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一、组织学1. 组织构成组织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的组织构成、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

组织学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组织。

由细胞构成的组织被称为细胞组织,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组成的组织被称为结缔组织。

2. 主要组织(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

上皮细胞具有密接的连接和充分发达的细胞间联系,它们所构成的细胞层覆盖于身体各个器官的表面。

根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上皮组织分为简单上皮、复杂上皮和变形上皮。

(2)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构成的组织。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和保护身体组织的作用。

根据细胞间基质的不同,结缔组织分为结缔组织和软骨组织。

(3)肌组织:肌组织是由肌肉纤维构成的组织。

肌肉纤维的收缩和松弛决定了肌组织的功能。

肌组织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则提供神经元的支持和保护。

3. 组织切片(1)石蜡切片:用石蜡将组织包固定,然后用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最后用染色剂染色。

(2)冰冻切片:使用低温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然后用染色剂染色。

二、胚胎学1. 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形成成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的过程。

胚胎发育可以分为从受精卵到胚胎早期、胚胎中期和胚胎后期等几个阶段。

2. 源器官发育(1)第一源器官:第一源器官是由原肠中前段形成,包括消化道、肝、胰腺和呼吸器。

(2)第二源器官:第二源器官是由原肠后部形成,包括泌尿器、生殖器和肛门。

3. 胚胎畸形与危害(1)胚胎畸形:胚胎畸形是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形态异常,引起的原因有遗传因素、药物、环境污染和母体营养等因素。

(2)胚胎危害:胚胎危害是指母体在胚胎期间接触有害物质或受到创伤造成的胚胎发育异常,严重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三、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胚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组织学研究内容和意义一组织学定义:是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

细胞群组织器官系统细胞外基质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第二节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一.光镜技术:(0.2um)i.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HE染色法(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苏木素是蓝色碱性染料,能将组织或细胞内的酸性物质如细胞质染为蓝紫色。

伊红是红色酸性染料,能将组织或细胞内的碱性物质如细胞核染为粉红色。

ii.涂片、铺片、磨片术。

二.电镜技术:iii.透射电镜术(0.2nm 内部切片)iv.扫描电镜术(5-7nm 表面不制片)PAS(过碘希夫酸):是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组织化学反应,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多醛。

后者再与无色的品红硫醛复合物(希夫试剂)反应,形成的中产物为紫红色沉淀。

第二章上皮组织组织:由大量形态、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组成。

一、概述(一)上皮组织由排列紧密、形态规则的上皮细胞与极少量细胞外基质所组成。

(二)上皮组织特点:1、细胞多、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通过基膜渗透。

4、神经末梢丰富。

5、细胞排列紧密,相邻细胞间常形成特化的细胞。

(三)上皮组织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

(四)上皮组织根据细胞排列层数和垂直切面表皮细胞的形态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二、上皮组织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和其他单层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被覆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上皮变移上皮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感觉上皮接受某种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

(一)单层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观:细胞扁平,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分布:1)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endothelium)2)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间皮(mesothelium)3)分布于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作用:1.被覆作用 2.分泌作用 3.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或减小器官间摩擦。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组织学定义组织定义二、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LM技术(0.2μm)(1)石蜡切片术(最常用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定义嗜碱性:嗜酸性:在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均为嗜碱性,故当这些细胞器丰富时,细胞嗜碱性;而溶酶体和线粒体为嗜酸性,故他们丰富时细胞嗜酸性。

硝酸银染色:异染性: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成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2)其它常用的制片方法:冰冻切片:用恒冷切片机,将组织迅速冻结之即切片,他能保留组织细胞内的脂类成分和某些酶活性,可做细胞酶化学染色观察。

涂片:将体液成分或器官组织的刮取物涂在载玻片上,制成薄膜,经过固定染色后进行观察,如:血涂片、骨髓涂片等。

2、电镜技术:EM技术(0.2nm)(1)透射电镜术:用来观察组织细胞内部结构;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在电镜照片上呈黑色或深灰色,称该结构为高电子密度,反之呈浅灰色,为低电子密度。

(2)扫描电镜术:观察组织表面形态结构3、组织化学技术:(1)一般组织化学术原理:在切片上加某种试剂,和组织中的待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最终产物为有色沉淀物或重金属沉淀,以便用显微镜观察。

PAS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2)免疫组织化学术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使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特异性结合,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3)原位杂交术原理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4、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1、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手段是用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和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结构2、组织:有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以及多少不等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结构是组织。

人体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HE染色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使用苏木精和伊红为染料,称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为H-E染色法,其中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细胞和等酸性物质染成蓝紫色4、嗜酸性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被染成红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5、嗜碱性能与碱性染料苏木精结合,被染成蓝紫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6、中性什么叫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内那些结构呈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核、RER、游离核糖体:嗜碱性;其余大部分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膜:嗜酸性第二章上皮组织概述1、一般特点:(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规则(2)有极性:游离面。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研复习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研复习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二、组织学的研究技术(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技术1.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 封固2.其它光镜制片技术:冷冻切片、涂片、铺片、磨片等。

3.染色方法: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HE)染色。

嗜酸性:组织细胞内的碱性化合物,因易与酸性伊红结合,而使其呈现粉红色。

嗜碱性:组织细胞内的酸性化合物,易与碱性苏木精结合,而使其呈现紫兰色。

第二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等。

上皮组织的分类 : 被覆上皮、腺上皮等。

一、被覆上皮内皮:衬贴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利于液体流动及物质吸收。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有利于内脏活动。

