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管理131-1316

合集下载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企业质量检验管理,保障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产品生产、质量检验的员工。

第三条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第四条本制度的执行人员为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

第五条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推行。

第六条本制度实施后,所有员工必须遵守并执行,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七条质量管理部门有权对本制度进行解释和修改。

第二章质量检验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八条企业各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推行质量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

第九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遵循“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原则。

第十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合理、规范、严密,杜绝疏漏。

第十一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十二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十三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定期评估、分析,不断改进。

第十四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注重团队合作,强化内部沟通和协作。

第十五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严格控制检验过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六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严格保护检验数据和结果的机密性,防止泄露。

第十七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私自变更。

第十八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及时反馈质量问题,积极处理解决。

第十九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保证员工参与的权益,确保员工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质量检验工作必须定期进行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素质。

第三章质量检验流程第二十一条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必须依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接收产品:产品到达检验部门后,由专人接收,并核对产品信息。

二、检验产品:根据产品的检验标准和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

三、记录检验结果:记录检验结果,并形成检验报告。

四、处理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五、审核和发布:由质量管理部门审核检验报告并予以确认后,发布合格产品。

六、反馈和评审:定期反馈质量检验工作,进行评审和改进。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一、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高标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避免质量问题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检验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具体的质量检验管理制度,详细说明其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制度目的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质量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通过该制度,企业可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质量检验体系,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度,满足客户需求。

三、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无论是原材料、半成品还是最终产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程序,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四、质量检验流程4.1 产品进货检验在原材料或零部件到达企业后,必须进行进货检验。

这些检验项目将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包括外观、尺寸、力学性能等。

检验结果将用于决定是否接受供应商提供的产品。

4.2 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设置关键节点的检验环节,以确保产品在每个生产阶段的质量都能够满足要求。

这些检验可以是在线检验,也可以是离线检验,具体取决于产品的特点。

4.3 最终产品的出厂检验所有成品将在出厂之前进行最终的检验,以确认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这包括外观、功能、可靠性等多个方面的检测。

只有通过了出厂检验的产品才能够交付给客户。

五、质量检验记录每一次产品的质量检验都必须有相应的记录。

这些记录包括质检人员、检验时间、检验结果等信息。

通过记录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并持续改进质量检验工作。

六、质量问题处理如果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发现了不合格产品,需要及时处理。

质检人员应立即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启动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不合格品的处理可以是退货、返工修复、报废等方式,具体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七、质量检验员培训企业应该定期组织质量检验员的培训,以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培训内容包括质量检验标准、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质量问题处理等方面,以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企业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质量风险,本制度按照《质量管理制度标准》要求制定,旨在规范质量检验管理工作。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检验工作。

二、质量检验流程1.检验计划制定(1)每个生产任务都应有检验计划,质量部门根据产品特点和关键环节,制定合理的检验计划。

(2)检验计划包括检验的样品数量及抽检标准、检验方法及设备的选择、检验记录的保存等。

2.抽样检验(1)根据检验计划,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抽样检验。

(2)抽样检验应确保样品的代表性,抽样方法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

(3)抽样检验的结果应详细记录,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处理。

3.全面检验针对产品特点和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4.检验记录和报告(1)对每次检验工作应有详细的检验记录和报告。

(2)检验记录和报告应包括产品的检验结果、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检验人员的签字等。

三、检验方法和设备1.检验方法(1)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2)检验方法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2.检验设备(1)检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2)对于关键检验设备,应有相应的校准和维护记录。

(3)检验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产品特点和检验要求。

四、检验人员的要求1.资质要求(1)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操作检验设备。

(2)检验人员应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进行培训。

2.勤勉尽责(1)检验人员应严守检验流程和标准,认真执行工作。

(2)检验人员应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检验,不得随意延误。

五、不合格品处理1.不合格品的判定根据质量标准和相关要求,确定不合格品的判定标准。

2.不合格品的处理(1)对于不合格品,应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其不影响产品质量。

(2)对于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

(3)不合格品的处理应有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六、检验结果的追踪与反馈1.检验结果的追踪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应进行追踪,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检验则是保证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原则质量检验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公正、公开:质量检验应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方法为准绳,以公正态度对待每一个产品,做到结果公开,诚信透明。

2、预防为主,及时处理:质量检验应注重预防,通过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防止问题扩大。

3、客户导向:质量检验应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检验标准和精度,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二、质量检验的流程1、原材料检验: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各项指标。

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2、过程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对各道工序进行检验,确保每道工序都符合工艺要求。

3、成品检验:对完成生产的产品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性能测试等,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4、质量记录:对每一项检验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验时间、检验人员、产品信息等,以便追踪和管理。

三、质量检验的标准和依据1、国家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检验标准。

2、行业标准:根据行业协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检验标准。

3、企业标准:根据企业内部规定和标准制定检验标准。

4、客户要求: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要求制定检验标准。

四、质量检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1、培训: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2、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对检验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和管理。

3、资格认证:对从事重要岗位的检验人员进行资格认证,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资质。

五、质量检验的持续改进1、问题反馈:鼓励员工反馈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和分析。

2、数据分析:运用统计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3、改进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质量检测的管理制度

质量检测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和提高质量检测工作,保障产品质量,确保客户满意度,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质量检测的责任1. 生产部门应当负责产品生产的质量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质量部门应当负责监督和检查生产部门的质量检测工作,修订和完善质量检测标准和流程。

3. 所有员工应当积极配合质量检测工作,对于产品质量存在疑问应当及时报告。

三、质量检测的流程1. 制定质量检测计划,确定检测内容、方法、标准和流程。

2. 采集样品,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3. 进行实验室分析或现场检测。

4.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评定质量检测结果。

5. 制定质量检测报告,包含检测结果、结论和建议。

四、质量检测的标准1. 参考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

2. 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

3. 对于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当立即报告产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质量检测的管理1. 质量检测过程应当记录详细资料。

