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课时过关检测13
2018-2019第一学期高二物理试卷(2021年整理)
2018-2019第一学期高二物理试卷(word版可编辑修改) 2018-2019第一学期高二物理试卷(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第一学期高二物理试卷(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第一学期高二物理试卷(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物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电场中某点放一检验电荷,其电量为q,所受电场力为F.按电场强度定义可知,该点的场强大小E=F/q.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移走检验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为零B、若放在该点的检验电荷的电量为2q,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2C、若放在该点的检验电荷的电量为2q,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人小仍为ED、若放在该点的检验电荷的电量为2q,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E2、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用φa、φb和E a、、E b分别表示a、b两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则可以断定是()A.φa>φb B.φa =φbC.E a>、E b D.E a = E b3、如图,两平行的带点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点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0,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A、保持静止状态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线变阻器的滑动触点向b端移动时( )A。
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册课后课时精练试题
(选修3-4)第十三章单元检测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 D)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像更清晰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2.从两个相同的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们在某一区域叠加后,看不到干涉图样,这是因为( D)A.手电筒射出的光不是单色光B.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C.周围环境的光太强D.这两束光为非相干光3.(多选)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其他条件不变,将入射光由黄色换成绿色,衍射条纹间距变窄B.其他条件不变,使单缝宽度变小,衍射条纹间距变窄C.其他条件不变,换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衍射条纹间距变宽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单缝到屏的距离,衍射条纹间距变宽4.如图所示,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镜,∠B=90°,∠C=30°。
一束与AB面成θ=30°角的光线射向AB面,经过BC边发生一次反射,再从AC边射出,且出射光线的折射角为60°。
则这种材料的折射率为( B)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25.(多选)如图所示,电灯S发出的光先后经过偏振片A和B,人眼在P 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则( BD)A.图中a光为偏振光B.图中b光为偏振光C.以SP为轴将B转过18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D.以SP为轴将B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6.如图所示,一条红色光线和另一条紫色光线,以不同的角度同时沿不同的半径方向射入同一块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玻璃柱体,其透射光线都是由圆心O点沿OC方向射出。
参考答案 泉州市 2018 ~2019 学年度高中教学质量跟踪监测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
(0.689~0.691) 1mA
×
R
A1
S
三、计算题(本题 4 小题,共 4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有数值的计算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 (8 分) 解:(1)根据动能定理: WAB+ W 其它 = ΔEK 解得:WAB = 6.0×10-6J (2)UAB = WAB = q 6.0×10 J = -2.0×102V -3.0×10-8C
-6
(2 分) (1 分)B 所以 φB = 2.0×102V 16. (10 分) 解: (1)金属棒 ab 的受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 F 安 = mgtan37º 得:F 安 = 6N
(2 分) (2 分) N
(2)设电路中的电流为 I,则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泉州市 2018~2019 学年度高中教学质量跟踪监测试卷
高 二 物 理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 C 2 B 3 A 4 D 5 C 6 D 7 B 8 C 9 BC
V
10 BD
11 ABC
12 AC
二、实验题(本题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 13.(1)0.690 (2) 黑色 14. (1)A1 (2)如右图 (3)0.77(0.70~0.80)
设粒子在 B2 中运动的半径为 r2,由几何关系有 (1 分) (1 分) ( 1 分)
高二物理答案 第 2页
联立解得:B2 =
高二物理答案
第 1页
(2)闭合 S1,设回路总电流为 I2,则有 E = I2( R2 R3 +R1 +r) R2+ R3 (1 分) (1 分) (1 分)
高二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课时过关检测4
第七章过关检测(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B.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C.与固体微粒相碰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D.液体的温度越低,布朗运动越激烈解析: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的运动,而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受到周围分子碰撞的力不平衡,因而向受力作用较小的方向运动。
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在相同的时间内,与固体微粒相碰的液体分子数越多,说明固体微粒较大,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的分子数越多,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不明显,加之固体微粒越大,其惯性就越大,因而布朗运动不是越明显,而是越不明显。
既然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液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从而它所引起的布朗运动也就越显著。
答案:B2.下面关于分子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铁丝很难被拉长,这一事实说明铁丝分子间存在引力B.水很难被压缩,这一事实说明水分子间存在引力C.将打气管的出口端封住,向下压活塞,当空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压缩,这一事实说明空气分子间表现为斥力D.磁铁可以吸引铁屑,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解析: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存在斥力,B不正确。
无论怎样压缩,气体分子间距离一定大于r0,所以气体分子间一定表现为引力。
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很难再压缩,不是因为分子斥力的作用,而是气体分子频繁撞击活塞产生压强的结果,应该用压强增大解释,所以C不正确。
磁铁吸引铁屑是磁场力的作用,不是分子力的作用,所以D也不正确。
答案:A3.一绝热容器内封闭着一些气体,容器在高速运输途中突然停下来,则()A.因气体温度与机械运动速度无关,故容器内气体温度不变B.因容器是绝热的,故容器中气体内能不变C.因容器突然停止运动,气体分子运动速率亦随之减小,故容器中气体温度降低D.容器停止运动时,由于分子和容器壁的碰撞,机械运动的动能转化为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故容器中气体温度将升高解析:容器里的分子除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外,还随容器做机械运动,当容器停止机械运动时,气体分子由于惯性与器壁或分子间的碰撞,使热运动加剧,气体的温度升高,故选项D正确。
2018-2019高二第一学期第13周周测物理试卷
台山市鹏权中学2018-2019高二第一学期第13周周测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B.物体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的值C.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 CD.一个物体带1.6×10-19 C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1个电子的缘故2、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r 2,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112F B.34F C.43F D.12F3、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绞合起来,然后给它们分别加相同电压后,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 )A.1∶4 B.1∶8 C.1∶16 D.16∶14、关于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越大B.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C. 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越大D.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5、甲电源的电动势是1.5V,乙电源的电动势是2.0V。
甲、乙电源比较()A.甲电源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本领小B.甲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小C.甲电源单位时间内传送电荷量的少D.甲电源的电流做功慢6、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下移动时,则()A.A灯变亮、B灯变亮、C灯变亮B.A灯变亮、B灯变亮、C灯变暗C.A灯变亮、B灯变暗、C灯变暗D.A灯变亮、B灯变暗、C灯变亮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得0分。
福建省厦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厦门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的得0分,答案需填涂在答题卡中。
1.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面列举的四种器件中,在工作时利用安培力的是A. 电动机B. 回旋加速器C. 电磁炉D. 质谱仪【答案】A【解析】【分析】明确各电器的工作原理,知道通过安培力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动能.【详解】A、电动机是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而工作的,故用到了安培力;故A正确.B、回旋加速器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磁场中转动原理工作的;故B错误.C、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故C错误.D、质谱仪采用的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转动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对现代科技装置和产品原理的理解能力,要求知道常见仪器,并明确各种原理的应用.2.某同学做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将电流表线圈A和B、蓄电池、开关用导线连接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实验进行中,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与实验事实相符合的是A. 闭合开关瞬间,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B. 开关闭合稳定后,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且示数不变C. 开关闭合稳定后,把线圈A插入及拔出线圈B这两个过程,电流表指针都会发生偏转,且偏转方向相反D. 断开开关瞬间,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答案】C【解析】【分析】当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详解】A、开关闭合的瞬间,则通过螺线管B中的磁通量从无到有,则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故A错误;B、开关闭合稳定后,则通过螺线管B中的磁通量不变,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故B错误;C、开关闭合稳定后,把线圈A插入及拔出线圈B这两个过程,穿过线圈B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指针发生偏转,故C正确;D、开关断开的瞬间,则通过螺线管B中的磁通量从有到无,则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知道当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感应电流.3.一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带箭头的实线表示电场线。
高二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课时过关检测9
