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头颈外科学资料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鼻部疾病
第一节 急性鼻炎
治疗
改善鼻通气,促进鼻分泌物排出,预防并发症
对症治疗 局部治疗
防止慢性变 预防并发症
第二节 慢性鼻炎
病因不明
反复发作急性鼻炎且治疗不彻底,邻近感染病灶,鼻腔用 药问题,职业或环境因素等
病理
血管扩张 黏膜水肿或增生 黏膜肥厚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突出表现为鼻塞 单纯性
慢性鼻炎
症状多变,间歇性与交替性,与气温、活动状况、昼夜的关系; 鼻黏膜外观与触感,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
第一节
诊断
急性鼻窦炎
发病特点 流脓涕
全身症状 局部表现
鉴别诊断
眶下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眼部疾病
第一节
治疗
急性鼻窦炎
一般治疗:休息,饮食,饮水,镇静
全身治疗 抗生素疗法应足量,完成疗程 特应性体质者予以全身抗变态反应药物 对邻近感染病灶的处理
局部治疗 鼻内用减充血剂(疗程少于7天)和糖皮质激素
第一节
鼻窦恶性肿瘤
生物治疗进展
细菌治癌
诺维氏梭菌,一种致病性土壤细菌 其释放的酶可以穿透并杀死哺乳动物细胞。美国密苏里 州堪萨斯城的生物科技公司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对诺维 氏梭菌进行了基因改造,随后注射进入一位53岁的女 性癌症患者体内,一个月后,肿瘤出现了萎缩
鼻窦恶性肿瘤
生物治疗进展
病毒治癌
天然病毒中有6种病毒可以直接溶癌 美国已开发出两种溶癌病毒,携带GM-CSF基因,在进 行Ⅲ期临床试验
偏振光发射照相机 连接内镜照相
电子鼻辨别气味
鼻窦恶性肿瘤
预后
鼻窦恶性肿瘤初始症状不明显,难于早期发现和 诊断,导致治疗时机延误,多数预后不佳 上颌窦癌5年生存率仅达30%~40% 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对提高生存率极 为重要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重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危险三角区: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2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3鼻疖:是鼻前庭或鼻尖部毛囊,皮脂腺,汗腺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
4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疾病,俗称“伤风”、“感冒”,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多见。
5萎缩性鼻炎:以鼻粘膜萎缩或退行性病变为其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
6变应性鼻炎:发生在鼻粘膜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为主要特点。
(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产生鼻粘膜炎症,从而表现出鼻部症状的一种疾病。
)7鼻中隔:位于固有鼻腔的内侧壁,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和上颌骨腭突组成。
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8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
9咽峡:由上方的腭锤、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舌弓、腭咽弓构成的环形狭窄。
10咽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由内环和外环组成。
内环有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舌扁桃体构成。
外环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和下淋巴结构成。
11扁桃体隐窝:扁桃体内侧面朝向咽腔,表面有鳞状上皮黏膜覆盖,其黏膜上皮向扁桃体实质陷入形成6~20个深浅不一的盲管,称为~。
12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
13腺体样面容:腺体样肥大者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3~5岁儿童多见。
14环甲膜:是环状软骨弓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
中央部分宽厚,称环甲中韧带。
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时因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发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白天嗜睡的病征。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全套课件)
精品PPT
鼻
腔
鼻腔: 包括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鼻前庭: 前界——前鼻孔;后界——鼻內孔。 特征:由皮肤覆盖,并长有鼻毛,且富含 皮脂腺和汗腺,故易发生疖肿,疼痛剧烈(因 皮肤与软骨连结紧密)。
精品PPT
鼻阈:鼻翼內侧弧形的隆起部。 固有鼻腔:由粘膜覆盖,有前、后界及内、外、 顶、底四壁。
内侧壁——即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 筛骨正中板即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
利特尔区(Little’s area):是指鼻中隔最
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区,该区分别由颈 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 管丛。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又称“易出 血区”。(重点)
精品PPT
后界为 后鼻孔——主要由蝶骨体(上)、蝶骨 翼突内侧板(外)及腭骨水平部后缘(底)、犁骨 后缘(内,即左右后鼻孔分界)围绕而成。
前界——鼻內孔; 后界——后鼻孔;
精品PPT
顶壁——前段:鼻骨和额骨鼻突; 中段:筛骨水平板(属颅前窝的
一部分,板多筛孔即筛板,其薄而脆,可容 嗅区粘膜的嗅丝通过抵达颅内);
后段:即蝶窦前壁。
精品PPT
底壁——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 前3/4——上颌骨腭突; 后1/4——腭骨水平部。
精品PPT
精品PPT
