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中理科课程的演变

合集下载

日本课程发展与改革

日本课程发展与改革
2。4物理课程的人性化改革
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科学课程,体现了课程的人性化改革。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基于结构主义的现代化科学课程,确实为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然而,课程内容的分量和深度,会使得资质低下的教师和基础薄弱的学生负担过重,从而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大面积的滑坡。此外,社会高速度发展的经济与随之而来的环境退化的矛盾,人类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与其道德水准下跌形成的反差。这些问题都曾引起人们对科学教育的深刻反思。
20世纪初期,日本颁布了《再改正小学校令》(1907年)、《修订中学校令》(1919年)和《高级中学令》(1918年)。在《修订中学校令》中,提出“重视物理和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和实习”《高级中学令》中规定,高中分为文理两科,物理课程作为课程之一。在1943年颁布的《中学条例》中,初级中学开设科学课程。三年制高中开设普通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仍是文理分科教学。在自然科学课程方面,文科开设自然科学;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课程。
在明治5年(1872年)九月文部省颁布的《小学校则》中规定,课程包括:养生口授、究理学(明治初期物理学的旧称)轮讲、博物、化学、生理等。初中和高中均开设物理课程。在教学实施上,1872年文部省颁布的《小学教规》使用了“课业讲授方法”等词汇。1873年5月19日文部省公布的第76号文件提出,在物理学的轮讲和化学课中要“利用器械以证其说”,即教师要进行实验教学。
(4)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电流的热作用
第三学年
光的直进、反射、折射光的颜色物体的颜色
(3)电流和磁场的关系交流和直流的性质的差别
(4)自由落体速度的变化、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能的概念
(5)电磁波的接收以及原子结构的概况、电子与电子管电磁波与收音机原子结构

日本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日本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作者: 李沧
出版物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页码: 91-93页
主题词: 新教材;高中生物;结构和内容;课程设置;理科;选修课;《生物》;生态系统;物质代谢;
自然观
摘要: <正> 日本高中生物新教材巳从198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

新教材是根据文部省于1978年颁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而编写的。

这个新的课程设置是将原设的选择必修课《基础理科》(6学分)改设为必修课《理科Ⅰ》(4学分)和选修课《理科Ⅱ》(2学分),并将原设的选择必修课《生物Ⅰ》(3学分)和选修课《生物Ⅱ》(3学分)改设为选修课《生物》(4学分)。

新设的《理科Ⅰ》在高中一年级开设,《理科Ⅱ》是在学过《理科Ⅰ》以后选修。

普通高中的理科班,在学过《理科Ⅰ》以后,还必须在高中二三年级从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四门课程中选修其中的两门。

除了课程设置方面的这些变化以外,新教材的本身在编排结构和内容选材方面也有一些变革。

基础教育改革 日本

基础教育改革  日本

当代日本基础教育表现有以下几点:
1、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 以培养能够自我适应社会变化的具有丰富人格的人 才为目的。 2、加强道德教育。 以培养具有自我生活方式的人 3、加强学生指导和毕业出路指导。 根据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发掘和培养儿童丰富的 内在精神世界。 4、加强高中教育改革 一方面进行学校和学科制度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 法的改善;一方面采取措施对高中招生工作加以改进。
5、振兴幼儿园教育。 努力缩小地区间学前教育发展的距离 6、加强特殊教育。 7、改善办学条件。 增加教师的配备编制,实行小班教学 8、提高教师素质。 9、改进学校管理。 实行校务分掌制度,建立教职员服务规范 10、加强学校同学生家长、社区的联系与协调,以及 实现中小学管理队伍的年轻化等。
2、到了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付诸具体实施,并且使之具有了 新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 刻变化,给日本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而向21世纪,日 本不得不对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将教育改革不断推向 深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 时期。特别是1996年,日本政府将教育改革与行政改革、财 政改革、经济改革、金融改革、社会保障改革放在一起,列 为日本面向21世纪的六大改革,再次确认了教育改革的重要 位置和必要性。这样,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央教育审议 会”(简称“中教审”)、“教育课程审议会”及“大学审议 会”等咨询机构,不断就教育改革提出建议,这些建议由法 律和行政措施而具体化。总的来说,改革是沿着个性化、多 样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方向推进的。
主要文件:
1、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 扩充与整顿的基本措施》的咨询报告。 2、1981年5月,社会教育审议会提出了《青少年德性和 社会教育》的咨询报告。 3、1981年6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关于综合教育 》的咨询报告。 4、1983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内容等小型委员会提出了 关于教育内容等问题的《审议经过报告》。 5、1985年6月至1987年8月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 教育改革》的4次咨询报告。 6、1987年10月,日本内阁会议作出了《关于当前教育 改革的具体方略—一教育改革推行大纲》的决定。

日本的数学课程改革

日本的数学课程改革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引进美国的教育制度和思想,并通过立法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确立单轨新学六三、三四制,即小学6年,初中三年,高中3年,大学四年,并实行9年义务教育,使战后日本教育步入了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调整学校结构,加强理工科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和熟练工人。

