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第1课时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8cf79b9ec3d5bbfd0a74e3.png)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安排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林芝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知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过程;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西周朝代的建立情况以及“国家”的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理解西周分封制度的实质。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课前阅读、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全面、客观的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中生产力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夏商周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扩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难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国家机器等抽象概念,理解上有难度。
三( 教学过程vertical side of the horizontal line. (3) establishing the datum plane (vertical): after the base perpendicular to a baseline level determined, in the formation of vertical lateral plane (vertical plane). That's why we established baseline, all the mullions on导入新课 :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夏、商、西周的更替剖析
![夏、商、西周的更替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091da758f5f61fb6366641.png)
桀把人当坐骑
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 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河南安阳殷墟
商 纣 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 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 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 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 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 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 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 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 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 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 周朝。
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 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 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 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 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又出现过哪些朝代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第2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国家
国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
国家
氏族
分封制
▪ 分封制规定: ▪ 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
天子,向天子纳贡,并承担带兵随天子作战的义务。 ▪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
再分封(权利)。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 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一、“家天下”的夏朝
建立者: 禹 都城: 阳城 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
和山西南部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
2070年
想一想: 启是怎样 继承王位 的?世袭 制与禅让 制有什么 区别?
启在禹的帮助下培植个人势力,树立了较高的威信;禹死后,启先后打败伯 益和其他不服从的部落,正式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4《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4《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d042d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d.png)
4《夏商西周的更迭》教课设计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认识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代的成立、商汤灭夏、商朝成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成立、西周的消亡等基本知识,认识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次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消亡的原由并归纳其相像之处。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引和启示下,经过阅读历史故事和独立思虑,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较为系统、完好的知识脉络;经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沟通,学会集作。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认识我国积厚流光的历史,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骄傲感;经过学习夏、商、西周消亡的史实,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认识夏、商、西周大批精巧文物、历史古迹,建立保护文物、爱惜文化遗产的意识;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艰勤劳动,人民民众是历史的创建者。
学情剖析: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归纳夏、商、西周三朝消亡的原由并归纳其相像之处,培育学生的剖析和归纳能力。
难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进度。
方法打破:借助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显现、演绎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
让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难点问题,小组议论、教师解说相联合,重在学生的合作研究,鼓舞学生勇敢思虑、勇敢表达。
能想、敢说,在沟通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教法与学法导航:本课时所使用的教课方法有:故事法、叙述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剖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疏组研究法、自主研究法、对照归纳法等。
教课准备:(一)教师准备1.仔细剖析学情,认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水平易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教课方法等。
2.查阅有关书本、网站,采集与本课有关的故事资料,并加以整理。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并利用网络等有效门路采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信息,丰富和拓宽自己的历史视线。
教课过程:导语设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就是一朵朵跳跃的浪花。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2023年最新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2023年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042a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1.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2023年最新版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1. 原始社会概说2. 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3. 古代中国的早期国家第2课夏、商、西周1. 夏朝的历史与文化2. 商朝的兴衰3. 西周的政治与社会第3课春秋战国1. 春秋时期的政治与社会2. 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第二单元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第4课秦、汉1.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2. 汉朝的兴衰3. 两汉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1. 三国鼎立与魏晋南北朝的更替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社会3.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第6课隋、唐、五代十国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2. 唐朝的兴衰3. 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社会第三单元民族国家的构建和危机第7课宋、辽、西夏、金、元1. 宋朝的兴衰2. 辽朝与西夏的历史3. 金朝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第8课明清(上)1. 明朝的建立与灭亡2. 清朝的兴衰3.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第9课明清(下)1.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2.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3. 晚清的变革与发展第四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第11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2.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北洋政府3.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第12课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 国民大革命与北伐战争3. 十年对峙与土地革命第五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3课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1. 局部抗战的兴起2. 全面抗战的爆发3.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第14课解放战争与国民党政权的覆灭1. 解放战争的进程2. 国民党政权的覆灭3. 解放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第1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巩固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3.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与社会第七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建设第16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 三大改造与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文化大革命1.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与影响3.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第八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18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进程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第二册第一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巩固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3.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与社会第2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 三大改造与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建设第3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第4课文化大革命1.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 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与影响3.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第三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5课改革开放的进程1. 改革开放的进程与成就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第6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7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第8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关系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全球治理第五单元复与检测第9课历史复1. 中国古代史复2. 中国近现代史复3. 中国当代史复第10课历史检测1. 检测题库2. 答案解析3. 考试技巧。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部编版)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b40e9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d.png)
世袭制是我开创的!
