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
解读日语中的文化隐喻和象征意义
解读日语中的文化隐喻和象征意义日语是一门富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其中包含了许多文化隐喻和
象征意义。这些隐喻和意义不仅丰富了日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日
本文化的独特特点。本文将对日语中的文化隐喻和象征意义进行解读。
一、和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和食是日本传统的饮食文化,其中的食物及其摆盘方式都蕴含了丰
富的象征意义。比如,日本人常用的食器“切り餅”(Kiriboon)在传统
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这种食器有着平滑的圆形下部和有纹理的上部。它象征着和善的人际关系,下部的平滑象征平和的心态,而上部的纹
理则象征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使用这个食器,人们在日
常饮食中提醒自己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春节和樱花的象征意义
春节是日本重要的节日之一,樱花在这个节日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樱花盛开的季节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开展
各种活动来庆祝。樱花也被视为一种短暂而美丽的存在,它的凋落象
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珍惜当下。人们通过欣赏樱花和举办赏樱活动,表
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动物在日语中的隐喻意义
在日语中,动物也常常被用作隐喻来表达某种意义。例如,狐狸在
日语中被视为狡猾和机智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源于日本民间故事和
传说,人们通过将狐狸形容为机智的动物来表达自己对智慧和聪明才
智的追求。与之相反,狗在日语中则代表忠诚和友谊。这种象征意义源于人们对狗的忠诚品质的观察,通过将狗形容为忠诚的动物,人们表达了对忠诚和友谊的追求。
四、颜色的象征意义
在日语中,颜色也常常带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红色在日本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和幸福。红色的意义源于日本传统的喜庆活动中常用的红色装饰品和衣物。而白色则被视为纯洁和无暇的象征,人们常常在婚礼和葬礼等场合穿着白色的服装。这种象征意义也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对于纯洁和尊重的重视。
《2024年汉日谚语对比研究——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例》范文
《汉日谚语对比研究——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
例》篇一
一、引言
谚语作为语言的瑰宝,既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也展现了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中国和日本在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上虽存在诸多差异,但在关于动物、自然、人的主题上,汉日谚语中也有不少共通之处和独特的表达。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汉日谚语,进一步探讨其文化内涵与表达方式的异同。
二、关于动物的谚语对比
(一)共通之处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人们都将动物作为重要的比喻工具,体现在各自的谚语中。例如,“蚂蚁搬家,蛇出洞”和“秋を老さして知らない鼠”,两句话都传达了预兆性的事件。其中,“蚂蚁搬家”在中文里是“将有变化”的征兆,“鼠不知道秋天老”在日语中则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二)差异之处
然而,汉日谚语在关于动物的表达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如“虎落平阳被犬欺”反映了中国对老虎的敬畏,而日本则没有类似的表达。而日本的“鹿の姿に歩む”则表达了从容不迫的姿态,这在中文谚语中并不常见。
三、关于自然的谚语对比
(一)共通之处
汉日谚语中,自然主题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中国的“风大吹折了门头柳”,还是日本的“雨はまどの花を吹く”,都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观察自然变化所获得的经验。
(二)差异之处
汉日谚语在表达自然主题时,也各具特色。如中国的“天有不测风云”强调了自然的不可预测性,而日本则有“天は晴れども雲が移る”来表达同样的意思。此外,中国谚语中常以山川河流为背景,如“山高皇帝远”,而日本则更注重季节变化和植物生长的规律。
四、关于人的谚语对比
(一)共通之处
在关于人的主题上,汉日谚语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和“人間の思いは遠くにあるものを思ぶのと共通でし”(人都爱憧憬遥远的东西),两句话都表达了人们有远见卓识的重要性。
日汉语中以动物作喻体的惯用语比较
日 汉 语 中 以 动 物 作 喻 体 的 惯 用 语 比 较
Leabharlann Baidu杨 晓嫱
( 京 农 业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苏 南 京 南 江 摘 要 : 体 的 惯 用 语 作 为 隐喻 中 的 一 种 表 达 方 式 , 喻 在 日汉语 中也 存 在 着 相 同 点和 不 同点 。 本 文 主要 是 比较 日汉语 中以动 物 作喻 体 的 惯 用语 , 出了 它们 的 相 同点 和 不 同点 , 找 从 而 可 以看 出 日中两 国人 民隐 喻认 知 的 异 同 。 关 键词 : 用语 动 物 喻 体 喻 义 隐喻 惯 隐 喻是 无 所 不在 的。 义 上 的 隐喻 就是 “ 广 比喻 ” 由主 旨和 , 媒 介 构 成 。 隐喻 就 是通 过 特 定 的 媒 介 来认 识 、 达 、 释 特 定 表 解
