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治舆论传播控制的“双刃剑”
浅谈新闻专题“双刃剑”
浅谈新闻专题“双刃剑”【摘要】新闻报道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积极方面来说,新闻报道可以引起社会关注,推动事态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过度渲染和不负责任的报道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引发恐慌和不良后果。
要平衡利弊,媒体需在报道中谨慎思考,客观公正地展现事实,避免过度夸大和误导。
新闻报道也会对媒体自身和舆论引导产生影响,因此媒体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努力做到公正、客观、负责任的报道,保持新闻报道的双刃剑不伤人。
【关键词】新闻专题“双刃剑”,社会影响,正负面影响,平衡报道,媒体自身影响,舆论引导,社会责任。
1. 引言1.1 介绍新闻专题“双刃剑”新闻报道是一个既能带来积极影响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工具。
在当今社会,新闻报道被视为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作用。
它可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监督权力,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引发谣言、造成恐慌、误导民众,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正确平衡新闻报道的利弊,成为媒体和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新闻报道的双刃剑特性,体现在它对社会、媒体自身和舆论引导的影响上。
新闻报道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它能够传递信息、唤起民众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通过新闻报道,社会可以更好地了解事件、问题和社会现象,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民主进程。
新闻报道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虽然媒体在报道中努力保持客观、公正,但难免会出现失实报道、夸大事实、偏颇观点等现象。
这些不实报道可能导致公众误解,传播虚假信息,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如何平衡新闻报道的利弊成为媒体和公众共同面临的挑战。
媒体应加强自律,提升报道质量,做到客观、公正、真实,避免不实报道和失实信息的传播。
公众也应提高新闻素养,理性看待新闻报道,不盲目相信和传播信息。
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媒体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做到真实记录、客观评论。
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成为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的推动力量,而不是社会动荡和混乱的恶因。
【精编】2021年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网络是把双刃剑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网络是把双刃剑
★★1.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利: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
弊/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1)沉迷网络荒废学业; 2 )影响身心健康;3)诱发违法犯罪。
★★2.如何正确利用网络信息?/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1 )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2)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3)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4)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5)做网络的主人;6)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3.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
★★4.在网络交往中应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1)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的积极促进作
用;2)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
积极对待网络舆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关于网络舆情的调查与思考
积极对待网络舆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关于网络舆情的调查与思考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其开展的规模和速度似乎超出人们的预料。
它不仅毫不示弱地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而且往往成为社会舆情的放大器。
渗透和互动的独特性,流动和影响的瞬时性,使其不同于一般的媒体,可以迅速造成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一般问题热点化的状况。
这就对我们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正如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一种科学技术一样,网络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在于人们如何去掌握和运用它。
积极应用网络平台,加强同人民群众的信息沟通,既能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科学化解舆论危机,更能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和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开展的绿色空间,从而有利于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
一、当前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150%左右的速度爆炸式增长,我国网民数量达2.98亿,跃居世界第一位,有网站196万个,且有BBS论坛130万个、即时通讯活泼账户3.88亿户、博客1.05亿个,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强势媒体,在舆情方面主要呈现出七个明显特征。
1、主体的多元性。
调查显示,从年龄结构看,网民以青少年为主,其中30岁以下的网民群体占68.6%,但近年来中老年网民明显增多;从社会阶层看,网民以国家公职人员和企业职员、青年学生为多,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触网〞明显增加;从文化层次看,目前高中学历的网民比例最大,占到39%,但随着规模扩张,各类学历逐步趋同;从城乡结构看,网民主要集中在城市,但近年来农村网民明显增多;从上网地点看,家庭上网和办公室上网比例持续上升,2021年到达74.1%;从网络应用看,目前网络应用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网络娱乐、网络新闻、即时通信,但网络社区、网络求职等明显增加,正在由娱乐应用向价值应用转变。
2、影响的广泛性。