章末过关检测(二) [学生用书P86(独立成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A.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C.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D.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解析:选 B.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只能用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得到较满意的解释,故B正确.2.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束传播的光,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波与机械波是同种波C.光的波动性是由光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D.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子说并未否定电磁说,在光子能量E=hν中,仍表现出波的特性解析:选 D.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而不是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故A错误;光子是电磁波,而电子是实物粒子,故B错误;光波是概率波,个别光子的行为是随机的,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为波动性,不是由光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故C错误;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在光子能量ε=hν中,频率ν仍表示的是波的特性,它体现了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统一,故D 正确.3.用波长为λ1和λ2的单色光A 和B 分别照射两种金属C 和D 的表面.单色光A 照射两种金属时都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单色光B 照射时,只能使金属C 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D 产生光电效应现象.设两种金属的逸出功分别为W C 和W D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λ1>λ2,W C >W DB .λ1>λ2,WC <W DC .λ1<λ2,W C >W DD .λ1<λ2,W C <W D解析:选D.A 光光子的能量大于B 光光子,根据E =hν=h c λ,得λ1<λ2;又因为单色光B 只能使金属C 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D 产生光电效应现象,所以W C <W D ,故正确选项是D.4.利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为ν1的可见光照射阴极K ,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 )A .用紫外线照射,电流表中不一定有电流通过B .用红外线照射,电流表中一定无电流通过C .用频率为ν1的可见光照射K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到A 端时,电流表中一定无电流通过D .用频率为ν1的可见光照射K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B 端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可能不变解析:选 D.因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频率高,所以用紫外线照射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A 错误;因不知阴极K 的截止频率,所以用红外线照射时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B 错误;用频率为ν1的可见光照射K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到A 端时,U MK =0,光电效应还在发生,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C 错误;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向B 端滑动时,U MK 增大,阴极M 吸收光电子的能力增强,光电流会增大,当所有光电子都到达阳极M 时,电流达到最大,即饱和电流,若在滑动前,电流已经达到饱和电流,那么再增大U MK ,光电流也不会增大,D 正确.5.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 =1.67×10-27 kg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 ·s ,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10-10 m 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 )A .10-17 JB .10-19 JC .10-21 JD .10-24 J解析:选C.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h p 可算出中子动量大小,再由p 2=2mE k 即可算出热中子的动能.由λ=h p ,p 2=2mE k ,得E k =h 22m λ2,代入数据,有E k =3.97×10-21 J ,数量级为10-21 J ,故选C 项.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下列实验中,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 .光电效应实验B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C .光的圆孔衍射实验D .康普顿效应实验解析:选AD.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现象的出现,使光的电磁说出现了无法逾越的理论难题,只有认为光子具有粒子性才能很好的解释上述现象,故A 、D 支持光的粒子性,而B 、C 支持光的波动性,故选A 、D.7.(2018·高考广东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C .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 .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解析:选AD.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增加,光电流增大,A 项正确.光电效应现象是否消失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照射强度无关,故选项B 错误.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光电效应,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若光的频率仍大于极限频率,则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 错误;根据hν-W 逸=12mv 2可知,增加照射光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故选项D 正确.8.电子的运动受波动性支配,对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B .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位置C .电子绕核运动时电子边运动边振动D .电子在核外的位置是不确定的解析:选ABD.根据微观粒子的运动特点判断.9.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阴极K和阳极A是密封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电极,K在受到光照时能够发射光电子.阳极A 吸收阴极K发出的光电子,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如果用单色光a 照射阴极K,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用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光的波长一定小于b光的波长B.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能使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增大C.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使逸出的电子最大初动能变大D.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解析:选AB.用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用b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即a光的波长一定小于b 光的波长,选项A正确;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使阴极K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量增加,故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增大,选项B正确;只增加a光的强度不能使逸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选项C错误;阴极材料的逸出功只与阴极材料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选项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0.(14分)电子具有多大速度时,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同光子能量为4×118 eV的X射线的波长相等?此电子需经多大的电压加速?解析:由德布罗意波公式λ=h p =h m e v e光子能量式E =hν=h c λ联立可得:v e =E m e c =4×104×1.6×10-199.1×10-31×3×108 m/s =2.34×118 m/s.由动能定理得:eU =12m e v 2eU =m e v 2e 2e =9.1×10-31×(2.34×107)22×1.6×10-19V =1.56×118 V .答案:2.34×118 m/s 1.56×118 V11.(14分)分别用λ和34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的逸出功是多大?解析:设此金属的逸出功为W 0,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如下两式: 当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时:E k1=hc λ-W 0①当用波长为34λ的光照射时:E k2=4hc 3λ-W 0②又E k1E k2=12③ 解①②③组成的方程组得:W 0=2hc 3λ.答案:2hc 3λ12.(18分)如图所示,伦琴射线管两极加上一高压电源,即可在阳极A 上产生X 射线.(h =6.63×10-34 J ·s ,电子电荷量e =1.6×10-19 C)(1)若高压电源的电压为20 kV ,求X 射线的最短波长;(2)若此时电流表读数为5 mA ,1 s 内产生5×1013个平均波长为1.0×10-10 m 的光子,求伦琴射线管的工作效率.解析:(1)伦琴射线管阴极上产生的热电子在20 kV 高压加速下获得的动能全部变成X 光子的能量,X 光子的波长最短.由W =Ue =hν=hc λ得λ=hc Ue =6.63×10-34×3×1082×104×1.6×10-19m =6.2×10-11 m.(2)高压电源的电功率P 1=UI =100 W ,每秒产生X 光子的能量P 2=nhc λ=0.1 W效率为η=P 2P 1×100%=0.1%. 答案:(1)6.2×10-11 m (2)0.1%。
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册课时检测试卷
第一章静电场(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电荷从静止开始只在静电力作用下运动(最初阶段的运动),则电荷()A.总是从电势高的地方移到电势低的地方B.总是从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移到电场强度小的地方C.总是从电势能大的地方移到电势能小的地方D.总是从电势能小的地方移到电势能大的地方2.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放在P点的点电荷的电荷量减半,则P点的场强减半B.若P点没有试探电荷,则P点的场强为零C.P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点受的静电力越大D.P点的场强方向为试探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3.如图1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上,固定三个正点电荷,电荷量的大小q′<q,则三角形ABC的几何中心处电场强度的方向()A.平行于AC边B.平行于AB边图1C.垂直于AB边指向CD.垂直于AB边指向AB4.(2018·上海·11)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BC=1∶2,B点位于A、C之间,在B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当在A处放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时,它所受到的静电力为F;移去A处电荷,在C处放一电荷量为-2q的点电荷,其所受静电力为()A.-F/2 B.F/2 C.-F D.F5.空间存在甲、乙两相邻的金属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原来不带电,由于静电感应,两球在空间形成了如图2所示稳定的静电场.实线为其电场线,虚线为其等势线,A、B两点与两球球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D两点关于直线AB对称,则()图2A.A点和B点的电势相同B.C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正电荷从A点移至B点,静电力做正功D.负电荷从C点沿直线CD移至D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6.一个电荷量为10-6 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功2×10-6 J,从C点移到D点克服静电力做功7×10-6 J,若已知C点比B点电势高3 V,且A、B、C、D四点在同一条电场线上,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7.如图3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之间,有一带负电的油滴处于静止状态,若某时刻油滴的电荷量开始减小,为维持该油滴原来的静止状态,应()A.给平行板电容器充电,补充电荷量B.给平行板电容器放电,减小电荷量图3C.使两极板相互靠近些D.使两极板相互远离些8.如图4甲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P处.若在t0时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A板运动,时而向B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板上.则t0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甲乙图4A .0<t 0<T 4B.T 2<t 0<3T 4C.3T 4<t 0<T D .T <t 0<9T 89.如图5所示,实线为方向未知的三条电场线,虚线1和2为等势线。
高二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课时过关检测16 最新
本章优化总结波粒二象性⎩⎪⎪⎪⎪⎪⎨⎪⎪⎪⎪⎪⎧能量的量子化⎩⎪⎨⎪⎧黑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其极大值 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能量子{定义: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大小:ε=hν,h =6.63×10-34J ·s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本质:电子――→吸收光子光电子规律:(1)存在着饱和电流;(2)存在着遏止电压(最大初动能)和截止频率; (3)瞬时性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康普顿效应:石墨晶体X 射线的散射,说明光子具有动量光子说⎩⎪⎨⎪⎧光子:光本身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这些能量子叫做光子光子的能量:ε=hν光子的动量:p =h λ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少量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波动性高频光子粒子性显著,低频光子波动性显著光传播时表现出波动性,与微粒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提出粒子具有波动性:物质波或概率波电子的衍射现象证实了粒子的波动性概率波波长:λ=h p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 4π专题一光电效应规律及其应用有关光电效应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光电效应现象的判断,二是运用光电效应方程进行计算.求解光电效应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光电效应规律,明确各概念之间的决定关系,准确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1.决定关系及联系2.“光电子的动能”可以是介于0~E km的任意值,只有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且随入射光频率增大而增大.3.光电效应是单个光子和单个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金属中的某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只有当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而逸出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4.入射光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的总能量,在入射光频率ν不变时,光强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照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但若入射光频率不同,即使光强相同,单位时间内照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也不相同,因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也不相同(形成的光电流也不相同).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1)图甲中电极A为光电管的________(填“阴极”或“阳极”);(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νc=________Hz,逸出功W0=________J;(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ν=7.00×1014 Hz,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________J.[解析](1)电极A为光电管的阳极.(2)由U c-ν图象知,铷的截止频率为νc=5.15×1014 Hz.由W0=hν0得W0=3.41×10-19 J.(3)由光电效应方程得:E k=hν-W0=6.63×10-34×7.00×1014J-3.41×10-19J=1.23×10-19 J.[答案](1)阳极(2)5.15×1014 Hz 3.41×10-19(3)1.23×10-19 J1.