20世纪80年代,日本步入先进国家行列,把以往教育重视经济的价值取向转变为强调丰富人文精神,打破学校教育的封闭性把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并突出了教育的灵活性、个性化和特色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现代的社会问题是人的平均寿命增长,孩子的出生率降低,青少年人口比例减少,这使得学校和家庭有能力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

另一方面。

社会劳动人口相对减少,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有用的人,成为时代必然的要求。

日本的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偏重知识的量,忽视身心的培养;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自我约束的能力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和爱心。

因此,家庭、学校、社会期待着教育能发挥出强有力的作用。

新世纪初的课程改革日本学校的学习内容是根据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进行确定的,《学习指导要领》基本上是每十年修订一次,1989年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面有了新的进展,1998年12月文部省第七次发布了《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并于2002年开始实施。

此次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关心儿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通过课内课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使学生愉快地成长,满足学生自身兴趣和爱好的发展,同时在学习交流活动中是学生理解他人,获得尊重、体验自身价值。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日本文部省认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需要的是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和有自学精神的人。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是知识和创新,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日本高中的分班制度

日本高中的分班制度

日本高中的分班制度
准确来说,日本的高中是在入学前会根据学生报名的课程进行分班,以山梨学院高中为例:
1、特进课程P系列课程,面向目标是重点国公立大学的学生,学习课程主要内容有:日语、数学、世界史、生物、物理、艺术、体育、化学、情报学、家庭基础、英语
2、特进课程A系列课程,面向目标是列重点私立大学的学生,学习课程主要内容有:日语、数学、世界史、生物、物理、政治、艺术、体育、化学、情报学、家庭基础、英语、保健、综合探究、
3、升学课程系列课程,面向目标是私立大学和直申山梨学院大学的学生,学习课程主要内容有:日语、数学、世界史、生物、物理、政治经济、艺术、体育、化学、情报学、家庭基础、英语、保健课程构成上3类课程是差不多的,和国内的学习内容也差不多,其中日语代替了国内的语文课程。

3类课程上也是对应着不同的升学方式,比如上面提到的1、2课程就是针对通过参加留考方式升学的学生,课程进度上偏“快”一些。

日本小学理科教育

日本小学理科教育

爱自然的情怀,同时达到对 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 自 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 然事物、现象的理解,培养 科 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 学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 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 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中日课程标准比较
中国科学课程标准
日本理科指导要领
必修。
系统化理科课程
优点: 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充实和提高基础学力
缺点:
1、过分强调了系统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获 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以及能力的培养, 2、课程内容过多,导致教学“注入式”,对哪些是学科的基本 概念也不够明确,因而使课程体系的主线不够清晰。 理科教育涉及的科学知识量快速增加,在有限的理科教学课 时中无法完成大量增加的新知识的教学,就产生了理科教育如
五、昭和60年代(1985-)——宽松与选择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外的形势要求日本全面改革教育。
1984年,日本临时教育课程审议会成立,研究了面向21世纪的教
育基本模式,提出了教育改革的4点建议: 1、重视个性原则;
2、向终身学习过渡:
3、适应变化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 4、适应信息社会。
1989年(平成元年),日本文部省第一次同时对幼儿园、小学、初 中和高中的各科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这次修订的宗旨是 “培养具有充实心灵和坚强意志的人;培养具有自我学习积极性、能 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的人;重视培养作为国民所必要的基础的、 基本的内容的学习和充分发挥个性的教育:重视培养加深国际理解、 尊重祖国文化和传统的态度”。
从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总体比较发现,日本的课程内容简单,容量小,条 理性和逻辑性不够清晰,缺乏时代感和先进性,这样的内容设计对于实现 其课程目标有一定的难度,与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尚存距离。

试析日本新高中化学课程

试析日本新高中化学课程

试析日本新高中化学课程彭蜀晋(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8)摘要: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日本即将实施的新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及内容构成特点。

关键词:日本;高中;化学课程1998年日本文部省发布了以适应信息社会要求,旨在面向21世纪培养具有国际生存能力的日本人为指导思想的新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根据这个新学习指导要领所订出的培养宗旨,日本的高中化学课程确立了新的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形态和内容构成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些新的变化反映了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特点呢?本文特做些探讨。

一、日本新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1.日本新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日本的中小学课程和教材基本上是每十年改订一次。

在20世纪末进行的这次中小学教育课程改革中,为了积极地应对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才素养的新挑战,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提出了4项基本改革目标:[1]第一,培养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能够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意识;第二,培养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第三,加强基础,充实发展个性;第四,使学校发挥主动性,创造特色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在这些改革目标的指导下,日本的新一轮中小学理科课程改革特别注意突出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把培养生存适应能力具体落实到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上;二是要求理科课程内容的改革要体现出培养科学素养的要求,把作为国民所必需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能力和科学自然观培养要求反映在课程内容之中,并重视培养学生的“超越时代的永恒的价值观”,使他们具有丰富的人性;三是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把理解科学与社会、与人类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作为理科课程内容构成的重要原则。

