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九年级化学
贵州省遵义市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最理想的能源是( )A.氢气B.煤C.石油D.天然气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发射B.节日焰火C.风力发电D.消化食物3.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淡蓝色的火焰D.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4.氧气的制取及有关性质实验,图示正确的是( )A.制氧气B.收集氧气C.铁丝燃烧D.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电池工作的时候释放电能B.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C.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D.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是同种物质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B.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7.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B.谷氨酸钠加热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C.谷氨酸钠受热不发生反应D.用烧杯盛放味精进行直接加热来完成实验8.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小明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节( )A.发现并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制定计划D.交流与表达9.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A.B.C.D.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B.氮气+氢气→氨气C.水氢气+氧气D.铝+氧气三氧化二铝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11.用化学符号填空:(1)氢元素__________,(2)氧元素__________,(3)钠元素__________,(4)铜元素__________,(5)水(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6)二氧化碳__________,(7)氧气__________.12.现有下列仪器:(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__,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图示是某同学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1)选的细铁丝应先用__________进行处理,这个变化是__________变化.(2)实验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在螺旋状细铁丝的末端系上一根火柴梗的目的是__________.集气瓶内事先装水或沙子,目的是__________.(3)证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证明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的现象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4)某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你帮助分析一下原因: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14.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所选用的收集装是__________(4)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1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__________;(2)小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 温度最高;(3)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现象是__________,将烧杯倒转,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__________.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4)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看到了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用燃着的火柴接触它,看到__________.2015-2016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最理想的能源是( )A.氢气B.煤C.石油D.天然气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能产生污染气体,污染空气;而氢气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所以是最理想的燃料.解答:解:A、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正确.B、煤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错误.C、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错误.D、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气体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气作为能源的三大优点(来源广、燃烧热值高、无污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发射B.节日焰火C.风力发电D.消化食物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火箭发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节日烟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消化食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淡蓝色的火焰D.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淡蓝色的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4.氧气的制取及有关性质实验,图示正确的是( )A.制氧气B.收集氧气C.铁丝燃烧D.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时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部;B、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试管口不能放塞子,应放玻璃片,便于排空气;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一些水或沙子;D、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所选择的物质应燃烧不能生成气体.解答:解:A、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时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部,故A错误;B、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试管口不能放塞子,应放玻璃片,便于排空气,故B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燃烧后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C正确;D、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又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无法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故D错误;故选:C.点评: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工具,了解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确实验,得出正确结论.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电池工作的时候释放电能B.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C.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D.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是同种物质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物质的微粒性.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此题考查了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能量变化,但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解答:解:选项提供的都是化学变化时,能量间的相互转化,选项A、B、C化学变化时能量的转化和现象表述均正确.而选项D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此句话正确,因为燃烧的产物都是无机盐等物质.而后半句错误,尽管燃烧剩余物相同,但是不能就此判断参加反应的物质相同,这种推理是错误的.故选D.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中有关能量来源的判断问题,解题是必须熟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问题.还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符合客观事实.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B.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谈氧气的颜色、状态需注明条件.其密度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对比而得,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可验证,其性质比较活泼.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故A 说法正确;B、光合作用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由上可知,氧气不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故B说法错误;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帮助燃烧,但是它不是可燃物;故C说法错误;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故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性质.注意氧气是助燃物,不是可燃物,可燃物是指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7.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B.谷氨酸钠加热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C.谷氨酸钠受热不发生反应D.用烧杯盛放味精进行直接加热来完成实验考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用于加热的仪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实验是研究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谷氨酸钠的热稳定性差;D、烧杯不能用来直接加热.解答:解:A、实验是研究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故选项正确.B、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谷氨酸钠受热时能生成焦谷氨酸钠.故选项错误;D、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8.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小明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节( )A.发现并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制定计划D.交流与表达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和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和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可知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小明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属猜想假设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的掌握,并应用于解题当中.9.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A.B.C.D.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B、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故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D、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答案:C.