二、腺上皮和腺腺细胞:主要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称腺细胞。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光镜结构纹状缘: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深红色条纹,电镜下为上皮吸收细胞表面伸出的细长密集的微绒毛。

刷状缘:肾小管上皮游离面的深红色条纹,电镜下为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

超微结构表面:细胞膜内部:细胞质、纵行微丝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参与细胞的物质吸收功能。

2.纤毛: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的突起。

光镜结构:高倍光镜下可见为细小指状突起。

超微结构:表面:细胞膜内部:细胞质;九组双联微管+中央二条微管(9+2结构)基部:有基体功能:定向摆动,将吸附的灰尘和细菌等异物排出。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1.紧密连接(闭锁小带)结构:相邻细胞膜呈网格状的脊突,相邻细胞脊突紧贴,细胞间隙消失。

功能:机械性连接,封闭细胞间隙,阻挡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

2.中间连接(粘着小带)结构:细胞间隙15-20nm;细胞间隙内有致密状物,细胞膜胞质面有薄层致密物质;致密物质与终末网微丝相连。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复习资料

绪论一、基本概念组织:由一些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细胞间质由细胞分泌产生。

按来源与功能差异,分为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由不同类型的基本组织有机组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特定生理功能。

系统:由形态结构不同而生理功能相似的一系列器官有机组合而成,并能完成某一连续性生理功能。

二、技术嗜酸性:凡组织细胞内某一成分或结构对酸性染色机产生较强亲和力的现象。

嗜碱性:凡组织细胞内某一成分或结构对碱性染色机产生较强亲和力的现象。

H-E染色:又叫普通染色。

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

细胞核被苏木精着色呈紫蓝色,细胞质被伊红着色呈粉红色。

上皮组织简称上皮。

由大量的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共同组成。

形态规则,排列紧密。

有明显的极性。

无血管,有神经。

朝向体表、体腔和器官腔囊的一面,称游离面。

与其相对应的另一面称为基底面。

一、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二、单层立方上皮刷状缘:肾小管的单层立方上皮游离面的微绒毛在光镜下的名称。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三、单层柱状上皮纹状缘:小肠的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的绒毛在光镜下的名称。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中的杯形细胞,分泌黏原颗粒。

胃肠胆囊子宫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杯形细胞、梭形细胞、锥体细胞。

呼吸管道五、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具有较强抗机械性摩擦的保护作用及损伤后修复能力。

分为角化和未角化两种:角化的仅分布于体表,未角化的主要分布于口腔、食管、咽、鼻前庭、阴道等腔面。

六、变移上皮多分布在泌尿系统。

七、复层柱状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微绒毛:微绒毛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凸起,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凸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

清除异物,物质运输。

结缔组织浆细胞:细胞核圆,多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粗,多分布于核膜处,呈车轮状。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一、组织学基础知识1. 组织学的定义:组织学是研究动植物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

2. 组织的定义:由一定类型的细胞和其外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结构。

3. 组织学的分类:包括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4.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常规组织学染色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二、胚胎学基础知识1. 胚胎学的定义: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个体从受精卵到胚胎成熟的发育过程的学科。

2. 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为胚胎。

3. 胚胎发育的阶段:包括受精、分裂、囊胚形成、胚胎形成等阶段。

4. 胚胎发育的调控:包括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分化等过程。

5. 胚胎发育的异常:包括胚胎畸形、胚胎停止发育等异常情况。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关系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联系:组织学研究的是成体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而胚胎学研究的是胚胎发育的过程,两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生物学的基础。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应用: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例如,组织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胚胎学的研究有助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四、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概念1.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具有覆盖和保护作用。

2. 结缔组织: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组成的组织,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

3. 肌肉组织:由肌纤维构成的组织,具有收缩和运动作用。

4.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具有传递和调节神经信号的作用。

5. 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初级胚胎。

6. 分裂: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不断分裂和增殖过程。

7. 囊胚:受精卵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囊状结构。

8. 胚胎形成:囊胚进一步发育,形成具有器官结构的胚胎。

五、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进展1. 组织工程学:利用细胞和生物支架等材料重建组织和器官的方法,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新途径。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1.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正常机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苏⽊精染液为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

3.上⽪组织(epithelial tissue)的基本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②上⽪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在单层上⽪细胞表现最为典型③上⽪内⼤都⽆⾎管,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4.⼏种被覆上⽪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微绒⽑及纤⽑的结构及功能(光镜及电镜)6.结缔组织的特点①结缔组织由细胞和⼤量细胞外基质构成②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内,⽆极性③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基质、组织液④包括疏松、致密、脂肪组织、⽹状组织7. 间充质:结缔组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化⽽来。

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定形基质构成,不含纤维。

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分化能⼒强。

8. 疏松结缔组织中⼏种细胞的结构及功能①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多突起,核仁明显,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含丰富的粗⾯内质⽹和⾼尔基复合体,属蛋⽩质分泌细胞。

②巨噬细胞:是⼀种免疫细胞,核较⼩,着⾊深,多呈嗜酸性。

电镜下,细胞表⾯有许多皱褶、微绒⽑。

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微丝微管。

功能:吞噬作⽤,抗原提呈作⽤,分泌功能。

③浆细胞:核圆,偏于⼀侧,胞质呈嗜碱性,核旁有⼀浅染区。

电镜下,很有⼤量平⾏排列的粗⾯内质⽹,核旁有⾼尔基复合体。

功能: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即抗体。

④肥⼤细胞:细胞⼤,核⼩⽽圆,胞质内充满粗⼤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可被醛复红染为紫⾊。

