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危机治理能力建设

合集下载

应急状态下城市基层社区韧性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应急状态下城市基层社区韧性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应急状态下城市基层社区韧性治理能力提升研究作者:于文鑫王开元来源:《荆楚学刊》2024年第03期摘要:韧性治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范式,对于城市基层社区摆脱传统治理经验逻辑和固有模式的路径依赖,增强应急状态下的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当前,我国的政策环境和实践尝试为探索基层社区韧性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暴露了众多基层社区在危机面前“韧性不足”的问题。

为了确保社区能够承受突发事件和风险的冲击,必须在社区层面构建“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体系,增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和供给,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社区”建设,从而提升基层社区的韧性治理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应急法治;韧性治理;基层社区;多元共治;技术赋能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4)03-0046-09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达到9.02亿,城市化率提升至63.89%。

其中,以京津、长三角、大湾区等大型城市群人口数量增长最为显著。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扩张标志着国家经济腾飞、综合国力提升的同时,也意味着城市正在面临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强度持续增长带来的沉重治理压力。

社区(Community)作为城市的基层单元,是提升居民幸福感、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起点,也是感知社会危机和问题的前哨站。

社区治则民心顺、社会稳、城市安。

然而,近年来频发的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以及新冠疫情,对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的治理能力和模式提出了重大考验。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和风险社会的到来,基层治理过程中遭遇类似“危机”的可能性不断加大。

面对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带来的复杂社会风险,如何提升城市基层社区的治理能力,科学、高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既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亦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回应的时代挑战。

在众多的治理理念和治理范式中,“韧性治理”作为风险社会有效化解各类不确定性风险的学术新名词脱颖而出[ 1 ],迅速成为引发全球广泛关注的城市治理新理念[ 2 ],对于构建现代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基本范式和制度体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创新与发展研究1.引言1.1 概述概述: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创新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社会变革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不断适应、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和治理能力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和改革。

通过强调科学决策、依法治国、民主参与和有效管理等原则,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的治理能力也在快速提升。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行政效能、建立现代化的政府机构等方面,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变革背景下,中国需要具备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治理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本文将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和治理能力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分析。

通过梳理相关理论、探讨成功案例和总结经验教训,旨在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下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决策机制的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等方面。

接着,我们将重点探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发展,包括政府职能转变、信息化建设、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最后,我们将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创新与发展,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推动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创新与发展展开研究,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加强基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加强基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加强基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作者:刘盛,于向向来源:《学习月刊》 2020年第12期刘盛于向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和资源的集聚不仅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深层次的风险和隐患。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人们居住、生活的主要场所。

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应急体系中,社区成为了城市危机预防和应急管理的前沿阵地。

加强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对于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和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黄石市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建设的基本现状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十分重视城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构建了社区应急管理网格,完善了社区应急管理制度;把在日常事务中排查消除隐患作为重点,从源头上预防、监控和减缓突发事件的发生;科学处置灾害危机,减少灾害影响;重视恢复重建,加快恢复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一)社区应急组织机构建设全覆盖按照黄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要求,黄石市每个城市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应急服务站,负责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社区书记兼任应急服务站站长,负责应急总协调、总指挥,配备一名社区应急服务站宣传员,负责站内日常工作。

社区应急服务站主要工作是结合本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编制应急预案;建立专兼结合的综合应急队伍,对辖区居民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组织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居民等开展应急项目演练和应急能力训练等工作。

黄石市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帮助社区应急服务站推进了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制度体系、应急场地设施等应急软硬件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二)社区应急预案及演练不断细化黄石市社区均编制了社区应急管理预案,包括综合性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综合性预案规定了社区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物资保障、应急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救援、事后恢复重建等内容。

专项预案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社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社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明确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及流程。

韧性治理视域下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以武汉市X_社区为例

韧性治理视域下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以武汉市X_社区为例

P UBLIC ADMINISTRATION 韧性治理视域下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以武汉市X社区为例文/高傲宇摘要: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复合化的突发风险,社区作为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前沿阵地,传统的社区应急管理模式难以有效应对当下突发的社会风险。

研究社区如何降低危机事件带来的破坏性、迅速从事件中恢复正常功能的基础进一步总结教训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社区治理能力建设的关键。

