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电磁环境测试探讨

合集下载

高空气象观测的技术与方法

高空气象观测的技术与方法

高空气象观测的技术与方法高空气象观测是指对大气层中高空的气象现象进行观测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以及气象学的进步,高空气象观测在天气预报、航空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高空气象观测技术与方法。

一、雷达观测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检测目标并测量其位置、速度和形态的仪器。

在高空气象观测中,雷达可用于探测降水、云团以及大气湍流等现象。

通过雷达观测,可以获取到高空中的降水信息,进而推断大气的垂直结构和运动情况,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二、探空观测探空观测是一种通过气球将探空仪器送入高空进行观测的方法。

探空仪器可以记录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传回地面。

通过对多个高空位置进行探空观测,可以描绘出大气的温湿结构,进而推断出高空风场等信息。

三、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对地球的大气、云系等进行观测和监测的方法。

通过卫星的高空视角,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的高空气象信息,如云量、云高、云状等。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广覆盖、实时性强的特点,对于高空气象观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飞机探测飞机探测是指利用飞机将探测仪器安装在机身上,通过飞行来观测高空气象现象。

飞机探测可以获得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并通过测量降水粒子的形态和浓度来判断降水类型。

飞机探测适用于中低层高空的观测,对于短时天气预报和航空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激光雷达探测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束对大气中的物质进行远程探测的技术。

激光雷达探测可以用于探测云层、降水、大气污染物等。

通过测量激光回波的时差和强度,可以获取到高空中的云高、云底温度、湿度等信息,有助于对天气的研究和预报。

六、组合观测高空气象的观测往往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组合应用。

比如将雷达、探空、卫星遥感等观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高空气象信息。

各种观测手段的数据互补性和整合性,有助于提升对高空气象的理解和预测能力。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剖析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剖析

附件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2010年5月前言59型探空仪—701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系统已工作了近五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使用,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的技术要求,及时总结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执行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版)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与《高空气象观测规范》(1977年)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年)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在历时近三年的编制过程中,多次多层面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本规范编写。

本规范对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规定。

各类观测系统的具体安装、操作和维护及软件使用方法由相应的使用手册进行规定,并作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

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李伟、许正旭、陈永清、马舒庆、刘凤琴、张宇、陈益玲、吴桂根、夏峰、郭启云、赵培涛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高空气象观测站 (1)第三章观测装备 (3)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5)第五章高空气象观测技术人员 (5)第六章高空压、温、湿、风观测 (5)第七章观测前准备工作 (6)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 (6)第九章观测数据实时处理 (8)第十章报告电码编制及传输 (14)第十一章月报表编制 (15)第十二章测站质量保证 (16)第十三章高空气象观测网质量保证 (16)第十四章资料管理 (17)附件A 高空观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8)附件B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4)附件C 探空系统秒级观测资料上传文件格式 (38)附件D 高空全月观测数据归档格式 (51)第一章总则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是指采用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的大气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风向风速)等的变化进行观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现状及其发展思考

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现状及其发展思考

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现状及其发展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对高空气象进行环境探测的工作也越来越了解和重视。

通过运用高空气象环境探测系统对高空气象就你行环境探测,有利于分析和收集高空的气象探测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我国大气环境的现状,促进了我国的环境气象保护探测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

虽然目前我国的气象探测事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与其他的气象探测强国地区相比,我国对高空气象进行探测的技术仍然比较落后。

因此,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提出高空气象环境探测事业的未来发展思考,希望目标能够进一步实现,推动我国高空气象探测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现状;发展引言气象探测事业不仅与现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同时也是国家发展各类航空、航天和军事力量等活动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一系列的高空天气预报和探测等气象服务的普及和开展,加速了现代人们对于大气的了解和认识,而高空的气象探测技术正是现代人们快速实现对于气象认识和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在推动和促进了大气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

1.高空气象探测的发展史随着对我国高空气象探测质量和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和提升,高空气象探测站项目建设的数量不断地增加,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高空区域气象探测服务网络。

但是,我国高空区域气象探测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有限,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还处于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我们还需要应对高空区域气象探测的技术进行更加综合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提高高空气象探测的技术水平,推动我国现代化高空区域气象探测系统的发展。

经过我国的气象探测工作者长期不断的努力,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气象组织中重要的气象探测成员国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建有各种类型的气象站4500多个,高空区域的气象探测网逐步发展和形成,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拥有高空区域气象探测站密集度最大的国家和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气象站和全球高空区域气象探测网络的成员之一。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附件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2010年5月前言59型探空仪—701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系统已工作了近五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使用,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的技术要求,及时总结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执行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版)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与《高空气象观测规范》(1977年)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年)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在历时近三年的编制过程中,多次多层面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本规范编写。