2.日本新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日本为了实现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新目标,在新一轮的高中理科课程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做法和新的措施,并着重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调整理科课程的设置结构,归并课程类型、缩减必修科目的数量。

日本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日本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日本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作者:代同贞张蕾丁永文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5年第03期1日本中小学教材的出版日本的中小学教材是由各出版社组织编写的,由文部科学省审定内容和价格后发行.日本高中物理教科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大约由5个教科书出版公司承担,如东京书籍株式会社、东京实教株式会社、启林馆株式会社、数研株式会社、第一高等学校株式会社等,形成了以《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我国的教学大纲)为指导的多版本共存的审定教科书制度.所有教材正面上角都印有“文部科学省鉴定济”字样.2日本高中物理课程概况2.1理科课程设置2009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新订高中理科课程标准.数学和理科部分已于2012年4月起先行实施.日本最新的教科书也是按照新订学习指导要领编写.日本高中理科分成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科.各科目的构成及学分数如表1所示:学习指导要领规定了两种课程选择方式供学生自由选择.一是选择“科学与人类生活”科目和Ⅱ类中的任意1个科目构成两个科目;二是选择Ⅱ类中的任意3个科目.Ⅲ类科目原则上是在学习完与之对应的Ⅱ科目后再学习.例如“物理”要在学习完“物理基础”之后再学习.“理科课题研究”是在学习完至少一个Ⅱ类课程后再学习.2.2物理基础物理基础的目标:与日常生活和人类社会紧密相连,增强对物体的运动和各种能源的关心,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物理的研究能力和态度,同时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培养科学的见解和思考方法.物理基础的内容包括:①物体的运动和能量;②各种物理现象和能源的利用.内容的构成应考虑与初中理科的关联,力图使学生在形成物理学基本概念的同时,通过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探究活动”,既要关联各部分的学习活动,又要在观察和实验之后,给学生提供撰写和发表实验报告书的机会,让学生学习收集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分析解释实验数据、推导结论等实验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可适当地灵活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搜索信息.2.3物理物理的目标:提高对物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物理的研究能力和态度,同时加深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的理解,养成科学的自然观.物理的内容包括:①各种各样的运动;②波;③电和磁;④原子.物理的内容应注意与物理基础的关联,在形成物理学基本概念的同时,通过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养成科学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物理的“探究活动”的要求与物理基础一致.3《物理基础》教材分析日本的高中教材由出版社组织专家、教师根据文部科学省公布的学习指导要领编写.本文以东京书籍株式会社于2014年出版的《物理基础》为研究对象,对其教材内容及编写特点进行分析.3.1教材内容《物理基础》是一本旨在能够用物理的视角来观察身边现象的教科书.3.2编写特点第一,力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全文使用四种颜色,不仅通过文字,还综合使用概念图、模型图、表格以及照片等用心地对知识点进行了简洁谨慎的说明.并且使用了方框和醒目的标题使重要的公式一目了然.内容重视与初中理科的衔接,表达简练,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在各篇的“第0章”里介绍了科学历史,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教材一方面对物理定律尽可能简洁地表述,另一方面对于要点内容使用了“PLUS”和“NOTE”等方框展示,这样的排版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便于学生更深层地理解,教科书中设置了“练习”、“例题”、“习题”和“章末习题”,针对力学中的重点内容“牛顿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还设置了特集,力图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另外,为了便于学生自学,书末给出了习题的答案和详解.关于学习指导要领中不作要求的但与教材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设置了“Advance”方框.此部分内容不要求全体学生学习,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关心程度适当地选择学习.第二,学习内容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和人类社会.书中在每章开头刊登了相关照片,展示了知识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关联,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学视角.在“终章”中编写的“物理学开拓的世界”,介绍了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的,而“以物理观察自然”则从物理的角度对自然现象进行了解说.第三,为深入理解学习内容,设置了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为使学生能自主进行目的的学习,教科书遵照学习指导要领,在适当场合设置了“观察实验”、“探究”、“My Love”方框.学生在收集题目和题材时,又能够运用常用的科学手段,学习各种采集数据的方法.3.3教学安排日本高中每学年分三个学期,第一学期为4月至7月,第二学期为9月至12月,第三学期为1月至2月.物理基础的学习计划如下.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高中每学时为50分钟.《物理基础》的学习计划共70学时4日本高中物理课程设置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首先,课程标准应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物理现象.课程内容应贴近人类生活,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内容.第二,应该更加重视实验和探究活动,把观察和实验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三,我国高中理科课程设置也应该朝着综合性课程的方向发展,把理科的知识有机地综合起来,培养学生广泛的思维能力与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UPRP20140326)】。

日本近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日本近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日本近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一、日本近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
明治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的政策,通过教育改革,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