2. 质量检测结果应当保留备查,以备复核。

3. 对于存在问题或争议的质量检测结果,应当与生产、质量部门一起协商解决。

六、质量检测的改进1. 手续标准和流程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 对于常见的质量问题应当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计划。

1. 质量部门应当对质量检测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对于问题较多的产品应当进行加强监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八、质量检测的惩罚对于故意或重大失误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当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惩罚。

对于反复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当采取措施限制或暂停生产。

九、质量检测的奖励对于质量检测工作表现突出、贡献显著的员工应当给予奖励和荣誉。

十、附则1. 本管理制度由公司相关部门制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

2.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 对于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质量部门所有。

以上为公司质量检测的管理制度,希望各部门认真执行,共同努力,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标准版一、概述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关键环节,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版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质量检验工作,明确质量检验的职责、流程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与提升。

二、质量检验的组织与管理1.质量检验部门设立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质量检验工作。

质量检验部门应具备以下职责:(1)制定和修订质量检验管理制度;(2)组织质量检验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3)组织实施质量检验计划;(4)对质量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和报告;(5)指导、监督和检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6)参与供应商评审和客户投诉处理。

2.质量检验人员职责质量检验人员应具备以下职责:(1)严格执行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认真、公正、严谨地进行质量检验工作;(3)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4)参与质量改进活动;(5)保守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

三、质量检验流程1.进料检验(1)采购部门负责组织供应商评审,确保供应商具备质量保证能力;(2)质量检验部门根据供应商评审结果,制定进料检验计划;(3)质量检验人员按照检验计划对进料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4)对不合格品及时反馈采购部门,并提出处理意见。

2.过程检验(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过程检验计划,明确检验项目、频次和标准;(2)质量检验人员按照过程检验计划进行检验,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定要求;(3)对不合格品及时反馈生产部门,并提出处理意见。

3.成品检验(1)质量检验部门制定成品检验计划,明确检验项目、频次和标准;(2)质量检验人员按照成品检验计划进行检验,确保成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3)对不合格品及时反馈生产部门,并提出处理意见;(4)成品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或发货手续。

四、质量检验标准1.检验标准的制定质量检验部门应根据产品特性和相关法规、标准,制定检验标准。

检验标准应包括:(1)检验项目;(2)检验方法;(3)判定标准;(4)检验频次。

质量检验管理131-1316

质量检验管理131-1316

产品质量检验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了本公司产品质量保证的三级职责、质量“三检制〞、质量分析、质量抽查,普查以及质量统计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质量检验治理业务2产品质量保证三级职责2.1质量检测中心职责2.1.1质量检测中心是在总经理领导下,对公司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的专业职能机构。

2.1.2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产品质量的各项政策、法令,充分发扬检验部门“把关、预防、报告〞的三大质量职能作用。

2严格按标准、技术文件或订货协议,负责从产品用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的进厂验收和毛坯、半成品,成品直至产品包装出厂的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

认真贯彻监督“五不〞(即不合格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毛坯不加工;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转进下道工序;不合格零部件不装配;不合格产品不计产值)。

签发产品合格证,保证出厂产品合格。

2负责全公司产品质量指标的制订和考核工作。

每月组织质量抽查,开好质量分析会。

按时向公司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产品质量统计报告和产品质量分析汇总材料。

2运用科学治理手段,操纵产品质量.坚持首件检验,重视巡回检查、完工检验,严格出厂检验。

逐步运用电子计算机终端储存质量数据,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档案。

2.1.6参与新产品设计、试制、鉴定工作.提出试验测试报告,对新产品的投产和创优提出意见。

2认真贯彻质量检验,监督并执行自检、互检、专检的治理工作。

协助车间及工艺部门鞭策“三自一控〞,监督工艺纪律的执行。

2参加行业产品创优及生产许可证认证工作和企业产品创优升级的攻关活动。

负责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卡和有关技术检验文件,设计检验用工装央具。

2负责向本公司各部门提供产品质量信息,做好质量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反响工作。

2.1.11积极推行全面质量治理,加强对专职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素养。

2.1.12参加对配套厂、协作厂及用户的质量访咨询、质量把关和技术咨询工作。

2口处做好进出口物资的商检。

2.2车间的职责认真贯彻“质量第—〞的方针,执行质量检验制度和工艺纪律,经常对职员进行“质量第一〞的教育,正确处理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本车间的产品质量负责。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经典范本)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经典范本)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司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质量法律法规,全面贯彻执行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

第二条质量检验是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公司产品达到质量标准,并承担预防和报告质量问题的责任。

第三条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包括原料入库检验、工序检验、成品检验等,全面控制产品质量。

第二章质量检验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公司将设立质量检验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质量检验工作,确保质量检验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第五条质量检验部门应根据产品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和检验方法,并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六条质量检验部门应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质量检验部门应与生产部门、供应商和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共同解决质量问题,并及时提供相关的检验报告和信息。

第三章质量检验过程第八条质量检验部门应按照标准和订货合同的要求,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全过程的检验工作。

第九条质量检验部门应建立并执行严格的检验程序,包括样品采集、检验方法选择、数据记录等环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质量检验部门应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面监控,确保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上岗,遵循上下工序配合原则,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第十一条质量检验部门应定期对产品进行例行检查,包括计量包装、保存期限、卫生标准等方面的检验试验,并编制详细的检验报告。

第十二条质量检验部门应建立和管理计量器具台账,确保量具、仪器的完好性和有效性,并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和校准。

第四章质量问题处理与改进第十三条质量检验部门应及时记录和分析检验结果,发现问题后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改进。

第十四条质量检验部门应标识、隔离和存放不合格品,防止其与合格品混淆,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和处置。

