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融合技术平台建设探析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_建设自主可控的技术平台——河北日报智慧媒体云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建设背景的重要论述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及河北省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以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为目标,打造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网络传播平台,从而构建集团全媒体传播体系。
套发布系统,随着新媒体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系统已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求。
为此,急需构建一套新的技术平台,整合采编资源、业务流程和数据资源,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支撑,打造高质量全媒体产品,平台、端、微、号”各媒体形态的全面统一,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互动的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生态圈。
2.建设思路略,需要主流媒体抢占意识形态的新阵地。
主流媒体的平台建设,经历了信息化、网络化、移动化三个阶段。
台建设速度加快,建设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国内主流媒体搭建了客户端、云平台、融媒体采编发系统等平台,把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舆论原则贯穿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发展始终,媒体融合走1563.1 技术架构(1)基础层即基础设施层。
由本地机房、阿里云及配套设施组成,负责为系统提供数据计算、网络传输、安全防护、数据存储、输入输出以及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基础平台服务功能。
(2)数据层即数据服务层。
为河北日报智慧媒体云生产提供各类数据服务,主要包括两类数据,内容数据与系统数据。
内容数据覆盖报社多媒体稿件资源(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成品资源、第三方系统资源(新华社稿)、互联网稿件资源、记者编辑上传的素材资源等;系统数据主要提供流程流转及用户操作所产生的索引数据、日志数据、用户数据、权限数据、业务数据等。
(3)支撑层即工具支撑层。
配备多种组件工具,链接数据层与业务层。
提供新闻采集工具进行互联网新闻大数据的采集;提供数据整合软件汇聚、清洗多维度异构数据,如在新闻文本事件信息提取中,创新利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与规则相结合的方式,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改进算法,配置文本事件提取模型,解决新闻文本事件中标题、日期、来源、正文等关键信息抽取问题;采用大数据管理软件实现分布式的、安全的海量大数据管理;采用文本挖掘软件实现多维度、多形态的稿件智能处理,构建可以被不同系统调用的智能分析工具集,如通过搭建多层次、跨领域知识库,并基于语义搭配知识库和D-S证据理论,研发语义搭配错误判定模型,提升语义智能检校水平。
“中央厨房”式江阴融媒体生产平台建设分析与思考
与此同时,平台建设在考虑实用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技术能力的前瞻性,部署超高清编辑转码、短视频编辑分发、AI智能等多个业内领先的新产品、新技术模块,确保平台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为中心(集团)业务发展提供稳定、高效、先进的能力支撑。
23江阴融媒体生产平台架构图147三 平台建设内容江阴融媒体生产平台建设,根据目前国内主流技术方案和各地市、县市融媒体生产技术平台建设经验,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结合“荔枝云”省级技术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设计“一朵云,五个功能区”,核心私有云采用先进的分布式架构,承载中心(集团)视频生产、融合生产、大数据指挥中心、智慧媒资、融合发布矩阵五大功能区。
整个平台架构如图3所示。
如表1所示,江阴融媒体生产平台设计“一朵云,五个功能区”的各项功能说明。
整个系统采用“平台+工具”的模式建设,提供涵盖融合汇聚,融合生产,融合发布的多种工具,满足融合媒体业务需求。
建设中心(集团)统一的生产资料内容库,完成统一的信息采集和生产,将音频、视频、图文等多种媒体格式的内容编辑和格式适配,并具备面向多渠道、多种终端的发布能力。
融媒体生产平台各子系统互联互通,主要包括在支持现有标准的接口规范的同时,确保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跨系统工作流程的顺畅运行,实现中心(集团)原有报刊系统,广播系统,电视播出系统,最江阴App、微信、微博等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1. 私有云支撑平台私有云支撑平台建设立足于整合中心(集团)各业务系统现有资源,建设IaaS、PaaS、SaaS三层体系架构,以云架构替代原有系统架构,提升内容生产能力,满足面向融合媒体业务转型的需求。
私有云支撑平台基于分布式架构,底层资源包含: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分布式计算集群包含8个服务节点,PB级分布式集群存储6个节点,存储灾备1个节点(与主存储集群在不同机房,满足近3个月内生产业务数据灾备),基于GPU的分布式合成转码集群(合成7个节点,转码3个节点),云维护及监控系统及核心交换网络等几个部分。
浅谈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浅谈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摘要】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媒体面临着向新媒体转型的挑战,而新媒体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传播、技术创新和用户互动等方面具有互补优势,深度融合成为重要途径。
通过多元化的深度融合方式,传统媒体能够实现内容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未来,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将更加紧密合作,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设多元化、立体化的传媒格局将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媒体、深度融合、转型挑战、优势互补、方式和途径、变革、发展趋势、重要性、多元化、立体化、传媒格局。
1. 引言1.1 全媒体时代的背景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方式。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为两种不同的传播形式,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形成了一种紧密相连的关系。
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传媒形式,而新媒体则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包括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传统媒体在新的形势下需要不断改进自身,与新媒体融合,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传播需求。
新媒体的兴起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促使传统媒体不断创新,提高竞争力。
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深度融合的意义也变得愈发重要。
1.2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定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全媒体时代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两者之间的定义和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深度融合的意义至关重要。
传统媒体是指在印刷、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上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形式。
这些媒体以其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特点,信息的传播受限于时空因素,受众比较被动接受。
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高的特点,因为其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编辑,所以受众一般会较为相信传统媒体所报道的信息。
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建设探讨
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建设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的电视行业中,一些前卫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电视台的建设中。
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建设也是近年来电视台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是指将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传媒技术相结合,实现电视、网络、手机、平板等多屏互动的新型媒体服务平台。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传媒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电视台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传播价值,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粘性,促进电视媒体与其他新媒体互动和融合。
一、技术设施建设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需要建设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满足数据存储、计算和处理等需求。