“求知识于世界”显示了明治政府学习西方的决心。

明治政府进行了学制改革,当时已经提出了“全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1907年时基本上普及了六年制义务教育。

教育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为百分之四十五。

战后又进行了全民教育改革,其宗旨是“必须尊重个人尊严,培养有个性的人”。

教育要民主化、大众化。

为了保证每位学龄儿童均接受教育,免去一切学杂费,1947年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高中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种。

1998年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建立终身教育体系,采用国际视野把握和发展教育,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的信息化程度。

二、日本近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1、循序渐进:从六年制义务教育到九年制义务教育再到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2、拓宽视野:借鉴西方先进经验,采用国际视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3、重视个性:尊重个人的选择,培养有个性的人,给学生选择权和一定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

4、全面发展:培养多类型人才,鼓励创办具有特色的学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日本近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大力推进个性化的基础教育改革
2、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灵活性。

4、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化。

当代日本高中理科物理课程的改革

当代日本高中理科物理课程的改革

当代日本高中理科物理课程的改革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日本的高中物理课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改善学生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首先,增强综合性,比如强调实验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物理终极的真理,从而掌握物理原理的本质。

同时,还提倡从社会现实中汲取物理学的知识,比如利用电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注重实践性,不仅要让学生受静态理论知识的熏陶,也要注重练习与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物理学知识。

比如教学中要涉及到分块、绘图、测量等理论实践的练习,使学生充分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学会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

此外,引入新的物理实验任务,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包括简单的实验、中等难度的实验、复杂的实验及相关的计算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与技术,训练他们用物理知识实践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至于人文与哲学等方面,也要考虑到这些学科背后所传播的道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本质的探索。

同时,也需要从环境保护、能源绿色发展角度,把物理学认识融入到教学之中。

总之,日本高中物理课程的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更好地面对日常生活中物理现实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社会。

日本课程改革初探

日本课程改革初探
区分学生标准:对“学校知识”的掌握程度
优等生
中等生
劣等生
异化
学生发展上的障碍,人格心理的分裂
欺辱、不上学、校内暴力ຫໍສະໝຸດ 退学背景:“泡沫经济”前后的日本教 育
80—90年代日本社会学生欺辱、不上学、校内暴力、高中退学事件的变化
背景:“泡沫经济”前后的日本教 育 2、新自由主义教育的兴起
80年代起,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人均国民产值跃居 世界第一位,日本完成了所谓赶超型现代化‚小政府、制度松帮、民营化‛ 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思想在教育领域日益活跃‚教育要尊重个人尊严、尊重个 性、自由和纪律‛的思潮逐渐兴起。 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后工业社会对复 合型、综合型、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学校、教师及学生被赋予了选择 权和自主权。在课堂组织和实施上‚倡导自由选择!自己负责。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正义感、奉献精神、 尊重人权以及对大自然和美的事物的热爱; 切实掌握国语,学习并重视祖国的历史和文 化;要求学生掌握超 ‚越时代的永恒的价值 观‛。
课程改革目标
3、培养能够灵活应对社会变化的日本国民。
使教育从以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 思考为主的教育, 注重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重视学习方法和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宽松的 气氛中进行体验型学习和问题解决型学习。
国外课程改革综述之——
日本课程改革初探
`
研究生:杨城 专 业:课程与教学论 导 师:闫蒙钢(教授)
日本教育的起源
现代日本教育发端于1868年的 明治维新,1872年颁布的《学制》 是日本现代教育肇始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日本掀起自明 治维新和战后初期改革以来的第三 次教改浪潮。

日本高中理科学习指导要领修订概况

日本高中理科学习指导要领修订概况

然观.
() 2 生物学 的内容. 生物学是 在生物学基础 的
基础上 , 进一步将学生对生物和生物现象的好奇心。 提高到对其探究能力的培养 , 期望使学生有意识地
以及如何有效利用 , 从而 培养学生科学 的见解和思 考方法 , 提高学科兴趣的一 门特色学科. 内容包括光 和热的科学、 生命科 学、 宙和地球科 学 四部 分 内 宇
第 3 卷第 6 2 期 21 0 1年 6月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RN F T GHU NOR O AL O ON A MAL UNI RS VE IY I
V0 . 2 № 6 13
Jn 0 1 u .2 1
日本 高 中理 科 学 习指 导 要 领 修 订概 况
到1 O个科 目 , 学分 数 由原 来 的 3 少 到 2 . O减 7
现象的观察实验等让学生理解 自 然与人类生活的关
系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 生活 的作用 , 培养学生科 学 的世界观和思考方法 的同时 , 增强他们对科学研究
的兴趣.

