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 三案合一

合集下载

4.3.1比例尺(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3.1比例尺(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3.1 比例尺(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比例尺,这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运用。

我们会通过实际的地图来了解比例尺的应用,并学会如何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运用方法,并能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运用方法,难点是让学生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比例尺的模型和一些地图,学生们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地图,并提问他们是否知道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接着,我会引入比例尺的概念,并解释比例尺的运用方法。

3. 举例:我会用一些实际的地图来举例,让学生们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

4. 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的运用方法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地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公里,那么地图上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公里?答案:100公里。

2.地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公里,那么地图上1.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公里?答案:3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程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我会考虑在课后给他们一些额外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去寻找一些实际应用比例尺的例子,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比例尺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我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我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比例尺的运用。

我需要关注作业设计,确保学生们能够通过作业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比例尺-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比例尺-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的第3节,主要涉及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材中介绍了比例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或图纸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随后,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别比例尺,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以及如何将实际距离换算成图纸上的距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比例尺进行距离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实际距离与图纸距离之间的换算。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比例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挂图、尺子。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份比例尺练习题,一份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2. 讲解比例尺:在黑板上展示比例尺的定义,解释比例尺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是表示图纸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3. 示例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别比例尺,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以及如何将实际距离换算成图纸上的距离。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份比例尺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 比例尺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例说明如何使用比例尺。

答案: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或图纸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例如,一幅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中的100公里,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就是1:1000000。

2. 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题目:一张地图上,两地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比例尺是1:200000,请问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答案:5厘米× 200000 = 1000000厘米 = 100公里3. 将实际距离换算成图纸上的距离。

人教版六下4.9《比例尺(3)》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下4.9《比例尺(3)》教学设计
解答: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 20厘米/ 1/500000
实际距离= 20厘米* 500000
实际距离= 10000000厘米
实际距离= 1000000米
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比如,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能够正确完成练习等。
测试:通过定期的课堂小测或者随堂测验,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作业评价方法:
人教版六下4.9《比例尺(3)》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9节《比例尺(3)》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计算以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尺知识的一个拓展和提高。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例尺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办法:
1.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通过展示地图、设计平面图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比例尺的应用。
实际距离= 10厘米/ 1/200000
实际距离= 10厘米* 200000
实际距离= 2000000厘米

《比例尺》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doc

《比例尺》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doc

学与教的统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比例尺》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保康县寺坪小学姜琼嫣【教学背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经验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分析研究】当前,我们在大力提倡、推广、普及“生本教育”、“生本课堂”,许多老帅认为:我把学生“充分地”放在主体地位,那么老师就没有事可做了啊,老师就纯粹当成了“看客”。

这样的课堂是否就是高效的呢?其实不然,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个“统一”应是有机的、高度的。

高效的数学课堂不能脱离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面以《比例尺》的儿个教学片断为例,来看看在教学中“学”与“教”的有机统C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C教材沟通了比和比例尺的联系,还介绍了线段比例尺,把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联系起来,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学情分析《比例尺》是学生在己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己经知道了什么是比,比的名称,化简比以及长度单位间的转换、倍数关系等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1《比例尺》(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1《比例尺》(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1《比例尺》(人教版)教学内容《比例尺》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3.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比例尺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地图、平面图等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定义,掌握比例尺的换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换算方法,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1. 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2. 比例尺的换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平面图、比例尺模型。

2. 学具: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图、平面图等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比例尺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比例尺的好奇心。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比例尺的定义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比例尺的换算方法。

3. 讲解:教师对比例尺的概念、意义及其换算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实例演示比例尺的应用。

4. 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比例尺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尺》2. 板书内容: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换算方法比例尺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尺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 提高题: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地图上的距离、面积等。

3. 拓展题:研究比例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摄影、工程设计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意义及其换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36-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36-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2. 比例尺的应用学生能够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

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比例尺的作用。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

3. 讲解讲解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比例尺。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5. 拓展学生探讨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练习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2. 多媒体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地图和示例。

3. 教具地图、尺子等,用于学生操作和探究。

4. 练习题设计与比例尺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建议1. 注重实际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实用价值。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4. 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1. 研究比例尺的历史学生可以研究比例尺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其在地图制作和地理探索中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 (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3)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理解与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比例尺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等。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是什么意思吗?”(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介绍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2)教师出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图的比例尺不同?”(3)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比例尺的选择方法。

3. 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总结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法和选择方法。

(3)教师强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比例尺,并记录下来。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2.3《比例尺》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2.3《比例尺》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2.3《比例尺》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比例尺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的转换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求真的精神。

教学内容比例尺的概念介绍比例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是表示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

解释比例尺的表达方式,如1:1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比例尺的计算学习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在给定的比例尺下,如何进行长度和距离的转换。

比例尺的应用分析比例尺在地图上的应用,如城市地图、世界地图等。

讨论比例尺在工程设计、建筑制图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抽象概念,尤其是比例尺的表达方式。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和转换。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比例尺模型、实际地图等。

