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及课程标准修订(2018年7月)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及课程标准修订(2018年7月)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及课程标准修订(2018年7月)

●1999年高考开始进行“3+X”模式探索
“3+文/理综合” 是该阶段人们普 遍认可,且影响 最大的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大部分省市陆续实行了“3+文/理综合”的
高考模式 。
●2014年新高考综合改革开始,在浙、沪两省市先行试点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出台背景 ● 从 2005年原教育部长何东昌上书中央,痛斥应试教育的弊端;谈松华 (曾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领衔调研,写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 革研究报告》,报告提出高考改革“应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离高考 承担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功能;将社会化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体系;建立中学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服务记录,逐步实行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元录取制度。” ● 2010年谈松华再次被任命为组长,再次进行调研,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 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原因在于 “分歧太大”。 ● 进入2013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 展,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 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 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 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 2014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的实施意见》,9月3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教学计划,于1958年3月颁发了1958— 195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
主要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课程改革的主题是:缩短 学制、精简课程。 1961年开始,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 针指导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颁发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 (草案)》, 这次改革开始重视学科与育人的作用;首次提出设置选修 课;重视地方教材、乡土教材的编写。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解读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解读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解读三个问题为什么要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了什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做些什么?一、为什么要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基(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党中央把课程建设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来抓,要求课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培养的学生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解决高中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国家2004年进入实验,接受实践检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新时期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如普通高中教育目标任务不够明晰、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指导性不强等,高中课程必须做出积极回应。

三是加强与高考综合改革有机衔接的需要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高考命题“增加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等要求。

确保学和考的有机结合,增强综合育人效果。

二、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了什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组长:朱幕菊修订工作的主要成果一是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定位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即“一个中心,三个准备,一个奠定”。

二是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科学生应达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完成的育人任务。

)三是创建了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改变了当前以学科知识点为纲,以识记、理解和应用为质量水平的学业质量观,是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其不同表现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

2018年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数学课程标准培训讲座

2018年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数学课程标准培训讲座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研究变化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版)
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 习方式 4. 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 发展学生的数学适应能力 6. 与时俱进的认识“双基” 7. 强调本质,注重适度新形式化 8.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 合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2
研究变化
(1)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 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 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 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
(二)结构
研究变化
由旧版本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修改为新版本的必修课程、选择性必 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首次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 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 必修课程:由旧版本的5 个模块,数学1-5,变为新版本中的预备知识、 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五个 模块。 选择性必修课程:新提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 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个模块为选择性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由旧版本的4 个系列,变为新版本中的A:数理类课程B:经 济、社会、部分理工类课程C:人文类课程D:体育、艺术类课程E:拓 展、生活、地方、大学先修类课程,五大系列。 首次提出数学文化的概念,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 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 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

2018年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实施建议》

2018年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实施建议》

论 证
走出困境的选择
这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之举 —— 观思想政治课发展之大势
的选择。 ◆ 为什么要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概而言之,
是当前问题“倒逼”出来的。
理 由 一
因势而谋
因课程形态之大势而谋 —— 一种以核心素养
的培育为主导而不是以学科体系或学生经验为主导
的课程类型。
◆ “凸显观点、关注过程”: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 的方法论基础。
创新意义的亮点。链 接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
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 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否则就会“肌无力”。“
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 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要 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被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 、新表述”,“体现原创性、主体性、时代性。”“主要的困难 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 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
主要变化及实施建议
一、从基本思路看主要变化
——依课标文本的撰写为序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

我们为何出发—— 一脉相承的坚守。
我们去向何方—— 与时俱进的追求。
◆ 表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信念。
解 读

课程性质:这是一门什么课
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的课程。
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动力。“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想 应运而生。
的呼声。” ◆ 用四要素表达思想政治素养,更能够紧扣时代主题、回应社会关切, 展现“强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精神状态。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介绍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二、基本理念1.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2.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3.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三、学科核心素养相对于现行课标从三个维度陈述课程目标的方式,根本的变化在于以核心素养的陈述来表达课程目标。

这种陈述,分为两步展开。

首先,表达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明确每个素养的内涵,阐述其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表明每个素养对于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有多么重要。

然后,以每个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来陈述。

“◆具有政治认同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具有理性精神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

2018年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电子版]

2018年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电子版]

2017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电子版)、刚刚,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为(2017年版)各科课程标准最全版(扫码直接进入)↓↓↓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政治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小编也已为各位整理了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答记者问:1.社会各界对修订普通高中课程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答: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

二是解决高中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

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

三是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

2.为确保课程修订达到预期目标,修订工作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答: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中央有关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把好意识形态安全关。