韧性治理强调应对危机的抵抗力、事后的快速恢复力以及事后保持稳定的长久自治力,为社区应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选取武汉市X社区为研究对象,立足实际调研并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该社区韧性抵抗力良好,快速恢复力有待提升,长久自治力仍需加强。

因此社区应完善硬件设施提高社区韧性抵抗力,提升抗灾救援专业能力以及加大宣传教育强化社区恢复力,塑造社区凝聚力加强社区自治力。

关键词:社区应急管理能力;韧性治理;抵抗力;恢复力;自治力引言韧性理论作为当下热门理论被引入公共管理领域,“韧性城市”“韧性社区”等相关概念随之提出,为我国应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韧性社区体现在多元主体对于复杂风险环境的主动适应和调节能力,并且在经历复合型风险后能够快速恢复。

加强风险防控,构建韧性社区,有利于提升我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我国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研究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大量的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我国学者关于韧性社区研究中,吴晓林认为韧性社区内含物理层面的抗逆力、社会生态层面的恢复力和社区成员的自治力三重指向,从这三个方面以社区共同行动为基础,运用内外资源、有效抵御灾害与风险[1]。

颜德如认为韧性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理念,因为高度重视社区受到外界冲击后组织的自组织、自我调适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为社区应急管理模式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2]。

朱正威认为推动我国灾害治理实践由风险管理向韧性治理的升级,他提炼出物理韧性、组织韧性、技术韧性、制度韧性和心理韧性等五个维度,尝试构建韧性视角下社区应急治理体制的分析框架[3]。

建设和谐社区与社会共治社区治理座谈会

建设和谐社区与社会共治社区治理座谈会

建设和谐社区与社会共治社区治理座谈会社会共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理念,通过社区自治、政府参与和公众参与的方式,促进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而建设和谐社区则是社会共治的一项基本目标,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为了探讨建设和谐社区、加强社会共治的相关问题,我们召开了本次座谈会。

一、社会共治的意义社会共治是一种社区治理的创新模式,它通过充分发挥居民的自治能力和政府的管理能力,实现社区治理效果的优化。

社会共治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1 提高治理效能社会共治可以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1.2 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共治可以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互信和沟通,减少邻里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1.3 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社会共治可以有效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亲民性和覆盖面,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升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建设和谐社区的关键要素建设和谐社区需要借助以下关键要素的支持与推动:2.1 加强自治能力社区居民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其自治能力,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共同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2.2 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共治,支持社区居民的自治行为,并提供政策指导和组织服务的支持。

2.3 健全法治环境建设和谐社区需要健全法治环境,依法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加强社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加强社会共治的路径与策略为了加强社会共治,建设和谐社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 加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鼓励居民成立自治组织,建立健全的居民代表机制,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提高社区内部治理效果。

3.2 支持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加大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的投入力度,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

3.3 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加强社区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对接合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申论范文: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申论范文: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申论范文: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近年来,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增长,各种社会问题也日趋复杂多样。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一、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

一方面,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新问题和新挑战。

过去,我国治理模式主要是依靠政府的垂直管理和行政手段,但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多元化社会治理的需求。

另一方面,社会参与度不高,基层自治能力相对薄弱。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参与度逐渐增强,但与之相对应的社会治理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

此外,基层自治能力相对薄弱,导致社会治理效率低下,社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二、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必要性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首先,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社会发展的趋势决定了传统治理模式无法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

其次,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治理必须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最后,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是稳定社会大局的需要。

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只有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才能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途径1. 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

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主体,必须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首先,要加强政务公开,增进政府与民众的互动。

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政府的信息和决策,让民众参与政府工作,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其次,要加强社会公平和公正的保障。

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资源分配的调控和管理,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提高社会治理效率。