该平台还需要配备高质量的网络设备,以保证平台的高速、安全、稳定运行。
另外,电视台需要与移动通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合作,增强平台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二、内容生产和整合融合媒体云平台要提供多种内容形式,包括电视节目、网络直播、移动应用等。
电视台需要考虑如何把不同媒体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以满足用户对多平台的需求。
内容制作方面也需要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
三、用户服务和体验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要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包括个性化推荐、支付、社交、互动等。
同时,电视台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的使用行为和习惯进行分析和挖掘,以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服务。
四、开放和互联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要实现与其他新媒体的互动和融合,需要与其他平台开放接口,与其他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
该平台还需要支持统一认证、单点登录、数据交换等功能,以增强用户使用体验,便于用户从不同媒体平台中快速、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
总的来说,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建设,可以在智慧城市、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视台可以充分利用融合媒体云平台的优势,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媒体服务,实现与其他新媒体的有机融合,推动传媒业的数字化转型。
广电转型升级与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探析
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2上广电传媒124广电转型升级与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探析黄文向摘要: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普及,传统媒体的发展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在当今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需要进行有效地转型和升级,加快整体广电与新媒体的融合速度,从而促进融合媒体的综合化建设。
基于此,本文对广播电视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对自身进行有效转型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析,并且对相应的平台建设思路进行了有效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广电事业转型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为我国融媒体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思路。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体转型;融媒体平台;平台建设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推动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创新,而广播电视的创新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第一,广播电视自身发生的改变。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一步优化,传统媒体纷纷创办了自己的网站、博客、公众号等用以吸引受众,而电视节目同样地也趋向网络电视方向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创新了广电传媒自身所具有的常规业态;第二,媒体融合的进一步优化。
在网络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所拥有的传媒功能得以进一步地优化,并且新媒体所拥有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传统媒体需要充分融入新时代,使自身能够通过媒体融合的便捷实现优质的信息引流,从而提升整体信息及内容传播的灵活性;第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有效地完善。
而同时,整体广播电视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创新发展思路得以凸显,比如短视频就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文化体制发展具有高度契合的特点,因此,需要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创新理念,从而进一步加快整体广电的转型与升级。
一、对融媒体平台建设的具体要求(一)融媒体平台建设的内容电视媒体的优势转型是整体广播电视技术得以优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整体融合媒体得到有效发展的内在目标。
融合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对具体的内容进行选择,并且能够替代其他诸多媒体内容,同时能够借鉴其他诸多媒体的传播优势。
从技术平台建设浅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使用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系统工程。
2020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从互联网发展的实践看,平台化是其基本趋势之一。
而这一趋势主要是通过平台聚合各种应用、整合相应资源,并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多维度服务的形态来体现的。
这种业态使互联网平台具有了强大的用户黏[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 技术平台 竞争力[内容提要]作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系统工程,县级融媒体的建设和使用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本文从技术平台建设角度探讨区县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路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运营需求,从零开始经营客户端;建设有效触达用户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组织社会资源的媒介平台;立足本土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贴近性融入化推进工作;以技术驱动传统经营模式与平台创新融合。
从技术平台建设浅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使用■赵兵人财物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构整合、联合办公,最核心的还在于做好人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获得更多适应新媒体生产环境的人才,融合转型过程中要尝试打破旧的用人机制,探索适应发展需求的新用人机制。
首先,县级融媒体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级融媒体中心主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组织部门必须选派政治过硬、熟悉新闻传播业务、工作作风好的干部到融媒体中心工作。
同时注重班子成员搭配,既要有业务能力突出、能够引领采编队伍的专业干部,也要有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型干部,还要有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务干部,努力形成整体合力。
其次,创新用人体制,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在规划之初,就应在顶层设计好人事、财政、薪酬等制度,打破身份和资历限制,将不同身份人员纳入同一人事管理体系,避免出现同工不同酬等现象,真正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激情。
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当今媒体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通过对媒体融合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探讨跨界合作的重要性和技术应用与创新方面,我们发现这些因素对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总结现阶段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展望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以及提出建议和对策这三个方面,我们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展望。
该研究将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并推动媒体领域朝着更加融合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媒体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对策,跨界合作,技术应用,创新,趋势,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媒体融合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兴起的一个概念,其核心思想是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破传统媒体的壁垒,促进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和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重大影响。