本规范对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规定。

各类观测系统的具体安装、操作和维护及软件使用方法由相应的使用手册进行规定,并作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

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李伟、许正旭、陈永清、马舒庆、刘凤琴、张宇、陈益玲、吴桂根、夏峰、郭启云、赵培涛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高空气象观测站 (1)第三章观测装备 (3)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5)第五章高空气象观测技术人员 (5)第六章高空压、温、湿、风观测 (5)第七章观测前准备工作 (6)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 (6)第九章观测数据实时处理 (8)第十章报告电码编制及传输 (14)第十一章月报表编制 (15)第十二章测站质量保证 (16)第十三章高空气象观测网质量保证 (16)第十四章资料管理 (17)附件A 高空观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8)附件B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4)附件C 探空系统秒级观测资料上传文件格式 (38)附件D 高空全月观测数据归档格式 (51)第一章总则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是指采用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的大气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风向风速)等的变化进行观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问题与处置方式分析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问题与处置方式分析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问题与处置方式分析高空气象探测业务是指利用气象探测仪器和设备,在大气中进行天气参数的测量和观测。

这一业务在现代气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预测气象灾害和保障社会生活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置方式。

一、问题分析1. 数据误差在高空气象探测过程中,由于气象探测仪器的精度限制、天气条件变化等因素,往往会导致数据误差的产生。

这会对气象预报和气象科学研究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误导性的预报结果。

2. 仪器故障高空气象探测仪器需要长时间运行在复杂的天气环境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发生故障。

一旦出现仪器故障,将直接影响气象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严重时会影响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3. 数据传输问题高空气象探测仪器传输的数据量庞大,需要通过卫星或其他通讯手段传输到地面气象台。

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数据传输往往会受到干扰和阻碍,导致数据丢失或传输延迟。

4. 安全风险高空气象探测业务涉及到高空作业,工作人员需要登上高空气象探测仪器进行维护和调试。

这种高空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意外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处置方式分析1. 加强精度控制针对高空气象探测仪器数据误差的问题,需要加强精度控制,提高气象探测仪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提高仪器的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减少数据误差的产生。

2. 定期维护检查针对仪器故障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维护检查制度,定期对高空气象探测仪器进行维护和检修。

一旦发现故障,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3. 完善数据传输通道针对数据传输问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数据传输通道,增加数据的传输通道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也可以加强卫星信号的接收和处理能力,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4. 加强安全防护针对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可以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可以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降低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

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引言:高空气象探测工作是指利用飞机、卫星等载体进行的对大气中的各种物理量进行测量和观测的工作。

它是研究天气、气候、环境以及预测预报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然而,在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如数据可靠性、设备稳定性、样本采集等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数据可靠性问题:1. 测量误差:飞机、卫星等载体进行高空探测时,受到大气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测量误差较大,对于高精度的气象测量数据来说,误差会对数据可靠性产生较大影响。

对策:在高空气象探测中,应加强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工作,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同时,采用多台设备同时进行观测和测量,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2. 数据传输:高空探测过程中,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及时传输回地面,以便进行分析和处理。

然而,在高空环境中,数据传输存在信号弱化、干扰等问题,可能导致数据传输不稳定或丢失。

对策:采用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如卫星通信、高速传输网络等,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可以在飞机等载体上设置存储装置,将数据先暂存,待到地面再进行传输和存储。

二、设备稳定性问题:1. 高空环境:高空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存在极大变化,对设备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高空环境还会伴随较大的气流、振动等因素,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或影响其正常工作。

对策:在设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采用适应高空环境的材料和工艺,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配备相应的减震、防护装置,以降低外界环境对设备的影响。

2. 能量供应:高空环境下,能量供应也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传统能源供应方式无法满足对便携性、持续性和高效性等要求。

对策: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能源供应方式,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供应技术,可有效解决能量供应问题。

同时,提高设备的能耗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电磁环境测试探讨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电磁环境测试探讨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电磁环境测试探讨■杨露吴楷一、概述常规高空气象探测是指采用气球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空气运动的状态(风向、风速)和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的变化进行探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的仪器包括探空气球、探空仪以及地面跟踪接收设备等。

无线电技术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中主要用于地面跟踪接收设备对升空的探空仪的跟踪捕捉、通讯及数据传输、测距等。