2. 改革社会治理体制。

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中国的社会治理与危机处理

中国的社会治理与危机处理

社会治理的创新 和发展,有助于 提升国家治理的 效能和现代化水 平。
国家治理现代化 的目标,是实现 社会治理的科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治化和智 能化,提高社会 治理的现代化水 平。
03
中国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章节副标题
社区治理
社区服务:提供 便利的社区服务, 满足居民需求
社区治安:加强 社区治安管理, 维护社区安全
2015年股市波 动:中国政府及 时采取措施,稳 定市场,防止危 机蔓延。
2020年新冠疫 情:中国政府迅 速采取措施,控 制疫情,保障经 济稳定。
经济危机应对策 略:中国政府注 重宏观调控,加 强市场监管,提 高经济韧性。
06
中国社会治理与危机处理的挑战 与展望 章节副标题
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中国社会治理的 发展历程中,涌 现出了一批优秀 的社会治理实践 案例,如北京 “街乡吹哨、部 门报到”、上海 “社区通”等
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社会治理是国家 治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实现国 家治理现代化的 重要途径。
社会治理与国家 治理现代化相互 促进,共同推动 国家治理体系的 完善和发展。
供支持
社会参与:社 会各界积极参 与危机恢复, 提供人力、物 力、财力支持
企业责任:企 业承担社会责 任,参与危机 恢复,提供产 品和服务支持
公众参与:公 众积极参与危 机恢复,提供 志愿者服务、 捐款捐物等支

05
中国危机处理的具体实践与案例 分析 章节副标题
自然灾害危机处理
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政府迅速响应,展开大规模救援行动 2010年玉树地震:政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2013年雅安地震:政府迅速组织救援力量,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政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群众转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提升社区治理韧性的价值遵循与行动方向

提升社区治理韧性的价值遵循与行动方向
一、提升社区治理韧性是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基础
■韧性”的原意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用来形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样顽强 持久、坚忍不拔的意志。提升社区治理韧性要求社区在面对复杂、不确定和持续的风险时具有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 力[51当前,社会运转方式高速转换,社区因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而表现出脆弱性[6]。社区提升抗击风险的能力 必须着力改变社区场域的行为交互逻辑,增强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机制的稳健性,提升组织弹性与功能完整性,实现 多场景治理扩容[7],推动社区治理向韧性治理机制的转向[8],在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⑼的前提下加强社 区治理模式创新。
三、提升社区治理韧性的行动方向
(一)提高基层党委的领导力
社区党组织建设及领导是风险防控机制发挥出效能的基砒,遹过社区党组织的引领机制,将有效克服因沟通不 畅、群众不理解所造成的政策悬浮风险。
.强化基层党组织风险防控的指导功能。基层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战略堡垒,社区党委的领导力至关重要,如果 社区党组织处千悬浮状态,必将造成群众意见积压、诉求和矛盾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为保证社区党组织领导功能 的发挥,社区积极树立党组织权威,有效统合社区政治和自治功能,提升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指挥能力[14]。基层 党组织书记是社区风险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担任全面领导、指挥社区风险防控的重任。应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政 治领导功能和在紧要关头的决策能力,确保风险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社区党委应急群众之所急,难群众之所难, 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将人民安全宗旨贯彻到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中,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提升干群工 作的温度,增进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工作的认同感,巩固党的执政基砒。
(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共识力
风险刺激与反应的互动核心在于人对风险的直接感知。由于认知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每个人对风险的感知 均存在差异。当人民群众对风险治理效果感知较高时,将自动降低风险带来的心理压力,激发对组织的认同与共识 情感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必须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要求,不断进行现代化改革和提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一、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这一过程包括了政治结构、政治制度、安全和法治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政治结构上,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了中央权力机构、地方政府和基层社区等各级行政管理机构,以及国家和地方的法院、检察院等司法制度。

这些机构的建设和完善,是规范政治生态,提防政治风险的关键。

在政治制度上,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还涉及国家宪法、立法、行政管理、监督和公共参与等多个方面,以建设“制度化”的政治生态为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透明化、规范化和相互配合协调的发展。

在安全和法治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包括了消防、公安、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安全保障和管理体系,以及司法机构和律师等领域的法治化建设。

在这一方面的建设中,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措施和实践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建设和创新,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

在政治方面,要加强国家核心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非政治方面,也要加强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治理能力。

在政治方面,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对领导班子、公务员和政治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建立职业化、专业化、岗位化的培训机制,提高这些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同时,也需要建立国家危机应对机制,保证国家安全和稳定。

在经济方面,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投资环境的创新和开放,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经济协调等领域内推进改革和创新。

同时也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经济规则和体系,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文化方面,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建立符合人民精神需求的文化生态和体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国家形象。

