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庭笛艺的有法与无法

合集下载

竹笛传统曲目《二凡》的演奏技法和相关浅析

竹笛传统曲目《二凡》的演奏技法和相关浅析

摘要竹笛是中国管乐器的鼻祖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赵松庭先生等一批优秀的竹笛演奏家的研究与传承,竹笛得以发扬光大。

赵松庭是中国竹笛艺术的重要传承人之一,对于笛曲的创作,不仅将创新型地将其他民间音乐技巧引入到竹笛中,同时将南北派技巧融会贯通,创作出一系列底蕴深厚、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

本文即以赵松庭先生根据婺剧音乐改编而成的笛曲《二凡》为分析对象,整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二凡》的创作背景概述包括作者背景概述和作品背景概述;第二部分《二凡》的形态分析包括曲式结构分析,主题旋律分析和配器分析三个部分;第三部分《二凡》演奏技法分析包括南北派竹笛技巧,“循环换气”技巧,“韵味”与指法处理以及乐器伴奏处理四个方面。

关键词:竹笛;赵松庭;笛曲《二凡》;形态分析;演奏技法分析AbstractBamboo flute is the major member of Chinese national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it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whole nation. After the China independence, After years of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from Zhao Song-ting and other people, Bamboo flute to be carried forward. As Chinese bamboo flute art heritage, combine the techniques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nd rooted in Chinese folk music live earth, Mr Zhao composed a large number of very fine bamboo flute, This article talks about “Er-Fan”, analysis of its form and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which the first part i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second is the analysis and instructionabout “Er-Fan”,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performance technique application.Keywords:Bamboo flute; Playing techniques;“Er-Fan”; Zhao Song-ting导论 (1)一、《二凡》创作背景概述 (1)(一)作者背景概述 (1)(二)作品背景概述 (1)二、《二凡》形态分析 (2)(一)曲式结构 (2)(二)旋律分析 (3)(三)配器分析 (4)三、《二凡》演奏技法分析 (5)(一)南北派竹笛技巧 (5)(二)“循环换气”技巧 (5)(三)“韵味”与指法处理 (6)(四)乐器伴奏处理 (7)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竹笛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并在我国民族乐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循环换气

循环换气
气息连接要连贯, 连绵不断如水滔
检验气流很容易, 手心灯火吹水泡
笛上运用有难度, 自然无迹要做到
学会循环可做到, 合理应用难度高
技巧服务于内容, 主次分明莫颠倒
艺术内涵难把握, 不断提高很需要
劝君攀登莫停滞, 凌顶一览重山小
备注说明:
1.切记循环换气仅仅是技巧而已,技巧服务必须于内容,不要把技巧当作显耀卖弄的工具而抛去本质的东西,而主次分明莫颠倒,以至于娇柔糙作,事与愿违!!
笛子演奏口诀(3) ——— “循环换气歌”
松庭前辈造诣高, 首用循环人称好
笛子表现多技巧, 专业爱好(者)应学好
学习循环难度高, 细心可把窍门找
心得逐
2.呼气时肺中要留三分气,双腮不要鼓起来,否则口形就会变形。
3.根据所延长的音的高低和强弱来决定挤气力度;循环换气的“挤吸”过程应越长越好,而不是越短越好,急促的循环换气会导致肌肉群的紧张,从而使气息通道变的狭窄,吸气杂音由此产生。舒缓的挤吸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最舒服自然的换气过程,所有技巧都要建立在舒适与自然的基础上。
4.口念"欧或敖"字的时候,喉结自然下沉,这就是储气的状态,但是注意要放松!!
5.吸气和呼气的时候,腹部要配合,不可松懈,挤气时(也就是鼻子吸气时)腹部的状态应是向外顶!!
此贴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会尽快改进的!!!
总结得很好!
1,有一个关键环节你没有提到:口腔挤气时[也就是鼻子吸气时]腹部的状态应是向外顶。
2,还有一个环节我与你不同:循环换气的“挤吸”过程应越长越好,而不是越短越好。急促的循环换气会导致肌肉群的紧张,从而使气息通道变
的狭窄,吸气杂音由此产生。舒缓的挤吸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最舒服自然的换气过程。所有技巧都要建立在舒适与自然的基础上。

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

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

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
1.调音:初学者应该先学会调音,以确保笛子的音准和音色。

2. 指法:正确的指法是笛子演奏的基础,需要不断练习和熟练。

3. 呼吸:呼吸是笛子演奏中的关键,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和节奏。

4. 发音:发音是笛子演奏中的重要环节,要注意发音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5. 声音控制:掌握声音控制技巧能够使演奏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6. 篇章演奏:掌握篇章演奏技巧能够使演奏更加流畅和自然。

7. 装饰音演奏:装饰音是笛子演奏中的亮点,需要注意节奏和音准。

8. 转调演奏:转调演奏需要掌握不同调式之间的转换技巧。

9. 合奏技巧:在合奏中要注意与其他乐器的协调和配合,保持整体和谐。

10. 情感表达:演奏时要注重情感表达,通过音乐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 1 -。

赵松庭对中国笛子的贡献

赵松庭对中国笛子的贡献

如光 大而奋 斗 。 是我 为社会 主 义祖 国应 尽 的义 务 . 是 我
赵 先 生 抑制 不 住 激动 的 心情 , 创作 出多首极 富 地方 韵 味 的笛子 独 奏 曲 。从 这 些新 的笛声 中 。 我们 看 出 了赵 松庭 对 祖 国对 人 民对 家 乡的无 限热爱 。 映 了 反 当时 艺术 工 作 者 的心 情 和感 情 , 形成 富有 特 色 的 对 “ 派” 赵 风格 起 了很 大的作 用 。
自婺剧素 材 。这 些素 材 , 正如 他 自己所说 :到 十三 、 “