媒体融合的发展不仅在媒体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变革,也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化、多元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媒体融合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传统媒体机构面临着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新兴媒体崛起,带来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更多途径和更高效的体验,然而也伴随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媒体融合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实现媒体融合的良性发展,成为当前媒体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探讨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障碍,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以推动媒体融合更加深入的发展。
通过对媒体融合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行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也在于探讨如何推动媒体行业的跨界合作,促进技术应用与创新,提升媒体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激发全媒创新优势_赋能主流媒体阵地——浅谈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全媒体平台建设
声屏世界2022/2传媒e 时代融媒体攻略激发全媒创新优势赋能主流媒体阵地———浅谈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全媒体平台建设阴辛剑摘要:媒体融合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站内容生产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生产出不同形式的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出去。
融合后的全媒体并不是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一种化学属性融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全面互动、新媒体之间的互补以及自身全面互融。
总之,全媒体的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广。
文章以大连新闻传媒集团为样本,分析了全媒体平台建设路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产品提升融合改革发展是当今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现成的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学习。
放眼全球,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如何深度融合并没有固定模式可循。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按照市场规律推进媒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传媒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创新,优化整合报业、广电两大媒体群,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宣传阵地,全力打造区域强势传媒集团———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开启了一场触角广、程度深、难度高的媒体融合改革实践,旨在使大连主流媒体运营水准跨入全国一流行列,进而提高城市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提升大连市在全国及东北亚地区的城市地位及竞争力。
用体制机制革新打造媒体深度融合坚实底座提高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动力,就必须拥有“拥抱互联网”的视野与胸怀,笃行“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思路与举措,在内容产品、平台终端、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同时要在媒体深度融合中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保证党对媒体的绝对领导;坚持改革与稳定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改革期间的舆论导向正确和出版安全;坚持以人为本与依法改革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考虑职工利益,又要遵守法律法规,使改革于法有据;坚持解放新闻生产力的原则,改革要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全媒体”建设对策探讨
“四全媒体”建设对策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报刊到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又到如今备受瞩目的“四全媒体”时代。
四全媒体是一种多媒体融合的新闻传播模式,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融合在一起,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深入、立体的信息体验。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趋势,我们需要探讨一些对策来推进“四全媒体”建设。
一、注重平台建设四全媒体建设需要一个完整、流畅的平台作为基础,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完整的产品。
这个平台应该能够满足信息传播的需要,满足多媒体的整合,同时具备高效、便捷、低成本等特点。
平台建设需要考虑自身的特性,比如内容、用户、技术等,不断优化平台功能和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扩大用户覆盖面,提高用户黏性和满意度。
二、整合资源共享四全媒体是一种多媒体协同的传播模式,要实现这种模式,需要整合相关资源,包括媒体、技术、人才等。
资源整合可以通过合作开发、打通平台、信息共享等方式来实现,在整合资源的同时,需要保持各方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协同效应。
同时,还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防止自己的资源被侵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构建优秀的团队四全媒体建设需要一个专业、高效、有创造力的团队来推动。
建设团队需要有多方面的人才,如新闻编辑、摄影、音频视频制作、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
这些人才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高度的专业性,能够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推动整个项目建设。
同时,要重视团队建设的管理和培训,加强团队精神,不断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四、创新发展四全媒体建设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以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
创新发展可以包括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
技术创新可以包括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将对整个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内容创新可以包括细分用户需求、深层次报道、个性化推荐等,从而吸引用户、提高用户黏着度。
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包括广告定制、会员服务、电商等,实现与用户和商家的良性循环和共赢。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
新媒体的兴起和传统媒体的下滑,让传统媒体开始关注媒介融合的发展。
媒介融合是指利用不同媒体间的相互结合与互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的共享、互通和互动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一套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确定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套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以此提高媒体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实践能力提高:通过平台,提供给学生各种实际场景的媒体操作,帮助他们熟悉各种媒体形态和技术的应用。
2.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3.协作能力培养:通过平台,打破传统媒体的界限,实现多媒体形态的互动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知识学习与积累:通过平台,提供媒体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积累媒体知识。
三、建设方案1.平台架构设计根据目标确定和需求分析,我们将构建一个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包括内容创建、内容发布、资源共享等功能模块。
2.内容创建3.内容发布4.资源共享5.培训和评估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平台还应该提供培训和评估的功能。
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实训课程和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平台还应该提供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实施计划1.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平台的功能和架构设计。
