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赵近芳 第5章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赵近芳-全

大学物理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赵近芳-全

习题及解答(全)习题一1-1 |r ∆|与r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 ϖϖ-=∆; (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sd d . t r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则t ˆr ˆt r t d d d d d d r rr += 式中t 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ϖϖ=,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ϖϖ(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ϖϖϖ+=式中dt 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t tr d ˆd d ˆd τϖϖΘ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 rd d ,及a =2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22d d d d ⎪⎭⎫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ϖϖϖ+=,jt y i t x t r a jt y i t x t r v ϖϖϖϖϖϖϖϖ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故它们的模即为222222222222d d d d d d d d ⎪⎪⎭⎫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 x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22d d d d t r a trv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 t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大学物理学第五章课后答案赵近芳

大学物理学第五章课后答案赵近芳

选择题(1)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2cos(πω+=t A x ,则该物体在0=t 时刻的动能与8/T t =(T 为振动周期)时刻的动能之比为: (A)1:4 (B )1:2 (C )1:1 (D) 2:1[答案:D](2)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振动时,弹性力在半个周期内所作的功为(A)kA 2 (B) kA 2/2 (C) kA 24A ±2A ±23A ±22A ±4cm2cm2cm 23s 2A cos(2//2)x A t T ππ=-cos(2//3)x A t T ππ=+0d d 222=+ξωξt O θsin mg -S ∆R RS∆=θθmg -中负号,表示回复力的方向始终与角位移的方向相反.即小球在O 点附近的往复运动中所受回复力为线性的.若以小球为对象,则小球在以O '为圆心的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在凹槽切线方向上有θθmg tmR -=22d d令Rg=2ω,则有 222d 0d tθωθ+=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到原振幅的两倍时,其振动周期、振动能量、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等物理量将如何变化解: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振动能量、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的表达式分别为222122,m m T E kA v A a Aππωωω===== 所以当振幅增大到原振幅的两倍时,振动周期不变,振动能量增大为原来的4倍,最大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最大加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

单摆的周期受哪些因素影响把某一单摆由赤道拿到北极去,它的周期是否变化 解:单摆的周期为22T πω==因此受摆线长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把单摆由赤道拿到北极去,由于摆线长度不变,重力加速度增大,因此它的周期是变小。

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在什么情况下是同号的在什么情况下是异号的加速度为正值时,振动质点的速率是否一定在增大 解: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分别为020sin()cos()v A t a A t ωωϕωωϕ=-+=-+当00sin()cos()t t ωϕωϕ++与同号时,即位相在第1或第3象限时,速度和加速度同号;当00sin()cos()t t ωϕωϕ++与异号时,即位相在第2或第4象限时,速度和加速度异号。

大学物理(赵近芳)练习册答案

大学物理(赵近芳)练习册答案

练习1 质点运动学(一)参考答案1. B ;2. D;3. 8m, 10m.4. 3, 3 6;5. 解:(1) 5.0/-==∆∆t x v m/s(2) v = d x /d t = 9t - 6t 2v (2) =-6 m/s(3) S = |x (1.5)-x (1)| + |x (2)-x (1.5)| = 2.25 m6. 答:矢径r是从坐标原点至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而位移矢量是从某一个初始时刻质点所在位置到后一个时刻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它们的一般关系为0r r r-=∆0r 为初始时刻的矢径, r 为末时刻的矢径,△r为位移矢量.若把坐标原点选在质点的初始位置,则0r =0,任意时刻质点对于此位置的位移为△r =r,即r既是矢径也是位移矢量.1. D ;2. -g /2 , ()g 3/322v3. 4t 3-3t 2 (rad/s), 12t 2-6t (m/s 2)4. 17.3 m/s, 20 m/s .5. 解: =a d v /d t 4=t , d v 4=t d t⎰⎰=vv 0d 4d tt tv 2=t 2v d =x /d t 2=t 2t t x txx d 2d 020⎰⎰=x 2= t 3 /3+x 0 (SI)6. 解: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常量k()222/rad 4//s Rt t k ===v ω24t =ω, 24Rt R ==ωvt=1s 时, v = 4Rt 2 = 8 m/s2s /168/m Rt dt d a t ===v 22s /32/m R a n ==v()8.352/122=+=nt a a a m/s 21.D2.C3.4. l/cos 2θ5.如图所示,A ,B ,C 三物体,质量分别为M=0.8kg, m= m 0=0.1kg ,当他们如图a 放置时,物体正好做匀速运动。

(1)求物体A 与水平桌面的摩擦系数;(2)若按图b 放置时,求系统的加速度及绳的张力。

大学物理第4版主编赵近芳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第4版主编赵近芳课后答案

习题88.1 选择题(1) 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可逆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②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③不可逆过程发生后一定找不到另一过程使系统和外界同时复原.④非静态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D. 准静态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因准静态过程中可能存在耗散效应,如摩擦、粘滞性、电阻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A) 系统对外做的功不可能大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B) 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C) 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循环过程,在此循环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不等于系统传给外界的热量.(D) 热机的效率不可能等于1.[答案:C。

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个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定性质。

](3) 如题8.1图所示,bca为理想气体绝热过程,b1a和b2a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做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A) b1a过程放热,做负功;b2a过程放热,做负功.(B) b1a过程吸热,做负功;b2a过程放热,做负功.(C) b1a过程吸热,做正功;b2a过程吸热,做负功.(D) b1a过程放热,做正功;b2a过程吸热,做正功.题8.1图[答案:B。

b1acb构成正循环,ΔE = 0,A净> 0,Q = Q b1a+ Q acb= A净>0,但Q acb= 0,∴Q b1a >0 吸热; b1a压缩,做负功b2a cb构成逆循环,ΔE = 0,A净< 0,Q = Q b2a+ Q acb= A净<0,但 Q acb = 0,∴ Q b 2a <0 放热 ; b 2a 压缩,做负功](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功可以全部变为热,但热不能全部变为功.(B) 热量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 气体能够自由膨胀,但不能自动收缩. (D) 有规则运动的能量能够变为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但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不能变为有规则运动的能量. [答案:C. 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自然热力学过程进行的条件和方向性。

大学物理学上册(赵近芳)第5章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学上册(赵近芳)第5章习题解答

习题5
5.1选择题
(1)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2cos(πω+=t A x ,则该物体在0=t 时
刻的动能与8/T t =(T 为振动周期)时刻的动能之比为:
(A)1:4 (B )1:2 (C )1:1 (D) 2:1
[答案:D]
(2)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振动时,弹性力在半个周期内所作的功为
(A)kA 2 (B) kA 2/2
(C) kA 2//4 (D)0
[答案:D]
(3)简谐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的位移等于
(A)4A ± (B) 2
A ± (C) 2
3A ± (D) 2
2A ± [答案:D]
5.2 填空题
(1)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振幅A =4cm ,周期T =2s ,其平衡位置取作坐标原点。

若t =0时质点第一次通过x =-2c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x =-2cm 处的时刻为____s 。