(多选)(2018·河北保定模拟)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调换电源的极性,移动滑片P,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电压表示数为遏止电压U0的数值B.保持光照条件不变,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将一直增大C.不改变光束颜色和电路,增大入射光束强度,电流表示数会增大D .阴极K 需要预热,光束照射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有光电流 解析:选BC.当只调换电源的极性时,电子从K 到A 减速运动,到A 恰好速度为零时对应电压为遏止电压,所以A 项错;当其他条件不变,P 向右滑动,加在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增加,光电子运动更快,由I =q t 得电流表读数变大,B 项正确.只改变光束强度时,单位时间内光电子数变多,电流表示数变大,C 项正确.因为光电效应的发生是瞬间的,阴极K 不需要预热,所以D 项错.专题二 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进一步认识1.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比如干涉、衍射现象中,如果用强光照射,在光屏上立刻出现了干涉、衍射条纹,波动性体现了出来;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如果用微弱的光照射,在屏上就只能观察到一些分布毫无规律的光点,粒子性充分体现;但是如果微弱的光在照射时间加长的情况下,在感光底片上的光点分布又会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倾向于干涉、衍射的分布规律.这些实验为人们认识光的波粒二象性提供了良好的依据.2.光子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一样,具有能量和动量,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起主导作用.3.光子的能量与其对应的频率成正比,而频率是波动性特征的物理量,因此E =h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密切联系.4.对不同频率的光,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而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5.光在传播时体现出波动性,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体现出粒子性.6.处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其二象性,搞清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多选)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产生干涉图样,体现的是波动性,A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留下清晰的径迹,不能体现波动性,B错误;衍射体现的是波动性,C正确;电子显微镜利用了电子束波长短的特性,D正确.[答案]ACD2.(多选)从光的波粒二象性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是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每个光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C.在光的干涉中,暗条纹的地方是光子不会到达的地方D.在光的干涉中,亮条纹的地方是光子到达概率最大的地方解析:选BD.一个光子谈不上波动性,A错误;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最小的地方,C错误.。
高二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课时过关检测44
[随堂达标]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谱B.线状谱和暗线谱都可以对物质成分进行分析C.霓虹灯发光形成的光谱是连续谱D.巴耳末公式只适用于氢原子发光答案:BD2.(2018·南通高二检测)白炽灯发光产生的光谱是()A.连续光谱B.明线光谱C.原子光谱D.吸收光谱解析:选 A.白炽灯发光属于炽热的固体发光,所以发出的是连续光谱.3.(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进行光谱分析,可以用线状谱,也可以用吸收光谱B.光谱分析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迅速C.使一种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另一种物质的低温蒸气,取得吸收光谱,就可以对前者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D.摄下月球的光谱,可以分析出月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解析:选AB.由于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所以光谱分析可以用线状谱或者吸收光谱.月球的光谱是太阳的反射光谱,故不能分析月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4.(多选)关于巴耳末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巴耳末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巴耳末公式B .巴耳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连续性C .巴耳末依据氢光谱的分析总结出巴耳末公式D .巴耳末公式准确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实际,其波长的分立值并不是人为规定的解析:选CD.由于巴耳末是利用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4条谱线作了分析总结出的巴耳末公式,并不是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来的,巴耳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分立性,也就是氢原子实际只发出若干特定频率的光,由此可知,选项C 、D 正确.5.(选做题)(2018·常州高二检测)氢原子光谱巴耳末系最小波长与最大波长之比为( )A.59 B .49C.79D.29解析:选A.由巴耳末公式1λ=R ⎝ ⎛⎭⎪⎫122-1n 2,n =3,4,5,…当n =∞时,最小波长1λ1=R 122① 当n =3时,最大波长1λ2=R ⎝ ⎛⎭⎪⎫122-132② 由①②得λ1λ2=59. [课时作业] [学生用书P90(独立成册)]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形成连续光谱B .各种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和它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C.气体发出的光只能产生明线光谱D.甲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乙物质的蒸气形成了甲物质的吸收光谱解析:选A.据连续光谱的产生知A对;由于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和明线光谱中的明线相对应,但通常吸收光谱中看到的暗线要比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少,所以B不对;气体发光也可以形成连续光谱,所以C不对;甲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乙物质的蒸气形成了乙物质的吸收光谱,所以D不对,应选A.2.关于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连续谱B.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线状谱C.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D.作光谱分析时,利用连续谱和线状谱都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解析:选C.不同光源发出的光谱有连续谱,也有线状谱,故A、B错误.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C正确.利用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可以进行光谱分析,D错误.3.太阳的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缺少相应的元素B.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D.太阳内部存在着相应的元素解析:选 C.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由于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过温度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产生的,表明太阳大气层中含有与这些特征谱线相应的元素.4.(2018·南京高二检测)关于物质的吸收光谱和明线光谱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吸收光谱和明线光谱的产生方法不同,它们的谱线互不相关B.吸收光谱和明线光谱的产生方法相同,它们的谱线重合C.明线光谱与吸收光谱都是原子光谱,它们的特征谱线相对应D.明线光谱与吸收光谱都可以用于光谱分析,以鉴别物质和确定化学组成解析:选 D.吸收光谱和明线光谱的产生方法不同,同种物质吸收光谱中的暗线与它明线光谱中的明线相对应,A、B错误.明线光谱与吸收光谱都是原子的特征谱线,但是明线光谱是原子光谱,吸收光谱不是原子光谱,C错误.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都可以进行光谱分析,D正确.5.对于巴耳末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与巴耳末公式相对应B.巴耳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可见光部分的光的波长C.巴耳末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一个线系的波长,其中既有可见光,又有紫外光D.巴耳末公式确定了各种原子发光中的光的波长解析:选C.巴耳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中一个线系的波长,不能描述氢原子发出的各种波长,也不能描述其他原子的发光,故A、D错误;巴耳末公式是由当时已知的可见光中的部分谱线总结出来的,但它适用于整个巴耳末线系,该线系包括可见光和紫外光,故B 错误,C正确.6.(2018·湛江高二检测)如图甲所示的a、b、c、d为四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该矿物中缺少的元素为()A.a元素B.b元素C.c元素D.d元素解析:选B.把矿物的线状谱与几种元素的特征谱线进行对照,b 元素的谱线在该线状谱中不存在,故选项B正确,与几个元素的特征谱线不对应的线说明该矿物中还有其他元素.二、多项选择题7.要得到钠元素的特征谱线,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使固体钠在空气中燃烧B.将固体钠高温加热成稀薄钠蒸汽C.使炽热固体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钠蒸汽D.使炽热固体发出的白光通过高温钠蒸汽解析:选BC.炽热固体发出的是连续谱,燃烧固体钠不能得到特征谱线,A错误;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线状谱,B正确;强烈的白光通过低温钠蒸汽时,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产生钠的吸收光谱,C正确,D错误.8.(2018·哈尔滨高二检测)关于经典电磁理论与氢原子光谱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典电磁理论很容易解释原子的稳定性B.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时,电子会不断释放能量,最后被吸附到原子核上C.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的D.氢原子光谱彻底否定了经典电磁理论解析:选BC.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时,电子会不断释放能量,最后被吸附到原子核上,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并且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的.氢原子光谱并没有完全否定经典电磁理论,而是要引入新的观念.故正确答案为B、C.9.(2018·杭州高二检测)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B.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C.由于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D.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解析:选ACD.原子光谱为线状谱;各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据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进行光谱分析可鉴别物质组成.由此知A、C、D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10.关于太阳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太阳光经过太阳大气层时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吸收后而产生的C.根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可以分析太阳的物质组成D.根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可以分析地球大气层中含有哪些元素解析:选AB.太阳是高温物体,它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某些特定频率的光会被太阳大气层中的某些元素的原子吸收,从而使我们观察到的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因此,选项A 、B 正确.分析太阳的吸收光谱,可知太阳大气层的物质组成,由于地球大气层的温度很低,太阳光通过地球大气层时不会被地球大气层中的物质原子吸收,故选项C 、D 错误.三、非选择题11.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中波长最长的光波的光子能量为E 1,其次为E 2,则E 1E 2为多少? 解析:由1λ=R ⎝ ⎛⎭⎪⎫122-1n 2得:当n =3时,波长最长,1λ1=R ⎝ ⎛⎭⎪⎫122-132,当n =4时,波长次之,1λ2=R ⎝ ⎛⎭⎪⎫122-142,解得:λ1λ2=2720,由E =h c λ得:E 1E 2=λ2λ1=2027.答案:202712.氢原子光谱除了巴耳末系外,还有莱曼系、帕邢系等,其中帕邢系的公式为1λ=R ⎝ ⎛⎭⎪⎫132-1n 2,n =4,5,6,…,R =1.10×118 m -1.若已知帕邢系的氢原子光谱在红外线区域,试求:(1)n =6时,对应的波长;(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速为多少?n =6时,传播频率为多大?解析:(1)由帕邢系公式1λ=R ⎝ ⎛⎭⎪⎫132-1n 2 当n =6时,λ=1.18×10-6 m.(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红外线区域,而红外线属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故波速为光速c =3×118 m/s ,由v =λT =λν,得ν=v λ=c λ=3×1081.09×10-6 Hz =2.75×1014 Hz. 答案:(1)1.18×10-6 m(2)3×118 m/s 2.75×1014 Hz。
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册课后达标检测
