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儿童特点实施儿童美术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儿童特点实施儿童美术教育
儿童的认知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发展过程。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我们更应遵循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以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儿童,实现美术教育的目的。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技能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比例、透视、形体、明暗、构图、色彩等造型语言的基本知识,还要做到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
这种教学方法与儿童的特点和天性相抵触,容易把儿童已有的艺术直觉和潜意识的创作欲望压制不去,使儿童的艺术思维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失去了儿童应有的灵性。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宗旨,儿童美术教育应摆脱单纯的造型技能传授模式,让他们借助客观事物形象,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扩展观察视点,进行超现实的造型表现,回复儿童本色。
从而,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儿童的艺术直觉,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
从传统教育到素质教育,寒来暑往,在十几年来的儿童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实施儿童美术教育,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儿童的美术兴趣,培养儿童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上,让他们逐渐地尝试、学习美术作品的创作,从而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一、培养儿童的美术兴趣
兴趣是人进行学习的最好老师。
纵观世界,大凡杰出的人才,对事物都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认为:“一个人要出成果,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
”远在我国古代,伟大的先贤孔子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充分体现了孔子把“乐学”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
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兴趣在人的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和志趣。
其中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阶段,随生随灭,为期短暂。
乐趣是兴趣得到发展的中级阶段,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起来的,具有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
而志趣则是与远大的理想、崇高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的,是兴趣发展的最高阶段。
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他们正处在兴趣发展的第一、二阶段,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和探求心理,但表现得并不稳定,时强时弱,时长时短。
这正是引导和培养他们美术兴趣的关键时刻。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就要避免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取而待之以深入浅出、灵活多变、生动有趣的教学,因材、因时、因人施教,激发、增强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美术欣赏课,是比较乏味的一种课业类型,掌握得不好,很容易形成满堂灌,学生晕晕欲睡,死气沉沉。
在教学《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中,我先让学生猜一猜课本中的画家作品是用什么材料来画的,然后再让他们拿起手中的铅笔、色笔试着临画,之后让他们比比看,自己画的效果与画家作品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比较的结果让他们一脸的惘然:怎么就是画不出画家的那种效果?这时,我从中国画的材料、特点,结合大幅而精美的挂图,穿插一些画家的闻人轶事,娓娓道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种设
疑、互动的的环境中,让他们接受了艺术美的熏陶,了解了一些中国画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达到了美术欣赏课的目的。
二、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创作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
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关键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
从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知道,儿童的创作过程就是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没有感知生活的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
而儿童的生活和活动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留给他们更多生活、活动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更多地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
否则,创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成了纸上谈兵。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和前提。
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认为主要是引导他们用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心去观察世界,大胆地将自己心目中的世界表现出来。
而不是将我们成人眼中观察到的事物,强加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我们成人眼中的世界。
比如教学《为三好学生画像》一课中,我没有讲解人体的比例关系,也没有强调是画半身像还是全身像,只是引导他们对模特儿进行细致的观察,注意找出模特最大的特点,把观察到的画下来,并着重表现自己认为最有特点的部位。
结果每幅画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色。
有的重视发型,有的重视脸型、五官,有的重视服饰等等;还有一名学生把红领巾夸张得大大的,色彩鲜红,十分醒目,生动、可爱地表现了他心目中的这位三好学生兼少先队员的形象。
在这里,我不是教学生怎样画,而是重在教给他们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以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只有通过观察、分析、认知这一过程,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加工、整理,展开丰富的联想,表现出新、奇、特、美的图画。
三、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发展、事物永恒的标志和动力,离开了创新,人类社会可能还停留在原始社会的愚昧阶段。
儿童是初生之犊,天性无所顾忌,有着很强的创新欲望。
我认为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适当提供宽松、愉悦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大胆创新。
儿童的尝试和摸索,限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对情景领悟能力的不强,出现一些盲目和错误,是客观的、现实的、无法避免的。
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通过不断的失败和探索,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就会逐渐得到加强和发展,他们探索、创新的能力就出来了。
儿童画大胆、果断、单纯,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对比热烈、造型夸张、无拘无束。
他们拿起来,毫无顾忌,俨然一位艺术大师,充满创造性。
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反映了儿童的年龄特征,也表现出了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的视觉语言。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教师不解放自己的思想,不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去诱发儿童的创作灵感,而给他们套上一些条条框框,要求这样画那样画,他们的画就难免呆板,毫无生气,而且会使儿童的思维僵化,捆手捆脚,扼杀了创造力。
我们应该更多的、高度的尊重、保护、鼓励儿童的自由活动和空间想象,从而去发挥他们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儿童作品。
例如:孙悟空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说人物形象,他上天入地,降妖除魔,神通广大,学生对此非常熟悉。
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孙悟空在今天》一课中,我引导他们进行联想:以孙悟空的高超本领,在今天可以为我们作
些什么贡献;同时启发他们联系今天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以及其他的领域进行思考,展开想象,再现孙悟空在今天为人类服务的故事,而对孙悟空的形象描绘则抓住主要特征而不作细致刻画。
作业完成后,让几个同学按自己所画的内容讲故事、谈看法,看看孙悟空在谁的笔下本领最大、贡献最多。
结果我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创新能力是多么的奇、强,是多么的体现了与年龄特点相符的童趣味。
同时也深深的感到,只有创设宽松的环境,放手地让他们去探索、去体验生活,每个儿童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儿童的美术教育一定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才能发掘出他们身上的潜能,培养出他们热爱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