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内涵 凝练特色 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坐标交出“双一流”建设合格答卷
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坐标交出“双一流”建设合格答卷作者:谢辉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10期摘要:在《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的指导下,北京工业大学对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准确把握建设的着力点,通过凝练特色、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带动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努力向“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
关键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双一流”建设;内涵发展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项部署,经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讨论通过,2020年5月6日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印发《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21所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划分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特色型大学、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三个类别共5个档次。
作为一所从办学伊始就承载着为实现北京工业和城市建设“高、精、尖、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重要使命的市属高校,北京工业大学在《方案》中被确定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重点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这一分类的确定,为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办好首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工作遵循。
明晰办学定位,把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着力点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回顾60年的办学历程,历代北工大人在创业中起步、在勤勉中发展、在创新中跨越,推动学校实现了由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三次重要转变。
2017年9月,学校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2017年12月,在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学校党委集全校之智、聚全校之力,做出了全面开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征程的决策部署,强调要紧紧抓住首批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在2060年建校100周年时将北京工业大学全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王艳玲厅长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王艳玲厅长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10.20•【字号】教高〔2012〕1093号•【施行日期】2012.10.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王艳玲厅长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各高等学校:现将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同志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
请各高等学校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推动我省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河南省教育厅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日王艳玲厅长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尊敬的徐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省政府在这里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专题会议,这对于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会议的筹备情况和会议出台的有关文件作一简要说明:一、会议筹备情况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工作。
去年12月,卢展工书记用了三天时间,走了四个城市,深入五所高校,召开六场座谈会,对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了系统阐述,郭庚茂省长也多次主持召开教育专题会,并对今后教育工作提出了“思路要更新、措施要抓准、机制要创新”的三点要求。
卢书记调研结束后,教育厅开始就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等进行调研,并于今年年初草拟了关于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等文件,在今年2月召开的2012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下发征求意见。
今年3月,国家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又称《高教30条》),刘延东国务委员发表重要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会后,教育厅立即专题向徐济超副省长做了汇报,按照徐省长指示和省政府会议纪要精神,确定以省政府名义召开我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
随后,教育厅党组多次专题研究会议的筹备工作,成立了筹备领导小组,对会议筹备工作形成了两点共识:一是要把会议的筹备过程作为总结经验、分析形势、谋划思路的过程。
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
同时,《报告》对 如 何优化 调 整 相关专业 群 结 构、规模和内涵提出了建议。第一,适应行业发展态 势,动态调整专业培养规模。针对新兴行业或新业态 出现的新职业岗位需求,增设新专业。第二,对接职业 岗位群需求,合理构建专业体系。系统构建培养技术 技能人才的专业体系,在学历提升的同时保证能力的 提升,满足行业企业对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第 三,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特点,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建 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第四,深 化产教融合,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校企合作 共办专业机制。第五,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强化专业内 涵建设。加强行业文化和职业素养培养,提升学生对 行业的热爱度、专业的认可度、工作的敬业度。第六,优 化资源配置,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集教学、培 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合 作型的实训基地。
各院校自主选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试点,各 培 训 评 价 组 织 应 结 合 区 域 实际,与省 级教 育行 政 部 门、试点院校具体协商确定考核费用标准,确保职业 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工作稳妥推进。
★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畅通技能人才成长 通道
2020年1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 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 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表示,实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对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选拔使 用、表彰激励都会起到积极作用,也能为技能人才成长 成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张立新称,这项工作对技 能人才的发展是积极有利的。
★教育部:以新课标引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 改革
近日,教 育 部 发布了中等 职 业学 校 数 学、信息 技 术、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等5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确定了中职公共基础 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 量要求,对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 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固本强基特色发展提升内涵强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固本强基特色发展深化内涵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教务处刘法贵大学之名在于“本科教育”,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大学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大学之实在于“质量”。
回顾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实践历程,根本的经验在于勇于探索创新,在于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执教”,坚持“育人为本、学以致用”,坚持“德育为先,发展为要”。