第二章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检查的基本方法与设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检查者和病人的位置 额镜与检查器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查治疗
综合工作台
精品PPT
第三章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总论
第一节 耳鼻咽喉-头颈先天性畸形 第二节 耳鼻咽喉-头颈感染 第三节 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异物 第四节 耳鼻咽喉-头颈肿瘤 第五节 耳鼻咽喉-头颈变态反应 第六节 耳鼻咽喉-头颈创伤 第七节 全身疾病在耳鼻咽喉-头颈的表现
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学科交叉融合,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在疾病诊断、治 疗技术、科研水平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未来将更加注重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 疗。
国内外现状及挑战
国内现状
我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实力也 在逐步增强。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
出血处理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 泌物。对于喉部手术患者,需密切关 注呼吸情况,防止喉水肿和窒息的发 生。
术中仔细止血,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伤 口渗血情况。如有活动性出血,及时 采取止血措施。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 预后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
手术前后指导
告知患者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如术前禁食禁 饮时间、术后饮食和活动要求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安慰和鼓励。对于焦虑、恐惧 等不良情绪,及时采取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 的心态面对手术和治疗。
CHAPTER 05
特殊人群临床特点与处理策略
儿童患者特点及注意事项
头颈部功能
维持头部姿势和平衡,保护重 要器官和组织,以及参与呼吸 、吞咽和言语等功能。
常见疾病
颈椎病、颈部淋巴结炎、甲状 腺疾病等。
CHAPTER 03
诊断方法与治疗技术
常规检查手段介绍
前鼻镜检查
用于观察鼻腔前部结构和病变情况,是鼻部 疾病初步诊断的常用方法。
音叉试验
用于评估听力损失性质和程度,是耳部疾病 初步诊断的常用方法。
孕妇患者生理特点
孕妇在怀孕期间,生理状态发生显著变化,如血容量增加、激素 水平变化等,可能对耳鼻喉头颈部产生影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中鼻甲及中鼻道(middle turbinate & middle meatus)
下鼻甲和下鼻道(inferior turbinate and inferior meatus)
• 下鼻甲骨为一个单独呈水平状卷曲的薄骨, 附着于上颌骨内侧壁和额骨垂直板,其外 侧面与鼻腔外侧壁及下鼻甲附着部共同形 成下鼻道。 • 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顶。
点击添加文本 3 、前庭学生理与病理研究
4、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 5、鼻咽癌、喉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与基因治疗 6、骨锚式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技术 点击添加文本 7 、鼻内镜外科微创技术 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绪论
全身疾病在耳鼻咽 喉头颈区的表现
先天性畸形 异物
创伤 变态反应
……
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 疾病分类
鼻腔外侧壁解剖
鼻甲和鼻道
• 鼻腔外侧壁从下向上有三个呈阶梯状 排列的长条骨片,分别称为上、中、 下鼻甲,其大小依次缩小约1/3,前端 位置依次后移约1/3,每一个鼻甲的下 方与鼻腔外侧壁均形成一个间隙,分 别称为下、中、上鼻道。
下鼻甲:最大的鼻甲;后端距咽鼓管口仅1.5cm。 下鼻道:鼻泪管开口;外侧壁薄易穿刺。 中鼻甲:前部附着于前颅底骨,后部呈冠状位,向外附着于纸板,
将筛窦分为前组和后组;后上方为蝶腭孔,为蝶腭神经及血管出入 处。 中鼻道 :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前组鼻窦开口处。 上鼻甲:前鼻镜下看不见。 上鼻道:后组筛窦开口。 蝶筛隐窝:上鼻甲后上方。
中鼻甲及中鼻道(middle turbinate & middle meatus)
• 中鼻甲为筛窦内侧壁的标志,附着于筛窦 顶壁和筛骨水平板交界处的前颅底骨。 钩突 • 中鼻道外侧壁上两个隆起 两者 筛泡 之间半月形裂隙为半月裂孔 半月裂孔向 前下和外上逐渐扩大,漏斗状空间名筛漏 斗或筛隐窝。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ppt医学课件
鼻内镜外科手术是鼻科学发展的里程碑,目 前除鼻窦炎、鼻息肉等常见疾病,鼻内镜外科技 术其适应证已扩展至脑脊液鼻漏修补、垂体瘤切 除、视神经减压、泪囊手术等交叉学科领域,是 鼻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鼻 窦 镜
纤维喉镜
带内窥镜支撑喉镜
带光食管镜
显 微 手 术
鼻窦镜下正常影像
鼻 内 窥 镜 手 术 系 统
体内植入部分
体外安装部分
பைடு நூலகம்
人工电子耳蜗组成
(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 征 (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 疗
多 导 睡 眠 监 测 系 统
治 疗 鼾 症 的 等 离 子 设 备
五、耳鼻咽喉科学尚待解决的课题
随着工程学、动力学、计算机技术及分子生 物学等领域的高新技术越来越多的介入耳鼻咽喉 科学, 学科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成为学科创新的 扳机点. 同时也发现越来越多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 去探索,有大量工作要开展,众多课题要进一步 研究,还有空白点急需填补。
• 防聋治聋、嗓音障碍的矫治。 • 耳鼻咽喉肿瘤学、免疫学、器官移植。 • 整形美容手术、宇航医学。 • 小儿耳鼻咽喉科学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病