点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常考的实验题,也是一个难点,掌握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可以通过改变体系内的压强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B.氮气+氢气→氨气C.水氢气+氧气D.铝+氧气三氧化二铝考点: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氮气+氢气→氨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C、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铝+氧气三氧化二铝,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11.用化学符号填空:(1)氢元素H,(2)氧元素O,(3)钠元素Na,(4)铜元素Cu,(5)水(填化学式,下同)H2O,(6)二氧化碳CO2,(7)氧气O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氢元素的符号为H,故填:H;(2)氧元素符号为O;故填:O;(3)钠元素符号为Na;故填:Na;(4)水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5)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故填:CO2;(6)氧气是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故填: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2.现有下列仪器:(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滴管,洗涤试管应使用试管刷.(填仪器名称)(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1/3处.(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滴管、量筒.(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滴管、量筒.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测量容器-量筒;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液体药品的取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解答:解:(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的是胶头滴管,从吸和滴加来考虑即可,洗涤试管用试管刷来刷洗;(2)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1/3处,如果从试管口向下套会使试管夹上的杂质掉入试管内,污染药品,距管口1/3处,试管不容易脱落;(3)医用注射器是用来吸取液体的,可以代替取用液体的仪器:胶头滴管、量筒等;(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要有刻度的仪器:量筒,在接近刻度时还要改为胶头滴管.故答案为:(1)滴管,试管刷(2)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1/3处.(3)滴管、量筒(4)滴管、量筒点评:取用液体药品时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如果量比较少用胶头滴管,量比较多用量筒.用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这两种仪器来取用药品.13.如图图示是某同学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1)选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打磨进行处理,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2)实验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在螺旋状细铁丝的末端系上一根火柴梗的目的是引燃铁丝.集气瓶内事先装水或沙子,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3)证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了黑色物质,证明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的现象是火星四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4)某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你帮助分析一下原因:氧气不纯等.(答一条即可)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解:(1)铁丝表面常常有锈,选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打磨进行处理,这个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2)实验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在螺旋状细铁丝的末端系上一根火柴梗的目的是:引燃铁丝.集气瓶内事先装水或沙子,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3)证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了黑色物质,证明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的现象是:火星四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4)某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氧气不纯等.故答为:(1)砂纸打磨,物理变化.(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引燃铁丝,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3)证生成了黑色物质,火星四射.铁+氧气四氧化三铁.(4)氧气不纯等.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的特点及注意事项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14.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序号,下同).(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所选用的收集装是C或E(4)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熟悉并写出常见实验仪器名称;(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用固固加热型装置,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掌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所起得作用,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及不易溶于水的性质选择收集氧气的装置;(4)掌握验满氧气的方法.解答:解:(1)写出常见实验仪器a的名称:酒精灯;(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需用固固加热型装置,故选择A装置,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及不易溶于水的性质选择C或E收集氧气;(4)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故答案为:(1)酒精灯;(2)2KMnO4K2MnO4+MnO2+O2↑,A;(3)催化作用,C或E;(4)木条复燃.点评:此题考查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催化剂的作用,反应及收集装置的探究,验满氧气的方法及实验仪器名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涉及知识面广,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1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蜡的硬度小,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2)小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填“a”、“b”或“c”)处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现象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4)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看到了产生一缕白烟,主要成分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用燃着的火柴接触它,看到蜡烛重新被点燃.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据此判断石蜡的硬度与水的密度大小.(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进行分析解答.(3)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结合常见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4)蜡烛熄灭后会产生一缕白烟,经检验白烟可以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硬度小;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将烧杯倒转,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2015-2016学年度上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九年级 化学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石蜡融化 C.粮食酿酒 D.水凝成冰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O2 B.N2 C.CO2 D.稀有气体4.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A.水氢气+氧气 B.镁+氧气氧化镁C.水+二氧化碳——→碳酸 D.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5.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锰是反应物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可用带火星的木炭检验氧气6.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 BC 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氢气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7.某集气瓶里盛有空气,欲除去其中的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时,最好采用的物质是()A.蜡烛 B.木炭 C.红磷 D.硫粉8.从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使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A.①③ B.② C.①② D.③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10.小张同学用50mL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读数时量筒放平在桌面上且面对刻度线,当视线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时读数为40.5mL,其实际液体量出的的体积数应该是()A.小于40.5mL B.大于40.5mL C.等于40.5mL D.无法确定11.下列关于石蜡物理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熔点很高 B.不溶于水 C.硬度不大 D.不能导电12.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13、一下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A.CO2B.SO2C.COD.PM10、PM2.514.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5、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世人关注,一些不法分子向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了大量三聚氰胺以增加含氮量。
新人教版2015-2016上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
新人教版2015-2016上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三、实验探究与计算(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5DBCBC 6—10 BDBDC 11—15 CCADA 16—20 ACBD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21、Cl; Mg;铝;He;氟22、(1)A、质子;B、电子;C、分子;D、离子;E、单质、F、化合物 2)①15;②氩;③3;④原子核外具有相同电子层23、④;②④;①②③⑤⑥⑦;①③;⑦;①③⑤24、A:氧气 B:硫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25、(1)胶头被腐蚀(2)标签被腐蚀(3)损坏试管(4)污染原瓶内的药品(5)易引起火灾三、实验探究与计算(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26、(1)将包装袋中的气体用针管抽出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或紫色石蕊溶液中)(2)澄清石灰石水中变浑浊(或紫色石蕊溶液变红)(3)安全,无毒。
