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特征识别

合集下载

埃及法老陵墓的构造和艺术特点

埃及法老陵墓的构造和艺术特点

埃及法老陵墓的构造和艺术特点埃及法老陵墓是世界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其独特的构造和艺术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从早期王朝的如西奈半岛的墓葬到后期的金字塔、谷神宫等,埃及法老陵墓的构造和艺术特点都有着明显的演化和变化。

一、早期墓葬在早期王朝时期,埃及的法老还没有建造金字塔式的陵墓,通常是以石砌的高墙包围的正方形墓室为主体,墓室上面是翼形建筑和祭祀空间,墓地的周围布满了多个小型的陪葬墓。

这种早期的墓葬结构被称为“墓室式墓葬”,其规模在不同的王朝时期也有所变化,但基本结构和布局一直沿袭下去。

二、金字塔随着时代的推进,埃及法老陵墓的建造进入了金字塔时期。

金字塔式陵墓是埃及古代法老为迎接来世而建造的一种墓葬形式,它鼎盛于古王国时期。

金字塔分为王陵、皇家妃嫔陵和大臣陵等多个种类,而最具代表性和规模的就属于胡夫金字塔了。

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它的底座面积有23000平方米,是人类在3000年前建造的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

通过这些大规模建筑,法老们表现了自己的荣耀和地位。

三、谷神宫谷神宫是位于尼罗河西岸的古埃及文明时期的一组谷地,是埃及古代的著名古迹之一。

在谷游历期间,你可以看到多个建筑物,包括众所周知的金字塔和穹顶型陵墓,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建筑,如小金字塔和石棚。

但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数谷神宫了。

谷神宫是一个由多个陵墓和祭坛组成的复杂系统,被认为是古埃及王朝墓葬系统的顶峰之作。

其中,图坦卡蒙的陵墓更是被誉为“无价之宝”,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完好保存的王室陵墓。

四、艺术特点埃及法老陵墓的建造除了独特的结构和规模,还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是壁画。

埃及法老陵墓的内部装饰着繁复的壁画,描绘着宗教、历史、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故事。

墓室的壁画通常由多个场景和人物构成,而精致的手工和鲜艳的颜色往往能够产生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是佛像。

佛像是埃及人民为了崇拜神灵而塑造出来的,总体来说都是以法老为原型塑造的,这些佛像也通常被放置在法老的墓室,以供其灵魂前往神灵的归宿。

试述古代陵墓的特点

试述古代陵墓的特点

试述古代陵墓的特点古代陵墓是古代君主或贵族的墓葬,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陵墓不仅代表着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也是古代文化和艺术的杰作。

下面将从陵墓的规模、结构、装饰和意义等方面,详细解释古代陵墓的特点。

古代陵墓的规模往往非常庞大。

古代君主或贵族地位崇高,因此他们的陵墓也需要体现出其特殊的地位。

这些陵墓通常占地面积较大,有的甚至延伸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顷。

例如,中国明代的明十三陵群就包括十三座陵墓,占地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

这种庞大的规模不仅显示了统治者的权力和财富,也体现了其对永恒生命和死后世界的追求。

古代陵墓的结构通常非常复杂。

古代君主或贵族的陵墓往往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墓室、神道、祭祀区和陪葬品区等。

墓室是陵墓的核心部分,用于安放陵主的遗体和陪葬品。

神道是连接陵门和墓室的通道,象征着通往死后世界的桥梁。

祭祀区是用于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供人们祭拜陵主。

陪葬品区则是用来安放陵主生前使用的器物、文物和财宝等。

这种复杂的结构不仅展示了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死后世界的信仰和追求。

古代陵墓的装饰也非常讲究,充满了艺术和文化的元素。

陵墓的建筑通常采用独特的风格和造型,如中国明代的陵墓常采用宝塔形式的建筑。

陵墓的墙壁和门窗上常常绘制着精美的壁画和浮雕,描绘着统治者的功绩和生平事迹。

陵墓内部的墓室和祭祀区也常常装饰着金碧辉煌的宝座、神像和壁画等。

这些装饰不仅增添了陵墓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观念。

古代陵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陵墓不仅是统治者的永恒安息之所,也是后人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陵墓中所埋葬的陪葬品、墓志铭等遗物,为后人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例如,中国秦始皇陵中出土的兵马俑就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为研究秦代军事、艺术和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古代陵墓还承载着统治者的功绩和传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陵墓的建设和维护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陵墓研究报告

陵墓研究报告

陵墓研究报告
根据陵墓研究报告,我对陵墓的历史和特点进行了调查和总结。

1. 陵墓历史:陵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中,陵墓被用作君王、贵族或重要人物的埋葬地。

陵墓的规模和设计往往反映了埋葬者的社会地位和地位。

2. 陵墓类型:陵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金字塔、土山陵、地洞陵等。

不同类型的陵墓在设计和结构上有所不同,反映了当地文化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3. 陵墓的建筑特点:陵墓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

它们通常有一个入口和一个或多个墓室。

一些陵墓还包括排列整齐的通道和仪式性建筑物。

墓碑、雕塑和壁画等也常常出现在陵墓中。

4. 陵墓的意义:陵墓被认为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也是对逝者灵魂的供奉和保护。

在一些文化中,陵墓也被视为神圣的场所,供人们祭祀和礼拜。

5. 陵墓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对陵墓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宗教和文化。

对陵墓的研究还可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总结起来,陵墓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文明,还可以为历史、考古学和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和证据。

古代墓葬形式识别指南

古代墓葬形式识别指南

古代墓葬形式识别指南能够发掘墓葬,是考古工作最吊人胃口的地方之一。

但关于墓葬形式的一些名词往往晦涩难懂:亚字墓、中字墓、黄肠题凑墓……这些墓葬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墓葬这个词的意思。

“墓”是指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葬”则是指安置尸体的方式。

在考古学上,二者常被合称为“墓葬”。

我们比较熟悉的古墓葬,有很多采取的是土葬法。

这种墓葬可以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堆土的部分称作封土,简洁一点的名称叫“坟”。