第十五条质量检验部门应定期对质量检验工作进行自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到位,持续提高质量检验水平。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减少质量风险,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企业质量检验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声誉。

二、内容1.质量检验组织机构:明确质量检验组织机构,包括质量检验部门的职责、人员配置和工作流程等。

2.质量检验流程:详细描述质量检验的具体流程和要求,包括原材料、中间品、成品的检验要点、方法和频率等。

3.检验设备管理:确保质量检验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包括设备的校准、维护和管理等。

4.检验样品管理:规定检验样品的管理要求,包括样品采集、保存、标识和处置等。

5.不合格品管理: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包括不合格品的判定、隔离、处理和反馈等。

6.检验记录和报告:规定检验记录和报告的要求,包括记录的内容、格式和保存等。

三、实施要求1.领导重视:企业高层应高度重视质量检验工作,确保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培训和培养人才:对质量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3.先进检验技术:不断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质量检验技术和方法,提高质量检验效率和准确度。

4.持续改进:定期进行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及时修订和更新制度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

5.客户满意度: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应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四、总结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和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质量要求的不断变化。

质量检验管理规定

质量检验管理规定

质量检验管理规定Happy First, written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6, 2022质量检验管理制度1 目的细化质量检验内容、方法和工作程序;加强检验管理;贯彻质量至上的方针;规范检验活动;强化检验的鉴别;把关、报告职能;保证检验机构独立行使产品检验的职权;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对质量检验、检验机构设置、检验人员;配备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管理..3 职责3.1 技术品质部是进行产品检验的职能部门;独立行使产品检验职权:不受其它部门和人员的干扰;公正、科学地开展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和试验..3.2 技术品质部负责领导全公司的所有质量;计量、检验人员:对他们进行管理..3.3 无论检验人员在何处工作;均受技术品质部的直接领导;技术品质部策划所有检验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在全公司建立检验体系;设立检验站点;委派检验人员..3.4 在产品质量方面;应以检验人员的判断结论为依据;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的意见不影响检验人员的结论和权威性..对检验结论持有异议并经技术品质部仲裁方能改变检验结论..4 原则规定4.1 检验机构4.1.1 技术品质部负责组织开展全公司的产品检验工作;进行相关产品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4.1.2 技术品质部设检验技术管理岗位;负责对检验人员开展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4.2 检验机构的职权4.2.1 公司保证检验机构不受其它部门的制约;独立、公正地开展产品检验;在遇到重大质量问题时;可以行使否决权..质检员应严格执行检验标准和检验规则;独立行使工艺监控和质量决定权;对出现的不合格产品及违规的处置决定不受任何人的干涉..4.2.2 检验机构负责人有权直接越级向总经理报告产品质量问题;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挠..4.2.3 检验机构有权制止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有权制止未经检验或试验及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出厂..4.2.4 检验人员有权制止违反图纸;工艺;标准的操作;对制止不听的有权提出处罚建议..4.2.5 在检验条件不具备或存在导致不正确的检验结果的条件下;检验员有权提出推迟检验的请求;生产部门不得强行要求进行检验..4.2.6 为确保检验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最终的产品检验和试验应当由独立于生产的专职人员担任;检验人员应经过培训执证上岗..4.3 检验工作的实施检验工作的实施应当经过以下程序:4.3.1 检验的准备:4.3.1.1 技术准备..包括资料、人员和业务的准备;主要涉及检验计划、检验规程、图纸、工艺、标准、样品等..4.3.1.2 物资准备..包括软件和硬件准备;主要涉及质量凭证、检验记录、检验印章、检验标识、报表、检验手段、检验设施等..4.3.2 检验的工作程序:检验工作的实施主要有几个环节:明确被检产品质量标准→测量比较→判定→标识→签证、处理→记录→报告4.4 检验工作制度4.4.1 “四不准”的规定: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和销售;不合格的原材料、零部件不准投料、组装;没有产品质量标准、未经检验机构检验的产品不准生产和销售;不堆弄虚作假、以次充好..4.4.2 “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要求生产者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首先要自己检验;然后互相检验;最后确认合格再交质检员检验..4.4.3 “三按”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要求检验人员严格按照图纸、工艺、标准的要求进行产品检验工作..4.4.4 “三不放过”:指质量问题原因不清不放过;解决的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4.4.5 “三及时”:检验员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上报及时..4.4.6 “三员”:检验员既是产品的检验员;又是质量第一的宣传员;生产技术的辅导员..4.4.7 “三满意”:检验员的工作应做到为生产服务的态度让工人满意;检验过的产品让下工序满意;出厂的产品质量让用户满意..4.5 检验人员工作原则检验人员要正确把握权力和责任的关系;严格把关与积极预防相结合;采取“卡、防、帮、讲”的工作方法..卡:即把关严格坚持标准不放松..防:预防出现废品;防患与未然..帮:对操作者进行技术指导;共同解决质量问题..讲:宣传质量方针政策;提高生产人员质量意识4.6 不合格品的控制4.6.1 不合格采购品①经检验或在生产使用中发现的不合格采购品;检验者或操作者应对其标识、隔离放置和记录..②不合格采购品由技术品质部组织相关人员;依据规定要求对其不合格性质进行评审;评审后做出处置意见;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评审意见一般为退货或换货..③采购人员按评审意见对不合格采购品进行处置;处置情况填写不合格评审处置单..4.6.2 不合格半成品①日常单件不合格品由车间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进行标识、记录和隔离;每日由质检员进行确认;在工序流程卡中记录..