[答案:23
s ]
(2)一水平弹簧简谐振子的振动曲线如题5.2(2)图所示。

振子在位移为零,速度为-ωA 、加速度为零和弹性力为零的状态,对应于曲线上的____________点。

振子处在位移的绝对值为A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ω2A 和弹性力为-KA 的状态,则对应曲线上的____________点。

题5.2(2) 图
[答案:b 、f ; a 、e]
(3)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范围的中心点为x 轴的原点,已知周期为T ,振幅为A 。

大学物理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上册

大学物理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上册

大学物理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上册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赵近芳老师主编的《大学物理学》第四版上册为我们打开了物理学知识的大门。

然而,课后习题的解答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翻开这本教材,每一章的课后习题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但有时候,面对这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题目,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陷入迷茫。

对于力学部分的习题,往往需要我们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重要知识点。

例如,有一道关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题目,需要考虑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通过受力分析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轨迹。

这不仅考验我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还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热学部分,有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习题常常让同学们绞尽脑汁。

比如,给定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参数,要求计算其内能的变化、对外做功以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清晰地理解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方法。

在电磁学领域,电场、磁场的相关习题更是复杂多样。

像求解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轨迹,需要综合运用库仑定律、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等。

这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处理能力,能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光学部分的习题也不简单,涉及光的折射、反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例如,通过计算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波长,来解释一些光学现象的产生原因。

这要求我们对光学的基本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准确的计算。

然而,要获得这些课后习题的准确答案并非易事。

这不仅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掌握老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还需要在课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思考。

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参考一些辅导资料或者与同学们进行讨论,才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应该深入探究,查阅相关的教材和文献,或者向老师请教。

大学物理学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赵近芳主编)课后习题答案(1-5章)

大学物理学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赵近芳主编)课后习题答案(1-5章)