( ) o o s rfry uT ec u k i nbu t h a e 2 G tab ot o . h n ygr i lea elc e o h l t
coun t . er
也 可 以 称为 美 化 功 能 ,人 们 在 交 际 中 喜 欢使 用 委 婉 语 的 另 一原 因就是 委 婉 语 具有 模 糊 色 彩 。 相 当大 的 欺骗 性 , 如 有 正 刘 纯豹 教 授 指 出 的那 样 ,西方 的政 治 也 是 产生 委婉 语 的 一 块 “ 沃 土 ” 西 方普 遍 实 行 的是 多 党 制 , 客们 为 了争 取 民 意 , 护 。 政 维 自身利 益 的需 要 , 常借 用 委 婉 语 来掩 盖 事 实 的 真 相 , 卸 责 常 推 任 或减 轻 某些 事 件 而 造 成 的 负 面影 响 。 因 此 出 现 了许 多 官 方 委婉 语 : 严 重 的失 业 现 象称 为u d mti tn 未充 分 利 用 人 把 n e iz i ( la o 才 )或 hma sucs n e ee p n 人力 资源 未 充 分 开 u n eore ud r vl met( r d o 发 )入 不敷 出 、 台高 筑 的 穷 人 谓  ̄ ngt e ae( ; 债 eai vr 负数 储 蓄 vs 者 ) 贫 民 区 叫 做 sbt dr os g 不 合 规 格 的住 房 )inr ; u s n adhui ( a n , e n
浅析日语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
Third, stress is used to emphasize the support of ideas and information. When people are eager to convince the other people and persuade the hearers to advocating the speakers’codes, the speaker will accentuate the emphatic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二、与动物的习性,性格特征具有相似关系 ·鯉の滝登り(鲤鱼跃龙门) 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用这个谚语来比喻出人头地。传说在中国的 黄河流域,鲤鱼逆流而上到达“龙门”这个难关时,如果可以成功越过 “龙门”,就可以成为优秀的龙。就像为了成为龙而努力奋斗的鲤鱼一 样,如果跨过人生的种种坎坷,人也会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这种向着目 标努力向前的样子,无论是鲤鱼还是人类,都是一样的。 ·鯨飲馬食(大吃大喝) 鲸鱼是胃口大的动物代表。鲸鱼在进食时,会将近一吨的鱼类和海 水一起喝进嘴里,然而它们会马上将喝进去的水排出。虽然不是全部吃 进去,但是看起来是会喝很多水的。除此之外,牛和马也是大食量的代 表。因此,从这些动物的习性与大食量的人的特征的相似性开始转义, 用来比喻那些大吃大喝的人。 ·烏の行水(乌鸦洗澡,一冲了事) 乌鸦为了防止身上生长寄生虫会用水清洗身体。乌鸦虽然很喜欢 这么做,但是用水清洗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三分钟。以此习性转义,比 喻人洗澡时间短。 谚语不仅仅使用动物最直观的外形的特征,也利用动物广为人知 的习性以及性格特征,利用其与人类行为的相似性来转义,来比喻人类 的行为。但是因为动物的习性多种多样,仅仅从字面很难找到它们的相 似关系。而有很多的比喻已经固定下来,在人类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 三、与假想的情景具有相似关系 ·牛に経文(对牛弹琴) 这也是一个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经常使用的谚语。比喻对不懂事 理的人讲道理也是徒劳。就像对牛讲经文也毫无意义一样,将有价值的 东西展示给不懂其价值的人也是徒劳无功。这里是假设了一个场景,和
中日动物谚语比较研究
中日动物谚语比较研究
作者:杨露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4期
内容摘要:在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中,注重语言关系与文化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谚语是来源人民生活的语言,与人们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俗、文化和心理。中日两国又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很早开始就有文化交流。因此,笔者以中日动物谚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和研究中日两国的动物谚语,试图揭示产生差异的因素,从而探究两国文化的关联与差异。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为日语教学提供参考,为日语学习者服务。
关键词:中日动物谚语动物形象对比研究文化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也是人们世代口口相传并流传下来的语句。它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映,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同时,动物又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往往习惯通过有关动物的谚语来表达和体现人类的感情及思想活动。笔者以《新明解故事谚语辞典》(三省堂编修所,2001)为底本,并同时参考了《日汉惯用语谚语辞典》(陶元山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日语成语谚语辞典》(杜建极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和《日汉双解学习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考察和分析出中日谚语中有很多相同动物形象表达相同含义的情况和相同动物形象表达不同含义的情况。
一.中日谚语中相同动物表达相同含义的谚语