对日常单件不合格品每季度或根据实际情况集中进行评审;评审和处置意见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相关人员按评审意见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处置情况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②批量200件以上不合格品由技术品质部依据相关规定对其不合格性质评审;评审和处置意见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相关人员按评审意见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处置情况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4.6.3 不合格最终产品①日常单件不合格品由车间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进行标识、记录和隔离;每日由质检员进行确认;在工序流程卡中记录..对日常单件不合格品每季度或根据实际情况集中进行评审;评审和处置意见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相关人员按评审意见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处置情况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②对批量交验批不合格成品;技术品质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分析;评审结果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相关部门依据评审意见对不合格成品进行处置;处置情况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4.7 检验人员行为规范“七不准”4.7.1 严格遵守首件必检、中间巡检..完工全检的检验规定;没有对实物进行验证;不准出据和补开合格证..4.7.2 工作时间不准从事打牌、下棋等娱乐活动和与工作无关的其它活动..4.7.3 不准向外协供方提供有偿咨询和接受馈赠..4.7.4 检验人员对辖区认真负责;主动开展检验活动;不准无故拖延..4.7.5 检验人员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不准与生产单位串通一气;弄虚作假..4.7.6 检验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与生产单位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及时报告;不准与生产人员发生直接冲突..4.7.7 认真做好检验记录;及时上交各种凭证和记录;不准不做或漏交检验记录..4.8 三级检验的分类4.8.1 进货检验:主要是原材料检验、外购件检验、外协件和配套件检验、辅助材料检验..4.8.2 过程检验:主要有工序检验;如确认工序、关键工序点的检验..4.8.3 最终检验也称成品检验或入库检验:主要是对产品进行技术性能指标的试验、外观的检验等..4.9 标识的使用管理4.9.1 制造部负责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管理;具体见标识和可追溯性方面的相关规定..4.9.2 技术品质部使用的有状态标识、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等..状态标识内容一般包括:待检、待判、合格、不合格等..5 三级检验的权限与方式方法5.1 进货检验5.1.1 采购品的分类5.1.1.1 A类采购品指对最终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原材料;如Q235-A圆钢、弹簧钢等..5.1.1.2 B类采购品指与产品过程质量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的设备配件、模具等..5.1.1.3 C类采购品指低值易耗品..5.1.2 采购品的检验5.1.2.1 A类采购品由技术品质部按各种产品的原材料技术要求及检验规程规定的抽样方案、检验方法进行检验..5.1.2.2 B类采购品由技术品质部进行检验或验收..5.1.2.3 C类采购品由制造部进行检验或验收..5.1.2.4 未经检验或验收的采购品不得入库、使用..5.2 过程检验5.2.1 工艺检查5.2.1.1 车间领班应按照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严格执行工艺进行生产;并记录工艺执行情况;车间工长应对工艺执行和记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2.1.2 质检员随时抽查生产工艺执行情况;每班不少于四次;尽量分散;结果记入工艺检查记录..当发现有违反生产工艺时;责令停止生产;进行整改;并按相关规定处罚..5.2.2 工序产品检查5.2.2.1 车间领班应严格按照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严格执行工艺进行生产;生产中首件必检;只有首件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并按规定进行抽检和记录..当发现有不合格品时;应将上一次检验后生产出的工序产品逐个进行检验;挑出不合格品..5.2.2.2 质检员随时抽查工序产品质量;每班不少于五次;抽样尽量分散;检验结果填写相关记录..当发现工序产品有不合格时;质检有权责令车间停产整改;并将之前生产出的不合格工序产品挑出..5.2.3 关键工序控制程序5.2.3.1 技术品质部负责编制产品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作为评审和控制过程的准则;5.2.3.2 各关键工序的操作人员需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经实践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5.2.3.3 操作人员在工作前对设施状态和控制装置确认完好后才能进行工作.. 5.2.3.4 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参数规定;确保过程结果能够满足产品的符合性..5.2.3.5 质检员负责对关键工序的工艺执行情况和工序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当发现有违反生产工艺和出现不合格产品;有权责令停产整改;并按相关规定处罚..5.2.4 确认工序控制程序确认工序按照质量手册中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5.2.5 各种产品生产工序流程图及关键工序、确认工序与检测点;专检工位和工序产品的检验方法见附录B..5.3 最终检验5.3.1 抽样及判定5.3.1.1 各种产品最终检验抽样方案及判定按对应产品企业内控标准进行..5.3.1.2 一般一个生产批作为一个最终检验批;每种产品批量范围应按GB/T2828.1的规定进行划分;若产品标准有特殊规定的;执行产品标准的要求..遇到特殊情况时;经过检验部门主管批准后;允许几个生产批作为一个最终检验批;但批量不得超过10000件..5.3.2 各种产品的出厂检验与型式试验的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使用仪器、检验周期、抽样方案、检验记录表格等严格按照各产品的企业内控标准及相关文件中的规定执行..5.3.3 出厂检验报告作为入库的依据;检验判定为合格批的产品经质检员签发成品合格证并在产品工序流程卡上签认后;成品库管员方可办理入库、出厂;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批的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产品如果只是因为外形尺寸判定为不合格批的;允许经过挑选再次提交检验..6 质量检验复检确认制度6.1 为了保证检验结论的正确性;防止产品检验出现错检、漏检、误判;特制定本制度..6.2 本制度适用于对产品质量检验结果进行确认;对投入下料工序的原材料进行确认..6.3 工作内容6.3.1 车间跟班质检员负责对转入下料工序的原材料进行确认;确认投入下料的原材料炉批次是否为检验合格后的;对经检验合格的;质检员在下料流程卡上签字确认;对经检验不合格的;或未经检验的;应立即制止生产;进行适宜的隔离;并上报主管领导..6.3.2 当班质检员负责复检所接班的产品内在性能;主要包括硬度、金相;复检时使用上个班的试块;将复检结果写在交接班本上..6.3.3 若复检结果与初检结果相符;复检人在检验报告检验人处签字;若复检结果与初检结果不一致;及时报告主管领导;进行调查、最终确认..对出现错误检验结果的责任人;按质量管理及考核办法进行处理..7 检验状态及检验制样保存的规定7.1 对从车间取的检验样本;应分淬火样和回火样放在样本盒内;淬火样放在黄色盒内;回火样放在绿色盒内;对检验后的样本应根据检验判定结果及时放回到适宜的地方;对检验制样如硬度块、金相块等应做好标识;用医用胶布粘贴;标明日期、测试结果或检验结论..7.2 在检验或制样过程中;如果出现流转;在流转过程中应做好标识;以免样本混淆..7.3 对于检验制样主要指淬火、回火样的硬度、金相试块;本班质检员检验后;做出检验结果或结论后;还应交下一班质检员确认;若接班质检员对上班质检员的检验结果或结论有异议时;应向技术品质部负责人汇报;由技术品质部主管进行最终确认..对于经过确认后的制样;根据具体情况或需要;对制样进行保存或定期进行处理..8 对工序产品与最终产品的质量事故划分与处罚按相关规定执行..9 本标准未提及部分产品的检验方案执行相关的标准..。