1.硫化镉的电阻率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材料的这种特性可以制成()A.热敏电阻B.光敏电阻C.电容器D.电感器解析:选B.硫化镉的电阻率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故这种材料对光照敏感,可以制成光敏电阻,B项正确.2.下列有关传感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日本福岛大地震时用的生命探测仪利用了生物传感器B.“嫦娥三号”卫星搭载的CCD立体相机获取月球数据利用了光传感器C.电子秤称量物体质量是利用了力传感器D.火灾报警器能够在发生火灾时报警是利用了温度传感器解析:选 D.生命探测仪是利用生物传感器,立体相机是利用光学传感器,电子秤是利用压力传感器,火灾报警是在烟雾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够输出电信号,使警铃发声或使红灯闪烁,自动报警,利用了烟雾传感器而不是利用了温度传感器,故A、B、C对,D错.3.(多选)如图所示为一个逻辑电平检测电路,A与被测点相接,则()A.A为低电平,LED发光B.A为高电平,LED发光C.A为低电平,LED不发光D.A为高电平,LED不发光解析:选BC.当A端为高电平,Y端输出低电平,则加在LED 两端的是正向电压,则LED发光;当A端为低电平,Y端输出高电平,则LED不发光,故选BC.4.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绝缘重球.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选D.0~t1时间内,I不变,说明压敏电阻所受压力不变或不受压力,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加速直线运动;t1~t2时间内,I 逐渐增大,压敏电阻所受压力逐渐增大,小车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至t2时刻加速度达到一定的值;t2~t3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正确选项为D.5.(2018·济南高二月考)电子打火机的点火原理是压电效应,压电片在受压时会在两侧形成电压且电压大小与压力近似成正比.现有一利用压电效应制造的电梯加速度传感器,如图所示.压电片安装在电梯地板下,电压表与压电片构成闭合回路用来测量压电片两侧形成的电压.若发现电压表示数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梯一定加速上升B.电梯一定减速下降C.电梯加速度一定向上D.电梯加速度一定向下解析:选 C.电压表示数增大说明人对地板的压力变大,对人受力分析知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所受重力,即人的加速度一定向上,所以电梯可能向上加速,也可能向下减速.6.(多选)为锻炼身体,小明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拉力计,如图所示是原理图.轻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弹簧的电阻不计,P与R1间的摩擦不计),弹簧劲度系数为100 N/cm.定值电阻R0=5 Ω,ab是一根长为5 cm的均匀电阻丝,阻值R1=25 Ω,电源输出电压恒为U=3 V,理想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当拉环不受力时,滑片P位于a端.下列关于这个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电源内阻)()A.小明在电路中连入R0的目的是保护电路B.当拉环不受力时,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读数为0.1 AC.当拉力为400 N时,电流表指针指在0.3 A处D.当拉力为400 N时,电流表指针指在0.5 A处解析:选ABC.若电路无电阻R0,且金属滑片P在b端时,回路短路损坏电源,R0的存在使电路不出现短路,因此选项A正确.当拉环不受力时,滑片P在a端,由欧姆定律得,I=U=0.1 A,R0+R1故选项B正确.拉力为400 N时,由F=kΔx,则Δx=4 cm,对应的电阻为R aP=20 Ω,R1接入电路的电阻R Pb=5 Ω,由欧姆定律得,I′=U=0.3 A,故选项D错,C正确.R0+R Pb7.(2018·宜春高二检测)如图是热水器的恒温集成电路,R0是热敏电阻,温度较低时其阻值很大,温度较高时阻值很小.如果热水器中没有水或水温较高时,继电器会放开簧片,发热器断路,反之会吸住簧片接通发热器.如果热水器中没有水时,电路中BC部分就处于________(选填“断路”或“短路”)状态,则在电路图的虚线框内的门电路应是________门,当温度较低时,门电路的输入端A是________(选填“高”或“低”)电势.解析:热水器中没有水,BC部分相当于断路.热水器中没有水或水温较高时,继电器都能使发热器断路,故可判断虚线框内应是“与”门,当温度较低时,R0阻值较大,故门电路输入端A是高电势.答案:断路与高8.电动机的自动控制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 H为热敏电阻,R L为光敏电阻,当温度升高时,R H的阻值远小于R1;当光照射R L时,其阻值远小于R2,为使电动机在温度升高或受到光照时能自动启动,电路中的虚线框内应选________门逻辑电路;若要提高光照时电动机启动的灵敏度,可以________R2的阻值(填“增大”或“减小”).解析:为使电动机在温度升高或受到光照时能自动启动,所以是“或门”.即热敏电阻或光敏电阻的电阻值较小时输入端电势升高,此时电动机工作,则输入为1时,输出为1,若要提高光照时电动机启动的灵敏度,需要在光照较小,即R L有一个较小的变化时,R2两端的电压变化就比较明显,此时输入为1,输出为1,所以要增大R2.答案:或增大9.一热敏电阻在温度为80 ℃时阻值很大,当温度达到100 ℃时阻值就很小,今用一电阻丝给水加热,并配以热敏电阻以保持水温在80℃到100 ℃之间,可将电阻丝与热敏电阻并联,一并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图中R1为热敏电阻,R2为电阻丝.请简述其工作原理.解析:开始水温较低时,R1阻值较大,电阻丝R2对水进行加热;当水温达到100 ℃左右时,R1阻值变得很小,R2被短路,将停止加热;当温度降低到80 ℃时,R1阻值又变得很大,R2又开始加热.这样就可达到保温的效果.答案:见解析10. 如图所示为某种电子秤的原理示意图,AB为一均匀的滑线电阻,阻值为R,长度为L,两边分别有P1、P2两个滑动头,P1可在竖直绝缘光滑的固定杆MN上保持水平状态而上下自由滑动,弹簧处于原长时,P1刚好指着A端,P1与托盘固定相连.若P1、P2间出现电压时,该电压经过放大,通过信号转换后在显示屏上将显示物体重力的大小.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托盘自身质量为m0,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1)托盘上未放物体时,在托盘自身重力作用下,P1与A端的距离x1;(2)托盘上放有质量为m的物体时,P1与A端的距离x2;(3)托盘上未放物体时通常先校准零点,其方法是:调节P 2,使P 2离A 端的距离也为x 1,从而使P 1、P 2间的电压为零.校准零点后,将物体m 放在托盘上,试推导出物体质量m 与P 1、P 2间的电压U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析:托盘的移动带动P 1移动,使P 1、P 2间出现电势差,电势差的大小反映了托盘向下移动距离的大小,由于R 为均匀滑线电阻,则其阻值与长度成正比.(1)由力的平衡知识有:m 0g =kx 1,解得x 1=m 0g k .(2)放上物体m 重新平衡后:m 0g +mg =kx 2解得x 2=(m +m 0)g k. (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E =IR ,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 U =IR 串(R 串为P 1、P 2间电阻)由R 串R =x L ,其中x 为P 1、P 2间的距离,则x =x 2-x 1=mg k ,联立解得:m =kLU gE .答案:(1)m 0g k (2)(m +m 0)g k (3)m =kLU gE。
高二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课时过关检测33
第5节核力与结合能1.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知道核力的性质.2.能解释轻核和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3.知道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概念. 4.知道什么是质量亏损,能应用质能方程进行计算.一、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核力:原子核内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核力的特点(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2)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_m之内.(3)核力的饱和性: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错误!1.(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库仑力大.()(2)原子核内的质子是靠万有引力来抗衡库仑斥力的.()(3)弱相互作用是引起β衰变的原因.()提示:(1)×(2)×(3)√二、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和结合能1.轻原子核和重原子核(1)较轻原子核:质子数和中子数大致相等.(2)较重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原子核两者相差越多.2.结合能和比结合能(1)结合能: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的,要把它们分开,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2)比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为比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最稳定.2.(1)自然界中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都相等.()(2)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它的结合能就越大.()(3)结合能越大,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越稳定.()(4)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一定越大.()提示:(1)×(2)√(3)×(4)×三、质量亏损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的现象.3.亏损的质量与释放的能量间的关系:ΔE=Δmc2.有人认为质量亏损就是核子的个数变少了,这种认识对不对?提示:不对.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即核子的个数不变,只是核子组成原子核时,仿佛变“轻”了一些,原子核的质量总是小于其全部核子质量之和,即发生了质量亏损.知识点一根据核力的性质解释原子核的稳定性1.核力的性质(1)核力是四种相互作用中的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2)核力是短程力.约在10-15m数量级时起作用,距离大于0.8×10-15m时为引力,距离小于0.8×10-15m时为斥力,距离为10×10-15 m时核力几乎消失.(3)核力具有饱和性.核子只对相邻的少数核子产生较强的引力,而不是与核内所有核子发生作用.(4)核力具有电荷无关性.核力与核子电荷无关.2.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关系(1)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但对于较重的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原子核,两者相差越多.(2)形成原因:①若质子与中子成对地人工构建原子核,随原子核的增大,核子间的距离增大,核力和电磁力都会减小,但核力减小得更快.所以当原子核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相距较远的质子间的核力不足以平衡它们之间的库仑力,这个原子核就不稳定了.②若只增加中子,因为中子与其他核子没有库仑斥力,但有相互吸引的核力,所以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所以稳定的重原子核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③由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以及核力的饱和性,若再增大原子核,一些核子间的距离会大到其间根本没有核力的作用,这时候再增加中子,形成的核也一定是不稳定的.对核力的理解下列关于核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力同万有引力没有区别,都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核力就是电磁力C.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D.核力与电荷有关[解析]核力是短程力,超过1.5×10-15m,核力急剧下降几乎消失,故选项C正确.核力与万有引力、电磁力不同,故选项A、B 错误.核力与电荷无关,故选项D错误.[答案] C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数比例(多选)关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个数一定相等B.稳定的重原子核里,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C.原子核大到一定程度时,相距较远的质子间的核力不足以平衡它们之间的库仑力,这个原子核就不稳定了D.质子和中子可以组合成任意稳定的核[解析]因为库仑力是长程力,它作用于核内所有质子,而核力只作用于相邻的核子,随着Z的增加,为使原子核保持稳定,必须靠中子数的增多来抵消库仑力的作用.因此,随着Z的增加,稳定核的中子数越来越大于质子数.[答案]BC(1)核力表现方面:核力并不只是引力,当距离小于0.8×10-15 m时,表现为斥力,核子不会融合在一起.(2)原子核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方面: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差不多,较重的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知识点二对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理解1.结合能:要把原子核分成核子时吸收的能量或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2.比结合能:等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原子核中核子个数的比值,它反映了原子核的稳定程度.3.比结合能曲线: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随质量数变化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中等质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最大,轻核和重核的比结合能都比中等质量的原子核要小.(多选)对结合能、比结合能的认识,下列正确的是()A.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一定释放能量B.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可能吸收能量C.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D.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解题探究](1)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2)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吗?[解析]由自由核子结合为原子核的过程中,核力做正功,释放出能量.反之,将原子核分开变为自由核子,它需要吸收相应的能量,该能量即为结合能,故A正确,B错误;核子越多的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但它的比结合能不一定大,比结合能的大小反映了原子核的稳定性,故C错误,D正确.[答案]AD(1)比结合能的大小反映了原子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2)结合能ΔE=nE由核子数和比结合能共同决定.(3)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较大,因而中等质量的原子核较稳定.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吸收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放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B.重核与中等质量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都大C.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均比轻核的要大D.以上说法均错误解析:选 C.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结合能,它等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所以选项A错误;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比结合能较大,所以选项B错误;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较大,核子数又较多,其结合能比轻核的要大,所以选项C 正确.知识点三对质量亏损和质能方程的理解1.质量亏损:所谓质量亏损,并不是质量消失,减少的质量在核子结合成核的过程中以能量的形式辐射出去了.反过来,把原子核分裂成核子,总质量要增加,总能量也要增加,增加的能量要由外部供给.总之,物体的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E=mc2.2.质能方程E=mc2(1)质能方程说明,一定的质量总是跟一定的能量相联系的.具体地说,一定质量的物体所具有的总能量是一定的,等于光速的平方与其质量之积,这里所说的总能量,不是单指物体的动能、核能或其他哪一种能量,而是物体所具有的各种能量的总和.(2)质能方程的本质①质量或能量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决不能把物质和它们的某一属性(质量和能量)等同起来;②质能方程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不可分割性,方程建立了这两个属性在数值上的关系,这两个量分别遵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质量和能量在数值上的联系决不等于这两个量可以相互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就是能量,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B.由E=mc2可知,能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可以用物体质量作为它所蕴藏的能量的量度C.核反应中发现的“质量亏损”是消失的质量转变为能量D.因为在核反应中能产生能量,有质量的转化,所以系统只有质量数守恒,系统的总能量和总质量并不守恒[解析]E=mc2说明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联系,即能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但并不说明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故A错误,B正确;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并不是质量消失,实际上是由静止的质量变成运动的质量,并不是质量转变成能量,故C错误;在核反应中,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在核反应前后只是能量的存在方式不同,总能量不变,在核反应前后只是物质由静质量变成动质量,故D错误.