习题解答 习题一1-1 |r ∆|与r ∆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s d d . tr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则tˆr ˆt r t d d d d d d rrr += 式中t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t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t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有ττ(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tv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dt 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t r d ˆd d ˆ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r d d ,及a =2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v =22d d d d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jty i t xt r a jty i t x t r v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222222222222d d d d d d d d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xyx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22d d d d tr a trv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 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赵近芳第5章答案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赵近芳第5章答案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赵近芳第5章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习题五5-1 振动和波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平面简谐波动方程和简谐振动方程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有什么不同解: (1)振动是指一个孤立的系统(也可是介质中的一个质元)在某固定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系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时间的周期性函数,即可表示为)(t f y =;波动是振动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此时介质中所有质元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因此介质中任一质元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既是坐标位置x ,又是时间t 的函数,即),(t x f y =.(2)在谐振动方程)(t f y =中只有一个独立的变量时间t ,它描述的是介质中一个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平面谐波方程),(t x f y =中有两个独立变量,即坐标位置x 和时间t ,它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坐标和时间变化的规律.当谐波方程)(cos uxt A y -=ω中的坐标位置给定后,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而波源持续不断地振动又是产生波动的必要条件之一.(3)振动曲线)(t f y =描述的是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其纵轴为y ,横轴为t ;波动曲线),(t x f y =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的位移随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纵轴为y ,横轴为x .每一幅图只能给出某一时刻质元的位移随坐标位置x 变化的规律,即只能给出某一时刻的波形图,不同时刻的波动曲线就是不同时刻的波形图.5-2 波动方程y =A cos [ω(u x t -)+0ϕ]中的ux表示什么如果改写为y =A cos (0ϕωω+-u x t ),u x ω又是什么意思如果t 和x 均增加,但相应的[ω(u x t -)+0ϕ]的值不变,由此能从波动方程说明什么解: 波动方程中的u x /表示了介质中坐标位置为x 的质元的振动落后于原点的时间;uxω则表示x 处质元比原点落后的振动位相;设t 时刻的波动方程为)cos(0φωω+-=uxt A y t则t t ∆+时刻的波动方程为])()(cos[0φωω+∆+-∆+=∆+ux x t t A y t t 其表示在时刻t ,位置x 处的振动状态,经过t ∆后传播到t u x ∆+处.所以在)(ux t ωω-中,当t ,x 均增加时,)(u xt ωω-的值不会变化,而这正好说明了经过时间t ∆,波形即向前传播了t u x ∆=∆的距离,说明)cos(0φωω+-=uxt A y 描述的是一列行进中的波,故谓之行波方程.5-3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为什么介质元的动能和势能具有相同的位相,而弹簧振子的动能和势能却没有这样的特点解: 我们在讨论波动能量时,实际上讨论的是介质中某个小体积元dV 内所有质元的能量.波动动能当然是指质元振动动能,其与振动速度平方成正比,波动势能则是指介质的形变势能.形变势能由介质的相对形变量(即应变量)决定.如果取波动方程为),(t x f y =,则相对形变量(即应变量)为x y ∂∂/.波动势能则是与x y ∂∂/的平方成正比.由波动曲线图(题5-3图)可知,在波峰,波谷处,波动动能有极小(此处振动速度为零),而在该处的应变也为极小(该处0/=∂∂x y ),所以在波峰,波谷处波动势能也为极小;在平衡位置处波动动能为极大(该处振动速度的极大),而在该处的应变也是最大(该处是曲线的拐点),当然波动势能也为最大.这就说明了在介质中波动动能与波动势能是同步变化的,即具有相同的量值.题5-3图对于一个孤立的谐振动系统,是一个孤立的保守系统,机械能守恒,即振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为一个常数,而动能与势能在不断地转换,所以动能和势能不可能同步变化.5-4 波动方程中,坐标轴原点是否一定要选在波源处 t =0时刻是否一定是波源开始振动的时刻 波动方程写成y =A cos ω(uxt -)时,波源一定在坐标原点处吗在什么前提下波动方程才能写成这种形式解: 由于坐标原点和开始计时时刻的选全完取是一种主观行为,所以在波动方程中,坐标原点不一定要选在波源处,同样,0=t 的时刻也不一定是波源开始振动的时刻;当波动方程写成)(cos uxt A y -=ω时,坐标原点也不一定是选在波源所在处的.因为在此处对于波源的含义已做了拓展,即在写波动方程时,我们可以把介质中某一已知点的振动视为波源,只要把振动方程为已知的点选为坐标原点,即可得题示的波动方程.5-5 在驻波的两相邻波节间的同一半波长上,描述各质点振动的什么物理量不同,什么物理量相同解: 取驻波方程为vt x A y απλπcos 2cos2=,则可知,在相邻两波节中的同一半波长上,描述各质点的振幅是不相同的,各质点的振幅是随位置按余弦规律变化的,即振幅变化规律可表示为x A λπ2cos2.而在这同一半波长上,各质点的振动位相则是相同的,即以相邻两波节的介质为一段,同一段介质内各质点都有相同的振动位相,而相邻两段介质内的质点振动位相则相反.5-6 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和观察者向波源运动都会产生频率增高的多普勒效应,这两种情况有何区别解: 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时,波面将被挤压,波在介质中的波长,将被压缩变短,(如题5-6图所示),因而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数目(λ'/u )会增多,所以接收频率增高;而观察者向着波源运动时,波面形状不变,但观察者测到的波速增大,即B v u u +=',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完整波的数目λu '也会增多,即接收频率也将增高.简单地说,前者是通过压缩波面(缩短波长)使频率增高,后者则是观察者的运动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波面数增加而升高频率.题5-6 图多普勒效应5-7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向传播,波长λ=1.0 m ,原点处质点的振动频率为ν=2. 0 Hz ,振幅A =0.1m ,且在t =0时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y 轴负向运动,求此平面波的波动方程. 解: 由题知0=t 时原点处质点的振动状态为0,000<=v y ,故知原点的振动初相为2π,取波动方程为])(2cos[0φλπ++=xT t A y 则有 ]2)12(2cos[1.0ππ++=x t y)224cos(1.0πππ++=x t m5-8 已知波源在原点的一列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为y =A cos(Cx Bt -),其中A ,B ,C 为正值恒量.求:(1)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周期与波长;(2)写出传播方向上距离波源为l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 (3)任一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为d 的两点的位相差.解: (1)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cos(Cx Bt A y -= (0≥x )将上式与波动方程的标准形式)22cos(λππυxt A y -=比较,可知: 波振幅为A ,频率πυ2B =, 波长C πλ2=,波速CB u ==λυ, 波动周期BT πυ21==.(2)将l x =代入波动方程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cos(Cl Bt A y -=(3)因任一时刻t 同一波线上两点之间的位相差为 )(212x x -=∆λπφ将d x x =-12,及Cπλ2=代入上式,即得 Cd =∆φ.5-9 沿绳子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y =0.05cos(10x t ππ4-),式中x ,y 以米计,t 以秒计.求:(1)波的波速、频率和波长;(2)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3)求x =0.2m处质点在t =1s 时的位相,它是原点在哪一时刻的位相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t =1.25s 时刻到达哪一点解: (1)将题给方程与标准式)22cos(x t A y λππυ-=相比,得振幅05.0=A m ,频率5=υ1-s ,波长5.0=λm ,波速5.2==λυu 1s m -⋅.(2)绳上各点的最大振速,最大加速度分别为ππω5.005.010max =⨯==A v 1s m -⋅ 222max 505.0)10(ππω=⨯==A a 2s m -⋅(3)2.0=x m 处的振动比原点落后的时间为08.05.22.0==u x s 故2.0=x m ,1=t s 时的位相就是原点(0=x ),在92.008.010=-=t s 时的位相, 即 2.9=φπ. 设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25.1=t s 时刻到达x 点,则825.0)0.125.1(5.22.0)(11=-+=-+=t t u x x m5-10 如题5-10图是沿x 轴传播的平面余弦波在t 时刻的波形曲线.