扎 根戏 曲 , 成富有 特 色 的“ 派” 形 赵 风格
四岁 时 , 吹 奏 我 家 乡的 地方 戏 曲 的基调 了 , 《 能 如 三
五 七 》 《 凡 》 《 桃 红 》 《 子 》 《 花 》 , 些 、二 、小 、拨 、芦 等 这 在 中国传 统音 乐 中 ,南方 曲 笛 和北 方 梆 笛 , 其
演奏 、 风格 特 点有 较 大 的不 同。代 表 人 物南 方 是 陆
春 龄 和 赵松 庭 , 般称 “ 派 ” 北 方 是 冯 子 存 和 刘 一 南 ; 管乐, 一般 称 “ 派 ” 北 。这 种 以南北 派 来命 名 的称 呼 ,
就成 为 我 以后 编 写笛 子 独 奏 曲 的重要 素材 。 ”1确 [ 1 3
规 范、 经得 住 时 间考 验 的 中 国 笛子 演 奏 、 学体 系。 教
关键 词 : 松 庭 : 国 笛子 ; 献 赵 中 贡
中 图 分类 号 :6 7 J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 6 9( 0 1 0 — 0 9 0 1 71 3 9 2 1 ) 2 0 8 — 4
第 1 1卷第 1 期 2】 O 1年 2月

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笛曲艺术特

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笛曲艺术特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笛曲艺术特学生姓名:导师姓名:院别:系别:专业:年级:学号:完成日期论文题目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曲笛艺术特色论文摘要:赵松庭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笛子演奏家和教育家,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来,被公认为中国笛坛宗师,浙(赵)派笛子艺术的创始人,誉为“江南笛王”。

他将婺剧唢呐惯用的循环换气法转换到笛子演奏上,丰富了竹笛演奏的表现力,形成了刚柔并进的独特风格。

本文主要研究了赵松庭的竹笛艺术特色,从赵松庭的人物生平出发,分析赵松庭关于创作及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以及如何将戏剧元素融入其中。

并从赵松庭独创的循环换气法分析它的戏曲元素以及熟练地演奏技巧,包括花舌,加花手法等。

最后分析了赵松庭如何将南北派结合,使之“柔中带刚,刚柔并济”。

关键词:赵松庭江南笛王循环换气笛乐艺术目录第一章江南笛王赵松庭 (1)第一节赵松庭人物生平 (1)第二节“江南笛王”名字的由来 (2)第二章创作及改变曲的艺术特征 (3)第一节优美的戏曲元素 (3)第三章熟练地演奏技巧 (5)第一节独创的循环换气 (5)第四章南北派的结合 (6)结语 (8)参考文献 (9)前言赵松庭是中国当代笛乐发展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艺术家,创作了大量风格浓郁的笛乐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有的加入了地方的戏曲音乐元素,有的综合了南北的创作技巧,每一首作品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

受到许多观众以及专业人士喜爱与接受。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赵松庭人物生平以及竹笛艺术演奏技法有着全面的了解。

并且对赵松庭先生音乐的艺术特征、演奏技巧、以及风格方面有着更深刻的掌握,并且了解赵松庭先生对竹笛艺术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已及对后世的借鉴作用。

第一章江南笛王赵松庭第一节赵松庭人物生平赵松庭,笛子演奏家,作曲家。

浙江东阳人。

九岁学吹竹笛。

上海法学院毕业。

曾任东阳中学、缙云师范学校音乐教师。

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团员,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员、艺术指导。

赵松庭竹笛实际教学理论方法探析

赵松庭竹笛实际教学理论方法探析

赵松庭⽵笛实际教学理论⽅法探析赵松庭⽵笛实际教学理论⽅法探析 赵松庭先⽣的教学理论是中国笛⼦教学史上的⾥程碑,下⾯是⼩编搜集整理的⼀篇探究赵松庭⽵笛实际教学理论⽅法的论⽂范⽂,供⼤家阅读参考。

在笛界中盛传着⼀句话:"凡是有吹笛⼦的地⽅,就有赵松庭的学⽣。

"赵⽼师桃李满天下,门徒遍及海内外。

从⽼⼀辈的笛⼦演奏家元修和、谭谓裕、曾永清,到中青年的笛⼦演奏家詹永明、蒋国基、王次恒、张维良、戴亚、杜如松(包括俞逊发、戴⾦⽣),再到新⽣代的演奏家唐俊乔、曾格格、陈悦等都曾受教其门下,在先⽣⼿下能培养出众多笛家,原因何在?我们翻看先⽣的著作和论⽂,在字⾥⾏间中,有较⼤篇幅谈到了⾃⼰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和总结,通过实践的检验,这些⾔论是切实有效的,形成了⼀套科学有序的⽵笛教学理论体系。

正是有了正确的教学理论的⽀持,才会有⼤批⾼⾜的涌现。

赵松庭先⽣在教学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他重视基础训练,打好基础后他要求⽤笛声之外的知识和美学思想来充实提⾼⾃⾝的⽂化修养,提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重视基础训练 ⼀、重视基础训练 赵松庭说:"⽐如造⼀座房⼦,先要平地基,平地基的⽬的是为了把房⼦造起来,问题是要看造什么房⼦,不同的房⼦对地基有不同的要求,⼀间茅草房只要把地搞平就够了,如果要造⼀幢现代化建筑,就⾮得把地基挖深打实不可。

