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教案1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教案10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的专题复习课,主要复习内容包括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了解常见气体的干燥和净化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气体的制备方法,但对气体干燥和净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还不是很熟悉。
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2.了解常见气体的干燥和净化原理。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2.常见气体的干燥和净化原理。
3.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气体的制备、干燥和净化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等。
2.实验试剂:稀盐酸、大理石、石灰石、双氧水、二氧化锰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气体的制备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验演示,呈现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和净化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气体的制备、干燥和净化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技能。
6.小结(5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学设计
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备和净化学情分析:这节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对气体的制法不陌生,但是缺乏系统化,特别是气体的除杂,学生普遍都没怎么弄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O2、CO2的实验室制法。
2.掌握常见的气体净化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检验能力目标:1会确定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即在什么实验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选择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2.会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用的实验装置3.会确定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教学重点:1、O2、CO2、H2的实验室制法。
2.掌握常见的气体净化方法。
教学难点:气体的净化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考点知识梳理考点一:O2、CO2、H2实验室制取方法对比气体2小结:Array 1、气体的发生装置(常用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1)常用发生装置类型:①、固+固,加热型(一定要用酒精灯)(图1)②、固+液,不加热型 (一定不需要酒精灯)A B C D E F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只有固体,且需要加热,应选择图1所示的装置。
例如,用高锰酸钾或用氯酸钾与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可选择此装置。
(注意: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②若反应物状态为“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应选择图A--F 中所示的装置。
例如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用石灰石和稀HCl制CO2气体;用稀酸和活泼金属反应制H2。
(3)气密性的检验方法①、受热法:如装置A将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手掌紧贴试管外壁 ,如果盛水的容器中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一会儿,导管中有一段液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如果环境温度偏高,手掌紧贴使锥形瓶内外的温度变化很小,也可采用酒精灯微热或其他方法。
②、水压法:如装置B方法1,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液柱不下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气体的制备和收集专题复习教案设计
化学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在制取气体时的操作注意事项。
(2)能正确选用制备气体的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
(4)能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体制取、收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气体制备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练习[教材分析]:本专题涉及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类型和选择依据的知识比较多,而且学生所掌握的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通过对比归类,教师讲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表现及获取成功的欲望。
同时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创新、思考以新带旧、以旧促新知识的学、质、疑,再次激发兴趣。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原理和改进方法。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引课】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前面对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有关实验室制备和收集的知识,今天我们就归纳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两大重点: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在看这个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
环节一:【复习基础】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
环节二:【归纳整理】回忆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及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展示)课件学生通过做题,回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及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需具备下列要求:A、能随时添加液体的药品B、能随时添加液体药品,且能控制反应速度C、能控制气体的随时产生,随时停止根据以上实验室对固液常温制气体装置的要求,思考对常见发生装置的改进方法。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气体的制取和净化教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并能熟练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正确选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来制备气体。
(3)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气体制取、收集方法以及净化方法的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气体制取、收集、干燥、净化等方法的复习,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气体的制取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万能瓶的使用;气体的干燥和除杂。
教学过程: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化学
分别可以制取那些气体?(
生回答后出示。
反应时不需加热
思考,讨论,完成学案中的“
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就是反应容器试管的体积较
法。
1.排水法(丙):不易溶于水、
还可以还有哪些收获?。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2、能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气法,向上排气法来收集气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实验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实验装置的设计、选择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评价、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有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与制取气体实验密切相关的尾气处理装置和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和操作要点,强调易错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体制取、干燥和净化的原理、方法、操作要点等。
2.强调实验室安全规范,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5.阅读拓展资料,了解气体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气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6.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规范、清晰,字迹工整,确保作业的可读性。
2.思维导图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助于梳理知识结构。
3.实验方案要详细,操作步骤明确,注意事项具体,体现实验安全意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气体的制取方法,以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为例,阐述实验室制取这些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2.介绍实验室制取装置,如固液不加热型、固液加热型等,并分析各种装置的适用范围。
3.讲解气体干燥的原理,介绍常用的气体干燥剂,如浓硫酸、碱石灰等,并举例说明其使用方法。
4.介绍气体净化的基本方法,如洗气、吸附等,分析各种净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气体干燥和净化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原理、操作、安全等方面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气体制取、干燥和净化的知识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教案设计)
联想物质
通过图片联想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初中常见气体,引出本节课题: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
出示学习目标
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提问:还记得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吗?