(1)若波沿x 轴正向传播,该时刻O ,A ,B ,C 各点的振动位相是多少(2)若波沿x 轴负向传播,上述各点的振动 位相又是多少解: (1)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在t 时刻,有题5-10图对于O 点:∵0,0<=O O v y ,∴2πφ=O对于A 点:∵0,=+=A A v A y ,∴0=A φ 对于B 点:∵0,0>=B B v y ,∴2πφ-=B对于C 点:∵0,0<=C C v y ,∴23πφ-=C(取负值:表示C B A 、、点位相,应落后于O 点的位相) (2)波沿x 轴负向传播,则在t 时刻,有对于O 点:∵0,0>'='O Ov y ,∴2πφ-='O对于A 点:∵0,='+='A A v A y ,∴0='A φ 对于B 点:∵0,0<'='B B v y ,∴2πφ=B对于C 点:∵0,0>'='C C v y ,∴23πφ='C(此处取正值表示C B A 、、点位相超前于O 点的位相)5-11 一列平面余弦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速为5m ·s -1,波长为2m ,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题5-11图所示. (1)写出波动方程;(2)作出t =0时的波形图及距离波源0.5m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解: (1)由题5-11(a)图知,1.0=A m ,且0=t 时,0,000>=v y ,∴230πφ=, 又5.225===λυuHz ,则ππυω52== 题5-11图(a)取 ])(cos[0φω+-=uxt A y , 则波动方程为)]235(5cos[1.0ππ+-=x t y m (2) 0=t 时的波形如题5-11(b)图题5-11图(b) 题5-11图(c) 将5.0=x m 代入波动方程,得该点处的振动方程为)5cos(1.0)235.05.055cos(1.0πππππ+=+⨯-=t t y m 如题5-11(c)图所示.5-12 如题5-12图所示,已知t =0时和t =0.5s 时的波形曲线分别为图中曲线(a)和(b) ,波沿x 轴正向传播,试根据图中绘出的条件求: (1)波动方程; (2)P 点的振动方程.解: (1)由题5-12图可知,1.0=A m ,4=λm ,又,0=t 时,0,000<=v y ,∴20πφ=,而25.01==∆∆=t x u 1s m -⋅,5.042===λυu Hz ,∴ππυω==2 故波动方程为]2)2(cos[1.0ππ+-=x t y m(2)将1=P x m 代入上式,即得P 点振动方程为t t y ππππcos 1.0)]22cos[(1.0=+-= m题5-12图5-13 一列机械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时的波形如题5-13图所示,已知波速为10 m ·s -1,波长为2m ,求: (1)波动方程;(2) P 点的振动方程及振动曲线; (3) P 点的坐标;(4) P 点回到平衡位置所需的最短时间.解: 由题5-13图可知1.0=A m ,0=t 时,0,200<=v A y ,∴30πφ=,由题知2=λm ,10=u 1s m -⋅,则5210===λυuHz∴ ππυω102==(1)波动方程为]3)10(10cos[.01ππ+-=x t y m题5-13图(2)由图知,0=t 时,0,2<-=P P v A y ,∴34πφ-=P (P 点的位相应落后于0点,故取负值)∴P 点振动方程为)3410cos(1.0ππ-=t y p (3)∵ πππ34|3)10(100-=+-=t x t ∴解得 67.135==x m(4)根据(2)的结果可作出旋转矢量图如题5-13图(a),则由P 点回到平衡位置应经历的位相角题5-13图(a)πππφ6523=+=∆ ∴所属最短时间为121106/5==∆=∆ππωφt s 5-14 如题5-14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在空间传播,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P y =A cos(0ϕω+t ).(1)分别就图中给出的两种坐标写出其波动方程;(2)写出距P 点距离为b 的Q 点的振动方程.解: (1)如题5-14图(a),则波动方程为])(cos[0φω+-+=uxu l t A y 如图(b),则波动方程为题5-14图])(cos[0φω++=uxt A y (2) 如题5-14图(a),则Q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ub t A A Q 如题5-14图(b),则Q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ubt A A Q5-15 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24(cos x t A y +=π(SI).(1)写出t =4.2 s 时各波峰位置的坐标式,并求此时离原点最近一个波峰的位置,该波峰何时通过原点(2)画出t =4.2 s 时的波形曲线.解:(1)波峰位置坐标应满足ππk x t 2)24(=+ 解得 )4.8(-=k x m (,2,1,0±±=k …) 所以离原点最近的波峰位置为4.0-m . ∵uxt t t ωωππ+=+24 故知2=u 1s m -⋅,∴ 2.024.0=-='∆t s ,这就是说该波峰在2.0s 前通过原点,那么从计时时刻算起,则应是42.02.4=-s ,即该波峰是在4s 时通过原点的.题5-15图(2)∵2,4==u πω1s m -⋅,∴12===ωπλuuT m ,又0=x 处,2.4=t s 时,ππφ8.1642.40=⨯=A A y 8.02.44cos 0-=⨯=π又,当A y -=时,πφ17=x ,则应有πππ1728.16=+x 解得 1.0=x m ,故2.4=t s 时的波形图如题5-15图所示5-16 题5-16图中(a)表示t =0时刻的波形图,(b)表示原点(x =0)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试求此波的波动方程,并画出x =2m 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解: 由题5-16(b)图所示振动曲线可知2=T s ,2.0=A m ,且0=t 时,0,000>=v y ,故知20πφ-=,再结合题5-16(a)图所示波动曲线可知,该列波沿x 轴负向传播,且4=λm ,若取])(2cos[0φλπ++=xT t A y题5-16图则波动方程为]2)42(2cos[2.0ππ-+=x t y 5-17 一平面余弦波,沿直径为14cm 的圆柱形管传播,波的强度为18.0×10-3J ·m -2·s -1,频率为300 Hz ,波速为300m ·s -1,求 :(1)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最大能量密度(2)两个相邻同相面之间有多少波的能量解: (1)∵ u w I =∴ 53106300100.18--⨯=⨯==u I w 3m J -⋅ 4max 102.12-⨯==w w 3m J -⋅(2) νπλπωud w d wV W 224141=== 7251024.9300300)14.0(41106--⨯=⨯⨯⨯⨯=πJ5-18 如题5-18图所示,1S 和2S 为两相干波源,振幅均为1A ,相距4λ,1S 较2S 位相超前2π,求: (1) 1S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 (2) 2S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解:(1)在1S 外侧,距离1S 为1r 的点,1S 2S 传到该P 点引起的位相差为πλλππφ=⎥⎦⎤⎢⎣⎡+--=∆)4(2211r r 0,0211===-=A I A A A(2)在2S 外侧.距离2S 为1r 的点,1S 2S 传到该点引起的位相差.0)4(2222=-+-=∆r r λλππφ2121114,2A A I A A A A ===+=5-19 如题5-19图所示,设B 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BP 方向传播,它在B 点的振动方程为t y π2cos 10231-⨯=;C 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CP 方向传播,它在C 点的振动方程为)2cos(10232ππ+⨯=-t y ,本题中y 以m 计,t 以s 计.设BP =0.4m ,CP =0.5 m ,波速u =0.2m ·s -1,求:(1)两波传到P 点时的位相差;(2)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相同时,P 处合振动的振幅; *(3)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时,P 处合振动的振幅.解: (1) )(2)(12BP CP ---=∆λπϕφφ)(BP CP u --=ωπ 0)4.05.0(2.02=--=ππ题5-19图(2)P 点是相长干涉,且振动方向相同,所以321104-⨯=+=A A A P m(3)若两振动方向垂直,又两分振动位相差为0,这时合振动轨迹是通过Ⅱ,Ⅳ象限的直线,所以合振幅为33122211083.210222--⨯=⨯==+=A A A A m5-20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如题5-20图所示.已知振幅为A ,频率为ν 波速为u .(1)若t =0时,原点O 处质元正好由平衡位置向位移正方向运动,写出此波的波动方程;(2)若从分界面反射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振幅相等,试写出反射波的波动方程,并求x 轴上 因入射波与反射波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解: (1)∵0=t 时,0,000>=v y ,∴20πφ-=故波动方程为]2)(2cos[ππ--=u x t v A y m题5-20图(2)入射波传到反射面时的振动位相为(即将λ43=x 代入)2432πλλπ-⨯-,再考虑到波由波疏入射而在波密界面上反射,存在半波损失,所以反射波在界面处的位相为πππλλπ-=+-⨯-2432 若仍以O 点为原点,则反射波在O 点处的位相为 ππλλπ25432-=-⨯-,因只考虑π2以内的位相角,∴反射波在O 点的位相为2π-,故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2)(2cos[ππυ-+=u x t A y 反此时驻波方程为]2)(2cos[ππυ--=u x t A y ]2)(2cos[ππυ-++u x t A)22cos(2cos 2ππυπυ-=t u x A故波节位置为2)12(22πλππυ+==k x u x 故 4)12(λ+=k x (,2,1,0±±=k …)根据题意,k 只能取1,0,即λλ43,41=x 5-20 一驻波方程为y =0.02cos20x cos750t (SI),求: (1)形成此驻波的两列行波的振幅和波速; (2)相邻两波节间距离.解: (1)取驻波方程为t uxA y πυπυ2cos 2cos 2= 故知 01.0202.0==A m 7502=πυ,则πυ2750=, 202=uπυ∴ 5.37202/7502202=⨯==πππυu 1s m -⋅ (2)∵314.01.020/2====πυπυυλu m 所以相邻两波节间距离 157.02==∆λx m5-22 在弦上传播的横波,它的波动方程为1y =0.1cos(13t +0.0079x ) (SI)试写出一个波动方程,使它表示的波能与这列已知的横波叠加形成驻波,并在x =0处为波 节.解: 为使合成驻波在0=x 处形成波节,则要反射波在0=x 处与入射波有π的位相差,故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0079.013cos(1.02π--=x t y5-23 两列波在一根很长的细绳上传播,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1y =0.06cos(t x ππ4-)(SI), 2y =0.06cos(t x ππ4+)(SI).(1)试证明绳子将作驻波式振动,并求波节、波腹的位置;(2)波腹处的振幅多大x =1.2m 处振幅多大 解: (1)它们的合成波为)4cos(06.0)4cos(06.0t x x y ππππ++-= t x ππ4cos cos 12.0=出现了变量的分离,符合驻波方程特征,故绳子在作驻波振动. 令ππk x =,则k x =,k=0,±1,±2…此即波腹的位置;令2)12(ππ+=k x ,则21)12(+=k x ,,2,1,0±±=k …,此即波节的位置.(2)波腹处振幅最大,即为12.0m ;2.1=x m 处的振幅由下式决定,即097.0)2.1cos(12.0=⨯=π驻A m5-24 汽车驶过车站时,车站上的观测者测得汽笛声频率由1200Hz 变到了1000 Hz ,设空气中声速为330m ·s -1,求汽车的速率.解: 设汽车的速度为s v ,汽车在驶近车站时,车站收到的频率为 01υυsv u u-=汽车驶离车站时,车站收到的频率为02υυsv u u+= 联立以上两式,得3010012001000120030021211=+-⨯=+-=υυυυυu1s m -⋅5-25 两列火车分别以72km ·h -1和54 km ·h -1的速度相向而行,第一 列火车发出一个600 Hz 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 m ·s -1,求第二列火车上的观测者听见该声音的频率在相遇前和相遇后分别是多少解: 设鸣笛火车的车速为201=v 1s m -⋅,接收鸣笛的火车车速为152=v 1s m -⋅,则两者相遇前收到的频率为66560020340153400121=⨯-+=-+=υυv u v u Hz 两车相遇之后收到的频率为54160020340153400121=⨯+-=+-=υυv u v u Hz。