启
禅让制: 将首领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世袭制: 按照血缘关系世代传承下去
天下为家的“家” 指的是什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 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家”指最高统治者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 当做一家的私产,世代传承。
商纣王帝辛 (前1075-前1046)
商朝人口约500-700万,士兵约12至15万。 商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
二、夏商周的更替
4.西周的崛起
周武王姬发,周文王嫡次子, 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位 19年。重用吕尚和周公。
周
吕尚
周公
商朝形势图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族,以 农业立国,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建立都城: 亳
商汤(BC1670-BC1587)
商汤治国: 商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 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
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伊尹 商朝开国元勋
二、夏商周的更替
2.盘庚迁殷
商朝的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 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甲骨文
安阳殷墟博物馆
商 朝 迁 都 图
商王盘庚最后迁都殷。商朝是一个典型的奴隶制 国家,平民因为经常服兵役,农业和手工业劳作 主要靠奴隶,而奴隶的来源除了靠原有奴隶繁衍 就是靠抓捕外族俘虏,因而需要不断对外征战。 其控制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商纣王炮烙之刑
衰:统 治者昏 庸残暴, 伤害人 民。
武王伐纣
兴:统治者勤于 政事,广用贤才, 关心人民。
周厉王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851b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1.png)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史实和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第2课:夏商西周的更替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第4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7课: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第8课:国民政府的成立与抗日战争第9课: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与测试评价:定期布置历史作业和进行测试,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材2. 辅助资料: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教学设备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2周)第1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1课时)第2课:夏商西周的更替(1课时)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课时)2.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3周)第4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2课时)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课时)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课时)3.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3周)第7课: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2课时)第8课:国民政府的成立与抗日战争(2课时)第9课: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时刻和转折点2. 教学难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近代史上不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现代史中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八、教学步骤与课堂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历史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第2课 夏、商、西周的
![第2课 夏、商、西周的](https://img.taocdn.com/s3/m/8148229a5727a5e9856a61ac.png)
2、公元前与公元是怎样划分的? (以公元元年为界,向前推算是公元前,向后推算即公元。)
3、时间长度是怎样计算的? (用简单的加减法就可以计算。其中涉及公元前与公元 后时间的计算是两个时间相加后减1)如:夏朝建立距今 多少年了?2070+2005-1=4074(年)
三、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1、周文王和姜子牙 你能给大家讲一讲姜太公钓鱼的 故事吗? 2、西周的建立: 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京
牧野大战(你能讲一讲武王伐纣的故事) 西周的统治范围比商朝大了很多:图册p9
说一说:“假如让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西周成 为周天子,你将如何管理你的国家?”
学一学:公元纪年的规则
4、西周的灭亡:周幽王,前771年 你能讲一讲烽火戏诸侯的展到 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 说你的想法。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 胜利?