学具:直尺、计算器、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图上的距离是如何表示的。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比例尺,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比例尺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通过实际例题,演示如何根据比例尺进行计算。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应用比例尺进行距离测量。

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比例尺的运用场景和重要性。

小结与讨论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课堂讨论。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比例尺的定义、表达方式、计算方法进行设计。

通过图表和示例,直观展示比例尺的应用。

作业设计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课堂所学。

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例尺应用实例,并记录下来。

《比例尺》有效教学三单一案[1]

《比例尺》有效教学三单一案[1]

陕西省凤翔县糜杆桥镇竹园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尺》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六年级姓名:组别:同学们,请认真自学,完成问题。

【教学内容】比例尺的意义及根据比例尺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出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比例尺解决有关问题。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运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老师导学】1、什么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比例尺可以分为哪几类?⑴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把比例尺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在制图时,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后,在纸上画出来,这就是缩小比例尺;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图纸上,这就是放大比例尺。

如:用图上1cm表示实际100m的距离就是缩小比例尺;用图上10cm的距离表示实际1cm的距离就是放大比例尺。

⑵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用数字形式表示的比例尺就是数值比例尺。

如:1﹕200,它表示图上的1cm表示实际200cm 的距离。

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这样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如:,它表示图上1cm 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30km 。

【快乐应用】1、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其中的比例尺。

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1∶20;图上长和宽的比为1∶4;图上宽和实际宽的比为1∶20;图上周长和实际周长的比为1∶20;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为1∶400。

2、下面是缩小比例尺的有( ),是放大比例尺的有( )。

A 、1﹕20000B 、20﹕1C 、1﹕5000D 、10﹕13、我能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 ),它表示( );也能举一个线段比例尺的例子( ),它表示( )。

【收获与困惑】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30 60 90km六年级数学《比例尺》问题生成——评价单班级:六年级 姓名: 组别:同学们,请根据课前的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的内容,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例尺》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中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并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比例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了解比例尺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应用;2.难点: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比例尺的存在和作用;2.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计算,增强对比例尺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比例尺模型、实际地图、测量工具等;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实际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思考:如何知道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呢?从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通常用分数表示。

然后,通过示例,讲解比例尺的应用,如如何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比例尺》|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比例尺》|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比例尺》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3.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比例尺概念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交流比例尺的方法和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教学内容比例尺的概念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的应用1. 计算实际距离2. 计算图上距离3.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比例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难点1.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2. 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比例尺模型、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示例图2. 学具:直尺、计算器、练习本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2. 展示比例尺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比例尺的特点。

新课导入1. 介绍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示比例尺。

2. 通过示例图,让学生理解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1. 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比例尺的计算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距离计算。

2. 强调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尺2. 板书内容: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的应用实际问题解决示例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比例尺下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2. 提高练习: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距离计算。

3. 挑战练习:设计一道关于比例尺的综合应用题,并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基本知识。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计算比例尺时的常见错误,如单位换算错误、比例尺理解不清等,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比例尺人教版(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比例尺人教版(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 (4)教案:比例尺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或图纸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比例尺进行实际距离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的应用。

2. 学会使用比例尺进行实际距离的计算。

3. 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学会使用比例尺进行实际距离的计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地图3. 图纸4. 直尺5.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概念。

2. 讲解比例尺:我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或图纸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3. 示例讲解:我通过一张地图和一个实际的距离,给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比例尺进行实际距离的计算。

让学生明白,通过比例尺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4.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我在课堂的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们回顾和记忆。

板书内容包括: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我给学生设计了一道作业题,让学生通过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题目如下:某张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为5厘米,求实际距离。

答案:实际距离为500000厘米,即5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能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距离的计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比例尺人教版(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比例尺人教版(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 (9)教案:比例尺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时,比例尺。

我们将要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学会如何将实际距离转换为图上距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了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例尺,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地图和比例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张地图,并询问他们是否能够告诉我一些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2. 概念讲解: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告诉他们比例尺是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们一个例题,比如:一张地图上,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3厘米,比例尺是1:1000000,请问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比例尺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练习题的,并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张板书,上面写上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张地图上,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3厘米,比例尺是1:1000000,请问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2. 一张地图上,杭州到宁波的距离是5厘米,比例尺是1:500000,请问杭州到宁波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答案:1. 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300公里。

2. 杭州到宁波的实际距离是25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如果学生们掌握得很好,我会给他们一些更难的题目进行拓展延伸。

如果学生们还有一些困惑,我会个别辅导他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比例尺。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比例尺》|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比例尺》|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比例尺》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学会计算比例尺,并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介绍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2. 比例尺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地图上的距离。

3. 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地图上的距离、计算实际距离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将比例尺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地图上的距离。

2. 新课讲解:介绍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应用。

3.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地图和尺子测量距离,并计算实际距离。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比例尺的定义: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2. 比例尺的计算:地图上的距离 = 实际距离× 比例尺。

3. 比例尺的应用:测量地图上的距离,计算实际距离。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比例尺下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并计算实际距离。

3. 拓展练习:研究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分析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估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困惑。

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19-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19-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19-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3.1节“比例尺”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和分数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