俗话说的“坟头”“坟包”指的就是墓葬的地上部分。

秦始皇帝陵的封土,十分壮观图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相比地上的坟头,更多考古学家愿意关注墓葬的地下部分。

虽然它是安放尸体的场所,有时会令人恶心或害怕,但体现了人们对“死亡”这件事的看法、态度,又能反映出文化传统、精神信仰等更深层次的东西。

宣化辽墓,张文藻墓后室,随葬了一桌子食品既然墓葬的作用这么重大,它被分成那么多形式、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名字,也是很正常的啦~接下来,小编就来带您看看古代常见的墓葬形式。

1竖穴土坑墓竖穴土坑墓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高冷,实际上它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现代人也最熟悉的一种墓葬形式。

有多熟悉呢?好朋友开玩笑,有时候会说:“挖个坑把你埋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把你埋到一个竖穴土坑墓里:竖穴土坑墓,河南新郑西亚斯东周墓地M240图自《新郑西亚斯东周墓地》首先,挖坑肯定要从地面往下竖着挖,这样挖出来的坑,名字就叫“竖穴土坑”。

之后,把人(的遗体)放进竖穴土坑里。

最后,将挖坑时候挖出来的土再回填、夯实,把坑埋上。

这三步做出来的,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竖穴土坑墓。

郑州大河村遗址,竖穴土坑墓有条件的人们,还会把遗体先放进棺材里,再把棺材放进坑里埋葬。

棺材是装殓遗体的用具,专业的说法叫“葬具”。

木棺、石棺、童话里的水晶棺,乃至现代常用的骨灰盒,都可以被称为“葬具”。

2亚字墓、中字墓、甲字墓这三种墓葬,博物馆说明牌和考古科普节目里经常见到。

中国陵墓建筑的文化特征

中国陵墓建筑的文化特征

中国陵墓建筑的文化特征中国帝王的坟墓,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

现代对革命领袖的坟墓也称陵,如中山陵。

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中国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应仿照世间。

从新石器时代起,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坑墓,有的距地表深达10余米,并有大量奴隶殉葬和车、马等随葬。

到了后来,帝王的陵墓-地下寝宫装饰得越来越华丽,随葬各种奇珍异宝,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

唐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一个高潮,有的陵墓因山而筑,气势雄伟。

由于帝王拜谒陵墓的需要,在陵园内设立了祭享殿堂,称为上宫,陵区内置陪葬墓,安葬诸王、公主、嫔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将、命官。

陵山前排列石人、石兽、阙楼等。

明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另一高潮,明代除了太祖孝陵在江苏省南京外,其余各帝陵在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总称明十三陵。

各陵都背山而建,在整个陵区前都设置总神道,建石象生、碑亭、大红门、石牌坊等,造成肃穆庄严的气氛。

其中定陵已经考古发掘,地下寝宫分前殿、中殿、后殿和左右二配殿,全部用石材构筑。

清代陵墓,前期的永陵在辽宁新宾,福陵、昭陵在沈阳,其余陵墓建于河北遵化和易县,分别称为清东陵和清西陵。

建筑布局和形制因袭明陵,建筑的雕饰风格更为华丽。

中国陵墓是建筑、雕刻、绘画、自然环境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其布局可概括为三种形式:①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可以秦始皇陵为代表。

其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气氛。

②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

这种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

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为陵山主体,前面布置阙门、石象生、碑刻、华表等组成神道,衬托陵墓建筑的宏伟气魄。

③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

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

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

考通复习重点

考通复习重点

考古学通论之历代帝陵特点一、西汉帝陵特点1.构筑分为两类:一类为以山为陵,仅汉文帝霸陵;另一类为封土为陵,竖穴土坑。

2.西汉帝陵都修建有陵园,陵园以封土为中心,周围以夯土构筑成围墙3.实行皇帝和皇后合葬制度,同茔而不同穴4.汉承秦制,地面上没有陵寝,便殿和祠庙一类的礼制性建筑5.有陵邑制度6.实行陪葬制度,帝陵附近有许多臣僚的陪葬墓7.西汉帝陵除去地面建筑外,封土附近的地下都有大规模的从藏坑,属于帝陵外藏部分东汉帝陵特点8.方向坐北朝南,地势上选择背山面水9.地面上封土堆呈圆形10.陵墓内部为砖石混筑,平面呈长斜坡墓道的甲字形11.封土东北方有大规模的园省类建筑,周围有夯土筑墙12.地面立碑二、唐代帝陵的特点构筑分为以山为陵和封土为陵帝陵陵园坐北朝南,地势南高北低,唐三彩的概念及其制作步骤唐三彩是唐代盛行的一种美术陶瓷,是唐代三彩陶器的简称,以器表装饰绚烂夺目的彩釉为主要特征。

属于彩色低温铅釉陶,一般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铁、铜、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

经过大约800的温度烧纸而成,有多种颜色。

但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制作程序:1.选料2.成型 3.素烧4.挂釉5.低温烧釉6.开相。

*简述简牍的基本形制简;是简牍的最基本形式,或称札,用竹或木制成。

牍:是一种比两行还要宽的简觚:是一种多棱形的木棍检:是传递文书信札和财物时所用的封检楬:一种短而宽的木牌三、东晋、南朝陵墓的基本特征1.选择背依山岗,面向平原的地势作为葬地2.依山开凿大型墓坑,加铺多层底砖后,在其上砌筑墓室。

墓室砌筑完毕之后,即在其上填上夯土3.墓室一般为带拱券形甬道的单室,甬道内设置两道石门;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顶部多呈穹窿形。

4.由于南方地下潮湿,为防止墓室内积水,墓室内都设置有排水,排水沟通常伸出墓室100米以外5.封闭墓室的措施,除了双重木门或双重石门之外,往往再用砖封堵,然后在封门砖之外再加砌两道牢固的封门高墙6.陵墓之前的神道两侧列置石刻,包括石兽、石柱、石碑,均为夹神道而立的对称布局。

中国的古代陵墓

中国的古代陵墓

中国的古代陵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古代陵墓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帝王和皇后的安息之所,陵墓不仅代表了历史的记忆,更是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精品。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陵墓的特点以及代表性的陵墓。

