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形势、挑战及策略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问题的发展研究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问题的发展研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其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小额贷款、消费分期到如今的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
然而,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了普通百姓更多的金融机会和便利,但是在农村和农民中,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和服务仍然十分有限。
因此,本文将探讨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问题的发展研究。
目前,农村信用环境差、缺乏金融服务需求、金融机构行为规范差等问题是造成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农村信用环境差农村信用体系相对薄弱,农民的信用记录缺失,很难得到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因此,很多农村居民选择借贷,而这时一些不规范的小贷公司就开始出现。
这些小贷公司借贷流程简单,利息高,暴力催收等不良行为屡见不鲜,这对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缺乏金融服务需求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城市较低,农民们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不高。
此外,由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在缺乏金融服务的情况下,农民们也不会主动地寻求其他金融机构的服务。
这种现象在以前的一些城乡划分比较明显的地区尤为明显。
3.金融机构行为规范差一些金融机构存在不合理的收费,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情况。
我们还经常可以听到不尽职业责任的投资炒股者在每日固定时间发布建议,规定需要持股的数量,带头炒作股票等民间金融活动,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互联网金融对农民的服务。
为解决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问题,应该引导、推广和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增加农民的金融知识与服务需求,提高金融机构的行业道德水平,推进改革开放,创新金融产品。
1.引导、推广和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要通过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金融资金支持,鼓励更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开展普及金融知识的宣传工作,教育农村居民管理好个人资产,理性消费,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
同时,建立银行、自然人和平台之间的交易安全机制,建立洗钱预防和反洗钱体系等制度和机制。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1. 引言1.1 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服务也逐渐成为金融领域的新热点。
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可以实现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便捷性和效率性的提升。
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为“三农”金融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过去,“三农”金融服务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服务覆盖面不广、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效率低下等。
而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兴起,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拓展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得贷款、理财、支付等金融服务,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和金融包容性。
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为“三农”金融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也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确保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够健康发展,为“三农”持续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字数:240】1.2 “三农”金融服务现状当前,我国“三农”金融服务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资源匮乏,金融机构覆盖不足,导致农民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
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金融风险管控不到位,容易导致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等问题。
部分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滞后,金融服务覆盖面较窄,很多农民无法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的便利。
“三农”金融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三农”金融服务现状,促进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利性,将有助于更好地支持农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2. 正文2.1 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促进“三农”发展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已成为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整合互联网和金融资源,可以提高“三农”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普惠性和效率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说,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以下几点: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三农”金融服务的精准化。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互联网+金融服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而“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总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不断发展,如何将其应用到“三农”领域,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的金融需求,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1. 金融服务需求存在痛点三农金融需求主要包括融资、支付、结算、风险管理、保险等方面。
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信息不对称、金融产品单一、风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痛点制约了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2. 传统金融模式滞后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布局不足,服务网络不完善,金融产品匮乏,企业经营及农户生产经营中所需资金难以融通,这造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缺乏活力。
3. 缺乏金融科技支持农村金融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缺乏金融科技支持,导致服务效率低下,与现代化金融服务的发展不相适应。
1. 加强互联网+金融技术应用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互联网+金融技术的投入,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建立全面的信息化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农村用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 搭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共同打造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和服务,提高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通过平台化的金融服务模式,实现农村金融需求的全面满足。
3. 推动农村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开展农村金融创新项目,例如针对农业特色产品的金融产品、农村小额信贷等。
同时要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金融科技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
4. 完善监管机制针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农村金融服务的安全和稳定。
5. 提高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和普惠性通过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农民金融意识,培育金融消费习惯。
拓展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农村地区和农户能够享受到互联网+金融服务。
三、结语“三农”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互联网+金融服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服务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而“三农”则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总称,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服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就互联网+金融服务在“三农”领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当前互联网+金融服务在“三农”领域的现状1. 互联网金融产品种类丰富,但覆盖面有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包括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等多种形式。
但是在“三农”领域,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覆盖面相对较窄,很多农民无法享受到相关的金融服务。
2.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金融服务能力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少,距离较远,金融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很多农民无法享受到适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务。
3. 农民金融素养较低,对互联网金融接受程度有限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对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这也导致了“三农”领域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推广和应用难度较大。
