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 新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年级:高三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教版4、所属章节:第三单元第一节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影响②美、德、日为摆脱危机的不同选择③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从课文提供的历史图片,资料中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感性认识历史,理性分析原因,影响。

②通过分组讨论,学习,联系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进行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民生负责的使命感。

●内容分析:课标要求: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德,日两国为何不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原因。

学生已经在必修课时完整而详细的学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部分的内容,对大危机已经存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因此,课本的重点是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难点是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课,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深刻背景的一个总叙述,它对学好后面7课内容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高三的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已经培养起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初步根据教材中的史料观察,提炼历史有效信息。

并辩证的得出自己的历史结论见解。

所以教师以指导学生读课文,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探究,合作,讨论为主。

●设计思路:依据高三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

我主要根据课文提供的各种文字,图片,史料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课标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描述四、教学反思与困惑1、教材的历史问题容量大,如何巧妙设计问题,在45分钟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金融危机的爆发除了社会制度的影响,还有复杂的经济运作规律在里面,教材的内容和所提供的相关史料能否使学生深刻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3.扩张 (1)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 役制。 (2)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目标导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预习导引
四、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背景 (1)日本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 社会严重动荡。 (2)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影响最大的是军部法西斯势力,一些军 官利用日本社会对政党政治的不满,图谋发动政变,取消资产阶级 政党内阁,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极力鼓吹对 外扩张。 2.建立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起 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3.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摆脱危机的方式和道路 (1)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以缓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缓和社会矛盾。最终使美国摆脱了危机, 保存了资本主义制度。 (2)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三、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1.背景 (1)德国在经济危机中遭受了沉重打击,工人失业与农民破产交 织在一起,造成德国国内矛盾空前尖锐。 (2)德国政府对消除危机束手无策,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倾向于 建立独裁政府,德国极右翼势力趁机抬头。 (3)纳粹党借助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大肆活动,他们利用德 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存在的普遍不满情绪,煽动极端民族主义 情绪。 2.建立 (1)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2)1933年,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 统治在德国建立,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大危机分别对德国和日本造成的重要影响:欧亚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2、理解: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德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3、了解: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分析,认识它是资本主义由社会经济危机进而演变到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通过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比较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势力建立过程,探究其各自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各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特征。

3、问题评价:评价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

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思想与和平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当中。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1、开始: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大危机由1929年10月美国股票行情猛跌而引发,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暗的十月”,由此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带动了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

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到260亿美元。

股票市场的变化,冲击了美国的金融体系,银行出现挤兑风潮,这又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美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1929~1932年,银行破产达到100多家,企业破产达到约11万家。

湖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六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新人教版

湖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六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新人教版

(2)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第十一页,共25页。
(1)攻克柏林: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
了总攻。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
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结束
(2)1945年8月上旬,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 下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各 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lièqiáng)的必争之地,且这 里是沟通欧亚非地区的要道;(2分)巴以冲突。 (2分)
第二十四页,共25页。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防止战争 (zhànzhēng),维护和平?(至少写出两条措施,3分)
加强经济联系,防止战争(zhànzhēng);成立国际组织 机构,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 反对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答出其中一条得2分,答 出两点得3分)
第三(dì sān)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页,共25页。
时空观念
德国进攻 波兰,二
战爆发
日本偷袭 珍珠港
斯大林格勒 战役
雅尔塔 德国投 会议 降
1938年 1939年 1941年 1941年 1942年 1942 1943年 1944 1945 1945年 1945 年
9月 9月 6月 12月7日 1月1日 年7月 2月 年6月 年2月 5月8日 8月 15日
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
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常德:
2016.29(3)]
性质 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十二页,共25页。
(1)消极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 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对世界面貌: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 历史的发展进程; (3)对世界格局:改变了世界格局,战后出现了美、 影响 苏两极格局; (4)客观积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正义 力量的胜利,争取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客 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大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 发展壮大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2、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暴 跌 3、危机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激 增;农产品下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4、过程:美国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


一 个 失 业 的 英 国 工 人
领取救济的失业人群
资本主义各国的失业率分别高达30%到50%,失业工人 达3000多万,几百万的小农破产,物业人口颠沛流离。




