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针刺

合集下载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

三毫针刺法一、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求的深度。

此法三指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

此外,还有用拇、食指挟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挟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

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入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注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入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角度一般分为以下三种角度:(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

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即横刺、沿皮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2.深度(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

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2)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

四肢、臂、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针刺方法.

针刺方法.
第四节 针 刺 方 法
毫针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针具,临床具
有很高的操作技术要求,下面我们将学 习掌握毫针的具体操作方法,内容包括 持针、进针、留针、运针、出针等。
一、持 针 法
(一)刺手与押手
针刺乃要求双手协同完成,左右手各司其能。 《灵枢 九针十二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 《标幽赋》“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 入,有痛之因” 刺手:持针之手,一般为右手。作用:掌握毫针,集 刺手各部之力,使 针尖透入皮肤,再行运针。 押手:爪切按压局部,一般为左手。作用:探明穴位 所在 促使经气聚散,感知穴位处皮肉筋骨的分布和 气血运行 减轻进出针的不适感,转移患者注意力稳 定腧穴部位和针身,便于施行各种手法。 双手各有不同作用,不可有所偏重,古人为防偏向刺 手之用,而常更有重视押手之用如《难经》“知为针 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为进针时及进针后针尖所朝方向—针向。
根据治疗要求而定。多针尖向病所,针 尖向可导气而行。 与针刺角度及经脉循行方向密切相关 针刺角度重在以穴位的部位而定 针向重在根据不同病症 治疗的要求而定
如:颊车穴为例
面颊痛,张口不利——针向颞部斜刺,针 感可放射到整个颊部 面瘫,口眼歪斜——针向口角平刺 痄腮——针向腮腺 牙痛——针向直透 根据需要而取用不同角度来导向
5经络浅深:根据辩证论治所选经络不同各经循行深
浅有异而有深浅不同取穴法。
6 7
手法:根据所用不同手法而选用不同深浅取法一般补法
浅取引气入内,泻法深取引气外出
时令:“天人合一”根据自然界的变化,人气亦 不 断有变动,随其变动,针刺各异。一般而言: 春夏——浅取,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万物 生发 秋冬——深取,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物主 收藏 8 针感:针感快,强者——宜浅 针感慢,弱者——宜深 可结合2体质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细目一:针刺准备一、消毒包括针具器械消毒(以高压蒸汽灭菌法为佳)、医者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治疗室内的消毒。

二、体位1.仰卧位适宜于取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前面)的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侧身部(侧头、胁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的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取后身部(头颈、背、腰、臀、下肢背侧)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5.侧伏坐位适宜于取侧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

6.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细目二:进针方法常用的进针方法分为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针管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包括以下4种:一、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甲切掐穴位,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刺入穴位。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二、夹持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持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针尖露出2~3分,并固定在穴位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双手配合,左手下压,右手捻转,将针刺入穴位。

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习题】夹持进针法适用于A.短针的进针B.长针的进针C.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D.皮肤紧张部位腧穴的进针E.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正确答案』B三、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将穴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刺入。

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方法是A.单手进针法B.舒张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夹持进针法E.指切进针法『正确答案』B四、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位的上端刺入。

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

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方法是A.指切进针法B.舒张进针法C.夹持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E.单手进针法『正确答案』D细目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一、针刺角度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

一般可分为直刺、斜刺和平刺3种。

1.直刺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

适用于肌肉较为丰厚的大部分腧穴,如四肢、腰臀、腹部的穴位。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
⑥取针时,应核对留针穴位及针数,以免将针遗忘在病人身上。面部等血管丰富部位,取针后应用干棉球按压片刻,以免皮下血肿。
⑦用过的针具应立即浸泡于消毒液中,半小时后可用纱布擦净,并检查针体有无锈蚀、折弯、针尖有无倒刺,不能使用者应挑出报废。将修好之针具整齐插入带盖方盘内的棉垫上,送高压灭菌,方可继续使用。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
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染。
③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在过度疲劳、饥饿进,避免立即行针,以免晕针。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针灸学课件毫针刺法.ppt