[答案] B质能方程反映了质量与能量的对应关系,物体的能量跟其质量成正比,即一定的能量必定对应着一定的质量,质量不能转化为能量.2.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E=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B.根据ΔE=Δmc2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C.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D.E=mc2中的E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解析:选D.E=mc2中的E表示物体具有的总能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故A说法正确;ΔE=Δmc2表示的意义是当物体的能量增加或减少ΔE时,它的质量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Δm,故B说法正确;只有在出现质量亏损时,才能释放核能,故C说法正确,所以选D.典型问题——核能的计算方法1.根据质量亏损计算(1)根据核反应方程:计算核反应前和核反应后的质量亏损Δm.(2)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或ΔE=Δmc2计算核能.2.利用原子质量单位u和电子伏特间的关系计算(1)明确原子质量单位u和电子伏特间的关系:因为1 u=1.660 6×10-27 kg则E=mc2=1.660 6×10-27×(2.997 9×118)2 J≈1.492 4×10-10 J.又1 eV=1.618 2×10-19 J则E=1.492 4×10-10 J=931.5 MeV.(2)根据(1)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5 MeV能量,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的原子质量单位数乘以931.5 MeV,即ΔE=Δm ×931.5 MeV.3.利用比结合能来计算核能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子的比结合能×核子数.核反应中反应前系统内所有原子核的总结合能与反应后生成的所有新核的总结合能之差,就是该次核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核能.3H的质量是3.016 180 u,质子的质量是1.018 277 u,中子的质量是1.018 665 u.求:(质量亏损1 u相当于释放931.5 MeV的能量)(1)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为氚核时,是吸收还是放出能量?该能量为多少?(2)氚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各是多少?[解析](1)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氚核的反应方程式是11H +210n→31H,反应前各核子总质量为m p+2m n=(1.018 277+2×1.018 665)u=3.184 618 u,反应后新核的质量为m H=3.016 180 u,质量亏损为Δm=(3.016 180-3.184 618)u=-0.018 557 u.因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故此核反应放出能量.释放的核能为ΔE =0.018 557×931.5 MeV =7.97 MeV .(2)氚核的结合能即为ΔE =7.97 MeV ,它的比结合能为ΔE 3=2.66 MeV .[答案] (1)放出能量,能量为7.97 MeV(2)7.97 MeV 2.66 MeV(1)计算过程中Δm 的单位是kg ,ΔE 的单位是J.(2)若Δm 的单位是u ,ΔE 的单位是MeV ,可直接利用公式ΔE =Δm ×931.5 MeV 来计算核能.氘核和氚核反应时的核反应方程为21H +31H →42He +10n已知31H 的比结合能是2.78 MeV ,21H 的比结合能是1.18 MeV ,42He的比结合能是7.18 MeV ,试计算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解析:反应前氘核和氚核的总结合能E 1=(1.18×2+2.78×3)MeV=10.52 MeV .反应后生成的氦核的结合能E 2=7.18×4 MeV =28.12 MeV .由于单个核子无结合能,所以反应过程释放出的能量ΔE =E 2-E 1=(28.12-10.52)MeV=17.6 MeV .答案:17.6 MeV[随堂达标]1.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我们知道分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那么分子力实质上属于() A.引力相互作用B.电磁相互作用C.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D.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解析:选B.分子力作用范围约在10-10 m数量级上,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0-15m和10-18m之内,在这个距离上分子力不存在.在分子力作用范围内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都存在,但由于电磁力远大于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分子力本质上属于电磁相互作用.2.对原子核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力可使一些中子组成原子核B.核力可使非常多的质子组成原子核C.不存在只有质子的原子核D.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内一定有中子解析:选 D.由于原子核带正电,不存在只有中子的原子核,但核力也不能把非常多的质子聚集在一起组成原子核,原因是核力是短程力,质子之间还存在“长程力”——库仑力,A、B错误;自然界中存在只有一个质子的原子核,如11H,C错误;较大质量的原子核内只有存在一些中子,才能削弱库仑力,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故D正确.3.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平均核子质量A与原子充数Z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D、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B.若D、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C.若C、B能结合成A,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D.若F、C能结合成B,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解析:选A.D、E平均核子质量大于F平均核子质量,D、E结合成F,出现质量亏损,要释放能量,A对、B错,C、B结合成A,F、C结合成B都是质量增加,结合过程要吸收能量,C、D错.4.(2018·高考北京卷)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真空中光速为c,当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时,放出的能量是()A.m3c2B.(m1+m2)c2C.(m3-m2-m1)c2 D.(m1+m2-m3)c2解析:选 D.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氘核时,总质量减小了,即质量亏损Δm=m1+m2-m3.依据质能方程可知,放出的能量为ΔE =Δmc2=(m1+m2-m3)c2.5.(2018·辽宁鞍山检测)已知氮核质量m N=14.018 53 u,氧核质量m O=17.018 54 u,氦核质量m He=4.018 87 u,质子质量m H=1.018 15 u,试判断核反应:147N+42He―→178O+11H是吸能反应,还是放能反应?能量变化多少?解析:反应前总质量m N+m He=18.011 40 u反应后总质量m O+m H=18.012 69 u因为反应中质量增加,所以此反应为吸能反应,所吸能量为ΔE =Δmc2=[(m O+m H)-(m N+m He)]c2=(18.012 69-18.011 40)×931.5 MeV=1.2 MeV.答案:吸能反应能量变化量为1.2 MeV[课时作业] [学生用书P118(独立成册)]一、单项选择题1.(2018·湛江高二检测)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组成,这两个质子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库仑力和核力,则三种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核力、万有引力、库仑力B.万有引力、库仑力、核力C.库仑力、核力、万有引力D.核力、库仑力、万有引力解析:选 D.核力是核子之间的一种强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巨大,远超过两个质子之间的库仑力,两质子之间的万有引力远小于库仑力,故选项D正确.2.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这是因为()A.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荷间存在很大的库仑力B.核子具有质量且相距很近,存在很大的万有引力C.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D.核子间存在着复杂磁力解析:选 C.核子之间存在核力作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就要克服核力作用,故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故选C.3.(2018·佛山高二检测)某核反应方程为21H+31H→42He+X.已知21H 的质量为2.013 6 u,31H的质量为3.018 0 u,42He的质量为4.018 6 u,X的质量为1.018 7 u,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是质子,该反应释放能量B.X是中子,该反应释放能量C.X是质子,该反应吸收能量D.X是中子,该反应吸收能量解析:选B.由题目所给核反应方程式,根据核反应过程质量数、电荷数守恒规律,可得21H+31H→42He+10X,X为中子,在该反应发生前反应物的总质量m1=2.013 6 u+3.018 0 u=5.181 6 u,反应后产物总质量m2=4.018 6 u+1.018 7 u=5.011 3 u.总质量减少,出现了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该反应释放能量,故B正确.4.(2018·济宁高二检测)当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时,放出28.30 MeV的能量,当三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碳核时,放出7.26 MeV的能量,则当6个中子和6个质子结合成一个碳核时,释放的能量为()A.21.18 MeV B.35.56 MeVC.77.64 MeV D.92.16 MeV解析:选D.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可结合成3个α粒子,放出能量3×28.30 MeV=84.9 MeV,3个α粒子再结合成一个碳核,放出7.26 MeV能量,故6个中子和6个质子结合成一个碳核时,释放能量为84.9 MeV+7.26 MeV=92.16 MeV.5.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发生核反应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γ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是11H+10n→31H+γB.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C.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E=(m3-m1-m2)cD .γ光子的波长λ=h (m 1+m 2-m 3)c 2解析:选B.此核反应的核反应方程为11H +10n →21H +γ,A 错;由质能方程,γ光子的能量为E =(m 1+m 2-m 3)c 2,C 错;由E =h c λ知,波长λ=h (m 1+m 2-m 3)c,D 错.故B 对. 6.如图所示是描述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m 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原子核A 分解为原子核B 、C 可能吸收能量B .将原子核D 、E 结合成原子核F 可能吸收能量C .将原子核A 分解为原子核B 、F 一定释放能量D .将原子核F 、C 结合成原子核B 一定释放能量解析:选C.因B 、C 核子平均质量小于A 的核子平均质量,故A 分解为B 、C 时,出现质量亏损,故放出核能,故A 错误,同理可得B 、D 错误,C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7.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产生γ光子,由此可见( )A .氘核的质量等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B .氘核的质量小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C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核能D .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会释放核能解析:选BC.由于结合时产生γ光子,即产生能量,故反应中有质量亏损,B对,A错;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该反应为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反应,故C对,D错.8.在下述几种情况中,一定能释放原子核能的是()A.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B.由质量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C.核反应中产生质量亏损时D.由重核裂变成质量较小的中等核解析:选ACD.任何一个原子核的质量总是小于组成它的所有核子的质量之和,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只要在反应过程中有质量亏损,就有能量释放出来.故A、C、D正确,B错误.9.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铯原子核(13355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20882Pb)的结合能D.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解析:选ABC.原子核分解成自由核子时,需要的最小能量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A正确.重核衰变时释放能量,衰变产物更稳定,即衰变产物的比结合能更大,衰变前后核子数不变,所以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选项B正确.铯核的核子数比铅核的核子数少,其结合能也小,选项C正确.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需放出能量,因此质量亏损产生的能量小于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D错误.10.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Δm,相应的能量ΔE=Δmc2=2.2 MeV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能量小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用能量等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用能量大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用能量大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解析:选AD.氘核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不能小于其结合能2.2 MeV,故A对;光子照射氘核时,光子和氘核组成的系统总动量不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光子被氘核吸收后,分解成的质子和中子的总动量不为零,故总动能也不为零,所以把氘核分解为质子和中子所需的能量应大于2.2 MeV,故D对,B、C错.三、非选择题11.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是用加速后动能为0.5 MeV的质子11H轰击静止的A Z X,生成两个动能均为8.9 MeV的42 He.(1 MeV=1.6×10-13 J)(1)上述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质量亏损为多少kg?解析:(1)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写出核反应方程为11H+73X →42He+42He或11H+73Li→42He+42He.(2)设反应前质子的动能为E k0,反应后42He的动能为E k,由于质量亏损而释放的能量为ΔE=2E k-E k0=(2×8.9-0.5)MeV=17.3 MeV,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有Δm=ΔEc2=17.3×1.6×10-13(3.0×108)2kg=3.1×10-29 kg.答案:(1)11H+73X→42He+42He(或11H+73Li→42He+42He)(2)3.1×10-29☆12.(2018·苏州高二检测)一个静止的铀核23292U(原子质量为232.187 2 u)放出一个α粒子(原子质量为4.018 6 u)后衰变成钍核22890 Th(原子质量为228.188 7 u).(已知原子质量单位1 u=1.67×10-27 kg,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1)写出铀核的衰变反应方程;(2)算出该衰变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3)若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新核的动能,则α粒子的动能为多少?解析:(1)23292U→22890Th+42He.(2)质量亏损Δm=m U-mα-m Th=0.018 9 uΔE=Δmc2=0.018 9×931.5 MeV=5.50 MeV.(3)系统动量守恒,钍核和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即p Th+(-pα)=0p Th=pαE kTh=p2Th2m ThE kα=p2α2mαE kTh+E kα=ΔE所以钍核获得的动能E kTh=mαmα+m Th·ΔE=44+228×5.50 MeV=0.18 MeV解得:E kα=5.50 MeV-0.18 MeV=5.41 MeV.答案:(1)23292U→22890Th+42He(2)5.50 MeV (3)5.41 MeV。