探究七: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 美国、德国为摆脱危机,分别作出了怎样的选择?试 分析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和影响? ⑴选择道路: ①美英:进行国内改革,实施新政; ②日德:建立法西斯专政。 ⑵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 ①历史传统影响: 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87年 宪法) 德日——封建残余势力强大,军国主义盛行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 美国——最大受益者(维护) 德日——德国任人宰割,日本受限制、打击(破坏)
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 亟需建立强权政治。(客观上) (3)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主观上)


探究四: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 战后成为债权国。经济形势比德国要好得多。但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却也深陷困境,这是什么 原因呢? 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比较晚,原有的经济基 础比较薄弱。


②日本发展经济的先天缺陷:国内市场狭小,资 源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市场和 商品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




2、过程: (1)九一八事变 (2)标志: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组阁(1936年) 探究五:日本法西斯上台有何特点? 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政变、侵略手段;先发动战 争后上台 3、统治政策: (1)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2)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3)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在对外侵略 的主要方向上,军部确定了“南进”的目标;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影响: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选修3

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选修3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德军的西线攻势、敦刻尔克大撤退及法国败亡;不列颠之战的时间、过程;埃塞俄比亚复国;北非战场的拉锯战。

2、理解:通过学习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分析和认识波兰和法国迅速灭亡的原因,以及英国抗击法西斯德国的空袭战,从中认识到英法长期以来推行绥靖政策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运用:随着二战的不断扩大,分析各国对法西斯态度的变化,培养用联系和矛盾变化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综合归纳:结合本课史实,综合归纳本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局、战术方面的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学习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探究波兰败亡的原因;北非战场是二战中较早结束的战场,引导学生探究北非战场出现拉锯战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各个战场形势的扩大,了解二战的进程,从中认识到世界上的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2、一些国家墨守陈规,军事思想、装备陈旧落后,缺乏创新精神,遭到亡国厄运。

这再次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英国人民在丘吉尔领导下,英勇不屈,单独抗击法西斯,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首次受挫。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从本课开始,教材用4课篇幅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阶段(1939~1941)历时近两年,主要战场为欧洲战场(波兰、北欧、西欧)、北非战场和亚洲战场。

本阶段,法西斯侵略势力极为猖獗,纳粹德国在欧洲先后侵占了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的一部或全部,只有英国以一国之力与德国单独作战。

在亚洲的中国战场上,日本法西斯仍然盘踞着中国东部广大地区。

本课教材所叙述的就是这个阶段的重大事件。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是一个令法德两国人民百感交集的地方。

1918年11月,德国派出以外交大臣埃尔茨伯格为团长的求和代表团,在此——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的行军专列上签署了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大危机分别对德国和日本造成的重要影响:欧亚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2、理解: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德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3、了解: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分析,认识它是资本主义由社会经济危机进而演变到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通过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比较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势力建立过程,探究其各自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各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特征。

3、问题评价:评价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

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思想与和平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当中。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1、开始: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大危机由1929年10月美国股票行情猛跌而引发,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暗的十月”,由此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带动了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

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到260亿美元。

股票市场的变化,冲击了美国的金融体系,银行出现挤兑风潮,这又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美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1929~1932年,银行破产达到100多家,企业破产达到约11万家。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答疑解惑 AYIJIEHUO
探究点
当堂检测
材料研读 名师精讲
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和德、日出现不同道路选择的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 (1)国际原因: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德国受到巴黎和会的制 裁,日本受到华盛顿体系的压制。因此,德国有复仇情绪,日本有不 满情绪,而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它不 想破坏现存秩序。 (2)历史原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日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 事性;而美国有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 (3)经济原因:德、日两国的经济实力较美国弱,只有更多地依赖 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才能使经济复苏;而美国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之后经济实力雄厚,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缓和危机。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答疑解惑 AYIJIEHUO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三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背景 (1)日本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造成严重社会动荡。 (2)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图谋发动政变,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建 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同时极力鼓吹对外扩张。 2.过程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它对 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加紧扩军备战;对外积极准备扩大 侵略战争。亚洲也出现了世界大战策源地。 (3)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板垣征四郎《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1931年)
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2020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2020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4.1936 年,德国采取了破坏以往条约的某一行动,英 国政府以这只不过是希特勒要收回“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 而已”为理由,对法西斯德国姑息纵容。据此判断,当时德 国的“某一行动”是( )
A.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C.成立国联 D.参与签订《凡尔赛和约》 解析:选 B 材料中“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说 明此处原属于德国所有,即莱茵非军事区。故选 B 项。
3.1933 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 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议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 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这项法案( )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 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 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 D.是对魏玛宪法的进一步完善 解析:选 B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1933 年, 德国通过法律形式使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故选 B 项。
2.1929~1933 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 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 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解析:选 C 示威者要求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工农 共和国,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的表现。 故选 C 项。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体系网络导图
高屋建瓴、绝顶览胜
教材精细解读
基础梳理、拓展延伸
一、1929~1933 年危机的爆发 1.标志: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___华_尔__街____股 市崩溃。
2.原因
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么人所有制 贫富差距 金融市场
(3)经济方面: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国家有雄厚的 经济实力;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学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学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标要求】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教训。