2.平台开发:根据需求分析,进行系统开发和功能实现,包括内容创建、内容发布、资源共享等功能模块的开发。
3.学习资源整理:收集整理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4.培训和评估机制建立:建立培训和评估体系,提供培训和评估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平台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推广平台,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风险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包括技术问题、资源不足和用户接受度等。
融媒体技术平台建设的思考初探
广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3上新闻文化论坛86融媒体技术平台建设的思考初探黄文向摘要:融媒体技术平台的构建,使得我国媒体融合的速度得以进一步提升,并且使融媒体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创新性地位得以进一步凸显。
而融媒体技术平台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对诸多创新性技术予以有效的应用,并且需要对诸多创新功能予以有效的实现,使各个设备之间所拥有的高效稳定性以及互联特性得以有效的提升,并且使整体设备所拥有的自动控制特性予以有效的增强,使广电系统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可靠性与兼容性得以进一步的优化。
基于上述特点,文章对我国融媒体技术平台建设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析,对融媒体技术平台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融媒体;媒体技术;技术平台;平台搭建在目前创新型社会发展过程中,广电媒体以及相应的新媒体技术得到了有效的融合,而整体广电行业也已经开始对融媒体平台进行有效搭建。
融媒体平台的搭建将进一步凸显节目制作与播出的一体化特征,并且使整体广电媒体的数据储存网络化特性得以进一步增强。
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融媒体平台能够有效满足安全播出以及多种发布渠道的现实需求,并且使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创新型技术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同时,又使广播电视传媒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较为突出的独立特性。
在这一平台下,对整体融媒体内容进行的有效制作与发布,能够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特性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传统媒体的竞争能力及市场占有率可以大幅度提高。
一、融媒体平台总体设计思路探析融媒体平台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对数据处理中心、全媒体内容支撑以及新闻指挥与全媒体内容生产与发布等诸多内容进行有效的综合性构建。
第一,在对数据处理中心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各类平台数据予以有效的提取与处理,并且使相应的数据能够充分地为全媒体内容的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第二,在对全媒体内容支撑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并且对诸多原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探究,需要构建优质的检索功能,并且对相应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合作媒体的资源、网络资源以及用户分享等诸多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与筛选;第三,在对全媒体内容生产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系统能够为全媒体节目的制作提供有效的制作功能;第四,在对新闻指挥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项目的选材进行有效的筛选,并且对相应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度与管理,为具体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决定性参考,并且对相应新闻的舆情进行有效的研究;第五,在对全媒体对外发布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发布内容进行有效的探析,并且需要对服务组件集群进行有效的构建,对用户行为进行有效的收集与归纳管理[1]。
融媒体时代下地方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研究
20201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融媒体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新高度,全国各级融媒体中心也在有条不紊的发展与推进。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今天,地方新媒体平台更应该乘风破浪,不断促进新媒体平台向更为纵深的方向发展。
地方融媒体中心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紧紧把握住地方优势,打造地方品牌。
本文以地方融媒体建设实践为核心,探讨新时代下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通过组织机构的融合发展以及过程再造与人才的合理利用来找准自身价值定位,从而挖掘地方资源,构建新媒体传播的形态矩阵,从而完善融媒体平台。
当今的融媒体时代下,移动网络的普及程度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各类服务终端各出奇招,网络信息资源每天充斥着我们的头脑,传媒市场上的信息交互速度极快,传统媒体因其特殊的传播方式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如何将党政声音更好地传递给观众,目前成为各级媒体肩负的使命和职责。
当前,媒体融合在传统媒体的环境下转型是市场趋势,需要在市场的推动下完成技术的进步,推进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媒体核心平台,全面提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一、地方新媒体平台建设意义(一)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地方新媒体平台分为财政扶持、市场导向、平台自建等三种类型,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矩阵。
但目前,由于机制、观念等原因,互联网思维至今还没有形成,以至于各媒体之间还未形成合理统筹的协调的合理要素,在机制形成方面,一直没有将新闻发展与工作绩效结合起来,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直不强,并且工作人员在新媒体方面的了解较少,没有科学合理的配套要素,在人才转型方面尚且有较长的路要走,没有激发采编工作人员的创新发展动力。
1.传统节目形式与内容没有活力广播电视台处在转型时期,众多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处于半失业状态,很多节目组也因为其节目内容较为单一,缺乏活力而举步维艰,急需寻找新的途径来创新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为节目注入新鲜血液。
我国主流媒体智慧全媒体建设路径探析——以新华社为例
我国主流媒体智慧全媒体建设路径探析[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媒体发展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主流媒体的“智慧化”转型已经全面起步。
本文结合新华社的具体实践经验,从历史维度梳理新华社的媒介融合发展分期,从产品体系、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层面探讨其智慧全媒体建设的策略,从思维创新、媒体责任等层面总结智慧全媒体模式的特征,以期为其他主流媒体智慧化转型路径的选择与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华社 智慧全媒体 媒介融合■王润珏 王夕冉——以新华社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融合先后历经了“报网互动”和“内容转载”的起步阶段,媒体形态融合、资源重组、组织重构的中期阶段,正全面步入系统化转型的深度融合阶段。
[1]在这一阶段,受益于数据挖掘技术、物联网、5G 传输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2]媒介系统自身的运行逻辑发生重置,产业边界消融,呈现出智慧化全媒体的发展态势。
自2014年“媒体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深度和广度都呈现快速拓展的态势,形成对新时期党和国家期待的积极回应。
新华社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始于20世纪末,是我国最早引入数字技术的主流媒体机构之一。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新华社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介融合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建设智慧全媒体方面走在了我国主流媒体的前列。
一、新华社智慧全媒体建设的历史分期纵观新华社媒介融合的发展历程,可将其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数字化改造(1997~2008)这一阶段开始于1997年新华网的上线运营,主要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全面上网、多媒体平台的初步建构和通讯社业务的延伸和功能的扩展。
新华网创建后,包括新闻稿件、报刊库、专题资料库、人物库等在内的中英文两大综合类数据库全部上网,促使新华社的新闻信息服务对象从单纯的媒体用户转向兼顾媒体用户、非媒体用户和个人。
2001年,新华社与上海电信有限公司合办新华电信宽屏网,以宽屏和无线增值为主营业务。
2003年,采集入库、待编稿库、多媒体编辑和产品生成等系统投入运营,新华社多媒体新闻信息采编平台诞生,信息资源复用指数和投入产出率明显提高。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媒体融合是指不同媒体形式之间的互动和整合,通过共享资源和信息,进行创新和协同,实现跨媒体传播和价值创造。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探讨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现状分析1. 多媒体传播平台的建设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多媒体传播平台的建设方面。
