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项目为导向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各种培养与锻炼的平台。

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提倡研究性学习和大力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这三种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将科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首先,要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工作。

正确地引导他们参加各种科学研究,可以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我们不仅可以组织学生研究他们感兴趣的课题,或者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他们感受研究气氛,学到科研的方法与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还可以直接将学生推到科研第一线,建立相关的大学生科研立项制度。

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可以在校园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

邀请著名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参与到学术交流中来,了解学科最新的知识与学术探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学校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成立科研活动团体,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提高组织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通过创造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以激发学生积极创新、主动探索和实践为目标。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生可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自己解决问题。

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生可以是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和实施者。

教师可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更多的创造和想象的空间。

在教学环节中,使课堂灵活多样,可以增加一些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发掘自己的创造潜能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发展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如义务宣传法律知识,义务到各社区挂职锻炼,担任中小学生的校外辅导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服务活动中更真实地感受生活,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也可以利用假期,考虑学生的学科专业背景来组织青年志愿者进行支教等活动,理科专业的学生可到相关的工程技术单位进行对口实践,农科类专业学生可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特色“送教”下乡等等,通过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在理论和实践的衔接与碰撞中闪现创新的火花。

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性研究项目结合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探索

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性研究项目结合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探索

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性研究项目结合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探索作者:冀霞徐良雄毛露甜李玮玮蔡天舒钟志娟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3年第35期[摘要]现代分子诊断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是大学生面向社会展现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将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这门课程与学生项目有机结合,从教学实际出发,以课堂内容为基础,结合科研项目构建了“理论基础→创新研究→技术开发”小体系模式,探索培养大学生学以致用、自主创新的策略,给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应用环境,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性的人才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现代分子诊断技术;创新性研究项目;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大学生;技术开发[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5-0097-04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核心,两者相辅相成。

教学是高校的根本,科研是高校的底蕴。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给予指导和提供平台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1]。

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施“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开创先河;清华大学于1995年提出“学生科技训练”计划,为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做出表率[2]。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創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3]。

本文通过探索现代分子诊断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性研究项目结合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我国正处于科技高速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极为重视,但是很多高校在推广自主创新的教育中思想趋于被动,相对忽视了创新初衷,造成教师和学生忙于各种活动,注重形式,能力却得不到明显提升[4]。

浅析如何依托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浅析如何依托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 1 ] 国家科技 创新体 系解析 Ⅱ 】 . 中 国科技信 息 2 0 1 1 年第 1 6 期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提出 了如下建议 以促进大学生科技 创新 能力 的提 升 : 第一 ,创新奖励体制本土化 、平 民化 ,扩大科技创新影 响力。 在国家相关科技创新的奖励体制下 , 针对本学校的相关 情况 ,综合考虑师生互动程度 、学生主动 陛 、学校相关基 础 配套设施建设等多种 因素 , 将创新体制本 土化 ,更加符合本 校 的现状及本校现有 的发展状况 ,并对将来 的发展起到前瞻
新文化氛 围。 此外 ,通 过依托 大学科技 园 ,促 进科研 创新成果 转化 , 逐级 实现资源共享的科研创新助力工程 ,完善科技创新 体制 的宣传 、推广与反馈 ,针对不 同问题和矛盾找 出相应 的解决
方法 ,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奖励体系进一 步的完善 , 从 而切 实提升大学生的科 技创 新水 平的必经 之路 。
青 年与社会
青年论坛
浅析如何依托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大学生 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杨 鹏 程
( 郑州大学 教 育 系,河南 郑州 4 5 0 0 0 1 )
摘 要 :科技创新体 系的构 建对于师 生科技创新 意识及能 力的培 养具有重要 的前 瞻作 用。本次调 查以郑 州大 学在读本 科 生 为对 象进行 走访调研 ,了解郑 州大学现行科技创新 的奖助体 系建设 现状及本科 生的科技 创新意识 ,基 于调 查结果对科技 创 新 奖助体 系建设提 出建设性意见 来提 升大 学生科技创 新意识和科技创 新 团体的 引导作 用 ,从而 营造 出更为浓厚的科研 学术氛
围, 提升 高校 师生的科研创新水平 。 关键 词 :高校科技创新 奖助体 系;大学生;创新 意识及 能力