质量检验管理办法.doc

质量检验管理办法.doc

质量检验管理办法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保证产品质量,对进入本企业的原材料、包装材料及生产的半成品、成品都必须进行质量检验。

第二条质量部应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各项质量检验工作。

第三条相关部门须配合质量部的质检工作。

第二节原材料、工序产品及产成品质量检验管理(此阶段内容由质量部根据原材料、工序、产成品的具体检验要求进行补充,做到符合的情况,有可操作性。

)第四条原材料质量检验(一)原材料到达公司后,质检员根据采购工作流程中收货程序执行检验。

(二)质量检验员到场应检查货物外包装是否清洁,有无水渍、虫蛀、霉变等现象并详细记录。

(三)质量检验员准备洁净采样器具、样品盛装容器及辅助工具,按待取样品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取样方法。

(四)取样应注意代表性,同一品种,同一批次应在不同单位包装上取样。

第五条包装材料质量检验(一)包材到达公司后,质检员根据采购工作流程中收货程序执行检验。

(二)质量检验员到场后应检查货物外包装是否清洁,有无水渍、霉变现象并详细记录,有文字内容的包装材料应检查文字是否符合规定。

(三)根据包装材料的性质、特点选择确定抽样部位,其原则是最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

(四)同一品种、同一批次应在不同单位包装上取样。

第六条半成品(中间体)质量检验半成品(中间体)抽样由当班质检员取样送化验室检验。

第七条产成品质量检验产成品抽样由当班质检员取样送化验室检验。

第八条监督性抽查检验成品的抽样(一)监督性抽样一般是经检验合格入成品库储存后的成品,认为可能有质量问题时进行。

(二)抽样通知单由质量检验员填写质量管理部经理核定批准。

(三)抽样地点在成品仓库。

(四)抽样一般不得提前通知被抽样部门,抽样人员到达抽样地点后通知仓库保管员和库管部主管,双方共同抽样,根据产品的性质、特点抽取样品。

第九条抽(取)样数量(此内容供参考)(一)原材料、包装材料抽(取)样数量。

1、总包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2、总包数在100—1000件之间的按5%取样3、总包数在1000件以上的按1%取样。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企业的质量检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用户权益,制定本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与销售的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具体实施负责人为企业质量部经理。

第二章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第四条所有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由质量部制订质量标准。

第五条质量部负责制定并宣布产品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对产品进行定期的检验与抽查。

第六条检验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熟悉相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并按照要求进行检验。

第三章质量检验流程第七条产品质量检验的流程包括:样品检验、生产过程检验、产品成品检验、出厂检验等。

第八条样品检验应从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开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样品检验应包括外观、尺寸、材料等方面的检验。

第九条生产过程检验应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符合质量要求。

生产过程检验应包括生产参数的监控、样品的抽检、质量记录的填写等。

第十条产品成品检验应对生产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成品检验应包括外观检验、测试检验、包装检验等。

第十一条出厂检验应对产品进行最后的检验,确保产品在出厂前符合质量要求。

出厂检验应包括全面的检验、记录的填写、合格证的颁发等。

第四章质量检验记录与报告第十二条质量部负责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检验进行记录,包括样品检验、生产过程检验、产品成品检验和出厂检验等。

第十三条质量检验记录应包括检验员的姓名、检验时间、检验结果等内容。

第十四条质量部应定期制作质量检验报告,并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有关部门进行汇报。

第五章质量异常处理与整改第十五条发现质量异常情况时,质量部应及时记录并通知有关部门。

第十六条质量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质量整改,并追踪整改结果,确保质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第六章质量检验的监督与评估第十七条质量部应定期对质量检验工作进行评估与改进。

第十八条质量部应接受内外部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质量检验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公司的质量检验工作,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保障用户的权益,制定本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的质量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 质量检验:指对产品和服务的关键质量特性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2. 质量检验人员: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执行质量检验工作的员工。

3. 检验标准:指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和比较的依据。

4.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相应检验标准的产品或服务。

5. 设备与工具:指用于质量检验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工具。

第二章质量检验管理第四条质量检验计划1. 公司应制定质量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目标、范围、方法和计划执行时间。

2. 质量检验计划应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特性进行制定,确保全面、准确地检验。

第五条质量检验人员1. 质量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2. 质量检验人员应遵守质量检验的相关规定,保证检验过程的公正、客观和可靠性。

第六条质量检验要求1. 质量检验应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特性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

2. 质量检验应按照公司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检验应记录检验结果,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第七条质量检验记录1. 质量检验记录应真实、完整、可查。

2. 质量检验记录应包括产品和服务的相关信息、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时间等内容。

第三章不合格品处理第八条不合格品的处置1. 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停止相应的生产或服务,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2. 不合格品应分类处理,包括修复、返工、报废等。