互联网的舆情功能不断扩张,并且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已跃居媒体第一位。
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
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官方媒体在传播政府形象和维护政府公信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利用互联网传播政府形象和宣传政府政绩,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以及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的运作模式这两方面展开探讨。
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官方媒体作为政府的宣传工具,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政府通过官方媒体发布政策信息和政绩成果,可以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权威形象。
官方媒体报道的消息往往被公众所认可,因为官方媒体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政府通过官方媒体传播的信息更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官方媒体能够在舆论场上扮演舆论引导的角色。
政府可以利用官方媒体引导舆论,塑造自身形象。
通过官方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政府可以引导公众对政府政绩的看法和评价,对政府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官方媒体的影响力在舆论引导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具有重要影响。
官方媒体在传播政府形象和政策信息的还可以通过批判和澄清负面信息,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负面信息可能会通过网络迅速传播,而官方媒体可以及时进行回应和澄清,避免负面信息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
在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的运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对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产生了新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在传播政府形象和政策信息方面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官方媒体主要包括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等传统媒体,而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还包括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
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政府在传播政策信息和政绩成果时可以选择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广。
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在传播速度和互动性方面更有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可以实时更新信息,与公众进行即时互动,使政府传播的信息更加及时、全面和立体。
互联网对我国政治传播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对我国政治传播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陈朋亲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空间。
互联网的发展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国的舆论管理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的便利性,同时减少互联网负面舆论对我国政治传播的影响,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基于此背景,分析了互联网对我国政治传播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传播舆论管理近十年来,我国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已逐步形成以政府媒体网站为主导、商业门户网站为主流、各种专业性和小型网站并存的网络格局。
我国互联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空间。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广泛传播,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互联网管理体制相对滞后,互联网在给我国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国的舆论管理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和谐社会的理念不仅要在居民实际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还要体现在虚拟网络社会中。
互联网因其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对缺少判断力和选择能力的人群极易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居民生活的稳定产生影响。
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的便利性,同时减少互联网负面舆论对我国政治传播的影响,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传播的定义及特点互联网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通过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以达到社会文化传播目的一种传播形式。
互联网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双重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从而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互联网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状传播形式,同时具备了网状传播形式的优点和缺点。
其优点在于:第一,信息多元化。
网络信息可通过flash、视频、音频等多种多媒体技术进行传播,传播内容涉及政治、游戏、时尚、音乐、__________体育、影视等多个方面,其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的广度都是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
网络在动员群众中的“双刃剑”效应解析
网络在动员群众中的“双刃剑”效应解析摘要:从进入网络时代那天起,关于互联网“双刃剑”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传播工具被广泛应用之后,网络的这一特点变得更加明显。
一方面,通过微博,信息的流通速度更加迅速,范围更加广泛,如通过微博发起的随手拍摄解救流浪儿童等。
另一方面,微博同样成为别有用心的人动员和组织不明真相群众的邪恶武器,如最近的英国骚乱等。
因此,深入分析网络在动员群众中的“双刃剑”效应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标签:网络;动员;双刃剑早在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就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