1.和“龙”有关的谚语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动物,不仅被看作帝王的象征,也被看作中华民族的象征。现在的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可见中华民族对“龙”的感情深厚悠久。而且,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龙”是吉祥、高贵、尊荣的象征。受中华文化深刻影响的日本人也认为“龙”是神圣、伟大、英雄的象征。以上举例的谚语中,“龙”全被积极地作为最高、最强、最善的形象出现。由此可见,中日两国人民的观念中,“龙”可谓是至高无上的动物。
浅析中日动物意象的异同 ——以'十二生肖'为中心
文化长廊
浅析中日动物意象的异同
——以“十二生肖”为中心
单丽 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范丹云出 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日动物意象对比研究——以‘十二生肖’为中心”的成果之一。
摘 要:本论文以十二生肖为中心,侧重对中日谚语进行对照,进而阐述两国对十二生肖意向方面的差异。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旨在对比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异同。因为两国的不同地理条件、资源状况、社会组成、神话与信仰的不同,对十二生肖动物有了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动物意象;生肖;对比
作者简介:单丽(1981-),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范丹云出(1996-),女,辽宁大连工业大学日语系学生。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138-02
一、前言
谚语作为语言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质,传承着语言的精髓,一直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和道德伦理。
中日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但通过十二生肖的相关的中日谚语所反映的动物意象的对比研究,对中日语言文化进行对比的相关先行研究目前还很少。
十二生肖作为一种古老的纪元方式,对中国古代的动物信仰和图腾文化作出了明确诠释,以此能映射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不断吸收中国的传统理念,并与本国自身特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文化底蕴。十二生肖也因此流传到日本,成为两国相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纪元。
二、中日对比动物意象的异同
日语动物谚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
日语动物谚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
作者:罗丹
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7期
摘要:动物谚语词汇的产生借助动物形象来展现人的行为,是人类心理行为的一种隐喻。在日语中包含很多动物谚语,为了研究日语动物谚语中隐喻的汉译,本文中对动物谚语进行界定,并且找寻谚语中的隐喻,针对相应的隐喻翻译,分析翻译策略。
关键词:日语动物谚语;隐喻;汉译;研究
动物谚语语言中比较特殊,能够从动物本质特征引申到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并且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日语动物谚语在形象表达上比较生动,那么动物谚语的隐喻汉译环节中,翻译者需要尽可能的将语言的丰富性展现出来,在日语动物谚语隐喻汉译方式中,根据中日谚语中喻体与喻意的异同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不同汉译方式。
一、日语动物谚语介绍
动物谚语是长期以来人与自然相处下所得到的文化精华,谚语通俗易懂、含义深刻、生动形象,具有惊醒人的作用。动物谚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具备隐喻含义的动物谚语,只是对自然规律进行客观的描述。而另外一类就是具有隐喻含义的动物谚语,这些动物谚语能够借助动物的表现来比喻人的某种好的或者是坏的行为习惯,在不同语境中应用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日语动物谚语不完全是日本本民族自己创造,还有很多来自于中国谚语,例如,“鷸蚌の争い”、“牛に経文(对牛弹琴)”等。
二、日语动物谚语中的隐喻汉译
1.动物喻体相同可直接意译
在日语动物谚语中,有很多动物都与汉语谚语中的动物相同,这种情况就可以视为中日谚语中预提相同,在这样的前提下,隐喻汉译就可直接进行。动物喻体相同大部分是由于该谚语属于中日同源语。在实际翻译中,比较简单,进行对等翻译就可以,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鷸蚌の争い”,该谚语源自《战国策.燕策二》中比较有名的谚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再如“千里の堤も蟻の穴から”——源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日语动物谚语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能够直接从字面上所提到的动物,实现汉语的谚语翻译,该种动物谚语的翻译方式就是直接汉译。
从动物相关谚语看中日文化差异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谚语是人们世代口头相传并流传下来的语句,言简意赅且内容丰富,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映,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谚语的表达,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文化信息。而众所周知,长久以来动物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据相关数据显示中日谚语中与动物相关的谚语占谚语总数的7%~8%,而其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狗、猫、牛、马、鱼等动物。本文拟从动物谚语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这四种动物———狗、猫、牛、马着手,比较中日同种动物谚语,从而了解中日谚语在表达、使用以及文化方面的不同之处。