培养医科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思考

培养医科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思考
极 大地 调动 了学生 和教 师参 与大学 生科研 培训计 划
迅速发展 , 许多新的医学问题层出不穷 , 这使得高等
医学 院校对科 学研 究 的重 视程 度 与 1 3 俱增 , 以解 决 不 断 出现 的医学难 题 和临床 医疗实 际 问题 。除 了增
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外 , 培养具备较高科研能力和较
n a r y s c h o l a r s i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C S S T ) , 旨在
通 过参 与实 验室研 究 项 目提 高学 生 的科研 能力 , 为 学 校选 拔具 备优 秀 科研 素养 的研究 生 。到 了 2 0世
目的 。
关键词 : 科研能 力; 科研 导师制 ; 医学本科 生
中图分类号 : G 6 z M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1 4 5 0( 2 0 1 5) 0 6—0 5 5 2— 0 3 D O I : 1 0 . 1 3 7 5 4 / j . i s s n 2 0 9 5—1 4 5 0 . 2 0 1 5 . 0 6 . 3 3
教学 、 科 研 和服 务 社会 是 现 代 大学 的三 个 重要 职责 。近年 来 , 随着社会 的进 步 , 经济 和科学技 术 的
纪9 0 年代 , 斯坦福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分别成 立专门机构 , 通过直接向学生提供研究项 目和鼓励
他们参 与教 师科研 项 目来 提 高学生 的科研 能力 。尤 其 是加 州大 学伯克 利 分 校 制定 了一 系列 激 励 政 策 ,
需 要 。 目前 国内众 多高 校 已经开展 本科 生科研 训练 项 目, 倡 导 大学生 在本 科 阶段 积极 参 加 教 师 的科 学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会主办每举办一次分为预赛和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会主办每举办一次分为预赛和

:一、专业竞赛类:1、数学类(1)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数学会主办,每年举办一次,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并分设数学类与非数学类,预赛在每年10月举行,决赛在次年春季举办,参赛对象为大学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在校大学生,竞赛内容以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为准,比赛形式采用笔试,(数学类考试科目为:数分、高代、解析几何等;非数学类考试科目:高等数学)目前已成为全国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大学生基础数学学科竞赛。

我校每年都在全国决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数学建模大赛我校建模比年由张更生等老师组织。

2、计算机类(1)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是大学级别最高的脑力竞赛,素来被冠以”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的尊称。

大赛自1970年开始至今已有30年历史,是世界范围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程序设计竞赛.比赛形式是:经过校级和地区级选拔的参赛组,于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世界级的决赛,由3个成员组成的小组应用一台计算机解决6到8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个人赛科目:(1)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

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3 三维设计.(2)计算机辅助技术模块。

二维建筑设计、二维机械设计、三维设计.(3)电子信息技术模块。

单片机开发与应用、嵌入式开发与应用.(4)移动互联技术模块。

(5)3G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设计。

团体赛科目:电子系统设计、应用开发.3、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组织的,需学校牵头组织参加(共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

二、科技创新类:1、师范大学2021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面向对象:我校在册除毕业班之外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自然科学类学术项目的申报者只限于本、专科生。

课题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项目、哲学科学类和学术项目、科技发明以及创业计划项目四大类,研究内容为:(1)基于XX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学生自主创新性项目研究.(2)一定规模的研究性调查.(3)国内影响较大的学科竞赛引申出的研究课题.(4)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推动经济的创业计划项目。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思考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思考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01期·143·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1-0143-02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思考陈扬1,曹诗雨1,杜艳瑾1,骆姝含1,袁泉1,孙洁琼2(1.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上海201399;2.上海健康医学院外语教学部,上海201318)摘要:2019年末疫情在中国的蔓延体现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中卫生检验检疫方面不完善。

中国急需卫生检验与检疫方面的人才,但现状却是卫生检验人才匮乏,且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的能力不能满足公共卫生发展的需求。

因此培养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人才刻不容缓,而高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实践。

在学校中将创新创业融入教学实践,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才培养。

关键词:卫生检验与检疫;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1.01.0561国内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现状1.1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缺口大卫生检验与检疫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中国每万人口中,仅有1.4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相当于美国的1/5[1]。

目前,中国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日益增长,卫生检验检疫高等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愈发重要。

报考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的高考分数往往远低于临床医学专业,对于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报考动力不足,导致卫检人才培养乏力,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来看,中国“国门卫士”的数量少、质量不高,要筑起基层防治疾病的大坝,需要更多高质量卫检人才。

1.2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大学生能力不足调查得出,毕业生认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食品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卫生微生物检验”等主要核心课程的核心知识对工作岗位的平均满足度只有63.5%。

加强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1)

加强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1)