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
在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面积3.75平方公里。1959年开始发掘。遗址中, 现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座。其中一座基址中心建筑为面阔八间、进深三间的大型宫 殿。同时,遗址中出土有制陶、铸铜、制骨、制石的手工作坊和一些陶器、铜器 等。其年代晚于河南龙山文化而早于商代二里岗文化;经碳—14法测定,遗址年 代约当公元前1900—前1600年,与文献中所记夏朝时间相符。学术界普遍认为二 里头遗址的文化属于夏文化。
夏朝建立
禹治水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
禹的帝王像
禹陵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麓)
夏朝建立
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 (正面俯视)
夏朝建立
夏朝活动区域图
商朝建立
成汤像
伊尹像
第02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第02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https://img.taocdn.com/s3/m/53cef044852458fb770b5621.png)
三、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1046年)
1.周文王发展国力 2.武王罚纣与西周建立
3.周初的分封制
夏、商、西周的更替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周灭商和周初大分封图
夏、商、西周的更替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宜侯矢簋(盛食器)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1954年在江苏丹徒出 土。簋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重4.35公斤。 簋内有铭文120余字,实存116字,记述周康王 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酒、铜器、弓箭和土田、 山川、奴隶等。该簋铭文是关于西周实行分封 制的重要史料。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夏、商、西周的更替
禹传子,家天下
夏桀暴虐
夏桀把人 当坐骑
(据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摹绘)
夏、商、西周的更替
禹传子,家天下
夏桀暴虐 (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不) 堪(忍受)。 ——《史记· 夏本纪》 (夏桀)残贼(伤害)海内,赋敛无度,万 民甚苦。 ——《韩诗外传》 夏桀暴虐无道,大修宫室台榭,赋敛 无度;夏民在他的压榨下,非常痛苦。
4.西周的灭亡(前771年)
夏、商、西周的更替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周幽王像
夏、商、西周的更替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骊山 (位于西安临潼县城南)
骊山烽火台遗址
夏、商、西周的更替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幽王烽火戏诸侯 传说,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为博得 她的欢心,幽王派人无故点燃起骊山的烽 火,示警有敌人进犯。各地诸侯纷纷带兵 来到骊山,准备与敌人厮杀,保卫周王。 褒姒看到他们到达时气喘吁吁的样子,开 心地笑了。但是,从此周王却失信于诸侯。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烽火戏诸侯”。后 来,犬戎真的来攻打,幽王点起烽火,诸 侯们再也不来援助。镐京被攻破,幽王被 杀,西周灭亡。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总结要点填空题(中图版)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总结要点填空题(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51d0bfe53a580216fcfe8e.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要点填空题答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朝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都城:阳城
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启)。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启继承王位。标志着奴隶社会的产生。
灭亡:统治400多年,暴君夏桀时灭亡。
商朝
时间:约公元前年,成汤建立朝。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到殷。
商朝纣发明了的一种酷刑叫。
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⑴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⑵荒淫无道和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为人民所抛弃。
西周
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前1600年,武王—幽王。
都江堰
概况:战国时期,秦国在成都岷江中游附近修建。
作用:具有和 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是我国古代的一座生态型综合水利枢纽。(本题4分)
商鞅变法
原因:。(本题2分)
时间:公元前年,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本共10分,每题2分)
①。
②。③。
④。⑤
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称霸的共同原因:⑴任用贤才。⑵改革内政。⑶发展生产。⑷重视军事。
战国七雄指:。(7分)
著名战役:之战[交战双方是齐国(田忌和孙膑)与魏国(庞娟):围魏救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役、之战(赵括约上谈兵)。(本题6分)
第4课铁器牛耕与社会变革
铁农具出现时间:时期;得到推广时间:时期
牛耕出现时间:末年推广时间:时期。(牛耕的使用意义,是农业动力上的一次革命,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和经济课件
![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和经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502e77f01dc281e53af0b5.png)
2.商朝 (1)建立: 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灭夏后建立商朝, 以 亳 为都城, 后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 殷 。 (2)灭亡:商王纣制作炮烙之刑,公元前 1046 年被周武王讨伐 于 牧野 ,商朝灭亡。
易混易错 武王伐纣的性质:武王伐纣是奴隶主贵族领导的 推翻暴君的武装斗争,导致了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其著名战 役是牧野之战,结果是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不能把武王伐 纣理解为奴隶和平民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因为武王是奴 隶主贵族。
理解升华 分封制的实质和影响:从表面上看,分封制是 诸侯与国王之间围绕土地和人民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但实质上是国王、 诸侯和奴隶之间以土地和人民为纽带形 成的社会宗法制度。它有利于周朝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但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发生的根源。
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 (1)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较大的发展。 (2)后来习称的“ 五谷 ”,商周时期都已种植。 (3)生产工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 量青铜农具。 (4)已懂得施肥。 2.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饲养的家畜很多。
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 篇——先秦
基础落实
第 1 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和经济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1.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夏朝。 (2) 统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相传夏的都城 为 阳城 。 (3)灭亡:夏朝最后一个王桀自比太阳,约公元前 1600 年, 商部 落的首领 汤 发兵攻夏,夏朝灭亡。
(3)从两者的内在联系看,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 制的确立又巩固了井田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4)从结果看,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也 无法实行,奴隶制度逐步为封建制度所取代。 3.商、周青铜铸造的异同点有哪些? (1)同:①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②同属“青铜时代”。 ③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④以官营为主。 (2)异:商朝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产品趋向生活 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PPT课件2 人教版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PPT课件2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ebcb2efad6195f312ba655.png)
私田
奴隶主城堡
私
田
性质: 奴隶社会国家土地公有制
想一想
西周的井田制是如何规定的?