针灸学课件毫针刺法.ppt

毫针的针刺方法
以针管替代押 手进针的方法
2024/10/8
16
(二)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
正确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是关系 疗效、防止针刺意外的重要环节。
临床上,同一腧穴,针刺方向、角度和 深度的不同,产生的针感强度、感传方 向及治疗效果均有明显差异。
故治疗时应根据施术穴位的位置、病位 病性、病人体质和应用的针刺手法等实 际情况,灵活掌握。
2024/10/8
10
毫针的针刺方法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 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 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 至所要求的深度。
2024/10/8
11
双手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进针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 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
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2024/10/8
35
针刺补泻
单式补泻手法 基本补泻手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
提插补泻 提,提插幅度小,
频率慢,操作时间 短者为补法;
捻转补泻
先深后浅, 轻插重提, 提插幅度 大,频率 快,操作 时间长者 为泻法。
2024/10/8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 度小,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 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 时间 ➢ 一般病症留针10-20分钟 ➢ 寒证、痹证、痛证、痉挛性疾病——延长留针时间
➢ 临床不能一概而定,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 注意观察
2024/10/8

毫针刺法(全)_图文

毫针刺法(全)_图文
仅运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多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
单手持针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2. 双手进针法(Double-handed needle insertion) 指刺手和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切按在腧穴皮肤上,
刺手持针,紧靠押手切按腧穴的手指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适用于短针的 进针。 (2)夹持进针法
震颤法(handle vibratingmethod)
针刺人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 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 身轻微震颤的方法
作用
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 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有催 气、行气的作用。
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 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 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刮法、弹法不宜施行大角 度捻转)
3. 方向 (1)依经脉循行定方向 (2)依腧穴部位特点定方向 (3)依治疗需要定方向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二)进针法
刺手:右手持针,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将针刺入穴 位。 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固定针身。 1. 单手进针法(Single-handed needle insertion)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XX得气啦!得气 的临床表现是什
么呢?
1、患者的感觉、反应; 2、医者刺手的感觉
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 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 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少数患者还会 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 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
毫针刺法(全)_图文.pptx

常用中医操作技术

常用中医操作技术
2.施灸后的处理 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无须特殊处理。 若局部出现水泡,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 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将水泡刺破,放出 水液,再涂以龙胆紫,并以消毒纱布敷盖。 3.施灸应在通风环境中进行。
第3节 拔罐法
拔罐法,是指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排
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穴位或应拔部位的
体表,产生局部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 疗方法。
一、罐的种类
传统拔罐器具:竹罐,陶罐,玻璃罐等; 新型拔罐器具:橡胶罐、抽气罐、多功能罐等。
传统拔罐器
二、罐的吸附方法
临床拔罐方法有火罐法、水罐法以及抽气罐法等。
二、罐的吸附方法
(一)火罐法 火罐法是利用火热力使罐内气体膨胀排除空气,从 而产生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皮肤上的一种拔 罐方法。常用的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三种。 1.闪火法 一手用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或长纸片, 另一手握罐,将燃烧物伸入罐内一闪即出,迅速将 罐罩在施术部位皮肤上。
(一)毫针常识
4.毫针的练习
包括指力练习和手法练习 。
4.毫针的练习
(1)指力练习 指力,是指医者使力达针尖的技巧和持针之手的力 度。可用纸垫练习 和棉团练习。
1)纸垫练习
用松软的纸做成纸垫(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 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即成)。 练习时,左手平持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如持 笔状夹持1.0~1.5寸毫针的针柄,使针尖垂直于纸垫 上并抵于纸垫后,手指渐加压力,待针刺透纸垫后 另换一处。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 手法
1)纸垫练习
2)棉团练习
取棉花一团,棉线缠绕,外紧 内松,再用布包裹,做成棉团。 在练习指力同时,可以做捻转、 提插等多种手法的练习 。

毫针刺法心得体会

毫针刺法心得体会

毫针刺法心得体会毫针刺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使用特制的细针进行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毫针刺法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毫针刺法需要细致入微。

细针刺入人体穴位,需要非常精确的控制力度和角度,以及细微的调整。

在刺入过程中,一点细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刺激效果不佳或者对患者造成不适。

因此,在实践中,我时常需要反复琢磨和修正,保持平稳的手法和专注的心态。

通过不断地磨炼和实践,我逐渐能够把握好刺入的力度和角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毫针刺法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刺激穴位的过程中,需要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而很多患者可能因为疼痛、紧张等原因而无法保持良好的心态。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需要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帮助他们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