化学性质稳定(或不与食品反应)(或廉价;易获得)(其它合理答案也可)27、(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充分耗尽瓶中空气中的氧气,(2)五分之一;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或不溶于水)(3)不能;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外没有压强差28、(1)试管酒精灯水槽集气瓶(2)导管口有气泡产生(3)防止药品堵塞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正放(4)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5)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高温生成物炸裂瓶底;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产生大量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实验前铁丝没有打磨表面的铁锈或油漆(或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或铁丝的下端没有系一根火柴,或氧气的浓度不足,合理即可)。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化学练习讲义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练习九年级化学2015.12说明:1.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Zn:65 Cu:64 Fe:56第Ⅰ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扬州。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宗旨的是A.使用一次性筷子B.鼓励燃煤发电C.增加植树造林面积D.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铁杵成针C.热胀冷缩D.百炼成钢3.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4.天津港爆炸后关于安全的化学知识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下列实验安全知识正确的是A.尝药品的味道B.向试管中加入2/3容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D.实验剩余药品带回家继续做家庭实验5.制备氮化镁(MgF2)时有如下反应:X + 6HF = H2SiF6 + 2H2O,则X的化学式为A.SiF4B.SiH4C.SiHF3D.SiO26.我国古代哲学认为物质是“阴阳”组成的对立统一体,阴阳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下列的化学知识点最能体现“阴阳”对立统一体A.质量守恒定律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化学变化前后元素原子种类个数不变D.氯化钠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7.室温下,把CaCl2的溶液和蒸馏水区别开来,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加肥皂水B.降温至0℃看是否凝固C.测导电性D.分别通二氧化碳看是否有沉淀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物质溶于水后都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9.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一步不能实现的是A.Fe——Fe3O4B.Fe2O3——Fe C.CO2—— CO D.H2O2——CO2 10.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铜溶液可以盛放在在铁制容器中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C.合金含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11.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12.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反应前64 10 1 16t时刻32 a反应后0 54 b 0A.乙和丙为生成物B.a等于32C.b等于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B.用加热法制氧气时,先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放置酒精灯C.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D.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14.用稀硫酸、锌粒等药品制取氢气并检验氢气的纯度,下列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氢气验纯B.加入锌粒C.量稀硫酸D.制取氢气15.右图是实验室炼铁的过程中,通入CO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表示通入CO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开始发生;B.c点表示红色粉末已充分参加反应;C.可根据通入CO的质量计算出红色粉末的质量D.d点表示反应结束后仍需继续通入CO;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树人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15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九年级化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1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n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案必须填涂在 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第I 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 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分,共30分) 1. 20XX 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扬州“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为扬州建城2500周年庆献上一份厚礼。
作为一名扬州人下列举措不符合上述宗旨的是 A. 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B .节约用纸C .乱扔垃圾D .随手关灯2.厨房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米饭变馊 B.水果榨汁C. .铁锅生锈D.煤气燃烧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 . A12QB . HgOC . HNOD. H 2O4.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 充的气体是A .氧气B .氮气 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5 .扬州正在大力推广“ LED 绿色节能光源。
砷化镓 (GaAs )是光源材料,Ga 为+3价,则As的化合价为A. - 3 B . - 5 C . + 3 D . + 56. “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
下列环境问题与 CQ 的排放有关的是A .酸雨 B.白色污染C.臭氧层破坏D.温室效应7.要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2015.11.11A. 在石灰石上滴上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将二氧化碳通入含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变成红色9.实验室常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B. 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C. 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D. 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10 .下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B •①单质、③氧化物C.①单质、③化合物 D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11.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电器着火立即用大量的水扑灭D. 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溶洞游览,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12.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 图1可以粗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 图2探究微粒在不停地运动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 图3制得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13. 盛装酒精的试剂瓶上贴有的标志是图丄14. 一氧化氮(NO虽然有毒,但由于其在医疗上有重要用途而享有"明星分子”的美誉。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15届九年级10月阶段练习化学试题(无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冰水属于纯净物B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C .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D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2.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消融B .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C .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D .酒精挥发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B .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C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D .空气中的氧气的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4.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5.下列消息中你认为缺乏科学依据的是A .某“大师”通过“发功”,能使铁矿石变成金B .有人在饭店的房间内使用木炭火锅,导致煤气中毒C .有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取物品时,窒息而死D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6.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 2、20%以上的O 2、还有CO 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造空气” 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B .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刻熄灭C .可以利用燃烧铁丝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O 2的含量D .“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 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灭 B.用量筒做容器配制溶液 C.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物质 D. 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用铜丝做电线C.用液氧做火箭发射的助燃剂D.氮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8.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9.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10.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先放置酒精灯,后固定试管C.先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口,后开始加热D.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11.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
2015-2016学年度上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第2页,共2页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答题卷 九年级 化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共36分) 15.(1) (2) 16.① ____ ; ② 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写序号)。
