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基层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初探
民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5篇
民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5篇第1篇示例:民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各地民生问题的实际情况,本报告特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状况和特点,并为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深入了解我国各地区的民生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深度访谈的方式,以获取更真实、全面的调查数据。
二、调查内容和结果1. 教育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学校条件较差,学生们缺乏一些基本的学习用具。
有的家庭由于经济原因无法供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对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和配备更多的教师,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2. 医疗卫生调查发现一些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资源短缺,导致一些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配备更多的医生和药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3. 就业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存在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一些年轻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促进更多的企业到偏远地区投资兴业,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4. 住房一些城市中存在严重的住房问题,部分低收入群体无法购买到合适的住房。
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更加积极的住房政策,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让更多低收入群体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居住条件。
5. 环境保护一些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
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加强环境监管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三、调查结论和建议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 我国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住房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民生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关于民生改善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民生改善的社会调研报告概述:民生改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社会调研的方式,探讨民生改善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旨在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1.1 教育领域教育是民生改善的重要方面之一。
调研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较大。
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此外,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人才需求。
1.2 医疗保健领域医疗保健是民生改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尽管我国医疗保健体系逐步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大城市的医疗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此外,医疗费用过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难以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1.3 就业与社会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民生改善的关键领域。
尽管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大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有限。
此外,一些弱势群体,如残疾人和农民工,也面临就业歧视和保障困难。
二、问题分析2.1 资源分配不均民生改善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医疗和就业等领域的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这导致了教育水平、医疗服务和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增加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2.2 高昂的生活成本生活成本的上升也是民生改善的一个难题。
随着房价、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一些低收入人群难以负担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2.3 社会保障不完善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导致他们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解决方案3.1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建设和师资培养。
公共服务的基层政府供给能力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公共服务的基层政府供给能力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述评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所面临的新问题,国内学者 对此的研究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理论和体制探讨,二是现状和对策 分析,三是以调查为基础的实证研究。 从第一方面来讲,学者们主要从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政府行政 职能转变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比较重要的著作有李军鹏的《公共服 务型政府》、吴玉宗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邱霈恩的《国家公务员 公共服务能力》、陶勇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等。此外,中 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近两年推出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 乡镇改革》、《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聚集中国公共服务 体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村建设之重》,也大大促进了公共服 务能力研究。
本项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基层政府公共 服务供给能力的静态构成、动态过程展开研究,从而 为全方位把握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供新的视 觉和分析框架;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引入实验法,弥补 单纯的技术性调查方法的不足。实验不仅构成了本项 研究本身,而且构成了与其他调查情况的对比,有助 于从另一个视角来观察西部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 力的特征,加大对当前西部不同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 务供给能力研究的力度和广度。
(三)重点难点 本项研究的重点是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探索 西部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合理配置的核心要素 ,寻找西部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现的有效途 径;难点是如何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 甘肃、陕西7地的比较中归纳出科学合理的概念、形 成有解释力的框架,并据此达到提升西部基层政府公 共服务供给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
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是每个国家、每个政府的责任和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整改措施,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本文中,我将评估当前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期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1. 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注意到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首都和一些沿海城市享受着先进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而农村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则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和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还需要实施差异化政策,鼓励人才流动和资源转移,以促进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2. 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但我们也必须面对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致使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质量。
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建立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3.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过程中,人们的健康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一些地区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卫生资源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还可以鼓励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西医结合,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4. 收入分配不均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目的之一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然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群体和地区的收入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为应对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政府可以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扶贫力度,通过发放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也要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调控,提高税收的公平性,确保财富的合理再分配。
中西部贫困地区政府改善民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的 比重 低 于 各 自人 口 占 全 国 的 比 重 . 题 矛盾 更 加突 出 . 其 改善 民生 的财政 支 出 存 在 问题 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21 观 念 问 题 .