【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学习过必修2《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其中第一课也详细讲述了这次经济危机,只是那一单元的侧重点在美国新政上。

在以往的学习经济危机的基础上,只需要老师轻轻点拨,学生就能理解和掌握。

对于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之前也做过很详细的分析,因此不需要很费力去解释了。

学生完全可以凭以往的知识自己得出答案。

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学生对课本有一定兴趣,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精神,本课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对重点难点深入发掘。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重要,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世界大战的重要推动因素,正是它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才使得一些国家在无法采用改革的方式应对矛盾的情况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讲述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实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内容对教育学生认识世界大战的灾难和罪恶、认识人类为争取和平付出的惨重代价、教育学生珍惜和平、热爱和平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理解并识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分析经济危机引发的几类矛盾并理解各国走上不同道路;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记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学生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学习目标]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认识其特点。

2.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3.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认识法西斯上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①1.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和银行挤兑风潮出现,史称“黑暗的十月”。

2.原因(1)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①美国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②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3.特点:来势凶猛、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②1.危机影响(1)国内①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

②各国普遍出现了群众运动,法西斯势力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

(2)国际①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

②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2.各国选择(1)美国:实行“新政”,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2)德国和日本:走上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三、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③1.希特勒上台(1)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引起社会动荡。

②政治原因:垄断资产阶级支持建立独裁政府。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

(3)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德国的扩军备战(1)政策上: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2)行动上:1936年德军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四、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④1.法西斯上台(1)背景①日本因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经济危机打击十分严重,造成严重社会动荡。

实验版选修3高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

实验版选修3高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

实验版选修3高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件:第二次
世界大战
导读:本文实验版选修3高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课标实验版选修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ppt复习课件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不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小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
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不满,但是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熟知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大危机分别对德国和日本造成的重要影响:欧亚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2、理解: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德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3、了解: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分析,认识它是资本主义由社会经济危机进而演变到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通过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比较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势力建立过程,探究其各自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各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特征。

3、问题评价:评价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

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思想与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

……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

我国未来之前途,实很乐观。

”这段话是美国总统柯立芝于1928年发表的国情咨文。

20世纪2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经济相对稳定繁荣的“黄金时代”。

正因为如此,柯立芝才能如此自信和乐观。

然而,仅仅一年后,当美国人民重温这段话语时,却彷如隔世,完全没有了这种“美妙”的感觉……。

问: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使美国人民“完全没有了这种‘美妙’的感觉”呢?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1、开始: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大危机由1929年10月美国股票行情猛跌而引发,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暗的十月”,由此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带动了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

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到260亿美元。

股票市场的变化,冲击了美国的金融体系,银行出现挤兑风潮,这又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美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1929~1932年,银行破产达到100多家,企业破产达到约11万家。

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53.8%。

2、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社会的贫富悬殊造成社会购买力的下降;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与市场矛盾的激化;美国20年代的经济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之上,一些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衡和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用。

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的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的总收入中不足24%。

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了国内市场的相对狭小。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制造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股市的崩溃成为大危机来临的信号。

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上盛行分期付款的购货方式,以此来刺激消费,但也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局面。