颗粒内含有肝素(抗凝⾎)、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反应)趋化因⼦。

肥⼤细胞常沿⼩⾎管分布,受刺激后,细胞合成⽩三烯释放。

9.三种纤维的结构及功能特点①胶原纤维:⼜称⽩纤维,数量最多,嗜酸性,成分为⼀型胶原蛋⽩②弹性纤维:⼜称黄纤维,分布很⼴,⽤醛复红可以染成紫⾊。

弹性纤维较直,末端常弯曲,可有分⽀。

③⽹状纤维:分⽀多,交织成⽹,主要由三型胶原蛋⽩构成,在镀银染⾊切⽚呈⿊⾊。

组织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与胚胎学笔记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一、研究内容1组织学(histology)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例:心脏)2组织(tissue)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细胞: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成人约有1015 个、200 余种细胞外基质:由细胞分泌形成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组合形成器官;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系统3意义促进了生理学的进步是病理学的基础促进人类对自身的深入了解二、发展史(一)光学显微镜16 世纪末荷兰人发明→1665 年胡克命名“细胞”→马尔比基观察了脾、肺、肾、表皮;列文虎克发现红细胞、精子、肌纤维;格拉夫发现卵泡→1801 年比沙提出“组织”概念(二)细胞学说提出:施万、施莱登(1838、1839)内容: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内进行着复杂的化学反应;新细胞由原有细胞产生(三)电子显微镜发明:1932 年卢斯卡、科诺尔,使分辨率提高到0.2nm超薄切片术(50-80nm)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即细胞膜、细胞器、染色体等亚细胞结构(四)当代组织学新仪器、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将组织学引入分子水平组织工程学技术拓展了组织学的临床应用前景三、学习方法审视角度组织水平:层次顺序、特征性结构和细胞细胞水平:主要细胞的分布、结构特点(含重要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功能形态和结构相统一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必然表现培养观察能力:重视实习课和图像观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将二维图形还原为三维构像四、技术简介(一)光镜技术1石蜡切片术(paraffin sectioning):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µm 厚)、染色2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嗜酸性(acidophilia);嗜碱性(basophilia)3特殊染色(二)电镜技术1透射电镜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用于观察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树脂包埋→超薄切片(50 -80nm 厚)→电子染色(醋酸铀、柠檬酸铅)根据电子束在不同结构上被散射程度的差异表现为电子密度高(黑或深灰色)和电子密度低(浅灰色)2扫描电镜术(SEM)观察组织细胞表面结构,具有真实的立体感,无需制备切片(三)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术为应用化学、物理、生物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与组织学技术结合而产生,在组织切片显示某种物质的存在和分布状态分类:一般组织化学术免疫组织化学术原位杂交术1一般组织化学术:组织中的某种结构成分与所加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并呈现某种颜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糖类:PAS(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呈紫红色糖过碘酸多醛紫红色反应产物品红硫酸复合物(希夫试剂,无色)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检测组织切片中的肽和蛋白质用标记的抗体与组织中的抗原结合,标记物可于显微镜下观察。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组织、细胞、细胞器和分子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生长发育及其分化机制的科学。

组织是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间质组成。

2.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HE染色:即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的方法。

组织学中所谓普通染色或常规染色法即为HE染色(特殊的染色方法: 组织化学法: 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在原位产生不溶解的有颜色的反应产物,来显示微细结构的位置。

)4.PAS 反应: 用来显示多糖的分布。

先用过碘酸将多糖氧化,在多糖表面形成戊二醛结构,然后用无色亚硫酸品红( Schiff试剂) 还原戊二醛形成紫红色沉淀。

第二章、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是由许多密集排列、形态规则的上皮细胞及少量的细胞间质所组成。

【特点:①呈明显的极性②无血管分布③神经末梢丰富】2、上皮组织种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被覆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细胞、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3、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小概念填空)游离面侧面基底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静纤毛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基膜半桥粒质膜内褶(上皮组织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和感觉)单层上皮:所有基底面附于基膜上,游离面伸到上皮的表面。

复层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最深层细胞附于基膜上,表层细胞位于上皮浅部。

内皮:衬附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便于内脏活动)4、微绒毛:电镜观察有些上皮细胞游离面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指状突起。

【功能:扩大细胞的表面积,并参与细胞吸收物质的功能。

】5细胞衣:微绒毛的细胞膜外面覆盖的一层较厚的茸样物质。

6在电镜下,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

7.基膜:是界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第1章组织学绪论1.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组织的概念: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2. 常用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嗜酸性,嗜碱性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H-E染色苏木精(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紫蓝色——细胞核中的DNA、RNA,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伊红(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细胞外基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这种用苏木精和伊红进行联合染色的方法称H-E 染色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

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伊红染成红色。

第2章上皮组织1. P9 上皮特点细胞多、间质少极性无血管分布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3. P10 杯状细胞的分布、光镜特点和功能位置:肠道单层柱状上皮、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粘原颗粒功能:分泌粘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润滑和保护上皮4. P10 内皮与间皮的概念和光镜特点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观:细胞扁平,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5. 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

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从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园,居中。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