回忆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复习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根据给出的物质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原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写化学方程式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出反应原理
出示四位同学制取气体的图片,猜测他们制取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进行猜想
引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大屏幕出示常见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思考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
了解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思路
出示常见发生装置
思考并回答这些装置的特点
了解创新装置的优缺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课题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计情境
出示常见收集装置
思考并回答接口连接方法
锻炼学生的思维
出示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复习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回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回忆旧知
出示习题
做练习
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
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重要内容
填写导学案
小结
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出气体的净化、干燥
中考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案)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2小结:1、气体的发生装置(常用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 (1)常用发生装置类型:①、固+固,加热型 (一定要用酒精灯)(图1)②、固+液,不加热型 (一定不需要酒精灯)A B C D E F 注意:①图B、C 、F 使用长劲漏斗,必须将长劲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到液面下,形成“液封”,以防气体逸出。
②图E 使用分液漏斗,图B 使用有孔塑料板和带活塞的导管是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只有固体,且需要加热,应选择图1所示的装置。
例如,用高锰酸钾或用氯酸钾与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可选择此装置。
(注意: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②若反应物状态为“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应选择图A--F 中所示的装置。
例如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用石灰石和稀HCl制CO2气体;用稀酸和活泼金属反应制H2。
(3)气密性的检验方法①、受热法:如装置A将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手掌紧贴试管外壁 ,如果盛水的容器中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一会儿,导管中有一段液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如果环境温度偏高,手掌紧贴使锥形瓶内外的温度变化很小,也可采用酒精灯微热或其他方法。
②、水压法:如装置B方法1,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液柱不下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2,先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液封,将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如果盛水的容器中有气泡出现,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3、将注射器接在导管口,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4、利用连通器原理,用一个橡皮管接在装置A 的导管口,并装上水,将橡皮管的另一端提起,若两端形成液面差,说明气密性良好。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取、检验及净化 教案
气体的制取、检验及净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气体的制取、检验及净化是一节实验的专题复习课。
对于氧气、二氧化碳等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的专题复习,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进行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吸收,通过运用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并用化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气体的制取、检验及净化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作为一节实验的专题复习课,这节课的思维容量比较大。
九1班作为分层后的一个基础较好的一个班,在化学上呈现的是两头小,中间大,缺乏领头羊,对化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能力较薄弱,基于这种情况设计了这样一堂课。
所以对于前面部分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选择及单一的气体的检验与吸收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但对于混合气体的检验,不仅要考虑检验所需的试剂,还是考虑前面气体对后面气体的检验不能造成干扰。
对于干扰问题往往学生考虑得不全面。
所以这节课重点是通过草酸分解的分解产物完成常见气体的检验,并根据气体的性质对气体进行简单的净化。
三、教学目标:1.复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2.能依据反应原理和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制气装置和合适的收集方法。
3.知道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能根据气体的性质对气体进行简单的净化。
4. 能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用化学的知识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1.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2.气体的检验与除杂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引入通过维C泡腾片放入热水中,引出课题学生观察现象从生活中物质着手,激教学说明:气体的制取、检验及净化是中考中一个的重点内容。
常在简答题中考察学生的能力,对于气体单一的检验与吸收,学生掌握得还是较好,但对于混合气体的检验显然理解不够,老师通过四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并归纳,教会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同时配以适当的练习,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触类旁通。
九年级化学复习19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教案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气体的制取、收集和净化的基本方法;2.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收集和净化的实验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总结的能力。
【教学内容】1.气体的制取方法:化学和物理制取;2.气体的收集方法:水排放法、移液法、下置法、上置法;3.气体的净化方法:冷却净化、干燥净化、吸附净化、解析净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气体有哪些了解,气体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展示一些气体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这些气体的认识;二、讲授气体的制取方法(25分钟)1.化学制取: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目标气体;a)酸和金属反应:如HCl与锌反应制取氢气;b)酸和碱反应:如HCl与NaOH反应制取氯气;c)酸和酸性氧化物反应:如HCl与MnO₂反应制取氯气;d)酸与金属碱反应:如H₂SO₄与Na₂CO₃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等。