”而之所以总书记提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力量和作用正是由于其自身的“双刃剑”效应所决定的,尤其是网络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方面更是如此。
互联网时代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开放性、交互性、广泛性、虚拟性和隐匿性等特性和优势,为更好,更有效的动员群众提供了新手段和新平台。
但在享受着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作为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手段及平台,它可以为不同的价值主体所使用,服务于不同的政治目的,因此,这又会对动员和组织群众等活动产生复杂的影响。
尤其是微博作为新兴的舆论工具被大量应用以后,这一“双刃剑”效应变的更加突出。
近期西方社会的一系列动荡事件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挪威惨案发生后,一些团体频繁通过微博、网络聊天室、视频网站等宣传极右翼思想;在英国骚乱中,暴徒和一些年轻人通过社交网站和黑莓手机大肆串联,网络‘闪客’风卷残云,短时间内就把‘锁定’的商家洗劫完毕……”由此可见,如何更好地认识网络在动员活动中所起的“双刃剑”作用就显得更加迫切了。
一、网络给动员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拓宽了动员活动的时空网络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界限的信息传播平台,随时随地向所有人开放,使得网络动员活动趋于全球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政治小论文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政治小论文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政治小论文
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的重要媒介。
然而,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和创新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尤其在政治方面,网络的双刃剑效应更加明显。
首先,网络可以提高政治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使政治参与者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和分发政治信息。
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政治话题的传播范围也得到了拓展,这使得政治信息的传递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而是更加自由和开放。
政治信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渠道和更多的形式传递,使公民和政治参与者更容易地了解和参与政治事务。
其次,网络也为政治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促进了民众的政治参与。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讨论和活动、提出建议、反映问题,从而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者的政治影响力。
此外,网络还为一些政治参与者提供了隐身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以更加匿名的方式参与政治讨论和行动。
然而,网络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媒体虚假、夸张、误导性的信息泛滥,使得很多人的政治判断和决策受到了扭曲。
因此,公民有义务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和评估,寻找真实和有价值的政治信息。
其次,网络信息媒体的审查问题也成为了政治参与的一个问题。
许多政治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因为发布了政治敏感的信息而被禁止或被关闭。
这样会严重影响公民的自由言论权和信息自由权,限制公民的政治参与权。
综上所述,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政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公民应该在接受政治信息的同时,更加谨慎和理性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保护自己的合。
网络舆情的利与弊掌握舆情的双刃剑
网络舆情的利与弊掌握舆情的双刃剑网络舆情的利与弊——掌握舆情的双刃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和论坛等渠道获取、发布和分享信息。
然而,这种便捷性也导致了网络舆情的爆发。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公众舆论,它可以对个人、组织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的利与弊,以及如何有效地掌握这把双刃剑。
网络舆情的利网络舆情的爆发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可以迅速引起公众的关注。
通过网络舆情,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为政府、企业和组织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网络舆情也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提高品牌形象和销售业绩。
网络舆情的弊端网络舆情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信息和谣言层出不穷。
一旦虚假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会造成社会恐慌、群体冲突甚至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此外,网络舆情的情绪化和片面性也是其弊端之一。
由于大量信息的同时涌现,公众的情绪容易被煽动,导致群体性的偏见和误解。
掌握网络舆情的双刃剑1. 倾听与参与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倾听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企业和组织应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公众的声音和意见,包括社交媒体、在线调查和关注重要论坛等。
同时,通过积极参与舆论讨论,回应公众关切,及时纠正错误信息。
2. 精准分析有效的网络舆情管理需要有专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这将有助于识别和评估舆情事件的规模、情感倾向和可能的影响,从而制定应对策略。
3. 建立信任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可以在网络舆情中起到保护作用。
对于政府、企业和组织来说,诚信、透明和负责任的行为是树立信任的关键。
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分享真实的信息并承担社会责任,将有助于建立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4. 法律引导政府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
网络言论自由与舆情控制的辩证
网络言论自由与舆情控制的辩证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平台。
互联网的普及为个人表达意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使得网络言论自由成为社会讨论的重要议题。