社区居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外部保障与能力建设

社区居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外部保障与能力建设

而积极参与 到公共危机治理中来。
( ) 与的 自由保障 一 参
机的宣传与预警 、 准备与预防 、 控制与回应 、 复与 匝 恢
建 的整个治理过程 中都有参与的机会 在赋予居 民参
民主和参与是不町分割的 , 民主的体现是以自愿参
与权 的同时 , 还需要制度化 、 规范化 的机制作保障 , 嗄
要解决这 个 题 的强烈诉求 , 民在选择是否参 与公共危机事件时会 性 的群众组织之 间利益 的协调问题 , 但居
※本 文系湖北省社科基金项 目《 公共危机 管理 中政府与社区的合作机制研究》 项 目编号 :9 Z 0 9 的阶段性成果 ( 0B Z 3 )

21 年第 1 01 2期
社区参与现状的研究发现, 由于村民大都参与 自己的切 道可以 由社 区居民 自发地组织 , 过一些非 j式 途 透 身利益 问题 , 以“ 所 私参 与” 的积极性 远远高 于“ 公参 来缓解公 共危机 , 也可 以 由政府 、 会组织 推动 及赞 社 与”公共危机治理是一项公共事务 , 。 社区聘民虽感受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助 。 而在社 区实践 中 , 与机 制面临 的最大 问题 是 然 参 即行政性的政府组织和 自发 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有参 与公共危机管理 行政化和市场化的矛盾 ,
行政与管理
处于公共危机边缘的居 民和与 无论是 自上而下 还是 自下而上 的两个 维度都 难 以解 在公共危机 中的居民 、 公共危机没 有直接关联 的居民。 民越是卷入到公共 居 决, 因此 我们需要 大力推 介 中间力 量 , 即社 区 中介组
织 。 府在公共 危机发生 后 , 政 往往 会成 立紧 急的公共 危机 之 中 , 是感受到 生活受 到威胁 , 越 其参 与公共 危 危机治理小组 , 这种小组 在进 入社区时往往并不熟悉 机治理 的意愿 就越 是强烈。 民卷入到公 共危机 中的 居 社区的情况 ,难 以在危机 管理 上作出周全 的考虑 , 因 程度 也会影 响到他们对 自身在公共 危机 治理 中的角 此常常是 通过 召开居 民会 议 ,倾 听并 回应 居 民的意 色定位 , 因此 , 有针对性地 培育不 同的关 注小组 , 对处 愿, 扩大居 民对 决策 的影 响力 。 而街 道 办事 处 、 居委 在公 共危机 中 、 处于公共 危机边缘 、 与危机 没有直 接 会 、业 主委员会等也可 以发挥传 统基 层组织 的作用 , 关联 的居 民提供他们需要 的不同资源 , 帮助同一处境

综治中心实施方案

综治中心实施方案

综治中心实施方案为了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治安,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我中心制定了综治中心实施方案,旨在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我们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提高社会治安防范和应对能力。

通过加强巡逻防控、加强视频监控、完善社区巡逻制度等措施,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二、加强社会矛盾化解我们将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和调解工作,及时有效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我们将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多元化、协同化、法治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我们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心理疏导和援助体系,关注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心理困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我们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普法知识,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营造尊法学法的社会氛围。

六、强化危机事件应急处置我们将建立健全危机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危机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危机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七、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我们将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加强队伍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社会管理队伍。

八、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我们将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通过综治中心实施方案的全面落实,我们相信能够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治理服务。

完善治理体系,健全 社会治理制度

完善治理体系,健全 社会治理制度

完善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理制度
完善治理体系和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首先,要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要注重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次,要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要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其独特作用。

同时,要加强社区建设,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注重社区治理和基层自治,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和参与意识。

第三,要加强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从“管”向“治”转变,注重提高政府决策的科
学性和民主性,并加强政府垂直管理和横向协调。

同时,要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投入,确保公共服务的平等性和公正性。

第四,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要加强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推动数字化治理,提高信息共享和协同能力,提供便利、高效和优质的公共服务。

第五,要加强风险防控和安全管理。

要注重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机制,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完善治理体系和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各种力量的合作与协调,实现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和人民化。

提升员的社区服务意识和社区治理能力

提升员的社区服务意识和社区治理能力

提升员的社区服务意识和社区治理能力提升员工的社区服务意识和社区治理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基本服务、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居民福利的重要责任。