(三)微创外科 1.窥镜手术 窥镜手术或微创外科是现代外科技术的标志,内腔镜诊
疗技术已“无孔不入”地应用于医学各个临床学科,自耳鼻 咽喉科诞生之日起,就与内窥镜结下不解之缘。耳鼻咽喉内 窥镜包括纤维食管镜、纤维气管镜、纤维鼻咽喉镜、硬质食 管镜、硬质气管镜、直达喉镜、悬吊支撑喉镜、鼻内窥镜与 耳内窥镜等。
也是影响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声和吞咽 等重要生理功能的常见因素, 是本学科临床医疗 工作与基础研究工作的重点, 医学生应该重点掌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汇报人:XX 2024-01-27
目录
•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概述 • 耳鼻喉头颈解剖与生理 • 常见疾病及诊断方法 • 治疗手段与技术进展 • 预防保健与康复指导 • 研究前沿与未来展望
01 耳鼻喉头颈外科 学概述
定义与范围
01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是研究耳、鼻 、咽、喉、气管、食管以及头颈 部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 、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医学科学。
02 03
促进医学科学进步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不仅可应 用于临床实践,还可为其他医学领域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医学科学的 整体进步。
拓展医学领域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如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嗓音医学、颅底外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为 医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要点二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 疗
未来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发展将更加注 重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与肿瘤学 、神经学、影像学等相关学科的紧密 合作,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综合 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要点三
远程医疗与智能诊疗 系统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远程医疗和智能诊疗系统在耳鼻喉头 颈外科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患者可 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 随地接受专业医生的远程诊断和治疗 建议,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 性。
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
包括鼻息肉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喉癌根治术等,通过切除病 变组织来治疗疾病。
微创手术
借助内窥镜等先进设备,进行鼻内镜手术、喉显微手术等,具有 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机器人手术
利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耳鼻喉科学与头颈外科学
02
头颈外科学概述
头颈外科学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头颈外科学是研究头颈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 学科。
特点
涉及面广,包括耳、鼻、咽、喉、气管、食管、甲状腺等器官;与多学科交叉 ,如神经外科、眼科、口腔科等;重视功能保留与重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头颈部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解剖结构
头颈部包括颅底、颈椎、耳、鼻、咽 、喉、气管、食管等结构,以及相关 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过程,提供 家庭支持和关爱。
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
增强患者信心
通过教育和心理支持,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 心和积极态度。
及时解答疑问
鼓励患者提问,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和担忧,消 除患者的顾虑。
ABCD
提供清晰的信息
确保向患者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以便患者理 解治疗计划和自我护理要求。
耳鼻喉科学与头颈外科学
汇报人:XX 2024-01-25
contents
目录
• 耳鼻喉科学概述 • 头颈外科学概述 • 诊断方法与治疗技术 • 典型案例分析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耳鼻喉科学概述
耳鼻喉科学定义与特点
耳鼻喉科学定义
研究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 颈区域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 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 临床医学学科。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案例介绍
患者,男性,40岁, 因颈部肿块、呼吸困难 等症状到医院就诊,诊 断为甲状腺肿瘤。
症状分析
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常见 的头颈部肿瘤,主要表 现为颈部肿块、呼吸困 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本案例中,患者的症状
与甲状腺肿瘤相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一:鼻。
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1:鼻是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组成的。