从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在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第一章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主要分为被覆上皮(保护为主)、腺上皮(分泌为主)以及感觉上皮(感受刺激)等。

2、上皮组织的特点:①上皮组织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极性,游离面和基底面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别;③上皮组织内一般无血管。

3、上皮组织的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功能。

4、杯状细胞的特点是分泌黏液,起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

5、人体内最耐摩擦的上皮组织是复层扁平上皮。

6、与纤毛摆动有关的蛋白质有:动力蛋白、微管蛋白。

7、微绒毛:是细胞表面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常见于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电镜下可见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其中轴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后者从微绒毛的尖端向下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在某些细胞,大量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光镜下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并可适当伸长或缩短,促进细胞的吸收。

8、纤毛的二联微管上有动力蛋白形成的动力臂,通过分解ATP释放能量使微管之间产生滑动,纤毛的运动呈节律性定向摆动,可清洁细胞表面。

9、半桥笠的作用是将上皮固着在基膜上。

10、复层扁平上皮耐摩擦的结构基础是什么?答:复层扁平上皮细胞的结构基础:①上皮厚,细胞层数多;②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角化,胞质充满干硬的角蛋白;③细胞之间有大量的桥粒,而桥粒是很牢固的细胞连接;④基底层的细胞与基膜之间有半桥粒,加强了上皮与基膜的连接;⑤上皮与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凹凸不平,扩大了二者的接触面,使连接更加牢固;⑥基底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能力,新生细胞不断上移,补充表层衰老脱落的细胞。

第二章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其特点:①细胞数量少,种类多;②细胞散在分布,无极性;③结缔组织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形态多样。

可分为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

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功能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保持器官表面光滑有利于物质交换和液体流动;便于内脏器官活动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的上皮、胃肠外表面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甲状腺滤泡、视网膜色素上皮、小叶间胆管等吸收和分泌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的腔面吸收或分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腔面保护和分泌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上皮组织中最厚)未角化: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机械保护作用角化:皮肤表皮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保护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保护一、紧密连接:(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

(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3)封闭了细胞间隙。

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固有结缔组织细胞、纤维、无定形基质其中细胞是重点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纤维数量少,排列疏松,基质丰富,细胞种类多。

2.巨噬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内巨噬细胞数量多而且分布广来源: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成光镜下:游走的巨噬细胞常呈圆形,或因伸出伪足而呈不规则形。