赵近芳-大学物理学答案--全

赵近芳-大学物理学答案--全

大学物理学(北邮第三版)赵近芳等编著 习题及解答(全)习题一1-1 |r ∆|与r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 ϖϖ-=∆; (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sd d .t r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则t ˆrˆ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t 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ϖϖ=,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ϖϖ(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ϖϖϖ+=式中dt 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t t r d ˆd d ˆd τϖϖΘ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 rd d ,及a =2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22d d d d ⎪⎭⎫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ϖϖϖ+=,jt y i t x t r a jt y i t x t r v ϖϖϖϖϖϖϖϖ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故它们的模即为222222222222d d d d d d d d ⎪⎪⎭⎫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 x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22d d d d t r a trv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 t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大学物理学 (第3版 修订版) 赵近芳 下册 第九到十五章

大学物理学   (第3版 修订版) 赵近芳 下册      第九到十五章

大学物理学(第3版修订版)赵近芳下册第九到十五章大学物理学-(第3版修订版)赵近芳下册--第九到十五章练习99.1选择题(1)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放置电荷q,另外两条对角线分别放置电荷q。

如果Q 的合力为零,则q与q的关系为:()(a) q=-23/2q(b)q=23/2q(c)q=-2q(d)q=2q[答案:a](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高斯平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该平面中一定没有电荷;(b)若高斯面内没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为零;(c)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有电荷;(d)若高斯面内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不为零。

【答:D】(3)半径为R的导体球表面上的表面点电荷密度为σ,那么从球体(a)σ/ε0(b)σ/二ε0(c)σ/四ε0(D)σ/八ε0开始R处的电场强度()[答案:c](4)在电场中的导体内部的()(a)电场和电势为零;(b)电场不为零,电势为零;(c)电势和表面电势相等;(d)电势低于表面电势。

[答:C]9.2填空题(1)在静电场中,场强必须在电势不变的区域。

[答案:相同](2)如果在立方体的中心放置一个点电荷q,则通过表面的电通量为。

如果点电荷从中心移动到无穷远,总通量将为。

[答案:q/6ε0,将为零](3)电介质在电容器中的作用(a)-(b)-。

[答案:(a)提高电容器的容量;(b)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4)如果电量Q在半径为r的球体中均匀分布,则球体内外的静电能之比为。

[答案:5:6]9.3电是Q的三点电荷,它们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问:(1)什么样的电荷被放置在这个三角形的中心,以使这四个电荷达到平衡(也就是说,每个电荷与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为零)?(2)这个平衡和三角形的边长有关吗?解决方案:如图9.3所示(1)以a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为负电荷1q212cos30??4π? 0a24π?0qq?(32a)3解得q3q3(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图9.3图9.4图9.4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都用长为l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2?,如题9.4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带的解决方案:如图9.4所示tcos??mg??q2?tsin??f?1e?4π?0(2lsin?)2?Q什么罪?4.百万吨?9.5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e?问题4??0r2,当所研究的场点非常接近源点电荷(R→ 0)、场强→∞,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此应如何理解?E解决方案:?q4π?0r2?当R?0时,带电体不再被视为点电荷,点电荷可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场强是错误的,实际带电体有一定形状大小,考虑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求出的场强不会是无限大.9.6在真空中,有两个平行板a和B,相对距离为D,板面积为s,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和-Q。

《大学物理学》(赵近芳 主编)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物理答案文库

《大学物理学》(赵近芳 主编)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物理答案文库

经典电视剧搞笑对白默认分类 2008-04-12 17:48:16 阅读55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

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前途或许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何曾是无限的?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

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

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爱和被爱。

巴拉万先生已经很不高兴了,那么大笔款子跟人欧洲调来调去,下不了崽儿净听故事,我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见面了。

你们唬弄别的洋鬼子我不管,巴拉万先生不合适,人那么热爱中国,要拨了奶子汽车人家给了,咱都是有身份的人,你们要是有难处,我给赵办李办打电话!(大妈:见天一通电话呀,不带重样的,这瘸子到底是干什么的?答:2国务院瘸办的负责人)这馆子忒小啊!不错!看什么菜谱啊,你们这都有什么呀?我们这有海参有大虾。

没劲最不爱吃这个了!那还有肉丸子蹄筋黄花鱼,忒俗气了老吃这个都吃腻了。

那你们想吃什么吧?炒豆角闷扁豆烧茄子。

时令菜一概没有想吃家吃去。

小馆子是不灵,什么都不全。

想好了叫我。

等会儿,还是我来吧,咱凑合点得了。

来个京酱肉丝,熘肉片,青椒肉丝,黄闷鸡块儿,再来个火爆腰花。

得嘞全是下饭的菜,给我来二斤米饭再来三瓶啤酒。

一共78!还8干吗呀?70得了!那不行!不是,这干吗呀?我来!别别别,我来吧!我来我来我来。

(摸口袋,翻包)咱们还来这套啊?不是,我来我来我来。

方言付钱!不是,不合适这是兄弟的地盘。

爱谁谁谁;孙子蒙你;你怎么还这德行啊;没这么踩乎人啊,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说了算;滚蛋,没你这样的啊;小心看眼里拔不出来啊;这可是解放区的天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十亿人民九亿侃,还有一亿在发展;狗咬尿泡空欢喜;雄纠纠气昂昂跨过咸菜缸;苍天无眼,小人当道,时运不济,怀才不遇;我日他个姐,俺没嫖娼是娼嫖俺;这都是哥们玩剩下的;哥哥祖上搁明朝就是锦衣卫的干活;属桃的皮烂肉不烂算白活;掏掏灰扑落扑落脏刷遍漆,扣上美地因拆那,全当新的卖咯——许逊,学董存瑞,摔他——你就是学黄继光也没戏——许逊,快学小兵张嘎里的胖墩儿,咱急了咬他——哟呵,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你是我手里的风筝没有我你怎么能独自翱翔你是要文斗还是武斗我他妈要文攻武卫别毁人家了你就是将来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就是注定那个所谓垮掉的一带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大学物理讲义》 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讲义》 习题答案

dr i dt
v0 v0 r 2 h 2


-
r
1 2 r h2 2
3 2



2rv0 i
2 2 2 v0 r h

- r
1 2
2
h2

r 2 i
2 2 2 2 r h -r v0 i 2 2 3 ( r h )
船的加速度矢量为
d dx d a i v0 [r r 2 h 2 dt dt dt