我国目前在用的常规高空探测系统主要工作在两个频段:395~405MHz(400MHz频段)与1669~1681MHz(L波段)。

工作在400MHz频段的设备有GTS(U)2-1 型数字式电子探空仪、GZZ2型电码式探空仪与701型二次测风雷达等;工作于L波段的设备有GTS1型数字探空仪与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等。

根据中国气象局探空的发展规划,电子探空仪-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是未来为主的过渡体制,逐步取代701系列探空系统。

这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频率划分规定》对“气象辅助”业务工作频段的划分:“气象辅助”业务应工作在27.5~28MHz、400.15~406MHz、1668.4~1700MHz频段内。

随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特别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的发展,人们开始将GPS技术利用到气象探测中,采用GPS探空仪与地面GPS自动跟踪接收系统配合,完成从地面到高空温、压、湿、风综合气象要素的实时探测。

把GPS利用于高空气象探测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新技术,GPS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主要工作在400.15~406MHz。

对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电磁环境保护主要是考虑对其地面跟踪接收设备的电磁环境兼容性分析,根据探空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规模,本文针对电子探空仪-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系统展开探讨。

二、无线电干扰保护门限计算电子探空仪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处理器、无线电发射机及电池等部分组成。

高空气象条件下航空器电磁辐射效应分析

高空气象条件下航空器电磁辐射效应分析

高空气象条件下航空器电磁辐射效应分析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航空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同时,航空器使用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复杂和精密。

然而,高空气象条件下的环境会对航空器电磁辐射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空气象条件下航空器电磁辐射效应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空气象条件对航空器电磁辐射的影响。

高空气象条件包括高海拔、低气温、低气压、低湿度等多种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对航空器的电磁辐射效应产生影响。

在高海拔条件下,航空器所处的空气密度较低,这会导致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发生变化。

当航空器的雷达、通信设备等发射电磁波时,由于空气密度的变化,电磁波传播的路径会发生弯曲,导致电磁辐射能量的损失。

同时,也会导致电磁波的传输距离减小,影响航空器的通信能力。

在低气温条件下,航空器的电子设备可能会受到冷却不良的影响。

低温会导致电子元件的性能下降,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或不正常工作。

这些故障或不正常工作可能会导致航空器的电磁辐射增加。

低气压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低,这也会对航空器的电子设备产生影响。

气压的下降会导致航空器内部空气稀薄,增加了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侵入性。

此外,低气压也会增加电子设备中的热量,导致航空器的电磁辐射增加。

低湿度条件下,航空器内部的空气较为干燥。

这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的静电积聚,从而增加了电磁辐射的产生。

此外,湿度的降低也会导致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变化,影响航空器的通信能力。

针对以上高空气象条件对航空器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影响,航空器制造商和运营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这些影响。

首先,航空器的电子设备应该经过严格的设计和测试,以确保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它们应该能够适应高海拔、低温、低气压和低湿度等条件下的环境变化,尽量减少故障和不正常工作的概率。

其次,航空器的电子设备应该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

这包括清洁设备,确保设备表面没有静电积聚;检查设备的散热系统,确保设备在低温和低湿度环境下能够正常散热;定期检查设备内部的连接和线缆,防止因高海拔和低气压引起的连接问题。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一种用于观测大气层的气象探测设备,主要用于监测大气物理参数的变化,传感器对地球大气的温度、湿度、压力以及风速等参数进行高精度测量。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警等领域,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本文将对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的技术问题进行综合解答。

问题一:信号干扰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信号干扰的影响,影响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主要的干扰源包括雷达信号、电磁辐射、电磁场干扰等。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使用滤波器:安装适当的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滤除探测信号中的干扰部分,提高信号的纯净度。

2. 增加天线方向性:优化天线设计,加强天线的指向性,减少对外界信号的接收,从而减少干扰的影响。

3. 合理选址:在设备选址时,要尽量避开电磁干扰源,减少外部干扰对设备的影响。

问题二:数据处理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采集到的数据量大、复杂,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

常见的问题包括数据压缩、分析、存储和传输等方面。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数据压缩算法:采用有效的数据压缩算法,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2. 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模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3. 数据存储技术:采用高效的数据存储技术,减少数据存储的成本,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问题三:设备维护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设备老化、性能下降等问题,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定期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设备保养: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性能。

3. 设备更新:及时更新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探测效果和数据质量。

问题四:环境适应性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通常应用于户外环境,在恶劣天气和极端气候条件下,设备的耐用性和适应性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气象探测系统的电磁干扰来源和防范措施