第九条不合格品处理记录1.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应真实、完整、可查。

2.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应包括不合格品的原因、处理方式和结果等信息。

第四章质量改进第十条质量改进措施1. 公司应根据质量检验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订立本《质量检验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全部部门和岗位,包含但不限于生产、采购、仓储、销售等。

第二章质量检验组织与职责第三条质量检验组织体系我司设立质量检验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质量检验工作,由质量检验经理负责该部门的管理。

第四条质量检验部门职责1.负责订立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2.负责监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掌控,并供应相应技术支持;3.负责对原材料子、半产品、产品进行检验,并订立相应的检验方案;4.负责对供应商的质量本领进行评估和审核;5.负责处理客户的质量投诉,并供应相应的解决方案;6.负责开展质量培训和提升活动。

第三章质量检验规范第五条质量检验标准1.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客户需求,我司订立相应的质量检验标准;2.质量检验标准应包含产品外观、尺寸、性能、安全性等关键指标;3.质量检验标准应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确保与时俱进。

第六条质量检验方法1.质量检验方法应依据产品和质量特点选定,包含物理检验、化学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2.质量检验方法应明确操作步骤、检验要求和评定标准;3.质量检验方法应定期进行确认和验证,确保准确可靠。

第七条检验设备与环境1.质量检验部门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检验设备,确保能够准确进行质量检验;2.质量检验设备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保持其准确性;3.质量检验环境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样品管理1.质量检验部门应建立样品管理制度,明确样品的来源、接收、保管和销毁等流程;2.样品应依照要求进行标识、分类和存放,确保随时能够查找和使用;3.样品管理应记录样品数量、存放位置和使用情况,并进行定期盘点。

第九条质量检验记录与报告1.质量检验部门应建立质量检验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和反馈质量检验结果;2.质量检验记录应包含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信息;3.质量检验报告应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及时通报,并在需要时供应相关的解决方案。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质量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维持公司的声誉,制定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三、责任与权限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并对质量检验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2. 各部门负责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支持。

3. 检验人员负责执行质量检验工作,并提供检验结果和意见。

四、质量检验流程1. 接受检验申请:质量管理部门接收相关部门的检验申请,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检验要求等。

2. 检验计划制定:根据检验申请,质量管理部门制定具体的检验计划,包括检验方法、标准和样本数量等。

3. 样品采集:质量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进行样品采集,并注明样品编号和采样地点、时间等。

4. 检验过程:检验人员根据采样标准与方法进行样品检验,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5. 检验记录:检验人员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包括样品编号、检验时间、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结果等。

6. 检验评估:质量管理部门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7. 检验报告:质量管理部门编制检验报告,包括检验结果、改进建议和措施等,向申请部门和领导层汇报。

五、质量检验要求1. 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工作经验,并定期接受培训,保持技术水平与时俱进。

2. 检验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3. 检验标准和方法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公司要求,并及时更新,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发展。

4. 检验记录应保存完整,如有问题应及时反馈和处理,确保追溯能力。

六、相关措施1.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档案系统,对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记录和归档。

2. 定期召开质量检验管理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和经验分享,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3. 加强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4.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质量评估和监督。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产品或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它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石,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从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的背景、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制度内容1. 质量检验目标设定准确明确质量检验的目标,并将其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相对应。

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以不断推动质量管理的提升。

2. 检验标准与方法确定适用于产品或服务的检验标准,并明确使用的检验方法和工具。

这样可以确保检验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质量评估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 质量检验责任制设立明确的质量检验责任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督促各个责任主体履行职责,确保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进行。

4. 检验流程与记录制定标准的检验流程,并确保流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并规定必须对检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记录,以便追溯和分析,为质量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5. 异常处理机制建立质量检验中的异常处理机制,包括发现异常后的报告、评估和处理流程。

针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需要迅速采取纠正措施,并制定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6. 检验结果分析与改进对质量检验结果进行及时的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这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质量问题的根源,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制度方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的方案。

方案包括制度的目标、内容、责任主体、时间表等。

必要时可以请相关专家提供指导,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培训与宣贯将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并且能够正确操作和执行相关流程。

培训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或线上培训等方式进行。

3. 实施与监督根据制度方案,逐步推行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1. 概述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是指为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组织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流程。

本文将介绍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的关键要素和内容。

2. 目的和范围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减少缺陷和不合格品的发生,提高客户满意度。

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质检、物流等。

3. 质量检验计划质量检验计划是制定质量检验活动的指导文件,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检验标准、方法、采样方案、检验频次等内容。

计划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的需求制定,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

4. 检验要求检验要求是针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的特性而制定的具体规定,包括外观要求、尺寸精度、性能指标、可靠性要求等。

要求应基于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并经过技术部门的评估确认。

5. 检验程序检验程序是质量检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样品接收、检验前准备、检验操作、结果判定和记录等环节。

程序应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要求,确保检验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6. 检验记录检验记录是质量检验活动进行过程中的记录文件,包括检验结果、检验员签名、日期、检验设备校准证书等内容。

记录应保存一定的时间,用于追溯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问题和处理。

7. 非合格品处理当发现产品或服务不符合检验要求时,应按照公司的非合格品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流程包括非合格品报告的填写、责任追查、不合格品的隔离处理、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等。

8. 持续改进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

公司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质量检验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结论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检验计划、要求和程序,执行检验和记录,及时处理非合格品,并持续改进,可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公司竞争力。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是一套规范质量检验工作的规定和程序。

它确保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产品和结果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
1. 质量检验的目标和原则:明确质量检验的目标,例如确保产品质量、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

制定质量检验的原则,如公正、客观、准确、可追溯等。

2. 质量检验的责任:明确质量检验的责任和权限。

确定质量检验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质量检验的管理职责和人员的责任。

3. 质量检验的程序和方法:制定质量检验的程序和方法,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包括检验计划的制定、检验样品的选择和取样、检验方法和仪器的使用等。