8 ・ 3
() 2 科学与人类生活 内容. 学 与人类 生活是 科 以初中理科 的学习为基础 , 通过对身边 的事物 和现 象进行观察实验等, 让学 生理解人类认识 自然 和科 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 日常生活和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世 界前 列 . 战后 日本 的理 科 课 程 , 着社 会 的变 化 、 随
() 2 关于必 修科 目, 以在 科 学与 人 类 生活 、 可 物 理 基础 、 化学基 础 、 生物 基 础 、 学 基 础 中 选 取含 有 地
科学与人类生活在内的 2个学科 , 也可以从 物理基 础、 化学基 础 、 生物基 础 、 地学基 础 中选 3个 学科 , 这

学业评价_省思与改革_以日本高中理科的_学习评价_改革为例_钟启泉

学业评价_省思与改革_以日本高中理科的_学习评价_改革为例_钟启泉

教育发展研究2013.10学业评价:省思与改革———以日本高中理科的“学习评价”改革为例笮钟启泉摘要:我国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扭曲了“学业评价”,应当回归“学习评价”的本义了。

“学习评价”本质是“学力评价”。

本文阐述日本高中理科“学习评价”改革的举措———凝练评价视点,提供案例示范,探索可视化策略。

同时,揭示“学习评价”的建构主义特征。

日本高中理科的“学习评价”改革及其建构主义思想背景,或许可以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评价”转型为“学习评价”提供某些参照系。

关键词:学业评价;日本高中理科;学习评价;评价视点;案例示范;可视化策略;建构主义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62)一、“学业评价”即“学习评价”,本质是“学力评价”(一)两种不同的评价逻辑我国的“学业评价”主要是借助学生知识点的巩固程度来检验教师教学行为的效果。

这种“学业评价”局限于“学绩评价”,是完全服从于、服务于应试教育需要的。

日本则用“学习指导要领”的术语取代“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用“学习指导”取代“课堂教学”,借以彰显学校中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过程。

所以,相应于“学习指导”的学业评价,自然而然地被称为“学习评价”。

前者是“教学大纲的实施-客观知识的传授-教学成果的检验”,后者则是“学习指导要领-学习指导-学习评价”。

这是两种不同的评价逻辑。

学业评价的本义应当是学生学习状态及其成果的测量与评价。

一言以蔽之,应当是“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对于教师而言,是把握教育过程的一种行为;对于学生而言,是确认自身的学习状态,培育自主性学习的行为。

[1]在这里,“学习评价”具有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含义。

教师必须做出支持与指导:搜集旨在发现每一个学生感到困惑的信息,寻求困惑的原因并反馈信息。

为此,就必须有能够分辨学生的学习变化的评价方法。

教师倘若不能捕捉学生学习的变化,就不可能发挥学习指导的作用。

不同时期日本德育主要内容

不同时期日本德育主要内容

首次出现早在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统一全国的学制,《学制》中规定的《修身科》是日本近代教育中首次出现的道德教育课程。

虽然修身科的内容随着历代朝野的更替和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它作为一门德育课程一直沿袭下来。

一、1947年新设社会科,排除军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是德育课程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1947年,日本先后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推出了以教育民主化为目标的新的中小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的规定,小学设国语、社会、数学、理科、音乐、图画手工、家政、体育等八个学科和自由研究。

这个课程设置同战前相比,一个显着的变化就是取消修身、地理、历史三个学科,新设社会科。

社会科不是随意把战前的历史、地理、修身等科合并而成,而是以青少年的现实社会问题为中心,为求扩大并加深青少年的社会经验,涉及到学校、家庭及其以外的对青少年教育的一切活动。

社会科虽然不是专门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门学科,但实际上它承担了战后初期日本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

1949年,由文部省编写的《民主主义》一书(初三和高一的教科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过去日本的教育往往服从于中央政府的命令。

……尤其是,通过错误的历史教育,迫使学生相信日本是‘神国’,甚至迫使学校导入军事训练。

……通过由政府歪曲的历史的教育,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太平洋战争为顶峰的一大悲剧”。

这清楚地表明了二战前日本教育的军国主义性质。

战后初期新设的社会科取消了战前充斥在有关学科课程中的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方面的思想和内容,注入了民主主义的教育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会科的设置可以说是战后初期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积极成果。