高二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课时过关检测51
课时训练17核力与结合能题组一核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这是因为()A.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荷间存在很大的库仑力B.核子具有质量且相距很近,存在很大的万有引力C.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D.核子间存在着复杂的磁力解析: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都有核力在做功,只有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才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因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巨大的能量变化,就得做功多,所以选C。
答案:C2.(多选)关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的核子间均存在核力B.原子核内的质子间均存在核力和库仑力C.当n个核子靠近到核力作用的范围而结合为原子核时,其间“势能”一定减小D.对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其中的中子起到增加核力、维系原子核稳定的作用解析:由于核力为短程力,只会发生在相邻核子之间,故A、B错误。
当n个核子靠近到核力作用范围内,而距离大于0.8×10-15m的核力表现为引力,在此过程核力必做正功,其间势能必定减小,形成原子核后距离一般不小于0.8×10-15 m,故C正确。
对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由于只有相邻的质子间才有核力,但各个质子间均有很强的库仑斥力,随着质子数的增加,其库仑斥力增加,对于稳定的原子核,必须存在较多的中子才能维系二者的平衡,故D正确。
答案:CD题组二结合能与比结合能3.下面关于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吸收的能量或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放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B.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越大C.重核与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都大D.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均比轻核的要大解析:根据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定义可知,只有D正确。
答案:D4.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解析:β衰变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核反应方程为H+e,选项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外界温度、压强等发生改变,选项C错误;比结合能越大,核子结合的越牢固,选项D错误。
高二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课时过关检测14
[随堂达标]1.关于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叙述正确的有( )A .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B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C .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无关D .黑体辐射无任何实验规律解析:选 A.黑体辐射的规律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2.根据爱因斯坦光子说,光子能量E 等于(h 为普朗克常量,c 、λ为真空中的光速、波长)( )A .h c λB .h λcC .h λ D.h λ解析:选A.由爱因斯坦光子说知,光子的能量E =hν,而c =νλ,故E =h c λ,选项A 正确.3.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 )A .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B .改用X 射线照射C .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 .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解析:选B.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必须使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X 射线的频率大于紫外线的频率.4.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E k -ν图象.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 eV ,锌的逸出功是3.24 eV ,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一个E k -ν坐标图中,用实线表示钨,用虚线表示锌,则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图是( )解析:选B.依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可知,E k -ν图线的斜率代表了普朗克常量h ,因此钨和锌的E k -ν图线应该平行.图线的横轴截距代表了截止频率νc ,而νc =W 0h ,因此钨的νc 大些.综上所述,B 图正确.5.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用频率为ν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 ,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 ,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 ,即将阴极K 接电源正极,阳极A 接电源负极,在KA 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 ,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 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 为逸出功,h 为普朗克常量,e 为电子电量)( )A .U =hνe -W eB .U =2h νe -W eC .U =2hν-WD .U =5h ν2e -W e解析:选B.以从阴极K 逸出的且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Ue =0-12mv 2m ①由光电效应方程得:nhν=12mv 2m +W (n =2,3,4…)②由①②式解得:U =nh νe -W e (n =2,3,4…)故选项B 正确.[课时作业] [学生用书P80(独立成册)]一、单项选择题1.(2018·宁波高二检测)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A .温度B .材料C .表面状况D .以上都正确解析:选 A.影响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的因素是温度,故选项A 正确.2.关于光电效应,下列几种表述正确的是( )A .金属的极限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 .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C .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要大D .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解析:选 D.金属的极限频率由该金属决定,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光电流的大小随入射光强度增大而增大,选项A 、B 错误;不可见光包括能量比可见光大的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也包括能量比可见光小的红外线、无线电波,选项C 错误;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波长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正确选项为D.3.某激光器能发射波长为λ的激光,发射功率为P ,c 表示光速,h 为普朗克常量,则激光器每秒发射的光子数为( )A.λP hcB .hP λc C.cP λh D .λPhc解析:选A.每个光子的能量E =hν=hc λ,每秒钟发射的总能量为P ,则n =P E =λP hc ,故选A.4.某种单色光的频率为ν,用它照射某种金属时,在逸出的光电子中动能最大值为E k ,则这种金属的逸出功和极限频率分别是( )A .h ν-E k ,ν-E k hB .E k -hν,ν+E k hC .h ν+E k ,ν-h E kD .E k +hν,ν+h E k解析:选A.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W =hν-E k .根据W =hν0知极限频率ν0=W h =ν-E k h .5.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动量p =h λ,它也遵守有关动量的规律.如图所示,真空中,有“∞”形装置可绕通过横杆中点的竖直轴OO ′在水平面内灵活地转动,其中左边是圆形黑纸片(吸收光子),右边是和左边大小、质量相同的圆形白纸片(反射光子).当用平行白光垂直照射这两个圆面时,关于装置开始时的转动情况(俯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顺时针方向转动B .逆时针方向转动C .都有可能D .不会转动解析:选B.根据动量定理Ft =mv t -mv 0,由光子的动量变化可知黑纸片和光子之间的作用力小于白纸片和光子之间的作用力,所以装置开始时逆时针方向转动,B 选项正确.6.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 )A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 .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 .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 .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解析:选 B.当光电管两端加上反向截止电压光电流为零时,则由动能定理得12mv 2-0=eU c ,对同一光电管逸出功W 0相同,使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有hν-W 0=12mv 2,两式联立可得,h ν-W 0=eU c .丙光的反向截止电压最大,则丙光的频率最大,选项A 、C 错误;又λ=c ν可知,λ丙<λ乙,选项B 正确;又hν-W 0=12mv 2-0=eU c 可知,丙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选项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7.(2018·南京高二检测)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在同一温度下,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越大B .在同一温度下,辐射强度最大的电磁波波长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而是处在最大与最小波长之间C .温度越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就越大D .温度越高,辐射强度最大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解析:选BCD.根据题图中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知选项B 、C 、D 正确.8.(2018·承德高二检测)如图所示为一真空光电管的应用电路,其阴极金属材料的极限频率为 4.5×1014 Hz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B .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C .用λ=0.5 μm 的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有光电流产生D .光照射时间越长,电路中的光电流越大解析:选BC.在光电管中若发生了光电效应,单位时间内发射光电子的数目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光电流的饱和值只与单位时间内发射光电子的数目有关.据此可判断A 、D 错误;波长λ=0.5 μm 的光子的频率ν=c λ=3×1080.5×10-6 Hz =6×1014 Hz>4.5×1014 Hz ,可发生光电效应.所以选项B 、C 正确.9.(2018·涟水中学月考)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 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关于康普顿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 .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C .当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后,其能量增加D .当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后,其能量减少解析:选BD.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 项错误,B 项正确;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故二者碰撞后,光子要把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光子的能量会减少,C 项错误,D 项正确.10.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A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B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C .入射光的频率为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D .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 解析:选AB.题中图象反映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知当入射光的频率恰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ν0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0,此时有hν0=W 0,即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选项B 正确;根据图线的物理意义,有W 0=E ,故选项A 正确,而选项C 、D 错误.三、非选择题11.某广播电台发射功率为10 kW ,在空气中波长为187.5 m 的电磁波,则:(1)该电台每秒钟从天线发射多少个光子?(2)若发射的能量子四面八方视为均匀的,试求在离天线2.5 km 处直径为2 m 的环状天线每秒钟接收的光子个数以及接收功率.解析:(1)每个能量子的能量ε=hν=h c λ=6.63×10-34×3×108187.5J ≈1.18×10-27 J ,则每秒钟电台发射上述波长的光子数N =P ·t ε=104×11.06×10-27个≈1181个. (2)设环状天线每秒钟接收的光子数为n 个,以电台发射天线为中心,则半径为R =2.5 km 的球面积S =4πR 2,而环状天线的面积S ′=πr 2,所以n =⎝ ⎛⎭⎪⎫πr 24πR 2×N =4×1183个,接收功率P 收=⎝ ⎛⎭⎪⎫πr 24πR 2·P =4×10-4 W.答案:(1)1181个 (2)4×1183个 4×10-4 W12.如图所示,阴极K 用极限波长λ0=0.66 μm 的金属铯制成,用波长λ=0.50 μm 的绿光照射阴极K ,调整两个极板电压.当A 板电势比阴极电势高出2.5 V 时,光电流达到饱和,电流表示数为0.64 μA.求:(1)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时的最大初动能.(2)如果把照射阴极的绿光光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求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的最大初动能.解析:(1)光电流达到饱和时, 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A ,阴极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的个数n =It e =0.64×10-61.6×10-19=4.0×1012(个).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 =hν-W 0=h c λ-h c λ0=6.63×10-34×3×118×⎝ ⎛⎭⎪⎫10.50×10-6-10.66×10-6 J =9.6×10-20 J. (2)如果照射光的频率不变,光强加倍,根据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知阴极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数n ′=2n =8.0×1012 个.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仍然是E k ≈9.6×10-20 J.答案:(1)4.0×1012 个 9.6×10-20 J(2)8.0×1012 个 9.6×10-12 J。