17.(7分) (1)其中的玻璃仪器有(填一种)。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二氧化锰是反应的 (2)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 。
(3)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
19. (3分)氧气占__,氮气占__。
此法发生了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2分) 20.(2分) 21.(1)a b c (2) _______ ___ ______, 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__________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若用D 装置收集氧气,试写出验满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 ; ;(5) ___ __, __ ___,收集满后应 放于桌面上。
(6) 22.(1) 。
(2) 。
(3) 。
(4) 。
初中化学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阶段性练习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阶段性练习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7题)1.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扬州。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宗旨的是A.使用一次性筷子B.鼓励燃煤发电C.增加植树造林面积D.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铁杵成针C.热胀冷缩D.百炼成钢【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天津港爆炸后关于安全的化学知识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下列实验安全知识正确的是A.尝药品的味道B.向试管中加入2/3容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D.实验剩余药品带回家继续做家庭实验【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制备氮化镁(MgF2)时有如下反应:X + 6HF = H2SiF6 + 2H2O,则X的化学式为A.SiF4B.SiH4 C.SiHF3D.SiO2【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6.我国古代哲学认为物质是“阴阳”组成的对立统一体,阴阳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下列的化学知识点最能体现“阴阳”对立统一体A.质量守恒定律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化学变化前后元素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D.氯化钠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评卷人得分7.室温下,把CaCl2 的溶液和蒸馏水区别开来,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加肥皂水B.降温至0℃看是否凝固C.测导电性D.分别通二氧化碳看是否有沉淀【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物质溶于水后都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9.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一步不能实现的是A.Fe——Fe3O4B.Fe2O3——Fe C.CO2 —— CO D.H2O2——CO2【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及金属材料单元测试10.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铜溶液可以盛放在在铁制容器中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C.合金含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11.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2.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反应前6410116t时刻32a反应后54bA.乙和丙为生成物B.a等于32C.b等于37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B.用加热法制氧气时,先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放置酒精灯C.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D.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制取氧气14.用稀硫酸、锌粒等药品制取氢气并检验氢气的纯度,下列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氢气验纯B.加入锌粒C.量稀硫酸D.制取氢气【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15.右图是实验室炼铁的过程中,通入CO质量与红色粉末质量的关系.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表示通入CO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开始发生;B.c点表示红色粉末已充分参加反应;C.可根据通入CO的质量计算出红色粉末的质量D.d点表示反应结束后仍需继续通入CO;【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物质的组成是混合物B.反应后生成两种物质C.该化学反应是置换反应D.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答案】BC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17.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g,高温下用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则a的值为A. 7.4 B. 4.00 C. 2.45 D.3.2【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未分类(共2题)1.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A.CO2 气体(CO)点燃B.MnO2 固体(KCl)加水过滤C.O2 气体(CO2)通过澄清石灰水D.C固体(CuO)在空气中灼烧【答案】BC2.如图所示依次为A、B、C、D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水的电解B.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D.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答案】B三、多项选择(共1题)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
扬州树人学校2015-2016学年化学第一次模拟试卷
扬州树人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九年级化学2016.3.3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Fe-56 Cu-64 Zn-65 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对各种物质的应用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汽B.用钛和钛合金制成飞机、火箭的外壳C.用小苏打中和过多胃酸D.将铝制成铝箔2.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10—6m的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下列措施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A.发展燃煤发电B.研究新能源汽车C.禁止焚烧秸秆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Ca(C1O3)2B.Zn(OH)2C.MnO2 D.O24.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5.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A.2O ——“2”表示两个氧分子B.2NO ——“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C.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6.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C.pH < 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的排放,节约石油资源,促进农业生产7.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B.含硫火柴头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C.向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色D.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8.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单宁酸属于有机物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10.某兴趣活动小组的四位同学,用连线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其中完全正确的是A.小祝对“物质与粒子的关系”连线如下:金属银------ 离子构成;氧气------ 原子构成;氯化钠----- 分子构成。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15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 H: 1 O: 16 N:14 Fe: 56 Cu:64 Ba:137 S:32说明:1. 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第21题~第26题,共60分)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
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月29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日,主题为“能见蔚蓝”,旨在关注可再生能源,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 B C D2.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 B.钢铁生锈 C.酸雨侵蚀 D.冰山融化3.物质X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 + 3O2 点燃2 CO2+ 3 H2O ,则X的化学式为A.C2H4 B.CH3OH C.C2H5OH D.C2H6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5.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碱性锌锰干电池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池,供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 2MnO2 + 2H2O = Zn(OH)2 + 2MnOOH,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A.Zn B.Mn C.O D.H6.“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
安徽省淮北市树人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