二、1958年设置专门的道德课,是战后日本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一个转折点。

1953年8月,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提出了关于改善社会科特别是地理、历史、道德教育的咨询报告,提出了“要明确社会对道德教育应负的责任”,要求在初中重点讲授地理、历史(特别是日本史),在高中考虑设置伦理、哲学科目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日本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日本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学 年
主 题
单元
第四单元
内容
1977年 1998年
105 105
105 105
105~140 80
2014-3-31
二、日本初中化学课程的演变 2、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变化 (1)1947年的初中理科课程内容
学年 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七 学年
内容
空气的作用 水的重要性
学年
单元
第四单元
内容
土壤的形成 地下资源的开发
第八学年
2014-3-31
一、日本化学课程的设置
学段
学年 学期 博物 物理 化学 生理 表1 日本小学理科课程的设置情况 前 6 第4年 后 6 前 6 1 3 3 2 2 2 2 2 2 2
中等
第5年 后 前 第6年 后 前 第7年 后 2
(单位:学分 ) 高等 第8年 前 1 后 1
2014-3-31
日本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前言
日本的化学课程经历了四次设计思想的变 迁,即“生活单元理科课程”、“系统化 理科课程”、“探究理科课程”和“人性 化理科过程”。日本面向新世纪的理科课 程改革,力求一种在社会、学科和学生等 方面得到融合的课程体系。
2014-3-31
第一节 日本化学课程的设 置
一、日本化学课程的设置
2014-3-31
一、日本化学课程设计思想的四次变迁
4、人性化理科课程 人性化理科课程是指重视自然与人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 和个人生活的关系,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一 种理科课程。此课程产生的原因有两个: (1)日本经济高度发展的负效应。 (2)能力主义教育的弊端。
2014-3-31
一、日本化学课程设计思想的四次变迁 日本于1978年、1989年和1999年3次对理科课程进行了改革 。“培养丰富的人性”、“注重个性原则”成为改革的重要方 针。 1978年调整了理科课程的结构,删繁就简,构建了由理科Ⅰ和 理科Ⅱ、物理、化学、生物、地学6个科目构成的课程体系。理 科Ⅰ为必修,其它为选修。 1989年的理科课程改革,把培养丰富的人性作为基本目标之一 ,在课程结构上又做了调整,由原来的6科改为13科:综合理科 ,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的ⅠA、ⅠB和 Ⅱ各3科课程。必修 综合理科,并从带有 ⅠA、ⅠB的科目中选修2门以上。 1998年开始了新一轮改革,将高中的理科课程结构设计为基础 理科、理科综合A、理科综合B、物理Ⅰ和Ⅱ、化学Ⅰ和Ⅱ,生 物Ⅰ和Ⅱ、地学Ⅰ和Ⅱ。

当代日本高中理科物理课程的改革

当代日本高中理科物理课程的改革

作者: 战青;战永杰
作者机构: 吉林省教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 130022;130024
出版物刊名: 物理教师
页码: 1-3页
主题词: 物理课程 日本中小学 当代日本 个性教育 生活信念 探索活动 思维能力 物理学史国际社会 物理现象
摘要: 二次大战后,日本中小学的课程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新教育思想的出现,先后进行了五次改革,平均十年一次。

目前,举世瞩目的日本第五次课程改革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

这次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为:“面向21世纪,立足于培育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的观点,重视作为国民所必需的基础和基本内容,充实发展个性的教育。

同时,谋求培养具有自我学习的欲望,能够独立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具有丰富心灵和茁壮成长的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富情操,坚定的生活信念的人,重视培养具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重视作为国民必须的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充实个性教育,加强国际理解,重视培养尊重日本的文化和传统的态度。

从新设学科“理数”看日本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特点

从新设学科“理数”看日本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特点

第40卷第2期 得超•表材•表砝V〇1.40,No.2 2020 年 2 月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ebruary,2020研究与借鉴从新设学科“理数”看日本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特点张悦、三石初雄2,李淑文3(1.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北京100001; 2.帝京大学,东京154000; 3.东北师范大学,长春130024)摘要:2018年3月,日本颁布了新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根据时代和社会 的变化,针对日本学校教育以及探究性学习实施的现状,设置了一门新学科“理数”,包括“理数探究基础”和“理数探究”。

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综合地把握事物现象,灵活地运用数学和理科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探究、解决课题的能力。

日本将不同学科进行融合,培养学生创造力;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探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效果;挖掘探究过程中的多种养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些课改特点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日本;高中学习指导要领;理数;探究性学习中图分类号:G639(3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0186(2020)02-0139-05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8年3月31日颁布了新修订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1](以下简称《指导要 领>〉),强调使高中生对各种事物现象具有强烈的好 奇心,不拘泥于学科限制,多角度、综合地把握事物 现象,灵活地运用数学和理科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 探究,为创造新价值不断进行挑战。

日本高中在现有 科目国语、地理历史、公民、数学、理科®、保健体 育、艺术、外语、家庭、信息和综合探究时间的基础 上,新设置了一门学科“理数”。

本文就该学科设置 的背景、目标、内容、特点进行解读和评述,以期对 我国高中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理数”学科设置的背景(一)时代和社会变化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工 智能和大数据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和就业环境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

国外中学物理教材评述

国外中学物理教材评述

国外中学物理教材评述总的说来,世界各国中学物理教育的状况是各不相同的。

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各国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的不同造成的。

随着各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其理科教育也都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途径。

然而从50年代末开始的、在美国首先掀起的教育改革浪潮,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次教育改革的浪潮虽是由前苏联卫星上天所触发的,但也体现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增加了教育拨款,充实了各级学校的理科实验设备。

为使教学内容现代化,组织了大批科学家和教育家编写新教材,把现代的科技成果充实到教材中去。

前苏联则从1964年开始,用了10年时间对普通学校的教育内容进行改革,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新教材。

