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 叙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家的职责,就是要把这种内在的真实 “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删除外部的杂质, 而要做到这一点,小说家就要抛弃常规,采取 一种新的方式”,“让我们按照那些微尘纷纷 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 让我们追踪这种模式,不论从表面上看来它是 多么不连贯,多么不一致;按照这种模式,每 一个情景或细节都会在意识中留下痕迹”。 《墙上的斑点》正是一篇实践了作者描绘内在 真实的艺术主张的作品。
挂在钉子上的一 定是贵妇人的小 肖像画,想到这 所房子以前的房 主
想起了冬天炉 子里的火,想到了 城堡塔楼上飘扬着 一面鲜红的旗帜
墙上的 斑点
想到了树, 想到树的 生存
想到了生命 的神秘,人 类的无知
想起了特洛伊城、 莎士比亚,想起了 人类保护自我形象 的本能
想到了古冢, 退役的上校、 牧师
写作特色
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
有限视角
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 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凡人目光) 好处:①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
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②给读者留下想
整体感知
“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 着现象世界,在结构上它是作者进入心理世界 的一个跳板或者支点。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 物是从墙上的那个斑点出发,而产生出许多联 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联想又都是以这个斑点作 为支点而生发开去的。从支点出发,弹出思绪, 再返回支点,再弹出思绪……如此循环往复, 表现出了人物散漫无序的意识活动。
写作背景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 1936年7 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 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 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 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 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 《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 而鸣》。
3
题旨
1. 对战争的控诉 2. 对和平的渴望 3. 对生命的尊重 4. 对人性的呼唤
写作特色
篇幅短小,笔法简练,但是意蕴却 很深刻,叙述角度也很具有代表性。
1 叙述视角
“我”是谁?由“我”来说这个故 事的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
课文有关介绍: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 侦察对岸的桥头堡, 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 了什么地点。”“那 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 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 挺进。”
改编故事,体会叙述艺术
我受骗了
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 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我马上警惕起来。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 很狡猾,他老是骗人。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我不理他, 开始吃肉了。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 下直打转。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忽 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 ,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 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我嘴上的肉 。于是我沉默不语,仍然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狐狸看 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 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我一听这话急了,我想, 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 了。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 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
1 老人的形象
问家乡 问动物 问家庭 问政治
热爱家乡 关心动物 孤苦寂寞 厌恶政治
一个怨恨战争,渴望和平的难民
2 “我”的形象
“我”只是充当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一 个观察者,并没有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
尽管如此,我们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场 面描写和与老人的谈话以及催促老人离开 这些细节,还是可以看出,“我”是对老 人同情的,对战争厌恶的。
1941年3月,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 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于 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 命书投河自尽。
伍尔芙的主要作品有:
《墙上的斑点》《海浪》《到灯塔去》 《雅格布的房间》《达洛卫夫人》
散文集《普通读者》两部。
写作背景
《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芙于1919年 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在《墙上的斑点》问 世之前的1915年,伍尔芙发表了《论现代小说》 一文,开始阐述意识流的基本观点。她在这篇文 章中表达了她的真实观和艺术观。她认为,小说 创作不应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摹写上,而应 追寻生活的内在真实。这种内在真实就是生活现 象在人们内心深处引发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 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出生在伦敦一个文 学世家,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著名的批评家、 传记家和出版家,家族成员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在这种“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受浓厚的 文化氛围的熏陶,自然形成她高贵的气质。快乐过 后,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的打击,从1895年起她最 亲近的人相继死亡,这使她经历了多次不同的程度 精神崩溃。精神病症折磨了她一生。
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
温故知新,积累知识储备
关于小说
四大文 学体裁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
概念
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
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
关于小说
描写 手法
分类
情节 模式
按内容: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 、细节、环境(景物)。 按技巧:工笔、白描,侧面、正面。 环境:自然与人文(社会)。
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两者区别:全知视角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全部的 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 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有限视角的叙述者则只介绍故事的部分情 节,把一部分内容隐藏起来了。
墙 上 的 斑 点
弗吉尼亚·伍尔芙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 芙, 英国女作家,被 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 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 锋之一。在两次世界 大战期间,伍尔芙是 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 物。
这种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 述故事的视角便是有限视角,叙述 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通常用 第一人称。
小说还有一种视角是全知视角。请看莫泊 桑《项链》中的一个片断: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 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 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 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 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 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 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风韵、娇媚, 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 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 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 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 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1954年, “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 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当 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 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 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 煌的一生。
《墙上的斑点》作为一篇纯正的意识流代表作 享誉中外文坛。它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随即 就以其全新的面貌征服了读者,征服了世界。
“我”也许是名 战地记者,也许 是名抗击法西斯 的战士。
(1)由“我”来讲述故事,给读者一种亲 身经历的感觉,有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
(2)由“我”来讲述故事,故事的每一情 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个情节有 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3)由“我”来讲述故事,“我”所知道 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这个老人的身份、经历和 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
小说,是一种叙事艺术,主要是叙述,讲故事。既然要讲,就有一个选 择和确定讲述角度问题。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 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 何种角度来讲故事。
第一单元主题:
桥 边 的 老 人
海明威
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 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他的一生 经历丰富,富有传奇色彩。18岁起进入报界,曾 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 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长期担任 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和西班牙内战。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 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 代”的主要代表作。
按篇幅:长、中、短、微。 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按题材:言情、武侠、科幻、魔幻、侦探、历史、纪实等。 按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等。
完整模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一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乌鸦版
改编故事,体会叙述艺术
今天的运wk.baidu.com真不错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吃的可真不 容易。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饿得头发晕。这时, 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 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 好,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 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好,想起来了,不 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我清了清嗓子,抬 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 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半天没有听到 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听得树 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 光了。我又生一计,假装要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 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我偷眼瞧瞧乌 鸦,看见她终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 我赶紧跑过去,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整体感知
文章的构思是巧妙和独特的,它不是以血腥 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 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 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 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老人从始至终的缓慢平和的语调,与战争毫 不相干的谈话内容冲突着,让人不禁为老人的安 慰担忧,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主题。
思考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区别是什么?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
全知视角
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帝, 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
(上帝俯瞰) 头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做评判,
导入新课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色就会不同。 小说的创作也同样,叙述者的位置不同, 所叙述的内容也会各有特色。
改编故事,体会叙述艺术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 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这只狐狸也正好肚 子里饿得难受。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 经垂涎三尺了。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 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 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 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 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 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 一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狐狸版
改编故事,体会叙述艺术
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
三个故事用了两种人称、三个人物的角度来叙述的。第一个故事是第三人称;第二 个故事是第一人称,故事中的乌鸦变成了“我”,以乌鸦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第 三个故事是第一人称,故事的中狐狸变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 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故事刻画的心理活动、所表现的性格,最后在读者这里表现 的效果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