由于⽚⾯地追求实⽤,急于把房⼦盖起来,其结果是必然使建筑物流于低级;在教学⽅法的这种倾向,也必然会使学⽣受到各⽅⾯的局限,⽽难于攀登艺术⾼峰。

"由此可见,赵先⽣把训练基本功作为吹笛之本。

在吹奏姿势准确的前提下,他认为吹笛最重要的在于"⽓、指、⾆"。

(⼀)姿势 正确的姿势是演奏好笛⼦的前提,赵松庭先⽣为了初学者便于理解,编写了要领⼝诀: 风门正,笛⾝平,头要直,胸要挺,拇指⼩指相扶持,莫使笛⼦柳摇⾦。

虎⼝之间可容蛋,关节舒畅⼿才灵,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成弧形。

赵松庭竹笛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探究

赵松庭竹笛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探究
笛 教学 的理论 系统 。 重视 笛音乐文化 内涵深厚 ,技巧复杂多变 ,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力 。 要掌握好 竹笛这件乐器 ,需要进行科学 的训练 。赵松庭认为 ,具备坚 实的基本功 ,是提 高演奏技艺 的前提 。他 说 : “ 吹笛 要非常 注意 , 学 把训练 的重点始终注意在最基本的要素上 ,而不是本末倒置 。 ”由此可 见他在笛子教学 中对 于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视 的。 赵松庭专门编写 了具体 的基础训练 ,内容如下 : 结合练耳作视奏训练 目的是解决音准 、节奏问题 ,提高识 谱能 力和视奏 能力 。先把五声音 阶一个音 一个 音吹准 ,然后 把七声音阶一 个音一个音吹准 。平 均每天视奏一 首乐 曲,由易到难 ,做到音符正确 , 节奏正确。 气功 训练 目的是解决呼吸方法 、力度 、音色 、用气 、口劲 、口 风位置等基本 问题 。要求每天至少单独训练一刻种 ,做到平稳 、结实、 响亮 、无沙音 ,掌握正确 的口劲 、口风 、位置。
音 音 变 音 音 音 音 音 音
化 阶 阶
强 音 音



在该书 中,每项技巧的后面 ,还标 有演奏记号和要求 。赵松庭 所 归纳的 “ 气功 、指法 、用舌 ”三 大部分 ,即后来各种 涉及竹 笛演奏 技 巧的论文与教材 中所提 的 “ 、气 、舌 、指”的最 初雏形 。该 书的后 唇 面部分 ,分章节对 以上的三大部分进行 了分析与说明。 赵松庭后来编著 的几本教材 中 ,对于 “ 、气 、舌 、指 ”的技术 唇
1/ 乐 教 育 与 锄 4/ o. 4音  ̄ 2o9  ̄ 5
训练 日 趋完善。《 笛子演奏技巧广播讲座》 成书于 18 93年。该书共有十 二讲 ,除 了 “ 、气 、舌 、指”的分别介 绍外 ,还包含有 “ 唇 圆滑音 ” 、 “ 剁音 ” “ 、 气息控制”等综 合技巧以及 训练。除竹笛演奏技 巧外 ,还 涉及 有 “ 竹笛 的历 史沿革 ” 以及 “ 形形色 色的笛子 ” “ 、 笛子 制作 ” 等。全方位的介绍 ,使学习者对竹笛这个 民族乐器有全 面的了解 。 18 年 出版 的 《 95 笛艺春秋》 内容包涵有三个部分 :一 、笛艺知识 , 这一部分集 中了赵松庭 的竹笛科研成果 。有关于竹笛历史 的 “ 凤箫龙 笛溯源” 、有 “ 排笛简介” “ 、 横笛频率计算与运用 ” “ 、 温度与乐器音 准问题”等 。 在 《 笛艺 春秋》 一书中 ,赵松庭 已形成 了一 整套竹 笛的训 练方法 。 相对 于 松庭的笛子》这本 书 ,它对竹笛技巧 的归类更 为细致。他 将竹笛的气息技术概括为 :控 ( 气息控制)变 ( 气变音) 、换 ( 循环换 气) 、震 ( 气震音) 、冲 ( 冲音) 气 、泛 ( 泛音)等六种 ;将指法技术归 纳为 :叠 ( 叠音) 、历 ( 历音) 、滑 ( 圆滑音) 、颤 ( 颤音) 、震 ( 震音) 、 叉 ( 口) 叉 、剁 ( 剁音) 、赠 ( 赠音) 、打 ( 打音)九种 ;将舌头技巧归 纳为 :单 ( 、双 ( 、三 ( 、轻 ( 、花 ( ) 吐) 吐) 吐) 吐) 舌 。赵松庭 以上 对竹笛技巧的归类 ,涵盖了所有传统竹笛技法 。 赵松庭 在竹笛教学上不断完善的过程 ,也是他本人不断学习 、总 结与充实 的过程 。赵松庭 在实施 这一套 训练系统时 ,辅以科 学的教学 方法 ,使学生的训 练获得更 为丰厚 的收益。如何使枯燥 的教 学变得 生

笛海无涯__艺无止境_赵松庭艺术精神管窥

笛海无涯__艺无止境_赵松庭艺术精神管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第12卷第4期JO U RN A L O F Z H E JIA N G V O C A T IO N A L A C A D E MY O F A RT文章编号:1672-2795(2014)04-0018-04收稿日期:2014-09-24作者简介:陈悦(1978—),女,浙江杭州人,笛子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民族音乐研究。

(北京100101)笛海无涯艺无止境———赵松庭艺术精神管窥陈悦摘要:赵松庭先生的一生在笛子艺术创作、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笛乐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在笛乐界乃至整个民族文化事业中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赵松庭先生“学海无涯,艺无止境”的学习态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以及心胸宽广豁达、有情有义的处世之道,最终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为推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赵松庭;笛子艺术;艺术精神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第一次见到赵松庭老师,是在我12岁那年。

当时我正参加杭州市的一个少儿器乐比赛,而赵松庭先生正是这个比赛的评委。

我参赛的曲子是他创作的《采茶忙》,是用排笛来演奏的,因为两根笛子吹口之间的距离非常远,演奏中要在一拍的时间内切换笛子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只好天天练,最后终于练到可以快速无痕地切换演奏。

比赛结束后,父亲带着我到后台拜访赵松庭先生,赵老师夸奖我说吹得还不错,顺手拿起我的排笛看了下,非常惊讶地说:“你这排笛吹口之间距离这么远的,你是怎么换得过来的?!”因为当时刚刚接触到排笛,就以为是绑在一起的笛子而已,至此才知道原来排笛中内侧的笛子吹端以上的装饰部分是需要截掉的。

就是因为这样一个机缘,从此便开始跟随赵松庭先生学习笛艺。

几乎每个周末都在父亲陪同下去上课,风雨无阻,整整三年,一直到我考上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时光飞逝,转瞬间先生仙逝至今已有十余载。

吹笛

吹笛

一、 笛子演奏中的姿势问题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 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

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曾经在其《笛艺春秋》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姿势要领的口 决: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