2.物理制取:通过物理方法将气体从混合气体、溶液或固体中分离出来;a)溶解度分离法:如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硫,再通入过盐酸使其释放;b)干燥法:如用干燥剂吸附水蒸气,再用加热方法将其释放。
三、讲授气体的收集方法(25分钟)1.水排放法:将产生的气体直接排放到水中收集;a)氢气:如HCl与锌反应时产生的氢气;b)氯气:如HCl与NaClO反应时产生的氯气。
2.移液法:用液体吸取气体,再倒入收集器中;a)氯气:如HCl与MnO₂反应时产生的氯气;b)二氧化碳气体:如用CaCO₃与HCl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3.下置法:通过气体的相对密度使其向上移动,从而排走空气,使气体填满整个容器;a)氨气:如用氨水和盐酸反应制取氨气。
4.上置法: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瓶盖封闭;a)氢气:如用HCl和锌反应制取氢气。
四、讲授气体的净化方法(20分钟)1.冷却净化:通过冷却方法使气体中的杂质凝固,收集纯净的气体;a)氯气:如用HCl与NaClO反应制取氯气。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气体的制取和净化
B. 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下
(一)发生装置
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
多 (二)净化装置
媒
→
→
体
课
堂
洗气瓶(长进短出)
多 媒 体 课 堂
五、常☆见常气见干体燥的剂制及使取用原则
(三)干燥装置
液态干燥剂
固态干燥剂
装 →→
置
常见干燥 剂
可干燥 气体
不可干燥 气体
浓硫酸
H2,O2,Cl2SO2, CO,N2,CH4 NH3
碱石灰
O2,,HCl,SO2, H2, H2,O2,N2,
CO,N2
CH4,NH3
SO2,CO2
多 (四)收集装置
1、排水法
媒
体 课
难溶于水的气体: H2、 O2
堂
多 媒 体 课 堂
(四)收集装置
2、排气法
(1)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大于空气
CO2、O2)
(2)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小于空气如: H2)
(四)收集装置
3、收集CO2、O2: 长进短出
收集H2:
短进长出
2KClO3 M==nO22KCl+3O2↑
多 (一)发生装置
媒
2、固体+液体不加热 -------O2、CO2 、H2
体
课
堂
(一)发生装置
多 (一)发生装置
媒
启普发生器的使用
体 课 堂
---球形漏斗 ---导气管
---容器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1.教学策略: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竞赛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Leabharlann 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教学拓展: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探讨气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气体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工厂、开展小研究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气体时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尤其是对不同气体性质的理解和实验条件的掌握。
2.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学生需要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等性质,灵活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3.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也是教学的重点,这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规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课堂,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的气体知识,如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等。通过提问方式,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气体的制取方法?”、“气体收集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引发学生对气体知识点的思考。接着,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气体应用实例,如气球、汽水等,让学生认识到气体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气体的制取、检验和净化(专题复习教案)
课题气体的制取、检验和净化(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和类型,并会根据气体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
○2掌握几种常见气体:H2 、CO2、O2的检验方法和杂质气体的净化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仪器的组装和选择,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气体的制取、检验和净化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气体制取、收集、存放(一)气体制取【问题情境】1、制取气体时,一般要考虑哪三个方面的问题?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哪种发生装置?3、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哪种发生装置?4、实验室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哪种发生装置?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用哪种发生装置?【学生讨论】【归纳总结】1.应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中否需要加热来考虑选择哪种发生装置。
2.发生装置分为:(1)固—固加热型。
凡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的,均选A装置。
(2)固—液不加热型。
凡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不需加热的,均选B装置。
(二)气体的收集【问题情境】1.若要收集氧气,可选用哪种装置?2.若要收集氢气,可选用哪种装置?3.若要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哪种装置?【学生讨论】【归纳总结】1、凡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均可用C装置收集。
2、凡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均可用D装置收集。
3、凡密度比空气的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均可用E装置收集。
(三)气体存放(略,课件上体现)二、气体的检验【问题情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学生讨论】【归纳总结】三、气体的净化【导入】在实验室制备的各种气体中常含有少量的酸雾、水蒸气和其它气体杂质,需要净化和干燥后才能得到纯净的气体。
中考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案)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一、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气体氧气(O 2)氢气(H 2)二氧化碳(CO 2)药品加热高锰酸钾(KMnO 4)或双氧水(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固(+固)] Δ锌粒(Zn )和稀硫酸(H 2SO 4)[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 3)和稀盐酸(HCl )[固+液]反应原理2H 2O 22H 2O + O 2↑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Zn+H 2SO 4=ZnSO 4+H 2↑CaCO 3+2HCl=CaCl 2+H 2O+CO 2↑发生装置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罩干冷小烧杯,产生淡蓝火焰,杯内壁有水珠,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 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验纯:<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验满: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口要塞一团棉花。
防此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九年级化学复习21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教案
教案: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教学目标:1.了解气体的制取方法;2.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3.了解气体的净化方法。