目前,我国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兴媒体形成了多媒体融合的传播格局,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和娱乐内容。
这种多媒体传播平台的建设,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丰富多样,也为媒体融合提供了基础条件。
2. 媒体融合的实践应用在传媒产业领域,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许多传统媒体机构纷纷涉足新媒体领域,建设新媒体平台和移动客户端,开展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业务。
与此新兴科技企业也在媒体领域大展拳脚,通过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为媒体融合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这些实践应用的案例表明,媒体融合已经不再是单一媒体的传播方式,而是成为媒体整合、资源整合和用户体验整合的全方位发展路径。
3. 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政府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引导政策,加大对媒体融合的支持力度。
出台了《关于深化广播电视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对融合媒体平台的规范和支持;还有诸如《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为媒体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市场引导。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媒体融合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
二、存在问题1. 媒体融合的资源整合不充分尽管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开始展开合作,但媒体融合的资源整合依然不够充分。
很多传统媒体机构的资讯内容、技术设备和产业链条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发展思路,资源整合不够彻底。
新兴科技企业和传媒机构之间的融合发展也存在障碍,技术应用和业务模式的整合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浅谈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义、挑战及对策
媒介观察SrlSIWxw 浅谈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义、挑战及对策庄学兵(利辛县广播电视台,安徽亳州236700)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型媒体技术不断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目前,新媒体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博和微信等媒体传播形式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
我国各地都在加强对媒体信息和网络环境的建设,开展基层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以实现传统媒体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借此拉近政府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为社会带来正确的引导。
本文将对我国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实际发展中的意义、挑战和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融媒体中心;基层;挑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19)07-0114-01—前言当需,莪国的新媒体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占有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促进我国的整体发展,必须加强对媒体技术的监管和使用引导。
目前,许多媒体都建立了融媒体中心,确立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突破口,融媒体中心建设为着力点的广电传媒发展形势。
因此,完善我国基层融媒体中心建设,对于我国的群众思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义融媒休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各类媒体传播载体中所具备的优势与各传播媒介互补,实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以及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融媒体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构建媒体产业发展的环境。
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旨在从我国的基层基础建设入手,通过传播媒介的融合,实现各类不同媒体传播优势的互补,通过多种传播形式,拉近与基层群众的思想距离。
目前,我国的整体思想环境开放,各类新型的思想文化对基层群众的思想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而融媒体中心的建设通过各类媒介的融合,对基层群众的思想建设进行了有效的引导,更好地发挥了媒体传播在基层群众中的思想引导作用。
论媒体融合的新媒体平台建设
论媒体融合的新媒体平台建设第一章媒体融合的概念与背景媒体融合是指各种媒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媒体形态和模式。
我们可以从各种媒体之间的交互以及媒体技术的发展上看到媒体融合的趋势。
从交互方面来看,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是被动接受,而新媒体如博客、微博、社交平台等具有双向交互性,可以让用户参与到媒体内容创作中去。
从技术方面来看,互联网、移动通信、传感器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媒体的融合和普及。
媒体融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媒体形态和模式,如全媒体、跨媒体、融媒体等。
同时,媒体融合也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章新媒体平台的基本要素和特征新媒体平台是指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型通信技术为基础,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具有交互性、自主性和网络性的新型媒体形态。
新媒体平台的基本要素包括内容、技术、用户和商业模式等。
首先,内容是新媒体平台的核心。
优质、有价值的内容是吸引用户的关键,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
其次,技术是新媒体平台的重要保障,包括网络技术、移动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
第三,用户是新媒体平台的生命线,用户参与平台的内容创作、分享和交流,也能为平台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第四,商业模式是新媒体平台获得商业价值的重要途径,包括广告、付费服务、电商、定制化服务等。
新媒体平台的特征在于其互动性、开放性、时效性和个性化。
互动性指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构建品牌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开放性指平台开放性程度越高,用户越能在其中自由表达;时效性指平台内容的时效性比较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信息;个性化指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兴趣等信息进行推荐,打造用户个性化的体验。
第三章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新媒体平台建设需要考虑多个问题,如用户需求、技术架构、品牌传播等各方面。
首先,新媒体平台建设需要充分了解用户需求,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行为,以便为用户提供更为贴合其需求的服务。
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摘要近年来,面对网络信息时代新变化新变革,淮北日报社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大胆实践,以完善媒体平台建设、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改革体制机制为抓手,扎实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效融合,努力在纷繁复杂的传播新格局中开拓生存发展空间.关键词媒体融合;淮北日报;实践;思考“媒体融合”如今已成为传媒界的热门话题,也是许多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淮北日报社应声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集中精力完善平台建设,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显着增强,主流舆论阵地进一步壮大,融合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成效,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媒体融合发展道路.一、实践与成效一全媒体布局,构建立体传播体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进媒体融合,丰富现有传播手段、构建立体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是基础.早在2005年,淮北日报社就投入了一部分资金,率先在全省建立地市级综合性门户网站――淮北新闻网.2009年,淮北日报社准确把握传媒生态产生的新变化新形势,在原有网络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新媒体发展部”,专门负责新媒体产品的运营管理.