而其中,员工的社区服务意识和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对于社区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升员工的社区服务意识和社区治理能力,从而促进社区的进步和发展。

一、加强社区参与意识的培养作为社区的一员,员工要有积极的社区参与意识,投身到社区事务中去。

首先,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活动,吸引员工参与。

例如,组织社区义工活动、社区文化节、社区服务项目等,让员工亲身体验社区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要加强员工对社区的认同感。

通过定期举办员工座谈会、社区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员工深入了解社区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状况,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最后,要建立员工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平台。

例如,设立员工服务热线、建立员工志愿者队伍等,让员工与居民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二、开展社区服务培训和能力提升员工的社区服务意识和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来实现。

首先,可开展社区服务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社区服务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讲座、培训课程等形式,向员工传授社区服务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中去。

其次,要加强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

社区服务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社会工作、法律知识、危机干预等。

通过组织专业培训班或邀请专家授课,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最后,要鼓励员工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和评定,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健全社区治理机制社区治理的目标是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居民的合法权益。

而员工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机制来实施社区治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社区治理组织体系。

例如成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居委会、志愿者协会等,通过选举或委任的方式推选优秀员工担任职务,负责社区治理的工作。

社区稳定工作实施方案

社区稳定工作实施方案

社区稳定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社区稳定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社区稳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维护社区稳定,确保居民安居乐业,提高社区的整体治理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的社区稳定工作实施方案。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加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2.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建立健全社区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4. 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

通过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区综合治理机制,完善社区管理体系;推动社区治理信息化,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2.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

加大对居民的法治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社区文明创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3. 建立健全社区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社区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工作,建立健全社区矛盾调处机制;加强社区安全防范工作,确保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区危机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提高社区应急处置能力。

4. 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社区民生工作,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强社区民主管理,推动社区自治,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稳定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社区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工作协调;2. 完善政策法规,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社区稳定工作提供法律保障;3.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社区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4.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社区稳定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五、总结。

社区稳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共同努力。

我们将按照以上实施方案,不断加强工作力度,确保社区稳定工作取得实效,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市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建议

关于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市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建议

关于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市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建议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市委市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按照自治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及时建立了集中统一、高效务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协调联动、科学精准的防控处置体系,为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

我们应放眼长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一些好的政策和做法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举一反三、未雨绸缪,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健全和完善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在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善于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重大安全风险挑战的冲击,进而提升应对其他类似危机的能力,促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不断提升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应急领导和指挥体系。

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要统筹预判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席位制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应急领导和指挥机构,分级分类建立应急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指挥调度应急队伍、应急资源等,准确分析研判形势发展变化,及时作出安排部署,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尽可能化解其不利影响,将损失降至最低。

2、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建立“智慧应急”(互联网+应急)系统和重大灾害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整合110、120、∏9等现有信息化系统资源,构建包括应急、水务、卫生、食品安全、环保、交通、民政、人防、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和消防救援等职能部门以及乡镇(街道)、社区(村)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监测网,打造一体化覆盖全市的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重大风险隐患在线监测、超前预警、高效处置。

强化部门、区域、军地、条块、政企之间沟通协调,平战结合、形成合力,提升应急处置快速响应能力和应急资源快速集成能力。

超大城市社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的韧性治理及其策略

超大城市社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的韧性治理及其策略

2024年3月第2期总第146期四川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OFSICHUANADMINISTRATIONINSTITUTEMar.,2024No.2(TotalNo.146)作者简介:龚会,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23[2024]02-0025-009 DOI:10.20136/j.cnki.sxzb.2024.02.003超大城市社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的韧性治理及其策略龚 会 摘 要:与普通城市相比,超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高,灾害事故成因复杂,源头防控工作难,基层保障能力薄弱。

一旦出现重大突发危机,城市社区作为危机应对的“最后一道防线”至关重要。

而且,社区作为超大城市应急管理的基本单元,处在突发危机应对和防灾救灾的前沿阵地,是筑牢基础,抵御各类危机危害的“最先一公里”。

本研究对韧性治理框架下的社区韧性特征分析,从社区治理体系的适应性提升,治理功能的重构以及应急管理模式的转换等三个方面,描述社区应对重大突发危机的韧性,构建社区应对重大突发危机的结构韧性、功能韧性和行动韧性等能力,并提出韧性治理的主要策略,包括加强主体协同,强化社会动员;促进资源整合,建立韧性网络,增强基层社区的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调适、自我恢复的能力。