气象探测系统的电磁干扰来源和防范措施
气象探测系统的电磁干扰来源和防范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探测系统发展越来越完善,微电子技术在气象探测系统中得到大范围的应用。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分析电磁干扰类型、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传导干扰,及其对气象探测设备或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抗电磁干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气象探测;电磁干扰;来源;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自动气象站原理与测量测量方法,胡玉峰主编,气象出版社,2004.6
[2]电磁兼容性原理及应用,徐鹏根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4
[3]模拟和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实现,哈里.Y-F拉姆著,冯橘云译,人民邮电出版社,1985,3
[4]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教程,郭银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三、总结
气象探测设备由于所探测的信号幅值较小,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无法客观反映真实的物理量。故在设备的设计、安装过程中应充分采取一系列的抗干扰措施,这不仅是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也是为了保证探测数据的精确。在设备安装前,要对安装地点的电磁环境做深入的调查,避免邻近的强干扰源对新布点的探测设备产生干扰,在安装过程中要规范施工,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高标准地做好接地系统并配备容量适合的UPS电源。采用的线缆不要因为厂家的免费提供而贪长、贪多,以免引进不必要的干扰。对于悬空安装的设备(即浮地接法),可适当地在地与设备之间接入一个大电阻,以避免静电对设备或人体的冲击。“大电阻”含意可以是广义的,如绝缘性能一般的木质或石材等非金属构件等。在设备安装完成以后,要做好相关技术资料的归档并妥善保管,以备不时之需。新系统或设备安装时,抗干扰措施应与老系统或老设备一起重新进行考虑,以免破坏防干扰系统的平衡。任何一个导体的接入都有可能使你的电磁干扰防护系统失效。
(二)内部干扰
由于设备内部器件摩擦以及电路之间造成的辐射而产生的干扰,电路之间相互影响、器件之间的不适配等等都是会产生呢过干扰的原因。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问题与处置方式分析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问题与处置方式分析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问题与处置方式分析高空气象探测业务是一项重要的气象服务业务,为保障航空安全和气象灾害预警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置方式进行解决。

本文将针对高空气象探测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置方式。

一、问题分析1. 数据精度不高在高空气象探测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数据的采集精度往往不高,这会对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产生负面影响。

2. 数据传输不稳定高空气象探测数据的传输需要依赖于卫星和地面无线通讯设备,然而在恶劣天气或者设备故障的情况下,数据传输不稳定,影响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空气象探测需要依赖于一系列的设备和基础设施,然而在一些地区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二、处置方式分析1. 新技术应用针对数据精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引入新的气象探测技术,如激光探测技术或者声纳探测技术,提高数据的采集精度。

2. 数据传输技术改进针对数据传输不稳定的问题,可以引入新的数据传输技术,如卫星通讯技术或者地面信号中继技术,提高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3. 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以加大对高空气象探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设施的完善程度和稳定性。

4. 完善管理体系在高空气象探测业务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不受影响。

5. 提高人员素质针对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特殊性,需要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采集。

6. 国际合作在高空气象探测业务中,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业务水平和数据的采集效率。

基于高空探测服务的气象预警系统构建与研究

基于高空探测服务的气象预警系统构建与研究

基于高空探测服务的气象预警系统构建与研究气象预警系统的构建与研究是目前气象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警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基于高空探测服务的气象预警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它结合了高空探测技术和气象预警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预警各类气象灾害,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预警信息。

首先,构建基于高空探测服务的气象预警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高空探测网络。

高空探测器是气象预警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能够在大气中不同层次获取大气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关键参数。

通过监测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实时了解大气状况并预测气象灾害的发生。

因此,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密度高的高空探测网络是构建高效气象预警系统的第一步。

其次,在高空探测网络的基础上,需要开发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

高空探测器获取的大气参数数据量庞大,需要进行实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预警信息。

同时,气象预警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大风等,设计相应的算法模型,以实现对不同灾害的准确预测和预警。

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对气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另外,构建基于高空探测服务的气象预警系统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网络。

高空探测器获取的数据需要实时传输到气象中心,并与其他气象观测数据进行融合分析,从而形成全面的气象分析结果和预警信息。

因此,建立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网络是非常关键的。

同时,为了保障预警信息的及时传递,还需要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确保社会公众能够迅速获得最新的气象预警信息。

最后,构建基于高空探测服务的气象预警系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气象灾害往往具有跨国、区域性的特点,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合作和信息共享。

开展国际合作可以提高气象预警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完善的气象服务。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docx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docx

附件 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2010年5月前言59型探空仪— 701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系统已工作了近五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使用 , 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 年)的技术要求,及时总结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执行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2003版)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与《高空气象观测规范》( 1977年)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2003年)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在历时近三年的编制过程中,多次多层面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本规范编写。