一、陵墓的历史背景古代陵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帝王们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为自己的后代留下永恒的尊荣。

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陵墓的规模和形式也逐渐发展和改变。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共有许多著名的陵墓,例如秦始皇陵、汉武帝陵、明十三陵等。

二、陵墓的特点1.规模庞大:中国的古代陵墓往往规模庞大,占地面积广阔。

这些陵墓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实力。

2.建筑精美:古代陵墓的建筑风格独特,追求整体的和谐和美感。

陵墓通常由墓室、祭祀殿堂、配殿、围墙等构成,建筑风格各异,但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3.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代陵墓不仅仅是帝王的安息之所,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陵墓中的壁画、石雕、墓志铭等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后世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三、代表性的陵墓1.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帝的陵墓,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陵墓以其规模庞大和兵马俑而闻名于世,展现了秦代封建帝制的权势和建筑工艺的精湛。

2.汉武帝陵:汉武帝陵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是西汉第七代皇帝刘彻的陵墓。

陵墓的规模庞大,墓主人对于身后事的规划和落实非常周密,后世称其为“文景之制”。

3.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朝帝王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区。

这些陵墓既代表了明代帝王的权力和财富,也展现了传统封建社会的规范和礼制。

总结:中国的古代陵墓是独具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

这些陵墓不仅仅是帝王的安息之所,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通过研究陵墓,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陵墓知识点总结

古代陵墓知识点总结

古代陵墓知识点总结一、古代陵墓的种类1、地宫式陵墓:地宫式陵墓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诸侯、贵族等权贵阶层的陵墓形式。

地宫式陵墓主要包括地下墓室和地上建筑两部分。

地宫式陵墓是中国古代陵墓的一种主要类型,其特点是颇为壮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墓葬制度、宗族社会、古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2、古墓群:古墓群是古代的一种陵墓形式,主要指多个古墓葬地点相连而成的一种古代陵墓类型。

古墓群一般主要分布在古代贵族、皇家等权贵阶层的墓地附近,形制独特,规模雄伟,是研究古代社会、宗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了解古代社会结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3、青铜器坑:青铜器坑是古代中国一种重要的陵墓形式,主要指用来安放青铜器的坑穴。

青铜器坑一般主要分布在中国古代贵族、统治者以及权贵阶层的陵墓地,是古代贵族权贵阶层的一种重要陵墓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4、山墓:山墓是古代中国一种常见的陵墓形式,主要指建在山脊上的陵墓。

山墓一般主要分布在古代中国贵族权贵阶层的陵墓地,是古代贵族权贵阶层的一种重要陵墓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5、土墓:土墓是古代中国一种常见的陵墓形式,主要指以土为材料建造的陵墓。

土墓一般主要分布在古代中国贵族权贵阶层的陵墓地,是古代贵族权贵阶层的一种重要陵墓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古代陵墓的结构1、地下墓室:地下墓室是古代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皇家等权贵阶层的陵墓中的大部分,其建筑形式和特点具有各时代、各地区特色。

地下墓室通常由主室、侧室、长廊、石室等构成,具有广场、道路等配套设施。

2、地上建筑:地上建筑是古代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门楼、神道、祭坛、墓园、石狮等。

地上建筑一般建于墓地的地面之上,通过祭祀、守陵等仪式来追思纪念和尊崇逝者。

3、墓葬配套设施:墓葬配套设施包括石葬、土葬、木葬、陪葬品等。

配套设施是古代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宗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1.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这些坟墓多为土葬,墓主人通常是部族首领或贵族。

墓葬中常有陶器、玉器、石器等随葬品。

2.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夏朝的贵族墓葬、商朝的墓葬和周朝的墓葬。

墓葬形式多样,有土葬、木葬、石葬等。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等。

3.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诸侯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更加丰富,出现了金银器、玉器、漆器等。

4.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秦朝的陵墓和汉朝的陵墓。

秦朝的陵墓以秦始皇陵为代表,采用地宫式结构,规模宏大。

汉朝的陵墓以汉武帝陵为代表,采用宝城式结构,墓室装饰华丽。

随葬品种类繁多,包括陶器、铜器、玉器、金银器等。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三国时期的君主墓葬、两晋时期的贵族墓葬和南北朝时期的陵墓。

墓葬形式以土葬为主,结构简化,随葬品种类减少。

6.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隋朝和唐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7.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五代十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多采用土葬。

随葬品种类较少,以陶器、铜器为主。

8.宋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宋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适中,结构简洁,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以瓷器、玉器、铜器为主。

9.元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元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0.明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明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1.清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清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陵墓特征识别

陵墓特征识别
河南安阳妇好墓

周代陵墓,地面之下的棺椁有了等级规定,地面开始出现封土。 春秋战国时期,帝王墓称为“陵”,地面封土上设置祭祀的享堂建筑。 战国末年,河南一带开始用大块空心砖代替木材作墓室壁体。
【知识链接】 《兆域图》是一块 长98㎝、宽48㎝ 、 厚1㎝的铜版,上 面以金银镶错描绘 了河北平山县中山 国王墓的平面图, 并用文字说明各部 名称、尺度,还有 建造此陵的国王诏 令。
本讲内容

9.1陵墓建筑发展概况
9.2 陵墓建筑实例
9.1陵墓建筑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时期,常见的墓葬形式是土坑竖穴墓,即由地 面垂直下挖而成,依平面形状可分为长方形、方形、圆 形或椭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其中以长方形墓最 为多见。 殷商时期,墓葬中开始出现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 杀殉坑等。最有代表性的是安阳市小屯武官村大墓和妇 好墓。
乾陵以梁山为陵,并利用山前高度 低于梁山且对峙而立的双峰来营建 墓前双阙,又把神道设置得漫长而 深远,从而创造出皇陵建筑祟高雄 伟、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
由南远眺乾陵
9.2.4北宋永昭陵