姆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

虎口之间可容 蛋,关节舒畅手才灵。

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成弧形。

高低起落有规格,多余动作丢干 净。

口劲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由我心。

双臂张开四十五, 青龙白虎全都行。

演奏姿态忌 做作,严肃认真见真情。

(其中青龙、白虎指的是左撇子持笛叫左青龙,右撇子叫右白虎。

) 另外须注意“小指轻贴笛身”是持笛的需要,也是日后增加音孔的需要,初学者手指一定要 摆好位置。

“指指放松”亦是重点,持笛手指最忌僵直,僵直则欠缺弹性。

关于坐姿或立姿, 大致需要身体稍侧向右方,面向正前, 两眼平视前方,下颌微微抬起,胸部自然挺起,腹 部放松,两脚自然分开呈小八字形。

持笛向左向右其实都一样,只是国际上由于波姆式长笛 的广泛采用,乐器构造一律向右,因此, 初学者以右方持笛为宜,习惯左方持笛者亦无妨。

另外,赵先生对于呼吸要领亦有一诀,与姿势略有相关: 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 来扩张。

缓吹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

急吹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

口鼻兼用 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

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

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 流水长。

最后,提醒自己养成以笛就人的好习惯,千万不要以人就笛。

二、 笛膜的选用及粘贴 笛膜的种类、品牌众多,有人用竹膜(品质差、缺乏韧性、弹性、易吹破是其缺点)也 有人演奏边疆民族音乐时使用羊肠膜(振动不良、音色较硬或闷,别有一番风味) ,但是人 们大都采自芦苇管内壁之上苇膜(也称管膜) ,由于质地细致,韧性佳,弹性又好, 发音明 亮清脆,振动情形良好,而广受欢迎。

市面上可买的笛膜品牌常见的大致有一般的管膜、佳 音牌笛膜、敦煌笛膜、百花牌笛膜、安徽龙潭湖笛膜……不管是哪种牌子的笛膜,选用时以 细白、半透明、无杂质或纤维和膜为上选,以目前苇膜产地的质量来看,要数安徽 的五河、 小溪、淮南一带的苇膜为最佳,由于当地土壤关系,那里的苇膜厚薄均匀,富有弹性,是专 业笛子演奏家理想的笛膜(俞逊发先生介绍的“明贵笛膜”品质相当好) 。

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教学

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教学

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教学
《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教学》
第一讲正确的笛子拿法
1、笛子的拿法要正确,左手拿笛有两种方法:一是左手四指分别拿两个管子,然后把拇指合在一起,而小指、拇指和食指分别拿着笛子的大、中、小三座位上;二是左手五指平放,整体垂直拿住笛子,当左手对着笛口时,大拇指对应大座位;而小指、无名指和食指分别拿着笛子的中、小、微小三座位上;
2、右手的拿法也有两种:一是右手先合拢拇指和小指,从上到下夹住笛子;二是右手拿着笛的其它座位,要注意右手拿住笛子的力度要比左手轻一些;
3、双手拿笛时,正确的手势要求双手平直而端正,右手上下抚摸,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以保证笛子的发音最完美;
第二讲理解笛子音色
1、笛子发音的音色有圆润、柔美、木质、刚劲四种:圆润的音色比较圆稳,就好像是响起的玻璃;柔美的音色比较抚慰,就好像是唱起的绵羊;木质的音色比较朴实,就好像是响起的木头;刚劲的音色比较活泼,就好比是唱起的雷声;
2、理解笛子音色的主要方法有三:第一是多听,听熟音乐作品,品味作品中笛子的表现力;第二是多练,演奏熟悉的曲子,经常练习以培养多变的音质;第三是多看,观看演奏状态,发现演奏家拿笛的技巧。

第三讲理解笛子音准
1、笛子的音准有正确、临空、虚拟、追音四种:正确的音准比较清晰,就像一把尺子般测量;临空的音准比较轻快,就像一阵风吹过;虚拟的音准比较有力,就好比是在雨中唤醒;追音的音准比较温柔,就好比是在暮色中落下;
2、理解笛子音准的正确方法有两点:第一是听多,多听熟悉曲子,反复聆听,把正确音准深入脑海中;第二是做多,多练习,练习追音,熟悉旋律,不断增强演奏质量。

笛海无涯 艺无止境——赵松庭艺术精神管窥

笛海无涯 艺无止境——赵松庭艺术精神管窥

On Zhao Songting’s Spirit of Art 作者: 陈悦
作者机构: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北京100101
出版物刊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页码: 18-2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赵松庭;笛子艺术;艺术精神
摘要:赵松庭先生的一生在笛子艺术创作、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笛乐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在笛乐界乃至整个民族文化事业中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赵松庭先生"学海无涯,艺无止境"的学习态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以及心胸宽广豁达、有情有义的处世之道,最终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为推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功高万仞流芳百世--赵松庭先生对中华民乐事业的卓越贡献浅谈

功高万仞流芳百世--赵松庭先生对中华民乐事业的卓越贡献浅谈

功高万仞流芳百世--赵松庭先生对中华民乐事业的卓越贡献浅谈卢竹音【期刊名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赵松庭先生对中华民乐事业的贡献,将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将激励和指导后人学习和奋斗,对中国民乐事业发展,乃至整个音乐事业、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起着促进、推动的作用。

他所设计和制作的有形的笛类乐器,他所创作和录制的有声的笛子乐曲,以及留给我们的无形无声的精神,必将成为我们提高自身民乐素质、促进祖国民乐事业发展的榜样和指引。

%The contribution of Mr. Zhao Songting to Chinese folk music will forever be remembered in the history. His spirit will inspire and guide later generations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music and even the whole musical and cultural cause. Mr. Zhao Songting designed and produced flute, created and recorded flute music, and left us intangible valuable spirit, all of which will guide us to improve the folk music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music cause.【总页数】7页(P6-12)【作者】卢竹音【作者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3【相关文献】1.浅谈赵松庭对竹笛发展的贡献 [J], 张东旭2.从《二凡》、《三五七》看赵松庭先生的演奏风格 [J], 陈晓光3.赵松庭先生笛艺生涯中的儒家思想初探 [J], 陈悦4.垒石筑基厥功至伟——回忆我国防水行业奠基人赵松先生和防水科技事业开拓者徐昭东先生 [J],5.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梁荐铭先生的山水画艺术 [J], 韩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笛艺春秋读后感