互联网+金融服务在“三农”领域的建议1. 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加大对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和分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能力。
还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2. 推动互联网+金融产品向“三农”领域延伸要推动互联网+金融产品向“三农”领域延伸,设计和推出更加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让农民能够更方便地享受到互联网金融服务。
可以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农业保险产品,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多元化。
3. 加大对农民金融素养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对农民金融素养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对金融知识和互联网金融的了解和接受程度。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拓展业务范围,满足三农需求
要点一
创新金融产品
要点二
加强与政府合作
针对“三农”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如推出惠农贷、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等特色产品。
与各级政府合作开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 农民创业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共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优化服务流程
服务方式陈旧
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方式相对陈旧,缺乏现 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服务效率低下。
03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 对策建议
加强资金实力,提升服务能力
增加资金投入
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三农”服务的资金投入,提高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服务水平。
扩大服务范围
通过增加分支机构和自助设备等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使更多的“三农”客户能够享受到便捷的金 融服务。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2023-11-04
contents
目录
•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概述 •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 •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 •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实践案例 • 结论与展望
01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概 述
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农村商业银行是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机构,主 要由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机构组成 。
存在问题
在为农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过程中,该银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成本较高,导致部分农民难以承担;同时,受制于传 统观念和知识水平限制,部分农民对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接受程度不高。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过程 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资金不 行服务三农的 实践案例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了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方式。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出现无疑让他们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然而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农村普及率仍然不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下面本人将对“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和建议进行探讨和总结。
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农村普及率仍然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很多地区还没有网上银行,这就限制了农民进入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门槛。
二、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需要相关资质,很多企业在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时会遇到一些资质上的问题,申请一些资质的流程也比较繁琐,这也是制约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普及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很多农民对互联网+金融服务还存在着一定的不信任,他们大多觉得互联网+金融服务不安全、不可靠,这一点也限制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
基于以上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快网络基础建设。
要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了解并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必须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村地区也能顺利接入互联网,这也是实现互联网+金融服务普及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市场。
对于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企业,要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严禁涉嫌非法金融活动的企业参与互联网+金融服务,保障农民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三、提高农民对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认知和信任。
农民朋友对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信任主要受到网络安全的保障、透明度、方便性等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农民的网络安全知识、重要隐私、信息保护等的教育,增强他们对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理解和信任度。
综上所述,推行互联网+金融服务旨在提高三农金融服务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可靠性,实现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从而帮助更多的农民改善生活条件,切实实现农村发展,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进程,让农村更加繁荣和富强。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发展的一种趋势。
而“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优势,改善“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现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
目前,“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信息不对称。
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民无法得知最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2. 服务覆盖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较远,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进入农村开展业务,导致农民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
3. 风险评估困难。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所以金融机构对农民的信贷风险评估存在困难。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信息共享。
通过政府部门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将农民的信息上传并与金融机构共享,以便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农民的需求。
2. 发展金融科技。
通过发展金融科技,比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使得金融机构更愿意进入农村开展业务。
3.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使其能更好地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4. 创新金融产品。
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金融机构可以开发一些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比如农业保险、小额信贷等,以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并不理想,但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发展金融科技、培养专业人才和创新金融产品等措施,可以逐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提高农民的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三农”领域的经济发展。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路晓军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10期摘要:社会发展背景下,互联网在农民生活中得到了应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涉农区域也逐渐扩大,但同时也对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简单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问题有效策略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0-0066-01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信息技術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实现投资、理财、支付的金融业务模式,它不仅是简单的互联网与金融结合,而是以信息安全、快速便捷的特点得到用户了解和接受,进而顺其自然成为人们需求的新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是互联网作为媒介,成本低且简单便捷,主要是以网上交易做为主要交易手段。
网上交易大大节省交易时间以及成本,交易双方只需要通过电脑终端或者手机操作就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并掌控交易信息。