同年4月,报社开通了皖北地区第一份手机报淮北手机报.2010年7月,淮北市委对报社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新一届班子积极实施开放式办报思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吸取了杭州、徐州、温州等地的先进办报理念,决定举全社之力发展新媒体.发展新兴媒体迅速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由此也拉开了淮北日报社向新媒体的进军之路.2011年初,淮北新闻网开通官方微博;2012年下半年,淮北日报社推出高清数字阅报屏,并成功进驻市汽车总站、市人民医院等公共场所,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2013年,我们与南京联着实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推出淮北云报,携手发展“全媒体”.加快改革,时不我待.2014年初,报社党委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将全媒体、集团化确定为战略目标,并出台加快新媒体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媒体由此呈现飞跃式发展态势.淮北新闻网开通了视频新闻;本土第一社区“淮北网”强势上线;报社旗下的淮北日报、淮北晨刊、皖北传媒、淮北网、淮北企业网全面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两微矩阵”全面建成.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坚定了报社推进融合发展的信心.同年11月,报社党委将新媒体发展部更名为“数字媒体中心”,部门职责也由产品开发转变为平台维护与更新、新闻策划、内容采集、信息集成、把关发布等,这标志着淮北日报社初步形成了集报、网、刊、手机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数字阅报屏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二全方位互动,巩固壮大舆论阵地在完善现有传播平台的同时,报社致力于在提升影响力上下功夫,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创新报道模式和表达方式,增强互动频率和传播效果,将淮北日报在传统媒体方面的影响力向新兴媒体领域拓展,真正让主流舆论在新兴媒体上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导权,让新兴媒体这个平台“为我所用”,做到“形”“神”兼备.内容品质提档升级.在信息多元、渠道多元的媒介环境下,优质内容生产仍然是核心竞争力,报社采编部门也为此作出积极努力.淮北日报重视新闻策划,强化评论言论和深度报道,文明追梦十八年系列报道荣获安徽新闻奖年度特别奖.淮北晨刊一连进行7次改版,坚持“三贴近”,增强服务性,成为本土新闻容量最大、信息最丰富、最贴近市民的纸媒.官方微博、微信平台注重打造有影响力的原创内容,深入百姓生活,挖掘价值信息,精心制作的这个夏天,邀请你来淮北看海凌云超市门口,这个卖水果的女人你见过吗等原创微信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多媒之间密切互动.淮北新闻网和淮北网加大创新力度,综合采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策划制作“让爱心苹果香飘相城”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新闻专题,努力探索动态新闻动态发稿,实现纸媒专题的多元化呈现,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淮北日报在报刊显着位置刊发各子媒体的微博、微信二微码和公众号,读者用手机一扫即可方便、快捷地阅读最新资讯.淮北晨刊加强报媒互动力度,及时采纳网友留言和提供的线索,定期刊发网事专版,有力地提升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活动营销聚拢用户.为提高用户粘性,增强用户对报社新媒体的关注度和依赖性,数字媒体中心策划了一系列贴近市民生活的创意策划活动.比如在各媒体同步开展“文明创建在行动”、“扫码有礼”、“寻找最美家庭”、“有奖问卷调查”等线上线下活动,与团县委合作举办“奔跑吧,少年”互动主题活动,联合各类商家推出国庆“摇红包”活动,引发了全民互动狂欢,提高了用户活跃度.淮北新闻网和淮北网微博粉丝达万余人,微信粉丝达万余人.目前,淮北新闻网已成长为全市新闻容量最大的网站,日均点击率超过一万人次,先后荣获首届“安徽省文明网站”、中国地市新闻网站联盟“2014年度最具创新力品牌奖”等荣誉称号、2015年全国地方网络媒体“十大最具人气品牌网站”.淮北新闻网官方微博地区影响力排名在认证机构中居首,阅读量超万成为常态.三全流程再造,创新优化体制机制“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近年来,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淮北日报社以“三个创新”举措入手,着力打破制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旗下媒体平台进行科学管理,实现了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推进融合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淮北日报社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录用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新媒体人员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探索搭建编采、技术、市场三大团队架构,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数字媒体中心实施全员轮岗,要求全体编采人员除了要向传统纸媒发稿,还要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报社旗下各微博、微信、网站和手机报发稿;同样也可以对好的网络新闻线索进行深度挖掘,在报纸上刊发. 创新考核奖惩机制.全体员工均开办个人微博、微信,制定全媒体业务考核办法,鼓励个人微信发展好友圈、宣传推广报社微信公众号、转发推送新闻内容,鼓励员工尤其是一线记者发布原创的、有价值的内容,为报社官微、微信提供优质素材.新闻素材一经采用,报社将根据新闻素材的价值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对进入新浪微博安徽账号地区月度排行监测前10名的个人微博,给予重点奖励.每月初,数字媒体中心对全媒体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个人绩效挂钩.创新宣传报道机制.推进编辑记者全媒体化,举办“周末大讲堂”,邀请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新安晚报、扬州日报、萧山日报等院校和传媒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社传经送宝,每月定期组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编采人员联合开展“走转改”活动,相互取长补短,努力培养技能全面、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淮北市“两会”、淮北市食品工业博览会、淮北市读者节等重大节会上,报社都精心组织采编力量,通过全媒体阵容即时播报活动盛况,推出可视化报道、互动性内容,当天推送的新闻点击量多次超过2万人次,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合力.二、探索与困惑多年来,淮北日报社着眼于“转型升级促发展”,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并已显出生机,提高了淮北的知名度、美誉度.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路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思维理念仍不清晰.虽然报社与先进地区同行的媒体融合发展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对于实现媒体融合的路径并不明确,缺乏互联网思维,少数中层干部思想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硬件条件仍不完备.媒体融合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这使得本就面临着经济效益下滑的传统媒体,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去投资媒体融合的新业务.三是队伍转型仍不到位.部分采编人员自觉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识还不强、业务水平还不能适应多媒体平台业务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媒体融合的推进速度.四是管理机制仍不完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互动较少,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突出,还缺乏真正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均担精神.五是盈利模式仍不明确.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难以在短期内获取相应的回报,这是报社在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遭遇的一大难题.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对于举步维艰的传统媒体来说,是极为沉重的负担.三、目标与打算一层层思想发动,不断提升向心力通过集中座谈、异地考察、有奖征文等多种形式,让全体员工都来关注媒体融合,积极为报社的媒体融合发展献计出力,从思想认识上引导大家研究问题、思考对策,集思广益,引导媒体之间互相关心紧密合作,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发展共识和工作合力.二坚持内容为王,不断提升影响力提升新闻采写能力、加工编辑能力和解读分析能力,重点加强新媒体的原创内容生产能力,突出本土特色,丰富报道形式,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全方位展示新闻信息,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贴近性和服务性.加强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开展读者面对面活动、刊发报网互动稿件等方式,持续提升用户关注度.