笛艺春秋读后感

《笛艺春秋》读后感范文赵松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被誉为江南笛王,在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其著作《笛艺春秋》并得到许多感悟,现将记录如下。

本书的第一章是常识的介绍,首先是作者对其五十年笛龄的概括,作者儿时因一位老师,让他对笛子起了兴趣,恰巧他的父亲也是喜欢吹笛子的,便把一些基本的指法和道理传授给他,到了初中毕业时,便担任了学校乐队的首席,当时的作者有意想要从事这方面的事业时,遭到了亲属的阻拦,他怀着为艺术奋斗终生的志向去报考当时的国立中央音乐学院,却遭到当时许多教授学生的鄙视,狼狈逃出考场,家庭的阻拦和社会的鄙视,迫使作者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只得考入法学院读法律。

一九四九年,作者以第一的成绩考入当时的一个部队文工团,他的笛艺得以发挥,并不断探索,不仅只局限于他所掌握的南派技巧,还学习了北派技巧,还将其探索的循环换气的技巧应用到其作品《早晨》中,归纳笛子的演奏技巧为三大部门:气、指、舌;在本书中按其归纳表述,与很多的教材有所不同。

回顾赵松庭先生的生平,他热爱生活,热爱民乐,虽遭到家人的反对,当时社会的阻碍,但从未放弃其所爱,最终实现了其在音乐界的地位,实在可贵。

赵松庭先生在制笛方面亦有建树,*期间制作了近两千根笛子,并和赵松龄先生合作,整理出《横笛频率理论计算》一文,其适用于中国竹笛,长笛和短笛以及各国民间笛子,是一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文章,赵松庭先生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但也收获了许多,实在令人钦佩,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独奏曲,其中不乏现今的考级曲,这反映了赵松庭先生过人的天赋,他对笛子的热爱和追求,令我敬佩。

松庭先生认为接受任何技术,不应该存在门户之见,把自己的技术限制在狭小的圈子里,我十分赞同,因为学习是不存在偏见的,科学的理论是通用的,所以,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视野放宽,积累前人的经验,博取众长,并加以发挥创造。

作者认为技术水平越高就能表现更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一个对音乐缺乏起码知识的人,即使掌握了很多复杂的技术,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它来表达内容,要演奏好一种乐器,不能单纯依靠技术训练,还要接受一定的艺术修养,这一点,我认为和俞逊发先生所提的“笛艺在笛外”是相符合的,俞逊发先生创作的秋湖月夜,谱面虽简单,但是却是十级的曲目,要将这简单的变成复杂的,真是不易,这不仅考察我们对中国文化历史,美学及哲学的了解,也是笛子艺术的养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应该在演奏中感悟,享受中国笛文化的内涵。

浅谈赵松庭对竹笛发展的贡献

浅谈赵松庭对竹笛发展的贡献

music history音乐史浅谈赵松庭对竹笛发展的贡献张东旭(辽宁民族乐团,辽宁 沈阳 110167)【摘要】赵松庭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竹笛艺术大师,他为竹笛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从赵松庭的作品、演奏技术、竹笛形制和教育成果等角度进行贡献介绍,力求正视这位竹笛宗师对竹笛艺术产生的影响,也为后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与铺路的作用。

【关键词】赵松庭;竹笛;贡献【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赵松庭(1924-2001),原名赵鹤初,浙江东阳人。

9岁开始学笛,17岁拜昆曲艺人叶小苟为师学习昆曲,1949年加入部队文工团,1979年后先后在浙江艺术学校(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一批高等音乐学府任教,2001年病逝于杭州,享年77岁。

赵松庭从事竹笛艺术六十余载,是中国近现代公认的竹笛大师,浙派笛子创始人,被誉为“江南笛王”。

他对于竹笛的发展贡献巨大,且所涉繁多,主要体现在众多的传世经典名曲、竹笛形制创造创新、影响深远的理论著作、教材以及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等。

从这些方面看,赵松庭真正推动了竹笛艺术的发展,让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在今天焕发着蓬勃生机。

一、作品创作的贡献在中国竹笛的发展历史中,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的曲笛和北派的梆笛在竹笛形制、演奏技巧以及乐曲风格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近现代史上,赵松庭是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竹笛作品,传世经典更是不胜枚举。

从他的音乐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对戏曲的借鉴与传承,派别风格的理解与融合,对新生活的寄托与赞扬。

(一)作品中竹笛与戏曲元素的融合赵松庭的作品创作始终伴随着戏曲思维,这与他成长历程以及工作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他的经典作品《三五七》《二凡》《西皮花板》就是根据浙江金华的婺剧曲牌改编创作成的,《幽兰逢春》则是取材于昆曲曲牌《二郎神》,用深沉迂转的曲调来呈现“清雅”之意境。

在吸纳戏曲元素丰富竹笛作品的内容上来看,赵松庭的借鉴与发展是全面的。

论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婺剧是浙江省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在音乐上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唱腔、曲调、音乐配器等。

在浙江省的传统音乐里,婺剧音乐占据着很高的地位。

赵松庭是中国知名的笛子演奏家和音乐创作家,他的笛曲音乐被誉为一种气质优雅、技巧娴熟的艺术形式。

本文主要探讨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

首先,婺剧音乐为赵松庭提供了很好的灵感来源和音乐素材。

婺剧音乐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它的曲调、节奏、音乐形式等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赵松庭从婺剧音乐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吸收了不少音乐素材,进而融入到自己的笛曲音乐中。

比如,赵松庭的《婺剧笛调》就是受到了婺剧音乐的影响,其中采用了婺剧音乐中的唱腔和曲调,加入了自己对笛音的处理和演奏技巧,形成了一种融合中西音乐特色的独特风格。

其次,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的音乐创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