创新教育是 以培养人 的创新 意识 、创新精 神和创 新能力为基本价 大学大学生科 技文化创新基 金项 目 管理合 同书》 项 目负责人应在启 动 。 值取 向的教育实践 , 以发掘人 的创造潜能 , 是 弘扬 人的主体精神 , 促进 研究 后的第 6 个月 向实验 管理中心递交 《 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 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 旨, 以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为 目的的教 育 , 旨在培 新基金 项 目中期进度报告表》 所有立项项 目将参加全校每年的大学生 。 优 养创新型人才【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 的主要方式 , 玎 。 科技 文化艺术节和创新成果展 , 秀项 目可推荐参加全省和全 国竞赛 。 是推动教学改革 、 提高学生综 合素质 、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 能力 和创新 精 被确定推荐参加 “ 挑战杯” 竞赛 、 数学建模 竞赛 、 电子设计竞赛 等全 国性 神的有效途径 , 同时也是反映学 生培养质量 的重要依据。 我校在大学生 重大竞赛 的项 目, 学校将给予重点支持 。项 目完成后 , 目负责人应按 项 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 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 ,逐渐构建 了以强化实践 合 同规定时间 向实验管理 中心提交 《 聊城 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 能力 、 培养创新能力为核 心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 金项 目 结题报告书》 成果鉴定书 、 、 论文或成果 实物等 , 由学院学术委员 1大学生科技创新 实验室建设情况 . 会审核 , 学校领导小组终审确认 。 19 年 中共中央 、 院发布 了《 99 国务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6 成果管理 . 教育 的决定》 , 圜为了全 面贯彻 落实素质教育 , 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实践 由基金资助项 目形成 的科技成果 的知识 产权归学校所有 ,与研究 能力 、 实际技能和创新 意识 的培养 , 促进 教学质量的提高 , 推动校风 、 学 者共享 ;成果参加各类 比赛获得 的奖 品及 奖金按 奖项 的属性类别确定 风建设 , 激励学生积极参 加各 类科技创新活动 , 我校于 2 0 年 1 月制 归 属 , 、 小组分配 。 专家组对已完 定 了《 聊城 大学大学生科技文 化创新基金管理 办法( 试行 ) ( 》 聊大校发 成的创新项 目进行检查 、 验收 、 鉴定 的意见 , 作为学 生创新奖励学分 的 [0 6 19号 ) 2 0 ]5 等文件 , 传媒技术学院 、 化学化 工学院 、 生命科 学学院等 评定依据之一。学 校定期 对大学生创新成果进行评优 、 评奖 , 推荐参 加 学院均成立 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 。以传媒技 术学 院大学生科技创 国际 、 国内各类相关学术科 技竞赛 ; 对有 实用价值 的成果 , 由科技产业 新实验室为例 , 该实验室经过 三年 的建设 , 已成 为面向全校学生 开放 , 处帮助申请专利和组织推 广 ; 于创新基金资助产生 的科技成果进行 对 以电子制作 、 软件 开发 、 多媒体制 作 、 电器与 电子设 备维修等 内容 为主 的转让 ,从转 让费中提取 6 %作 为科研奖励 发给研 制者 ,0 0 2 %上交学 的学生科技活动 中心 。实验室面积约 10 , 6mz常规实验设备 4 J 0台( ) 套 , 校 ,0 2 %作为创新基金的补充 。 能同时接纳 4 名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o 7 建设 成 效 . 2 组 织 建 设 . 经 过学校 大力支持 和重 点建设 ,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在促 学校成立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实验管理 中心负责 进教学模式改革 、提高学生 实践 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 了积极 安排 落实领导小组 的工作 部署 , 包括项 目申报 、 组织评 审及项 目管理 、 的作用 。 基金 的 日 常管理等。各学院分团委负责组织管理本学 院大学生科技 文 f) 1 成为真正 的开放实验室 化创新活动。 实验室坚持开放性原则 , 实验 内容开放 、 时间开放 、 实验 实 大学生科 技创新实验 室 , 为实验 教学 、 实验技术研 究 、 科学 研究提 验仪器设备及耗用元器件开放 。 实验室设兼职实验员一名 , 指导教师两 供必要 条件 , 对包括实 验时间 、 实验仪 器设备 、 验场地 、 实 实验 资料 、 实 名, 勤工助学学生两名 。兼 职实验 员负责实验室的资产管理 、 设备运行 验指导 人员等 , 部分或 全部 向实验 者( 括本科生 、 包 研究生 、 教师 、 术 技 与维护 、 题安排 与验收 ; 课 指导教师通 过科 技讲座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 人员等) 目的地 开放 , 有 从而 为实验者完 成实验 项 目提供 服务 , 为真 成 方向和最新科技 动态 , 现场指导解决学生 遇到的困难 , 负责组队参加竞 正的开放实验室 , 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 自由的环境 , 给学生 的创造性 赛; 勤工 助学学生协助实验员 负责资产管理 , 做好出入库记 录 、 设备运 和能动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使他们有一个充分发挥想 象力和 自我表现 行记 录、 开放情 况记录 , 责实验室开放 时的安全与管理 , 协助实验 的 机 会 。 负 并 员做好设备维护等工作 。 () 2构建出 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3 制度 建 设 . 