同时,我自己也要保持耐心和细心,确保每一次的刺激都准确无误,不引起患者的不适。

再次,毫针刺法需要注意个体差异。

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和对疼痛的敏感度是有差异的,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毫针刺法的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有些患者可能对疼痛敏感,需要采取温和的刺激力度,避免过度刺激造成不适;而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加大刺激力度,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实践中,我经常根据患者的反馈和身体反应进行调整,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刺激力度,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最后,毫针刺法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患者进行连续多次的治疗才能体现出来。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需要与患者建立起稳定的治疗关系,引导他们进行系统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时常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病情变化和感受,根据反馈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和疗效。

总的来说,通过对毫针刺法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和中医的博大精深。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研习更多的中医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针灸学课件6、毫针刺法

针灸学课件6、毫针刺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 节针感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一)、基本手法
1、 提插法:先将针刺入腧 穴一定部位, 施以上提下插的 操作方法。“提”就是将针由 深而浅的向上的操作过程; “插”就是将针由浅而深的向 下的操作过程,提插法就是提 针和插针的结合应用。
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 之屈曲,针尖迅速刺入皮肤。
拇、食指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 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然后拇、 食指再挟持针身上端或 针柄,将针刺入深层
拇、食指挟持针柄下端,中指指腹紧贴在针身旁, 依靠拇、食指关节的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
2、针管进针法
3、双手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两指挟持消毒干棉球, 再挟持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 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 压时,左手拇、食两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 皮肤。
提捏进针法:以左 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 部位的皮肤捏起,右 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 端刺入。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所刺腧穴 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使针从左手拇、食 两指中间刺入。
2、捻转法 :将针刺入 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 中指挟持针柄,施以前后捻 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 前后旋转的动作。
(二)辅助手法
循法:针刺后如无针感,或得气不显著时,用手 指沿针刺穴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的上下左右轻轻地按 揉或叩打的方法,称为循法。
刮法:指针刺达一定深度后,用指甲刮动针柄 的方法。如以拇指或食指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 或中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或以拇指、中 指挟持针根部,食指由上向下地刮动针柄,此法 可激发经气,是一种催气、行气之法。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针刺疗法操作规程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毫针(普通针刺《20穴)

毫针(普通针刺《20穴)

普通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普通针刺即毫针技术,是指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适应症适用于内、外、妇、儿科等各种常见疾病。

二、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临床上使用的毫针主要是不锈钢针,类型主要为环柄针、平柄针,规格主要根据针体的直径和长度来区分(见表1、表2)。

臀部穴位,以及瘫痪、麻木等针感迟钝者;细针多用于头面、眼区穴位,以及小儿、体虚患者。

者用得最多。

长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深刺或透穴;短针多用于肌肉浅薄部位浅刺,如头面部穴位、耳穴。

(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操作前准备、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1.操作前准备(1)要求: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戴好口罩,洗手(2)用物:治疗盘、消毒液、棉签、无菌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干棉球、纱布、镊子及清洁弯盘、必要时备屏风(3)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明亮,调节适宜的温度,关闭门窗,防止对流风,必要时屏风遮挡。

(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5)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6)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2.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3.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临床常用以下几种进针方法:(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切按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示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针灸疗法---毫针刺法