4. 质量检验的依据和标准:明确质量检验的依据和标准,例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 质量检验的记录和报告:建立质量检验记录和报告体系,记录每次检验的结果和过程。

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检验结果,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

6. 质量检验的改进和控制:建立质量检验的改进和控制机制,分析检验结果和趋势,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7. 质量检验的培训和评估:对质量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技能。

定期评估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绩效,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并与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相衔接。

它能够确保质量检验工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制定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质量检验活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满足顾客需求。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从原材料入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检验工作。

二、组织结构和职责1. 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和修订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监督执行情况。

2.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具体的检验工作,包括原材料、过程品和成品的检验。

3. 生产部门需配合质量检验部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料。

三、检验流程原材料检验1. 所有原材料必须在入库前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2. 检验结果应记录在案,并对不合格材料进行隔离处理。

过程品检验1. 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应设置检验环节,确保产品质量。

2. 对于批量生产的产品,应采用抽样检验的方式。

成品检验1. 成品在出厂前必须进行全面检验,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2. 成品检验应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内容。

四、不合格品处理1. 对于检验出的不合格品,应立即进行标记并隔离。

2. 不合格品应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决定是否返工、降级或报废。

3. 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应记录并报告给相关管理层。

五、记录和报告1. 质量检验的所有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

2. 定期编制质量检验报告,向管理层反映质量状况。

六、培训和考核1. 对质量检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

2. 定期对质量检验工作进行考核,确保检验制度的执行效果。

七、持续改进1. 根据质量检验结果,不断优化检验流程和方法。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质量检验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产品质量保证的三级职责、质量“三检制”、质量分析、质量抽查,普查以及质量统计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质量检验管理业务2 产品质量保证三级职责2.1 质量检测中心职责2.1.1 质量检测中心是在总经理领导下,对公司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的专业职能机构。

2.1.2 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产品质量的各项政策、法令,充分发挥检验部门“把关、预防、报告”的三大质量职能作用。

2.1.3 严格按标准、技术文件或订货协议,负责从产品用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的进厂验收和毛坯、半成品,成品直至产品包装出厂的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

认真贯彻监督“五不”(即不合格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毛坯不加工;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零部件不装配;不合格产品不计产值)。

签发产品合格证,保证出厂产品合格。

2.1.4 负责全公司产品质量指标的制订和考核工作。

每月组织质量抽查,开好质量分析会。

按时向公司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产品质量统计报告和产品质量分析汇总材料。

2.1.5 运用科学管理手段,控制产品质量.坚持首件检验,重视巡回检查、完工检验,严格出厂检验。

逐步运用电子计算机终端储存质量数据,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档案。

2.1.6 参与新产品设计、试制、鉴定工作.提出试验测试报告,对新产品的投产和创优提出意见。

2.1.7 认真贯彻质量检验规定,监督并执行自检、互检、专检的管理工作。

协助车间及工艺部门督促“三自一控”,监督工艺纪律的执行。

2.1.8 参加行业产品创优及生产许可证认证工作和企业产品创优升级的攻关活动。

2.1.9 负责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卡和有关技术检验文件,设计检验用工装央具。

2.1.10 负责向本公司各部门提供产品质量信息,做好质量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反馈工作。

2.1.11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对专职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

2.1.12参加对配套厂、协作厂及用户的质量访问、质量把关和技术咨询工作。

2.1.13配合进出口处做好进出口货物的商检。

2.2 车间的职责2.2.1 认真贯彻“质量第—”的方针,执行质量检验制度和工艺纪律,经常对员工进行“质量第一”的教育,正确处理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本车间的产品质量负责。

2.2.2 积极开展“三自”(自检、自分、自打标记或工号)一控制(工序质量控制)活动,教育员工做好自检、互检,支持和协助专职检验人员的工作,.2.2.3 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和不合格品统计,每月召开—次质量分析会,及时处理车间出现的质量问题。

如发生成批或重大质量事故,应主动配合质检部门做好复验、确认和分析.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发生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不明不放过,未制订防范措施不放过)。

2.2.4 督促车间员工执行工艺纪律和工艺规程,对本车间工艺纪律、工艺规程执行情况负责。

2.2.5 加强岗位练兵、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开展QC小组活动,总结交流经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2.3 班组职责2.3.1 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树立“质量第一”“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用户至上”的观点,对本班组的质量负责。

2.3.2 认真开展“三自”、“一控制”活动,主动做好自检、互检、交检,配合专职检验人员把好质量关,坚持做到不合格零件<整机)不出班组。

2.3.3 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和不合格品统汁,严格隔离不合格品,发生成批或重大质量事故,应及时报告领导。

2.3.4 严格按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精心操作,切实执行工艺纪律。

2.3.5 认真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搞好数理统计,及时总结、表扬重视质量的员工,进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3 质量“三检制”3.1 质量“三检制”内容3.1.1 管理工作‘三检’为自检、互检、专职检。

3.1.2 检验工作“三检”为首件检验、中间巡检、完工入库抽检。

3.2 首件检验生产员工对每批加工出的第—件(指换人、换零件、换设备及调整设备和工装、刀具后的第一件),应在自检合格后交专职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后专检人员打上首件检验合格标记或标印,由加工者妥善保管至第二次首件检验。

首件不合格,严禁继续加工。

3.3 中间巡检在首件(零件加工)合格的基础上,在继续加工过程中应经常抽检所加工零件是否符合图样、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是否同首件一样合格。

专检人员应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巡回抽检,如发现不按工艺规程加工的应及时阻止,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给车间或质量检测中心,以免产生成批不合格品。

