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5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5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背景;2. 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并理解其含义;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论语》的教材及其他相关教辅资料;2. 复制好《论语》十则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2. 引导学生谈谈对《论语》的了解,并介绍《论语》的作者、内容和背景。

二、学习《论语》十则(30分钟)1. 教师出示《论语》十则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其中的篇章;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语录进行解读,并向整个班级分享;3. 全班共同讨论各组的分享内容,理解每则经典语录的含义和价值观。

三、思考与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每则经典语录对自己的启示和意义;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语录,写出一段与之相关的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并展示给全班。

四、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进行点评;2.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论语》的价值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阅读《论语》剩余的篇章;2. 写一篇关于《论语》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

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每则经典语录的含义和价值观,并能够进行思考和拓展。

同时,通过写作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论语》的深入思考。

但是,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了十则经典语录进行学习,可能会有其他经典语录被忽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弥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在山的那边》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论语》如何理解第四章内容?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2.第五章强调了什么?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3.第六章说的是那个方面?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4.我们从第七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第八章和第六章有什么联系?如何理解本周内容?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可以:古今异义词,可以凭借罔殆箪堪知如好乐:意动用法,以……为乐趣饭:名词作动词,吃饭水:冷水汤:热水肱:胳膊于:对于2.多义词“也”A.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即……,……也。

”B.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

“匹夫不可夺志也”C.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感叹或者肯定的语气“贤哉,回也!”D.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的】了解孔子的哲学观念,理解孔子仁学的基本理论;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重点难点】孔子的仁学观念;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的语言风格。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一、字词句解析二、孔子的仁学思想与教育理念三、语言特点【思考题】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试作归纳。

2.《论语》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一、作品简介1.孔子其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梁纥老而征在少,时人谓之野合。

祷于尼丘,得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年轻时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几任小官。

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

后罢官,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终不再仕。

晚年返鲁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6篇)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6篇)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6篇)《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教案(七年级上册) 篇1教材分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论语》教案(七年级上册) 篇2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新人教版

《论语》十则教案一、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四边高,中低),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

2、“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仓库管理员),料量平。

”3、“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4、“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效法)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5、“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7、“乃因史记作《春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8、“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志,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

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二、《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

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孟武伯问孝”);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

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这种体式我们以后才能学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十知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而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不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X)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人不堪其忧(忍受)知之(指学问和事业)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饭(吃饭)疏食饮水(冷水)曲肱(胳膊)而枕之
论语
论语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难点)
3.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3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某某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不亦说(yuè)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不逾矩(yú)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好之者(hào)曲肱而枕之(gōng)博学而笃志(dǔ)
(2) 看注释,查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课堂探究】
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口头翻译课文。
学习方法的;哪些讲的是学习态度的;又有哪些是讲品德修养的。分别在书中做标记。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学习目标: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_言行的一部书,共_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2023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优秀3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优秀3篇壶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篇一一。

教学内容:《论语》六则二。

教学目标1. 结合书下注解理解文章内容2. 联系实际,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三。

教学重、难点1. 在反复诵读中作独立思考,联系本人的实际,以加深体会。

2. 学习精美的表达。

四。

知识分析(一)孔子简介:这里只从《史记#8226;孔子世家》中摘录几条:(1)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四边高,中低),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

(2)“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仓库管理员),料量平。

”(3)“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4)“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效法)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5)“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7)“乃因史记作《春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8)“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志,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

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二)《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关联。

(三)课文分析:1.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子,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讲解: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他们曾受业于曾参。

“三省”,多次反省。

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下述三事,这是巧合。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则教案新人教版第 2 页第 3 页学情分析学生有什么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在有注释的情况下,能大致看懂文章。

学生缺什么学生对文章内容尤其是对成语、格言、警句的理解还不到位。

教学重、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②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第 4 页重、难点难点表述背诵课文。

④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原因分析助学方案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 5 页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一、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第 6 页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论语》课题《论语》课时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学情分析当今的中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疏远,了解甚少,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悟;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文言基础薄弱,在教学中应慢、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多媒体显示关于孔子和学生代表发言展示课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2.多媒体显示正确的复读,做到,字音准确,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三、朗读课文感受韵律1、师范读2、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3、自由诵读。

(在书上标出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0《论语》十二章《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作,是中华民族优异的文明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维、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便在今日,其精华部分仍然为咱们所效法。

《论语》文简义长,质朴宛转;言语形象,富含道理;易于成诵,琅琅上口,是旧时传统教育下蒙童的必读书。

近几年来,社会上从头掀起读《论语》、学《论语》的热潮,有的谈学习办法和情绪,有的谈道德涵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其丰厚的言语精华和深化的思维精华,关于心思开展正处于萌发状况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1.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及其思维。

2.堆集成语、格言、警句等。

3.了解、运用其间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育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才干。

了解、运用其间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育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才干。