二是坚持科学论证。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求。

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不同领域人员的意见,重大问题向权威机构、权威人士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生在普通高中阶段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划和学习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文件。

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素质和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一份教育部门颁发的管理性文件,专门规定了高中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素养等方面的规定。

而课程标准则是一份详细的、全面的教育教学文件,用于规范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参加各类考试和评价,最终完成高中学业。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了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所应该学习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方案和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数学方案和标准则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英语方案和标准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基本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信息获取能力等等。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需要根据当地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设计符合课程方案和标准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需要全面实施课程方案和标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学科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指导和教学依据,为学校提供了规范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

只有密切遵循课程方案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才能有序进行,实现高中教育的目标和效果。

【结尾】第二篇示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一直备受瞩目。

2018新课标实施方案

2018新课标实施方案

2018新课标实施方案201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育课程标准,即2018年新课标。

这一新课标的实施方案对于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2018新课标的实施方案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帮助。

首先,2018新课标实施方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在新的课程设置中,注重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强调了跨学科的整合和交叉融合。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2018新课标实施方案注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

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2018新课标实施方案还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避免了对学生的机械记忆和应试应付。

总的来说,2018新课标实施方案的出台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标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适应和引领这一变革,不断探索和实践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2018新课标实施方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具有重大的影响。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标的意义和价值,积极主动地适应和引领这一变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和进步。

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调整方案(1)江苏省新高考方案

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调整方案(1)江苏省新高考方案

普通⾼中2018级学⽣课程调整⽅案(1)江苏省新⾼考⽅案关于调整普通⾼中2018级学⽣课程⽅案和课程内容的通知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局,各普通⾼中学校:为解决现⾏普通⾼中各学科教材与《普通⾼中课程⽅案(2017版)》不匹配的问题,决定对2018年秋季⼊学的普通⾼中学⽣的课程⽅案和部分学科课程内容进⾏调整,调整后的⽅案见附件1和附件2。

全省2018级普通⾼中学⽣执⾏调整后的⽅案。

原⽅案中未做调整的部分,仍按原⽅案及“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的通知”(苏教教科[2009]2号)执⾏。

2017、2016级学⽣按原⽅案组织课程教学。

各级教育⾏政部门和学校要抓紧做好各项准备⼯作,严格落实调整⽅案,保证课程教学秩序的稳定。

因⽅案和内容调整,2018级学⽣部分学科教材的征订时间须做相应调整,具体为:语⽂必修5教材与必修3、必修4教材同时征订;历史必修2、必修3教材与必修1教材在⾼⼀年级同时征订;思想政治必修1、必修2、必修3教材均需在⾼⼀年级征订。

附件1:江苏省普通⾼中2018级学⽣课程学分结构表附件2:江苏省普通⾼中2018级学⽣部分学科课程内容调整说明2018年⽉⽇江苏省普通⾼中2018级学⽣课程学分结构表说明:本表中的“必修”课程,根据学⽣全⾯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主选择修习,学⽽不考或学⽽备考。

江苏省普通⾼中2018级学⽣部分学科课程内容调整说明语⽂注:1.本次调整是根据新课程⽅案在现有教材基础上的调整。

调整原则是:根据新课程⽅案中的学分要求,对现有必修教材作适当增删,增加部分是新课标中有明确要求⽽现有教材没有的诗⽂。

选修教材的使⽤仍然由各学校⾃⼰决定。

教材读本建议使⽤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配套读本,学校可以根据⾃⼰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版本的读本,但要注意读本与教材配套的科学性。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018年7月)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018年7月)

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水平要求上 的差异 教学目标上 的差异
课程标准
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 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 顺序及其要求。内容的表述方式更 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内容的 多地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刚性。 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启 发性、弹性。 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识、技 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 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用可观测的、指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来说明。
课程标准对目标描 述的 4个要素:行为 主体、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和表现程 度(或行为对象)。 行为主体是学生, 通常省略。 行为条件是指对 影响学生学习结果 的特定方式或范围 的限制,有时也可 以省略。
说出 举例 区分 设计 ……
识别 描述 解释 解决
教学行为上 的差异 评价方式上 的差异

前言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学 大 纲
课程设计思路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必修和选修(有案例)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评价建议
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
二、化学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 本的化 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 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 观念。 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 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 验。 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 有关 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 学问题。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及重大变化(2018年7月)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及重大变化(2018年7月)

题 教学测试和评估
可见,《新课标》比现行教学大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我们认为 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都应认真学习《新课标》,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尝 试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研究课教学做好准备。
课 程 性 质
基 本 理 念 前
设 计 思 路 言