本节主要对国外几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学物理教材作简单的评述。

一、美国PSSC物理PSSC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为对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新的探索而组建起来的“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的简称。

它原是一个研究麻省理工学院课程计划的机构,但在组建后不久便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组织了。

根据该书编者哈伯沙伊姆(U.Haberschaim)所说,PSSC物理课程的目的在于说明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自然界的调查,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和根据;培养批判地阅读的能力以及进行推理和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所学到的技能;给想读大学理工科的学生打下一个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PSSC物理教材是由宇宙、光学与波、力学、电与原子结构等四部分组成。

在第一部分“宇宙”里,教材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概念只作一般性的阐述,即说明怎样把握和怎样测定这些物理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是物理学,时间及其测定,空间及其大小,函数关系和标度的选择,沿着一定轨道的运动,矢量,质量、元素、原子,原子和分子,气体的性质,测定等十章。

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物理学是一个研究课题;理解时间、空间与物质三者是不可分的。

日本数学发展史

日本数学发展史

中国数学传入日本的第二个时期 十三至十七世纪,《杨辉算法》、《算学启 蒙》、《算法统宗》等陆续传入日本,对日本 数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吉田光由的《尘劫记》 ﹝1627﹞使珠算术在 日本迅速得到普及,其内容与《算法统宗》极 为相似,只是其中许多例题是根据日本的实际 情况编写的。
十七世纪初,日本数学家开始写出自己的著 作,如毛利重能的《割算书》﹝1622﹞、今 村知商的《竖亥录》﹝1639﹞等。 到十七世纪末期,通过关孝和等人的工作, 逐渐形成了日本数学体系──和算。
小平邦彦(Kunihiko Kodaira, 1915.3.16-1997.7.26),日本著名数 学家。在代数几何和复几何 领域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证明了复曲面的黎曼-罗赫定 理, 证明了小平消灭定理和 小平 潜入定理,对紧复曲面做出了系统的 分类,并发展了高维复流形的形变理 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面介绍一下日本的数学家
日本历史上的著名数学家有: 高木贞治(1875-1960 ), 创立类域论 。 永田雅宜, 1958年给出Hilbert第14问题的反 例。 志村五郎 ,1927年提出的谷山丰猜想最终 导致了费马大定理的完全证明。 获得菲尔兹奖的日本数学家有小平邦彦,广 中平佑,森重文 获得沃尔夫奖的日本数学家有小平邦彦 ,伊 藤清 ,佐藤干夫
十九世纪中叶,日本政府采取了开国政策, 西方数学大量传入。明治维新时期,日本 政府实行「和算废止,洋算专用」政策, 和算迅速衰废﹝只有珠算沿用至今﹞,同 时开始了近代数学的研究。
时至今日,日本已步入世界上数学研究先 进国家的行列。 日本的数学在20世纪后半叶进步很快,尤 其在代数,微分几何,代数几何等领域日 本数学家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孝和在日本被尊为「算圣」,十七世纪 末到十八世纪初,以他为核心形成一个学 派﹝关流﹞,这一学派的主要成就是「点 术」和「圆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情境 。 3 教材能力培养 的特点
获得科学探究 的乐 趣 , 到科 学探究 的启 示。③ 鼓励 得 学生积极思考 和讨论 。在设 计上注重 了学生之 间的积 极互动 , 计了大量的讨论性活动和探究性活动。 设
4 教材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特点
《 高中生物课 程标 准》 明确 指 出 :对 学生进 行 观 “ 念态度教育 , 做 到潜移 默 化 , 要 寓德 于教 。既要 克服 单纯传授知识 、 忽视德育的倾 向 , 又要克服脱离科 学教
学概念的认 识、 理解 、 用 和评 价 , 以认 识 、 运 所 理解 、 运
开这套《 生物 学》 教材 , 我们 不 难发 现 , 是古 今 中外无
数生物学家及 生物学 工作者 不畏 艰辛 , 力探索 而形 努 成 了“ 生物学 ” 门科学 。如教材 的 “ 这 课外 阅读 ” 部分 对达尔文 、 孟德尔等 的介绍 , 国在分子 生物学研究方 我 面取得 的举世 瞩 目的成就 , 新陈 代谢 中介 绍 了斯 巴兰 让 尼的发现 , 等 。研 读它 的历史会 使学 生心灵 上 受 等 到熏陶 , 精神上得到享受 , 有助 于对 生物 学本质的认识 和理解 , 有助于树立科 学的世 界观。此外 , 教材 中还有 许多环境保护方 面的小知识 与思考题 。如教材 中让 学 生思考 “ 氧层 的破坏 对植 物 和人 体有 什么危 害?如 臭 何保护臭 氧层 ? 等等 , ” 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 学生 使 进一 步懂得人类 要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
年, 根据《 教育基本法 》 学校教育法 》 和《 的精 神 , 日本
① 安排丰 富多样 的科学探 究活动 , 让学生 通过活 动体 验过程 , 和运 用方法 。② 详 细介 绍 了生物 学发 展 领悟
的科学史 内容 , 特别是科学史 的经典案例 , 让学生从 中
化, 以数 字作证据支持结论” 的突出特 色。二是表现在 色彩化方面 。通过色彩化处理 , 提高 了图表 的质量 , 像 “ 光合作用 图解 ” 的背景色还突 出了动感 , 随光反应 到 暗反应的推进 背景 色 由浅 至深 , 为学生 创设 了 良好 的
维普资讯