北宋皇陵集中布置在河南巩 义,这里南为嵩山,北为伊 洛河,东为青龙山等,自南 而北、自东而西渐缓,被视 为风水吉祥之地。诸陵平面 布置基本相同。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平面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 1.5公里处发现4座俑坑。1 号坑是以步兵为主的军阵, 约6000人马。2号坑是以战 车和骑兵为主的军阵。3号 坑似是军队指挥部,兵马70 个。4号坑是未建成而废弃 的空坑。
秦始皇兵马俑坑1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坑总平面图
秦始皇兵马俑坑3号坑复原示意
9.2.2西汉茂陵
河北易县清西陵总平面图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三、等级观念
《礼记、檀弓上》、《丧大记》
“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荀子、礼论》
应当是天子五棺二椁,诸侯为四棺一椁或三棺两椁、大夫为两棺一椁,士为一棺一椁。
“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si)及水牛皮; 第二重称杝(yi)或椑(pi),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 四重称大棺,梓木制成,又称梓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 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
厚葬之制
• 西汉时期从高祖开始,出于政治 目的,各陵都安置了很多陪葬墓 ,被称为“陪陵”,形成规模宏 大的陪葬墓地。陪葬者大都是当 时的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 •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厚葬之风最盛 行的时期。包括珍宝、明器、陶 俑、车马、粮食等,身前身后的 用品无所不有。
帝王陵墓
“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玩好宝贷,钟鼎壶滥,舆马 衣被戈剑,不可胜数,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
6.持久性:建造时间较长,执政时即开始修建,一直到死, 人力物力惊人。
二、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易·系辞下》
“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椁、绞衾、圹袭 之度。”——汉 董仲舒《春 Nhomakorabea繁露·服制》
双墩一号汉墓内部结构图(安徽省考古研究 所特别提供,汪景辉等绘制)
帝王陵墓-东汉
• 西汉时期寝殿一般建筑在陵园之 中,庙建于陵园之外,大规模的 祭祀典礼多在庙中进行。东汉把 这一礼仪移置陵园中。 • 东汉陵园四周的建筑也与西汉相 异,不筑垣墙,改用“行马”。 通往陵冢的神道两侧还列置成对 石雕。东汉开创了在神道两侧建 置石雕生的先例,。这一建制为 以后各朝所沿用并发展了。 东汉 帝陵地下建筑改变了西汉以柏木 黄心为椁的制度,多用石头砌建 椁室,称为“黄肠石”。

春秋战国时期陵墓有什么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陵墓有什么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陵墓有什么特点春秋战国时候诸侯的墓也称为诸侯墓诸侯墓座落在小山丘上,系砖砌,墓直径为14米左右春秋战国时代,华北一带有许多诸侯国,那些王公将相死后都建有墓地,于是形成了蔚然可观的古墓群。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墓一般呈亜字形格局或者甲字形,中字形墓多为周天子墓或贵族墓。

以后墓地多呈品字形,刀形,凸形墓,国外有十字形墓,出土诸侯墓道一般为单墓道,但也有双墓道的墓,不过比较少见贵族好像也分有阶级,帝王最高级然后是公亲,最低是士,棺材也是从高级到低级帝王好像有五层士只有一层最里面的两层是梓木然后两层是椴木最后一层是用牛皮做的士好像只有一层椴木棺材老百姓么松柏木或者随便什么木头反正肯定都是常见的木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墓是什么墓当然是土葬.春秋晚期,中原地区出现土丘式墓葬.例如河南凶始侯古塔的宋墓.战同时期,土丘式墓葬普遍流行.例如河南新郑地区的韩同王陵.土斤高7一lo米,直径57米*笔者曾经参与了河南省新郑市胡庄村的韩国王陵考古发掘丁作.见讨土家高大,规制较岗,建有墓道和车马坑.基壁周围涂有朱砂,土丘墓家上有古代建筑,有的还铺设有散水,图中所示为新郑战国时期韩国王陵,均为土丘墓.战国时期的土丘墓高低根据墓主身份草卑而定.由于建筑的需要,棺柩的重数增多,随葬品也随之增多,墓室扩大,人力需求也就会增大.问时又要防潮,防渗水,防塌方,填人木炭层、石子层、白膏泥、石料、木材等,挖出来的土不能回填墓室,山此堆积成高大的上厅、随着奴隶主贵族组织的解体,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渐渐出现,人们的家族观念加强,重视对先辈们丧葬之礼,也重视对家族墓地的修建,君主政体的建立,爵价等级的高低,确立了墓葬的等级制度.奴隶主贵族所艾行的宗族层葬制度,等级差异主要体现在墓主人的墓室中,包括棺停的重数,随葬品的数量,随葬品的种类,如天子九鼎,谙侯七鼎,士大夫五鼎.秦阔在商软变法后规定小夫死,以上至大夫,其官级一等,其墓树,级一树.《礼记.月令》记载,伤丧纪,辨衣裳,审棺停之厚薄,墓丘拢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春秋以前称墓葬为墓,战国时期,称为丘墓、基家、坟墓等.君工的墓家称陵.战国中期开始,出现于赵国、楚国、秦国、韩国等.商代至战阳晚期的王陵有的呈亚、窄、甲宇型.墓道有四条、两条、一条之分.在当时,身份等级最高者是国君,义坟墓建造比较高大.日前咸阳北边的泰武王叁高约三丈.据文书记载.帘王陵墓中建筑有寝的制度,始于秦朝.在西汉时期普遍推行,其形成时期为战例时期.古人相传死后会有灵魂存在,因此,宗庙的建筑大部分模仿宫殿.生前有朝,死后也有朝;生前有寝,死后也有寝.《尔雅释官》载:室有东西厢口庙.无东西厢有室内寝.古代君主宗庙的建筑上,如同宫殿一样.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战国大墓第一:六安墓六安战国墓是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战国墓地。

试述古代陵墓的特点

试述古代陵墓的特点

试述古代陵墓的特点古代陵墓是埋葬帝王、贵族和重要人物的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古代陵墓往往建造在地势较高的山坡或丘陵上。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高地能与天地相连,有助于灵魂的升天。