大学生科技 创新 实验室通过组织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 、 课外科 20 年 1 月设立聊城 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 新基金 , 06 2 制定 了《 聊 技活动 、 创业 训练 、 职业技 能培训与鉴定 等 , 积极促进 了实践教学模式 城大学大学 生科技文 化创新学分 管理办 法( 试行 ) ( 》 聊大 校发 [0 6 的改革与发展 , 20 ] 充分开辟 出第 一课堂 以外 的第二课堂 、 三课堂 , 第 实现 18 )《 5 号 、 聊城 大学大学 生科 技文化 创新基 金管理 办法 ( 行 ) ( 试 》 聊 课 内外有机结合 , 教学 内容层 次更加丰富 , 教学方式灵 活多样 , 为学生 大校发 [0 6 19 ) 《 2 0 ]5 号 、 聊城大学实验 室开放与管理办法 》 聊大校发 的 自 ( 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创造 了一个科学 、 合理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平 台 。 [0 6 10 )还统一规 范了《 2 0 ]6 号 , 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 目 充分利用 了现有教学资源 , 弥补 了传统 实验教学的不足 , 有力地保证 了 申请书》 《 、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 文化创 新基金项 目管理合 同书》 《 、聊城 创新教育 的有效实施 。 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 基金项 目中期进 度报告》 《 、聊城 大学大学 生 () 3提高了学 生的创新能力 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 目结题报告书》 。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进行学 习和训 练的学生 , 其动手能力 、 创 4 基金管理 . 新意识 、 团队协作精神等都取得了显著提高。 学校 每年都有众多学生参 () 1 资金筹集 与各项创新实践活动 , 并在 国家 、 、 省 市各类竞赛 中取得 了较好的成绩。 资金通过以下几个渠道筹集 : 学校从 教学科研设备经费总盘子 以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 实验 室为例 ,三年来该实 ① 中划拨的专项经 费。 ②从大学生科技成果转让及其它科技 、 社会活动收 验室制作完成作品 4 余项 ,包括 “ | D 水娃机器人 ”“ 、文明 自律巡逻车” 、 入 中提取 的部分经费 。 ③政府机关、 社会团体 、 企事业单位 、 个人等捐赠 “ 红外密码 锁” “ 、路灯节 能控制系统 ” 等作品 , 学生科 研论文《 一种新 型 或资助的经费 。④ 出资 2 万元 以上的社会资助 者, O 可获得 年度基金冠 红外线遥控智能密码锁》 发表在核心期刊《 电子技术)o 5 2 0 年第 1 期上 。 O 名权 , 可设 以单位和个人命名 的年度创新项 目 资助基金或 创新 成果奖 实验室承办校 院科技作 品竞 赛 3 , 次 参加省级及 以上 比赛 3 , 托世 次 依 励 基金 。 创 高科技农用机械研发有 限公司 、聊城恒通机械有 限公 司为校外 实践 ( 资助范 围 2 ) 基 地 , 加第 四届 “ 参 挑战杯 ” 山东省 大学生创 业计 划竞赛 , 获特 等奖一 资助 以“ 挑战杯” “ 、数学建模 ” “ 、电子设计竞赛” “ V大赛 ” 、D 等为主 项 、 三等奖一 项 , 依托 山东科 创能源科技 有限公 司、 聊城 启蒙教育软件 的竞赛类和 以科学研究 、 发明创造 、 技术开发 、 社会调查 、 发表论 文及 文 公 司为校外实践 基地 , 参加第 五届“ 挑战杯 ” 山东省大学 生创业计划竞 艺创作等为主要内容的非竞赛类创新活动 。 赛, 获三等奖两项 。 5 项 目管理 . 随着实验室建设工作不断进展 和完善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必 () 目立 项 1 项 将为学生们 自主学习与实践 、积极创新与创业 开辟 出更加广阔的学习 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 目包括 : ①小发 明 、 小创作 、 小设计等项 目; 空间。 ②基础性研究 、 应用性研究及创新性研究项 目; ③学生承担的教师科研 课题中的子项 目; ④社会( 历史 、 政治 、 法律 、 教育 、 济等 ) 项 目; 经 调研 ⑤ 参考文献 文学、 艺术作 品创作项 目; ⑥国际 、 国内各类科技学术竞赛 , 如各级大学 [] 1 王海珍 . 新教育与 当代 高等教 育[] 创 I. 高等理科教 育,0 2 2 0 年第 生“ 战杯” 挑 系列竞赛 、 学建模竞赛 、 数 电子设计大赛 等 ; ⑦其他有 价值 5 期 的研究与实践项 目。 [] 2 梁红瑜 . 院大学生创 新 实验 室运 作机制 初探 [ . 工学院 我 J 广西 ] (项 目运 行 2 ) 学报 ,0 3年 第 9期 20 学校批准立项后 , 目负责人 应按规定 的时间启动研究工作 , 保 项 确 [] 3 刘海峰. 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与实践[] J. 实验室科学,08 20 年第 项目 按期完成。 申请人应在接到立项通知后到实验管理中心签订《 聊城 3期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基金项目: 新乡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基金资助项目(2017-XYJG-18);新乡医学院产学研合作项目培育基金资助项目(2017CXY-2-14);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资助计划(21A320018)作者简介: 于海川,男,1979-02生,博士,副教授,E mail:haichuan_yu@163.com收稿日期: 2020-06-08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分析于海川,李平法,王凡平,张婧婧,张晨光,王 辉 (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新乡 453003)摘要: 随着高校科研投入和研究能力的逐步增强,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改革急需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