然而,随着网络舆论的日益复杂化,舆情控制也逐渐显现出其必要性。
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面,也存在负面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言论自由与舆情控制之间的辩证关系。
网络言论自由的内涵网络言论自由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个体或群体可以自由发表观点、意见和想法的权利。
这一权利不仅包括发表内容的自由,更包括获取信息和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自由。
在数字化时代,人人皆可成为信息发布者,这不仅推动了民主化进程,也为社会监督、言论多样性和公共讨论提供了基础。
首先,网络言论自由推动了民主参与。
公民能够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表达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问题的看法,从而形成公共舆论,影响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
传统媒体往往受限于发行渠道和报道方式,难以全面反映社会声音,而网络平台则打破了这些限制,使各类声音得以传播。
其次,网络言论自由强化了社会监督。
个体通过发声可以对不当行为进行揭露,例如公众人物的不当行为、企业的违规操作等,使得社会对这些问题形成合力监督的氛围。
这种监督机制不仅有利于提升透明度,还可促使相关责任主体更加遵循法律法规。
此外,网络言论自由促进了思想碰撞。
个体通过在线论坛、评论区等场所进行观点交流,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相互辩论,使得思想得到激荡与升华。
这种多样性的交流为创新思维提供了土壤,有助于推动社会整体进步。
舆情控制的必要性尽管网络言论自由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舆情失控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谣言传播、暴力事件等。
因此,舆情控制在特定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维护社会稳定。
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出现负面信息,可能引发公众恐慌或误解,进而影响社会安定。
例如,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中,错误的信息传播可能加剧人们的不安,因此,在这类情况下进行舆情控制,如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以及应对措施的明确性是非常必要的。
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
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自从有了互联网,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网络为人类从事各项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网络可让信息准确而快速传达,让两个远在天边的人可以近在眼前;网络缩短了人类交流的距离,提高了人类工作学习的效率;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想像空间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
但网络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方便的同时,同样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网络游戏让人沉迷,网络色情腐蚀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心灵,网络黑客窃取他人隐私,网络病毒攻击他人电脑等,所以网络是把双刃剑,这是大家早就得出的结论。
21世纪是网络为王的时代。
近几年来,网络舆论作为一种独立的舆论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革新,也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网络舆论越来越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重视,通过网络舆论监督,让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现象得以曝光,不公正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顺应了民意,网络舆论为我们社会起到的积极作用,这是应该肯定的,而且希望以后更加发扬光大。
但网络舆论更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强大的网络舆论可以迅速让人走红,也可以令人窒息,给当事人及亲属造成极大的伤害,如被人恶意诽谤的“艾滋女”闫德利事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李漫认为:网络舆论既是具有批判反思能力的网民表达理性诉求的“公共领域”,同时也是具有盲目冲动特征的“乌合之众”言语倾泄和狂欢的舞台。
因此有的人对网络舆论抱有极高的期望,有的人则视其为草芥,这都是不科学的的态度。
目前的网络内容是良莠共存、参差不齐,甚至虚假的、恶搞的、故意中伤的事件、言论不乏其中,让很多善良而幼稚的网民上当受骗,跟着起哄,无形中帮了网络舆论的倒忙。
就连“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样的网络流行语竟然也是有商家精心策划的谋利行为,这都提醒广大网民们:擦亮眼睛对待网络世界吧!网络舆论这把双刃剑的负面,既对许多无辜的个体造成伤害,继而也将对自身造成巨大的伤害。
申论范文:如何用好网络舆论这把双刃剑
申论范文:如何用好网络舆论这把双刃剑导读:本文申论范文:如何用好网络舆论这把双刃剑,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网络舆论新领地范文内容:如何用好网络舆论这把双刃剑近段时间,网络事件不断,芙蓉姐姐,猫扑网靠虐苗女炒作,天价烟局长,这些让我们耳目一新的信息,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网络的强大功能。
它可以让让人一夜成名也可以让贪官迅速倒台。
中国的网民已将近五亿,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它为公众了解信息,传播信息提供了途径,是传达社情民意的良好平台,同时因其参与人数多、传播速度快、内容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发挥着行政监督的作用。
但是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用好了,不仅能发挥强大的信息传播优势也能有助于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集民智,吸民意,但是网络信息量大,正确性无法确定,网络管理者"把关"口不严,缺乏完善的网络法,致使部分负面、不健康网络舆论缺乏有效约束机制。
加强网络舆论建设,合理引导舆论发展导向,对中国互联网信息发展,创建信息化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网民积极参政议政,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方向,我们要正确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网络舆论建设:首先,正确认识。
网络舆论加快了信息传播,赋予群众话语权,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它不仅是表达社情民意的良好平台,也在社会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合理引导。
网络舆论虽然有传播优势,但应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交流,将互联网在初期及时揭露功能、传统媒体深入发掘功能和扩大影响的能力、网络交流平台在大众言论信息方面的整合功能三方面更好结合起来。
对于负面信息要及时遏制,引领健康的舆论导向。