-
1 2
]i
4
《大学物理讲义》习题解答
dr v0 r 2 h 2 dt


-
1 2
-r
1 2
1 2 r h2 2



3 2
2r
3 2
3i 54 j i 2 j 2i 52 j i 26 jm / s
2 2
t 1s






1 ~ 3s 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v t 3 s v a 3 1
i 54 j i 6 j 24 jm / s
x2 x3 x2 2 1 1m
a
t 2s O
1
习题 1-1 解答图
t 0 5 x/m
前 3s 内它的路程
S x1 x2 4 1 5m
前 3s 内它的位移
x x1 x2 4 1 3m
1-2 有一质点沿 x 轴作直线运动,t 时刻的坐标为
dr v i 6t 2 j m / s dt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第五章课后规范标准答案(主编)赵近芳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第五章课后规范标准答案(主编)赵近芳

习题55.1选择题(1)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2cos(πω+=t A x ,则该物体在0=t 时刻的动能与8/T t =(T 为振动周期)时刻的动能之比为: (A)1:4 (B )1:2 (C )1:1 (D) 2:1[答案:D](2)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振动时,弹性力在半个周期内所作的功为 (A)kA 2 (B) kA 2/2 (C) kA 2//4 (D)0[答案:D](3)谐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的位移等于 (A)4A ±(B) 2A± (C) 23A±(D) 22A ± [答案:D]5.2 填空题(1)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振幅A =4cm ,周期T =2s ,其平衡位置取作坐标原点。

若t =0时质点第一次通过x =-2c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x =-2cm 处的时刻为____s 。

[答案:23s ](2)一水平弹簧简谐振子的振动曲线如题5.2(2)图所示。

振子在位移为零,速度为-ωA 、加速度为零和弹性力为零的状态,对应于曲线上的____________点。

振子处在位移的绝对值为A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ω2A 和弹性力为-KA 的状态,则对应曲线上的____________点。

题5.2(2) 图[答案:b 、f ; a 、e](3)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范围的中心点为x 轴的原点,已知周期为T ,振幅为A 。

(a)若t=0时质点过x=0处且朝x 轴正方向运动,则振动方程为x=___________________。

(b) 若t=0时质点过x=A/2处且朝x 轴负方向运动,则振动方程为x=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s(2//2)x A t T ππ=-; cos(2//3)x A t T ππ=+]5.3 符合什么规律的运动才是谐振动?分别分析下列运动是不是谐振动: (1)拍皮球时球的运动;(2)如题5.3图所示,一小球在一个半径很大的光滑凹球面内滚动(设小球所经过的弧线很 短).题5.3图 题5.3图(b)解:要使一个系统作谐振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 ,描述系统的各种参量,如质量、转动惯量、摆长……等等在运动中保持为常量;二,系统是在自己的稳定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三,在运动中系统只受到内部的线性回复力的作用. 或者说,若一个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能用0d d 222=+ξωξt描述时,其所作的运动就是谐振动.(1)拍皮球时球的运动不是谐振动.第一,球的运动轨道中并不存在一个稳定的平衡位置; 第二,球在运动中所受的三个力:重力,地面给予的弹力,击球者给予的拍击力,都不是线性回复力.(2)小球在题5.3图所示的情况中所作的小弧度的运动,是谐振动.显然,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各种参量均为常量;该系统(指小球凹槽、地球系统)的稳定平衡位置即凹槽最低点,即系统势能最小值位置点O ;而小球在运动中的回复力为θsin mg -,如题5.3图(b)中所示,因S ∆<<R ,故RS∆=θ→0,所以回复力为θmg -.式中负号,表示回复力的方向始终与角位移的方向相反.即小球在O 点附近的往复运动中所受回复力为线性的.若以小球为对象,则小球在以O '为圆心的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在凹槽切线方向上有θθmg tmR -=22d d令Rg=2ω,则有 222d 0d tθωθ+=5.4 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到原振幅的两倍时,其振动周期、振动能量、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等物理量将如何变化?解: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振动能量、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的表达式分别为222122,m m T E kA v A a Aππωωω===== 所以当振幅增大到原振幅的两倍时,振动周期不变,振动能量增大为原来的4倍,最大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最大加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

大学物理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上册

大学物理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上册

大学物理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上册大学物理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上册I. 力学基础1.1 物理量、单位和量纲1.2 一维运动1.3 二维运动1.4 多维运动1.5 动力学定律1.6 四个基本定律的应用II. 力学进阶2.1 万有引力定律2.2 物体的机械平衡2.3 力的合成和分解2.4 刚体的平衡条件2.5 动力学定律的矢量形式2.6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动力学中的应用III. 力学应用3.1 动量和冲量3.2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3.3 质心运动3.4 矩和对称性3.5 碰撞和动能IV. 振动与波动4.1 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4.2 简谐振动的物理规律4.3 简谐振动的叠加4.4 波的基本概念4.5 机械波的传播4.6 声波的特性V. 热学基础5.1 温度和热量5.2 热学平衡5.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4 热力学第一定律5.5 热力学第二定律5.6 热力学循环VI. 热学进阶6.1 热传导6.2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6.3 热机的工作原理6.4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过程6.5 热力学第三定律6.6 热力学中的熵VII. 光学基础7.1 几何光学的基本假设7.2 反射和折射7.3 薄透镜的成像7.4 光的衍射7.5 光的干涉与衍射VIII. 光学进阶8.1 光的波动性8.2 波动光学中的衍射现象8.3 干涉与衍射的应用8.4 偏振光的特性和产生8.5 偏振的应用IX. 电学基础9.1 电荷和电场9.2 电场中的电荷9.3 静电场中的电势能9.4 电介质中的电场9.5 电容器和电容9.6 电容器在电场中的应用X. 电学进阶10.1 电流和电阻10.2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10.3 理想电源和内阻10.4 串联和并联电路10.5 微观电流与输运过程10.6 磁场和电流的相互作用XI. 磁学基础11.1 磁场的基本概念11.2 安培力和磁场的作用11.3 安培环路定理和比奥-萨伐尔定律11.4 磁场中的磁矩和磁矢势11.5 磁场中的电荷和电流XII. 电磁感应12.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2.2 电磁感应的应用12.3 洛伦兹力和电磁感应的关系12.4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换XIII. 光学和电磁波13.1 光的多普勒效应13.2 光的全反射和光导纤维13.3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13.4 电磁波的干涉和衍射13.5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XIV. 原子物理14.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14.2 原子能级和辐射14.3 布拉格衍射和X射线的产生14.4 原子谱和拉曼散射14.5 布居和粒子统计XV. 物质内部结构15.1 固体的晶体结构15.2 固体的导电性15.3 半导体的性质和应用15.4 介质的极化和磁化15.5 核能和放射性以上是《大学物理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上册》的大纲,根据各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解答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第五章课后答案(主编)赵近芳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第五章课后答案(主编)赵近芳教学内容

习题55.1选择题(1)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2cos(πω+=t A x ,则该物体在0=t 时刻的动能与8/T t =(T 为振动周期)时刻的动能之比为: (A)1:4 (B )1:2 (C )1:1 (D) 2:1[答案:D](2)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振动时,弹性力在半个周期内所作的功为 (A)kA 2 (B) kA 2/2 (C) kA 2//4 (D)0[答案:D](3)谐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的位移等于 (A)4A ±(B) 2A ± (C) 23A±(D) 22A ± [答案:D]5.2 填空题(1)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振幅A =4cm ,周期T =2s ,其平衡位置取作坐标原点。