以 人 为 本 是 中 共 十 六 大 以 来 突 出 强 调 的 一 个 重 要 思 想 和 基 本 要 求 . 中 是 国 共 产 党 的 根 本 宗 旨 和 执 政 理 念 的 集 中 体 现 对 于 地 方 政 府 财 政 支 出绩 效 评 估 来 说 ,就 是 要 以 改 善 民 生 为 导 向 . 不 断 提 高 人 民 的 生 活 质 量 和 健 康 水 平 这
续 和 持 久 地 关 注 民 生 的 改 善 因 此 . 要
州、 云南 等省 财 政社 会保 障支 出 占全 国
中 贵 州 、 西 、 南 特 别 突 出 : 州 以 占 广 河 贵 全 国 29 .%的 人 口却 仅 拥 有 全 国 13 的 . % 财 政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 西 以 占全 国 36 广 . % 的 人 口却 仅 拥 有 全 国 21 的 财 政 社 会 . % 保 障 支 出 . 南 以 占全 国 73 河 .%的 人 V却 I 仅 拥 有 全 国 5O .%的 财 政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建 立 合 理 的地 方 政 府财 政 支 出 绩 效 评
政 投 入
价 体 系 . 过 制 度 化 和 法 制 化 来 保 证 财 12 改革 的 必 要 性 通 .
东 部 发 达 地 区 差 别 很 大 可 见 . 济 落 会 发 展 成 果 。 同 时 . 政 支 出 绩 效 评 价 经 财 后 地 区 的 教 育 支 出严 重 不 足 贫 困 地 区 的 社 会 保 障 也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支 出 不 足 问题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社 会
基层治理感想
基层治理感想我一直对基层治理这个话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思考。
作为一个普通市民,身处社区,我深刻地感受到基层治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和决策都会对我们产生直接的影响。
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我对基层治理产生了一些感想。
首先,基层治理的核心是民生。
基层政府是最贴近人民的层级,他们需要解决市民的实际问题,关注市民的诉求和需求。
这就要求基层政府要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通过发展民生项目和服务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例如,在我所在的社区,社区居民普遍关注公共交通的便利性。
基层政府通过增加巴士站点和优化线路,有效解决了居民的出行问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基层治理需要注重民主参与。
民主参与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激发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区的共建共享。
一个开放透明、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汇聚集体智慧,增加政策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比如,在社区建设项目中,基层政府会定期开展居民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通过与市民的互动和交流,更好地了解市民需求,凝聚共识,推动社区建设。
再次,基层治理需要强化法治意识。
法治是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保障,也是基层治理的基础。
基层政府应该将法律意识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保证政策和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维护社区的安全和稳定。
只有法治意识得到充分的强化和落实,基层治理才能够更好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最后,基层治理需要加强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
基层政府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引入创新思维和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例如,在社区治理中,一些地方尝试使用互联网+的思维,通过建立社区APP、在线投诉平台等方式,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满意度。
基层治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政府的职能责任,也有市民的积极参与。
只有政府和市民共同合作,共同推动,才能够实现基层治理的目标和使命。
浅析我国民生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民生问题及解决对策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民生问题。
本文旨在浅析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首先,我国当前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之一是收入分配不平衡。
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阶层的财富迅速积累,而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和监管,提高劳动者薪资水平,确保合理分配收入。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财富更加公平地分配。
其次,教育资源不均衡也是我国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性。
第三,医疗卫生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费用过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覆盖率。
同时,政府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此外,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有待完善。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仍然存在保险覆盖面窄、保险待遇低等问题。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待遇。
此外,还应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综上所述,我国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城乡发展的投入和改革力度。
只有通过全面改善民生,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因应之道
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因应之道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基层治理一直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层治理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因应之道,以推动基层治理的改善和提升。
一、存在的问题1.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和成效离不开基层干部的作用,而目前基层干部的素质普遍较低。
一方面是因为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老干部”占据着重要的岗位,而这些老干部往往思想僵化、工作方式老套,难以适应和引领当前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基层干部的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基层治理体系不够完善在当前的基层治理中,存在着一些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责任不够明晰的问题。
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和乡镇机构职能交叉、责任不清,导致工作推诿和责任不落实的现象时有发生。
基层治理中存在着一些“一刀切”、“形象工程”等现象,造成了种种不良影响。
3.基层民主意识不够强在基层治理中,民主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但是目前在一些基层社区和乡镇中,民主意识不够强。
一些干部和群众对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理念认识不足,容易出现强行推动、民意不畅通等问题,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果和民生水平。
4.基层社会管理能力有限近年来,社会矛盾与问题日益复杂多样,基层社会管理的工作任务也日益繁重。
但是在一些地方,基层社会管理能力有限,难以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矛盾纠纷等。
这不仅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果,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因应之道1.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应该优化和改革基层干部队伍的组成和结构,推动年轻干部上位。
应当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引导和激励干部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2.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在基层治理中,应该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构建健全的工作机制和运行体系。
民生保障改善调研报告范文
民生保障改善调研报告范文民生保障改善调研报告一、引言民生保障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为了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民生保障改善的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的民生保障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在不同地区采集了300份问卷,并访谈了30名相关人员,包括政府官员、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受访者代表等,以全面了解民生保障改善的现状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1.教育保障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教育保障的满意度较高,认为教育资源较为均衡,并有一定的补贴政策支持。
然而,仍有少数受访者表示城市地区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导致农村地区教育保障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
2.医疗保障大多数受访者对医疗保障的满意度较高,感觉到医疗设施的改善和医疗费用的减轻。
然而,仍有少数受访者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3.退休保障大多数受访者对退休保障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认为养老金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并有相应的养老福利政策支持。