同时,高地还能使陵墓更加显眼,表达统治者的威严与尊贵。

其次,古代陵墓的规模庞大宏伟。

这是为了彰显统治者的权威和地位。

陵墓通常由墓道、墓室和祭祀场所组成,有的还配有石像、华丽的墓碑和雕塑。

陵墓的设计和建造十分讲究,追求对称和谐,以表达神圣和永恒的意味。

第三,古代陵墓的修建多耗费巨资,需要动用大量劳动力。

建造陵墓的材料需要选用质地优良、纹理美观的大理石、花岗岩和青石,不仅给陵墓增添美观,还能保护墓室不受侵蚀。

由于陵墓的修建规模庞大且时间长久,需要数以千计的工匠和工人进行精细的施工,所以陵墓的修建成本相当高昂。

第四,古代陵墓往往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陵墓的设计往往遵循宇宙论和人文主义的思想,以体现统治者的伟大和历史功绩。

陵墓中的壁画、石刻和器物等物品,揭示了统治者的权力、艺术品味和宗教信仰。

第五,古代陵墓通常配有防护措施和陪葬品。

为了保护陵墓免受盗墓者和损坏,陵墓往往设有掩埋墓室的门道或门前廊道。

陵墓中的陪葬品多丰富多样,包括宝剑、玉璧、瓷器、铜器等,这些陪葬品既是帝王权力的象征,也体现了陵墓主人的地位与富裕。

综上所述,古代陵墓作为帝王和重要人物的永恒安息之所,具有规模庞大、建设精细、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

这些陵墓不仅彰显了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力,也是古代建筑、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杰作,为我们了解古代文明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小型墓样式说明范文

小型墓样式说明范文

小型墓样式说明范文小型墓是指建立在墓地上的一种小型建筑物,用于供奉家庭成员或者亲友的灵魂。

小型墓style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世界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小型墓。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型墓样式。

1.方式墓样式:方式墓是一种常见的小型墓样式,其特点是四角呈直角,墓碑形状基本为方形。

这种风格设计简洁大方,适合人们追求简约古典风格的墓碑需求。

一般方式墓的墓碑上会刻有逝者的姓名、出生日期和去世日期等基本信息。

2.拱型墓样式:拱型墓是一种流线型的墓碑设计,其顶部呈拱形。

这种样式的墓碑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寓意着安详和和平。

拱型墓设计通常较为简洁,主要侧重于形状的美感而不过多地刻花雕刻。

拱型墓适合那些追求和谐和宁静的人。

3.雕塑墓样式:雕塑墓是一种通过雕刻塑造出具体人物或形象的墓样式。

这种样式的墓碑要求雕刻师有高超的技艺和创作能力。

雕塑墓常常是为了纪念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等。

雕塑墓透过具体人物的形象和丰富的细节来展现逝者的价值和贡献。

4.园林墓样式:园林墓是一种将墓地打造成一个小型花园的墓样式。

这种样式的墓地精心布置了各种植物、花卉和水景,使整个墓地呈现出丰富而和谐的自然景象。

园林墓适合那些喜欢大自然和希望逝者能在恬静的环境中安息的人。

园林墓通常还会设置休憩区域供家属和朋友们前来追思。

5.冷静色调墓样式:冷静色调墓是一种墓碑颜色偏向冷色调的墓样式。

这种样式通常运用灰色、白色或黑色的大理石,给人以庄重和冷静的感觉。

冷静色调墓多用于纪念大家族成员或享有特殊地位的人士。

墓碑上的刻字一般采用镂空或简洁字体。

6.个性化风格墓样式:个性化风格墓是指那些根据逝者个性和喜好而设计的墓样式。

这种样式的墓碑通常具有独特的特征,如喜欢音乐的人可以选择以音符、乐谱为图案的墓碑。

个性化风格墓墓碑的创意可以根据逝者爱好、事业、生活理念等来设计,体现逝者的个性与独特。

总结起来,小型墓的样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样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寓意。

云南三校生旅游专业 中国古代建筑之陵墓

云南三校生旅游专业 中国古代建筑之陵墓

惠陵的 宝城宝顶
➢ 一般形式为,在地宫上用砖砌成圆形 (或椭圆形)围墙,城墙上设垛口和 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成;
一、陵墓形制
秦汉两代 “方上”
唐代 “以山为陵”
宋代 “方上” 明清两代 “宝城宝顶”
惇怡皇贵妃(瓜尔 佳氏)宝城宝顶
➢ 于砖墙内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墙 成一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
祭祀建 明
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笏 明
筑区
十 三
的立像,威武而虔诚。
十 三


神道
神 路
神 路




护陵监 生

— —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
祭祀建 筑区
神道 护陵监
➢ 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 秦汉时期就有了。
➢ 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仪威, 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 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
祭祀建 筑区
神道 护陵监
第三部分为护陵监。 ➢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
为了防止被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的陵 都设有护陵监。
三、墓室结构 土墓室
在原始社会早起,墓穴形式很简 单,只在地下挖一个土坑,墓坑 一般都小而浅,仅能容纳尸体。
木椁墓室
砖石筑墓室
三、墓室结构 土墓室
“宝城宝顶” 即改为“以山为陵”的形式。
一、陵墓形制
秦汉两代 “方上”
唐代 “以山为陵”
宋代 “方上” 明清两代 “宝城宝顶”
116
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 但不是简单重复,宋代的“方上 ”其规模要比秦汉时代小得多。

汉代帝王陵墓

汉代帝王陵墓

汉代帝王陵墓
摘要:
1.汉代帝王陵墓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汉代帝王陵墓的主要类型和代表性陵墓
3.汉代帝王陵墓的考古发掘及其历史价值
4.汉代帝王陵墓的保护和传承
正文:
汉代帝王陵墓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背景可追溯至西汉(公元前206 年- 公元9 年)和东汉(公元25 年- 公元220 年)时期。

汉代帝王陵墓的建筑风格、规模和形制都具有显著的时代特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帝王陵墓的主要类型有土丘陵墓、石室陵墓和砖室陵墓。

其中,土丘陵墓是最早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在地面上堆筑一个高大的土丘,象征着帝王的权威。