每一侧鼻腔借助深而隐蔽的(鼻窦开口)分别与四组鼻窦相交通。
2:鼻窦分别与(眼眶)、(前、中颅底)等构成复杂的毗邻关系,是鼻眼外科学系鼻神经外科的解剖学基础。
3:外鼻是由(皮肤)、(骨)、(软骨)构成。
4:外鼻软骨支架主要由(鼻外侧软骨)和(大翼软骨)组成,骨支架则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组成。
5:鼻骨成对,其上缘、外侧缘、下缘分别与(额骨)、(上颌骨颌突)、(鼻外侧软骨上缘)连接,鼻骨后面的鼻骨嵴则与额棘、筛骨垂直板和鼻中隔软骨连接。
6: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之为“危险三角区”。
7:面部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通俗的说从鼻根到两口角,这个区域是公认的危险区域。
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个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经框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
8: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固有鼻腔),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
9:固有鼻腔的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10:内侧壁即中鼻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上颌骨腭突)组成。
11: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
该区即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12:(下鼻甲)对于鼻腔的“通气”作用影响最大。
13:鼻腔外侧壁分别由上颌骨、泪骨、鼻甲骨、筛骨(内壁)、颚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
鼻腔外侧壁从上向下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片,分别称为上、中、下鼻甲,其大小依次缩小约1/3,其前端的位置则依次后移约1/3.每一个鼻甲的下方与鼻腔外侧壁均形成一个间隙,分别称为上、中、下鼻道。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全套课件679P)
顶、底四壁。
前界——鼻內孔;
后界——后鼻孔;
12
顶壁——前段:鼻骨和额骨鼻突;
中段:筛骨水平板(属颅前窝的
一部分,板多筛孔即筛板,其薄而脆,可容 嗅区粘膜的嗅丝通过抵达颅内); 后段:即蝶窦前壁。
13
底壁——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 前3/4——上颌骨腭突; 后1/4——腭骨水平部。
14
内侧壁——即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 筛骨正中板即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
1)内皮基膜不连续。
2)小动脉壁缺乏弹力层。 3)毛细血管与小静脉之间形成海绵状血窦。
33
鼻腔血管:
1)动脉:
筛前动脉
眼动脉 筛后动脉 颈内动脉 蝶腭动脉 内侧支(鼻腭动脉) 外侧支(鼻后外侧动脉)
上颌内动脉
眶下动脉
腭大动脉
34
35
36
其中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 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 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参与 利特尔区动脉丛的形成。
是4个鼻窦中最大者,平均容积为13ml,
有5个壁。
* 前壁:中央薄而凹陷,为尖牙窝。其上距 眶下缘之下12mm处有眶下孔,有眶下血管 及神经通过。
50
* 后外壁:与翼腭窝和颞下窝相邻,又近
翼内肌。
* 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的下部。在相当于
中鼻道后部,有一裂口,名“上颌窦裂孔”
( maxillary hiatus)。
37
2)静脉回流:
鼻腔前部静脉
后部静脉
下部静脉
颈内、外静脉
上部静脉——眼静脉——海绵窦
38
克氏静脉丛(Kiesselbach’s plexus): 是指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构成静脉丛。 鼻咽静脉丛(Woodruff’s plexus): 指老年人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 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常是 鼻出血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全套课件696P)PPT课件
特长的医师及诊所。
* 在20世纪20年代,欧美及世界各地相继建
立耳鼻咽喉科。 20世纪60年代以后,北美、
欧洲和亚洲的工业化国家内,耳鼻咽喉科学
正式更名为耳鼻喉-头颈外科(neck surgery &
otolaryngology-head)。
5
在我国,独立的耳鼻咽喉科出现1911年, 近 20余年来,才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8
第二篇
鼻
科
学
19
第一章 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
鼻(nose)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 构成。
20
外鼻
鼻
鼻腔
鼻窦
21
外
鼻
外鼻由成对的骨和成对或单个的软骨构成。 有鼻根、鼻梁、鼻尖、鼻翼、鼻底、鼻小柱 和鼻唇沟等。
22
23
鼻外侧软骨 软骨支架 外鼻 鼻骨 骨支架 额骨鼻部
咽喉炎。
8
(4)、检查有共性:如耳鼻咽喉、气管与食管均 需良好照明才能窥视与检查。 (5)、治疗相辅佐:如咽喉管吹张要经鼻腔、后
鼻孔填塞要经口咽才能完成。
9
[耳鼻咽喉科学的进展与展望]
1 、进展: (1)、客观 测听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听性 脑干反应、耳窝电图、40Hz听觉相关电位、耳声 发射、听觉P300检查等。
77
额窦: 动脉— 由筛前、眶下和鼻后外侧等动脉供应; 静脉— 主要回流入筛静脉。
蝶窦:
动脉 — 由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上颌动脉咽 支和蝶腭动脉的小分支等供应;
静脉—流入蝶腭静脉,并有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78
鼻窦的淋巴: 可能汇入咽后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上群。 鼻窦的感觉神经: 均由三叉神经第1、第2支主司。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1. 外鼻的构成:鼻根、鼻尖、鼻梁、鼻背、鼻翼、鼻小柱、前鼻孔、鼻唇沟。
