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平面镜;2. 蜡烛;3. 火柴;4. 直尺;5. 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面镜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2. 提问:你们对平面镜成像有什么了解?二、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原理;3. 学生演示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实际操作;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三、拓展应用(5分钟)1. 教师提出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领取作业,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课后)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评价。
平面镜成像原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原理教案【篇一:优质课平面镜成像教案】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于正芹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三、实验器材:每个实验小组不等大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方格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甲天下的山水图片吧!(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船行山顶)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诗人袁枚这样赋诗:“船于山顶行,桨在天上撑”,你能根据画面说说:船能在山顶行是怎么一回事吗?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还会出现刚才的景象吗?这是因为?(水面是光滑的平的可以看作镜子)学生说出镜子后: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的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样?师:像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教师板书)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
(课件出示:平面镜) 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银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银的玻璃才是镜子呢?生:不是师:同学们说说看,还有哪些可以当作平面镜?生:铜镜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制造了铜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涵盖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3.教师挑选典型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共同分析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点。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对照答案进行自我检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复习巩固。
3.设计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要求实验操作步骤明确,数据记录准确。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结论等部分,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加深对成像原理的理解。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分组合作,共同进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针对本章节《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围绕以上三个部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平面镜成像》教案2
学生根据表格总结结论.
总结结论: 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象
小结
巩固练习
作业布置
上面实验中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能看到它,这是什么原因?
原来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感觉光好象从竟中射出,其实这是反射光线的反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线形成的.
结论: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实验验证: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用刻度尺量出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再用刻度尺量出另一只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做两次.将实验结果填在下下面的表格.
引导
巡视
引导
巡视
引导
选择
设计
实验验证
总结结论
实验验证
总结结论
实验次数
物到镜面的距离
学生总结本课知识.
学生完成目标对应的部分
自学凸面镜和凹面镜
引导
解释
布置作业
思考
总结
练习
板
书
设
计
§2-3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的是虚象
教师引导着学生找出想知道的问题
像和物的大小是否相同
像和物到镜面距离是否相等
成像原理是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也很想知道,讨论之后找同学
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原因
下面应用实验验证:
在你面前有这么多的器材你该如何选择如何设计方案呢?
引入
播放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教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整合和组织,将物理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形成有机的教学链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下面给大家分享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欢迎阅读!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篇1】学习目标:1、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⑤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 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面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二、合作交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物理》八年级第二章,是初中新课程光学很重要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经平面镜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用竖立的玻璃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体会猜想,动手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归纳规律,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物理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但是对成像的规律及特点并不是很清楚。
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创设出问题情境,既要激发学生对熟知现象的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还要使学生进入探究情景。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规律,理解了的各种生活中反射现象;再加之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观察身边的事物,对出现在自己周围的物品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热情势必较高,再配合创设一系列合理的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活动,本节课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来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虚像的形成。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五)教具准备(教学准备:玻璃板的平面镜、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8 K白纸一张、16K的白纸一张。
(六)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展现猴子捞月亮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问猴子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学生不必要马上回答此问题。
引出课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