若t =0时质点第一次通过x =-2c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x =-2cm 处的时刻为____s 。

[答案:23s ](2)一水平弹簧简谐振子的振动曲线如题5.2(2)图所示。

振子在位移为零,速度为-ωA 、加速度为零和弹性力为零的状态,对应于曲线上的____________点。

振子处在位移的绝对值为A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ω2A 和弹性力为-KA 的状态,则对应曲线上的____________点。

题5.2(2) 图[答案:b 、f ; a 、e](3)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范围的中心点为x 轴的原点,已知周期为T ,振幅为A 。

(a)若t=0时质点过x=0处且朝x 轴正方向运动,则振动方程为x=___________________。

(b) 若t=0时质点过x=A/2处且朝x 轴负方向运动,则振动方程为x=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s(2//2)x A t T ππ=-; cos(2//3)x A t T ππ=+]5.3 符合什么规律的运动才是谐振动?分别分析下列运动是不是谐振动: (1)拍皮球时球的运动;(2)如题5.3图所示,一小球在一个半径很大的光滑凹球面内滚动(设小球所经过的弧线很 短).题5.3图 题5.3图(b)解:要使一个系统作谐振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 ,描述系统的各种参量,如质量、转动惯量、摆长……等等在运动中保持为常量;二,系统是在自己的稳定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三,在运动中系统只受到内部的线性回复力的作用. 或者说,若一个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能用0d d 222=+ξωξt描述时,其所作的运动就是谐振动.(1)拍皮球时球的运动不是谐振动.第一,球的运动轨道中并不存在一个稳定的平衡位置; 第二,球在运动中所受的三个力:重力,地面给予的弹力,击球者给予的拍击力,都不是线性回复力.(2)小球在题5.3图所示的情况中所作的小弧度的运动,是谐振动.显然,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各种参量均为常量;该系统(指小球凹槽、地球系统)的稳定平衡位置即凹槽最低点,即系统势能最小值位置点O ;而小球在运动中的回复力为θsin mg -,如题5.3图(b)中所示,因S ∆<<R ,故RS∆=θ→0,所以回复力为θmg -.式中负号,表示回复力的方向始终与角位移的方向相反.即小球在O 点附近的往复运动中所受回复力为线性的.若以小球为对象,则小球在以O '为圆心的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在凹槽切线方向上有θθmg tmR -=22d d令Rg=2ω,则有 222d 0d tθωθ+=5.4 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到原振幅的两倍时,其振动周期、振动能量、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等物理量将如何变化?解: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振动能量、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的表达式分别为222122,m m T E kA v A a Aππωωω===== 所以当振幅增大到原振幅的两倍时,振动周期不变,振动能量增大为原来的4倍,最大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最大加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

大学物理第五章答案

大学物理第五章答案

大学物理第五章答案【篇一: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txt>1. 牛顿力学的时空观与相对论的时空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二者有何联系?答:牛顿力学的时空观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与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空间和时间,这种空间和时间是彼此孤立的;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认为自然界时间和空间的量度具有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具有不可分割性,而且它们都与物质运动密切相关。

在远小于光速的低速情况下,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时空观趋于一致。

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答: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1)相对性原理在所有惯性系中,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形式;(2)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为c,与光源运动与否无关。

3.你是否认为在相对论中,一切都是相对的?有没有绝对性的方面?有那些方面?举例说明。

解在相对论中,不是一切都是相对的,也有绝对性存在的方面。

如,光相对于所有惯性系其速率是不变的,即是绝对的;又如,力学规律,如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在所有惯性系中都是成立的,即相对于不同的惯性系力学规律不会有所不同,此也是绝对的;还有,对同时同地的两事件同时具有绝对性等。

4.设s系相对s系以速度u沿着x正方向运动,今有两事件对s系来说是同时发生的,问在以下两种情况中,它们对s系是否同时发生?(1)两事件发生于s系的同一地点;(2)两事件发生于s系的不同地点。

v?x)知,第一种情况,?x?0,?t?0,故s系中2c?t??0,即两事件同时发生;第二种情况,?x?0,?t?0,故s系中?t??0,两事件解由洛伦兹变化?t???(?t?不同时发生。

5-5 飞船a中的观察者测得飞船b正以0.4c的速率尾随而来,一地面站测得飞船a的速率为0.5c,求:(1)地面站测得飞船b的速率;(2)飞船b测得飞船a的速率。

解选地面为s系,飞船a为s?系。

(1)vx?0.4c,u?0.5c,vx?vx?u3?c v1?2vx4c(2)vba??vab??vx??0.4c4-44(1)s′系相对s系的速度是多少?(2) s?系中测得的两事件的空间间隔是多少? 解: 设(s?)相对s的速度为v,???(t1?(1) t1vx1) c2v???(t2?2x2) t2c??t1??0 由题意 t2则t2?t1?故 v?c2v(x2?x1) c2t2?t1c????1.5?108m?s?1x2?x12???(x1?vt1),x2???(x2?vt2) (2)由洛仑兹变换 x1??x1??5.2?10m代入数值, x25-7 一门宽为a,今有一固有长度l0(l0>a)的水平细杆,在门外贴近门的平面内沿其长度方向匀速运动.若站在门外的观察者认为此杆的两端可同时被拉进此门,则该杆相对于门的运动速率u至少为多少?2解: 门外观测者测得杆长为运动长度,l?l0?(),当l?a时,可认为能被拉进门,4uc则解得杆的运动速率至少为:u?c?(a2) l025-8 在s系中有一静止的正方形,其面积为100m,观察者s?以0.8c的速度沿正方形的对角线运动,s?测得的该面积是多少?解设正方形在s系中每边长为l,,因为相对运动,沿着运动方向的对角线缩短,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对角线长度不变。

赵近芳版《大学物理学上册》课后答案

赵近芳版《大学物理学上册》课后答案

- -习题解答 习题一1-1|r ∆|与r ∆有无不同?td d r 和td d r 有无不同?td d v 和t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2〕t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d d r==v t s d d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那么t ˆr ˆt r t d d d d d d r rr +=式中t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tr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v a d d =,tv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v =v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式中dt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t r d ˆd d ˆ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rd d ,及a =22d d t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22d d d d ⎪⎭⎫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异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jty i t x t r a jt y i t x t r v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故它们的模即为222222222222d d d d d d d d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xy x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22d d d d tr a trv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 r 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大学物理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上册

大学物理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上册

大学物理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上册对于很多学习大学物理的同学来说,课后习题的答案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加深对知识点理解的重要参考。

赵近芳老师编写的《大学物理学》第四版上册是一本深受师生喜爱的教材,然而,在完成课后习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迫切需要一份准确详尽的答案来指导。

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上册的内容通常涵盖了力学、热学等基础部分。

力学部分包括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石。

在做相关课后习题时,同学们需要清晰地理解每个概念和定律的应用条件,例如,在求解质点的运动轨迹时,要准确地分析受力情况,从而确定加速度,进而得出速度和位移的表达式。