核较小,圆形或肾形,着色深,核仁不明显。

胞质丰富,嗜酸性。

电镜下:巨噬细胞表面布满许多不规则的微绒毛和皱褶、小泡,胞质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饮小泡、吞噬体和残余体,近细胞膜的胞质内还有微丝和微管,参与细胞的组织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内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笔记组胚笔记整理(第八章神经组织)1.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2.神经细胞高度分化,也称神经元3神经元通过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将信息等传递到肌纤维、腺体等发挥效应4.神经胶质细胞遍布于神经元之间,起支持、营养、保护、绝缘和修复等作用5.98%钾离子在细胞内6.神经元的细胞膜是可兴奋膜7.突起不一定都有尼氏体8.尼氏体的LM结构:嗜碱性小体或颗粒,数量多,呈斑块状EM结构:内含大量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9.神经原纤维是丝状纤维10.树突的功能是接受信息11.轴突含有神经原纤维12.轴丘:神经元的细胞体发出轴突常呈圆锥形的部分13.轴突和轴丘内无尼氏体14.轴突的主要功能:①传导神经冲动②运输功能15.轴质流:轴突内的物质是流动的16.顺向轴突运输:细胞体→轴突(终末运输)逆向轴突运输:轴突→细胞体(顺向又快又慢,逆向只有快)17.轴突运输与微管作用密切相关18.微丝与轴突运输作用有关19.轴突内的物质运输:*胞体合成蛋白→突起末梢*末梢摄取物质→胞体(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破伤风)20.神经元的分类(1)根据突起多少:①假单极神经元②双极神经元③多级神经元(2)根据功能不同: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③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占神经元总数的99%]21.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与神经元与非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细胞连接,是传递信息的功能部位22.突触分为电突触和化学突触23.电突触本质是缝隙连接24.通常说的突触指化学突触25.化学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与突触间隙组成26.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①星形胶质细胞②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③小胶质细胞(最小,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④室管膜细胞27.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①施万细胞(神经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②卫星细胞28.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29.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由施万细胞包绕神经元轴突构成30.结间体:相邻郎飞结之间的一段神经纤维31.施万细胞外有一层基膜,神经膜由基膜与施万细胞最外面的一层细胞膜共同构成32.髓鞘主要由类脂和蛋白质所组成,称为髓磷脂33.在锇酸固定和染色的标本上,髓鞘呈黑色34.有髓神经纤维的功能:传导神经冲动35.有髓神经纤维的轴突越粗,其髓鞘越厚,结间体越长,神经冲动跳跃的距离越大,传导速度越快36.髓鞘有保护和绝缘作用,可防止神经冲动的扩散37.无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明显慢于有髓神经纤维的原因:无髓神经纤维无髓鞘和郎飞结,其神经冲动的传导是沿着轴突连续前行的38.神经内膜:每条神经纤维周围的结缔组织39.神经束膜:包绕在神经束周围的结缔组织40.神经外膜:许多神经束聚合成一根神经,其外围的结缔组织41.神经膜在神经内膜之内类比:肌膜在肌内膜之内42.感觉神经末梢分为:①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冷、热、痛觉)②环层小体(帕奇尼小体;多见于真皮深层、皮下组织、肠系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处;感受压力和振动觉;越多越敏感)③触觉小体(梅氏小体;手指掌面和足趾底面最多;感受触觉)④肌梭(梭内肌纤维;分布于全身骨骼肌;感觉肌的运动和肢体位置变化的本体感受器)43.运动神经末梢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44.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收缩组胚笔记整理(第十章循环系统)1.毛细血管是管径最细,分布最广的血管2.毛细血管的管径一般为6~8μm,管壁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3.吞饮细胞(质膜小泡)由细胞游离面或基底面的细胞膜内凹形成,具有向血管内外运输物质的作用4.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窦状毛细血管)5.连续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6.有孔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及肾血管球等处7.孔位于内皮细胞除核以外的细胞质中8.血窦管腔大且不规则,内皮细胞有较大的间隙9.肝血窦基膜不连续或缺如;脾血窦基膜不完整10.动脉/静脉管壁分为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中膜和外膜(外弹性膜、结缔组织)11.动脉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4级12.各级动脉管径的大小和管壁的结构是渐变的,其间无明显分界13.近心的大动脉管壁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14.中动脉又称肌性动脉,大部分由平滑肌组成15.中动脉中内弹性膜最明显,可作为内膜与中膜的分界16.中动脉中中膜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组成17.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有着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18.大动脉中内膜与中膜分界不清19.大动脉的外膜由结缔组织组成,大部分为胶原纤维20.小动脉也属肌性动脉,为外周阻力血管21.较大的小动脉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一般无外弹性膜22.静脉的内、中、外膜的分界常不明显23.静脉管壁薄,管腔大而不规则,管壁中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24.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与毛细血管相接的一段微静脉,通透性较高25.中静脉中有时有少许纵行排列的平滑肌束26.管径在2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静脉瓣可防止血液逆流27.心壁从腔面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三层28.左心室的心肌膜最厚29.心外膜为心包膜的脏层,其结构为浆膜;外表面被覆间皮,间皮下薄层的结缔组织与心肌膜相连30.心瓣膜是心内膜凸向心腔折叠而成的薄片状结构,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其功能是防止血液逆流组胚笔记整理(第十一章免疫系统)1.免疫系统有三个方面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稳定2.淋巴细胞分为三类: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3.中枢淋巴器官有胸腺和骨髓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及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有吞噬能力的细胞5.抗原呈递细胞(起源于骨髓):体内捕获、吞噬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来自胸腺;细胞免疫),激发T细胞活化、增殖的一类细胞6.树突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远强于巨噬细胞7.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淋巴滤泡)8.淋巴器官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9.弥散淋巴组织不规则,与周围无明显分界10.胸腺分为皮质(胸腺上皮细胞、胸腺细胞)和髓质11.血——胸腺屏障:胸腺皮质内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12.血——胸腺屏障由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胸腺上皮基膜和连续胸腺上皮细胞突起构成,其功能为阻止血液内的一般抗原物质和药物透过,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13.淋巴窦分为皮质(浅层皮质、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和髓质[髓索(髓质的淋巴索,主要由B细胞和浆细胞组成)、髓窦]14.淋巴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循环和淋巴组织之间周而复始地迁移和交换的现象15.淋巴再循环主要由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参与,其功能为大大增加了与抗原接触机会,扩大及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16.脾分为红髓(脾索、脾窦)、白髓(密集的淋巴组织;沿中央动脉周围分布,又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B细胞和T细胞)和边缘区(白髓向红髓移动的区域,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很强的吞噬作用)17.脾的功能有①滤过血液②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③造血④储存血液20.脾小梁:由被膜和脾门处的结缔组织深入脾实质形成21.动脉周围淋巴鞘为T细胞,脾小体为B细胞22.脾(血)窦腔大、不规则血窦23.脾索富含血细胞组胚笔记整理(第十六章呼吸系统)1.导气部:鼻腔→终末细支气管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2.鼻腔的内表面为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3.鼻黏膜分为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4.前庭部为鼻腔入口处、鼻翼内表面的部分5.黏膜表面被覆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6.固有层(含淋巴组织)为细密结缔组织7.黏膜深层与鼻软骨的软骨膜相连8.嗅毛是一种静纤毛9.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和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组成10.纤毛细胞呈柱状11.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覆盖在黏膜表面,与气管腺的分泌物共同构成黏液屏障12.刷细胞是无纤毛的柱状细胞13.黏膜的上层与固有层之间有明显的基膜14.黏膜下层(含混合性腺)为疏松结缔组织15.人的气管和支气管外膜由16~20个“C”字形的透明软骨环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16.软骨环之间以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相连接,使气管保持通畅并有一定弹性17.软骨环的缺口处即气管后壁,为膜性部,其中有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平滑肌束和较多的气管腺18.支气管由肺门进入肺内后,分支为叶支气管,左肺2支,右肺3支19.叶支气管继而分支为段支气管,段支气管反复分支,依次为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支气管20.肺的导气部:叶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21.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22.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细支气管]23.细支气管管径。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复习要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复习要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复习要点一、组织学的重点要点: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细胞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2.组织的种类及特点: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和排泄功能;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填充和保护作用;肌肉组织可收缩产生力量;神经组织传递和处理信息。