三持续升级改造,不断提升传播力依托已建成的新媒体平台,围绕新闻生产的采、编、发等重点环节,探索建立符合报业实际的采编流程,全面推进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之间的融合互动,真正实现新闻素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未来一个时期,要把改造升级淮北日报手机客户端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四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竞争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标准制度,严格考核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推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加快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资源,一手抓新媒体队伍建设,一手抓老员工队伍的全员转型,培育记者编辑的新媒体发布意识和多样化发布技能,使之尽快转换角色、转换思维方式,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五理顺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源动力发动报社所有媒体都参与到媒体融合发展当中来,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要求各子媒体制定切实可行的融合发展战略和思路,全力推进新媒体建设,形成全媒体工作格局.重构现有的分工模式、业务流程,让每个员工重新定位工作角色,充分激发个人潜力,对媒体融合发展好的单位,给予重点支持.发展永无止境,融合之路任重道远.今后,淮北日报社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报业发展实际,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务实进取,努力开创媒体融合新局面.。
“四全媒体”建设对策探讨
“四全媒体”建设对策探讨“四全媒体”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和新媒体崛起而兴起的一种媒体形态,主要包括新闻、广告、影视、游戏等多种内容形式,并在传播过程中利用多种媒介手段,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全领域的传媒服务。
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巨大增长和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建设和提升“四全媒体”已成为当今媒体发展的紧迫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四全媒体”建设对策展开探讨。
第一,加强技术引领,推进数字化转型。
“四全媒体”建设的核心是技术,只有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持才能提供更为全面、精准、高效的服务。
当前,各界应加强技术引领,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研究和应用。
同时,也要注重媒体的软硬件升级,不断优化产品用户体验,提升媒体竞争力。
第二,深化内容创新,推出优质核心产品。
“四全媒体”强调的是内容整合与全方位传播,核心产品的创新和提升是提升媒体竞争力的根本。
要加强创意研发,挖掘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创新产业等多层次内容,打造出有机融合的核心产品。
同时,还需要加强内容原创与版权保护,建立信息流、版权流、价值流的闭环,形成双赢的生态系统。
第三,多元化平台建设,实现全方位覆盖。
“四全媒体”着重强调的一点是全面覆盖用户的需求,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媒体平台,如移动、PC端、智能机顶盒等。
不断拓展平台覆盖面,实现内容多维度展示,提升用户粘性。
同时,应注重多元化内容投放,如音频、微信、直播、短视频、时事评论等,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信息需求。
第四,强化用户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
“四全媒体”建设也必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深挖用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充分挖掘用户的数据,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挖掘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借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而这要求媒体机构在用户服务和数据分析上加强力度,提升用户满意度。
总之,“四全媒体”建设是当今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媒体机构走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媒体融合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一种趋势。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媒体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许多媒体机构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实现了平台和内容的融合。
传统媒体通过建立新媒体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动,提高了传媒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新媒体也受益于传统媒体的资源和专业能力,提高了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传统媒体不再仅仅局限于纸媒和电视媒体,越来越多的传媒企业开始涉足互联网领域,推出了各类新媒体产品。
新媒体也开始进军传统媒体的领域,如互联网电视、移动电视等,形成了媒体融合的多元格局。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呈现出全媒体化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媒体融合也朝着全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媒体不仅要在纸媒和电视媒体上提供信息,还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实现多渠道、全方位的传播。
而新媒体也不再局限于线上,开始与线下实体媒体进行合作,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媒体融合将继续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加强技术与内容的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的数量不断增加,用户对高品质内容的需求也在增加。
传统媒体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内容质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媒体产品。
新媒体也需要加强原创内容的创作能力,提高用户体验。
推进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两者的融合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渠道,提高影响力;新媒体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专业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提高内容质量。
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将是媒体融合的重要方向。
加强用户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媒体融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和个性化服务是媒体融合的重要任务。
传统媒体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通过新媒体平台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新媒体需要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开展用户调研和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新闻媒体大数据技术平台构建分析
新闻媒体大数据技术平台构建分析摘要:近些年来,新闻媒体的整体发展道路被大数据技术的崛起所影响,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此情形下,新闻媒体应当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起来,构建自己的大数据新闻媒体平台,基于此来提升对用户需求的有效把握,继而为其新闻媒体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不过,建立一个自主的新闻大数据平台终究是具有较大的难度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展开全面研究,以利于其后续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新闻媒体;大数据;平台;研究引言:近些年来,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崛起,新闻媒体逐渐走向了智能化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世界环境有了极大的变化,大众对于新闻媒体的传播有了更多的需求,继而能够有效促进新闻媒体的持续向好的发展。
不过,在大数据时代下,新闻媒体也和其他各个行业一样,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先构建大数据技术平台。
一、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新闻媒体的发展实际(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融媒体已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已经在悄然的渗透到各个行业及工种里,慢慢地改变和更替了原来的传播模式,使影响和传播的作用放到了最大,这样的变化与改变是对传统新闻行业的一个大挑战。
目前,国内对于新闻媒体的智能化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2020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文件,旨在大力强化新闻媒体的整体发展速度,受到影响我国的新媒体将会始终基于内容的建设,结合先进技术来构建与当前时代相符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二)行业需求日渐扩大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当前的新闻媒体形式早已有了极大的变化,并从传统媒体转变为当前的网络媒体,而后是全媒体,这些都很好地适应了新的受众需求。