最后,加强监管。
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促进网络传播的进步,执行现有法律规范和完善网络法,使网站和网络监管有法可依;网络管理者做好"把关者",对信息实行全面监控,及时处理负面、不健康信息;网民发挥网络主力军作用,监督不良言论,真正实现网络舆论的健康与纯洁。
关于舆论的名言
关于舆论的名言1.网络舆论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推动社会进步,也能成为摧毁个人生活的凶器。
2.网络舆论的走向往往难以预测,但每一次的热点事件都在默默地塑造着我们的社会价值观。
3.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愈发重要,它呼唤着更多真实声音的涌现,让公理与正义在网络世界中得以彰显。
4.网络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它可以瞬间点燃人们的热情,也能轻易撕碎一个人的名誉。
5.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它能让正能量传递千里,也能使负能量迅速蔓延。
6.若人们把自身的喜好视作法庭,那舆论就是执行惩罚的无情镰刀。
7.网络舆论的监督功能日益凸显,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公信力在网络世界中得以提升。
8.网络舆论的走向往往难以掌控,但我们应该努力使它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9.在网络舆论的狂潮中,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审慎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要被情绪所左右。
10.网络舆论的扩散速度令人惊叹,我们应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以讹传讹。
11.面对网络舆论的冲击,我们更应关注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确保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
12.舆论倒向哪,人们跟到哪,舆论指向谁,人们就打谁。
13.如果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
14.尊重真相,反对谣言,让舆论止于智者。
15.舆论的力量也能够帮助人们维护权益和促进公正。
16.理性发声,制止舆论,构建和谐社会。
17.面对舆论风暴,请保持清醒头脑。
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为防止事态恶化贡献一份力量。
18.传播正能量,抵制恶意炒作,共创良好舆论氛围。
19.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
20.倡导诚信,反对谣言,共筑舆论文明。
21.舆论是一股无形的力量,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2.闻赞而不喜、闻谤而不忧,毁誉不动、内外一如,名出世间。
23.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并且仅对多数人具有支配的力量。
24.在网络世界,我们都是舆论的参与者。
让我们携手维护健康网络环境,防止舆论过度扩散。
25.不经过滤的舆论如同泛滥的洪水,将一切良善之物卷走,只留下破坏和混乱。
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
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作者:李晓辉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3期今年2月11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河南省省会新闻界迎新春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要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四个难题。
这个总体要求体现了卢展工书记对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战略性思考,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面对和正视的课题。
我们从事新闻宣传和新闻管理工作的人,必须敏锐准确地把握卢展工书记的讲话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笔者就舆论监督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理解。
舆论监督的作用正面引导作用。
新闻媒体是政府的一面镜子,舆论监督就是民情民意的“反射镜”,也是社会问题的“显微镜”。
新闻媒体要把政府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对象,比如对政府部门行政审批工作、干部人事工作、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社会敏感问题进行监督,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政府“阳光工程”,而且扩大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有力地帮助政府发现不足、提高水平、改进工作。
激励鼓舞作用。
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眼睛”。
群众关注什么、企盼什么、需要什么、想说什么,新闻媒体就要积极准确地宣传报道什么,及时反映群众的愿望和呼声。
当前,新闻媒体要及时地对党委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决策及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宣传报道,让这些情况置于群众的目光之下,让群众及时全面了解,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批判推动作用。
新闻媒体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抓好结合点,瞄准聚光点,把宣传报道的焦点集中到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上来,集中到各级党委政府如何进行改革开放和当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上来,通过对这些问题、现象和矛盾的曝光、透视、点评、聚焦,帮助各级党委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现象和矛盾,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改革开放和当地经济发展顺利进行。
用好舆论这柄双刃剑
卷首用好舆论这柄双刃剑本刊编辑部2020年底,一个确诊新冠的成都女孩被人肉、被污名、被骚扰,迅速引发了舆情。
不过,成都在这一舆情事件的处置上打了一场漂亮仗。
首先,感染新冠的姑娘放下身段,向公众道歉,展现出谦逊温和的个人素养,赢得公众好感。
紧接着,官方、媒体和民间表现出了超正的“三观”,警方查处泄露个人隐私的网民,官方表态制止网络暴力。
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给教育系统处置涉校舆情事件带来不少启示。
当前,教育也是舆情频发的重点领域。
学校的一点小矛盾,只要发到网上,极易引发关注;班级的一点小麻烦,如果引起家长群的讨论,没过多久就会沸沸扬扬。
社会舆论,已经成为影响教育教学的一股重要力量。
用好了,是宝贵资源;稍不留神,就深受其害。
在舆情面前,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
首先,信息传播的范围具有不可预见性,一旦发布,就无法确切知道影响了什么人、影响了多少人;其次,信息的影响具有不可挽回性,公开发布后,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收不回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对一所学校来说,同样如此。
如何用好舆论这柄双刃剑,已经成为新时代办学治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涉校舆情发生后,最忌讳的是手足无措不作为、焦急慌乱瞎作为。