高二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课时过关检测34 最新
[随堂达标]1.(多选)关于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下述正确的是()A.威耳逊云室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可显示出射线运动的径迹B.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粗而直的是α射线C.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细而长的是γ射线D.威耳逊云室中显示粒子径迹的原因是电离,所以无法由径迹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解析:选AB.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把气体电离,过饱和蒸气以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雾滴沿射线的路线排列,显示出射线的径迹,故A正确;由于α粒子的电离本领大,贯穿本领小,所以α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粗而直,即B正确;由于γ射线的电离本领很弱,所以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而细长径迹是β射线的,所以C错误;把云室放在磁场中,由射线径迹的弯曲方向就可以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所以D错误.2.(多选)下列哪些应用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A.利用α射线照射可消除机器运转中产生的有害静电B.用射线照射种子可以使种子变异,培育出新品种C.用伦琴射线透视人体D.肿瘤病人在医院进行放疗答案:ABD3.(2018·宁夏银川九中高二检测)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其核反应方程为:42He+147N→178O+11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卢瑟福通过该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实验中是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C.卢瑟福通过该实验发现了质子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的过程中,电荷数一定守恒解析:选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散射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用α粒子轰击氮核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故B、C正确;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是守恒的,故D正确.4.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x+73Li→2y y+147N→x+178O y+94Be→z+126Cx、y和z是3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A.α粒子B.质子C.中子D.电子解析:选C.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以确定x为质子11H,y为42He即α粒子,z为中子10n.[课时作业] [学生用书P100(独立成册)]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产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使其成为更优良的品种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解析:选 D.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放射线的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为导体,将静电泄出.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不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作物种子发生的DNA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培育出优良品种.用γ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肯定有副作用,因此要科学地严格控制剂量.本题选D.2.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γ射线使空气电离,把静电荷导走B.利用β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C.利用α射线来治疗肺癌、食道癌等疾病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作为示踪原子解析:选D.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弱,应利用α射线的电离作用,A错;γ射线对生物具有物理化学作用,照射种子可使基因变异,可用于放射性治疗,β射线不具有生物作用,B、C均错;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放射性同位素带有“放射性标记”,可用探测器探测,D对.3.英国物理学家布拉凯特在充氮的云室中做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在如图所示的云室照片中,正确的图是()解析:选B.首先在α粒子(42He)、反冲核(178O)和质子(11H)这三种粒子中,反冲核的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径迹短而粗;质子的电离能力最弱,穿透能力最强——径迹细而长.另外,在α粒子轰击氮核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即pα=p O +p H.因此,反冲核与质子的运动方向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4.用中子轰击2713Al,产生2411Na和X粒子,2411Na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变成2412Mg,则X粒子和钠的衰变过程分别是() A.质子,α衰变B.电子,α衰变C.α粒子,β衰变D.正电子,β衰变解析:选 C.无论原子核的衰变,还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都满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根据以上守恒可得如下方程:10n+2713Al →2411Na+42He,2411Na→2412Mg+0-1e.显然,X粒子是α粒子,钠发生了β衰变.5.(2018·广州高二检测)以下几个核反应方程,粒子X代表中子的方程是()A.147N+42He―→178O+XB.94Be+42He―→126C+XC.3015P―→3014Si+XD.146C―→147N+X解析:选 B.由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以判断出选项B正确.6.放射性在技术上有很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目的.下表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聚乙烯膜轧薄,利用适当的放射线来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可利用的元素是()A.钋210 B.氡222C.锶90 D.铀238解析:选 C.要测定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则要求射线可以穿透薄膜,因此α射线不合适;另外,射线穿透作用还要受薄膜厚度影响,γ射线穿透作用最强,薄膜厚度不会影响γ射线穿透,所以只能选用β射线,而氡222半衰期太小,铀238半衰期太长,所以只有锶90较合适.二、多项选择题7.对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线能杀伤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分裂,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不会有伤害作用B.对具有放射性的废料,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并深埋地下进行处理C.γ射线探伤仪中的放射源必须存放在特制的容器里,而不能随意放置D.对可能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场所或物品进行检测是很有必要的解析:选BCD.射线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也是有害的,A选项错误;B、C、D关于射线的防护的表述都是正确的.8.近几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山东、洛阳、广州等地引进了十多台γ刀,治疗患者5 000余例,效果极好,成为治疗脑肿瘤的最。
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高二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其中9--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C.点电荷一定是电荷量很小的电荷D.两个带电的金属小球,不一定能将它们作为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处理2.如图所示,真空中A、B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分别为+Q和+q,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A、B之间用绝缘的轻弹簧连接。
当系统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0。
设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则()A.保持Q不变,将q变为3q,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等于3x0B.保持q不变,将Q变为3Q,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小于3x0C.保持Q不变,将q变为-q,平衡时弹簧的缩短量等于x0D.保持q不变,将Q变为-Q,平衡时弹簧的缩短量小于x03.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P、Q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P和EQ,电势分别为φP和φQ,则()A.EP>EQ,φP>φQB.EP>EQ,φP<φQC.EP<EQ,φP>φQD.EP<EQ,φP<φQ4.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
其中a、b 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相同的是()A.甲图中与点电荷等距的a、b两点B.乙图中两等量异号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与连线等距的a、b两点C.丙图中两等量同号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与连线等距的a、b两点D.丁图中匀强电场中的a、b两点5.地球表面附近某区域存在大小为150 N/C、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
一质量为1.00×10-4 kg、带电量为-1.00×10-7C的小球从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粒子的波动性1.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区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2.知道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3.了解德布罗意波和粒子动量的关系.一、光的波粒二象性1.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2.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光子的能量ε和动量p 可分别表示为:ε=h ν,p =h λ.能量ε和动量p 是描述物质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λ和频率ν是描述物质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普朗克常量h 架起了粒子性与波动性之间的桥梁.1.(1)光的干涉、洐射、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子数量越大,其粒子性越明显.( )(3)光具有粒子性,但光子又不同于宏观观念的粒子.( ) 提示:(1)√ (2)× (3)√二、粒子的波动性及物质波的实验验证1.粒子的波动性(1)德布罗意波: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相联系,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2)物质波的波长、频率关系式:波长:λ=h p 频率:ν=εh .2.物质波的实验验证(1)实验探究思路: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如果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则在一定条件下,也应该发生干涉或衍射现象.(2)实验验证: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实验,得到了电子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3)说明 ①人们陆续证实了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动性,对于这些粒子,德布罗意给出的ν=εh 和λ=h p 关系同样正确. ②宏观物体的质量比微观粒子的质量大得多,运动时的动量很大,对应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很小,根本无法观察到它的波动性.2.(1)一切宏观物体都伴随一种波,即物质波.( )(2)湖面上的水波就是物质波.( )(3)电子的衍射现象证实了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提示:(1)× (2)× (3)√知识点一 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D.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粒子性[解析]同一种光在不同条件下,有时表现出波动性,有时表现出粒子性,A错.电子是实物粒子,有静止质量;光子无静止质量,以场的形式存在,B错.光的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其波动性越显著,反之,粒子性越显著,C对.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波动性,D 错.[答案] C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二者是统一的.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越强,波长越短,粒子性越强.个别光子易显示粒子性,大量光子易显示波动性.知识点二 物质波的理解和波长计算1.对物质波的理解(1)任何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存在波动性,我们之所以观察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对应的波长太小的缘故.(2)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受统计规律支配,不要以宏观观点中的波来理解德布罗意波.(3)德布罗意假说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种推广,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质粒子,即光子与实物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又都具有波动性,与光子对应的波是电磁波,与实物粒子对应的波是物质波.2.计算物质波波长的方法(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宏观物体或微观粒子动量的表达式p =mv .(2)根据波长公式λ=h p 求解.(3)注意区分光子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和动量的不同表达式.如光子的能量:ε=h ν,动量p =h λ;微观粒子的动能:E k =12mv 2,动量p=mv .对物质波的理解下列关于德布罗意波的认识,正确的解释是( )A .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B .X 光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C .电子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D .