这种繁荣并没有反映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鼓励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

但资本家为了追逐眼前的利润,仍盲目扩大生产,致使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

(4)导火线: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成为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十分普遍,不少普通人也参与其中,将它作为迅速致富的捷径。

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股市,还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

这一投机的结果是导致股票价格被不合理地抬高,有些股票以其账面价格3~20倍的价格卖出。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体系的崩溃准备了条件。

因此,以1929年10月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

3、特点:1)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1937年又陷入新的危机;2)范围广:在经济领域,大危机期间出现了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并发,相互交织;还指从地理范围上看,危机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德、日、英、法等国未能幸免,就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也受到影响。

只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未受冲击。

3)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

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1、大危机造成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激化社会矛盾;失业人数增加;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以美国为例,大危机期间,由于工业、农业、商业的萎缩,到1933年3月,美国的完全失业和半失业工人达到1 700万,还有大约102万农民破产,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

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8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402亿美元;1933年的商品消费额,下降到1929年的67%。

也是在危机期间,出现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为了应付生产过剩、商品积压,销毁了大量农产品和牲畜,以保持利润;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缺衣少食。

据1932年9月的《幸福》杂志估计,在美国有3 400万人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无法维持生计。

有200万人到处流浪,栖息于破烂的“胡佛村”中。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工人罢工和失业者的游行示威;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2、大危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世界市场的影响: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造成这些地区人民生活的进一步贫困。

此外,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拼命争夺世界市场,也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空前的经济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关税战。

1930年,美国提高了近900种商品的关税,以期阻止其他国家商品的进口,其他国家则采取报复性措施,提高自己的关税壁垒。

这种为争夺世界市场而展开的经济战愈演愈烈。

3、为了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和道路。

①美国:实行“新政”,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②德国和日本:走上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之路。

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的情况下,那些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比较稳固的国家采用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做法,以缓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缓和社会矛盾。

如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缓解了大危机造成的破坏。

但在那些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那么稳固、资产阶级革命未能完全消除封建势力影响的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内镇压广大劳动人民、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道路。

这些国家走上不同道路的结果,最终对世界形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特别是这两类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对抗,成为维护与破坏世界和平的两种对立力量。

三、希特勒的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①历史原因:第一、缺乏民主传统,同时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从历史上来看,德国长期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魏玛共和国只是德国战败后成立的一个民主制度不健全的共和国,基础薄弱。

第二、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几乎立刻就波及到了德国。

危机对德国的打击非常沉重。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的兴风作浪【备课资料】纳粹党德国法西斯政党。

即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

曾译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

纳粹是德语Nationalsozialist(民族社会主义者)一词的缩写词Nazi的汉语音译。

前身为1919年1月5日由A·德莱克斯勒和C·哈勒建立的德国工人党。

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1920年9月30日,该党用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联盟的名义在慕尼黑登记。

其含义有二: (1)表明纳粹德国继承“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既第一帝国.962-1806 )和“德意志帝国” (既第二帝国,-1918),系德意志民族历史上可以延续千年的最大国家。

(2)因在中世纪神话传说中,“第三帝国”被视为持续千年的太平盛世社会,以此美化纳粹政权。

1921年6月29日,A·希特勒任党的元首。

1946年9月30日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1919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工人党党员。

1920年2月该党公布他与德莱克斯勒合作起草的25点纲领,后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1923年啤酒店暴动失败后纳粹党被取缔,1925年2月重建。

重建后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大肆煽动日耳曼民族主义情绪,党员人数激增,1928年为10万人,1932年达140万人。

在1930~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该党议席从12席增至230席。

1929~193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纳粹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愈来愈多的垄断资本家支持纳粹党。

纳粹党私自筹集武器,组建冲锋队.1932年11月,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联名上书魏玛共和国总统P·von兴登堡,要求委任希特勒为总理,并最终于次年1月30日将希特勒推上台,纳粹党成为执政党。

希特勒当权后,宣扬泛日耳曼主义,打击和取缔其他政党,确立法西斯一党专政。

在国内取消民主自由,煽起排犹运动,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

对外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组织轴心国集团,实行侵略扩张政策,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纳粹党的党徽是“卍”。

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

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

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