(1)围绕“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基础、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围绕“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创立了“品德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技创新”四位一体的本科教育模式和“课内实践模块、集中实践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创新实践模块”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3)围绕“质量兴校”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完备的“全员监控、全过程监控、全方位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4)围绕教师发展,凝练了“教学为本,科研为基,心系学生,学为人师,人格高尚,学术精湛,忠诚不倦”师德内涵,建立了完善的“培训、培育、培养”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教育培养体系。
这些特色体系不仅构成学校科学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华水人的智慧和经验,而且体现了学校校情和时代特征,反映了教育教学规律,传承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优良传统,从根本上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等重大实践问题。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发展应紧紧抓住“固本强基,特色发展,强化内涵,保证质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真思考“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大课题,在新的起点上,围绕“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育一流学科,造就一流人才,积淀一流成果,建设一流校园文化”的目标,更加坚持教学与科研发展并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更加关注学科建设与校园建设,助力学校发展,持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加注重实施教师教育教学胜任能力提升计划和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助力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提速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达到师生和谐共荣、和谐共生,加快推进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纲要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纲要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纲要(2012—2020年)大学文化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经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创造、培育和传承而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它沉淀着学校的精神内核和学术传统,凝聚着学校的办学力量和办学追求,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彰显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师生员工的灵魂和基础,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师范大学自1956年建校以来,辗转于杭金丽台,几度分合、历经坎坷、屡遭磨难,但顽强、执着、坚定的师大人砥砺知行、和衷共济,在危难处见担当,于沉沦处求崛起,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的颂歌,形成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师大精神,凝练了“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校训精神为内核的办学传统。
这些品格、精神和传统,业已熔铸为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夯实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和兴校之源,传承为师大人卓然的风气、风格和风骨。
进入新时期以来,学校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在延续精神血脉的基础上,在追求卓越的创造中,为“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办学理念逐步彰显,文化育人功能显着提升,学术氛围日趋浓厚,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状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崭新的发展时期,推进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学校今后发展的主旋律和主基调。
只有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践行“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办学质量。
在此背景下,大学文化在综合竞争尤其是人才培养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距离学校的办学要求和师生的殷切期望还有差距,这突出表现为:一是师大精神的提炼升华尚有不足,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还有待进一步凝练;二是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尚有不足,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文化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尚有不足,校园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还有待进一步消除。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9.29•【文号】教高〔2019〕6号•【施行日期】2019.09.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教育教学管理1.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引领带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高校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要提升学业挑战度,强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质量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学分总量和课程数量,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
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泛着墨香的稿纸上,我拿起笔,思绪如泉涌,关于如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创建特色学校,我有着太多的想法和感悟。
一、确立发展目标我们要明确学校的发展定位。
作为一所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学校,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更是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因此,我们的发展目标是:以内涵发展为核心,创建具有独特教育理念、教学特色、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特色学校。
二、优化师资队伍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我们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开展定期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实施导师制度,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选拔一批学科带头人,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军人物。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1.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以学生发展为本,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升。
3.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营造特色校园文化1.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举办各类文艺演出、运动会、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展示才华。
3.建设优美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打造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
五、加强家校合作1.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家校联系。
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参与学校管理。
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召开首届教学工作会议,体现了学院党委对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重视。
举办这次会议目的就是进一步贯彻领会习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批示和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学习掌握教育部最新职教文件要求,总结近年来的办学特色与经验,系统梳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内涵建设,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任务,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近年来教学工作主要成绩1.提升理念,创新“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总结人才培养成果,凝练创新“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和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代表了学院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高度吻合,体现了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受到领导、专家的一致认可。