3.上皮组织的分类:根据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鳞状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和过渡上皮。

4.结缔组织的构成:主要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细胞包括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细胞外基质主要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纤维等。

5.肌肉组织的分类和形态特征: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具有纵纹和横纹;平滑肌呈长圆形,无横纹;心肌具有纵纹和横纹。

6.神经组织的结构: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神经胶质细胞主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二、胚胎学的重点要点:1.胚胎发育的定义: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从受精到形成器官系统的过程。

2.受精过程和早期发育:受精过程包括精子与卵子的结合、细胞核融合和形成受精卵,早期发育包括卵裂和形成囊胚等。

3.体轴的形成:体轴的形成主要包括原肠胚期的原肠形成和胚胎的胚层发生,原肠胚期的原肠形成是指内胚层细胞向前移动并形成外围的环状原肠,胚层发生是指在胚胎体外和体内胚胎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三个原始胚层逐渐形成。

4.器官的形成:器官的形成主要包括器官原基的形成、器官原基的增长和器官的分化,其中器官原基的形成是指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其中一器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特定定位的细胞群。

5.器官系统的发生:胚胎的器官系统发生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它们的发生过程具有特定的定位和时序。

6.田间器官发生调控: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一系列调控因子的影响,包括细胞信号分子、转录因子和体外因素等。

以上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点要点,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门学科的知识。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组胚第一章绪论1·(MJ)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

人体的组织可归纳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基本类型。

2·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

苏木精染料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细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称为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的成分着粉红色,称嗜酸性.第二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特征:1.排列紧密、形态规则,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2.有明显的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3.有基膜4.上皮内无血管5.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感觉等功能第一节被覆上皮类型和分布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等腔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内表面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的内表面角化:皮肤表面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腔面⒈单层扁平上皮:(MJ)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MJ)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⒉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形,位于中央分布:甲状腺、肾小管⒊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核呈三角形,染色深,近细胞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⒋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最多)、梭形细胞、锥形细胞、杯状细胞构成分布:呼吸道粘膜⒌复层扁平上皮:基底细胞只有一层,呈矮柱状分布:角化的:皮肤表面(无核)⒍变移上皮:分布:膀胱、排尿管道第三节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微绒毛(MJ)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向腔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如小肠柱状上皮的纹状缘,肾小管的刷状缘)使细胞面积增大,促进并参与细胞吸收物质的功能。

2.纤毛(MJ)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

二·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膜(MJ)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本复习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本复习重点
8、疏松结缔组织中需要掌握的细胞(光、电镜结构及其功能,功能机制最好也能掌握):
Fibroblast Macrophage Plasma cell Mast cell
机制如:Take the degranulation of mast cell as an example,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ucture and function.
①游离面:Compare microvillus with cilium.(P17)
②侧面:Explain all cell junctions between epithelial cell and the concept of junctional complex.(P18-20)
③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P20-22)
21、肌丝的分子构成。(P73)
注意:肌球蛋白头部、杆部与头端、尾端的不同。
22、心肌肌质网储存Ca2+能力较差的原因(P75):肌质网稀疏,终池少而小,横小管多与一侧终池相贴组成二联体。
23、骨骼肌纤维上呈现明暗交替横纹的原因(P71):肌原纤维紧密聚集,相邻肌原纤维的明、暗带又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A、细胞
①神经元细胞膜是可兴奋膜,可以发生动作电位的变化。
②Nissl body的概念(P81)。
③神经元的细胞骨架(神经原纤维,在银染切片下观察到):(电镜下是)神经丝、微管、微丝。
B、突起
①树突和轴突的特点比较:P82
②轴突内不含:Nissl body、GC、RER。
26、Define synapse and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chemical synapse.(P84-86)

《组织学与胚胎学》背诵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背诵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是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相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2、HE 染色:用苏木精和伊红的染色方法为HE染色。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主要使细胞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微绒毛(microvillus):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EM 下可见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向下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在某些细胞,大量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光镜下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微绒毛可以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4、纤毛(cilium):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的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EM下可见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双联微管。

纤毛主要分布在呼吸道,能节律性定向摆动,可把被吸入的灰尘和细菌等排出。

5、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紧密连接除有机械连接作用外,还可阻挡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具有屏障作用。

又称闭锁小带。

这种连接呈点状、斑状或带状,位于相连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

6、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多位于单层柱状上皮紧密连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此处相邻细胞间有15-20nm宽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细丝状物质,横向连接相邻细胞膜。

细胞膜的胞质面上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构成终末网。

中间连接除有黏着和连接相邻细胞的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态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7、桥粒(desmosome):又称粘着斑。

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间,呈斑状链接,细胞间隙宽约20-30nm,其中含有低密度的丝状物,中央有致密的中间线,细胞膜的胞质面有附着板,上附角蛋白丝。

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细胞连接。

8、缝隙连接(gap junction):又称通讯连接,这种连接呈斑状。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一绪论1.组织学:是用显微镜技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细胞:是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3.组织: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人体组织可归纳为四大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4.器官:四大基本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组合形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

5.系统:若干器官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完成连续性生理活动。

6.胚胎学: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和先天畸形等。

7.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苏木精属于碱性染料,它可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染成紫蓝色;伊红属于酸性染料,它可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染成红色。

组织结构易于被碱性染料(苏木精)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易于被酸性染料(伊红)着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第一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简称上皮,有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按结构与功能特点分为以下几类:1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