2015-2016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树人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酒精燃烧 C.钢铁生锈 D.汽油挥发2.小茜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C.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D.氧气能支持燃烧﹣﹣用做燃料3.2015年8月12日晚11时20分左右,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的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据瑞海国际官网信息,该公司仓储有氰化钠,下列属于氰化钠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固体 B.毒性 C.苦杏仁气味D.沸点1496℃4.“○”和“●”表示不同的元素,以下图示表示单质的是()A.B.C.D.5.全国各地多处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影响,市政府采取措施,强制各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的污染?()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6.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8.甲型H1N1型流感在全世界的蔓延,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从中草药“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是生产抗甲型H1N1型流感药物“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的化学式为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C.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D.莽草酸是氧化物9.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①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②经过加油站常闻到汽油的气味分子是运动的③100mL氧气和100mL氮气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的质量非常小④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①B.②C.③D.④10.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A.元素 B.离子 C.原子 D.分子1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B.过滤时,将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以用细铁丝代替红磷D.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12.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B.是金属元素C.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D.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13.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也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A.2N B.Ag C.H D.Mg2+14.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实验质量为15.5g,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A.15.5g B.14.5g C.15.0g D.14.0g15.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16.若名科学家张存浩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研究的火箭燃料常用的氧化剂是高氯酸铵(NH4ClO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3 C.+5 D.+717.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是()A.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B.闻气体的气味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D.观察气体的颜色18.“雨花茶”盛产于南京雨花台,叶绿圆润.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单宁酸不属于氧化物C.单宁酸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D.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6:52:4619.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分,原子可分D.只要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物质的性质就不变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二、填空题:(共50分)21.地球的表面虽然70.8%被水覆盖,但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让我们爱护水,从了解水开始.(1)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可以用放在a管口检验a管中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该实验中常常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2)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对浑浊的井水进行净化,该同学用此装置净化有异味的浑浊水,净化后(填“能”或“不能”)得到无色无味的清澈水.(3)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4)人类不仅面临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而且面临水体污染的危害,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是(填序号).A.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 B.生活中城镇垃圾的随处堆积C.农业上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D.退耕还林,恢复湿地生态E.在河两岸兴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22.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主要是因为(2)写出由8号,13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3)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4)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元素过渡到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5)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阴离子.23.(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2)二氧化碳和氨气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尿素是目前使用的含氮元素最高的氮肥,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24.A、B是黑色固体,C、D是白色固体,E、F是无色气体,F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C D+E、B+E F 根据上述变化确定A﹣﹣E各为何物,用化学式表示:A ;B ;C ;D ;E ;F .25.空气中的氧气摸不着、看不见,但可以利用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通过进入水的体积量测定氧气的含量,以下是三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3中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活塞先向(填“左”或“右”)移动,后向移动;最后停留在刻度处.②用图2和图3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用图1测氧气含量具有的优点是.26.根据如图所示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标号为的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验满的方法是.(3)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空气中氧气文字表达式,属于反应.(填“化合”或“分解”)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27.某兴趣小组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Ⅰ50.0g 1% 0.1g 9mLⅡ50.0g 2% 0.1g 16mLⅢ50.0g 4% 0.1g 31mL(1)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图1中的(填编号).(2)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分解得越快.(3)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三、计算题:(共10分)28.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丙氨酸分子中C、H、O、N各原子个数比为.(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3)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现测定某奶粉每100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2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奶粉是否属于合格奶粉.2015-2016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树人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酒精燃烧 C.钢铁生锈 D.汽油挥发【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小茜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C.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D.氧气能支持燃烧﹣﹣用做燃料【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决定用途;化学与生活.【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能够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故正确;B、不同稀有气体能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光,故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光,常用于霓虹灯,故正确;C、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可用作探空气球,故正确;D、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不能用做燃料,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2015年8月12日晚11时20分左右,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的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据瑞海国际官网信息,该公司仓储有氰化钠,下列属于氰化钠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固体 B.毒性 C.苦杏仁气味D.沸点1496℃【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毒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C、苦杏仁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沸点1496℃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B.【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4.“○”和“●”表示不同的元素,以下图示表示单质的是()A.B.C.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物质的分类.【分析】单质为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分子则是由同种原子所构成;判断物质为单质,首先确定物质为纯净物,然后确定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解答】解;A、该图示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则图示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B、该图示是由一种分子构成,是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纯净物,但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该图示物质是化合物,故错误;C、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则该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正确;D、图中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为纯净物;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5.全国各地多处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影响,市政府采取措施,强制各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的污染?()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空气与水.【分析】煤燃烧会产生CO、CO2、SO2及烟尘等污染物,具体选哪一个要抓住题干来分析.【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政府强调使用的是低硫煤,而煤中硫燃烧的反应是:S+O2SO2,产生有毒的SO2,故使用低硫煤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选故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硫燃烧产生对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硫燃烧方程式的掌握,及同学们的审题能力.6.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考点】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态,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8.