此外,互联网金融还有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融资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安全保障。
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近几年,随着农村互联网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以腾讯、京东、阿里巴巴为主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于“三农”。
部分农民可以熟练应用淘宝、支付宝、京东、微信等APP进行网上交易,互联网的兴起虽然为农民提供了许多便利,农民也对互联网金融有所了解,但由于传统思想的限制,农村互联网金融还处在中等偏下的地位[1]。
大多数农民对金融投资、理财还持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主要问题如下:1.农民缺乏金融知识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关系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理念还没有深入到农民的思想里,农村人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进一步理解从而接受互联网金融。
与城区地区相比较,农村地区虽然引入了互联网技术,但还有相当一部人还使用着传统的通讯设备,不能及时接收到网络信息,对网络的应用能力也比较低。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
三农是指农民、农村和农业的简称。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是指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情况。
通过对该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推动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发展。
1. 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由于农村地区资源相对集中、信息不对称且交易成本高,传统金融机构并不愿意进入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导致农民难以获得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
2. 金融产品不合适: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金融服务上,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金融产品都面向城市消费者,不适合农民的需求。
3. 信息不对称: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严重,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接触相对较少,因此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金融风险。
1. 加强金融服务供给:鼓励和引导传统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并通过政府扶持和优惠政策等手段推动金融机构扩大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范围和提升服务质量。
推动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2. 开发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和风险偏好,开发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包括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农产品交易平台等。
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教育,提高他们的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使其能更好地利用金融服务。
3. 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提高农民的金融参与度和信任度。
4. 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建立监管制度和规范,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
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农民的风险防范教育,提高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面临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产品不合适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加强金融服务供给、开发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等对策来推动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发展。
银行业面临的互联网金融挑战及改进建议
银行业面临的互联网金融挑战及改进建议一、引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各个行业的运营方式,银行业也不例外。
传统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时,需要认识到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适应新环境。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挑战1. 操作方式变革: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线上交易渠道,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和咨询服务。
2. 产品创新压力:传统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受制于传统模式,而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供更加灵活、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3. 用户体验升级:互联网金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定制服务,而传统银行在用户体验方面有待提升。
4. 风险管控升级:互联网金融创新性强、高速发展,导致某些领域缺乏监管规则和风险控制手段,传统银行需要做好风险防范和管理。
三、改进建议1. 加强技术创新传统银行需要类似互联网企业那样加强对技术的重视。
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银行可以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并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
此外,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或进行合资也可以帮助传统银行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2. 构建跨界合作生态圈传统银行应积极寻求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合作,共同构建跨界合作生态圈。
通过搭建开放平台,实现多方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可为用户提供更全面且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例如合作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整合线上消费者信用评级等信息以提高贷款准入标准。
3. 提升用户体验改善用户体验是吸引和留住客户的关键。
传统银行应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经验,提供简单、直观且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优化移动银行App、建设智能柜员机以及提供在线客服等方式,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金融需求。
4. 加强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要求传统银行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引入大数据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风险。
此外,应与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规范和标准,在监管框架内确保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正常运作。
浅谈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文章分析了财政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如何解决的意见和方法,使金融行业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持续的服务。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整个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是社会进步、国家安定的重要环节,农民是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而“三农”问题中最核心的就是经济发展。
在国家经济转型并快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期,金融行业如何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作用,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农业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将占到越来越大比重,农业产业化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服务“三农”,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责无旁贷的责任,但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与成效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政策性银行等机构为主体的金融支农机构组织体系,部分金融市场已出现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支农风险基金为主体的中介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体系。
推出了以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抵质押贷款为主体的金融支农系列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金融需求。
为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推送。
就拿我们农业银行来说,秉着“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宗旨,近几年开展的“惠农通”、“普惠金融”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金融业服务“三农”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虽然“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和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加强农村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使我国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
但是,农村市场因其长久形成的经济模式,对于开展金融服务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与困难。
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形势、挑战及对策
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形势、挑战及对策作者:周明融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8期摘要:随着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发展水平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