2.腺上皮: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

一、被覆上皮(一)、被覆上皮的共同特点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上皮细胞有极性,朝向身体表面或管腔面的一面称为游离面,与其相对的一面向着深部的结缔组织,称为基底面;上皮组织内一般没有血管,营养由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透过基膜供给。

(二)、被覆上皮的分类与结构分类依据:按照上皮细胞的层数和细胞(或表层细胞)的形态进行分类。

1.单层扁平上皮(单层鳞状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侧面观细胞扁平呈梭形。

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此种上皮薄,有利于物质通透,并能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摩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组织学定义组织定义二、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LM技术(0.2μm)(1)石蜡切片术(最常用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定义嗜碱性:嗜酸性:在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均为嗜碱性,故当这些细胞器丰富时,细胞嗜碱性;而溶酶体和线粒体为嗜酸性,故他们丰富时细胞嗜酸性。

硝酸银染色:异染性: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成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2)其它常用的制片方法:冰冻切片:用恒冷切片机,将组织迅速冻结之即切片,他能保留组织细胞内的脂类成分和某些酶活性,可做细胞酶化学染色观察。

涂片:将体液成分或器官组织的刮取物涂在载玻片上,制成薄膜,经过固定染色后进行观察,如:血涂片、骨髓涂片等。

2、电镜技术:EM技术(0.2nm)(1)透射电镜术:用来观察组织细胞内部结构;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在电镜照片上呈黑色或深灰色,称该结构为高电子密度,反之呈浅灰色,为低电子密度。

(2)扫描电镜术:观察组织表面形态结构3、组织化学技术:(1)一般组织化学术原理:在切片上加某种试剂,和组织中的待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最终产物为有色沉淀物或重金属沉淀,以便用显微镜观察。

PAS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2)免疫组织化学术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使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特异性结合,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3)原位杂交术原理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4、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1、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手段是用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和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结构2、组织:有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以及多少不等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结构是组织。

人体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HE染色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使用苏木精和伊红为染料,称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为H-E染色法,其中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细胞和等酸性物质染成蓝紫色4、嗜酸性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被染成红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5、嗜碱性能与碱性染料苏木精结合,被染成蓝紫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6、中性什么叫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内那些结构呈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核、RER、游离核糖体:嗜碱性;其余大部分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膜:嗜酸性第二章上皮组织概述1、一般特点:(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规则(2)有极性:游离面。

基底面(3)大都无血管(4)神经末梢丰富(5)被覆于体表或有腔器官的表面2、分类根据功能分为:(1)被覆上皮覆盖于体表或衬于体内腔、管及囊的内面(2)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3)感觉上皮(4)肌上皮第一节被覆上皮一、单层上皮(一)单层扁平上皮1、形态表面观: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面观:细胞扁薄,含核面厚,胞质少2、分布:内皮:衬贴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其它:肺泡和肾小囊3、功能: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摩擦,有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物质通透(二)单层立方上皮1、形态表面观:六角形或多角形垂直面观立方形,核圆,居中2、分布:肾小管,甲状腺3、功能:吸收或分泌(三)单层柱状上皮1、形态:表面观:六角形或多角形垂直面观: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2、分布: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3、功能:吸收和分泌。

在肠管的单层柱状上皮之间,夹有杯状细胞,形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顶部膨大,充满黏原颗粒。

颗粒中含有黏蛋白(一种糖蛋白,PAS反应呈阳性)杯状细胞能分泌黏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

(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1、结构: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柱状细胞最多。

这些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一,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因此貌似复层实为单层。

到达油里面的柱状细胞表面有纤毛。

2、分布:主要分布在呼吸管道3、功能:保护分泌二、复层上皮(一)复层扁平上皮1、形态:表面层:几层扁平细胞,最表层的已退化,逐渐脱落中间层:多边形细胞、梭形细胞基底层:单层立方形或矮柱状,为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上皮的基底层与深部结缔组织呈凹凸不平的连接,增加了二者的连接面积,有利于营养供应,并更加牢靠2、分布:角化的:表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阴道3、功能: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二)复层柱状上皮形态结构:浅部:一层柱状细胞深部: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分布: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功能:润滑、保护(三)变移上皮结构特点: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与扩张状态而变化表层:盖细胞,细胞体积大,可有双核中间层:多边形基底层:立方形分布:肾盂、输尿管、膀胱第二节腺上皮和腺(了解腺的分类和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根据有无导管:(1)外分泌腺:形成的腺具有导管通道器官的腔内或身体的表面,分泌物经导管排出。

汗腺、胃腺。

(2)内分泌腺:形成的腺无导管,分泌物经血液或淋巴输送至靶器官,甲状腺、肾上腺根据成腺的细胞数(1)单细胞腺(2)多细胞腺根据腺细胞:(1)浆液腺(2)黏液腺(3)混合腺腺细胞1、浆液性细胞(蛋白分泌细胞)2、黏液性细胞(糖蛋白分泌细胞)3、类固醇分泌细胞第三节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细胞衣:细胞膜表面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的糖链。

功能:粘着、识别、蛋白转运2、微绒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游离面伸展形成的细小指状突起。

结构:LM:纹状缘: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

刷状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微绒毛。

EM:微绒毛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

微丝上端附着于微绒毛顶部,下端插入细胞顶部胞质中,附着于终末网。

微丝为肌动蛋白丝,终末网中还有肌球蛋白,其收缩可使微绒毛伸长或变短。

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吸收3、纤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游离面伸展形成的较长的能摆动的突起。