通过完善韧性治理体系,提升社区韧性能力,将危机减缓做到前端,落在基层,防范各类重大安全风险,实现超大城市社区应对重大突发危机的韧性治理。

关键词:韧性治理;超大城市社区;重大突发公共危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中心城市、城市群迅猛发展,人口、生产要素更加集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日趋复杂,在城市高速扩张的同时各类风险也与日俱增。

特别是超特大城市,经济地位突出,人口流入规模巨大,对于国家安全具有全局性作用。

[1]一旦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容易蔓延外泄,危及区域性公共安全,城市脆弱性加大。

而且,超大城市运行复杂,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转型时期,传统风险和新兴风险交织叠加,各类灾害事故多发频发,开展源头防控工作难,基层基础保障能力受限,一些“想得到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管不了”的问题凸显,面临的公共安全风险形势日趋严峻。

韧性治理: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发展的新路径

韧性治理: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发展的新路径

韧性治理: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发展的新路径一、本文概述《韧性治理: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发展的新路径》一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社区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以及如何通过韧性治理的理念与实践,推动基层社区治理的创新与发展。

文章首先界定了韧性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韧性治理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的独特优势。

接着,文章结合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的实际需求,提出了韧性治理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与路径。

文章还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韧性治理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实际效果,旨在为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推动基层社区治理向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韧性治理理论的理解,也为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韧性治理的推广与实施,我们有望构建更加富有韧性、更具活力的基层社区,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韧性治理的内涵与特征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治理方式,强调在面对不确定性、风险与危机时,社区能够通过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自我创新的方式,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其内涵与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适应性:韧性治理强调社区在面对环境变化、社会挑战时,应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

这种适应性不仅体现在对外部冲击的快速反应上,更体现在对长期、复杂社会问题的深度应对上。

社区需要建立灵活多变的治理机制,以便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迅速调整策略,保持社区的稳定与发展。

创新性:韧性治理鼓励社区在治理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通过探索新的治理模式、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

这种创新性不仅体现在对新技术的运用上,也体现在对社区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社区成员参与度的提升等方面。

协同性:韧性治理强调社区内部各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合作。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各方应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这种协同性不仅有助于提升社区治理的整体效能,也有助于增强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形成共同应对挑战的强大合力。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关键。

随着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和问题的多样化,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本文将从政府监管、公民参与和有效机制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政府监管政府在社会治理中起着核心作用,应加强监管职能,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行政程序和问责机制。

其次,政府应加强社会问题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应对风险。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的监督,鼓励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二、积极引导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至关重要。

政府应积极引导公民参与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

其次,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引导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同时,政府还应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培育和支持具备独立性和公信力的社会组织,使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更加多元化。

三、建立有效的机制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提高治理效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首先,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获取和发布信息,实现信息的透明和流通。

其次,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政府各部门应加强协同工作,形成合力,解决社会问题。

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灾害应急和危机管理,确保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强监管职能,积极引导公民参与,建立有效的机制。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社会治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合力的努力下,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社区工作中的危机管理与处理策略

社区工作中的危机管理与处理策略

社区工作中的危机管理与处理策略社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危机。

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危机管理与处理策略,以应对这些问题,维护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一、危机的定义与分类危机是指突发的、紧急的、危险的事件或情况,可能对社区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危机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社会问题等多种类型。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人为灾害包括火灾、爆炸、恐怖袭击等;社会问题包括治安问题、环境问题、社会矛盾等。

二、危机管理的原则与策略1. 预防为主:社区工作人员应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定相应的预案和措施,以减少危机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例如,在高风险地区建设防洪设施,加强社区安全巡逻等。

2. 快速反应:一旦危机发生,社区工作人员需要迅速反应,组织人员和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例如,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报警、疏散居民、灭火等。

3. 信息公开与沟通: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居民公开信息,保持沟通畅通,增强居民的信任和参与度。

例如,通过社区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向居民发布危机信息和处理进展。

4. 多方合作:危机处理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社区工作人员应与政府、社会组织、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危机。