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平面镜的作用及成像特点,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和交流评估。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分析讨论,逐步形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由于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系列过程,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解决困难,使学生体验到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及学情分析】平面镜学生很熟悉。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本节课所提出的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必要的铺垫。
目的在于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牢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平面镜的作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3.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2. 体验实验探究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之二
有 的观 察、 认识 , 有效地 促 进学 生的前
概念 向科 学概念转化。 尽 管本 课是 学生在 光学 中的首 次 科学 探究活动 , 但在前几章 的学习中已
教 师用多媒 体课件 展示 中国古代 铜镜 ( 如图2 。 )
经历了几 次科学 探究, 这就为 本课 的探
科技发展 , 践行过程注重从生活走向物
的问题 , 并重新展 示 了学 习情境 , 突破
理, 从物理走 向生活的新课程 理念 。 此
了 教学的重难 。
外, 整节课以学生自 主探究为主, 并用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之 二
张虹 安 徽 省 芜 湖 市 二十 九 中
喧 舔
本 节课 的教 学将信息技 术和物理进 行 了有机
本节课知识容量大, 物理实验探究 课程 与信 息技术有效整合, 用图片与视
生探 究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适时地采用 Fa 动画呈现 了 体的动态的实验过 lh s 立 程, 来帮助能力弱的学生继续完成尚未
实现的探 究项 目 在 这一环 节 中, 师 。 教 利用信 息技术 播放演示功能, 决了传 解 统课堂教 学中部分 演示操作可视度 差
的整合 , 要 特 色: 主
◇ 利 用多媒 体 演 示 小魔 术 引入 课 题 , 发学生 激
0 教材分析
本课 是司南版 物理 年级第四章 第二 节 八 光的反 射 第 2 课时 “ 平面镜成 像”具体 包括 : 。 认识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的成像
特点; 平面镜的应用。 面镜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光学 用具, 平 应使学 生知道它对光的作用和成像 特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 更好地理解知 识, 高学 习兴趣, 节从日常生活现 象引入 , 提 本 着重突出学生是学
物理教案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本质原理
物理教案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本质原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本质原理在平面镜前,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个影子非常神奇,可以随着我们的移动而改变形状。
那么平面镜成像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共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本质原理。
一、平面镜的种类平面镜是被广泛应用的光学元器件之一。
平面镜分为多种,其中包括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
1.凸面镜:这种镜子可以放大物体的影像,镜子的曲面会使平行光线汇聚到一点。
凸面镜分为两种类型:可凸透镜和非球面镜。
2.凹面镜:和凸面镜不同,凹面镜可以缩小物体的影像。
凹面镜因其曲面的缘故,使得平行光线会分离成不同方向。
3.平面镜:平面镜是一种反射镜,它上下左右对称,而且可以看到物体的准确影像,不会出现形变。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本质原理是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指出,入射光与反射光的角度相等,而且两个角度的平面都是相互垂直的。
下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自然光的传播原理相信小学时我们都曾经学过“人眼看到的物体实际上是物体反射的光线形成的图像”。
而平面镜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反射的方式来逆向传播的。
假设一个人(或者一个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那么人和物体本身会发出自然光,这些光线会打在镜面上,就会按照“反射定律”发生反射,通过这种反射就会形成一个人或者物体的周边光影。
镜面法线是垂直于镜面的一条直线,是从镜子反射的光线的垂直方向。
在光线微观的角度来看,这个图像是由每一条与人/物体形成特定角度的光线组成的。
那么,根据“反射定律”,所有的光线都会以相同的角度反射,从而使观察者能够看到一个完整的人/物体的形象。
2.平面镜反射的几何说明在平面镜空间中,微小的物体会发出的多个不同位置的光线会在镜面上反射,这些反射光线的载体就是反射镜面法向线。
而在一个固定时刻中,人眼所看到的所有光线的反射所形成的整个图像是“左右对称”的。
此外,由于平面镜具有空间对称性,所以如果把光源与人物位置交换,镜面所反射的光线的方向就会发生变动,但整个图像会沿对称轴发生对称变换。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介绍2.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4. 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平面镜成像相关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数据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和个人表现。
3. 评价标准:能准确解释平面镜成像原理,实验操作规范,数据分析准确,能合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直尺、光屏、白板等。
2. 教学媒体:PPT、视频资料、实验图片等。
3. 辅助材料:实验指导书、作业模板、参考资料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实验演示。
2. 第2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2(学历案)【学历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评一致性资源(人教版)
章节题目: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 1 课时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更好地体会像和物的对称关系,使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节把教学过程化为亲自观察、发现探索、归纳总结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延伸和应用,与生活联系紧密。
同时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本节课也有上述特点。
学情分析: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但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误区,学生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通过前面的学习仅仅接触了实验探究环节,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比较高,对探究实验充满热情。
学习目标:1.利用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体会物理实验探究的流程。
2.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交流,知道确定像的位置与比较像与物大小的方法,体会等效替代法。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光路作图,认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理解虚像的含义。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学习难点:领会“等效替代法”实验思想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发现探究、启发2.学习方法:分组探究、等效替代法3.多媒体课件、平面镜、镀膜薄厚不同的玻璃板、2个相同的蜡烛、火柴、方格纸、刻度尺等。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组讨论: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教师点拨: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跟踪训练: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小组讨论: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3、点燃蜡烛,提问:为什么能看到燃烧的烛焰?再由此进行分析为什么觉得平面镜后有虚像?解:烛焰有光进入人眼;烛焰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觉得有虚像、教师点拨:1、人看到物体和看到像都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觉得观察到了物体(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镜反射成虚像的原因、2、对比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可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跟踪训练: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学习指导三:平面镜的应用自主预习:请举出四例说明平面镜的应用:(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2)潜望镜;(3)太阳能电站;(4)照镜子、小组讨论:请对上述平面镜的四种应用进行分类、教师点拨:平面镜的应用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而加以利用的、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物理教案二:平面镜成像的相关公式及计算方法