然而目前能将科研融入高校本科生教学工作中的实例并不多见。

文章总结了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近年来实施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的经验,以科研促教学的实践意义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采用问卷星在线数据分析评价该科研创新模式实施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和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通过科研创新人才训练计划,将促进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本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科研创新人才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 教学改革; 科研创新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450(2020)09-0688-04 DOI:10.13754/j.issn2095-1450.2020.09.21 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医疗人才,然而目前的高等教育制度却使得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大众化,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优秀人才的培养。

相比而言,医学检验专业对优秀人才培养更是急迫。

在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中,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专业科研训练和科研导师的正确引导,科研实验室和科研导师是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孵化器”[1]。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实验室的科研训练是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多学科协同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

多学科协同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

多学科协同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通过多学科协同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多学科协同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且介绍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一、多学科协同的重要性多学科协同是指不同学科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并取得创新成果。

在多学科协同中,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交叉融合,从而促进新观念和新技术的生成。

这种协同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多学科协同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促进知识创新。

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使得新的问题和挑战可以得到更全面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从而引发新的观点和创新思维。

2. 培养综合素质。

通过多学科协同,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1. 课程设置。

学校可以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来促进多学科协同。

开设一些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实验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2. 项目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跨学科的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进行课程间的交叉实践,如工程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合作设计开发物联网产品,医学与生物学院合作进行生物医药研究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 研究团队。

学校可以组建一些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来推动多学科协同。

这些团队可以由不同学科的老师和学生组成,共同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4. 实习实训。

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的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4.06.30•【文号】教研[2014]2号•【施行日期】2014.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有关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现就深化临床医学(含口腔、中医等,以下同)人才培养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医教协同,深化改革,强化标准,加强建设,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

近期任务,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三、主要举措(一)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建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与卫生计生行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机制。

国家和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根据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需要,研究提出全国和本地区不同层次各专业人才需求规划、计划;国家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医学院校,根据人才需求及医学教育资源状况,合理确定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及结构,对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过大或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现有培养规模的地区和高等医学院校,调减招生规模。

坚持“七个一”工作机制 深入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坚持“七个一”工作机制  深入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坚持“七个一”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摘要:本文从分析当前教与学关系的矛盾出发,重点围绕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专家教授逐渐总结形成的“七个一”工作机制的背景、内容与实践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质量工程”;教与学;工作机制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自199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努力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关系的教与学,矛盾非常突出,成为决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

因此,学院在“质量工程”建设中,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实施专家教授的“七个一”工作机制,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起来,融合教学,增进师生互动,使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质量工程”建设步入快速、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一、“七个一”工作机制出台背景介绍“七个一”工作机制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的考虑:1.师生关系的发展。

高校本科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

但近年来,师生之间往往因为沟通的减少、目标期望的差异、思想价值认识的冲突,影响关系的和谐发展,致使一些学生厌学、逃课,学习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创新性,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所以,要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理顺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与学的融合。

在重视教学改革的同时,要关注师生关系的建设。

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进而才能“乐其道”。

2.教学改革重点的转移。

从20世纪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在质量建设上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并取得丰硕成果。

无论是在校园环境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科研设备配置,还是教材编写、教师培养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但纵观这些措施和成果,直接针对和体现的是教师,而不是作为主体的学生。

以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全面提升医学生素质——以潍坊医学院为例

以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全面提升医学生素质——以潍坊医学院为例

以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全面提升医学生素质——以潍坊医学院为例许婷婷;程乐森;宋心宇【摘要】为了使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各层次医学人才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医疗健康需求,某医学院近年来以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积极探索,构建了“一二五”工作模式.确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狠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两项教育内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执业、临床实践、就业创业、科技创新、自我管理五项能力.通过革新理念,开拓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使学生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面提升医学生素质.【期刊名称】《中国医学伦理学》【年(卷),期】2013(026)002【总页数】2页(P231-232)【关键词】医学生素质;实践能力;执业能力;学团工作;医学教育改革【作者】许婷婷;程乐森;宋心宇【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山东潍坊261053;潍坊医学院心理系,山东潍坊261053;潍坊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山东潍坊261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2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共性制约”和“过弱的人文陶冶”[1]医学教育观培养出来的各层次医学人才,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医疗健康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医学高校的学生工作也要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全面的素质教育为目的,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比重,深入开展工作。