比例尺是地图和图表中常用的表示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例知识。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和分数的基本知识,对于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他们可能感到陌生,但是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来主动探究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难点: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例和分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图、图表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比例尺的存在,并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例尺计算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些比例尺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3.1《比例尺》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3.1《比例尺》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3.1《比例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例尺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通过学习比例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图、设计图等图形中的距离信息,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距离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例尺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比例尺的意义,并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际场景,让学生感受比例尺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设计图、比例尺计算器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知道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实际距离?从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比例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例如:一幅地图上,两地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比例尺是1:1000000,求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尺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尺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尺导言比例尺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地理、建筑、制图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六年级数学下册中,比例尺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比例尺的知识,掌握地图上各种距离、长度、面积等的测量方法。

本文将通过探究均衡说法、画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应用等方面来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比例尺的知识。

均衡说法的学习和巩固均衡说法的基本概念均衡说法,顾名思义,就是两者保持平衡的说法。

在比例尺中,通常我们使用“实际距离∶地图距离”的比例来表示实际对象在地图上的缩放比例。

例如,如果实际距离为5千米,地图距离为1毫米,则比例尺为1∶5000000。

值得注意的是,均衡说法同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绘制地图的时候,需要保持比例尺的连续性。

例如,在一张地图上,比例尺变化不能突变,应该连续变化。

•在使用地图的时候,需要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在实际距离和地图距离之间进行相互转换。

例如,在已知地图比例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实际距离和地图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任意一个值。

均衡说法的练习第一类练习:不直接给出比例尺,需要计算比例尺练习:A城到B城的实际距离为120千米,现在把它绘制在一张地图上,地图上这段距离测量的长度为3毫米,请问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解析:我们可以通过实际距离和地图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比例尺。

根据题目,实际长度为120千米,地图长度为3毫米,设比例尺为1∶x,则有:$\\dfrac{120}{1}=\\dfrac{3}{x}$经过简单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比例尺x=40000000,即比例尺为1∶40000000。

第二类练习:已知比例尺需要计算实际距离或地图距离练习:一张地图上南北距离为40厘米,东西距离为30厘米。

如果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那么从地图上把南北距离测量的长度减小到5厘米,此时东西距离的测量长度是多少?解析:在已知比例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实际距离和地图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地图上任意两点的距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20-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20-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1 比例尺》20-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4.3.1 比例尺》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比例尺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尺,并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测量、计算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掌握。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所需的器材。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尺。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如地图上的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引出比例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课本的长度,并计算出相应的比例尺。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   人教版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 (4)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提出问题:“地图上的比例尺是什么意思?如何计算比例尺?”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即比例尺是表示实际距离与地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即比例尺 = 实际距离÷ 地图上的距离;(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地图上的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4)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建筑图纸等。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比例尺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例尺,与家长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比例尺2. 板书内容:(1)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订制教育“三案合一·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六年
级数学课例
课题:比例尺学生姓名:审核:
一、学习目标:
(一)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正确计算比例尺。

(二)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转换。

二、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8')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课本48——49页。

(2)自学方法:看课本,观察、思考:
①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比例尺
1:1000000
50km
或比例尺
②什么叫做比例尺?
50km
③数值比例尺1:100000000表示什么含义?线段比例尺表示什
么含义?
(3)自学时间:3-5分钟。

(4)自学要求:能够完成自学检测学习部分
2、自学检测同桌互评:_______
(1)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 按一定的
比缩小或扩大,这时,就要确定 和相对应的
的比。

(2)一幅图的 和 的比,叫做这幅图的 。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即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或 =
_____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20')
探究1:比例尺
1、通过自学课本第48页,说说在什么时候会需要用上比例尺。

2、什么叫做比例尺?
探究2: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3、在课本第48页的插图中,找到比例尺1:100000000
(1)1:100000000是__________比例尺。

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

(2) 1 : 100000000中 ,
表示表示
50km
()()
4、在课本第48页的插图中,找到比例尺
50km
(1)比例尺:是________比例尺
50km
( 2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___相当于实际距离
_________。

50km
5、请把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试着做一做。

6、观察课本第49页图纸,找到比例尺2 : 1 ,这个比例尺与上面的比例尺
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
7、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_______的比。

学以致用:
1、填空。

(1)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0,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倍,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它还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
距离()千米。

30千米
10
(2)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化为数值比
例尺
是(),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2、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的工具。

( )
120千米
80
40
(2)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20千米。

()
(3)比例尺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
(4)一个小型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上5厘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10。

()3、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 ,在图纸上的长度是
50cm 。

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10')
1、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厘米或()米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
尺是()。

2、判断。

(1)、把一个电脑零件放大到原来的100倍画在图纸上,应选用1:
100的比例尺。

()
(2)、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3、选择
(1)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 5︰200
B. 1︰4000
C. 5︰20000
D. 1︰4000厘米
(2)长4厘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 1:10
B. 10:1
C. 1:1
D. 1
4、想一想:
小明说,这两幅图的比例尺所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

你同意吗?
比例尺:1:10 比例尺: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