物理教案二:平面镜成像的相关公式及计算方法。
1.平面镜成像的定义平面镜成像是指通过平面镜所传递出的影像。
它是基于光学反射现象的,通过平面镜折射形成的高度、角度等物理量可用于计算孔径、深度、直线交错、仰角等信息。
其中,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
入射光线指的是从一个光源来的一束光线;反射光线指的是光线通过镜面反射后的光线。
2.平面镜成像的相关公式平面镜成像的相关公式是基于反射原理推导而来的。
在计算平面镜成像的时候,我们常用的有以下两个公式:-线像公式l'=(l+d)*h/l其中,l为物体到镜面的距离,d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距离,h为物体的高度,l'为物体的线像距离。
-点成像公式1/f = 1/l + 1/l'其中,f为平面镜的焦距,l为物体到镜面的距离,l'为物体的点像距离。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根据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镜面的焦距、物体的高度等参数,计算出平面镜的成像距离、线像距离和点像距离等信息。
3. 平面镜成像的计算方法在进行平面镜成像的计算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取适当的计算方法。
下面以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平面镜成像的计算方法。
假设在某个房间中,墙上挂有一面距离地面1.2m的平面镜,有一张A4大小的纸片,距离平面镜0.6m。
现在要求计算出纸片在镜面上的线像距离和点像距离。
按照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将物体和镜面之间的距离l、反射光线与镜面的距离d以及物体的高度h分别计算出来。
设反射角为θ,根据平面镜反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计算过程:1.计算l和dl = d + 0.6md = l * tan(θ) = 0.6m * tan(θ)2.计算h纸片的高度为0.297m(即A4纸的高度),因此物体的高度为h = 0.297/2 = 0.1485m。
3.计算l'根据线像公式,可以得到l' = (l+d)*h/l = (1.2+0.6*tan(θ))*0.1485/(1.2*cos(θ))4.计算焦距根据点成像公式,可以得到1/f = 1/l + 1/l', 因此f = l*l'/(l+l') = l*l'/(2l+d)5.计算点像距离再根据点成像公式,可以得到l' = (l*f)/(l+f)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纸片在平面镜上的线像距离为0.213m,点像距离则为0.452m。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目标:1.学问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受“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同学经受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展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领会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试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看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试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同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技巧性,开拓同学思路,对同学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育其发散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觉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2、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老师不做任何示意,让同学充分想象)[同学争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3、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同学思索空间,同学:思索、分析、争论、归纳]我们采纳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平面镜成像公式进行计算,巩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1.由浅入深地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采用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2.在实践操作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培养他们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个性化辅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通过绘制光路图,解释平面镜成像过程中光线的变化。
2.实践应用提升:
-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商店橱窗、汽车后视镜等,并简述其成像原理和应用。
-设计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3.拓展思考挑战:
-探究非平面镜(如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特点,并与平面镜进行比较。
5.教学资源:
-利用教科书、教辅材料、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件和实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如照镜子、水中的倒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像与实物大小一样?水中的倒影是如何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于大华
一、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选自人教版教材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三节,是初中新课程光学很重要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经平面镜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用竖立的玻璃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体会猜想,动手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归纳规律,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物理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
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四、教法
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竖立的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或棋子两个、火柴、白纸一张、坐标纸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展现刘谦魔术“隔山打牛”,激发学生的兴趣,问刘谦真的具有超能力吗?学生不必要马上回答此问题。
引出课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
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猜想:
学生活动
2.设计实验
实验表格
3. 学生分组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
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
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展现风景图片并解释
2.改变光路
展现图片并解释
(四)科学世界
凸透镜和凹透镜
(五)练习
1.“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D.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3.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m.
4.如图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来.
5.爱美的小丽在平面镜前观赏自己的全身像。
她实际看到的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六)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学到了什么”
(七)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1—5
(八)板书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
1.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2.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二、平面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