一切土地归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 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
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 ——产品分配形式 由此可见,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同时也是土地私有制的 一种,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一 促进了农 切土地归周王所有,而受田者是不能转让和买卖土地的。希望大家 业生产和巩 不要把“国有”与“公有”相混淆。西周统治者通过井田制,实现 固了西周的 了土地所有权的分配,那就是天子有所有权,受田的各级贵族有占 统治,使我 有权、使用权和应尽的义务,奴隶没有土地权利,只有耕作和被剥 国奴隶社会 削的义务。
武王在灭商之后,遂在商朝的废墟上,又重新建 立起一个新的奴隶制国家——周朝,其都城在镐京, 即今天的西安附近,史称西周。
今天陕西西安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⑴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⑵商朝的兴衰——奴隶社会的发展 ⑶西周的建立和强盛——奴隶社会的强盛
1.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2.西周的强盛 西周在当时是世界上比较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周是一个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 加强,在世界的东方具有重要地位。 西周的强盛自然不仅仅表现在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西 周时期奴隶制度和社会经济都有进一步的发展,政治制度也日 臻完善。
阅 读 材 料
想 一 想 :
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 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这是禹太自私了呢,还是社会的进步? 原因何在?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106768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2.png)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这一课则重点介绍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新增内容)、甲骨文与青铜器、《诗经》和“楚辞”(新增内容)等科技、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新教材增加了“学史崇德”栏目,更符合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更符合新课标坚持德育在先的理念,更加符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才”的“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如第7课新增了【学史崇德】“孟子在与人探讨什么是“大丈夫”的故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好地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第8课新增了【学史崇德】“端午节的由来”的史实,培养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⑶了解夏商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8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 夏朝带有奴隶制特征。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第二单元历史笔记
![第二单元历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3014fb310661ed9ad51f3b0.png)
(根本原因)
②近海,有鱼盐之利
③外交政策:尊王攘夷(口号)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 ①晋文公:称霸标志——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②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5、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6、秦霸西戎
霸主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标志 葵丘会盟 城濮之战
越王勾践
相关成语 老马识途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1、带来了灾难和社会动荡
2、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第4课 铁器牛耕与社会变革
一、铁农具与牛耕
1、铁农具、牛耕出现在春秋时期,普遍推广在战 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
高了生产效率,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都江堰
(封建社会)
战国时期的秦国;李冰父子;四川岷江;起防洪 和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天府之 国
3、西周青铜器的代表——大盂鼎、大克鼎
二、青铜器的主要用途 1、祭祀(礼器) 2、战争(兵器) 3、农业和手工业数量少
第3课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争霸
1、原因:周王的地位日益衰落
2、目的:以获取周王过去所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3、齐桓公称霸:(第一个)
原因:①管仲改革:改革税收、改革军队、发展生产
5、作用:使秦富国强兵,为统一打下基础。
三、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期,因为新旧制度的更替) 1、目的:富国强兵 2、时间:前356 3、支持者:秦国的秦孝公 4、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
具有决定性意义,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03fbb9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7.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禹3、都城:阳城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二、商朝的建立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2、建立者:周武王3、都城:镐京(今西安)4、西周的政治、经济政治:分封制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1)荒.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封制的作用作用《春秋》《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血缘关系的亲疏同姓、姻亲、功臣、前代贵族依据分封人员A、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0758f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8.png)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中国历史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该教材的主要内容概述: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介绍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生活情况、体貌特征和发现意义等。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介绍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年代、生产工具、主要农作物和居住情况等。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介绍了远古时期炎帝、黄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和传说故事。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介绍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和历史事件。
第5课春秋战国纷争
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情况。
第6课秦统一中国