2. 内侧壁即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筛骨垂直板和犁骨)和鼻中隔软骨共同构成。
3. 外侧壁有三个突出的鼻甲,由上而下依次叫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
4. 利特尔区的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方粘膜内交织成网,形成动脉丛,称为利特尔动脉丛,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儿童及青壮年尤为多见,称为利特尔区,又称鼻腔的“易出血区” 。
5. 鼻腔的易出血:青少年鼻中隔前下方(利特尔区),中老年鼻腔后段,鼻-鼻咽静脉丛。
6. 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沟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7. 各组鼻窦的开口:前组鼻窦包括上鼻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窦口引流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引流至上鼻道,后者窦口开口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窦筛隐窝。
8. 鼻疖:是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并发症:a 上唇及面颊部蜂窝织炎b眼蜂窝织炎c鼻翼或鼻尖部软骨膜炎d海绵窦栓塞9.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主要由IgE 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以鼻痒,喷嚏,清涕,鼻塞为主要临床特点。
治疗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①糖皮质激素②抗组胺药③墨宝户剂④减充血药⑤鼻腔冲洗。
免疫治疗。
手术治疗:下鼻甲冷冻、激光、射频、微波等;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包括翼管神经切断、筛前神经切断等。
其发生的必要条件有3 个: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
10. 急性鼻窦炎: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周身不适。
局部以脓涕、鼻塞、头痛或鼻局部疼痛。
11. 慢性鼻窦炎的表现和处理原则临表(1)全身症状:精神不振、易倦、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是一门专门研究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的医学学科。
本文将围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这一主题,介绍该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临床应用。
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基本概念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细分学科,主要研究耳鼻咽喉头颈部位的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它涉及的疾病范围广泛,包括耳部疾病、鼻部疾病、咽喉疾病、头颈部肿瘤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古埃及时期就有对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记载。
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与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微创技术等学科的进步密切相关。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研究内容1. 耳部疾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主要研究耳部疾病,包括耳聋、耳鸣、中耳炎、耳石症等。
通过对耳部解剖结构和听觉生理学的研究,可以有效诊断和治疗耳部疾病。
2. 鼻部疾病:鼻部疾病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另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鼻窦炎、鼻息肉、鼻出血等常见鼻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属于该学科的范畴。
鼻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鼻腔生理功能的研究对于治疗鼻部疾病至关重要。
3. 咽喉疾病:咽喉疾病指的是咽部和喉部的疾病,如扁桃体炎、喉炎、声带息肉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咽喉疾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 头颈部肿瘤:头颈部肿瘤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该学科通过对头颈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临床应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研究成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临床医生通过对耳鼻咽喉头颈部位的检查和诊断,可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7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症、并发征.禁忌症
1.适应症。对那些炎症已呈不可逆性病变的扁桃体才考虑手术治疗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2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3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
2.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2局部症状:1多脓涕2鼻塞3头痛4嗅觉障碍。治疗原则:根除病因,通畅引流,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1、滴鼻药;2上颌窦穿刺冲洗3负压置换4手术5根治术;6、FESS。
3鼻咽癌病因、临表及治疗