例如,在环境问题上,社区工作人员可以与环保部门合作,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

三、具体案例分析1. 社区治安问题:社区中可能存在盗窃、抢劫等治安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加强巡逻,设置监控设备,提高社区的安全性。

同时,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巡逻,增加社区的警觉性。

2. 环境问题:社区中可能存在垃圾乱倒、污水排放等环境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可以与环保部门合作,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

同时,可以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3. 社会矛盾:社区中可能存在邻里纠纷、民族矛盾等社会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开展调解工作,促进双方沟通和谐解决问题。

同时,可以组织社区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社区危机治理能力建设
摘要: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而频发的危机事件是和谐的严重阻碍。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的自治组织,能直面、处理危机,所以加强社区危机治理能力建设对于整个社会危机的化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社区危机治理机制的建立健全上阐述提高社区危机治理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社区;危机;治理能力
随着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危机治理能力的提高。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我国连续爆发的一系列危机事件,譬如各地时不时出现的暴力拆迁案、2011年”7.23动车掩埋事件”、时而有某地方群众因当地地方政府某事处理不当围堵、抗议地方政府等等,从这一系列危机事件及其地方政府的处理方式和过程来看,地方政府在危机治理的实际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而社区在地方政府危机治理能力建设方面充当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因为它能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是我国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能直接与公众接触;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血肉相连、鱼水不可分的。

[1]因此社区危机治理能力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综合学术界各观点,笔者认为通常意义上的危机治理,即从危机的发生原上讲的危机治理[2],包括对”天灾”和”人祸”的治理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由自然或社会灾害等客观原因为主要原因致
使的社会中人、财、物出现损害的危机,又称为外发危机;另一方
面是由于人为原因,主要是指对某事处理不当等造成的社会中人、财、物损害的扩大化的现象或者是民怨的激发,又称为内发危机。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可谓是突飞猛进。

而根据西方国家经验及其相关理论,在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矛盾也会快速激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将会增加。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gdp 年均增长率连续保持在10%左右,这些成绩同时也兆示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背后也可能潜伏着复杂的社会危机。

[3]重视且正视这些危机因素的存在,并想方设法提高政府的危机应变和处理能力,是提高政府整体治理能力的重中之重。

作为我国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社区,是与这些危机直接相面对的。

因此,在危机初发时,其社区的反映是否迅速,应对是否及时、合理,是与危机能否得到有效缓解或是消除直接相关的。

可以说,社区危机治理能力建设是保障整个社会和谐和稳定极为基础和关
键的因素。

我国现阶段正着力于建立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恰当处理并能有效化解当今社会中的诸多危机。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所讲的”和谐”是”和而不同”的,因此我们建立和谐社会不是笼统地消除所有社会矛盾和危机,而是指要合理恰当地整治、处理好这些矛盾或危机:既可使矛盾和危机得到合理控制的同时,又使其能与
其他社会优良因素”求同存异”,和谐共存下去。

这就尤其需要我国地方政府,特别是社区做好危机治理能力建设工作。

我国社区危机治理能力建设,总体而言,是要着重于建立健全一个社区危机治理体系,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意识层面来讲,应使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得到建立、巩固和提高,增强社区工作人员的行政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是针对我国当前社区政府行为的被动性和局限性提出来的。

我国当前社区政府的行政行为多是注重于怎样尽快地将已经发生的问题”摆平”,”以摆平为水平”,而不重视消除危机的黄金时机,以致于不能在危机未凸现或未蔓延开来时发现或果断提出其隐性危害并适时采取适宜的措施处理之。

再是社区危机治理的眼光太过局限性。

社区危机治理多是一味地”根据政府精神”,而忽视社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忽视对其他社区经验和教训的借鉴。

如几年前sars病毒流传之时,各级政府和社区未对病毒蔓延情况和感染、死亡人数做出及时报道,导致了不少民众的恐慌、猜忌和不满;又如日本核辐射爆发以后,中国沿海各地随之引发了抢盐风波[4],而内地不少政府和社区未能及时应对、汲取沿海地区的教训,做好信息传递工作,致使内地抢盐风波也层层迭起;又如时而可见的群众围堵政府办公大楼事件,很多是由于社区和政府不能及时倾听、反映民众的声音扩大化的。