近年来,潍坊医学院(以下简称“该校”)在学生工作中始终“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积极探索,初步构建了“一二五”工作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1 确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高校学生工作必须把广大学生当成能动地参加教育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展开。

要把学生工作的着眼点从学生群体转向学生个体,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潜能。

浅谈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常永勤郑裕东龙毅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8期常永勤郑裕东龙毅(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该文在如何培养与提高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了探讨。

分析了如何在本科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通过选题、文献阅读、实验以及论文撰写等过程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精神,培养出本科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责任心等,希望寻找到合适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本科生科技素养创新精神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b)-0123-02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各方面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1]。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命题。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要能够善于发现其所在领域内的前沿性课题,并能够提出较为新颖的思路和方法,解决一些具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推进相关学科的发展[2]。

本文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了探讨,目的是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1 科技素养的启蒙、培养和提高科技素养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即对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过程及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达到的基本了解程度。

本科生通过常规的课程学习比较容易达到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但是,在对研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科技的影响等方面的了解要比知识的了解困难一些,通常需要实际参加一些研究工作和实践才能获得[3-4]。

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
1. 培养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从小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观点。

2. 加强实践教学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重,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如参与科研项目、企业实习、创新创业竞赛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跨学科培养
鼓励学生跨越传统学科界限,学习多元化知识。

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和整合能力,有助于产生创新性思路。

4. 营造创新氛围
高校和企业应营造包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创新往往伴随风险和失败,需要给予人才足够的空间和包容心态。

同时,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和政策支持,为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5. 产学研合作
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企业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则为企业输送创新理念和人才。

三方紧密协作,有利于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科技创新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当代医学生的科研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国际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探索建立医学本科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教学课题。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完善本科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拓展创新性实验,建设创新性教师队伍,加强制度和科研平台建设等措施以加强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本科生;创新;科研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203-03收稿日期:2019-12-12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2017年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2017YBZD018);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184100510006);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8IRTSTHN026)作者简介:刘建成(1982-),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博士,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肿瘤免疫和肿瘤代谢。

*通讯作者:李三强(1978-),男(汉族),河南洛阳人,博士,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创新是国家兴旺和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才能迎来中国不可阻挡的崛起和上升。

如果创新人才匮乏,就会被科技领先国家封锁和制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终究需要教育制度的变革。

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以教高〔2012〕4号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第五条明确提出探索和建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

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因此,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本科生的文献阅读能力、科研思维、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1]。

科研创新能力对本科医学生就业的影响

科研创新能力对本科医学生就业的影响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e e f f e c t s o f r e s e a r c h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o n e mp l o y me n t a n d me t ho d s t o e n h a n c e t h e c o mpe t i t i v e n e s s o f r e s e a r c h s k i l l s .