本规范对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规定。

各类观测系统的具体安装、操作和维护及软件使用方法由相应的使用手册进行规定,并作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

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李伟、许正旭、陈永清、马舒庆、刘凤琴、张宇、陈益玲、吴桂根、夏峰、郭启云、赵培涛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高空气象观测站. (1)第三章观测装备. (3)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5)第五章高空气象观测技术人员. (5)第六章高空压、温、湿、风观测 (5)第七章观测前准备工作. (6)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 (6)第九章观测数据实时处理. (8)第十章报告电码编制及传输. (14)第十一章月报表编制. (15)第十二章测站质量保证. (16)第十三章高空气象观测网质量保证. (16)第十四章资料管理 (17)附件 A高空观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8)附件 B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4)附件 C探空系统秒级观测资料上传文件格式 (38)附件 D高空全月观测数据归档格式 (51)第一章总则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是指采用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的大气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风向风速)等的变化进行观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高空探测服务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研究

高空探测服务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研究

高空探测服务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研究气象领域是一个对准确的预测和实时监测要求极高的领域,而高空探测服务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出现的创新技术。

高空探测服务通过搭载各种观测仪器的探空器、气象火箭和气球等设备,能够提供大气层内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风向等各种气象要素的准确观测数据和气象环境信息。

这对于气象学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天气的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空探测服务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研究为气象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通过高空探测服务所获取的气象数据可以用于建立和改进气象模型,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例如,探空仪器获得的大气层温度、湿度和气压等数据可以用于验证和校正气象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可信度。

此外,高空探测服务还可以提供大气中的微观颗粒物质分布和成分的观测数据,对于研究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高空探测服务在自然灾害预警和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暴雨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高空探测服务可以提供大气层中天气系统的动态信息,监测和预报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例如,通过观测大气层中风向风速的变化,可以提前预警并监测到台风的生成和路径,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高空探测服务还能够提供气候变化研究所需的数据支持。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高空探测服务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大气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准确观测数据,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和验证气候模型的可靠性,揭示气候变化的机理,并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高空探测服务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领域的安全和运营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高空探测服务可以提供大气层中的实时天气信息,帮助航空公司和飞行员做出准确的飞行决策。

在航天领域,高空探测服务可以提供对大气层中风力风向、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详细观测数据,为火箭的设计和发射提供可靠的环境参数,保障航天器的安全运行。

高空气象探测实训心得

高空气象探测实训心得

高空气象探测实训心得
在这次高空气象探测实训中,我深刻体验到了气象观测的复杂性和精确性要求。

作为一个气象学的学生,我一直对天空的奥秘充满好奇,而这次实训为我揭开了高空气象探测的神秘面纱。

实训的目标非常明确:掌握高空气象探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空气象探测中,我们需要借助探空气球、雷达等设备,对高空中的气象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以预测天气变化。

这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

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在探空气球释放的过程中,我需要与队友密切配合,确保气球顺利升空。

而在雷达数据分析时,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更是考验了我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

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高空气象探测的实质,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高空气象探测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我认为,高空气象探测是气象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为天气预报提供了关键数据,更是对地球大气环境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而对于我们气象学的学生来说,参与这样的实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理论知识,更能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使我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将这次实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

高空气象探测不仅仅关乎天气预报,它还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议题息息相关。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气象学家,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做出贡献。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一种用于获取高空气象信息的技术装备,由于其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技术问题,因此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解答。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面临信号强度较弱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高空气象目标的反射信号本身比较微弱,而且L波段的穿透能力较强,因此容易导致探测信号强度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增加天线面积、增大功率、优化系统参数等方法来增强信号的接收能力。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信噪比较低的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背景噪声的干扰导致的,而且在高空的气象探测中,背景噪声通常比较复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滤波技术、信号处理算法优化等方法来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探测系统的性能。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多径效应的问题。

多径效应是指探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多个路径传播,导致接收到的信号存在多个时延和相位差。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大气层折射和散射引起的,会导致信号失真和波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径干扰的补偿技术,如自适应波束形成、多径抑制技术等方法来降低多径效应的影响。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还可能面临雷达回波的多普勒频移问题。

由于高空气象目标的运动速度较快,会引起探测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导致正常的解调和分析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普勒频移补偿技术,如调频连续波雷达、脉冲多普勒技术等方法来消除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面临地面干扰的问题。

由于地面上存在各种建筑物和地形等障碍,尤其是在城市等复杂环境中,地面干扰会对探测信号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地面杂波消除技术、地物识别技术等方法来减少地面干扰对探测系统的影响。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会面临信号强度较弱、信噪比较低、多径效应、多普勒频移和地面干扰等常见技术问题。