不作为主要表现为应急处理速度太慢,态度傲慢,容易滋生谣言,造成新的更大的被动;瞎作为主要表现为应急处理过于急躁,发言草率,容易火上浇油,失去公信力。
面对舆情,学校应第一时间作出科学理性的研判,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此事能不能说?有没有必要说?有没有说的权限?什么时间说?应该怎么说?一旦捋清楚了以上问题,学校就应该与宣传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按照正规渠道及时处理失实、有害信息。
依据“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及时主动利用新闻媒体发布信息、开展评论、引导舆论。
如果是负面舆情,第一步应该是简说事实,诠释政策,提供依据,欢迎质疑;接下来,边做边说,公布进度,信息增量,解疑释惑;然后,再说措施效果,追责处过,积极善后,举一反三。
舆论是把双刃剑作文
舆论是把双刃剑作文
舆论啊,这玩意儿真的跟狂风暴雨似的,一下子就能把整个社
会给搅得翻天覆地。
在网上,一条消息就能像炸弹一样,炸得大家
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不过啊,这些议论有时候挺靠谱的,能直接
点出问题的关键;有时候又乱七八糟的,让人分不清真假。
说起来,舆论这东西就是大家意见的集合嘛。
有时候,它真的
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心声,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在那些
大家关心的热点事件里,舆论的力量真的很大,能推动事情的发展,让社会变得更好。
但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给利用了,那就麻烦了,
舆论就变成了一把能伤人的剑。
网络上那些谣言啊,真的跟野火一样,烧得没完没了。
它们不
仅让人心里慌慌的,还让整个社会都变得不稳定。
更糟糕的是,那
些假消息还会让大家对媒体产生怀疑,觉得啥都不靠谱了。
还有些
极端言论,简直就像毒药一样,让人看了就生气,整个社会的道德
底线都快被它们给拉低了。
不过话说回来,舆论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
在这个信息爆炸
的时代,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些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就像一场大杂烩,能碰撞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关于互联网舆论的演讲稿
关于互联网舆论的演讲稿互联网舆论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互联网舆论的一些想法。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给舆论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而这也给互联网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互联网舆论的挑战。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得舆论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但同时也给虚假信息和不良言论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在互联网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甚至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互联网舆论的负面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范舆论传播,保护公众利益。
其次,让我们来谈一下互联网舆论的机遇。
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渠道,使得舆论传播更加多元化和民主化。
通过互联网,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积极参与舆论传播,发挥每个人的声音和力量。
最后,让我们共同思考一下,如何规范互联网舆论,促进其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减少虚假信息和不良言论的传播。
其次,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自律机制,规范互联网舆论的传播行为,保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最后,我们应该倡导理性和包容的舆论环境,鼓励不同声音的交流和碰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互联网舆论是一个双刃剑,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我们应该正视互联网舆论的问题,抓住机遇,共同努力,促进互联网舆论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一个和谐、包容、共享的网络空间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互联网与政治网络言论与新闻自由的平衡
互联网与政治网络言论与新闻自由的平衡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获取渠道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然而,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与政治网络言论与新闻自由的平衡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互联网言论自由的挑战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言论自由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然而,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泛滥。
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一些人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
这不仅会影响公众的判断力,还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互联网上的仇恨言论和谣言传播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人利用互联网发布仇恨言论,煽动仇恨情绪,甚至引发暴力事件。
同时,谣言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也非常快,很多人往往无法分辨真假信息,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
二、政治网络言论的监管与控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政府对互联网上的言论进行了一定的监管和控制。
然而,政府的监管行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政府的监管行为可能会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一些政府利用言论管制的名义,对互联网上的言论进行审查和封锁,限制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公众无法获取真实的信息,从而影响公众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另一方面,政府的监管行为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仇恨言论和谣言传播可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政府有责任采取措施加以限制和打击。