教学重点:1.气体的制取方法;2.气体的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1.气体的净化方法;2.确保气体的净化效果。
教学准备:1.实验室器材和药品;2.相关实验练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0分钟)1.复习上节课学到的气体的性质,以及气体的单位和计量;2.提问:气体是如何得到的?二、气体的制取方法(15分钟)1.快速回顾液体和固体的制取方法,引出气体的制取方法;2.介绍气体的制取方法:a.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氢氧化钾电解法等;b.氢气:金属和酸反应、水电解法等;c.二氧化碳:碳酸和酸反应、大理石酸法等;d.氨气:氯化铵和氢氢氧化钠反应;e.氯气:氢气和盐酸反应等;f.硫化氢:金黄铁矿和盐酸反应等。
三、气体的收集方法(25分钟)1.介绍常见的气体收集方法:a.反向水封收集法;b.气体上升收集法;c.平行水封收集法;d.高压收集法;e.漂浮法。
四、气体的净化方法(25分钟)1.介绍气体的净化方法:a.过滤法:利用过滤器去除悬浮颗粒物;b.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或吸附剂去除异味和有害物质;c.洗涤法:利用液体溶解有害气体;d.吸收法:利用碱性溶液吸收有害气体;e.脱水法:利用硫酸等脱水剂去除水分。
五、实验演示(20分钟)1.进行相关实验演示,如制取氢气、氧气等;2.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和实验室规范;3.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验操作,以加深对气体制取和收集方法的理解。
六、小结与反思(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思考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和实施一个小型气体制取和收集实验,并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2.引导学生思考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教学反馈:1.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2.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完善气体制取、收集和净化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设计: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气体制取和收集的方法和原理,还通过示范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对实验安全和实验规范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实验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气体制取和收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展示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3.创设实验操作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气体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提问。
3.培养学生对团队的尊重和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分工意识。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公众表达能力。
九年级化学复习20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42623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不同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1.掌握不同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方法的区别和应用。
2.能够根据实验步骤和原理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导管、饱和盐溶液吸管等。
实验药品: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并探讨气体的特点和性质,引出本课的主题。
Step 2:整合知识(10分钟)复习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各种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原则和方法的差异。
Step 3:实验探究(2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并进行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原理,总结实验规律和方法。
Step 4:实验报告(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相关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和探究问题。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制取、收集与净化的实际应用和相关环境问题,开展一些延伸探究活动。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肯定。
教学反思:本堂课以实验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气体制取、收集与净化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但是,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器材的限制,学生可能无法亲自进行所有的实验操作,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视频观看和模拟实验的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2小结:1、气体的发生装置(常用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 (1)常用发生装置类型:①、固+固,加热型 (一定要用酒精灯)(图1)②、固+液,不加热型 (一定不需要酒精灯)A B C D E F 注意:①图B、C 、F 使用长劲漏斗,必须将长劲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到液面下,形成“液封”,以防气体逸出。
②图E 使用分液漏斗,图B 使用有孔塑料板和带活塞的导管是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只有固体,且需要加热,应选择图1所示的装置。
例如,用高锰酸钾或用氯酸钾与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可选择此装置。
(注意: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②若反应物状态为“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应选择图A--F 中所示的装置。
例如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用石灰石和稀HCl制CO2气体;用稀酸和活泼金属反应制H2。
(3)气密性的检验方法①、受热法:如装置A将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手掌紧贴试管外壁 ,如果盛水的容器中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一会儿,导管中有一段液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如果环境温度偏高,手掌紧贴使锥形瓶内外的温度变化很小,也可采用酒精灯微热或其他方法。
②、水压法:如装置B方法1,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液柱不下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2,先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液封,将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如果盛水的容器中有气泡出现,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3、将注射器接在导管口,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4、利用连通器原理,用一个橡皮管接在装置A 的导管口,并装上水,将橡皮管的另一端提起,若两端形成液面差,说明气密性良好。
2、气体的收集装置(常用收集装置、选择依据) (1)常用的气体收集装置A B C D E F G H (2)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一般是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决定。
方法一、排水法:适用于收集难溶或微溶于水,与水不发生反应的气体,如氢气、氧气、甲烷等。
可用装置A 和B ,此方法可得到较纯净的气体。
方法二、向上排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可用装置C 、D 和E ,此方法可得到较干燥的气体。
方法三、向下排气体:装置F 、G 和D ,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此方法可得到较干燥的气体。