1中日动物谚语对比
1.1与“狗”相关的中日谚语
(1)中国相关谚语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围绕狗‘忠诚’本性的表达,比如:犬马之劳;犬马恋主;犬吠非主;而另一类多是:狗眼看人低;恶狗咬人不露牙;狗头军师;狗仗人势;鸡鸣狗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这类多否定、贬义的评价。可见,多为贬义和否定的评价。
(2)日本与狗相关的谚语,如:「犬は三日養えば恩を忘れない」(狗养三日,不忘主人恩);「犬も歩けば棒にあたる」(狗若乱跑利也碰棒。比喻想做某事者会祸从天降,亦指遇到意外的幸运之事);「犬と猿」(狗和猴子。比喻关系不好,水火难容);「犬も食わぬ」(连狗也不吃);「犬に論語」(给狗讲论语,意指对牛弹琴);「犬の川端歩き」(狗在河边走。意指再怎么在河边走也不会有任何收获。);犬の糞(狗粪。代指不干净的东西,表示蔑视);「犬の遠吠え」(犬之远吠。比喻虚张声势);「犬は人に付き猫は家に付く」(狗随主人,猫看家留)等等。与中国谚语相反,日本与狗相关的谚语表达中,多是褒义的。
浅析中日十二生肖谚语中的动物意象
浅析中日十二生肖谚语中的动物意象
曲明月
【期刊名称】《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00)015
【摘要】Proverb,a kind of idioms,is spread as a concise and comprehensive language in the folk and circulated as a easy to understand expression in oral language.Some proverbs about zodiac animals in China reflec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become the most symbolic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Similarly,there are a lot of related proverbs in Japan.The author mainly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proverbs about zodiac animals in two languag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ssence of language.%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在民间的言简意深的语言,是口语中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其中汉语中有一些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谚语,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也是对汉语语言最具代表意义的诠释。同样日语中也有很多与之相关的谚语。本文主要将中日两种语言中与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相关的谚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更好的掌握这类语言的精髓。
中日谚语对比——以动物谚语为例
中日谚语对比——以动物谚语为例
中日谚语对比——以动物谚语为例
中日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谚语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两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谚语方面,中日两国有许多共同的谚语,也有一些差异和互补。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的动物谚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国文化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首先,比较中日两国的动物谚语,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狐狸精”在中日两国都是一个常用的谚语,在中文中用来形容一个有心计、善于伪装的女人,而在日本文化中则用来形容妖精或狡猾的人。另外,“狗咬人不算事,人咬狗才是事”也是两国流行的动物谚语,用来形容弱者被强者欺负好像理所当然,而反过来则是个大新闻。
然而,中日两国的动物谚语在细节上却有一些差异。例如,中文中常常用猪、牛、羊等动物来形容人的某些特质,如“大猪蹄子”形容脚大、粗莽的人,或者“牛大肚皮”形容一个人肚子大,胆子也大。而日本文化中,较少使用这些动物,更多使用狐狸、熊、猫等动物。这种差异可能反映出两国对于动物的文化连结和对动物形象的认知有所不同。
此外,中日两国的动物谚语也有着一些互补之处。中文谚语中有许多以鸟类为主题的谚语,如“整蛊吃人的乌鸦”形容小人心机多,还有“鹰击长空,鸡飞狗跳”形容强者出现时,其他弱者或者无关人士只能灰溜溜躲避。而在日本文化中,不常使用这些鸟类的谚语,但却有许多与鱼有关的谚语,如“鱼目混珠”形容伪装成正常人的假冒者,或者“洗净鱼闻猫”形容逃脱追求的难度。
通过对中日两国动物谚语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国文化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所差异。中文动物谚语更侧重于人和动物的关系,以动物形象来形容人的某些特点,有时候显得直白而幽默。而日语动物谚语则更注重动物本身的特点,对动物形象有更多的启示和赋予。这种差异可能反映出中日两国在思维方式和观念上的差异。
汉日谚语对比研究——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例