本文基于互联网当前发展形势和前景,对其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形势;挑战;策略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18.043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农民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农村发展环境的深入变革,国家政策的出台,都在加速促进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服务机构,其在“三农”问题中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伴随着巨大的机遇。
如何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持银行互联网服务的发展,还需要转变战略,提高适应性。
1 农村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与前景分析1.1 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互联网“三农”创造基础支撑现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使农村信息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主席把农村金融作为政府的重点支持对象,“互联网+”的热潮逐步迈向“三农”产业。
随后,农村互联网金融逐步将金融服务融入农业产业的各个阶段。
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互联网“三农”奠定了基础,缓解了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
这种优势主要体现为:首先,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金融传媒技术的使用逐步在农村扩展开来,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
其次,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互联网与金融服务通过技术结合起来,为互联网“三农”服务创造了基础支撑。
再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保持金融的供需平衡。
因此,为了能够解决农村“低端”客户的资金使用,急需引进互联网借款、贷款等平台。
以上因素的不断促进,为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奠定了基础。
1.2 农村发展环境的不断深入变革,为互联网金融服务创造需求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奔向城市,农民工热潮不断上升,截至2019年我国农民工共2.9亿人,比去年增长241万人,增长率为0.8%。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向“互联网+”转型升级。
金融服务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而“三农”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来促进“三农”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1. 我国“三农”面临的问题一是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由于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户融资难度大,贷款利率高。
二是金融服务不足。
传统金融机构主要聚焦于城市,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不足,金融产品缺乏特色化和差异化。
三是金融知识欠缺。
农民对金融知识了解不足,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使用能力有限。
2.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情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一大批农村地区也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互联网+”金融服务也逐渐延伸到农村地区。
一是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兴起,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二是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发展,为“三农”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三是金融科技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业保险、农村小额贷款等。
二、建议1. 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仍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补充和人才培养。
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借助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2. 推动“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农民和农业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提高销售渠道多样化和销售方式现代化。
要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保障交易安全和农产品质量。
3. 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政府可以通过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金融知识宣传和教育。
农村金融机构也要加强对农民的金融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
4.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体系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的问题和对策
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的问题和对策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迅速发展,对农村金融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偏远地区甚至缺乏稳定的网络覆盖。
这严重制约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便捷的线上金融服务。
2、金融知识匮乏农村居民普遍金融知识水平较低,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有限。
他们对新兴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了解,风险意识淡薄,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诈和误导。
3、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数据采集困难,信用评估体系尚不健全。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用记录和评估手段,金融机构难以准确判断农村客户的信用状况,从而增加了信贷风险,制约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信贷业务发展。
4、服务针对性不足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基于城市用户的需求设计的,未能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和需求。
例如,农村的生产经营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但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无法与之匹配。
5、风险管控难度大互联网金融具有虚拟性和跨区域的特点,使得农村金融风险的监测和管控难度加大。
加之农村地区金融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导致金融风险的积聚和扩散。
6、数据安全隐患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农村居民的个人信息和金融数据存在被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农村地区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一旦数据泄露,将给农村居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解决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中问题的对策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稳定性。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参与农村网络建设,降低网络使用成本,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普及金融知识教育通过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举办金融讲座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向农村居民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问题的发展研究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问题的发展研究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出现,为中国广大三农提供了全新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
然而,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中,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议题。
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地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问题。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互联网金融服务中“三农”问题的发展情况。
首先,目前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于农村经济脱贫。
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各地的资本可以聚集起来向农村借贷,间接推动了农民收入增长。
比如,在农村地区,面对无法得到银行贷款的情况,一些贫困户和小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的信贷业务获得资金,从而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服务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积极布局农村金融市场,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三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比如,蚂蚁金服率先推出的农村淘宝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农村淘宝的出现改变了农村物流、信息等方面不足的现状,不仅改善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而且增加了农户和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互联网金融服务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是信用审核难度大:由于农村户籍的流动性较大,而农村地区基础数据采集不完善,金融机构在对农民信用评估时面临较大困难。
其次是风险控制难度大: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承包地改革等政策因素都会影响农民的信贷还款能力,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贷款风险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政府需要共同作用。