病因:遗传因素、EB病毒、环境因素。临表:①鼻部症状:早期出现回流涕中带血或擤涕中带血②耳部症状:肿瘤发生在咽隐窝者,早期可压迫、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鸣,耳鼻塞感和听力减退③颈淋巴结肿大,以此为首先症状者占60%④脑神经症状:出现偏头痛⑤远处转移:病情严重者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肝、肺、骨。治疗:首先放射治疗,采用60钴或直线加速器高能放疗,在放疗期间可配合化疗、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以防止远处转移,提高放疗敏感性和减轻放疗并发症。①鼻咽癌放疗后3个月鼻咽部仍有残灶或局部复发可采用光辐射治疗或手术治疗②放疗后仍有颈部残存转移灶,可手术切除残灶③放疗后复发者或原发灶仍有残灶者也可以应用化疗。
并发症及处理1出血 处理:①查明出血部位;②活动出血点用双极电凝止血法或缝扎止血;③弥漫性渗血用消毒纱球填压扁桃体窝,将舌腭弓及咽腭弓缝合;④失血过多者应补液,输血。2伤口感染 及时应用抗生素。3肺部并发症 经X线检查证实有肺部病变,可行支气管镜检查,析出血液及异物,同时用足量抗生素治疗。
14鼻窦解剖特点1窦口小鼻道狭窄易于阻塞引起鼻窦通气引流障碍2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腔粘膜炎症累及鼻窦粘膜3各窦口彼此毗邻一窦发病可累及他窦4各窦自身特点及窦口位置。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重点
填空题+呼吸区黏膜。
嗅区黏膜: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支持细胞、基细胞、嗅细胞组成。
有嗅腺(辅助嗅觉)。
呼吸区黏膜:前1/3(鳞状、移行、假复层柱状上皮);后1/3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柱状、杯状、基底cell)。
鼻腔淋巴:前1/3淋巴管与外鼻淋巴管相连,汇入耳前/腮腺/下颌下;后2/3淋巴汇入咽后/颈深淋巴结上群。
鼻腔的神经:包括嗅神经/感觉神经/自主神经(交感神经来自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从组成的岩深神经,副交感神经来自面神经分出的岩浅大神经。
)4对,分别为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
分为前后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鼻的生理学:通气、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共鸣、反射、嗅觉。
影响鼻腔鼻窦正常生理功能因素: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畅性;正常黏液纤毛传输功能;分泌物的质和量。
鼻腔有重要的反射功能:鼻肺反射和喷嚏反射。
嗅觉:嗅上皮、嗅球和嗅皮层组成。
鼻漏:①水样;②黏液样;③黏脓性;④脓性;⑤血性;⑥脑脊液2~3h内尽早处理,此时组织尚未肿胀。
一般不宜超过为常见鼻及鼻窦良性肿瘤。
——局部侵蚀破坏力,易复发,恶变的特点6颈椎,成人全长约12cm。
分为鼻咽(平对1、2颈椎)、口咽(2-3)、喉咽(3-6)(黏膜层、纤维层、肌层、外膜层);无粘膜下组织。
气管支气管异物可分为4期:异物进入期、安静期、刺激与炎症期、并发症期。
咽狭:腭垂(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舌背、舌腭弓、咽腭弓共同组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咽部肌群:①咽缩肌: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咽下缩肌;②咽提肌:茎突咽肌、咽腭肌、咽鼓管咽肌;③腭帆肌: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舌肌、腭咽肌、悬雍垂肌。
急性扁桃体炎分:卡他性、滤泡性、隐窝性。
慢性扁桃体炎分:增生型、纤维型、隐窝型、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成对(杓状、小角软骨、楔状软骨)保持喉气管通畅至关重要。
环状软骨缺损,可引起喉及气管狭窄。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1.鼻阈: 鼻前庭与固有鼻腔交界处的一弧形隆起,又称鼻内孔。
2.利特尔区(利特尔动脉丛):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3.嗅沟(嗅裂):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或嗅裂。
4.总鼻道: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以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为总鼻道。
5.OMC:以筛漏斗为中心的一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以及额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也可解释为中鼻甲和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结构。
OMC区域局限的阻塞可导致相邻鼻窦广泛而严重的病变。
6.克氏静脉丛: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构成静脉丛,称之为克氏静脉丛(Kiesselbach plexus),为该部鼻出血的重要来源。
7.吴氏鼻-鼻咽静脉丛: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常是后部鼻出血的主要来源。
8.生理性鼻甲周期(鼻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h出现一个周期,称之为鼻周期。
其生理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9.鼻肺反射: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为传入支,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为传出支,以三叉神经核和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
鼻肺反射是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10.喷嚏反射:当鼻粘膜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发生一系列的反射动作,如腭垂下降、舌压向软腭等,然后声门突然开放,使气体从鼻腔和口腔急速喷出,以清除鼻腔中的异物或刺激物等。
11.咽峡:上由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由舌背以及两侧由腭舌弓和腭咽弓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12.弹性圆锥:位于喉弹性膜的下部,为一层坚韧具有弹性的结缔组织薄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额镜时需要注意保持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