甲型H1N1型流感在全世界的蔓延,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从中草药“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是生产抗甲型H1N1型流感药物“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的化学式为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C.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D.莽草酸是氧化物【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莽草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分子由7个C原子、10个H原子和5个O原子构成;利用化学式所传递的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信息,完成对物质的判断或有关计算.【解答】解:A.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莽草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B.莽草酸C7H10O5的相对分子质量=12×7+1×10+16×5=174,故B正确;C.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其1个分子由7个C原子、10个H原子和5个O原子构成;故C正确;D.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①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②经过加油站常闻到汽油的气味分子是运动的③100mL氧气和100mL氮气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的质量非常小④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①B.②C.③D.④【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①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②经过加油站常闻到汽油的气味,是因为汽油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汽油的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③100mL氧气和100mL氮气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氧分子和氮气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④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A.元素 B.离子 C.原子 D.分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所有物质中含有的是元素,故选A【点评】明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类型关健.1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B.过滤时,将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以用细铁丝代替红磷D.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空气组成的测定;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空气与水;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先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红磷不能用细铁丝代替.D.根据实验室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红磷不能用细铁丝代替.故选项说法错误;D.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2.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B.是金属元素C.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D.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有防癌、抗癌作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选项说法正确.D、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3.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也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A.2N B.Ag C.H D.Mg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2N可表示2个氮原子,不能表示氮元素,故选项错误;B.Ag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银元素,表示一个银原子,还能表示银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C.H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错误;D.Mg2+可表示镁离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14.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实验质量为15.5g,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A.15.5g B.14.5g C.15.0g D.14.0g【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实验方案评价题.。
江苏省南京树人国际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京树人国际学校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爆竹爆炸 B木炭燃烧 C钢水浇铸 D葡萄酿酒2、南京青奥会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丙烷的化学性质的是()A沸点为—42.1℃,易液化 B微溶于水,可溶于酒精 C易燃 D无色气体3、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是()A烧杯 B量筒 C集气瓶 D试管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6、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7、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8、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9、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
这个实验说明了()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D蜡烛中含有炭黑10、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镁+氧气氧化镁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11、2014年南京青奥会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宣传工具以渲染活动气氛。
初中化学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题)1.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冰水属于纯净物B.没有水就没有生命C.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答案】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水的性质和应用;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B、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D、根据过滤的特点来考虑.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B、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D、过滤只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硬水通过过滤并不能得到软水,并不能出去可溶性的钙离子和镁离子,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记住水的一些性质并灵活运用时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水的净化2.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l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及性质判断,稀有气体不能作灭火剂.解: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故A正确;B、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B正确;C、稀有气体不能作灭火剂,故C错误;D、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及用途,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知识的积累难度:基础知识点:空气4.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灭B.用量筒做容器配制溶液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物质D.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答案】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B、根据量筒不能用作配制溶液的仪器进行解答;C、根据闻气体的正确方法进行解答;D、根据药品的取用注意事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B、量筒不能用作配制溶液的仪器,故B错误;C、闻气味的正确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故C正确;D、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先将试管平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危害和误差.难度:容易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5.下列消息中你认为缺乏科学依据的是()A.某“大师”通过“发功”,能使铁矿石变成金B.有人在饭店的房间内使用木炭火锅,导致煤气中毒C.有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取物品时,窒息而死D.通过化学方法,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答案】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保持不变;B、碳的燃烧分两种情况: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气体;C、久未开启的菜窖,会含有大量蔬菜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人不小心进入,很容易因为缺氧窒息;D、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解: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铁矿石含有铁、氧等元素,不可能通过反应生成含有金元素的金片.故A 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B、在饭店的房间内透气性不好,木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导致煤气中毒.故B说法正确;C、菜窖中,蔬菜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久未开启,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人贸然进入很容易缺氧窒息死亡.在进入之间要先做灯火实验.故C说法正确;D、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故“通过化学方法,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故D说法正确.故选A.l 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刻熄灭C.可以利用燃烧铁丝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答案】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人造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解:A、“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是70%,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是78%,所以,“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故A正确;B、由于“人造空气”中有20%以上的O2,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继续燃烧.故B不正确;C、由于“人造空气”中的含氧量较低,铁丝在氧气中不能够燃烧,故C不正确;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不利于人的呼吸,因为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故D 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难度:基础知识点:空气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用铜丝做电线C.