石室陵墓和砖室陵墓则是在土丘内部建造石质或砖质的墓室,更加注重对墓主的安葬和保护。

代表性的汉代帝王陵墓有汉武帝的茂陵、汉昭帝的平陵、汉光武帝的原陵等。

汉代帝王陵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始于20 世纪初,至今已经发现了数百座陵墓。

这些考古发掘为我们揭示了汉代帝王陵墓的丰富内涵,包括陵墓建筑、墓葬制度、随葬品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同时,这些发现也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为了保护和传承汉代帝王陵墓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对已发现的陵墓进行保护和管理,避免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

其次,加强对汉代帝王陵墓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进一步揭示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最后,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汉代帝王陵墓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总之,汉代帝王陵墓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瑰宝,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陵墓总结范文

陵墓总结范文

陵墓总结引言陵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无论是古代的帝王陵墓,还是现代的名人陵园,都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对陵墓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读者了解和欣赏陵墓的重要性有所帮助。

一、陵墓的特点陵墓是指用于葬送尊贵人物尸骨的建筑或地点,具有以下特点:1.庄严肃穆:陵墓往往采用宏伟而庄重的建筑形式,如古代的古崖墓、金字塔、陵园等,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2.历史悠久:陵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追溯到古代,代表着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对逝者的尊重与纪念。

3.文化独特:不同文明和国家的陵墓,往往呈现出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明清陵墓、印度的陵园等。

4.世代相传:陵墓常常是家族或王朝的传承,代表着家族的荣誉和尊严,通过世代相传,使得陵墓的意义更为深厚。

二、陵墓的历史背景陵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在古代社会,尊贵的人物常常享有特殊待遇,包括在其死后受到尊重和纪念。

陵墓的兴盛和发展与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1.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金字塔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陵墓之一。

埃及人相信死后的生活与现世有关,因此重视保护和陪葬品的埋葬方式。

2.中国的明清陵墓:明清时期的陵墓,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代表。

它们建立在自然山脉和水系之间,注重环境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3.欧洲的教堂陵墓:中世纪的欧洲教堂兴起之后,陵墓也常常与教堂相结合。

这种陵墓往往选择在教堂内部,以彰显死者的地位和信仰。

4.现代名人陵园:近现代,一些著名的人物也建立了自己的陵园,如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墓、中国的于敏陵园等,这些陵园既是对名人的纪念,也是一种公共空间的象征。

三、陵墓的文化意义陵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代表着人们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更是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历史文化的见证:陵墓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对陵墓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建筑技术等。

中国各代墓葬特点(2)(李仁贵珍藏版)

中国各代墓葬特点(2)(李仁贵珍藏版)

中国各代墓葬特点(2)(李仁贵珍藏版)一、东周沈阳墓园小编知道东周时期的墓葬分土坑竖穴墓和洞室墓两种,以土坑竖穴墓最为常见,土洞墓数量较少且均为战国晚期。

土坑竖穴墓可分为五个等级:第一是带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墓。

第二是带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墓和带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

第三是无墓道、墓室长度在4米以上的大型墓。

第四是无墓道、墓室长度一般在3~4米之间的中型墓。

第五是无墓道、墓室长度在3米以下的小型墓。

随葬品春秋早期墓主要为鬲、盆、罐或鬲、盆、豆、罐,多为实用器。

春秋中期陶器组合出现了少量仿铜陶鼎和盖豆,实用器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平民开始使用仿铜陶礼器的现象,说明原来“礼不下庶人”的传统已被突破。

春秋晚期仿铜陶鼎和盖豆开始流行,鬲多为釜取代,无盖的盘形豆趋于消失,陶器组合变为釜、鼎、盖豆、盆、罐、盘。

战国早期,最常见的组合是仿铜的鼎、盖豆、壶,有的还搭配盘、匜等,釜、罐等实用陶器又进一步减少。

战国中期的陶器组合与战国早期相仿,只是器形有所变化。

战国晚期,最常见的陶器组合是鼎、盒、壶。

墓葬中流行随葬玉石器,分礼器和装饰品,高级别的墓主有幎目。

春秋中期,中小型墓流行卷曲程度较轻的屈肢葬。

春秋晚期,流行带壁龛的土坑竖穴墓。

战国中期偏晚出现洞室墓,但数量并不很多。

二、秦(秦文化)沈阳墓园小编知道屈肢葬可以认为是识别秦人的标志,也是区别秦墓与其它墓葬的标志。

在甘谷毛家坪西周中期开始的墓葬中已经使用屈肢葬,一直到进入汉代才基本绝迹。

随葬器物青铜礼器组合——鼎、簋(豆)、壶,与中原一致,但形制上有自己的特点。

出成套的仿铜陶礼器,且形态上各具特点。

根据墓葬形制可分为三类:甲类墓:与三晋两周地区的甲类墓基本相同,是出铜礼器的铜器墓,随葬有青铜礼器(战国中原式的有带盖的鼎、圆壶),或同时出有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

墓葬规模较大,墓室边长多在4米以上,有的有车马坑、殉奴、多重棺椁等,有的随葬陶囷。

——是高级贵族墓葬。

乙类墓:不见有青铜礼器,随葬仿铜陶礼器(与同时期的青铜礼器组合一样),或共出日用陶器,墓室边长在2-3米之间,一般有棺有椁。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要紧特点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要紧特点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要紧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实物,目前保留下来的很少。

曾经显赫一时的宫殿建筑现在多数荡然无存。

相较之下,古代的陵墓建筑因为多为砖石结构,且埋藏于地下,反倒大体保留下来。

据统计,至今地面有迹可循,年代能够确认的帝王陵墓有100多座,其数量之多,技艺之高,享誉中外。

在这种建筑中,除陵寝本身外,还有为数众多的雕刻、绘画和碑帖文字,它们与建筑融合在一路,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份丰硕的遗产,也形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旅行资源。

(一)陵墓形制的进展时期——秦汉依照考古学家的挖掘,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显现了具有必然规模的君王陵墓区。

这时帝王陵寝的陵区计划、陵寝建筑、陵墓形制和随葬制度已经初具雏形,通过2000余年的进展,到秦汉时期大体定型。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动用70多万苦力,前后耗时38年,斥巨资修建了始皇陵。

秦始皇陵封土采纳方上形制,顶部平坦,原高约115米,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

陵体周围筑有两层城垣,内城周围共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

始皇陵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我国古代陵寝进展史上的里程碑。

依照《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这座陵墓“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目前,秦始皇陵尚未开掘,文献记载始终是一个谜。