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解析] 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波动性,A 项错;宏观物体由于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看不到它的干涉、衍射现象,但仍具有波动性,D 项错;X 光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是光子,它的衍射不能证实物质波的存在,B 项错.[答案] C物质波波长的计算如果一个中子和一个质量为10 g 的子弹都以103 m/s 的速度运动,则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分别是多长?(中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解析] 中子的动量为p 1=m 1v ,子弹的动量为p 2=m 2v ,据λ=h p 知中子和子弹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分别为λ1=h p 1,λ2=h p 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λ1=h m 1v ,λ2=h m 2v 将m 1=1.67×10-27 kg ,v =1×103 m/s ,h =6.63×10-34 J ·s ,m 2=1.0×10-2 kg 代入上面两式可解得λ1=4.0×10-10 m ,λ2=6.63×10-35 m.[答案] 4.0×10-10 m 6.63×10-35 m本题考查德布罗意波的波长计算.一般先求出动量,再由公式λ=h p 求德布罗意波的波长.注意将各物理量统一采用国际制单位.典型问题——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历程光的本性是什么?从牛顿的光的微粒说,到托马斯·杨和菲涅耳的光的波动说,从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说,到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人类对光的认识构成了一部科学史诗.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微粒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它们都说明了光的本性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C.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将牛顿的粒子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真正有机地统一起来[解析]光的波动性指大量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不是惠更斯的波动说中宏观意义下的机械波,光的粒子性是指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是一个光子,不是牛顿微粒说中的经典微粒.某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是指波动理论能解释这一现象;某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是指能用粒子说解释这个现象.要区分说法和物理史实与波粒二象性之间的关系.选项C 正确、选项A、B、D错误.[答案] C(多选)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A.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B.光的双缝干涉显示了光的波动性C.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解析:选BCD.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微粒,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能量,显然选项A错误;干涉、衍射是波的特性,光能发生干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选项B正确;麦克斯韦根据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近似相等,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后来赫兹用实验证实了光的电磁说,选项C正确;光具有波动性与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选项D正确.[随堂达标]1.(2018·哈尔滨高二检测)下列各组现象能说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是()A.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B.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C.泊松亮斑和光电效应D.光的反射和光电效应解析:选 C.光的干涉、衍射、泊松亮斑是光的波动性的证据,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的反射和色散不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或粒子性,故选项C正确.2.对光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光波和声波的本质相同,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两种性质是不相容的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具有波动性了D.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解析:选 D.光波是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声波是机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二者本质不同,A错;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这属于波的特征,微粒说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用波动说无法解释,而用光子说可以完美地进行解释,证实光具有粒子性.因此,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B错;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都是光的本质属性,只是表现明显与否,不容易观察并不说明不具有,C错;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是同一客体的两个不同侧面、不同属性,我们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D对.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波属于机械波B.只有像电子、质子、中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才具有波动性C.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具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种波叫做物质波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运动时不具有波动性解析:选 C.物质波是一切运动着的物体所具有的波,与机械波性质不同,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只是干涉、衍射现象不明显,只有选项C正确.4.电子经电势差为U=220 V的电场加速,在v<c的情况下,求此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已知:电子质量为9.11×10-31 kg,电子电荷量为1.6×10-19 C)解析:在电场作用下12mv 2=eU,得v=2eUm,根据德布罗意波长λ=hp得λ=hmv=h2meU=1.23Unm,由于电压U=220 V,代入上式得λ=1.23220nm=8.29×10-2 nm=8.29×10-11 m.答案:8.29×10-11 m[课时作业] [学生用书P82(独立成册)]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否定了光的电磁说B.光电效应现象说明了光的粒子性C.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相互矛盾的,无法统一D.以上说法均错误解析:选 B.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并没有否定电磁说,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光是体现粒子性的,A错;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说明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B对;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体,C错.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波动性类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类似于质点B.光不具有波动性C.由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D.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实物粒子与光子是相同本质的物质解析:选 C.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不同于宏观的机械波和粒子,属于微观世界,A错误;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B错误;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的行为,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C正确;实物粒子虽然与光子具有某些相同的现象,但粒子是实物,而光则是传播着的电磁波,其本质不同,D错误.3.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相等,则它们也相等的是()A .速度B .动能C .动量D .总能量解析:选C.根据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公式λ=h p 可知,如果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中子相等,则电子与中子一定具有相同的动量,故C 项正确.4.(2018·昆明高二检测)X 射线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若X 射线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以E 和p 分别表示X 射线每个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则( )A .E =h λc ,p =0B .E =h λc ,h λc 2C .E =hc λ,p =0D .E =hc λ,p =h λ解析:选D.根据E =h ν,且λ=h p ,c =λν可得X 射线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hc λ,每个光子的动量为p =h λ,故选D.5.影响显微镜分辨率本领的一个因素是衍射,衍射现象越明显,分辨本领越低.使用电子束工作的电子显微镜有较高的分辨本领,它利用高压对电子束加速,最后打在感光胶片上来观察显微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长,分辨本领越强B .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明显C .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强D .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弱解析:选C.设加速电压为U ,电子电荷量为e ,质量为m ,则有E k=12mv 2=eU=p22m,又p=hλ,故eU=h22mλ2,可得λ=h22emU.对电子来说,加速电压越高,λ越小,衍射现象越不明显,故选项A、B 错误;电子与质子比较,因质子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得多,可知质子加速后的波长要小得多,衍射现象不明显,分辨本领强,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6.(2018·山西临汾高二检测)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解析:选AD.光的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候表现出的粒子性较明显,有时候表现出的波动性较明显,D正确;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A正确;光在传播时波动性显著,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显著,B错误;频率高的光粒子性显著,频率低的光波动性显著,C错误.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干涉和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长C.光的波长越长,光子的能量越大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 m/s解析:选AD.干涉和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性,说明光具有波动性,选项A 正确;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短,光子能量越大,故选项B 、C 错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故选项D 正确.8.(2018·高考江苏卷)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B .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C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解析:选AB.光电效应现象、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都可以用光的粒子性解释,选项A 正确,选项C 错误;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选项B 正确;由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h p 和p 2=2mE k 知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动量不同,德布罗意波长不相等,选项D 错误.9.频率为ν的光子,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h p ,能量为E ,则光的速度为( )A.E λhB .pE C.E p D.h 2Ep解析:选AC.根据c =λν,E =h ν,λ=h p ,即可解得光的速度为E λh或E p ,故选A 、C.10.根据物质波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微观粒子有波动性,宏观物体没有波动性B .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都具有波动性C.宏观物体的波动性不易被察觉,因为它的波长太长D.速度相同的质子和电子,电子的波动性更为明显解析:选BD.一切运动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相对应,所以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物质波的波长与其动量成反比,因宏观物体的动量较大,所以其德布罗意波长非常短,不易观察到其衍射现象,选项C错误;速度相同的质子和电子,电子的质量较小,动量较小,物质波的波长较长,故波动性明显,选项D 正确.三、非选择题11.金属晶体中晶格大小的数量级是10-10 m.电子经电场加速,形成一电子束,电子束照射该金属晶体时,获得明显的衍射图样.问这个加速电场的电压约为多少?(已知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 C,质量m=0.90×10-30 kg)解析:据波长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可知,当运动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与晶格大小差不多时,可以得到明显的衍射现象.设加速电场的电压为U,电子经电场加速后获得的速度为v,对加速过程由动能定理得eU=12mv2①据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知,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λ=hp,②其中p=mv,③解①②③方程组可得U=h22emλ2=153 V.答案:153 V12.科学家设想未来的宇航事业中利用太阳帆来加速星际飞船,设该飞船所在地每秒每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光子数为n,光子平均波长为λ,太阳帆面积为S ,反射率100%,设太阳光垂直射到太阳帆上,飞船总质量为m .(1)求飞船加速度的表达式(光子动量p =h λ);(2)若太阳帆是黑色的,飞船的加速度又为多少?解析:(1)光子垂直射到太阳帆上再反射,动量变化量为2p ,设光对太阳帆的压力为F ,单位时间打到太阳帆上的光子数为N ,则N =nS ,由动量定理有F Δt =N Δt ·2p ,所以F =N ·2p ,而光子动量p =h λ,所以F =2nSh λ.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飞船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F m =2nSh m λ.(2)若太阳帆是黑色的,光子垂直打到太阳帆上不再反射(被太阳帆吸收),光子动量变化量为p ,故太阳帆上受到的光压力为F ′=nSh λ,飞船的加速度a ′=nSh m λ.答案:(1)2nSh m λ (2)nSh m 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