婺剧音乐在传统音乐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水平,它的音乐表现既注重情感的表达又讲究技巧的运用。

赵松庭在婺剧音乐的熏陶下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念,他认为音乐需要通过情感的表达来打动听众,同时技巧的运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他的笛曲音乐中,既有对情感的表达,也有对技巧的追求,体现了他对婺剧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最后,婺剧音乐为赵松庭的音乐表演和演奏技巧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婺剧音乐在表演和演奏技巧方面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在唱腔和曲调的运用上。

赵松庭从婺剧音乐中吸收了不少表演和演奏技巧,借鉴了婺剧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套路,运用到自己的笛曲演奏中。

比如,他在演奏《梅花三弄》时,采用了婺剧音乐中的腔调和节奏,通过连续的换气和变化的音程,将笛子演奏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他对婺剧音乐演奏技巧的精髓和理解。

综上所述,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音乐素材的提供,也有审美观念的塑造和演奏技巧的借鉴。

赵松庭的笛曲音乐从中融合了婺剧音乐的精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过来为婺剧音乐的推广和传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竹笛高级技巧解析

竹笛高级技巧解析

竹笛高级技巧解析循环换气法中国笛子开孔贴膜,使之脆亮的音色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种笛子,这是在我国有许多唢呐吹奏家,都能使气息不间断地进行吹奏,获得了广大听众的赞赏。

他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换气方法——“鼓腮换气法”。

约在1957年间,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把唢呐这一“鼓腮换气”法运用在笛子上,定名曰“特长音演奏”。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它的方法是:在吹奏中,当第一口气即将吹完之际(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将余气存入两腮,使两腮鼓起(比吹唢呐时鼓得小些),然后用鼻吸气,与此同时,将两腮渐渐收缩,用储存在两腮的气吹奏笛子,直到接上第二口气时,又继续吹奏。

这样一反一复,使笛音保持延续不断。

这种鼓腮换气法,虽可解决笛子上的特长音演奏,但却因在以下缺点,所以效果不很理想:1、因要鼓起两腮,就会引起口形的变化,进而影响笛子的音色和音量。

2、鼓起两腮,不但吹起来很费劲,同时也不雅观,容易引起观众为吹奏者担心,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乐曲的演奏效果。

3、气的储存量小,强度较差,往往不能吹奏高强的特长音和大段乐曲,易使笛音中断。

这种“鼓腮换气法”使用在唢呐上效果不错,而照搬在笛子演奏中就不很理想呢,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如下原因:1、因为唢呐是双簧管乐器,它是用嘴包住扁圆形的哨子,用气息去吹,使哨子振动发音。

也就是说,只要有气基本上就可以吹响。

所以当你鼓腮之后口形外表虽已变化,但并不影响嘴里(口腔内)的吹奏形态。

笛子是吹孔乐器,它是靠“风门”,将气息恰当地送入吹孔而发音。

所以当两腮鼓起之后,口形就不能保持原样。

风门就要引起变化,故笛子也就不能正常发音。

2、唢呐上大多还有一个档片,这个档片可以帮助嘴的控制,在鼓腮之后,双唇有力地顶住档片,这就大大增加了两腮的压缩(控制)力量。

也就有力地增大了气的储存和排气时的压力。

而笛子上却不能装置和使用这个档片。

二十世界五十年代末,演奏家们在原鼓腮换气(特长音演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琢磨,练习和演奏实践,使这一技巧更加充实、完整和规范并把这一技巧定名为——“循环换气”法和从理论上作了文字总结,于1962、1963年,先后两次在《解放军歌曲》上发表。

笛子的正确技巧和吹法是什么(2)

笛子的正确技巧和吹法是什么(2)

笛子的正确技巧和吹法是什么(2)笛子的正确吹法吹笛子可以坐着吹或站着吹。

站着吹时,两脚自然分开,成八字形,两腿要放松,但不要弯曲。

不论站着吹或坐着吹,两眼都要向前平视,胸部自然挺起,不要挺小腹,两肩不要向上耸起,这样既便于呼吸,又能保持肺部的正常活动或健康。

拿笛子时手臂自然抬起,不要过高,也不能夹着,两臂成45度角。

按孔时用手指第一节的指肚按上去,在按孔时必须用手指将发音孔按严,否则容易漏气、吹不响或发音不准。

吹奏时两腮用力往里收,不要鼓起来,并把上下唇缩起,嘴角稍微向后面收缩一点,上嘴唇比下嘴唇稍微突出一些。

上下嘴唇中间要留一个小孔,我们把小孔称之为“风门”。

“风门”要对准吹孔,下嘴唇盖住孔德三分之一,一面读像“呼”字一样的声音,一面吹气息。

可以先在家里拿一个小口瓶,吹瓶口,在吹笛子就简单了。

不过后来熟练以后就要将“呼”改为“吐”。

贴笛膜时,笛膜要选用薄的,用剪子把笛膜间成长方形,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轻轻揉成一团,打开,用阿胶沾点水涂在笛膜孔,再把笛膜贴上去。

不要贴的过松或过紧,那样笛子的声音就不好听了。

笛子的学习方法一、正确的吹笛口型其实很简单,只要微笑,两唇平行,嘴部中间留椭圆形小孔即可。

但要避免以下毛病:1、鼓腮;2、嘟嘴;3、嘴角漏气;4、下嘴唇突出或上嘴唇突出(上下嘴唇基本平行,上嘴唇也可以根据生理需要突出一点点,但不要朋显)二、有关气息与口风:A、放松与呼吸1、身体平仰在床上,全身心放松。