2.校企合作,促进“订单培养”学院发挥行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增加多层订单,推进人才供需零距离对接。
自2010年以来先后为济南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山东鲁桥建设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设订单班77个,订单培养3200余人,学院抓住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机遇,开设青岛、宁波、无锡、苏州、石家庄等地铁订单班数量达到33个,订单班学生数量达到1310余人。
3.路地融通,开展专业建设学院紧密围绕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与应用,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和机、电类特色优势专业,协同发展土建施工类、生物技术类、财经管理类专业,打造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和山东区域经济的专业群,“路地融通、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
先后建成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1个,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2个。
4.明确思路,开展项目教学改革学院紧跟高职教育的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专业课程,积极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推行“项目导师制、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教学模式,做中学、做中教,知行合一,大力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工作场景为中心”的三个转变。
凝练特色文化,引领内涵发展——_《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凝练特色文化,引领内涵发展—— 《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辑 | 刘洁◎曾国徽: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办学理念的提炼。
而办学理念的提炼,我认为要充分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政策因素,既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也要符合学校所在地区的政策要求;二是历史文化因素;三是地理环境因素。
以杏坛实验初级中学为例,学校地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
顺德区“以水兴城”发展战略的提出与杏坛镇“杏韵水乡”发展定位的明确,为杏坛实验初级中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方向支撑。
另外,从地域上来看,杏坛是岭南千年水乡;从历史文化上来看,杏坛是状元之乡——水乡文化与状元文化是杏坛的两张名片。
水“包容万物、润物无声”的特点和状元“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无不蕴含着教育的普遍原理与最高追求。
基于政策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考虑,杏坛实验初级中学决定将“润人若水、多元共生”(简称“润生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润人若水”强调教育的过程与方法,要像水滋润万物一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元共生”强调教育的目标和追求,要让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坚持以多元化的教学观、人才观、成才观塑造学生、评价学生,以丰富广博的知识体系开启学生智慧,在全校形成了开放包容的良好氛围和多元共生的奋进气象。
此外,学校校徽也以“生”为核心设计,中间是“生”字的变体篆书,寓意以生为本,也学校文化承载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神圣使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师生的思维和行动,润物无声地为师生打上深厚的文化印记。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建设特色文化,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彰显学校教育内涵的重要内容。
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找准定位、展现特色,考验着每一位学校管理者的智慧。
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了几位中小学校长,就特色文化建设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徐万田 江苏省淮安市教师发展学院主任曾国徽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实验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建卫 浙江省杭州第六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主持人嘉 宾议题一:厚植文化底蕴,提炼文化内核观看回放,请扫描二维码可以解读为学校教育旨在滋润生命、让学生学会生活,还可以理解为教育让人类生生不息;下面的图形既像流动的水(象征杏坛水乡的水滋润生命成长),也像打开的书(象征知识润养学生的生命),还像一只飞翔的鸟(寓意学生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整个图形像水和书本滋润下的一朵生命之花。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
徽商职业学院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为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 号)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深化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立足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助推安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工作目标。
今年是我院“十二五”收官之年,又是“十三五”谋划之年,学院将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的观念,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优化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着眼于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共同培育人才;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教学做并行,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把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建立组织成立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徽商职业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主要负责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摘录
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
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
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
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
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
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七)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密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湖南“一带一部”战 略、四大经济板块,构建深度融入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色专业体系。
(八)加强专业群建设。职业院校要根据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规划,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 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科学构建专业群。
630903物流管理
交通运输专业群
600112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600405空中乘务 60040民航运输 600415航空物流 60040民航安全技术管理 60040机场运行
建设目标: 到2020年,开设35个专业,其中保留原23个专
业,新增12个专业,撤消3个专业,构建交通运输 、财经商贸、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5大 专业群体系,形成以交通运输为龙头,以财经商贸 与土木建筑为两翼,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为辅助 的专业群协调发展格局。
汽车制造类
汽车检测与 专业方向 维修技术
乘用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商用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汽车检测仪器设备
交通运输大类
航空运输类
民航 安全 技术 专业方向 管理
民航旅客安全检查 民航货邮安全检查 安检设备维护维修 民航安全技术防范
专业设置的要点
对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对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在全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校按照“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办学思路,着力于创新发展、人本发展,坚持高端引进、多元办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企联系合作,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活力明显增强。