课文思维内容的了解。

两课时1.创设情境2.引导指点法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求榜首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源不绝的前史长河中,曾呈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明伟人,为咱们留下了极名贵的文明遗产,《论语》便是其间的一部光辉的巨作,它是中华民族优异的文明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维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便在今日,它仍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咱们怀着一种骄傲的心境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预习展现孔子及《论语》简介:(1)《论语》是“言语的论纂”,也便是语录的意思,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编制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前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比较完整地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品格涵养、治学情绪和处世办法。

《论语》在我国的位置就相当于西方社会的《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称为我国人的《圣经》。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前史上巨大的思维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
制成卡片在班上展览交流。

4、背诵全文。

【教学简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挑选出的十句名言警句。

《论语》十则有的谈学习态度,如“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劝诫人们要谦虚谨慎,对学习要有诚实的态度,拜能者为师;要热爱学习,持之以恒;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指出学习要经常温习和思考,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讲究学习实际效果,珍惜时光,博闻强记。

这十则语录,体现了孔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含义丰富,对学习、教育、思想很有启迪作用。

十则语录,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语言凝炼,其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习成语,如“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等,千古流传,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设想】
这篇文言文是初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指导学习文言文方法尤为重要。

先花几分钟时间简要讲讲学习方法,本文不宜多讲语法,要处理好文言文实词、虚词教学的“度”的把握,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学习疏通大意,联系上下文能读懂即可,关键在于养成习惯。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人大体构想如下:
一、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从三方面去指导:
(1)读准字音;(2)读准句读;(3)读准语气。

二、指导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解解决问题的习惯,能自主地解决文言基础知识。

三、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拓展迁移。

除上述几点要贯彻于课堂教学外,还要注重文言文的初步知识和名言警句的归纳整理,以及拓展训练。

本课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拟用两课时来讲,第一课时着重指导学习方法,指导朗读方法,整体感知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着重探究课文思想内涵,联系学生实际,探究课文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理解探究深层含义,归纳积累名言警句及拓展训练。

【教学过程】
课前任务:
1、资料搜集:每四个学生为一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以下任务:(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说,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2)搜集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名人秩事,整理成小卡片。

2、依靠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北宋名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言论和《论语》对中华民族起着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入手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四多:多读、多背、多总结、多练习。

三、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修正、补充。

3、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珍惜大好时光的言论。

五、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1、(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叫一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出示正确读音,重点读出下列字的音:
愠yùn 罔wǎng 殆dài 说yuè
省xǐng 传chuán 女rǔ知zhì
其中“说”、“省”、“传”、“女”、“为”、“知”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翻译理解说出这样读音的理由。

2、全体同学朗读全文,教师小结朗读应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1)读准字音;(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第二课时)
质疑交流:理解语句的含义,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质疑,共同合作解决,不懂的问老师,老师对个别重要语句的理解要加以点拨,并归纳、补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人不知而不愠之: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默而识之
而: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厌学而不思则罔敏而好学
4、指导翻译,讲解直译、意译等常识,补充句子省略成分等方法,指导学生逐句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六、班上讨论:
这十则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中,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结合你的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七、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八、小结:字词,句子、语言特点。

九、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题。

(用作业本)
(2)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其思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

二、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1、学生自主阅读,归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语句,举例说明。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
2、教师提问: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以上问题用多媒体展示)
三、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
强调从下面多个角度去探究句式,体味语言,读出相应的节奏,从而有所领悟:
(1)从内容角度看:第五则一问一答,语气舒缓;
(2)从修辞角度看:第一则由三个反问组成排比,节奏感强,富有气势,语言强烈;
(3)从句型角度看:第七则因果关系,语调平稳,语气舒缓;
(4)从语气角度看:第六则怅然感叹,语调深沉,语
气强烈。

(角度以教师明确为主,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句式、内容读出节奏、语气)
四、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1、探究一:文中段与段之间的排列是随意的吗?
明确:本文是按先总后分的原则编排的,即先总的论述学习方法和态度,再论述学习方法的具体表现以及应具有的态度,最后强调实践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四则是转折过渡,第八则是对五至七则的归纳,第九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深化、总结和强调。

层层深入,递进深化。

编者编排的目的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用功)是表面形式,学习态度(用心)才是内在动力,用功与用心要结合,才能搞好学习。

(全班讨论交流,每组选一代表回答,看哪一组回答得最准确。

多媒体展示)
2、探究二:十则语录都是谈学习,到底学习与哪些问题有关?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多媒体展示)
明确:
(1)学与思的关系:二者结合,缺一不可;
(2)学与问的关系:既要学也要问,既要问比自己才能高的人,也要问比自己才能低的人;
(3)学与习的关系:只要“温故”才可以“知新”;
(4)学与行的关系:二者并重。

五、归纳成语:
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
查阅成语词典,明确它们的意义。

六、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七、交流所搜集的名人秩事资料,谈谈其他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想想对你有什么好处。

八、教师小结:儒家文化在当代及未来的影响及意义。

九、教师指导背诵方法,尝试快速背诵。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每人搜集《论语》中出现的其他成语、格言三条,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制成卡片在班上展览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