介绍了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情况,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
第7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介绍了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情况,以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历史事件。
第8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介绍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第9课楚汉之争
介绍了楚汉之争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第10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介绍了西汉建立的历史事件和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情况。
夏商周的更替的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47798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9.png)
夏商周的更替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要求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大致过程,包括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及东周建立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通过对甲骨文的辨认,激发学生探寻古文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懂得可通过考古材料来了解历史。
②指导学生制作夏、商、周三代比较表和家庭亲属世系表,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比较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夏、商、周的灭亡说明昏庸、暴虐的统治注定要失败。
②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其对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教学要点:1.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2.难点分封制在西周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而在后世中央集权制下又成为离心因素;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后世的正负两方面影响,这些都是初一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
教学分析:1.夏、商、周的更替①简要说明夏、商、周三代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向学生交代“公元”、“公元前”、“公元后”、“世纪”等基本概念。
②夏朝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其主要标志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帮助学生理解,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公天下”转化为“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2.周的分封制和守法制①宗法制思考西周实行宗法制的原因,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使学生辩证地看待宗法制的历史作用,进一步突出教材的重点。
②“宗法制示意图”和《汉书食货志》的有关记载,加深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
③“家庭亲属世系示意图”制作家庭亲属世系表,以增进家庭亲情关系,并培养实践能力。
3.西周的灭亡①本目不是教学重点,只需帮助学生弄清从西周到东周的历史发展线索。
西周末年政局动荡不安,而幽王还在演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王昏庸、诸侯离心离德、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犬戎日崛起,皆成为西周灭亡的原因。
②启发学生回忆史书、小说、电影中的商纣王、妲已、周武王、姜太公、周幽王褒姒等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比较商朝与西周灭亡的原因的共同点,明白统治者的品行和统治政策,与国家兴亡的密切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章节题目
第 2 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第 1 课时)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国家;启继承王位开始了禅让制到
世袭制的转变;成汤灭夏,商朝取代夏;通过地图了解盘庚迁殷后商朝的强大,进一步掌握阅 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文物复原图,模仿考古进行推论,熟悉从文物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 方法;通过比较夏桀与成汤的作为,分析夏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掌握运用比较的方 法总结历史教训,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认识“得民心者得天 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认同人才应是德才兼备。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二、新课
(一)夏
出示“大禹陵”的图片,提问:大禹陵的修建说明了什么?学生答:说明了大禹在人 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提问:大禹为什么威望这样高?学生答: “大禹治水” 。PPT 播放大 禹治水动画。大禹还通过重新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把中国划分为九州,并且铸了九鼎来象 征权力。 大禹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归纳知识 点: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建都阳城。学生识图,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 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形成国家。 提问: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更令每个炎黄子孙自豪的是:①从时间上看,中国是 仅次于埃及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②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惟一没有中断的国 家。 提问: “禹死后,他的王位由谁继承了呢?”他的儿子启。相传禹年老时推荐协助他 治水的伯益为继承人,但锻炼能力和培养势力的机会都给启,最终禹死后,启继承王位。 从此,王位在一个朝代内部世代相传,这就是王位世袭制。 简要说明世袭制。一般父传子,嫡长子,也有传兄弟、家族其他男性的。从此“家天 下”的局面形成。 夏朝作为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已建立了军队,制订了刑法,设置了监狱。并建有 庞大的宫殿来显示夏王的权威。 1959 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掘了夏朝宫殿遗址。 说明它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 的先河,从明清皇宫仍可见到其中的某些影子。指导学生观察《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 读文字,分析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 过渡:夏朝经历了 17 个王,第 17 个王夏桀是个怎样的王呢? 指导学生观察《 “桀驾人车”汉画像石》 ,提问:这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你认为他 的怎样一位国君,你能预见到他统治的结果吗?学生讨论回答:桀已经失去民心,夏朝衰 落,即将灭亡。 夏桀荒淫无度,专横暴虐,民不聊生,众叛亲离。他还厚颜无耻地自比太阳,说: “太 阳有灭的时候吗?太阳没了我才没了。 ”百姓就骂他“时日 丧!予及汝皆亡。 ” (什么时候 太阳灭亡啊,我们愿意与你同亡。 )
二、商 1.建立:成汤,前 1600 年,亳 2.盘庚迁殷 3.灭亡:商纣王
炎黄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
进步!