双手放在腹部上,自然呼吸,此时就会感觉到腹部随着呼吸而自然起伏,这就是我们吹笛子时需要的腹式呼吸。

2、身体站立持笛吹奏,一定要和平仰在床上的呼吸感觉一样。

此时最容易紧张的部位在双肩,要有意识使双肩放松垂下,身体重心尽量移向身体下面的腿部。

吸气时千万不可挺胸耸肩,一定要含胸[双肩放松下垂时的状态就是含胸状态)。

3、正确的感觉:呼吸时全身唯有腹部随呼吸而运做。

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出气时腹部自然回收,呼吸时的力点始终在腹部。

赵松庭笛艺

赵松庭笛艺

赵松庭笛艺的有"法"与无"法""吹无定法"是中国竹笛历史传承的一条基本规律.从而,中国竹笛渐渐衍生出多种风格流派,一支竹笛变幻万千,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异彩纷呈,久盛而不蓑.赵松庭先生为中国竹笛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在竹笛基本理论、创作、演奏、教学等多方面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本文仅就赵松庭笛文化的有"法"与无"法"的一个侧面谈一点个人看法."吹无定法"其实质是竹笛在千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由师傅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经验、方法、精髓传给弟子的一种传承规律,由于师傅的学养、造诣以及文化、区域的不同而形成的传播现象.这好比是一条河流,主流派生出许多支流,绵绵流淌,滋润大地.竹笛文化滋润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吹无定法"激发了民间无比丰富的创造力,为竹笛风格、流派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风格者,风味、格调;流派者.主流派生支流,由此发扬光大.细察之下,"吹无定法"并非完全的无"法",祖宗留下的遗产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赵松庭先生正是紧紧抓住了"吹无定法"的精髓,他在笛艺实践中既有"法",又无"法",有"法"指的是他深深地置身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泉,紧紧地围绕着母体文化的内涵,其作品与演奏风格有"法"可依;无"法"则指的是他敢于发明创造,大胆突破,勇于取舍传统文化的利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首先,我们谈谈赵松庭先生笛艺文化的有"法"诸方面:赵松庭的作品潜在的文化底蕴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昆曲,二是浙江民间音乐,例如婺剧与民歌.这从他的成名之作<<早晨>>,以及后来流行国内外的<<幽兰逢春>>可为佐证.这两首佳作的主题音调来源于我国的国宝----昆曲.目前笛界对昆曲几乎人人知之,处处闻之,可是似乎只有赵松庭先生在昆曲园地中独来独往,收益颇多.当然这和他年少时即接受昆曲的薰陶不无关系.<<幽兰逢春>>取材于昆曲<<二郎神>>及过场音乐,此曲寓意深远,技法独到,韵味醇厚,如同二胡曲<<二泉映月>>一般的超凡脱俗.难怪赵松庭初登台演奏此曲时竟激动得潜然泪下.采摘于昆曲<<点绛唇>>,闻之令人耳目一新的竹笛独奏曲<<早晨>>,这首如同泉水般在人们心田流淌的新颖乐曲,历经半个世纪仍然令人冥思遐想,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来源于婺剧<<乱弹>>,吹来酣畅淋漓,乡土气息浓烈的<三五七>是他的又一传世杰作.赵松庭作品的号如力是超越时代的,其生命力与出演率无人可与之比肩.赵松庭的竹笛艺术美学观无不渗透了中国古代的美学理论,他在讲学中告戒弟子笛声的特质是"穿云裂石",声音变化注意"强而不燥,弱而不虚",等等.所言所语与传统笛艺理论不谋而合.赵松庭常常忠告弟子年轻时要打好基本功,如同能挑400斤的担子,即使到老也还能挑200斤而不感到吃力.其次,我们再来谈谈赵松庭笛艺文化的无"法"赵松庭的作品如天马行空,从传统的角度来看似无法度.但是在他的笔下民族音调与西文作曲理论的结合如水乳交融.例如:<<早晨>>的民族音调风味为人所熟知,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乐曲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模进、转调等作曲技法,这就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笛艺作品中,民族音调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巧妙结合,<<早晨>>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赵松庭对于竹笛基本理论的研究别具一格,每述高见.音准自古以来是管乐器的难点,尤其是竹笛,十分响亮,一旦音失准便成为罪魁祸首,令人难顾首尾.赵松庭的音准概念很强,二十年前他就率先使用当时罕见的音频仪侧音准,而且他把音准与律学原理结合起来,使用许多的独创指法来调整音准,把竹笛这件本属于民族调式的民间乐器提升到科学的高度.气息是吹笛的动力,赵松庭创立的"最佳激发频率"理论前无古人,他把空气流体力学的空吸现象加以科学的概括,为规范训练指明了方向.移植于唢呐的循环呼吸法是赵松庭的又一项突发奇想的新发现,为人所瞩目,成为竹笛爱好者竟相效法的亮点.歪嘴吹笛本来是一个缺陷,但是在赵松庭的眼光中却赋予新意.他曾说过歪嘴愉到好处,只要吹得好,就应当承认.他的看法虽然与众不同,但是用"吹无定法"的基本理念来衡量应当说他的见解不无道理.作为一名卓越的竹笛作曲家、理论家,赵松庭已经达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高度.不仅如此,赵松庭还兼有一名优秀演奏家的素质,他的演奏别开生面,一鸣惊人,人人传颂.同样令人惊异的是赵松庭在教学方面的成绩,作为一名顶尖的优秀教育家,他教出的弟子遍及世界,其中不少弟子身手不凡,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舞台上.综上所述,赵松庭笛艺高超.然而我以为更突出的是他的人品道德,他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注意提携后人,从不以大师自居.他的人品、艺品都是我国笛界的宝贵财富.我们学习赵松庭既要学习他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笛艺文化的精神,更要学习他的高尚品质,为继承、发扬我国的笛艺文化而努力。

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

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

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赵松庭是我国竹笛艺术的杰出代表,其潜心研究竹笛艺术数十载,不仅对传统的竹笛民间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更将其发展成了一门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形式。

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在守护和传承国粹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从赵松庭竹笛艺术的背景、发展历程、创新特色以及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竹笛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我国历史、文化、民俗及乡村生活中,竹笛已经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赵松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从事竹笛艺术研究,成为了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的推广者和守护者。

二、发展历程赵松庭在竹笛艺术研究领域,已经有了40多年的经验,他从年轻时开始对竹笛感兴趣,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潜心研究竹笛艺术,不断探索创新,使中国民间传统竹笛艺术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赵松庭将竹笛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从传统中解放出来,并发展成了一种既能传承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又能与时俱进的现代艺术形式。