2 6・
学 2 6 第3卷) 0 0 年( 1 第1 0
日本 高 中理 科 课 程 的演 变
周 丽威 ( 林 通 师 学 10 ) 陈秉初 ( 江 范 学 学 生 科 学 金 30 ) 吉 省 化 范 院 30 42 浙 师 大 化 与 命 学 院 华 2 0 14
王 立 峰 ( 东 莒 第四 学 2 5 ) 山 省 县 中 6 0 70
日本的理 科课程 , 随着社会 的变化 、 科技 的进 步、
科合为一体 成为理 科 , 理科 课 程大致 可分为 以下五个
阶段。
教学经验的积累 以及 国际上教 育思 潮的影 响 , 分别 于 14 9 7年 、90年 (9 3年 实施 ) 17 16 16 、9 0年 (9 3实 施 ) 17 、 17 9 7年 (9 2年 实 施 ) 18 18 、9 9年 ( 9 4年 实施 ) 19 19 、 99
5面向21世纪的改革2003年至今日本为深入开展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使今后的学校教育更加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针对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环境容量与质量有限和人口少生而长寿化等社会问题的凸显以及为了能培养支撑21世纪日本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早在1996本第十五期中央教育审议会便确定了日本今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即展望21世纪的教育应培养儿童的生存力摆脱以扩大知识和技能的量为目标的学力观促进以自主判断的行动为目的及其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丰富的感性和创造力等为中心的学力为此要有一个轻松宽裕的生活环境
学 内容空洞说 教的倾 向。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 ” 观 的培养 , 也是 高 中生物学 教学 的一项 重要 任务 。翻
3 1 能力结构 的构成 .
教材 中知识 结构是外显 的 , 而
能力培养结构是 内隐的。教材的能力培养结构反 映在 教材知识 内容 的有机 组合 与排列 , 它包 含了对学生 理 解、 应用 、 分析 、 综合 、 评价生物学知识能力的培养 和训 练。具体说 , 本套教材 的能力培养分 成三个层 次。 第一层 次是认识 、 理解 、 运用 和评 价概 念的能 力 , 由观察力 、 记忆力 、 想象力 、 思维力 四种能力构 成 , 中 其 思维力 的培养是核心 。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对 教材 中科
年( 0 3 实 施 ) 20 年 进行 了 6次 大的 中 小学 课 程改 革 。
1 生活单元课程阶段 (9 7年起 ) 14
在这个期间 日本制定 了《 教育基 本法 》 学校 教 和《 育法》 等根本大法 , 立 了六 ・ ・ ・四教育 体系 , 确 三 三
对教育 的整 治 和全 面 改 革 的任 务 已基 本 完成 。14 97
5 教材栏 目设 置的特 点 为了更好 地体现 课程标 准 的要求 和精神 , 教材 在
用和评价 概念 的能 力是 教材 能力 培 养 结构 的基 本 要 素。 由此基本要 素结合 形成 了第 二层 次 的能力 , 即对 由一个基本概 念 为中心 的部分概念 , 组合 成的生 物学 知识子系统 的认识 、 理解 、 运用与评价 的能力 。具体包 括 : 观察、 析生物 学现象 与生物结 构特 征 的能力 ; ① 分 ② 阅读 、 理解生物学教材与资料的能力 ; ③应 用生物学 理论 于实践 的能力 ; ④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 的能力 ; ⑤ 习得 生物学科学研究方法 的能力 。第三层 次是在第 二 层 次上 , 形成 了对 生物学 知识整体 的分 析、 概括 、 价 评 与研究 的能力 。包括 : 建立生物学知 识体系 的能力 ; ① ② 总结和运 用生物 科学规 律的能力 ; 评价人 与生物 ③ 科学关 系的能力 ; ④参 加生物科学研究 的能力 ; ⑤解决 问题 的创造能力 。这一层次是教材能力 培养结构 的最 高层次 , 也是多种具体 能力 的综合体现 。 3 2 能力培养的途径 . 以上能力培 养的具体途径是 :
每次改革周 期 为 十 年 左 右。 日本 的 高 中 采 用 “ 综 大 合” 体系 , 自然 科学 的物理 、 学、 将 化 生物 、 地学 四个学 材增加大量具体数字、 曲线、 表格 、 图和照片 , 中引 插 其 入数字 、 曲线和表格是最引人瞩 目的变化 , 仅第一册 数
字、 表格和 曲线 就近 2 0个 。具有 “ 曲线表示 数字变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