然而,政府在进行监管时应该遵循法律程序,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新闻自由与信息真实性的平衡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障了公众获取真实、客观的信息。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给新闻自由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互联网上的新闻真实性难以保证。
互联网上的新闻来源繁多,真实性难以辨别。
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机构和个人可能发布虚假新闻,误导公众。
因此,公众在获取新闻时应该保持辨别能力,多方面获取信息,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
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自从有了互联网,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网络为人类从事各项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网络可让信息准确而快速传达,让两个远在天边的人可以近在眼前;网络缩短了人类交流的距离,提高了人类工作学习的效率;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想像空间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
但网络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方便的同时,同样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网络游戏让人沉迷,网络色情腐蚀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心灵,网络黑客窃取他人隐私,网络病毒攻击他人电脑等,所以网络是把双刃剑,这是大家早就得出的结论。
21世纪是网络为王的时代。
近几年来,网络舆论作为一种独立的舆论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革新,也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网络舆论越来越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重视,通过网络舆论监督,让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现象得以曝光,不公正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顺应了民意,网络舆论为我们社会起到的积极作用,这是应该肯定的,而且希望以后更加发扬光大。
但网络舆论更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强大的网络舆论可以迅速让人走红,也可以令人窒息,给当事人及亲属造成极大的伤害,如被人恶意诽谤的“艾滋女”闫德利事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李漫认为:网络舆论既是具有批判反思能力的网民表达理性诉求的“公共领域”,同时也是具有盲目冲动特征的“乌合之众”言语倾泄和狂欢的舞台。
因此有的人对网络舆论抱有极高的期望,有的人则视其为草芥,这都是不科学的的态度。
目前的网络内容是良莠共存、参差不齐,甚至虚假的、恶搞的、故意中伤的事件、言论不乏其中,让很多善良而幼稚的网民上当受骗,跟着起哄,无形中帮了网络舆论的倒忙。
就连“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样的网络流行语竟然也是有商家精心策划的谋利行为,这都提醒广大网民们:擦亮眼睛对待网络世界吧!网络舆论这把双刃剑的负面,既对许多无辜的个体造成伤害,继而也将对自身造成巨大的伤害。
社交媒体与网络舆论对政治传播的影响
标题:社交媒体与网络舆论对政治传播的影响在科技的浩瀚宇宙中,社交媒体与网络舆论就像是一位热情洋溢的向导,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政治传播世界。
它们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对整个政治传播领域的彻底重塑。
想象一下,如果社交媒体与网络舆论能够实现对政治传播的全面优化和智能管理,那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首先,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就像是一位忠诚的守卫,它以强大的加密技术为盾牌,守护着我们的数据安全。
想象一下,如果每一笔数据交易都能在区块链上得到记录和验证,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未来?这就像是给数据交易穿上了一件隐形斗篷,让其在交易过程中保持隐私和神秘。
这样的交易,就像是在一个没有暗箱操作的透明市场中进行,每一笔交易都清晰可见,每一份数据都得到了保护。
然而,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面临的挑战,也像是城市规划师面前的一座高山,需要他们去攀登和征服。
首先,社交媒体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和能源消耗,这就像是它在战斗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
此外,社交媒体还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问题。
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开发新的算法和工具,让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发挥更大的潜力。
尽管如此,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前景却是无比光明。
它就像是破晓的曙光,虽然还在地平线上,但其光芒已经无法被遮挡。
在未来的政治传播市场中,社交媒体将能够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让政治传播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能够直接进行交易,无需担心中间环节的安全问题。
这将极大地提高政治传播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就像是给政治传播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此外,网络舆论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网络舆论技术,政治传播可以实现对公众意见的精准把握和快速响应,提高政治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这就像是为政治传播装上了一双智慧的眼睛,让政治传播能够更好地适应公众的需求和期待。
然而,社交媒体与网络舆论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也引发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如何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确保政治传播服务的合法合规使用?这就像是走在一根高高的钢丝上,需要我们在保护隐私和合规之间找到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办法控制 这个 网络 , 息还 是 传 出去 了, 是 经 由这 条 信 不 治舆论 传播的控制带来 了巨大的机遇和挑 战。
收 稿 日期 :0 1 O —1 21 一 1 9
( ) 联 网 成 为 宣 泄 怨 愤 的 舆 论 阵 地 , 以 预 防 矛 盾 的 三 互 可
路 , 是 走 另 外 一 条 路 出 去 了 ” 互 联 网 的 这 些 独 特 性 给 政 累 积 与 转 化 就 。 4
“ 明的政治家都懂 得 , 精 容忍在议会 中和在报刊上对政府
作者简介 : (95一 , ,  ̄ 18 )女 湖南株洲人 , 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o 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O9