汉日谚语对比研究——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
例
汉日谚语对比研究——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例
引言:
谚语是一个文化的瑰宝,与语言的发展和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与日本都有许多古老而智慧的谚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智慧结晶。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思考方式、文化背景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和日本关于动物、自然和人的谚语,以揭示两国民族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动物的谚语:
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人们赋予动物不同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在中国的谚语中,狗常常被用来寓意忠诚和忠心,如“忠狗不吠家贼”,而“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则表达了对不认识好人的无知与傲慢。而在日本的谚语中,犬(いぬ)也被赋予了类似的意义,例如,“犬も歩けば棒に当たる”意为“狗行走也会被棍子打到”,强调即使是好人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另一方面,鸟的象征意义在两国文化中有所不同。中国的谚语中,鸟常被赋予自由、飞翔和脱离束缚的意义,如“鸟尽弓藏”表示时机已经失去或失去所有机会,“鸟豕同穴”则表示互不相容。然而,在日本的谚语中,鸟的象征意义则与诚实、天真和懵懂有关,例如,“鳥の巣を作る”表示新婚夫妇中的新成员即将到来。
自然的谚语:
中国和日本都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对自然的赞美和尊
敬贯穿了两国的文化。在中国的谚语中,山被视为高尚和崇高的象征,“阅尽天下山河,始知身心自在”表示人们通过领悟自然风景来达到心灵的自由。与此相似,日本谚语中的“山は静かに高らかに訴える”意为“大山静静地高声诉说”,强调大自然的力量和庄严。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宏涛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11期
内容摘要:所谓隐喻指的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认知现象,其不仅属于一种认识现象,同时也属于一种语言现象。而在本文对中日惯用语动物隐喻的对比的研究中,笔者选取了犬(狗)、猫、虫、马等在汉语与日语中较为普遍的含有动物隐喻的惯用语,通过对其的对比分析试图解释中日动物隐喻的异同点,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推动我国动物隐喻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动物隐喻中日惯用语比较分析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人类与生活在自己周围的动物会产生较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会使得人类对不同的动物产生不同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往往会表现在人们的惯用语中,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类惯用语包含着相关国家历史、文化、以及民俗等一系列信息。结合这一理论,本文就中日惯用语动物隐喻的对比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两国民众在意识与观念上存在的差异。
一.犬(狗)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
犬(狗)在中日两国都是较为常见的动物,但两国文化中对犬(狗)却存在着不同的态度,日语文化中的犬(狗)往往是“忠诚的代名词”,而忠犬八公的故事就表现了犬(狗)对主人的忠心耿耿、不离不弃。而在汉语文化中,犬(狗)基本上属于一种贬义词,“狗官”、“狗奴才”、“狼心狗肺”等词汇比比皆是。结合汉语与日语对犬(狗)持有的较大差别,对其进行“犬(狗)”惯用语中动物隐喻对比的研究就很有必要,这里笔者通过体型、声音和生态习性三个方面对汉语与日语“犬(狗)”惯用语中动物隐喻进行详细对比。
日语谚语中隐喻的认知解读
体 验另一 种事 物 ” ,触发联 想 ,从 而在 话者 和听者 之 间建立 一种 联 系机制 ,达到 心有 灵 犀 的意 会 效果 。这里 的 “ 一种 事物 ”就是 “ 域” 源 ,即具体 的 、人 们 熟悉 的东 西 ,而 “ 另一 种事 物 ”就 是 “ 目标 域 ” 即抽象 的 、 , 人们 陌生 的东 西[I 1 。隐喻 就是 利用事 物 的相 似性 ,在源 域和 目标 域之 间建 立 映像 的基 础 ,或 以有 形 释无 形 ,
的在于用简单的、易于理解的映像来传达更为深刻的道理和生活经验 ,这就要求谚语必须升华到一定高度, 成为具 有 隐喻性特 征 的成型 短旬 。研 究谚语 中的隐喻 ,有利 于揭示 生活在 不 同文化背景 下 的人们 独特 的思 维
[ 收稿 日期 ]21 — 1 1 01 0 — 3
[ 基金项 目]湛 江师 范学院人 文社会科学研 究项 目 ( W11) Q 02 。
生发机制形 成的重要 因素 ;同时 ,相当多的 日语谚语 隐喻是源 自汉文化的间接受容过程 ,这种隐喻 的 趋同使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容易 。
[ 关键 词] 日 语谚语 ;隐喻 ; 认知 ; 环境 ;典故 [ 中图分类号 】H 6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7X21) — 1 — 4 08 18 (010 01 0 3 9
2 1 年 5月 01
认知功能视角下日语谚语的隐喻汉译
结果 。 是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向 目的域映射的结果。 这里的“ 源域” 是指“ 目棵领域概念 老描写寸为对象或 e 物事 南 I ) 、 喻体 称亨 为” ( 描 写 目标 领 域概 念 的对象 或事 物 ) , “ 目的域 ”是 指 “ 人 同 表 现 L 、