然而,少数受访者表示退休金水平仍然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开支。
4.社会保障大多数受访者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一般,认为社会救助制度在发挥应有作用,但仍有一定的薄弱环节存在。
有些受访者表示社会保障政策不够明确,申请流程复杂,需要进一步简化流程,提高透明度。
四、问题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当前民生保障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1.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
2.医疗保障在农村地区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退休金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4.部分社会保障政策不够明确,申请流程复杂,透明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改进措施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确保公平公正。
政务改革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政务改革如何解决民生问题政务改革是指对政府机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务服务方式进行改革,以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满足民众的实际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方面。
因此,政务改革必须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就政务改革如何解决民生问题展开讨论。
一、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体系是政务改革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公民的权益保障和基本生活保障。
要加强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推行“一网通办”,实现政府服务事项的一站式服务。
同时,还需要推进政务服务能力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政务服务中心,以提供多元化、综合性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二、提高政务公开透明度政务公开是政务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主动公开政府工作、预算执行、政策解读等重要信息,使民众了解政府工作的全过程。
此外,还应建立政务公开的监督机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通过政务公开,人民群众可以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促使政府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三、建立健全多元化参与机制政务改革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建立多元化参与的机制,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
政府可以通过召开听证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还可以鼓励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不同利益主体参与政务改革,形成各方共治的格局。
通过多元化参与,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民的需求和诉求,及时解决民生问题。
四、加强基层政务能力建设民生问题的解决通常涉及基层政府的职责和能力。
因此,政务改革还需要加强基层政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水平。
政府应加大基层政务资源的配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增强基层政府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同时,还需要通过改革机制,减少基层政府的繁文缛节和审批程序,为基层政府减负,提高工作效率。
《2024年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存在的问题与提升路径》范文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存在的问题与提升路径》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社会进步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指标。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战略区域,其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不仅关系到当地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
然而,当前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在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有效路径。
二、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存在的问题1. 基础设施薄弱: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医疗教育资源匮乏等,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2. 资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3. 人才短缺: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高素质人才难以聚集,导致公共服务领域人才短缺,服务质量受到限制。
4. 政策执行不力:部分地区在执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时存在偏差,导致政策效果不佳,群众获得感不强。
三、提升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路径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改善交通、通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设施条件,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提供物质保障。
2. 增加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将更多财政资源投向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3. 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优化人才政策、提高待遇水平等措施,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投身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事业。
同时,加强与内陆地区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
4. 政策执行与监督: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在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落地生根。
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确保政策效果最大化。
民生问题讨论
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么说:
•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 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 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 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 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党群干群问题的出现
原因
•
综合运用多种协调手段。面对复杂的社会利 益关系,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 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加以协调。应加大教 育力度,引导人们科学理性地看待当前社会的利 益分化现象,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 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最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和不同 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健全利益约束机制,通过 法律法规等“硬手段”和思想道德建设等“软手 段”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促使人们逐步形成 正确的利益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 配秩序,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杠杆,逐步缩小 收入分配差距,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减少不同利 益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着 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土地征用、城镇 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问题,及 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的对策
•放开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根据居住地就 近上学 •取消一切面向农民工子女的不合理收费。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的对策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2.提高农村等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 3.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培训,提高水平,重 新调配,定期轮换。 4.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分批改善教学设施、办学 条件。 关于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是这么说的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 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 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 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 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浅析我国民生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民生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始终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