同时,在招生规模、招生质量、办学条件、组织机构和教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许多工作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走在了全省职业技术院校的前列。
而学校今后一个时期能否实现跨越化、可持续发展,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毋庸讳言,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
因此,如何进一步把握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摆在我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首要“考题”。
破题之道,或者应该先从几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入手。
一、教育。
人类文明之兴衰,系于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核心是教育。
那么,教育这一概念有着怎样的含义?《说文解字》的释意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可见,教育一词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教”,是知识、技能的传授,重点在成才;一层是“育”,是品格、人格的教化,重点在成人。
从这样的视角审视我们的教育工作,重视“教”,而对“育”重视和研究不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教育,“育”是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必须在“育”上下功夫。
育人应注重学生的感恩奉献教育、励志进取教育、逆境奋斗教育以及校风、教风和学风的“三风”教育。
结合商务管理系以及全校师生之前所开展的“三风”工作的工作思路,育人的基本策略有以下几点:一是弘扬传承临沂精神,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二是大力开展感恩励志教育,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人;三是全面突显榜样的力量,用鲜活的典型教育人;四是倾力打造实践锻炼平台,用丰富的实践锻炼人;五是全力实现心理成长目标,用阳光的心灵温暖人;六是注重“人才培养”与“文化培育”的结合,加强育人的实效性。
中央民族大学校史题库
中央民族大学校史题库发展历程篇1、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党和国家决定在北京建立一所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高校中央民族学院。
2、1993年我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3、中央民族大学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办阶段(1950—1951)第二阶段:规范建设阶段(1952—1965)第三阶段: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第四阶段:全面发展时期(1977—1999)第五阶段:跨越式发展时期(2000—)4、在1941年9月,我们党在革命圣地延安创立了延安民族学院,为中国革命输送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
5、1950年6月20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任命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兰夫同志(蒙古族)、刘格平同志(回族)、为中央民族学院正、副院长。
6、1952年,学校设立了研究部、语文系和政治系,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收了学校第一届本科生,开始了规范化办学。
7、自成立到1966年,学校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刘少奇、周恩来、李先念、邓小平、陈云、陈毅、彭真等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20次亲切接见学校的师生代表,4次来学校视察及参加活动。
8、在全国院系调整中,有哪些学校、科研单位的专家调入我校?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华西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民委参事院。
9、1993年11月,国家教委批准我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9年1月,我校通过了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从而正式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10、2001年6月14日,在学校建校50周年之际,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了学校,对学校50年的办学成就给与了充分肯定,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
11、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学校成为以上三家共同建设的大学。
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总结
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总结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和《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那么》为工作指南,全面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规划学院开展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考察阶段的工作,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现对学院评建工作总结如下:一、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全力投入评建工作评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
作为一所组建仅仅5年的高职院校,要到达评估标准,任务十分艰巨。
只有举全院之力,集中全院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实现评建工作目标。
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教高〔XX〕16号)文件精神和评估新方案精神,XX年2月24日,学院出台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实施方法》,积极组织开展数据平台填报工作。
XX年5月22日,院党委下发《中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成立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工作组织领导机构的通知》(咸职院党发〔XX〕15号),成立了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全院评建工作。
同日,又下发《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咸职院党发〔XX〕16号),详细部署了学院今后评建各项工作。
随着评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XX年4月13日学院党办和院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明确评建工作组及其职责的通知》,重申了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和评建办公室指责,调正了评建工作机构,成立了“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专业、教学管理〞、“社会评价〞、“学生工作〞、“宣传舆论〞、“后勤、平安工作〞、“综合协调〞、“校内评建专家〞和“材料数据〞等十个工作小组。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与内涵建设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与内涵建设近年来,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与内涵建设成为了当务之急。
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内涵发展。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与内涵建设。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教育中,优秀的教师是最核心的资源。
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持续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方法。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教师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最后,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引进优秀的外教和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二、重视课程建设与创新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内涵的基础。
因此,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与内涵建设中,必须重视课程建设与创新。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入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等教学方法。
最后,要积极推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三、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学校教育质量与内涵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业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教育环境与氛围对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内涵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首先,要建立优良的校风和教风,倡导勤奋向上、诚实守信的教育价值观。