外鼻由皮肤、骨和软骨构成。
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是指;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如疖肿)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鼻中隔(固有鼻腔内侧壁)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又称筛骨垂直板)、犁骨和上颌骨腭突组成。
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固有鼻腔外侧壁分别由上颌骨、泪骨、鼻甲骨、筛骨(内壁)、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
鼻腔外侧壁从下向上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片,分别称为上、中、下鼻甲,其大小依次缩小约1/3,其前端的位置则依次后移约1/3。
每一个鼻甲的下方与鼻腔外侧壁均形成一个间隙,分别称为下、中、上鼻道。
下鼻道顶呈穹窿状,在其顶端有鼻泪管开口,经下鼻道行上颌窦开窗术时其窗口的高度应限制在下鼻甲附着处以下0.5cm,以免损伤鼻泪管开口。
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上颌窦内侧壁的一部分),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或嗅裂。
在该水平以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则称为总鼻道。
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鼻甲后端的后上方有蝶筛隐窝,是蝶窦开口所在。
外侧壁上部等嗅裂区域。
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构成静脉丛,称克氏静脉丛。
☆鼻窦左右成对,共4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依照窦口引流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各个鼻窦的位置,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
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组窦口位于上鼻道,后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上颌窦有5个壁:①前壁②后外壁③内侧壁④上壁⑤底壁视神经管在最后筛房的外侧壁形成凸向窦内的隆起,称为视神经结节,该结节的最后筛房膨大时称为Onodi,由于视神经结节的存在,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勿损伤视神经。
鼻漏:①水样鼻漏:分泌物稀薄,透明如清水样,多见于急性鼻炎早期和变应性鼻炎发作期;②黏液性鼻漏:鼻黏膜黏液腺等及上皮中的杯状细胞等分泌黏液性物质,使鼻黏膜保持湿润。
鼻黏膜慢性炎症时,黏液腺及杯状细胞分泌亢进,发生黏液性鼻漏;③黏脓性鼻漏:见于急性鼻炎的恢复期,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等。
分泌物黏稠,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及浸润的多形核白细胞为其主要成分;④脓性鼻梁:见于较重的鼻窦炎;⑤血性鼻漏:见于鼻及鼻窦炎症、外伤、异物、结石、肿瘤(如上颌窦恶性肿瘤)等。
如有血性鼻漏应做鼻及鼻窦的检查,必要时做全身的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⑥脑脊液鼻漏:见于先天性筛板、蝶窦骨缺损和颅前窝、颅中窝底骨折或手术外伤。
鼻内镜手术损伤中鼻甲附着处的骨质(如筛顶)容易引起脑脊液鼻漏。
(了解)鼻骨骨折应在外伤后2~3小时内尽早处理,此时组织尚未肿胀。
一般不宜超过10天,以免发生畸形愈合。
无错位性骨折无需复位;错位性骨折,可在鼻腔表面麻醉(必要时做筛前神经麻醉)行鼻内或鼻外法复位,注意进入鼻腔用于鼻骨复位的器械不能超过两侧内眦的连线,以免损伤筛板。
(骨痂于14天时开始生长,完全长牢21天)复位后做固定(即填塞):凡士林纱条、可溶性止血材料、胶原蛋白。
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称之为~。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大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而愈。
)鼻前庭炎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
鼻疖是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
海绵窦栓塞是鼻疖最严重的颅内并发症。
鼻疖切忌挤压。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
慢性鼻炎分类:1、慢性单纯性鼻炎2、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炎的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萎缩性鼻炎的病理:早期黏膜仅呈慢性炎症改变,继而发展为进行性萎缩。
表现为:上皮变性、萎缩,黏膜和骨质血管逐渐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海绵状静脉丛炎,血管壁结缔组织增生肥厚,血管腔缩小或闭塞。
血供不良进一步导致黏膜、腺体、骨膜和骨质萎缩、纤维化以及粘膜上皮鳞状化生,甚至蝶腭神经节亦发生纤维变性。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25%(或1/3),本病发病机制属Ⅰ型变态反应。
PAR)②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③免疫治疗(特异性治疗)。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
下列情况应考虑为鼻息肉病:①有鼻息肉前期手术及术后复发史;②糖皮质激素类治疗有效;③息肉样变黏膜与正常黏膜无明显分界线;④双侧鼻及鼻窦黏膜广泛性炎症反应和息肉样变性,累及多个鼻窦;⑤组织学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鼻息肉病一旦形成,很难治愈)鼻中隔偏曲临床表现:⒈鼻塞⒉鼻出血⒊头痛⒋邻近器官症状诊断:大部分人鼻中隔偏曲并无明显临床症状。
临床有症状(鼻塞、鼻出血、头痛三者任出现一项),且经检查有鼻中隔偏曲者,方可诊断。
治疗:⑴鼻中隔黏膜下矫正(适用于18岁以前)⑵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适用于18岁以后)。
局部病因:⑴外伤⑵炎症⑶肿瘤⑷其他:①鼻中隔疾病②鼻腔异物止血方法:⑴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者。