的, 然而一个生命力强的社会言论体制是可 以海纳百川 的 , 反 着社会 内不 同群体之 间和政府与公 民之间政治上 的相互信任 之, 僵化的不允许 自由言论的传播 体制 , 则有可 能将 民愤转化 关 系 。概 括 之 , 论 自由 之 于 民 主 政 治 具 有 三 种 功 能 : 话 言 对
一
人类历史上科学 技术的每一次进 步都 曾对政治 生活 产生 过重大影响 。它 总是 以这 样的或那样 的方 式对传统 社会结 构 最终改 变着 家庭 生活 、 商业 、 治 、 政 民族 国家 以及 全球 权 利本
、
互 联 网 对 民 主 政 治 的 促 进 作 用
( )互联 网拓宽了 民众政治参与 渠道 , 发了 民众 的政 一 激
一
个‘ 一尘不染 ’ 的数 字乐 园” _ 。6 二、 互联 网给政治舆论传播控制带来难题
不变 , 而是迟早要失去它的多数性质而成 为少数人 的意见 , 执 行 这种 意见 的政府将失去 民主性质 。( ) 2 不允 许不 同意见 的 主主体 的广泛性 。( ) 3 多数不过是多重少数暂时、 有条件的结
在 这 样 的大 背 景 下 , 大 公 共 突 发 事 件 、 会 热 点 问 题 、 重 社
联 网 日益成为重要 的、 的舆论阵地 。 新 ( ) 府与 民众双 向沟通 能力 提高 二 政 中 国国务院新 闻办公 室 2 1 00年 6月 8日发布 的《 中国互
负面危机事件等方 面的信 息传播 与扩 散 十分迅 速 , 转载 率 被
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超过 2亿 的 中国网民 已经 形成一 股 救灾新 闻 1 . 2 3万条 , 上述 网 站抗 震 救灾 新 闻点 击量 则 高 达
影 响巨大的舆论力量 , 对整 个社会 的信息 传播 产生 深刻 的影 16亿次 。新媒 体正 在从 广度 和深 度上 渗入 人们 的生活 , 1 互 响, 冲撞着 国家传 统的政治舆论传播 控制结构体 系。
网民规模跃 居世界第一位 。2如此高速 的发展 , l 使得互 联 网以 院新 闻办网络局统计 , “ 1 ” l 从 5・ 2 汶jl 大地震 发生 至 5月 1 9
快捷 、 广泛 、 深入 、 动的特点 , 互 在信 息传播和舆 论形成 方面发 日晚 1 , 民网、 华 网、 国网、 视 网共发 布各类 抗震 O时 人 新 中 央
得 当就 能发挥 其积 极 功 能 , 为稳 定政 治舆 论 的 工具 , 成 反之 , 则会催 发 集体 行动 的发 生。 关键 词 : 互联 网 ; 治舆 论 ; 刃剑 政 双
中图分 类号 : 2 6 7 G 0 .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 9—2 8 (0 1 0 0 0 0 10 0 0 2 1 ) 4— 0 7— 4
7月发布的《 2 第 2次 中 国互 联 网络发 展状 况 统计 报告 》 数据 格局 , 互联 网不仅从传统媒体 “ ”走越来 越多 的读者 , 抢 而且
显示, 截止 2 0 0 8年 6月 3 0日, 我国网 民总数 达到 2 5 人 , 以其独特 的魅 力正在迅速成长 为重要 的舆论新 阵地。据 国务 .3亿
盾 的累积而导致有一天会发 生质 的变化 , 演变 为剧烈 的政治 该压 制少数人 的言论 自由的。8这种压 制对于健康 的 民主政 l 冲突而集 中爆 发。 治是有害 的, 其弊害在于 : 1 多数可 以压制少数 人政治性 言 ()
任何 事物都具有两 面性 , 互联 网虽然在 舆论传 播控 制 中 论 的 自由, 意味着 只有宣传 主流政治理念 的 自由 , 而没有宣传 起着无 以能 比的积极作 用 , 必然有其 不利一 面 , 它绝不 是 边缘政治理念的 自由。然而 , 会主流 意见实 质上并 非 固定 也 “ 社
为灾难性 的崩溃 。在互联 网上 , 任何人 可 以 自由表 达言论 观 (il u ) 制约 (hcig 与共 信(rs 。 da ge 、 o cekn ) t t u)
点, 为公 众 释 放 压 抑 的不 满 提 供 了一 个 渠 道 , 不 至 于 因为 矛 而 当政 府 是 为 多数 人 所 支 持 的 一 个 民 主 政 府 时 , 是 不 应 也
和被重复放大传播 的频度 高 , 受关 注的广度和强 度大 , 并且 能 联 网状况》 白皮 书表示 , 中国政府积 极创造条件让人 民监督 政 够迅速形成某 种或 某几 种 草根 化 、 自由化 、 多元 化 的强 势 舆 府 , 十分重视互联 网的监督作用 , 对人们通过互联 网反 映的问 论。所谓舆论 , 公众关于现实社会 以及社会 中 的各 种现象 、 题 , 是 要求各 级政 府及时调查解决 , 向公众反馈处 理结 果。 并 问题所表达的信念 、 度 、 态 意见和 情绪表 现 的 总和。 舆论 引 互联网在政府与公众 之间架起 了直接沟 通的桥梁 。通 过
。
7
2 1 年 第 4期 01
文
玲 ,秦宏 毅 , 王殿 华 : 联 网 : 治舆 论 传 播 控 制 的 “ 刃剑 ” 互 政 双
批 评 是 一 种 防 止 造 反 的 疫 苗 。 自 由抗 议 是 一 种 ‘ 全 是人 民表示 同意和进 行 自我 统治 的必 要条件 和基本 原则 , 安 没 阀 ’ 它 让 蒸 汽 溢 出 , 为 , 果 蒸 汽 受 到 限 制 , 有 可 能 把 锅 有言论 自由即没有 民主 ;2 言论 自由是制 约公共权力 和避免 , 因 如 就 () 炉 炸 毁 ” 公 众 对 现 实 社 会 的不 满 与 怨 愤 是 不 可 避 免 存 在 民主从多数统 治走 向多数暴政 的重要保障 ;3 言论 自由促进 。 ()
至是各种真假难辨的虚假 信息 , 或者被 有意识 的政治 谎言 充 拥 有 这 种 自 由时 , 无 人 可 以进 行 真 正 民主 意 义 上 的 自治 。 也 斥, 政府信息发布权威性减弱 。这对政治舆论传播控 制而言 , 无疑是种挑战 。传统意义上的 国家控制信息舆论 的话语权被 支解 , 政府 被迫 面临信息难 以控制 的尴尬局 面。 ( )互联 网成 为孕育集 体行 动的温床 二
过封锁某些信息和有意识 地传播某 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息 , 影 响公众对特 同意见 。当某一条件不复存 在时 , 来 多数 之 中的某 些少数 便会
定事件的认识和判断。传统 的传播 模式是 由国家 主导 , 人们 分裂出来 , 又成为言论压 制 的受 害者 。民主就是 这样在 不断 知晓的信息几乎都 由国家政府把关 、 过滤 , 用单一 的政治声音 有人失去言论 自由时走 向反 面。因此 , 只有保 障每 一个人 的
文 玲 , 宏毅 ,王殿 华 秦
( 桂林理 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 学学院 , 广西 桂 林 5 10 ) 40 4
摘 要 : 着互联 网的普 及 , 国网民 总数跃 居世 界 第一 , 随 中 这使 得 政 治舆 论 传 播 呈 现 多极 化 发 展 趋 势 。互 联 网给 国 家政 治舆 论传 播 控制 带 来 难题 , 带 来机 遇 。 互联 网是 国 家控 制政 治舆 论 传播 的 “ 刀 剑 ” 运 用 也 双 ,
与政治秩序产生 冲击力。它“ 削弱旧权利系统 的每一 根支柱 , 治 参 与 热 情
长期 以来 , 党的舆论 主 阵地较 多地 集 中在报 刊、 广播 、 电
迅速 改变 了舆 论 阵地 的固有 身 的结构 。 …在 中国互联 网络信 息 中心 ( N I 于 2 0 ” C N C) 0 8年 视等传统媒体 。互联 网的 出现 ,
塑造统一 的政治舆论 , 个人很难散播 自己的政 治观点 , 而且是 言论 自由, 能 保 障 民主 政 治 的健 康 发展 。雨 果 ・ 莱克 才 布 不允许 的。而 网络瓦解 了这一舆 论模式 , 府的政 治舆论 传 ( u oBak 曾言 : 吾 深信 , 政 H g l ) c “ 吾人 之言论 、 出版与 信仰 自由, 播控制力被弱化 。网络空 间充斥 着各种形 态 的舆论信 息 , 甚 当属于所有人 , 否则 , 最后 可能无人拥有 这种 自由。 当无人 ”8
其次, 太松易造成流言泛滥 。 在互联 网上 , 个人 、 组织 自由发布讯息 , 一种信源不 明、 无 法得到确认 的消息或言论 , 常发生在这个环境 里 , 通 一些平 时 循规蹈矩的人在集合行 为 中作 出越 轨行 为 , 因为集合 使他淹
互联 网是一个无 中心结 构 , 任何一 个支 点都可 能变为 中 没在人群中 , 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 的匿名状态 , 处 这种状态
( 一)互联 网打破 了传统的政治舆论传播控制模式 , 弱化 存 在 , 际 即 是压 制或 剥 夺 了部 分 公 民 的 民 主权 利 , 害 于 民 实 有
了国家对政治舆论传播 的控制能力
政 府 为 了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 必 定 对 信 息 进 行筛 选 过 滤 , 合 , 一 个不 容 忍 他 人 意 见 存 在 的 多 数 也 难 以 容 忍 内 部 的 不 都 通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