三、创新特色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的又一大特色就是他在竹笛演奏的方式上所做的创新。

赵松庭的艺术风格十分大胆、激进、富有创造性,他在竹笛演奏方面不断地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演奏方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演奏模式。

这种新方式的演奏,通过控制气息的大小、力度、频率以及气息的质量等,使得竹笛演奏得以更为丰富和细腻。

四、地位与影响在赵松庭的不懈努力下,竹笛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赵松庭丰富的创造和发明成为了竹笛艺术的承传者、创新者和先锋,他在竹笛艺术界备受推崇。

赵松庭竹笛艺术的优秀表演走出了国门,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和喜爱中国的竹笛艺术。

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充分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切关注和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现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的认同。

在赵松庭的努力下,竹笛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扬、创新和融合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松庭笛艺的有"法"与无"法"
"吹无定法"是中国竹笛历史传承的一条基本规律.从而,中国竹笛渐渐衍生出多种风格流派,一支竹笛变幻万千,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异彩纷呈,久盛而不蓑.
赵松庭先生为中国竹笛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在竹笛基本理论、创作、演奏、教学等多方面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本文仅就赵松庭笛文化的有"法"与无"法"的一个侧面谈一点个人看法.
"吹无定法"其实质是竹笛在千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由师傅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经验、方法、精髓传给弟子的一种传承规律,由于师傅的学养、造诣以及文化、区域的不同而形成的传播现象.这好比是一条河流,主流派生出许多支流,绵绵流淌,滋润大地.竹笛文化滋润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吹无定法"激发了民间无比丰富的创造力,为竹笛风格、流派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风格者,风味、格调;流派者.主流派生支流,由此发扬光大.细察之下,"吹无定法"并非完全的无"法",祖宗留下的遗产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赵松庭先生正是紧紧抓住了"吹无定法"的精髓,他在笛艺实践中既有"法",又无"法",有"法"指的是他深深地置身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泉,紧紧地围绕着母体文化的内涵,其作品与演奏风格有"法"可依;无"法"则指的是他敢于发明创造,大胆突破,勇于取舍传统文化的利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首先,我们谈谈赵松庭先生笛艺文化的有"法"诸方面:
赵松庭的作品潜在的文化底蕴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
昆曲,二是浙江民间音乐,例如婺剧与民歌.这从他的成名之作<<早晨>>,以及后来流行国内外的<<幽兰逢春>>可为佐证.这两首佳作的主题音调来源于我国的国宝----昆曲.目前笛界对昆曲几乎人人知之,处处闻之,可是似乎只有赵松庭先生在昆曲园地中独来独往,收益颇多.当然这和他年少时即接受昆曲的薰陶不无关系.<<幽兰逢春>>取材于昆曲<<二郎神>>及过场音乐,此曲寓意深远,技法独到,韵味醇厚,如同二胡曲<<二泉映月>>一般的超凡脱俗.难怪赵松庭初登台演奏此曲时竟激动得潜然泪下.采摘于昆曲<<点绛唇>>,闻之令人耳目一新的竹笛独奏曲<<早晨>>,这首如同泉水般在人们心田流淌的新颖乐曲,历经半个世纪仍然令人冥思遐想,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来源于婺剧<<乱弹>>,吹来酣畅淋漓,乡土气息浓烈的<三五七>是他的又一传世杰作.赵松庭作品的号如力是超越时代的,其生命力与出演率无人可与之比肩.
赵松庭的竹笛艺术美学观无不渗透了中国古代的美学理论,他在讲学中告戒弟子笛声的特质是"穿云裂石",声音变化注意"强而不燥,弱而不虚",等等.所言所语与传统笛艺理论不谋而合.赵松庭常常忠告弟子年轻时要打好基本功,如同能挑400斤的担子,即使到老也还能挑200斤而不感到吃力.
其次,我们再来谈谈赵松庭笛艺文化的无"法"
赵松庭的作品如天马行空,从传统的角度来看似无法度.但是在他的笔下民族音调与西文作曲理论的结合如水乳交融.例如:<<早晨>>的民族音调风味为人所熟知,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乐曲
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模进、转调等作曲技法,这就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笛艺作品中,民族音调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巧妙结合,<<早晨>>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赵松庭对于竹笛基本理论的研究别具一格,每述高见.音准自古以来是管乐器的难点,尤其是竹笛,十分响亮,一旦音失准便成为罪魁祸首,令人难顾首尾.赵松庭的音准概念很强,二十年前他就率先使用当时罕见的音频仪侧音准,而且他把音准与律学原理结合起来,使用许多的独创指法来调整音准,把竹笛这件本属于民族调式的民间乐器提升到科学的高度.气息是吹笛的动力,赵松庭创立的"最佳激发频率"理论前无古人,他把空气流体力学的空吸现象加以科学的概括,为规范训练指明了方向.移植于唢呐的循环呼吸法是赵松庭的又一项突发奇想的新发现,为人所瞩目,成为竹笛爱好者竟相效法的亮点.歪嘴吹笛本来是一个缺陷,但是在赵松庭的眼光中却赋予新意.他曾说过歪嘴愉到好处,只要吹得好,就应当承认.他的看法虽然与众不同,但是用"吹无定法"的基本理念来衡量应当说他的见解不无道理.
作为一名卓越的竹笛作曲家、理论家,赵松庭已经达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高度.不仅如此,赵松庭还兼有一名优秀演奏家的素质,他的演奏别开生面,一鸣惊人,人人传颂.同样令人惊异的是赵松庭在教学方面的成绩,作为一名顶尖的优秀教育家,他教出的弟子遍及世界,其中不少弟子身手不凡,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舞台上.
综上所述,赵松庭笛艺高超.然而我以为更突出的是他的人品道德,他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注意提携后人,从不以大师自居.
他的人品、艺品都是我国笛界的宝贵财富.我们学习赵松庭既要学习他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笛艺文化的精神,更要学习他的高尚品质,为继承、发扬我国的笛艺文化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