要 求 说 明
知 识 与 技 能 过 程 与 方 法
课 程 目 标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 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属于智力因素,“必备品格” 主要属于非智力因素,“正确价值观念”属于价值 取向。3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0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与科学素养的关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关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因而,构成系统的要素,也可分为静态要素和动 态要素。静态要素只表明系统的成分;动态要素不仅 表明系统的成分,而且还表示系统的运行过程(动 态)。科学素养的3个要素,属于静态要素,只表明 科学素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构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要素,属于 动态要素,不仅表明构成成分,而且还表明从化学科 学实践到化学科学认识再到化学科学应用的素养形成 与发展及其表现的过程。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阐述的是“宏微结合”; 化学是变化之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阐述 的是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问题,化学变化中 的“不变”,是相对不变,存在动态平衡。因此, 这2条素养反映的是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化学学科 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反映的是化学学 科思维方法。
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水平要求上 的差异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05.23•【字号】吉教基二〔2018〕18号•【施行日期】2018.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教基二〔2018〕18号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教育局,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教育局,吉林省教育学院: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基厅【2018】1 号)要求,做好我省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培训工作,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实际情况,省教育厅制定了《吉林省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吉林省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吉林省教育厅2018年5月23日附件吉林省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为全面落实教育部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确保全省高中教师准确理解新方案、新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基厅[2018]1号)要求,省教育厅决定部署开展全省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培训任务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各级教研部门负责人和普通高中各学科教研员、普通高中学校校长和各学科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

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1.通识培训:主要包括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思路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情况;区域与学校层面的实施策略;高考综合改革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和实践策略。

最新文档-《江苏省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调整方案》解读(终稿) (共31张PPT)-PPT精品共

最新文档-《江苏省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调整方案》解读(终稿) (共31张PPT)-PPT精品共
最新文-《江苏省普通高 中2018级学生课程调整方 案》解读(终稿) (共31张
PPT)-PPT精品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解读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一套指导高中教育的教育标准,旨在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标准于2017年颁布,2018年开始全面实施。

本文将对新课标进行解读,分析其背景、内容、影响及实施方法。

一、背景和意义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是在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背景下颁布的。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标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容解读新课标主要包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等内容。

课程方案规定了学生修习的课程门类、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等。

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评价标准、教学方法等。

教材则根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

课程设置上,增加了选择性、整合性、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评价方式上,强调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法为保障新课标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新课标的宣传和培训,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

其次,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评价方式等。

此外,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家长和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实施方案,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

该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新课标的顺利实施,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课件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课件

Page
10
思想政治2:政治与法治
本模块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框架,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 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内容标准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1.2 引述党章规定,牢记党的纲领、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领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为 党的指导思想的意义。 1.3 了解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 2、人民当家做主 2.1 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2 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当代国际社会
Page 8
五、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1:经济与社会
本模块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 理,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
济的运行,阐释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成就和发展理念,
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提升参与经济社会 生活的能力。
Page
9
内容标准 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1 比较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发展阶段,理解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由。 1.2 简述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解析其优势和局限性;辨析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3 评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阐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根基。 2.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2.1 评析企业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阐释企业和消费者如何作出合理 决策,解析市场 运行机制中诚信与公平竞争的价值。 2.2 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物价指数(CPI),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意义。 2.3 说明影响货币需求的基本因素,评析宏观经济调控中运用货币政策的实例;列举税收 作用的表现,评析宏观经济调控中运用财政政策的实例。 3.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1 归纳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成就,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阐释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2 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解析产业结构升级的意义与途径。 3.3 辨析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评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 列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高中新课程方案和标准2018年秋季起开始执行

高中新课程方案和标准2018年秋季起开始执行

龙源期刊网
高中新课程方案和标准2018年秋季起开始执行
作者: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第02期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普
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全部完成,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之中,明确提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同时,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在加强与高考综合改革衔接方面,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相适应;在考试命题方面,各学科细化了评价目标,加强了对学科素养的测评指导;在课程实施方面,加强了对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选课走班教学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指导,并提出了相关教学管理要求、条件保障措施等。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2017-01-05)。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解读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解读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解读为什么要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为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基。

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解决高中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以及加强与高考综合改革有机衔接的需要。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了什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明确了普通高中的定位,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创建了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则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完成从“教书”向“育人”的转变,落实立德树人。

这些修订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应对措施为了推进教研创新发展,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1、明确本次高中课程修订的基本定位,将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延续和创新发展作为基础;2、确定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目标,包括改变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和课程管理;3、全面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从研究课堂转向研究教育教学全要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以学生的研究为中心,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XXX运用,引导教学研究工作走向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同时注重学校特色引导和教师教学个性的发挥;4、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包括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改变研究动力机制和推进教学改革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关键。