通过采用增强信号接收能力、优化信号处理算法、补偿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减少地面干扰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探测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问题与处置方式分析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问题与处置方式分析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问题与处置方式分析高空气象探测业务在现代气象预报和气象科研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实际运行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着重对高空气象探测业务中的问题和相应的处置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空气象探测业务存在的问题1. 传感器故障传感器是高空气象探测仪器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但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故障率较高。

传感器故障会导致数据采集异常,进而影响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传输问题高空气象探测设备通常需要通过无线网络或卫星通讯等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回地面,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号干扰、设备故障或者天气影响等因素,数据传输常常出现问题,导致气象数据无法及时准确地传输,从而影响气象预报和研究工作的进行。

3. 装备维护困难高空气象探测设备通常安装在飞艇、气球等高空载具上,其维护和保养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由于其工作环境特殊,难以进行常规的维护和修理,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更加困难。

4. 飞行安全隐患高空气象探测设备往往需要进行飞行任务,而在高空飞行过程中,往往受到气流、气压、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飞行安全隐患,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5. 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高空气象探测设备采集到的海量气象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以便为气象预报和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数据多样性、复杂性等因素,数据处理和分析常常存在问题,影响了气象预报和科研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 传感器故障的处置方式针对传感器故障问题,可以采取定期维护检修、定期更换传感器等方式来解决。

高空气象探测设备的设计制造商可以更加注重传感器的质量和稳定性,减少传感器故障的发生。

2. 数据传输问题的处置方式为了解决数据传输问题,可以采取加强设备防护措施、提高数据传输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大信号干扰抑制力度等方式来解决数据传输问题,保证气象数据的正常传输。

3. 装备维护困难的处置方式对于装备维护困难的问题,可以加强装备的设计制造工艺,提高装备的抗风、抗冻、防尘等能力,减少装备维护困难的发生。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技术问题综合解答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一种用于获取大气中水汽和温度等气象参数的重要设备,广泛用于气象预报、航空航天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常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将针对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的技术问题进行综合解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问题一:信号干扰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工作需要接收和发送微弱的电磁信号,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比如电信基站、雷达等设备的信号,这些信号会对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工作产生干扰,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干扰成为了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解决方法:对抗干扰是解决信号干扰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屏蔽措施来减少外部干扰的影响。

利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和干扰消除,提高系统对干扰的抵抗能力。

可以利用频率跳变和扩频技术来降低外部干扰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问题二:数据精度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获取的气象参数数据对于气象预报和科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系统获取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解决方法:提高数据精度是解决数据精度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对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升级,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检修,及时发现和修正系统中的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借助其他气象探测设备和气象雷达等设备获取多源数据,并利用数据融合和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问题三:设备故障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电子设备,长期的工作和恶劣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采集。

解决方法:预防设备故障是解决设备故障问题的关键。

可以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中的隐患,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磁波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电磁波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电磁波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研究气象探测对于了解天气变化、预防自然灾害以及保障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波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手段,在气象探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

它具有波粒二象性,其波长和频率决定了其性质和应用范围。

在气象探测中,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被用于获取各种各样的气象信息。

其中,雷达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气象探测的重要工具之一。

天气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脉冲,并接收被大气中的降水粒子散射回来的回波信号,来获取降水的分布、强度、移动速度等信息。

气象雷达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多普勒雷达和偏振雷达。

多普勒雷达能够测量降水粒子相对于雷达的径向速度,从而帮助气象工作者判断风向、风速以及大气的垂直运动情况。

偏振雷达则可以提供降水粒子的形状、大小和相态等更为详细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对降水类型和强度的估计精度。

卫星遥感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气象探测的重要手段。

气象卫星搭载的各种传感器可以接收来自地球大气和地表的电磁波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图像和数据。

例如,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可以监测云的分布、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等;微波传感器则能够穿透云层,获取大气温度、湿度和水汽含量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卫星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可以得到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气象信息,为全球天气监测和气候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电磁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微波辐射计可以测量大气的微波辐射强度,从而推算出大气温度、湿度和水汽含量等参数。

此外,GPS 气象学也是利用电磁波的一个典型应用。

GPS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折射和延迟的影响,通过测量这种延迟效应,可以反演得到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可降水量等信息。

电磁波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气象信息,还大大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高空气象探测是开展气候预测预报、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的一项重要依据,并在天气预报及气候监测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前,高空气象探测仪器设备的快速更新、L波段雷达的使用、数字探空仪的开发与研究、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导致高空气象探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与精密性显著提升。