从政策层面来看,可以通过完善统计监管、加强信用评估和治理风险等措施来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从企业层面看,应该注重建立起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同时加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融资渠道和服务方式,尤其是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问题的存在,我们应该通过联合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寻求深化发展和互相合作的良好途径。
当前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探讨
当前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探讨当前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应对措施,旨在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困难及问题1. 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和不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产品都相对不足。
这给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整体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网络覆盖面和网络速度都相对较低,这给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3. 农村居民金融意识薄弱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比较薄弱,很多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这直接影响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4. 风险控制难度增加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风险控制是一大难题。
受制于农村客户的信用状况、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金融机构在农村互联网金融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对策探讨1. 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要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建设。
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加金融服务产品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推动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 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为了解决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力度,提高农村网络覆盖面和网络速度,推动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3. 加强金融知识宣传与培训为了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需要加强金融知识宣传与培训工作。
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向农村居民宣传和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其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增强其金融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
4. 加强风险管理与监管在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与监管工作。
加大对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大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发展安全可控。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在金融服务方面面临着很多问题。
为了推动“三农”事业发展,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中国政府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改革,推出了“互联网+”金融服务。
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普及率仍然相对较低。
因为部分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不完善,使得互联网金融服务无法得到全面推广和使用。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地区的网络通信能力,以确保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够覆盖到更广阔的农村地区。
第二,农民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低。
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低,许多农民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操作和理念并不熟悉,导致他们对于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持有保守态度。
政府需要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升农民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培养他们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习惯和技能。
农村地区缺乏金融服务机构的覆盖。
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相对较少,使得农民难以享受到全面和便捷的金融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农村分支机构的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提高农民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第四,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和渠道不足。
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种类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政府需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例如农村小额信贷、农村金融保险等,以满足农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存在着互联网普及率低、农民对于互联网金融认可度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覆盖不足以及金融产品和渠道不足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加大投入,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和教育,培养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农村分支机构的建设并推出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以促进“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建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金融服务逐渐向“互联网+”发展,传统金融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互联网+”金融服务不仅在城市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逐渐辐射到了农村市场,为“三农”带来了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本文将从“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状分析“三农”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统称,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农业稳定和社会稳定。
当前,“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开始在“三农”领域发挥作用,体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互联网+”金融服务为“三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传统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很多农民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而“互联网+”金融服务通过手机、网络等渠道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金融服务,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
“互联网+”金融服务为“三农”带来了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传统金融服务主要以存款、贷款、理财为主,而“互联网+”金融服务不仅提供了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还推出了支付、保险、基金等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了“三农”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互联网+”金融服务为“三农”带来了更加公平的金融服务。
传统金融服务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贷风险大等问题,很多农民难以获得贷款支持,而“互联网+”金融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强对“三农”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降低了贷款门槛,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公平性。
与此“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很多农民缺乏对“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了解和接受,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农村金融市场相对薄弱,金融需求多样化,但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三农”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风险相对较高,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和市场因素影响较大,金融风险难以评估,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三农”缺乏信心,不愿意进行金融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形势、挑战及策略文/《农业网络信息》期刊课题组本期策划:陈晓明 成员:郭君平,李 越,张 斌,宁爱照2016年8月29日,农业部印发了《“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主要任务包括协调推动村务公开、社会治理、医疗保险、文化教育、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利用“互联网 ”创新农业金融、保险产品,增强信贷、保险支农服务能力等;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并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方向。
银行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条件具备、环境良好、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制定有效策略,稳步推进。
针对上述问题,本刊课题组特撰此文,意在拋砖引玉,就教于各界专家。
“互联网+”的旋风席卷各行各业,正在重塑产业经济新形态,也使“三农”金融服务迸发出新的活力。
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改善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带动下,“互联网+”正深刻改变传统金融机构“三农”服务的方式、方法,农村金融服务站在时代风口,银行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光明。