用液氧做火箭发射的助燃剂D.氮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答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铜丝做电线,是利用了铜具有导电性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用液氧做火箭发射的助燃剂,是利用了液氧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氮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8.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B.检查气密性C.取用石灰石D.验满【答案】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固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在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A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B正确;C、向试管中装块状石灰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 错误;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用余烬的火柴,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9.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答案】考点: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解答:解: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C、液氯能杀菌,故步骤Ⅲ可杀菌、消毒,正确;D、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难度:容易知识点:水的净化10.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先放置酒精灯,后固定试管C.先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口,后开始加热D.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答案】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放置酒精灯,后固定试管,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室制取氧气,开始加热时待气泡连续的、比较均匀的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口,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制取氧气11.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答案】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摄取典型信息、以新衬新解题.分析:(1)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了玻璃态的水,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2)由于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在由液态水形成玻璃态的水时,体积不变.解答:解: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体积不变,所以,A、B错误;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所以,l证明CO2能溶于水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答案】考点:分离物质的仪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气泡冒出的速度来判断气体的流速;B、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选择收集装置,氧气的入口端;C、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操作分析.解答:解:A、气体流速越快,气泡冒出的速度也越快,故A不符合题意;B、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若用排水气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应该“短进长出”,故B符合题意;C、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软塑料瓶会变瘪,能证明CO2能溶于水,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能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且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我们在选择所做实验能否完成时,一定要熟悉所实验的内容,也就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课本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牢固地掌握基础即可从中找到突破点理清思路.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3.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答案】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专题:实验装置连接题.分析:仪器连接的时候玻璃管胶管以及胶塞的连接需要在管口沾水,起到润滑的作用然后转动慢慢插入;C中压入容易把分液漏斗压碎.解答:解:A直接压入容易压破容器口;B玻璃导管沾水起到了润滑作用;C压入容易把分液漏斗压碎;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沾水起到润滑作用.故选C点评:仪器连接的时候玻璃管胶管以及胶塞的连接需要在管口沾水,以起到润滑的作用然后转动慢慢旋入,用力要轻柔.难度:基础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14.下列反应能用如图装置进行,且能起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A.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B.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答案】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题意,要求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要想使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只要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触和分离即可,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无法与双氧水脱离接触,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项错误.B、块状大理石放在多孔塑料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弹簧夹,球形漏斗内的稀盐酸进入试管内与大理石接触产生气体;关闭弹簧夹,内外产生压强差,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球形漏斗内,二者分离,反应停止;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选项正确.C、碳酸钠是一种粉末状物质,无法与稀硫酸脱离接触,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项错误.D、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均为固体,且反应需要进行加热,不能需要图中装置制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原理是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触和分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制取氧气1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一定漏气的是()A.B.C.D.【答案】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有多种方法,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据此分析各种检查方法.解答:解:A、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往里推,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不漏气;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D、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D的气密性,在锥形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将活塞缓慢往外拉,若观察到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难度:中等知识点:走进化学单元测试16.“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下列做法不会对人体有害的是()A.为使馒头好看,超市售用柠檬黄、糖精钠、玉米精等多种添加剂炮制的染色馒头B.为了增进营养和促进消化,牛奶经工业发酵后得到酸奶C.为保持肉制品的鲜美,某食品有限公司使用吃了“瘦肉精”的猪肉做原料制火腿肠D.为避免浪费,某市有人将餐馆的潲水油进行净化成“地沟油”再售往学校和酒店再利用【答案】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添加剂量多对人体有害,瘦肉精对人体有害,地沟油对人体有害,据此解答.解答:解:A、柠檬黄、糖精钠、玉米精中大部分含有重金属如镉、铅,长期摄入会致癌,所以错误;B、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正确;C、瘦肉精是一种激素,而且不容易分解,长期使用危害人体健康,所以错误;D、地沟油可以再利用,但其中含有好多变质的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害,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信息很新,是学生了解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作为任何人必须讲诚信,否则受害的不只是别人,还有自己.难度:基础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1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答案】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会产生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lB.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CO2C.该装置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答案】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此试验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主要性质.题目中涉及到的二氧化碳的反应或者性质主要有:①将铜丝放下使内装石灰石的尼龙布袋与稀盐酸接触则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生成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解答:解:A、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故A错误;B、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有好多,不能证明一定是二氧化碳,故B错误;C、本实验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于空气的密度的相对大小,故C错误D、将粗铜丝往下放是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则可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往上提是石灰石于稀盐酸脱离则反应停止,所以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几个典型的化学性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稀盐酸接触则可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9.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A.1:2B.1:5C.1:4D.21:79【答案】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的空气称为富氧空气.解答:解:A、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的空气称为富氧空气,1:2大约是33.3%,故A 正确;B、1:5不可以,比空气中的还低,故B错误;C、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属于普通空气的组成,故C错误;D、21:79与空气的成分相差不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20.实验室用双氧水、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A.B.C.D.【答案】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根据用双氧水、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生成氧气和水;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解答:解:A.氧气是该反应的生成物,随着反应进行质量不断增加,等双氧水耗尽,氧气不再增加;图象正确;B.水是该反应的生成物,随着反应进行质量不断增加,等双氧水耗尽,水不再增加;图象正确;C.双氧水是反应物,随着反应进行质量不断减少一直到零为止,图象正确;D.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图象错误.答案:D点评: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段考化学学科试卷答案16.(4分)(1)①③⑤ (2)②④⑥⑦ (3)① (4)⑥17.(5分)(1)2Hg +O HgO 点燃(2)22522C H OH +O CO +H O 点燃(3)225P +O P O −−−−→点燃(4)(2)DG 、18(4WV )(1)①都需点燃;②都是化合反应;③产物都是氧化物(或都放热等);(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大气;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19.(4分)(1)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2)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3)澄清石灰水 生成物是二氧化硫20.(5分)(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被倒吸入广口瓶中,约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2)③②①④;(3)2;(4)减少实验误差(或节省燃料或不污染环境或便于读数)。