【 K e y w o r d s ] R e s e a r c h ; I n n o v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 M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 E m p l o y m e n t
2 0 1 3 年全 国高校毕业生达 6 9 9万人 . 比2 0 1 2年增加 1 9万 人 . 是 历年来大学毕业生最多 的一年 . 且 受到经济的影响 . 就业形 势更 趋复 杂和严峻 . 被誉为“ 史上最难就业年 ” 医学专业的大学生 由于专业的 特殊性和局 限性 , 其就业问题更不容乐观 。 在如此严 峻的就业压力 中. 教育部门如何加强 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 促进学生就业成为教育改革 的热点 ,本文从科研创新 能力培养 的角度分析其对 医学生就业 的影 响. 为教育部门制定有关基于策略提供参考 要原因为 : ( 1 ) 医院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 许多医院或研究企事 业单位在 自 身发展的同时 . 对入 职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力提出 了 要求。以医院为例 . 在以往的招聘 中主要看重专业是否对 V I 。而近年 来, 科研 水平在决定 医院是否能 “ 创三 甲” , 是否 能获得 “ 重点学 科 ” 、 “ 重点专科” 、 以及吸引高端人才 的平 台等 中的作用 日 趋 重要 . 医院从 科研水平发展 的要求 出发 . 对 于新 招聘的本科生 . 非常希望他们除 了 具有 良好 的专业知识外 . 还希 望他们有一定 的科研技 能 . 以满足单位 科研发展的需要 : ( 2 )引进拥有高科研能力 的医学专业研究 生人才受 1 医 学 生科 研 创 新 能 力 的现 状 资金限制 . 且研究生受择业观和家庭 因素等影 响偏 向于在大城市发展 在我国 ,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培养 目 标 明确提 出. “ 通过五年 的 而基本不愿到基层单位 :部分医疗单位受 困于地域或单位发展现状 . 在校学习 , 应 获得临床 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 以适应今后临床 、 教 底子弱 . 条件差 . 很难吸引高学历人员 . 而高学历 的毕业生如博硕士研 招聘具有一定科 学及科研 工作的需要 ” [ 1 ] 。 可见培养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 医 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主要恰恰在于科研能力 的培养。 既可 以满 足单位科研发展 的需求 . 又可以节约人力 学教育的培养 目 标之一 . 然而我国高校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方面 研技能 的本科生 . 是 中小医疗单位科研发展的较好选择 : ( 3 ) 本科 医学生科研能力 相对国外起步较 晚, 上个世纪 9 O年代末 . 北京大学 和清华大学等一些 成本 , 人才 匮乏 : 目前我国的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普遍较差 . 著名学府才相继 开展本科生科学研究 直到 2 0 0 7 年教育部为 了进一 水平一般较差 , 步深化本科教学 改革 、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 第一次召开 “ 国家大学生创 许多甚至是零起点 而恰恰是在这种大环境下 . 具有 良好科研创新 能 格外容易得到用 人单位 的青 睐。将科研 新性实验计划 ” 试 点高校工作研讨会 , 并首 次在国 内部分重点 院校实 力 的毕业生将显得与众不 同. 施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 目 日 1 9 9 9年 以来 国家招生政策调 创新能力作为 自己的特长引入就业 . 将大大增加就业竞争力 整, 全 国范围 内进行 扩招, 从“ 精英教育” 逐渐 变为“ 大众化 ” . 与此 同时 3 扩 展 就 业领 域 亟 需科 研 创 新 能 力 医学院校也获得了跨越式 的发展但是医学院校 的软硬 实力远远落后 医学生 的科研创新教育 一直是薄弱环节 , 表现为多方面如 : 传统教育 直 以来 医学生的就业观念 比较保守 与局限 .就业相对 比较集 模式 以教师教授 为主学 生听讲为辅 . 忽视学生 的主动性 : 实验课操作 中 . 医学生普遍期望 到大城市大中型医疗单位从事 临床工 作 有调查 主要是验证和模 仿 , 缺乏对学生分析与解决 问题 能力及创造能力 的培 显示接近 7 0 . 0 %的医学生选择公 立大中型医院 但是 . 目前 大城市 养; 导师与学生之间互 动较少 , 科研与教学脱节 : 学校在实验室开放程 大中型公立医疗单位 的人才资源逐渐饱和 . 可吸纳人才的岗位越来越 度、 科研经费 、 科 研制度等方面 的支持力度不强 少。 为此 . 作为 医学生不得不转变 陈旧的就业观念。 要扩展就业领域 . 不必拘泥于专业是否对 口. 可 以考虑那些与医学专 业相近或相邻 的工 2 医学 生就 业市 场 的 需 求 和 发展 作, 如养 老院、 街道社 区服务中心 、 高校实验室 助理或助教 、 高职院校 只有适合社会发 展的需要 . 满足用人 单位对人才 的需求 . 毕业 生 任教 、 医药生物科技公司和研究所等 这些行业对医学生的要求 比较 除了扎实 的专业知识 、 良好 的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等外 , 更需要 才能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实现 自身价值 的工作 岗位 改革 综合 , 开发 以来 ,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 . 教育及教材的滞后性 日益显著 要实现 实践操作技能 、 综合分析能力 、 计算机使用技能和 自 我学 习能力等 。 科 全面的过程 . 不止给人 以“ 鱼” 更是授人 以“ 渔” 。 成功的 医学生的合理充分就业 , 不能停 留在分析和预测职业发 展前景及 提高 研是一个系统 、 科研奖励等硕果 . 更让学 医学生的择业技巧和技 能等 , 更应该 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以市场 科 研培养 不仅让 学生得到了发表科研论文 、 需求为导 向, 注重知识 的更新 , 加快教育教学 改革 , 切实提高学 生的实 生在科研过程 中学会了怎么确定关键问题 、检索

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方案

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方案

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方案一、概述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方案是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而设计的一项综合性计划。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二、培养目标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将能够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等,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为将来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培养内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应广泛涵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学生可以选择课程设计、研究课题等形式来积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科技创新项目。

可以是关于物理、化学、生物、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实验项目,也可以是与环境、能源、交通、生活等有关的工程项目。

四、培养方法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方案的培养方法包括课内和课外培养相结合。

在课内,可以通过设置科技创新实践性课程,如实验课、专业课、实习课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技创新项目,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还可以设置科技创新导向性的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一个科学研究项目,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课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科技论坛等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支持。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社团、科研团队等组织,与其他学生共同探索科技创新领域,互相交流、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五、培养资源为了有效开展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方案,学校需要提供一系列的培养资源。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科研实验室和创新工作室,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并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指导。