日语 语 言表 达 中人 们 的思 维 过 程 和认 知 方 式 的基础 上 , 探 究 如何 准确 、 简 洁地 进行 汉 日这 两 种不 同语 言 机 制 的转换 。 认 知功 能视 域 下的 隐喻与谚 语
一
、
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 , 它作为语言形式上的一种修辞手段 , 使语 言表达更形象具体 , 更易于理解。而当代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 属于语言范畴 , 更是一种思维现象 , 与人类
日语 谚语 带 有浓 厚 的 民族 、 区域 、 历史 、 文化 色彩 , 目前 对 于 日语 谚语 的研 究多 数从 谚语 的形 式结 构 、 韵 律特 征 、 文 化 的角 度 等进 行 , 从 认 知语 言学 的视 角 出发 , 结合 隐 喻来探 讨 其汉 译 方 式 的研 究还 是 比较 少 的 。本 文将 以 日语 谚语 中的 隐喻 为对 象 , 通 过 比较 “ 源域 ” 体现 的隐 喻形式 和 意义 的对应 关 系 , 在理解 把握
《2024年汉日谚语对比研究——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例》范文
《汉日谚语对比研究——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
例》篇一
一、引言
谚语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往往包含了特定民族的智慧与思考方式。汉语和日语的谚语因其背后深重的文化底蕴而各有特色。本篇研究将以关于动物、自然和人的谚语为例,对汉日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深入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
二、关于动物的谚语对比
1. 汉语中的动物谚语
汉语中,动物谚语丰富多彩,如“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等,这些谚语往往通过拟人化手法,将动物赋予人的行为和情感,以此传达出深刻的社会哲理。
2. 日语中的动物谚语
日语中的动物谚语则更多地从自然现象出发,强调与动物的共生关系。如“虎の羽巣のとどきも寒々”和“熊の本しるもだ”等,强调与动物有关的自然规律和生活经验。
对比来看,汉日的动物谚语都善于借助动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但汉语偏重拟人化,传达抽象道理,而日语更侧重描述自然现象,展现生态和谐。
三、关于自然的谚语对比
1. 汉语中的自然谚语
汉语中自然谚语常借季节、天象等元素,传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活的哲理,如“秋水共长天一色”、“春雨贵如油”等。
2. 日语中的自然谚语
日语中自然谚语多以风景、地理等为题材,如“海の上に鷹が唄うから春の来る”,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来传达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哲理。
在表达方式上,汉日的自然谚语都善于借助自然元素来传达思想,但汉语更注重描绘景色之美,而日语则更注重通过自然现象来传达时间观念和生命哲理。
四、关于人的谚语对比
1. 汉语中的人的谚语
汉语中人的谚语多以人格化描述为主,强调人的品质和行为准则,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日之计在于晨”等。
日语惯用语中动物具象的隐喻意义分析
日语惯用语中动物具象的隐喻意义分析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曾说过:“一个民族的精神特性和语言形式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极为密切,无论我们从哪个方面入手,都可以从中推导出另一个方面。这是因为,智能的形式和语言的形式必须互相适合。
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①洪堡特以精神为基础,强调精神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他还提出每个民族对世界的认知方法都有其独到之处。
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就能够了解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具象性和后馈性。
本文根据日本民族思维的特点,对日语中动物惯用语产生的具象和其文化意义的特点进行研究。以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依据,重点研究日语中动物惯用语产生的依据和文化意义,并通过讨论含有动物具象的日语惯用语的产生和使用的特点,来看日本民族认知世界的方式。
动物是除了人类之外的生命载体,它们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资料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对象。自然界中的动物的生死也能激发人们的感怀,人们也将其与自身相比照,这些对动物的认知成果在与动物相关的日语惯用语的产生和文化意义的获得中都得到了体现。
日语中的动物惯用语是人类对动物认知成果的符号化,由于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所以我们能将他们称为生命的物象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88 —
These are three functions and usages of stress in northeastern dialect.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dialects, stress can be realized in different ways and convey different information and meanings.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and meaningful to conduct more research on this aspect of study.