郑州市位于河南中部偏北地区,地处东经112°42'~114°13'及北纬34°16'~34°58'之间,其东南部为较为广阔的黄淮平原,西部靠近嵩山,北部临近黄河。

郑州市位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春季干旱且雨水较少、夏季炎热且雨水较多、秋季晴朗且日照时间长、冬季寒冷且少雪。

据统计郑州市年平均温度在14~14.3℃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640.9mm,全年日照时数为2400h,无霜期为220d。

高空气象探测作为一项具有不确定性、偶然性与随机性的气象探测活动,尤其是气候、天气变化及暴雨、雷电、大风等复杂天气的出现,将极易导致高空气象探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对高空气象探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探讨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处理措施,对于顺利开展高空气象探测工作,提高高空气象探测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1.1天线抖动问题及处理就郑州市气象局而言,一旦在开机时出现速度过快或电压不稳定等现象,将会导致雷电天线突然发生抖动。

为使发生这一现象的概率得到减少,应当首先将主机电源打开,再开机,之后再打开示波器等设备电源,最后打开驱动电源箱。

这一操作主要是为了使驱动电源与主机电源之间有充足的预热时间。

最后打开电源驱动箱,能够确保在打开设备时不会出现电压不稳定现象,进而保证高空气象探测各仪器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1.2准备施放气球时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就L波段雷达探测仪而言,其自动化程度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电磁环境测试探讨
■杨露吴楷
一、概述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是指采用气球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空气运动的状态(风向、风速)和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的变化进行探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的仪器包括探空气球、探空仪以及地面跟踪接收设备等。

无线电技术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中主要用于地面跟踪接收设备对升空的探空仪的跟踪捕捉、通讯及数据传输、测距等。

我国目前在用的常规高空探测系统主要工作在两个频段:395~405MHz(400MHz频段)与1669~1681MHz(L波段)。

工作在400MHz频段的设备有GTS(U)2-1 型数字式电子探空仪、GZZ2型电码式探空仪与701型二次测风雷达等;工作于L波段的设备有GTS1型数字探空仪与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等。

根据中国气象局探空的发展规划,电子探空仪-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是未来为主的过渡体制,逐步取代701系列探空系统。

这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频率划分规定》对“气象辅助”业务工作频段的划分:“气象辅助”业务应工作在27.5~28MHz、400.15~406MHz、1668.4~1700MHz频段内。

随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特别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的发展,人们开始将GPS技术利用到气象探测中,采用GPS探空仪与地面GPS自动跟踪接收系统配合,完成从地面到高空温、压、湿、风综合气象要素的实时探测。

把GPS利用于高空气象探测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新技术,GPS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主要工作在400.15~406MHz。

对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电磁环境保护主要是考虑对其地面跟踪接收设备的电磁环境兼容性分析,根据探空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规模,本文针对电子探空仪-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系统展开探讨。

二、无线电干扰保护门限计算
电子探空仪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处理器、无线电发射机及电池等部分组成。

传感器感应空间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然后经采集处理器的采集和变换并以一定形式调制发射机,发射机将采集的数据用高频信号发射出来,同时对二次雷达询问信号产生回答信号,提供给二
表1:GTS1型数字探空仪主要电气性能参数
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是集跟踪雷达与数字无线电通信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GFE(L)1型雷达雷达采用了假单脉冲二次雷达工作体制,实现了角度自动跟踪、自动测距、自动数据处理、近
表2: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主要电气性能参数
表2中的技术参数要优于GB/T 12506-1990《测风雷达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

根据表2,折算到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天线口面的最小可测功率(min r P )约为-129dBm(3MHz)。

考虑电子探空仪-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的探测最大作用距离(d )为200km 、工作频率(f )为1675MHz ,以及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0L 、dB ):
0()32.4520l g (/)20l g (/)L d B f M H z d k m =++ ① 根据表1可以计算出在直线距离200km 外的探空仪发射到接收天线口面的功率(A P )为-115.45dBm (考虑探空仪的天线增益1.5dB )。

比较min r P 及A P ,
设置min r P (-129dBm/3MHz )作为电子探空仪-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系统的无线电同频干扰保护门限。

对于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接收机输入端对通频带外临频干扰信号的可容许干扰(n P 、
dBm ),根据GB13618-1992《对空情报雷达站电磁环境防护要求》,并考虑雷达接收天线的增益以及馈线损耗,按式②、式③计算:
122.1n f P K ∆=-+