EM:纤毛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二连微管(即9+2结构),(二)上皮细胞的侧面:——细胞连接(结构特点了解)(1)紧密连接带状,相邻细胞膜外层成间断性融合功能:屏障,封闭细胞间隙。

(2)中间连接位于紧密连接的下方,带状结构:细胞之间有15-20nm的间隙,内有丝状物连接两侧细胞膜;在胞质侧,附有薄层致密物质,有微丝附着,向两侧延伸形成终末网(3)桥粒形态:斑状结构:20-30nm的间隙,内有低密度丝状物,交织成一条中间线,胞质侧有厚的致密物构成附着版,上有张力丝附着。

功能:最牢固的连接,表皮等部位发达。

(4)缝隙连接:又叫通讯连接EM:斑状,2-3nm间隙,内有许多间隔大致相等的连接点。

冷冻蚀刻:由六个亚单位组成的连接单位,中间有约2nm宽的通道功能:传递化学信息、电冲动。

(三)上皮细胞基底面1、基膜:位置:位于上皮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LM:不同部位厚度不同,一般难辨认,PAS和镀银染色可以显示EM:(1)基板:透明板和致密板,由上皮分泌细胞分泌而来(2)网板:由成纤维细胞分泌产生,较厚,由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化学成分:糖蛋白和蛋白多糖功能:1、支持、连接2、诱导上皮细胞增殖分化3、半透膜,有利于上皮与结缔组织的物质交换2、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内褶,含有大量的线粒体,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质膜内褶主要见于肾小管。

3、半桥粒:(了解结构特点)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为桥粒结构的一半,主要作用是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第三章结缔组织概述一、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1、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2、细胞间质多:纤维和基质3、含有丰富血管4、起源于间充质二、功能:支持、连接、保护、营养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细胞1、成纤维细胞:疏松结缔组织的最主要的细胞,是持续性蛋白质分泌细胞(浆细胞、成骨细胞)(1)活跃的成纤维细胞:LM:①有突起,成星形;②核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③HE染色呈弱碱性EM:丰富的RER、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2)静止状态:纤维细胞功能:①合成纤维和基质:1、胶原蛋白(合成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弹性蛋白(合成弹性纤维)2、蛋白多糖、糖蛋白——基质②参与机体的修复:炎症创伤情况下,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2、巨噬细胞LM;①形态不规则,短而钝的突起②核小而圆③胞质中充满了粗大的颗粒④嗜酸性EM:表面不规则,有突起,可伸出伪足功能:1、趋化性:巨噬细胞受趋化因子的吸引,做定向运动。

2、吞噬作用:3、抗原呈递作用3、浆细胞4、肥大细胞5、脂肪细胞(了解分布、结构与功能)核被脂滴挤成弯月形,位于细胞一侧。

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熟悉)是成体结缔组织中的干细胞,保留着间充质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炎症及创伤修复时大量增殖,分化为各种结缔组织细胞。

7、白细胞(了解来源于功能)(二)纤维(熟悉)1、胶原纤维胶原蛋白白纤维HE嗜酸性粉红色,电镜下有明暗交替的横纹。

2、弹性纤维弹性蛋白黄纤维形如发丝,被地衣红染为紫色3、网状纤维胶原蛋白被覆糖蛋白,HE染色淡红色,镀银染色切片黑色,PAS阳性,存在于网状组织(三)基质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型胶状物,具有一定黏性,孔隙中有组织液。

填充于结缔组织细胞和纤维之间。

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多糖和糖蛋白。

1、蛋白多糖(黏多糖)蛋白多糖是基质的主要成分。

是由糖胺多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而成的聚合体。

糖胺多糖:(1)硫酸化: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肝素(2)非硫酸化:透明质酸分子筛结构:透明质酸为长链大分子,它是蛋白多糖复合物的主干。

糖胺多糖与核心蛋白结合,形成以核心蛋白为中心的蛋白多糖亚单位。

再通过结合蛋白结合于透明质酸主干,形成蛋白多糖聚合体。

大量的蛋白多糖聚合体形成有许多微孔的分子筛。

分子筛的功能:①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防御屏障②储存水分溶血性链球菌和癌细胞等因能产生透明质酸酶破坏基质结构,故得以扩散。

2、糖蛋白:纤维黏连蛋白、层黏连蛋白和软骨黏连蛋白。

纤维黏连蛋白是最主要的黏连性糖蛋白。

功能:参与基质分子筛的构成,通过连接和介导作用,影响细胞的识别、迁移和增殖。

3、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管的动脉段渗入基质内,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大部分组织液回到血液中,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

功能:组织液且不断更新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中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成为细胞赖以生存的体液内环境。

当组织液的产生和回流失去平衡时,或机体电解质和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时,基质中组织液含量的增多和减少可导致组织水肿或脱水。

二、致密结缔组织(了解分类及其结构特点)以纤维为主要成分而细胞较少1、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构成肌腱。

胶原纤维2、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构成真皮、硬脑膜、及多数器官的被膜(如骨膜)3、弹性组织以弹性纤维为主,如黄韧带、项韧带三、脂肪组织1、黄色脂肪组织2、棕色脂肪组织四、网状组织(熟悉)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组成,网状纤维有网状细胞产生,网状细胞是有突起的星形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