而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因此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民生最根本的途径。
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久治安。
关键词:民生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一、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升级变化的,不断地会面临新的民生问题。
我国现在主要面临的民生问题已不仅仅是温饱问题,更是关系国家能否持续发展进步的民生问题,如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重视民生,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
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上学难问题由于教育产业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应试教育等因素造成的影响,造成了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村教育薄弱和边缘化等问题。
当前,在广大农村、中西部贫困地区、在城市贫困群体中间,上学难问题依然非常严峻。
(二)、就业难问题我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比其他国家更复杂,解决就业的任务更繁重。
因此,就业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下岗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的逐渐增多以及大学扩招所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形势开始变得越来越严峻。
(三)看病难问题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和医疗费用的逐年上涨,看病难问题已是困扰很多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重大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2篇
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2篇Research Report on safeguarding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 hood汇报人:JinTai College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2篇前言:工作报告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
本文档根据工作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2、篇章2: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篇章1: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
富蕴县围绕建党90周年,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立足“民生建设年”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提出了22项重点民生工程,先后出台了32项惠农富民政策,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近期,富蕴县就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解决我县民生问题的对策。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富蕴县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自治区、地区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走“工业强县”之路,打造矿业高地,构建和谐富蕴,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20xx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403亿元,较“十五末”的13亿元增长161%,年均增长212%;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较“十五末”的7435万元增长774%,年均增长544%;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8亿元,较“十五末”的425亿元增长3607%,年均增长357%;固定资产投资266亿元,较“十五末”的52亿元增长4115%,年均增长386%;招商引资到位额2529亿元,较“十五末”的503亿元增长4026%,年均增长38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576元,较“十五末”的4017元增收1559元,年均增收312元。
深入基层调研解决实际问题与改善民生
深入基层调研解决实际问题与改善民生现代社会中,为了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并改善民生,深入基层调研变得至关重要。
通过亲自了解、分析和解决基层问题,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探讨深入基层调研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并具体介绍一些深入调研的案例。
第一部分:深入基层调研的重要性深入基层调研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与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深入基层可以帮助政府了解真实的问题和需求。
政府往往依靠上级机构、媒体、报告等渠道获取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存在片面性或失真性。
通过亲自走访基层,政府能够全面了解人民的真实需求,从而制定更加贴近民意的政策。
其次,深入基层调研可以帮助学术界及社会各界准确把握社会问题。
通过与基层群众交流,学者可以深入了解现实问题的本质和产生原因,从而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研究结论。
同时,深入调研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现实案例,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改进工作。
第二部分:深入基层调研的方法深入基层调研有多种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首先,走访社区和家庭。
通过走访社区和家庭,可以直接与基层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困难和意见。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非常真实和详细的数据,对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次,听取基层干部和专家的意见。
基层干部和专家是深入了解基层情况的重要资源。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政府和学术界可以通过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形式与他们互动,深入交流。
第三,开展调研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数据收集方式。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卷,可以获取大量的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
政府和学术界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从而更好地了解民意。
第四,参与基层工作。
参与基层工作可以让调研者感同身受,更好地了解实际问题。
政府官员可以参与基层工作实践,与基层群众并肩工作,深入了解问题所在,从而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深入基层调研的案例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深入基层调研案例:1. 一个城市政府决定深入调研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民生问题调研与解决
农村民生问题调研与解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农村民生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农村教育、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农村经济、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农村教育问题在农村教育方面,我们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很多优秀教师都去了城市地区任教,导致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其次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学校教学设备和教材相对缺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方案之一是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另外,还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包括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备,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提升农村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二、医疗保健问题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我们发现,很多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设施不完善,导致农村居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普遍存在。
针对农村的医疗保健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医疗设施的投资,改善农村医疗设施的硬件条件,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此外,还可以引入先进的医疗科技和远程医疗技术,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
另外,应加大对农村医生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
三、基础设施问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问题的方案之一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
此外,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如太阳能供电等,解决农村地区供电难的问题。
四、农村经济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居民的就业困难。