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挖掘了始皇陵兵马俑坑。

这些威武雄壮的“御林军”气魄宏大,阵势宏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不仅是震惊中外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同时也是驰誉中外的古代文化遗产。

汉承秦制,墓室深埋地下,累土为方锥形去其上部,作为陵体,形状酷似覆斗。

陵寝前开始显现神道,双侧建有石雕刻和石建筑。

汉代帝王陵墓以武帝茂陵规模最大,冢高46.5米,周长240米。

汉代陵墓是保留至今的唯一一种汉代建筑类型,出土的画像砖、画像石和明器,为今人了解那个时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大量形象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十三陵总平面图
1.长陵;2.献陵;3.景陵;4.裕陵;5.茂陵;6.泰陵;7.康 陵;8.永陵;9.昭陵;10.定陵;11.庆陵;12.德陵;13. 思陵;14.石像生;15.碑亭;16.大红门;17.石牌坊

明成祖的长陵规模最大,地位突出,以天寿山主峰为背景, 平面布局仿“前朝后寝”模式,由三进院落和其后的圆形 宝城组成 。
【特别提示】
北宋时代是历史上首次集中 设置帝王陵区的朝代,对后 世影响很大。
宋代是皇陵使用“方上”陵 制的最后时期。
北宋皇陵位置示意图
永昭陵是宋仁宗赵祯之墓,规模较大。 上宫中央是方形截锥体陵台,高22米。
四周为神墙,神门四出,门外各置石狮 一对,四隅有角阙。正门南出为神道, 两侧自南向北设鹊台、乳台、望柱各一 对以及动物和人等各种石象生。下宫及 陵台前献殿已无遗迹。
乾陵以梁山为陵,并利用山前高度 低于梁山且对峙而立的双峰来营建 墓前双阙,又把神道设置得漫长而 深远,从而创造出皇陵建筑祟高雄 伟、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
由南远眺乾陵
9.2.4北宋永昭陵

北宋皇陵集中布置在河南巩 义,这里南为嵩山,北为伊 洛河,东为青龙山等,自南 而北、自东而西渐缓,被视 为风水吉祥之地。诸陵平面 布置基本相同。
北宋永昭陵平面图 北宋永昭陵神墙神门遗址
1.鹊台2.乳台3.石柱4.石象5.飞马6.猊7.石马8.石 虎9.石羊10.侍臣11.文臣12.石狮13.武士14.神门 15.角阙16.陵台17.建筑遗址;
9.2.5明十三陵



位于北京城北天寿山南麓, 该地段南面敞开,其他三 面环山,南面山口处有龙 山、虎山如双阙对立,是 一处风水宝地。 诸陵以长陵为中心,形成 了恢宏壮阔而宁静肃穆的 陵区氛围。 整个陵区共用一条神道。 神道南端始于5间石牌坊, 向北依次设大红门、碑亭、 望柱、18对石象生和一组 棂星门,再北至长陵之间 约4公里。





北宋皇陵开始集中布置。位于今巩义市,各陵 “兆域” 内布置上、下宫及陪葬墓。因 “五音姓利”之说,陵墓 的地势南高北低。南宋陵墓在浙江绍兴,极为简陋。 辽金时期陵墓有其自身的民族特色,陵前建正方形享殿, 前置月台,两侧出回廊成院落。


元代皇帝因实行秘密埋葬,不建地上陵墓,采用马踏葬坑 埋土为墓形式,也无标志。
第9讲 陵墓特征识别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简况;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陵墓 的形制特点;掌握秦始皇陵的陵园制度、西汉茂陵的“方上”陵 体形制、唐乾陵的因山为陵的空间特色、北宋永昭陵的布局特征、 明十三陵的整体规划特征、清泰陵的纪念性空间布局特征。 【学习要求】
能力目标 掌握古代陵墓建筑发展 的简单脉络
陕西乾县唐乾陵总平面示意图

1.阙; 2.石狮一对; 3.献殿遗址; 4.石人一对; 5.蕃酋像; 6.无字碑; 7.述圣记碑; 8.石人十对; 9.石马五对; 10.朱雀一对; 11.飞马一对
【特别提示】 唐乾陵因山为陵的目的是以山的 雄伟气势和永恒来衬托皇帝的权 利至上和永垂不朽。
陕西乾县唐乾陵神道(自南向北)
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兆域图
【知识链接】 据此平面图和文 字说明可知此陵有 宫垣三重,但图中 只绘出了“中垣” 和“内垣”,在内 垣中,与下部各丘 对应位置分别建有 王堂、哀后堂、后 堂和2座夫人堂,以 中央的王堂最为高 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复原图(傅熹年复原) 耸,建筑形体主次 分明。 大门位于南垣正中,北侧的内、中垣之间建有5组附属性建筑。 《兆域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建筑平面图。
本讲内容

9.1陵墓建筑发展概况
9.2 陵墓建筑实例
9.1陵墓建筑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时期,常见的墓葬形式是土坑竖穴墓,即由地 面垂直下挖而成,依平面形状可分为长方形、方形、圆 形或椭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其中以长方形墓最 为多见。 殷商时期,墓葬中开始出现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 杀殉坑等。最有代表性的是安阳市小屯武官村大墓和妇 好墓。
【特别提示】 我国古代陵墓建筑一般分为地下和地面两部分。地下部分即地宫, 包括墓室和随葬品等,地下墓室一般为木、砖、石3种材料构造。 地面部分有封土丘、或方形截锥体陵台、或因山为陵、或宝城宝 顶及配套的其他陵园建筑。另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陵墓建 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门艺术融合,成为多种艺术的综 合体门 4.隆恩殿 5.配殿 6.琉璃花门 7.棂星门 8.石五供 9.方城明楼 10.宝城
易县清西陵泰陵方城明楼
河北易县清西陵泰陵总平面图
泰陵神道从南向北依次排列三座汉白 玉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 七孔桥、石象生、蜘蛛山、龙凤门、 三孔石桥、神道碑等,到隆恩门,进 入陵区前院,为面阔五间的隆恩殿, 后为卡子墙、琉璃花门、二柱门、石 五供、方城、明楼、宝城。
【知识链接】
“马踏匈奴”表现 了一匹昂首屹立的 战马,四足下踏着 一名手持弓箭的匈 奴首领,以战马象 征西汉政权的强大 和霍去病的战功, 具有象征性和纪念 意义。
陕西茂陵及附近陵墓分布图
9.2.3唐乾陵