110.3n f P K ∆=-+

式②对应于调幅干扰信号计算、式③对应于调频干扰信号计算,式中:f K ∆是干扰信号频率偏移接收机工作频率f ∆时的接收机带外抑制系数(dB ),取值见表3
[10]。

表3:接收机带外抑制系数
三、电磁环境测试系统的构建
(一)电磁环境测试系统性能论证
电磁环境测试系统的性能主要体现在测试灵敏度方面,对于被测系统,测试系统的灵敏度应满足高于被测系统接收灵敏度的要求。

本文以Agilent N9020A 频谱分析仪为核心构建电磁环境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
图1:电磁环境测试系统框图
图1中0.8m 抛物面在L 波段天线增益(r G )约为23dB ,低噪声放大器增益(n G )42dB 、噪声系数(f N )≤2dB ,N9020A 频谱分析仪平均显示噪声电平为-166dBm/Hz 。

考虑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功率(n P 、dBm )
: n f P kTB N =⋅

式中:为玻尔兹曼常数(231.3810
/J K -⨯),为天线温度(一般取290K ),为接收机带宽
(Hz )。

低噪声放大器输出端的噪声功率(、dBm )为: O n n N P G =+
⑤ 当B 取1Hz 时,图1所示的系统的o N 为-130dBm ,大于N9020A 频谱分析仪平均显示噪声电平为-166dBm/Hz ,即经低噪声放大器输出的信号频谱分析仪均能正常接收。

因此,系统等效到天线口面的灵敏度(S 、dBm )可表示为:
n r S P G L
=-+

式中:r G 为天线增益(dB ),L 为馈线损耗(dB )。

当B 取6
310⨯Hz(3MHz)、L 取0.8dB ,计算图1所示系统的S 约为-130.5dBm ,大于电子探空仪-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系统的无线电同频干扰保护门限-129dBm/3MHz 。

该系统满足相关电磁环境测试要求。

(二)电磁环境测试要求
采用图1所示的电磁环境测试系统对电子探空仪-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系统进行测试,有如下基本要求:
1、测试地点应选择在地面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的预选站址或其邻近地点,且来波不应受建
筑物或地形影响;连续测试时间应不少于24小时。

2、测试相关参数按照电子探空仪-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系统的技术参数设置,检波方式采用峰值检波,电磁环境测试必须在方位角0°~360°、俯仰角0°~90°全方位进行,还应分别采用不同极化方式进行测试。

3、根据无线电干扰保护门限,对测试频段内超过门限的已有信号以及不明信号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对干扰信号需要进一步调查测试,并尽可能分析查明干扰源的性质和位置。

四、对邻近频段内气象卫星接收系统的干扰计算
对于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的电磁环境测试除分析雷达可使用频段内干扰信号的频谱分布特征外,还要根据雷达的发射技术参数计算其设台后对邻近无线电设备的影响,本文以同为气象部门使用的风云3号气象卫星接收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风云3号气象卫星采用L 波段和X 波段进行数据广播,其中L 波段频率(1698~1710MHz )与电子探空仪-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系统工作频率(1669~1681MHz )较为接近。

根据计算,风云3号气象卫星接收系统L 波段接收机输入端最大容许干扰电平为-104.08dBm/6.8MHz 。

当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天线主波束以相对于风云3号气象卫星接收天线主波束中心轴48°~180°的角度发射信号时(即不考虑两者天线直接互相照射的情况),干扰方向的增益按式⑦计算
[12]:
⑦ 式中:()G ϕ为干扰方向的天线增益(dB ),ϕ为偏离天线主波束中心轴的角度(°),λ为气象卫星接收天线直径(m ),为工作波长(m )。

参考表2的发射参数以及风云3号气象卫星接收系统L 波段接收机输入端的最大容许干扰电平,在考虑100dB 的频偏损耗[4](最小频差为17MHz )、20dB 的极化(圆极化与垂直极化)及馈线等损耗时,根据式①、式⑦(D 取4.2m )计算得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与风云3号气象卫星接收系统的最小隔离距离不小于72.53m ,即若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设置在风云3号气象卫星接收系统72.53m 范围内会造成对气象卫星接收系统的干扰。

五、结束语
本文简要地对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中的电子探空仪-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系统的电磁环境测试工作进行了探讨。

对于一个综合型的气象观测站,其内部除部署有一般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外还可能部署了多种型号的风廓线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雷电监测系统以及气象卫星接收系统等,对于这些雷达或系统可以参照本文的方法进行电磁环境测试和电磁兼容性分析。

(作者单位:湖南省无线电监测站) ()1010lg D G ϕ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