·俎板の鯉(网中之鱼) 放在菜板上任人宰割的鲤鱼,就像死到临头一样认命任人摆布的 样子。而这种放在菜板上的鱼的危险状态也和现实中事情发展的严峻 程度相关联。这种用动物及其所处环境来比喻现实事情的状态的例子 也很多。又比如“水を得た魚(如鱼得水)”,就是比喻到了适合自己的环 境,得到机遇而大展身手的样子。 ·痩せ馬鞭を恐れず(狗急跳墙) 每日背负重物还要经受鞭打的马,渐渐就不再惧怕鞭打了。由此来 比喻那些被统治而生活贫穷的人,因为一无所有而会铤而走险做出危 险的恶事。又如“飢えた犬は棒を恐れず”以上的例子中所描述的状态 和所比喻的状态,并不一定有客观上的相似性。但是通过设定一个假想 的情景,用认知的类似性将两者联系起来。而因为假想的情景只是借助 了动物的这个形象,所以没有特别的限制,也会用不同的动物来表现其 类似性。 四、其他的相似关系 ·犬猿の仲(水火不容) ·魚と水(鱼水之交) 这是利用双方之间的关系,来比喻人们之间的关系。比如用狗和猴 子之间不好的关系,来比喻人们之间不好的关系。也用鱼和水这种不能 分割的密切关系来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以上的例子就是,这种用动物 之间,或动物与物体之间的相似关系来比喻人际关系的谚语。 而像以以下这种相似关系为基础的谚语也不为少数。 ·馬には乗ってみよ、人には添うてみ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 心) ·虎は死して皮を留め、人は死して名を残す(虎死留皮,人死留 名) 马的好坏要骑过之后才知道,人的好坏要接触之后才了解。就像老 虎在死后会留下华丽的皮毛一样,人在死后也会芳名永存的。这两个谚 语都是在进行完关于动物的叙述后,紧接着叙述关于人的比喻。大部分 的谚语都会省略后半部让人自己去想象。而这种直接全部表明的谚语 也大量存在。 无论在哪个语言中,谚语都大量存在,并被广泛使用。它是各民族 的智慧的结晶。通过比喻表现,将生活中的经验语言化,流传给后代。而 这种比喻表现,不仅仅通过隐喻表现,还有换喻表现,提喻表现等比喻 表现。今后将继续对这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References [1]James Carrell & Willian R .Tiffany.Phonetics: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Speech Improvement. USA: Mc Graw- Hill Book Company,1960. [2]Wiktor Jassem.The Phonlogy of Modern English.Warszawa:Panstwowe Wydawnictwo Naukowe,1987.