乾陵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 天的合葬墓。 在陕西乾县依梁山主峰为 陵。在山腰开凿墓道、墓 室。四周有平面方形的土 筑陵墙,四面正中设门, 门外建包砖土阙。自南门 (朱雀门)向南是4公里 长的神道,设三道阙,立 石柱、飞马、朱雀、石马、 石人、碑、蕃酋群像、石 狮等。

汉武帝的茂陵规模最大, 方截锥体陵台是最大的 “方上”,由夯土筑成, 底边长230米,高46.5米。

以“方上”为中心,陵体 四周设夯土垣墙,每面正 中设陵门,门外建双阙。
陵园内建有寝殿、庙、便 殿、苑囿以及官署和守卫 的兵营等众多建筑设施。

西汉茂陵

茂陵总平面内,有李夫人、霍去病、卫青等人的12座陪葬 墓。其中霍去病墓陵上存留石刻10余件,手法古拙,是中 国早期石刻艺术的杰作。
本讲小结
本讲概括地阐述了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简况;简要 讲解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陵墓的形制特点;分别介绍了 秦始皇陵作为陵园制度开创者的布局情况、因袭秦制的 西汉茂陵的“方上”陵体形制及布局情况、唐乾陵采用 “因山为陵”形制所营造出的纪念性空间的特色、北宋 永昭陵的“上、下宫”布局特征、明十三陵在营造庄严 肃穆之陵墓空间氛围方面的规划布局情况以及清泰陵纪 念性空间序列的布局特征。

9.2 陵墓建筑实例

9.2.1秦始皇陵 9.2.2西汉茂陵 9.2.3唐乾陵 9.2.4北宋永昭陵
9.2.5明十三陵
9.2.6清泰陵
【特别提示】
9.2.1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 王埋葬制度和陵园布局的先例。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平面长方形,总面积约2平方公 里,建有陵墙二道,内垣墙周长约2.5公里,外垣墙周长 约6.3公里 。内外垣墙每面均开一门(北内垣墙设二门)。 陵台是三层方截锥体 形式,最底层为350 米×345米,三层总 高46米,是我国古代 最大的一座陵台。 内垣墙北有建筑遗迹, 可能是陵园附属建筑。

【知识链接】 安阳武官村大墓是一座“中”字形的地下墓坑,墓圹为矩形,南北 长14m,东西宽12m,深7.2m。南北各设一条墓道。圹内建二层台。 椁室南北长6.3米,东西宽5.2米,深2.5米;用原木垒筑成“井”字 形结构,椁底和椁顶均用原木铺盖。
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
【知识链接】 河南安阳妇好墓,平面矩 形,竖井式,南北长5.6米, 东西宽度4米,深7.5米。 没有墓道。 距墓口6.2米 处辟二层台,东西壁中各 开一龛 。椁室高1.3米, 木椁及棺均腐烂,室底中 央有腰坑。地面无坟丘, 但在墓圹上有夯土基址, 可能是用来祭祀墓主的宗 庙。
【知识链接】
“五音姓利”是一种没有科学根据的迷信思想,但对宋皇陵建造影响很 大。它是将人的姓氏按音(宫、商、角、徵、羽)分为五大类,配以 “五行”以便定其阴阳宅所应处的风水地理形式,目的是为了吉利好运。

明代皇陵因山为陵、集中布置、神道深远、遍植松柏,并 以建筑轴线把陵体、祭祀建筑连为一体,以多进的院落空 间进行组合,强调了朝拜祭祀仪式的隆重性。方城明楼和 圆形宝城宝顶是明代陵墓独创。 清皇陵沿袭明制,但各陵神道分立,与明陵稍有差异。

秦代封土为覆斗形“方上”陵墓形制,地宫位于其下,已开始形成地 下和地上建筑相结合的群体。 汉因秦制,帝陵下为地宫,地面上为方形截锥体陵台,称为“方上” , 并建陵园,设庙、寝两部分,陵园四面设陵墙和门阙,呈十字对称, 陵前设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等雕像。汉代贵族也多用方锥平 顶墓形式,墓前设石享堂、石碑、石兽、石人、石柱、石阙等。西汉 时大块空心砖墓盛行一时,至东汉发展成小砖与拱顶墓室。 北魏皇陵出现了墓塔建筑物。南朝皇陵在神道两侧对称布置石雕,一 般为石兽(麒麟、辟邪)一对,石柱(墓阙或华表)一对,石碑一对。 隋唐皇陵因山为陵、开凿地宫、修建陵园。唐代将献殿设在陵园南门 内,相当于庙,称上宫,并在山下建下宫,相当于寝,以便供食,形 成了上、下宫制 。 五代十国时期,皇陵建筑形体小而精确,但不失规制。
1.陵门; 2. 祾恩门; 3. 祾恩殿; 4.内红门; 5.二柱门; 6.石五供; 7.方城明楼; 8.宝顶
明长陵鸟瞰图
明长陵总平面图
明长陵祾恩殿立面图
明长陵祾恩殿平面图
明长陵祾恩殿
长陵二柱门和方城明楼
明长陵方城明楼立面图
明长陵方城明楼剖面图
长陵方城明楼及石五供
9.2.6清泰陵

清朝皇陵共有6处:关外的 东京陵(辽宁辽阳)、永 陵(辽宁新宾)、福陵 (辽宁沈阳东郊)、昭陵 (辽宁沈阳北郊)和河北 遵化清东陵、易县清西陵。 清西陵周围群山环抱,正 南有东、西华盖山作门阙, 南易水横穿其腹地,山川 秀丽,景色清幽,亦为风 水吉壤 。西陵有14座陵寝, 以雍正帝泰陵为主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