其次,要配备专业的科研指导教师,他们应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最后,学校还应积极争取各种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和资助,为学生提供奖励和激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六、评估与考核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方案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与考核体系。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及建议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及建议

统计与管理二○一五·九百家争鸣(二)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英语翻译教学方法的争议不断。

笔者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极尽完美的,它们都是利弊共存的。

因此,我们应该对英语翻译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取长补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教学,如此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

目前,我们可选用的法律英语教学方法有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交流合作式教学法、层次化教学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结合使用。

以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为例,高校英语教学在进行翻译教学时,可以事前创设一个虚拟的教学情景,以情景引出问题和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所学知识,使其自主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和教学知识,刺激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无形之中完成对大学生法律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

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教育主导作用,必要时刻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启示和引导,保证大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三)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善教学环境针对环境因素对高校法律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影响,高校必须要加强相关教学建设,改善法律英语翻译教学环境。

在此过程中,高校领导层应给予法律英语翻译教学足够的重视,适度加大其项目建设在高校建设中所占的比重,从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高校应大力宣传法律英语翻译教育,形成教师和学生正确的认知,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法律英语翻译教学活动当中;其次,高校应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将英语翻译教学考评纳入到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对英语教师作出客观、理性的评价,督导他们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再次,高校应加大对法律英语翻译教学环境的建设力度,结合校园建设规划,加快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为广大的师生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

除却这些,高校还应加强对法律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全面分析本校法律英语翻译教学所面临的契机和挑战,明确其教学内容、任务和目标,继而促进法律英语翻译教学的优化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医学本科 学生创新 能力的培养 已经 是医学 院校 实施创新人才培 养的重要举措 ,也是 社会 的需求 。创新 能力的培养 涵盖 了创新思维 、团 队合作 精神和科学精 神等科研素质 的培养 。课题组 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 项 目的过程 中发 现大学生科 技创新项 目可以作为一个很好 的方法来培养学 生的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并成效显著 。 关键 词 :科 技创 新项 目;医学本科生 ;创新 能力 中图分 类号 :G 4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9 0 X ( 2 0 1 3 ) 0 4 — 0 0 8 5 — 0 4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a b i l i y, t a n d e fe c t i v e
Ke y wo r d s : s c i e n c e nd a t e c h n o l o g y i no v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s ; me d i c a l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ud t e n t s ; i no v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Me d i c a l Re s e a r c h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V_ 0 】 . 3 0 NO. 4
Au g . , 2 0 1 3
以科技创新项 目为导 向培养 医学 本科 生的创新能 力
吴 素焕 ,党志 勇 ,段 斐
( 河北大学基础 医学 院 ,河北பைடு நூலகம்保定 0 7 1 0 0 0)
a s a g ui de
W U S u h ua n , DANG Zh i y o ng ,DUAN Fe i
( C o l l e g e o f B a s i c Me d i c a l o fH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 B a o d i n g 0 7 1 0 0 4 C h i n a )
i mp l e me n t i n n o v a t i v e 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g a n d s o c i a l n e e d s .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i n n o v a t i v e a b i l i y t i n c l u d e s i no v a t i v e
t h i n k i n g , t e a m wo r k s p i r i t a n d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s c i e n t i ic f s p i r i t a n d s c i e n t i ic f r e s e a r c h q u a l i t y . T h i s r e s e a r c h
Ab s t a r c t : Me d i c a l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t u d e n t s ’ i n n o v a t i v e a b i l i t y i s t h e i mp o r t a n t me a s u r e s f o r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s t o
现代医学人才培养 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掌握现代科技成果和不断更新 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 以及创新性
思 维意 识 的综合 型人 才 。而创 新意 识 和创 新能 力 的培养 已成 为 大学 生素 质教 育 的核心 内容 。如 何 引导 医 学 生本 科 生进 行科 技 创 新 ,是 摆 在 医学 高等 院校面 前 的一 个重 要研 究 课题 Ⅲ 。 自设 立 大 学生科 技 创新 项 目以来 ,对 培养 本科 学 生创 新 思维 能力 和综 合 分析 问题 能力 方 面取得 了一定 的成效 。现 将 以科 技创新 项
2具体方法和举措21项目组的组建对于本科生来说科研意识还很模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二年级和三年的本科生中征集人员他们此时对于医学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一些专业知识同时适应了大学的学习能够从时间和精力上保证项目的正常完成
第3 0 卷 第4 期
2 0 1 3年 8月
医 学 研 究 与 教 育
T r a i n i n g t h e i n n o v a t i v e a b i l i t y o f me d i c a l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wi t h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i t o n p r o j e c t s
g r o u p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g u i d i n g s t u d e n t s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s f o u n d t h a t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s c a n s e r v e a s a g o o d w a y t o c u l t i v a t e s ud t e n t s ’ i no v a t i 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