针灸疗法---毫针刺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
以押手拇或食指之爪甲切按在 穴位旁,刺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刺 入腧穴。
2021/2/22
适宜于短针的进针,骨骼和血管 旁的穴位。
2021/2/22
(2)夹持进针法
押手拇、 又称“骈指进针法” 食两指夹住针
身下段,露出 针尖,将针尖 对准穴位,刺 手拇、食指挟 持针柄, 双手 配合将针刺入。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无意外事故发生
坐位
卧位
2021/2/22
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 上 、下肢部分 (前侧面) 腧穴 ,如印 堂、百会、膻中、中脘、足三里等穴
俯卧位
2021/2/22
适宜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 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如 背俞穴、命门、委中等穴
2021/2/22
3.针刺部位消毒
①用75%的乙醇棉球, 或 0.5% 的碘伏棉球拭擦
②应从腧穴中心点向外 绕圈拭擦
2021/2/22
4.治疗室内的消毒
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 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 要按时换洗、晾晒。治疗室 也应定期消毒净化,应保持 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2021/2/22
四、体位的选择
针柄与针身的连接处,观察 针身刺入穴位深度和提插幅 度的主要部位
针的主体,亦称针体,是毫 针刺入穴位内相应深度的主 要部位
针的尖端,亦称针芒,刺 入腧穴的关键部位
平柄 环柄 花柄 环柄 管柄
2021/2/22
2021/2/22
(三)毫针的检查
毫针在使用前,必须认真进 行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严禁使 用。以免在针刺过程中,给病人 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而影响疗效。检查针 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毫针针刺作用原理

毫针针刺作用原理

毫针针刺作用原理
毫针针刺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毫针来调理身体。

毫针针刺的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刺激穴位:毫针针刺能够直接刺激人体的穴位,使得穴位周围的组织得到刺激,进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的穴位与经络相连,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流通,达到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2. 调节神经系统:毫针针刺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传导刺激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而调节机体的神经功能。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影响脑部神经中枢,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改善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

3. 促进血液循环:毫针针刺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

良好的血液循环对于维持正常的身体功能非常重要,毫针针刺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一些疾病,如冷症、手脚发凉等。

4. 调节免疫系统:毫针针刺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和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一些免疫性疾病。

5. 调整内分泌系统:毫针针刺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内分泌系统
的功能。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调节中枢,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腺体的分泌,平衡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一些疾病,如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总的来说,毫针针刺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虽然毫针针刺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毫针针刺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疗法,凭借其独特的作用原理和疗效,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使用。

针刺技术 毫针刺法 留针法

针刺技术 毫针刺法 留针法
留针法
1.静留针法:将针刺入穴位内,静置一段时间,期间不施行任何针刺 手法的留针方法。 “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
——《素问·离合真邪论》 • 短时间静留针法:留针10~30分钟; • 长时间静留针法:留针几小时至几十小时,现多以皮内针代替

2.动留针法:在留针期间,间歇进行行针操作、施以 针刺手法的 方法。
留针时间
① 不留针 → 小儿;虚弱者;表证、阳证、热证 ② 留针10~30分钟 →一般性疾病 ③ 静留针 → 一般慢性病症或顽固性病证 ④ 长时间动留针 → 急性病症或慢性病急性发作 ⑤ 留针数小时、数天→ 如哮喘、结核、瘰疬等顽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治未病特色诊疗项目简介

中医治未病特色诊疗项目简介

中医治未病特色诊疗项目简介治未病中心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简介一、针灸(毫针针刺)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已有两千多年运用经验~因其显著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

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医疗保健作用。

作用: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行气散结、消炎镇痛。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神经科病症,头痛、眩晕、鼻炎、呃逆、失眠、肥胖症等常见病症。

二、针灸(电针)电针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能代替人作较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能比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

作用:同毫针针:刺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行气散结、消炎镇痛。

适应症:同毫针针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神经科病症,头痛、眩晕、鼻炎、呃逆、失眠、肥胖症等常见病症。

1三、推拿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疗法。

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作用:舒经通络、调和气血、缓解疲劳、扶伤镇痛。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 中风后遗症、创伤肢体恢复、慢性疲劳、健康人群防病保健等。

、拔罐四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它能够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引导营卫之气运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加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针法
(一)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

此法三指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

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

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所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二)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轻病人的疼痛。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临床上也有采用插刺进针的,即单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2~3分,对准腧穴的位置,将针迅速刺入腧穴,然后押手配合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

(三)针管进针法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

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针者。

行针手法
1.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

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2.捻转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

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

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

(二)辅助手法
1.循法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

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

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2.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称为弹法,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

3.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称为刮法。

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4.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称摇法。

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5.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
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

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

6.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称震颤法。

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单式补泻手法
(一)基本补泻
1.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泻法。

2.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晕针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

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

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滞针处理
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

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弯针处理
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

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

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

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

断针处理
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变更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

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

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

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血肿处理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

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