3.4 完工入库抽检一批零件加工完后,应交专检人员全面检验,并在入库单上签章.入库前检验不合格的零件,由送检人办理返修、回用手续;需报废的,由检验员填单处理。

产品装箱前必须由专检人员按产品出厂质量验收规定,逐台检验。

检验合格,由检验人员签发产品合格证,方可包装。

产品装车发运时,由专检人员检验装车质量,并与发货人共同签章,方可发运出公司。

3.5 自检、互检由车间生产员工自觉执行,具体内容按企业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4 质量抽查、普查4.1质量抽查。

每月末和次月上旬,由质量检测中心组织本公司技术人员、专检人员和工艺技术人员、车间技术人员及班组长等,抽查本月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按成台项目、整机性能及零件项目合格率三项考核产品质量。

4.2质量抽查普查质检检测中心按年度普查计划,对本年的所有产品(包括检查合格入库)组织质量检测中心产品分管技术员、专检人员、技术发展中心技术人员,按成台项目、整机性能、零件项目合格率三大项考核产品质量。

4.3 质量检测中心对抽查和普查结果汇总,组织认直分析、及时反馈、提出报告、经分管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审查后上报有关部门资料存档。

5 质量分析5.1 经理层质量分析会每月召开一次,由全质办组织,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主持,有关部门车间参加,必要时扩大到有关班组,分析上月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质量抽查存在问题。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应及时召开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措施,分清责任,做出处理意见和决定。

5.2 车间质量分析会每月召开一次,由车间主任主持,车间技术组、调度员、班组长、质管员及有关部门技术人员、专检人员参加。

分析车间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和抽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量课题,制订落实措施,总结交流质量管理活动经验。

发生成批或重大质量事故,及时召开分析会。

5.3 班组质量分析会每月召开二次,班组长或质管员主持,全组人员、车间技术员、专检人员参加。

传达车间质量分析会精神,分析班组内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质量课题,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总结表扬质量方面的员工,抓住质量问题的苗头,及时开好分析会。

发生成批或重大质量事故,应及时报告车间和质量检测中心。

6 质量统计6.1 质量检验的统计表、单、证、卡等由质量检测中心提出式样与有关部门统一后,送全质办批准,由质量检测中心申请印制、发放、保管。

6.2 各车间(部门)、班组、仓库和专检人员,应按规定及时报送有关质量统计资料。

6.3 质量检测中心应按年、季、月汇总填报和公布全公司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和质量抽查、普查情况,并提供给总经理及上级主管部门.6.4 质量统计内容6.4.1 主零主项合格率主零主项合格率(%)=(主零主项合格项数÷主零主项总项数)×100%主零主项得分=20分×主零主项合格率6.4.2 非主零主项合格率非主零主项合格率%=(非主零主项合格项数÷抽查的非主零主项项数)×100%非主零主项得分=10分×非主零主项合格率6.4.3 成台项目合格率成台项目合格率(%)=(成台项目合格数÷成台项目总数)×100%成台项目得分=20分×成台项目合格率6.4.4 性能合格率性能合格率(%)=(检验合格的性能项数÷性能检验项目数)×100%性能得分:性能合格率为100%得50分,否则得零分。

6.4.5 考核某种产品质量得分数,等于主零主项、非主零主项、成台项目及性能四项得分的总和。

6.4.6 一次交检合格率一次交检合格率=(交检零件合格件数÷交检零件总件次数)×100%6.4.7装配一次合格率装配一次合格率(%)=[整机(部件)装配合格台数÷整机(部件)装配交检总台次数]×100% 6.4.8返修率、回用率、废品率返修率、回用率、废品率的统计计算见《不合格品管理标准》。

产品质量检验卡的编制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质量检验卡的作用、内容、编制、修改、审批程序及实施本标准适用于质量检验管理2 产品质量检验卡的作用产品质量检验卡是用以指导检验工作,使检验工作达到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检验工作起到预防、把关、报告三大质量职能作用的重要技术条件之一。

专检人员、生产员工、有关技术人员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3 产品质量检验卡的编制3.1 检验卡的编制原则3.1.1 经生产验证并稳定后的产品,由质量检测中心编制质量检验卡。

3.1.2 质量检验卡应体现其先进性,编制时应认真总结归纳检验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并不断补充,收集采用国内外先进检测方法、手段,加以完善。

3.1.3 产品质量检验卡应具有现实性。

编制时应考虑生产批量、检测手段、生产员工和专检人员的技术素质等,并考虑其提高的可能性,做到既有群众基础,又切实可行。

3.2 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卡的依据产品标准、产品内控标准、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及国家标准中有关计量检测的规定,是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卡的依据。

3.3 产品质量检验卡的内容3.3.1 零件(部件或整机)名称、图号、所属产品名称、工程编号;3.3.2 检验工序的名称、检测部位、质量要求;3.3.3 检测用的量具名称、规格、精度等级和检验用工装夹具的名称、规格、编号;3.3.4 检测程序、方法及检测简图等;3.4 产品质量检验卡的编制程序提出编制计划并纳入生产技术准备计划→质量检测中心产品分管技术人员编制草稿→通过审核→设计、工艺会签→质量检测中心领导批准。

4 产品质量检验卡的验证产品质量检验卡必须在检验过程中不断验证,尽可能完善,以正确指导检验工作,充分发挥检验工作的三大职能作用。

5 产品质量检验卡的修改审批程序5.1 产品质量检验卡在执行中发现有问题,有关部门或个人均可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经制订部门验证后可以修改。

但在末修改前,必须按原规定执行。

5.2 凡经过验证确认后的检测工具、仪器及合理化建议,准备纳入检验卡时,应将原检验卡中有关部份加以修改,并贯彻执行。

5.3 老产品的质量检验卡的修改,由质量检测中心产品分管技术人员负责,经部门领导批准后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