从以往的纸质媒体发展到今天的网络媒体,我们的大众有了更全面的信息获取途径,使新闻内容更加多样化,通过向受众呈现精彩的短视频新闻,可以给予受众更高质量的体验,短视频应及时转变新闻报道方式,促进新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媒体融合技术平台建设探析
作者:魏峻岭
来源:《中国传媒科技》2018年第02期
摘要:本文根据纸媒发展特点,从技术平台总体设计原则、平台架构、平台分述等几方面对报业集团全媒体融合平台建设进行了探析,希望能为全国报业集团探索出一条通用的基础平台建设思路。
关键词:媒体融合;全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2-018-03 DOI:10.19483/ki.11-4653/n.2018.02.002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
纵观媒体技术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媒体产业一直是使用新技术的先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新技术运用,使传媒产业告别了铅与火、告别了纸与笔、告别了剪刀加浆糊,实现了腾飞。
近十年,互联网发展迅猛,新技术革命正在颠覆旧的媒体产业格局,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传统报业集团必须结合技术发展实际,加强新技术与媒体发展的融合,以技术手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建立全媒体融合平台为重要抓手,牢牢把握住互联网时代的舆论话语权。
1.技术平台的总体设计原则
1.1统一规划,统一指导
搭建全媒体融合平台时,务必要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的原则,结合新媒体发展规律,将新闻挖掘、策划、生产和发布全流程进行全盘考虑,高度重视整体规划,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分层次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统一融媒体平台。
1.2并存过渡、逐步整合
近几年,各报业集团信息化进程发展较快,已经在使用着各类技术系统,因此,在搭建全媒体融合技术平台时,要遵循“并存过渡、逐步整合”原则,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有序推进,通过
与各技术服务商的沟通协调,力争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协同创新、协同建设、协同应用。
1.3安全可靠,高效易用
项目建设中,要将数据资源的安全保密放在首位,确保网络和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易用性。
1.4一次建设,持续发展
保证平台整体结构的先进性,在系统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管理方式的变化、系统节点的增减、软硬件的升级都不应对系统的运行造成太大影响。
2.技术平台的架构
报业集团在搭建全媒体融合技术平台时,要基于媒体转型的思路,面向媒体未来创作和营销渠道的融合路线来架构,并兼顾现有的传统媒体的生产加工流程,从信息汇聚、资源管理、创作生产、出版发布、运营支撑和传播反馈等环节入手,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媒体业务的每个环节。
整个全媒体融合技术平台包括媒体资源汇集平台、全媒体资源管理平台等11个子平台。
架构图如下。
3.各子平台所具备的功能
3.1 媒体资源汇聚平台
该平台可以实现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博客、论坛、数字报等互联网数据采集以及社内数据的汇聚,将不同格式、不同来源的数据采集到一起,进行数据汇集、数据清洗,并进行资源的统一存储,实现对内外部数据的全面整合,打造完整的媒体资源汇聚平台,为各个应用系统、各类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
3.2全媒体资源管理平台
媒体业的数据量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三,建设高效的全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可将媒体单位各种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并通过采用大数据管理技术,将数据以多维分类的方式为新闻生产工作提供资源使用服务。
通过领域分类、多维聚类、智能关联和自动专题汇聚等多种智能化方式,将资源信息抽取为相互关联的决策知识,形成媒体资源中心潜在的知识关联网络。
同时,通过融合管理使用全媒资源内容,可以有效扩大媒体的新闻选题范围,加强创作加工的素材资料,提高新闻信息利用率,降低新闻信息产品加工成本,满足新闻信息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最终达到提高媒体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3.3媒体智能分析决策平台
以大数据智能分析为基础,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融合中文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信息检索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对文本内容的自动关键词和摘要的提取、自动分类、自动聚类,并可对事件或专题进行趋势分析、演化分析、情感观点分析,从而为内容选题策划、舆论场分析与引导、资源集中管控、编辑创作辅助、内容传播评估、用户行为画像、精准新闻服务、社交碎片化数据等各类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3.4一体化采编发平台
通过采用工作流引擎实现不同媒体的自定义采编发流程,实现对报纸、网站、APP、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型媒体渠道进行统一采编、发布,实现一次采编、N次加工、梯次生成、多元适配、多渠道发布、全终端传播、全媒体覆盖,通过一个平台完成报业集团所属的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闻信息的内容编辑和发布。
3.5社交化的移动采编
各部门使用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提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快报能力。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将现场信息第一时间推送回传。
通过多种终端实现对网上、网下信息的及时发现报送,并统一调度分发,实现协同引导灌水。
同时,遇到突发新闻时,管理人员可在指挥中心实时下发处置指令,及时查看处置效果,根据事态发展及时调整应对,使选题内容的发现工作更加主动和高效。
3.6媒体网站的碎片化管理
传统媒体的网站、APP都是采用统一的模板、固定的栏目结构和顺序进行管理,在新媒体时代下,网民对新闻资源的需求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因此,传统媒体的内容管理方式要向互联网靠拢,更加重视个性化、人性化、灵活的网页及手机应用配置。
碎片化管理采用的是最新的HTML5技术,无论是网站还是手机应用,都会通过碎片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头条、栏目、
广告位、排行、推荐、微信微博模块皆可根据编辑及用户行为分析灵活调整,即可满足大部分新闻爱好者的新闻需求,又可兼顾个性网民的新闻推送需求。
3.7数据新闻可视化制作平台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数据新闻成为了新闻内容报道的新型传播形态。
数据新闻以直观的数据图表等形式展现在纸媒、网媒等各类终端。
通过平台,可以使普通的编辑或美编人员根据新闻数据和相关线索快速制作出符合投放于各类媒体的可视化新闻,减少了需要技术人员才能完成的效果开发。
3.8媒体传播效果分析平台
针对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闻信息在互联网上的转载率、转载路径、转发量、阅读量、点赞量、停留时长等进行量化考核,并实现可视化的传播效果展现,从而反哺新闻生产,以有效指导集团媒体的新闻生产活动。
传播影响力分析模型中对全国媒体进行分级管理,计算获得传播力指数,形成覆盖“地域”“领域”“渠道”“作者”“部门”“栏目”“时间”以及组合维度的影响力分析计算。
新闻传播影响力分析平台最终向用户提供本单位的稿件影响力、作者影响力、部门影响力、自有终端影响力等数据,实现对媒体新闻单位新闻宣传的质量、效率、覆盖面和影响力等要素的考量和及时推送,以帮助用户把握自身宣传方向、渠道以及社会影响力。
3.9用户资产分析平台
对各渠道用户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统一管理,建设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基于海量用户特征和挖掘技术,对用户建立标签化信息全景,形成360°用户画像完善的数据管理及输出流程。
3.10开放式应用平台
平台要具备良好的开放性,无论是第三方公司还是开发爱好者,皆可以通过开放式应用平台对接到媒体平台中进行应用开发,平台为这些开发者提供丰富的接口资源、数据资源、工具等,将平台的价值最大化。
3.11大数据存储及管理平台
该平台不仅支撑报业集团数据中心的全媒体资源管理查询服务,同时也是报业集团其他业务应用数据的存储与检索支撑平台。
平台可以对海量媒体资源数据进行高性能存储和多维度检索,将大数据存贮、管理和检索高度一体化。
4.建设全媒体融合技术平台的意义
以内容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构建报业集团全媒体融合平台,将重塑媒体生产与服务流程,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的信息传播,实现内容生产向信息服务的媒体融合转型。
通过技术推动,加快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最终从“你是你,我是我”发展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高度融合,切实提高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引导力。
参考文献
[1]胡正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5(05).
[2]蒋虎.建设“大媒体”平台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J].中国广播,2015(01).
[3] 张蕾.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的转型之路[J].新闻爱好者,2011(12).
[4] 孔玮.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发展方向的思考[J].传媒观察,2011(3).
(作者单位: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技术保障和开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