注意:有毒气体的收集,若气体不溶于水,采用类似洗气瓶的装置排水收集(如图4所示);若气体易溶于水,同样采用类似洗气瓶的装置排空气收集(如图B 、C 或G 所示)。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导入集气瓶时,应“长进短出”;反之,则“短进长出”。
二、气体的净化、除杂和干燥(一定先净化后干燥)1、气体的净化(除杂)将不纯的气体中杂质气体除去从而得到较纯净的气体的过程叫做气体的净化。
若选用的试剂是液体,这个过程又叫做气体的洗涤。
气体的净化常用试剂:(1)除CO 2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2)除HCl :可用NaOH 溶液、 Na 2CO 3溶液、 NaHCO 3溶液或水(3)除H 2 :先用灼热的氧化铜将其氧化成水,再用浓硫酸或碱石灰吸收。
(4)CO :先用灼热的氧化铜将其氧化为CO 2 ,再用NaOH 溶液吸收。
(5)除O 2 :可用灼热的铜网。
注意:净化气体所用的试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来选定。
吸收的试剂只能吸收杂质气体,不能吸收待净化的气体。
如CO 2中混有HCl 时,不能用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因为它们既吸收了HCl ,又吸收了CO 2,所以要选用NaHCO 3溶液,可将CO 2中HCl 除去。
三、气体的检验及性质实验A B CDA D E F a b 注意:要证明某混合气体中某气体的存在,必须先除去混合气体中会造成所证气体实验现象不可靠的气体。
初中化学中常验证的气体有水蒸气、CO2、HCl气体、CO、H2等,它们通过试剂所表现的现象分别为:①水蒸气———无水CuSO4———变蓝(一般放在最先验证); ②CO2———澄清的石灰水———白色浑浊; ③HCl———AgNO3溶液———白色沉淀;④H2———灼热氧化铜、无水CuSO4———黑色粉末变红,白色粉末变蓝; ⑤CO———灼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四、其它1、尾气体的处理方法(当收集的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环境,还需要考虑尾气的处理。
)(1)燃烧法 如:CO (2)液体吸收 如:SO 2 (3)收集法2、水的处理(1)作为杂质而除去:要先除去其他杂质,后干燥。
(2)作为产物的检验:先检验水,再检验其他产物。
(3)水的定测量:前后都要排除外来水的干扰。
证明时,一定要先证明水再证明其它物质,证明水一定要用无水硫酸铜;除去水时,先除去杂质,再除去水 。
证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3、气体的测量。
典型例题例1、右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
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 A B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导管连接供氧钢瓶 B .B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例2、 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试回答:(1)装置B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
(3)如果混合气体中混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D 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例3、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实验室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 装置(用编号回答)。
⑵实验室用KMnO 4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
用KMnO 4制氧气的实验中,如果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填操作失误方面的原因)。
⑶可选用 装置除去CO 中混有的CO 2(用编号回答);该装置中最好盛 溶液。
⑷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
制取甲烷的发生、收集装置可选用 和 (用编号回答)。
中考演练1、某气体X 可能是由H2、CO 、CO 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请根据下表中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 的组成情况,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若b 口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部分CO 气体,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常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组装制氧气发生装置,请你从下图中选择所需的仪器(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
装药品前应首先进行 。
(3)实验室里还可采用右图装置,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 2O 2)的方法制取氧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装置中锥形瓶可用上图中的哪些仪器替代________,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
右图发生装置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__。
3、硫化氢(H 2S) 是一种没有颜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SO 2和水生成。
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1)具有臭鸡蛋气味,这属H 2S 的 性质。
(物理或化学)(2)写出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4)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制取H 2S 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②若用C 装置收集H 2S 气体, 进气口应为 ③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将气体通入装置D 。
D 中所盛的试剂应该是 ,反应现象为④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H 2S 气体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装置E 吸收。
E 中试剂应为 。
4、(05南京)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 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 组设 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 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 装置Ⅲ的质量。
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 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 导管口抽气。
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 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
实验数 据如右表。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 g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相对原子质量:H 一1;C —12;O —16)(3)装置Ⅱ和装置Ⅲ的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不能”)。
(4)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 。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 。
5、将下列仪器组装成一套装置,进行有关实验:①验证反应开始所得气体中混有氯化氢;②制备纯净的氢气;③检验氢气的还原性。
回答:(1)丙装置中盛放的药品为____________溶液,各装置管口的连接顺序为(填管口的字母编号):HF D A →→→→→→→(2)在做好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放入药品等准备工作之后,实验开始时的操作步骤是:打开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_,过一会儿,再_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根据反应前后的有关固体质量变化,可测定水中氢跟氧的质量比。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图为供选择的装置,A~H为装置代号。
根据图示,选择装置代号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最好选择下列____________组试剂(写编号)。
①大理石与浓盐酸②石灰石与稀盐酸③③碳酸钠与稀硫酸④石灰石与稀硫酸若要制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装置是(写装置编号的大写字母)____________。
其导管口连接顺序为(写接口处编号的小写字母):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