21.(18分)(1)①长颈漏斗 ②水槽 (2)过氧化氢溶液 C 或E (3)424222KMnO K MnO +MnO +O ?△图略(c 管向下延伸至集气瓶)(4)燃烧的铁丝碰到了瓶壁或火星溅落到瓶壁2323Fe +2O Fe O 点燃装置漏气,刚出现气泡就开始收集,收集前集气瓶中的水不满(5)A (6)AD (7)①a ②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逸出 ③60.5 22(8分) 锥形瓶 排水集气法相同条件下,过气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未说明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所使用的过气化氢溶液浓度是否相同 质量和化学性质 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答案合理即可(注意控制变量)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段考化学学科试卷命题人 吴青 刘森 2015.1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点燃蜡烛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2COA BCD2.下面氧气和二氧化硫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4.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下列实验与对应的试管的放置情况中,正确的是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C.排空气法收集氧气D.给液体加热5.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25PM 监测指标,25PM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
下列做法不会导致....25PM 数值增加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 B.燃放鞭炮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6.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试管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C.用量筒量取10mL 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 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补至刻度线D.用挺秀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7.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8.下列是某同学对一些生活现象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汽; B.夏天吃剩下的食物要及时放入冰箱,因为食物缓慢氧化后会变质; C.填充气球时,常用氦气代替氢气,因为氦气密度比氢气小;D.膨化食品中通常充有氮气作保护气,因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
9.鉴别三瓶无标签的无色的氧气、二氧化硫、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 A.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木条 C.澄清石灰水 D 闻气味10.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能混入其他气体,可以使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 B.红磷 C.硫 D.蜡烛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蒸汽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民,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 ②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药品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 ⑦将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③⑦④⑥⑤ B.②③⑦①④⑤⑥ C.③②⑦①④⑤⑥ D.②⑦③①④⑤⑥ 13.钠()Na 是一种金属单质如图所示,有关信息如下:①银白色金属 ;②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③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④常温下,钠与氧气、硫、水等均能快速反应;⑤钠在高温高压时甚至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氢化钠;⑥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不能存放于空气中,而通常存放于煤油中。
依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描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①②⑤B.描述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有③④C.⑤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D.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可防止钠与空气(氧气)发生反应14.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3KClO 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2MnO 并加热生成氯化钾()KCl 和氧气()2O ,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如图不能正确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m 变化与时间()t 关系的是1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二、共2题(11分)16.(4分)现有七种物质:①净化后的空气②二氧化碳③稀有气体④水⑤木炭⑥氮气⑦氯酸钾(4)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3)含有氧气的是_____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17.(7分)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1)银白色液体在空气中加热变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H OH燃烧生成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2)酒精()25(3)红色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共5题(39分)18.(4分)如图为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三个实验:(1)指出图中三个燃烧实验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两点);(2)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瓶底都放少量的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1)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操作中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操作中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0.(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0mL的1818mm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Ⅰ、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Ⅰ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___________;(2)的操作步骤如下:①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②点燃酒精灯。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 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 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10mL 刻度处最终移到约为______mL 刻度处才停止。
(4)对照图Ⅰ、图Ⅱ实验,图Ⅱ实验的装置有何优点?(回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 21.(18分)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 ②_______.(2)小红想采用B 装置制取氧气时,①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
(3)小强用A 装置制取氧气,写出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
若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则可用装置选用A 、F 、G ,且各装置的管口连接顺序是:a →b →c →d ,应将F 装置内导管_______(填“b ”或“c ”)延长至瓶底。
(4)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壁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______,请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
若将细铁丝伸入上述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发现没有燃烧,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写一条即可)(5)某同学用加热分解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实验过程中及结束时,若发现试管破裂了,千万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略向上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导气管伸入试管太长;⑦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太短。
A.①②③⑤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⑦(6)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他们应选择的装置组合可以是________。
(7)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王教师让该同学向另一集气瓶装入半水,再用排水法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____%,所以用“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来检验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并不完全可靠的。
22.(8分)学习小组选择“22H O 生成2O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假设]22H O 生成2O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等质量的22H O 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2MnO 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的2O 所需要的时间。
[进行实验]右下图是甲同学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 仪器名称是:_________,此实验中B 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结论]甲同学认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