夏、商、西周 奴隶社会
课 后 小 结
1教 学 过ຫໍສະໝຸດ 程一、复习导入提问:①我们的远古祖先最远可追溯到什么时候?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在黑板上 用副板书显示远古祖先的发展脉络,以便后面讨论。 ②传说中的尧、舜、禹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做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方式叫什 么?选贤与能的禅让制。教师指出:但是在禹之后,禅让制被破坏了,人们又通过什么方 式来传递王位的呢?中华文明进入到了一个什么新阶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 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型 新课 教法
夏商西周的更替 评价夏朝的建立 体验式教学、探究 教具 PPT、实物
第 2 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板 书 设 计
一、夏 1.建立:禹,前 2070 年,阳城(河南)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灭亡:桀残暴
元谋人 北京人 河姆渡、 半坡氏族
三、小结
归纳夏建立、商取代夏等重要知识点。讨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史历史的进步还 是倒退呢? 进步。说明:①奴隶社会战俘作为奴隶保存下来,不被轻易杀掉,保存了劳动力;②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 并进行简单的劳动协作和分工, 提高生产效率; ③奴隶社会可运用国家机器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工程, 制造金属工具,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了大部分剩余产品,使另 一部分人有可能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为进入文明时代创造了条件。 生产力即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是评价历史发展的标准。人类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进入 奴隶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是建筑在广大奴隶及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是一 种野蛮的进步。这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布置预习作业:小组准备分别扮演周天子和各分封诸侯,表演历史剧说明分封制。
2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归纳知识点,板书:公元前 1600 年,成汤,商朝,建都亳。 提问:对比成汤和夏桀的作为,说说为什么成汤成就大业,灭夏建商? 比较点:用人、治民、对待属国。得民心者得天下。 观察《商朝形势图》 ,商朝在建立之初的 300 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提问: 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战乱、洪水、政局动荡、 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指导学生 2. 盘庚迁殷: 学生识图,找到殷的地理位置。公元前 1300 年,盘庚迁殷。这是商朝历史上一件具 读图,进一步 有转折意义的大事。盘庚仿效成汤进行统治,王权得到加强,商朝不再迁都,逐渐兴盛。 熟 悉 基 本 的 读图方法。 其疆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 引导学生阅读“司母戊鼎”图片,了解商朝社会的发展。引导学生比较夏和商的疆域, 感受商的发展。但是到了商纣王时期,商朝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下一节课我们再学习。
懂 得 基 本的知识归 纳的方法。
运用探究文 物的方法提 高学生从历 史文物图中 提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
(二)夏
1. 商朝的建立:与此同时,夏朝的一个属国商却发展起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 成汤重用伊尹是怎样治国的。对内: “以宽治民” ,对外争取不满桀统治的属国和部落,积 聚灭夏的力量。前 1600 年,成汤灭夏,建立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