和中国的谚语一样,日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与动物有关的谚语。这 些谚语多是以动物来隐喻人或其他事物。隐喻是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 相似关系为基础转义而成的。而隐喻表现的动物谚语也在动物谚语中 占有很大比例。本文以日语的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为考查重点,意在分 析动物谚语在隐喻表现上的几种相似关系。
一、与动物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征具有相似关系 ·山の芋が鰻となる(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山芋和鳗鱼一样,都是细长的形状,可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类似 点。而山芋变成鳗鱼,这种变化超出了人类知识的范畴。由此比喻突然 间发生以外的变化,又或者比喻身份低贱的人突然变得有出息。 ·どこの烏も黒い(天下乌鸦一般黑) 这是一个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被频繁使用的谚语。就像无论 走到哪里乌鸦都是黑色的一样,人的风俗习惯即使变化,他的本性也是 很难变化的。从“乌鸦— ——黑色”转义为“人—— —本性难改”。 ·烏を鵜に使う(捧起乌鸦当凤凰) 乌鸦和鸬鹚一样,都是身体乌黑,嘴的颜色也相近。但是很大的区 别是能否潜水捕鱼。鸬鹚很擅长捕鱼,而用不能够捕鱼的乌鸦来代替鸬 鹚。以此来比喻用外表相似的无才能者来代替有才能者来使用。 动物的身体特征是人类最先看到,最先接受的信息。由这个最直观 的特征的相似关系为基础转义而成的谚语,数量不在少数,也因为其直 观性而很好理解。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浅析日语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
辽宁师范大学 于 杨
[摘 要]在日语和汉语中都有很多与动物有关的谚语。这些谚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文字上叙述的意思都是通过隐喻表现来连接的。隐喻 是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为基础转义而成的。而这种相似关系又可以分为几类。本文将对这几种相似关系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动物谚语 隐喻表现 相似关系
Third, stress is used to emphasize the support of ideas and information. When people are eager to convince the other people and persuade the hearers to advocating the speakers’codes, the speaker will accentuate the emphatic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参考文献 [1]时田昌瑞.岩波谚语辞典.岩波书店,2003 [2]陈光润.汉日谚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03
(上接第 587 页) addressing to the inferiors. In this situation, the use of stress indicat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higher social status. The inferiors are usually humble when conversing with the superiors. They will avoid using the stress which may reveal the rudeness and impoliteness and thus cast a bad impression on their superiors.
动物的自身特征无关,只是借了动物的这个形象,而从中找到了相似点。 ·猫に木天蓼(立竿见影,立见功效) 与上面的“牛に経文(对牛弹琴)”正相反,这是比喻事情立竿见影
的谚语。木天蓼(またたび)是一种药性很高的植物,吃了它的嫩芽和果 实的话,会让疲惫的旅人打起精神继续旅行。而这种植物是猫科动物很 喜欢的,用它可以轻易地引出猫咪。由此来比喻用对方喜欢的东西很容 易就将其吸引出来,或可以轻易取得其信任,可以立刻见效。
二、与动物的习性,性格特征具有相似关系 ·鯉の滝登り(鲤鱼跃龙门) 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用这个谚语来比喻出人头地。传说在中国的 黄河流域,鲤鱼逆流而上到达“龙门”这个难关时,如果可以成功越过 “龙门”,就可以成为优秀的龙。就像为了成为龙而努力奋斗的鲤鱼一 样,如果跨过人生的种种坎坷,人也会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这种向着目 标努力向前的样子,无论是鲤鱼还是人类,都是一样的。 ·鯨飲馬食(大吃大喝) 鲸鱼是胃口大的动物代表。鲸鱼在进食时,会将近一吨的鱼类和海 水一起喝进嘴里,然而它们会马上将喝进去的水排出。虽然不是全部吃 进去,但是看起来是会喝很多水的。除此之外,牛和马也是大食量的代 表。因此,从这些动物的习性与大食量的人的特征的相似性开始转义, 用来比喻那些大吃大喝的人。 ·烏の行水(乌鸦洗澡,一冲了事) 乌鸦为了防止身上生长寄生虫会用水清洗身体。乌鸦虽然很喜欢 这么做,但是用水清洗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三分钟。以此习性转义,比 喻人洗澡时间短。 谚语不仅仅使用动物最直观的外形的特征,也利用动物广为人知 的习性以及性格特征,利用其与人类行为的相似性来转义,来比喻人类 的行为。但是因为动物的习性多种多样,仅仅从字面很难找到它们的相 似关系。而有很多的比喻已经固定下来,在人类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 三、与假想的情景具有相似关系 ·牛に経文(对牛弹琴) 这也是一个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经常使用的谚语。比喻对不懂事 理的人讲道理也是徒劳。就像对牛讲经文也毫无意义一样,将有价值的 东西展示给不懂其价值的人也是徒劳无功。这里是假设了一个场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