我们需要从“外压”向“内生”转变研究动力机制,让学生学会研究。

同时,我们要完成从“知识点”到“核心素养”的转变,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目标包括改变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和课程管理。

我们要全面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以学生的研究为中心,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XXX运用,引导教学研究工作走向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同时注重学校特色引导和教师教学个性的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招考制度大变革(两依据、一参考)
1、不分文理,实行“3+3”模式 2、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3、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4、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ຫໍສະໝຸດ 附:配套文件(四个意见):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
2、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
3、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摘自一名1981年高考考生的回忆:
恢复高考制度几 年后,学生应试 负担过重。科目 过多现象日渐显 现!!!
●1983年高中会考开始,并进行高考减少科目尝试
高考科目过多,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又要保证学生毕业资格 ,
●1992年高考开始实行“3+2”模式
“3+2”是这阶 段普遍为人们所 接受且影响最大 的高考模式
几个话题:
一、我国高考改革走过的历程 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回顾 三、扎实落实高中新课程方案
1
一、我国高考改革走过的历程
●我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从隋朝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已经历了 一千四百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高考改革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每次改
革都对普通高中的课程及教学产生了导向性影响:
(一)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沿革
4、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六)高考综合改革需要稳步推进与探索
1、2014年“拿图纸、出方案、定试点”,上海、浙江首批试点 2015年“打基础、抓施工、抓试点”;
2016年“调布局、克难点、抓推进”;
2017年“抓总结、出经验、稳推广”,2017年,首批试点省 参加“3+3模式新高考”; 2017年鉴于沪浙的经验教训又推出二批试点(北京、天津、山 东、海南四省市作为新高考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 整体推进速度较原预计明显后移了。 浙江省人民政府在2017年11月28日出台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深化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 》 文件指出:要【完善学考选考安排 】:
(一)行动纲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明确提出推 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这是此 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二)指导思想
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 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999年高考开始进行“3+X”模式探索
“3+文/理综合” 是该阶段人们普 遍认可,且影响 最大的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大部分省市陆续实行了“3+文/理综合”的
高考模式 。
●2014年新高考综合改革开始,在浙、沪两省市先行试点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出台背景 ● 从 2005年原教育部长何东昌上书中央,痛斥应试教育的弊端;谈松华 (曾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领衔调研,写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 革研究报告》,报告提出高考改革“应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离高考 承担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功能;将社会化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体系;建立中学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服务记录,逐步实行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元录取制度。” ● 2010年谈松华再次被任命为组长,再次进行调研,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 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原因在于 “分歧太大”。 ● 进入2013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 展,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 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 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 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 2014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的实施意见》,9月3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 2、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 3、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 4、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
(四)总体目标:
2014年启动浙、沪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 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 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的考试招生模式。
1、建国后的高考过渡阶段(1949年—1952年) 2、高考制度的初建阶段(1953年—1965年)
3、“文革”的高考中断阶段(1966年—1971年)
4、“文革”的推荐入学阶段(1972年—1976年) 5、恢复高考后的制度重建阶段(1977年—1984年) 6、素质教育提出后的高考改革阶段(1985年—1998年) 7、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深化改革阶段(1999年-2013年) 8、高考综合改革阶段(2014年——现在)
(二)高考改革历程中几个重要节点
●1952年高考制度初建,考试科目齐全
●1954年高考开始实行文、理、艺、体分类
教育部1954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中第一次进行文、理、艺、体分类:理
●1966年高校停止招生,高考中断
●1977年高考制度开始恢复 历史片段:1977年8月4日到8日,邓小平组织召开科学教育工作 座谈会。当时实施的是工农兵推荐上大学,依据的就是自愿报名、基层 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方针”。这样的制度,遭到不少 与会者的批评。 会前,教育部以“来不及改变”为由,决定仍然维持“文革”中推 荐上大学的办法,并刚刚将方案送出上报中央。会上,邓小平当即决定 ,把文件追回来! 邓小平当机立断,今年就下决心,不再搞群众推荐了,立即恢复考 试。 8月中旬,恢复高考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成年上万的青年,兴奋 得奔走相告。 1977年8月13日,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再次召开,一开就是44天。 当时,不少人悄悄开始复习功课,但迟迟听不到宣布恢复高考的正式消 息,他们也非常焦虑。 当年10月5日,教育部新制定的高校招生工作意见获得通过。 1977年12月10日、11日、12日,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文科考史 地,理科考理化。第二天上午数学,下午语文。第三天加试,可考可不 考外语,外语当时不是必考的。1978年2、3月份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