⑵填塞法:适用于出血较剧。
渗血面较大(如血液病)的鼻出血。
A鼻腔可吸收材料填塞B鼻腔纱条填塞C后鼻孔填塞法D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或水囊压迫⑶血管结扎法:对严重出血者采用此法。
⑷血管栓塞法:对严重出血者可采用此法。
鼻腔纱条填塞方法:将纱条一端双叠约10cm,将其折叠端置于鼻腔后上部嵌紧,然后将双叠的纱条愤慨,短端平贴鼻腔上部,长端平贴鼻腔底,形成一向开放的“口袋”。
然后将长纱条末端填入“口袋”深处,自上而下、从后向前进行填塞,使纱条紧紧填满鼻腔。
减去前鼻孔多余纱条。
填塞妥后如仍有血液自后鼻孔流入咽部,则须撤出纱条重新填塞或改用后鼻孔填塞法。
凡士林油纱条填塞时间一般1~2天,如必须延长填塞时间,需辅以抗生素抗感染,一般不宜超过3~5天,否则有可能引起局部压迫性坏死和感染。
抗生素油膏纱条和碘仿纱条填塞则可适当增加留置时间。
后鼻孔填塞法的方法和步骤:① 用凡士林油纱条做成与患者后鼻孔大小相似的锥形纱球(或做成较后鼻孔略大的枕形纱球),纱球尖端系粗丝线两根,纱球底部系一根;② 用小号导尿管头端于出血侧前鼻孔插入鼻腔直至口咽部,用长弯血管钳将导尿管头端牵出口外,导尿管尾端仍留在前鼻孔外;③ 将纱球尖端丝线缚于导尿管头端(注意须缚牢);④ 回抽导尿管尾端,将纱球引入口腔,用手指或器械将纱球越过软腭纳入鼻咽腔,同时稍用力牵拉导尿管引出之纱球尖端丝线,使纱球紧塞后鼻孔⑤ 鼻腔随即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⑥ 将拉出的纱球尖端丝线缚于一小纱布卷固定于前鼻孔⑦ 纱球底部之丝线自口腔引出松松固定于口角旁。
注意无菌操作,填塞留置期间应给予抗生素,填塞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多5~6天。
取出方法:①先撤除鼻腔内填塞;②牵引留置口腔的纱球底部丝线,并借助血管钳,将纱球迅速经口取出。
鼻腔及鼻窦异物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
(上颌窦最大,故最易发炎)急性鼻窦炎局部症状:⑴鼻塞⑵脓涕⑶头痛或局部疼痛⑷嗅觉改变各鼻窦引起的头痛和疼痛特点:① 性上颌窦炎:眶上额部痛,可能伴有同侧额面部痛或上颌磨牙痛。
晨起轻,午后重。
② 急性筛窦炎:一般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部。
前组筛窦炎的头痛有时与急性额窦炎相似,后组筛窦炎则与急性蝶窦炎相似。
③ 急性额窦炎:前额部周期性疼痛。
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至午后开始减轻,晚间则完全消失,次日又重复发作④ 急性蝶窦炎:颅底或眼球深处钝痛,可放射至头顶和耳后,亦可引起枕部痛。
早晨轻,午后重。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1~1.5cm的下鼻甲附着处稍下的部位。
慢性鼻窦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功能。
真菌性鼻及鼻窦炎⑴非侵袭型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病理学特征是真菌感染局限在鼻窦腔内,黏膜和骨壁内无真菌侵犯。
①真菌球②变应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⑵侵袭型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病理学特征是真菌感染不仅位于鼻窦腔,同时侵犯鼻窦黏膜和骨壁,并向鼻窦外周围结构和组织如眼眶、前颅底或翼腭窝等发展。
①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②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内翻性乳头状瘤易被当成鼻息肉切除,送病检后可确诊。
感、胀满感,顽固性头痛,进行性单侧鼻塞,反复少量鼻出血,嗅觉减退或丧失。
患者常有多次“鼻息肉”切除手术及术后迅速复发的病史。
继发感染或肿瘤溃烂时,可出现恶臭的血性鼻涕,反复大量鼻出血。
③正确保留黏膜与重建结构;④综合治疗与术后随访四个方面。
②鼻眼相关外科手术③颅底外科手术④头颈肿瘤外科⑤其他(鼻内镜本质是微创)⑵眶及眶周并发症:①视力障碍②眶内血肿或气肿③眼球运动障碍④泪道损伤⑶血管并发症⑷鼻内并发症:①术腔粘连闭塞②窦口闭锁③出血⑸全身并发症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候咽3部分。
咽扁桃体左右两侧有咽鼓管咽口及咽隐窝,咽鼓管咽口位于下鼻甲平面后端后方1.0~1.5cm成的一个环形狭窄部分。
咽后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于第1、2胸椎平面,在中线处被咽缝将其分为左右两侧,且互不相通,每侧咽后间隙中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
(腺样体)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
咽部淋巴均流入颈深淋巴结。
外侧与咽腱膜和咽上缩肌相邻,咽腱膜与被膜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形成一潜在间隙,称为淋巴组织中最大者。
5支:①腭降动脉②腭升动脉③面动脉扁桃体支④咽升动脉扁桃体支⑤舌背动脉⒉言语形成⒊吞咽功能⒋防御保护功能⒌调解中耳气压功能⒍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咽的症状学:咽痛、咽异常感觉、吞咽困难、声音异常、饮食反流。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治疗首选青霉素。
病理分类:①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②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③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②③为急性化脓性)临床表现:⒈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
全身不适、便秘等。
小儿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
⒉局部症状:剧烈咽痛为主,常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难。
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有时感到转头不便。
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体肿大较显著,在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
⒈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
⒉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
⒊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
⒋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