但同时,“互联网+三农”体系复杂,新形势下银行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发展形势与前景分析(一)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创造基础支撑1、 农村基层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渗透持续深入2015年末,全国所有乡镇、95%以上的行政村已开通宽带,12316国家“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初具雏形,全国“农信通”用户数突破1 亿户,全国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建设“金农工程”一期已建成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1 500 多个。
2014年以来,农业部已在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16 个县开展进村入户工程,建成益农信息站7 940 个,涵盖农资配送、农产品物流等多个领域,面向农业全产业链提供信息服务。
2、农村互联网应用快速提升据统计,2015年农村网民数量达到1.95 亿人,年增长率为9.5%,是城镇网民增速的两倍;特别是农村手机上网人数达到1.7 亿,比2014年增加2 391 万人,增长16.3%。
全国480 万农民工和大批高校毕业生的返乡创业,有力带动了互联网意识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提高。
(二)农村发展环境深刻变革,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创造新需求1、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需求显著提升从生产环节看,越来越多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到生产和经营管理中,通过远程自动控制生产和监控质量,实时智能调配产销计划与生产资料采购。
据统计,2015年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比例已达10.20%,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
从销售和流通环节看,企业积极发展电商销售渠道,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已超过3 000 家,初步形成了包括期货交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农产品B2B、农产品网络零售等在内多层次的立体销售体系,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农产品众筹等互联网供销和流通新模式不断涌现。
从组织形式看,当前“零散”型的土地和组织模式已不适应于新技术生产的要求,规模经营势在必行。
在政策和技术的驱动下,截至2015年末,全国种植面积50 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已有300 多万家,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48 万家,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 万家。
互联网技术在信息获取和管理效率上的优势,助力涉农市场主体成为组织农业生产、带领农民致富的中坚力量。
2、农民消费转型升级,农村电商迅猛发展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市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率先瞄准“三农”这一广大的领域,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宝在短短的一年时间新增的农村用户就超过2 000 万人,目前农村支付宝用户已达到1.4 亿;电商巨头的京东金融自建的物流体系已经深入到广大的农村地区。
2015年,农村网民网购用户规模达9 239 万人,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到3 530 亿元,同比增长96%。
(三)战略规划密集出台,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1、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从战略高度引领互联网服务“三农”发展方向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次聚焦“三农”问题,彰显了“三农”问题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更多次提出要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充分融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并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
2、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加快推进,从政策层面为互联网服务“三农”创造基础条件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是推动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惠农政策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016年10月,国务院专门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3、农村电商扶持政策不断加码,从操作层面搭建推动互联网服务“三农”的全流程平台2015年以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要从基础设施、要素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投融资机制等多方面加大涉农电商的扶持力度。
2015年3月至11月,相关部委针对农村电商发展密集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加强电商基础设施的规划衔接,在全国范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到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
4、 电商扶贫备受重视,从资源配置方面对互联网服务“三农”提出新要求2015年12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文件明确提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并明确要求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
2016年3月,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要精准对接金融需求,精准完善支持措施,精准强化工作质量和效率,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基,全力推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
二、内外压力与挑战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不仅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升级,更是跨界融合和深度资源整合,需要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新人才的全面建设。
尽管“互联网+三农”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从纵向与传统比较,银行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仍存在诸多挑战。
(一)跨界融合门槛降低,行业外部竞争日益加剧1、互联网公司凭借电商优势在农村“跑马圈地”阿里巴巴先后推出“千县万村”和“智慧农村”计划,建立了一套“政府+农户+合作社+网店协会+淘宝网”的合作机制。
截至2015年6月末,农村淘宝已覆盖了17 个省,建立63 个县级中心,1 803 个村级服务点。
京东采用“县级服务中心+京东帮服务店+乡村推广员”的模式,建成700 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 200 家京东帮服务店,发展了约12 万名乡村推广员,推广电商业务和消费信贷产品。
2、农业龙头企业加速“互联网+三农”转型升级顺应“产融”结合趋势,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产业链整合,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务。
例如,大北农通过企业管理平台帮助养殖户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搭建涉农电商平台“智农商场”发展农资、生猪交易服务,并基于养殖户和经销商的经营情况和交易数据,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支付、融资和投资理财等多元金融服务,仅2014年放贷额就超过11 亿元;新希望集团通过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向上下游客户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扩大自身饲料及其他产品销售规模,不断加强重点客户对公司的依赖度。
3、互联网金融公司以涉农金融产品创新引领潮流翼龙贷通过P2P模式把农村金融需求与城市富余资金相结合,目前已覆盖全国1 500 个县,交易额超60 亿元。
“尝鲜众筹”“大家种”“聚土地”等农业众筹模式不断涌现,通过互联网筹集资金扩大销量,促使农业生产者和城市消费者建立长期供求关系。
(二)理念技术人才支撑不足,行业内部升级压力巨大1、“互联网+”服务理念有待提升虽然银行业已搭建起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但是不少银行从总行到分行以及各业务条线仍是按照传统思维做业务,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广与服务配合不足。
特别是基层行的业务管理和客户营销仍然采取传统产品的思路,业务流程长,审批层级多,管理方法中没有很好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难以适应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需要。
在对外宣传上,很多银行缺少统一的互联网产品品牌,外界对银行业的“互联网+”服务理念印象不深。
2、金融科技的管理和研发能力亟待加强与市场和业务管理对科技支撑的需求相比,不少银行在技术系统的顶层设计、大数据应用、新技术跟踪、迭代开发机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加上近年银行业科技人员流失较为严重,开发力量青黄不接,使得科技支撑业务需求更加显得力不从心。
3、业务模式和产品设计还需要深刻转型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分布广阔,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文化风俗差异较大,因此对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极高。
加之涉农服务产品需要更加清晰、简约、友好,势必对银行业“互联网+三农”产品的设计思想和服务意识提出更高标准,并对现有理念与习惯形成挑战。
4、人才供给与互联网金融业务需求错位相对于互联网金融对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的高要求,银行业县域及以下的业务人员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传统银行业急需补充既懂“三农”又懂“互联网金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换言之,人才结构和人员素质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人才管理需要建立完整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可持续机制。
三、应对策略与路径顺应“互联网+”与“三农”融合发展趋势,更好服务“三农”,银行业必须全面推进“互联网+”服务“三农”战略布局,创新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产品,尽快打造银行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
(一)立足优势、突出重点,全方位实施互联网金融优先发展策略其一,打造“互联网+三农”的惠农圈和农业产业链。
利用互联网低成本、广覆盖的优势,以“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为载体,以移动终端为触角,打造面向农村地区的基础金融服务圈层;将现代互联网技术嵌入农业产、供、销全流程,实现农业订单、资金、物流信息的无缝衔接,发展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式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