2=a1t2,物体B从开始运动到停在地面上过程中的总位移,x2=+,两物体A,B最终停止时的间距x=x2+d-x1,由以上各式可得x=1.25 m.答案:(1)1 s (2)见解析(3)1.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