为解决农村经济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农村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政府可以提供贷款支持和培训,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当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
新时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研究
新时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民生问题。
如何在新时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以探讨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教育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一些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备陈旧,导致学生的学习环境不佳。
新时期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技能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因贫困而失学。
医疗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需求日益增长,医疗资源的紧缺和医疗费用的高昂成为制约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问题。
新时期应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降低医疗费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住房问题是人民群众最为现实的民生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中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一线城市住房问题尤为突出。
一些年轻人因为买不起房子而选择在城市中的外围居住,通勤成本高,生活质量受限。
农村地区也存在着住房困难的情况。
新时期应该调整住房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鼓励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
就业问题是人民群众最为紧迫的民生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就业压力,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能完全弥补就业空缺。
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投入。
新时期应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等措施,增加就业机会,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
社会保障问题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老年人、残疾人、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基层民生工作
基层民生工作1. 摘要基层民生工作是指为满足居民基本需求而进行的各项社区服务和公共福利提供的工作。
本文将从基层民生工作的重要性、具体实施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论述。
2. 简介基层民生工作是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各社区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解决最直接、最迫切、最关心人民群众的问题的重要途径。
3. 基层民生工作的重要性基层民生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良好的基层民生工作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
再者,基层民生工作还可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增强对政府的信任。
4. 基层民生工作的具体实施措施为了顺利进行基层民生工作,需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
其次,培育社区组织,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此外,加大对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5. 基层民生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需求的不断提高,基层民生工作也需要不断发展和更新。
未来,基层民生工作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科技与民生工作的结合,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
此外,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和支持,打造更为包容和和谐的社区环境。
6. 结论基层民生工作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
通过实施具体的措施并关注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能够实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和政府的信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注:以上所述内容均为笔者根据题目所给,自行判断合适的格式,并根据题目内容所确定的文章格式进行书写,力求符合题目要求。
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调研报告引言: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乡差距的加大和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了解当前社会民生问题的现状和形势,本次进行了一项调研,旨在为政府制定更精准的民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教育问题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调研发现,在一些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中,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
校舍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甚至存在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教育。
二、医疗保障问题医疗保障一直是民生问题中的热点。
调研发现,虽然国家实施了全民医保政策,但是在就医费用负担方面,仍有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存在较大的压力。
尤其是在特定疾病治疗费用和高额药费方面,很多民众仍然承受不起。
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加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医保补贴力度,确保医疗保障政策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三、住房问题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
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城市的住房市场过热,房价居高不下,使得普通民众难以负担。
此外,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着低收入居民居住环境较差的问题,存在危房和无房现象。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住房改革力度,推进房地产市场调控,提供廉租房和公租房等可负担房源,改善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条件。
四、养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地区的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不足,养老院床位等资源紧张。
此外,养老服务的质量和环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少老人享受不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加强养老机构的标准化建设,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提供,确保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
五、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直接影响民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地区存在着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给民众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部基层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初探
【摘要】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中西部地区贫困群众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部地区基层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好贫困群众民生问题:立足丰衣足食,夯实民生之基;坚持和谐发展,筑牢民生之盾;坚持创新发展,顺应民生之需。
【关键词】中西部基层政府民生探索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单独作为十七大报告的一章,表明了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核心内容。
尤其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困难群众人数多、贫困程度深,党和政府关注和解决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中西部地区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最大需求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和当家作主,这就需要当地各级党委和政府尤其是县乡党委和政府在谋划思路、出台政策、实施方略时,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坚持跨越发展,夯实民生之基;坚持和谐发展,筑牢民生之盾;坚持创新发展,顺应民生之需,把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立足丰衣足食,坚持跨越发展,夯实民生之基
解决民生问题最终要靠发展。
只有不断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为改善民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壮大经济总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为改善民生提供了较好的经济支撑。