种种案例证明,社区需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及危机处理意识,在危机发生之前能深谋远虑,在危机发生之时能高瞻远瞩,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将危机损失降至最小。

其次,建立社区内部和社区之间的危机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和应对机制等机制。

作为直面群众的基层政府组织,社区更能在危机事件萌芽初期发现其苗头,更能在危机发生之时通过有效手段防止事态蔓延,并且在危机整体处理过程中更能及时更新、发布相关信息。

故在社区内部和社区之间建立健全起危机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信息发布等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社区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健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它需要得到社区广大民众的支持,需充分发挥和调动社区的力量,发挥好社区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畅通沟通渠道,确保各项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确保能在危机发生的初期发现原因,预测到危机可能蔓延的基本态势。

社区危机信息的发布机制,是指在危机发生、处理进程中不断更新信息、及时沟通,让社区居民及时知道事态的处理进程、严重程度,同时正确地将广大社区居民的意见反馈给危机事件处理主导力量的组织和程序。

新近发生的工业明胶牛奶事件、铬超标的毒胶囊事件等,这些都说明在我国电子网络信息快速发展,而其监督机制尚不够健全,社会舆情极易被利用的今天,建立健全社区信息发布机制已迫在眉睫。

由于地方政府乃至社区信息公布不够及时和透明,容易造成民众的困惑和不理解,危及社会稳定。

因而,在社区中建立健全起及时、高效、沟通良好的危机信息发布机制显得格外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危机信息发布过程中,社区应重视信息发布的
技巧。

因为一般来说危机在开始之初期,其向大众呈现的信息往往是消极的、负面的,并且极易引起社会恐惧和慌乱。

因此在信息发布时,社区一方面应坚持向居民公布危机事件真实进展情况,另一方面还要让社区舆论有一个正确的导向,从而达到抚慰民心,进而确保社会稳定的目的。

也就是说,针对消极方面的信息,社区在信息宣导时应注意首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然后再导入政府的大政方针加以引导,让社区居民意识到危机解除的可能性,已经拥有的力量,需要社区居民们配合的地方,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成本等等,从而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确保政府公信力这块基石不动摇。

另外要重视社区之间,社区与农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之间的信息沟通。

在信息流动速度颇高的今天,信息一旦被扭曲,往往也会在极短的时间里造成很大的偏差。

我国农村地区相对城市地区而言,信息流通基本设施相对缺失,流通效率相对滞后。

而农村居民也同广大城市居民一样,拥有对危机事件信息知晓的需要,在这种需要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满足的时候,农村中一些迷信、偏激的观点就会抬头,最终致使危机治理中的信息沟通网络出现”破洞”,延缓、阻碍事件的处理。

因此重视社区之间,尤其是社区与农村村委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对于澄清事实,厘清真相,透明、公开、畅通地解决危机事件具备很重要的意义。

[5]
在建立了良好的社区危机事件预警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的基础上,社区危机治理能力整体建设工作及具体应对危机事件时就能做到有备无患了。

社区为应对危机事件,要建立好良好的危机应对处
理机制,成立由专业人士组成的专门的危机时间应急处理小组,确保在危机发生时,可迅速结成能与各部门或各单位联系的危机事件处理网络。

对此,社区可绘制一张危机事件处理组织架构图,并公示、执行之。

社区危机事件处理组织架构图中需明确该组织的人员构成及各自职责。

在职责细分上,要做到专人专事,即由专业、专门的人员负责特定的事宜,并保证整个危机事件处理网络无纰漏。

危机应对机制仍要求突出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同时要重视危机应对监督机制,事后查因、改善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信念和处事原则。

总之,我国在目前情况下所面临或将要面临的危机不一而举,社区仅仅依靠单一、传统的途径是无法有效提高其治理能力的。

作为处理危机事件前线的社区,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和特点,同时多方法并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保证社区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理,进而实现整体社会的稳定,让”和而不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唐忠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190-193.
[2]吴江.公共危机管理能力[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4.
[3]李路路.社会发展和社会冲突的问题[r].中国发展指数(2010)学术研讨暨发布会,北京.2010.
[4]朱晓萌.谁导演了”抢盐风波”[n].中华工商时报,2011,(24).
[5]郭占峰,等.关于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若干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0,(8).
作者信息:冷丹(1985-),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县域发展研究;赵明(1986-),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县域发展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