其次,要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最后,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共同体,携手推动学校教育的提质与内涵发展。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各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与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皖教高〔2012〕7号),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落实学校办学定位。
立足皖北、面向安徽、辐射全国、服务基层,以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文、理、教育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主动服务高教强省战略,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推进学校定位发展、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着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育人为本,突出改革创新,深化结构调整,着力推动学校办学定位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全过程。
二、巩固学校办学特色。
深入推进“特色兴校”战略,巩固实践育人成果,弘扬教师教育传统优势,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发展;依托皖北地区特色资源,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找准新的办学特色支撑项目,积极助推皖北加速崛起,着力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强化办学特色。
启动实施“办学特色巩固拓展计划”,深入开展系列活动,切实将办学特色内化为学校科学发展的动力。
三、深化专业结构调整。
根据现代大学管理要求、学校转型发展需要,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完善二级学院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学院制改革,理顺隶属关系,重组学科相近专业和教学资源。
建立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连续三年报考率低于60%或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限招、停招直至停办;建立专业良性发展机制,按照合理配置、分类建设、动态调整、创特保优的原则,重点建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教学基础条件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专业,重点扶持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符合学校办学方向、学生就业质量高的专业,不断增强人才和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
深化教学改革凝练专业特色
加强课程改革凸显职教特色建设一流中职学校----广西玉林农校课改成果丰硕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是自治区农业厅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位于广西玉林市区内,已有52年的办学历史,现有在校生6000多人,教职工220多人。
其中高级讲师41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75人。
现开设的专业涵盖了信息技术、机械加工、电子技术、财经管理、种植和养殖等五大类专业。
近几年, 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校生规模由原来1000多人发展到现在6000多人,迈入了“国家级重点中专”行列,成绩来之不易。
学校以“人才强校,特色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一流的师资和设备为支撑,强调知识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能力训练以“有用、实用”为标准,深入开展课程改革。
一、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优化课程体系我校专业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以适应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对文化课进行适当合并,或更多地结合社会实践进行,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和生动活泼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课改案例】我校的政治课,紧紧围绕就业导向这一主轴线,优化课程体系,把政治课整合为学生需要解决问题模块、学生就业权益模块、社会道德模块、企业素养模块;我校对各专业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大胆舍弃了纯理论和学科型课程,开设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践型课程。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实施课程改革1、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的实施中,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充实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结合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经验、态度为依据,在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的指导下,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和内容排序,使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具有明显的职业岗位针对性。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1.17•【字号】沪府办〔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21〕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月17日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现提出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如下:一、明确工作目标到2022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完善的“五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
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提升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增强普通高中学校整体发展质量。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与考试招生制度。
优化普通高中学校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形成多样化有特色高质量的普通高中发展格局。
二、坚持“五育”融合,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一)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线,积极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和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凸显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在高中探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导读课程,持续建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充分发挥学科德育功能,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构建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共同体。
一下道法期末分析政治认同
一下道法期末分析政治认同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旨在回应时代之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界定了课程性质,阐明了课程理念,凝练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并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同时,为了保证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还对教学、考试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研进行了具体论述。
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十余年来,2011版课程标准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提升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推进,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及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课程标准也存在一些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
2019年1月,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
在总结我国课程改革成功经验和汲取国际课程改革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修订组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一体化的修订。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由三本合为一本,统称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以下主要从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与思路、主要内容与变化等方面进行解读,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领会和落实新课标。
一、修订背景与思路(一)体现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要求,强化课程育人功能课程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是重要的育人载体,直接关系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质量,涉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