但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面貌还没有根本改变,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化率等仍然大大低于全国尤其是沿海省平均水平。
因此,中西部地区的领导干部必须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
战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战略机遇,用足用活政策,实现本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强化“四个第一”,壮大本区域经济。
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立足自身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变“企业集聚”为“产业集聚”,重点建设与本地区资源相联系的重点产业区以及建立大产业集群。
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载体,集中精力抓项目,精选包装优势项目。
加大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含量,着力打造精品名牌,做大做强本区域的优势产品。
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选择,充分吸收本地区在外的富裕户、个体户以及富商的资金,实施“招老乡、回故乡、联外商、建家乡”工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把优化环境作为推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举措,着力营造令行禁止、优质高效、公正公平的软环境,依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促进生产力。
突出群众增收,扎实兴办实事。
只有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社会才会和谐稳定。
增加农民收入,要着重在品质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上做文章。
品质提升要根据当地的产业格局,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创建示范园;产业提升要扶持培育本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延伸产业链条;素质提升要开展一系列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把“苦力民工”变为“技能民工”,发展农外就业。
增加城镇居民收入,重点是要实施城镇化带动、转移剩余劳动力、发展民营经济、拓宽就业渠道。
要通过增加贫困农民和城镇困难居民的收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
抓实扶贫开发,实现脱贫致富。
中西部地区近年来的扶贫开发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目前,中西部地区还存在一定数量的绝对贫困人口,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绝对数目也还比较大。
对于贫困人口这一个弱势群众,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要以扶贫开发为契机,带着一份感情、一份责任,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地为他们
脱贫致富倾尽全力。
中西部地区的县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要积极采取“领导联系到村、帮扶定点到村,计划分解到村,资金安排到村,扶持措施到户,项目资金到户”的方式,着重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建设、整村推进三个方面,实行“输血”、“造血”双管齐下,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围绕安居乐业,坚持和谐发展,筑牢民生之盾
只有让困难群众有事做、有学上、能治病、有房住、无后顾之忧,才能使困难群众实现安居乐业。
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注重和谐发展。
广辟就业渠道,让困难群众充分就业。
就业是老百姓生存的保障,是吃饭穿衣、看病养老的依托。
因此,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主要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入手,着力在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上下功夫。
大力实施“政府掏钱买岗位”工程,建立困难群众就业基地,消除“零就业”家庭,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做到“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稳定一户”,确保扶持效果;加强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培训,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使更多困难群众成为自主创业者。
优先发展教育,让困难群众上得起学。
贫困学生有学上,贫困家庭就有希望。
为了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采取如下可行措施:第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保证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设立“扶贫助学”专项基金,力争不让一名寒门学子因贫失学,切实保证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就学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
第三,要协调城区教育与农村教育发展,加大教师交流力度,继续实行支教行动,让更多的优质教育向农村倾斜,保证困难群众的上学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完善社保体系,让困难群众无后顾之忧。
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更应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支出逐年增加。
但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力量还比较薄弱,抗风险的能力不是很强,与十七大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
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首先要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中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本地区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其次要适当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规范操作程序,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100%加入合作医疗;第三要加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步伐,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进度,适当提高廉租住房补贴比例,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着眼当家作主,坚持创新发展,顺应民生之需
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改善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时,不仅要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合理诉求,依法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重民意,创新决策机制。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创新方法,有序引导群众参与管理决策,坚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比如,在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社区发放意见调查表,充分考虑下岗职工、低保户、学生等群体的利益,缴费比例是一般居民的50%,让困难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创新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管理,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敏感事项,都要严格实行公示、听证、咨询等制度,广泛听取和积极采纳群众意见,坚持做到“三个不出台”,即绝大多数群众未理解支持的不出台、群众思想工作未做好可能引发不稳定的不出台、群众利益受损害的不出台。
听民声,拓宽民主渠道。
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民意沟通机制,使群众的呼声和意愿得到充分表达。
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县乡两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工作要根据群众愿望,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满足群众想当代表、委员的强烈愿望,充分调动群众的民主意识;二是注重发展基层民主,完善民主管理,让广大群众充分享
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是要以村居民自治为着力点,继续完善村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四是要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进一步完善党政“一把手”群众来访接待制度,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团组织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机制,搭建多种形式的对话平台;五是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归口办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工作台账和定期分析制度;六是要完善群众工作网络,乡镇设群众工作站,村(社区、居委会)设群众工作室,村民小组设群众工作信息员,及时了解群众诉求。
维民权,保障合法权益。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开展非法用工专项整治,建立农民工工资专户,成立法律援助中心,保障困难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杜绝漠视群众权利、损害群众利益事件的发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要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建立困难群众援助中心;二是要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增长机制,加大治理拖欠工资工作力度;三是要以便民维权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确保劳有所得;四是要加大司法援助力度,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的司法援助。
(作者单位:贵阳学院马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