热学部分则主要涉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内容。

这部分的习题往往要求同学们能够熟练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并理解热传递、做功和内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些复杂的热学问题,如循环过程的效率计算,需要同学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些常见的课后习题类型及解题思路。

例如,在力学部分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质量为 m 的质点在 xy 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 x = 3t,y = 2t^2,求 t = 2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题思路如下:首先,对 x 和 y 方向的运动方程分别求导,得到速度分量 vx = 3,vy = 4t。

将 t = 2s 代入,可得 vx = 3m/s,vy = 8m/s。

然后,加速度 ax = 0,ay = 4m/s^2。

再比如热学中的一道习题: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绝热膨胀过程,体积从 V1 增大到 V2。

求该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和内能的变化。

对于这道题,首先要明确绝热过程中没有热量交换,即 Q = 0。

然后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W + Q,可知气体对外做功 W 等于内能的减少量ΔU。

再利用绝热过程的方程PV^γ =常量,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求出气体对外做功的值和内能的变化。

大学物理答案第5章[1]

大学物理答案第5章[1]

第五章热力学基础5- 1在水面下50.0 m 深的湖底处(温度为4.0C ),有一个体积为1.0氷0-5 m 3的空气泡 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C,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

(大气压P o = 1.013 10? Pa )分析: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 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衡 状态。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

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 P = p 0 + Pgh 求出,其中f 为水的密度(常取P = 1.0X103 kg m ^)。

解: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 P 1, V 1 , T 1)和(P 2, V 2, T 2)。

由分析知湖底处压强为5 二 P 2 'gh 二 P o 「gh。

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5-2氧气瓶的容积为3.2杓-2 m 3,其中氧气的压强为1.30 >107 Pa,氧气厂规定压强降 到1.00 >106 Pa 时,就应重新充气,以免经常洗瓶。

某小型吹玻璃车间, 平均每天用去0.40 m3 压强为1.01 >105 Pa 的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设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分析: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瓶中氧气不可能完全被使用。

从氧气质量的角度来分析。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PV = mRT/M 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使用氧气的质量 m 3和可供使用的 氧气总质量(即原瓶中氧气的总质量 m 1和需充气时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 m 2之差),从而可 求得使用天数n =(m 1 - m 2) / m 3。

解:根据分析有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5-3 一抽气机转速 3 min -1,抽气机每分钟能抽出气体 20升。

设容器的容积 V 0=2.0升,问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使容器内的压强由 1.01 105 Pa 降为133Pa 。

设抽气过程 中温度始终不变。

分析:抽气机每打开一次活门,容器内气体的容积在等温条件下扩大了 V ,因而压强有所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振动和波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平面简谐波动方程和简谐振动方程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有什么不同解: (1)振动是指一个孤立的系统(也可是介质中的一个质元)在某固定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系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时间的周期性函数,即可表示为)(t f y =;波动是振动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此时介质中所有质元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因此介质中任一质元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既是坐标位置x ,又是时间t 的函数,即),(t x f y =. (2)在谐振动方程)(t f y =中只有一个独立的变量时间t ,它描述的是介质中一个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平面谐波方程),(t x f y =中有两个独立变量,即坐标位置x 和时间t ,它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坐标和时间变化的规律.当谐波方程)(cos uxt A y -=ω中的坐标位置给定后,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而波源持续不断地振动又是产生波动的必要条件之一.(3)振动曲线)(t f y =描述的是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其纵轴为y ,横轴为t ;波动曲线),(t x f y =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的位移随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纵轴为y ,横轴为x .每一幅图只能给出某一时刻质元的位移随坐标位置x 变化的规律,即只能给出某一时刻的波形图,不同时刻的波动曲线就是不同时刻的波形图.5-2 波动方程y =A cos [ω(u x t -)+0ϕ]中的ux表示什么如果改写为y =A cos (0ϕωω+-u x t ),u x ω又是什么意思如果t 和x 均增加,但相应的[ω(ux t -)+0ϕ]的值不变,由此能从波动方程说明什么解: 波动方程中的u x /表示了介质中坐标位置为x 的质元的振动落后于原点的时间;ux ω则表示x 处质元比原点落后的振动位相;设t 时刻的波动方程为 )cos(0φωω+-=uxt A y t则t t ∆+时刻的波动方程为])()(cos[0φωω+∆+-∆+=∆+ux x t t A y t t其表示在时刻t ,位置x 处的振动状态,经过t ∆后传播到t u x ∆+处.所以在)(uxt ωω-中,当t ,x 均增加时,)(uxt ωω-的值不会变化,而这正好说明了经过时间t ∆,波形即向前传播了t u x ∆=∆的距离,说明)cos(0φωω+-=uxt A y 描述的是一列行进中的波,故谓之行波方程.5-3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为什么介质元的动能和势能具有相同的位相,而弹簧振子的动能和势能却没有这样的特点解: 我们在讨论波动能量时,实际上讨论的是介质中某个小体积元dV 内所有质元的能量.波动动能当然是指质元振动动能,其与振动速度平方成正比,波动势能则是指介质的形变势能.形变势能由介质的相对形变量(即应变量)决定.如果取波动方程为),(t x f y =,则相对形变量(即应变量)为x y ∂∂/.波动势能则是与x y ∂∂/的平方成正比.由波动曲线图(题5-3图)可知,在波峰,波谷处,波动动能有极小(此处振动速度为零),而在该处的应变也为极小(该处0/=∂∂x y ),所以在波峰,波谷处波动势能也为极小;在平衡位置处波动动能为极大(该处振动速度的极大),而在该处的应变也是最大(该处是曲线的拐点),当然波动势能也为最大.这就说明了在介质中波动动能与波动势能是同步变化的,即具有相同的量值.题5-3图对于一个孤立的谐振动系统,是一个孤立的保守系统,机械能守恒,即振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为一个常数,而动能与势能在不断地转换,所以动能和势能不可能同步变化. 5-4 波动方程中,坐标轴原点是否一定要选在波源处 t =0时刻是否一定是波源开始振动的时刻 波动方程写成y =A cos ω(uxt -)时,波源一定在坐标原点处吗在什么前提下波动方程才能写成这种形式解: 由于坐标原点和开始计时时刻的选全完取是一种主观行为,所以在波动方程中,坐标原点不一定要选在波源处,同样,0=t 的时刻也不一定是波源开始振动的时刻;当波动方程写成)(cos uxt A y -=ω时,坐标原点也不一定是选在波源所在处的.因为在此处对于波源的含义已做了拓展,即在写波动方程时,我们可以把介质中某一已知点的振动视为波源,只要把振动方程为已知的点选为坐标原点,即可得题示的波动方程. 5-5 在驻波的两相邻波节间的同一半波长上,描述各质点振动的什么物理量不同,什么物理量相同解: 取驻波方程为vt x A y απλπcos 2cos2=,则可知,在相邻两波节中的同一半波长上,描述各质点的振幅是不相同的,各质点的振幅是随位置按余弦规律变化的,即振幅变化规律可表示为x A λπ2cos2.而在这同一半波长上,各质点的振动位相则是相同的,即以相邻两波节的介质为一段,同一段介质内各质点都有相同的振动位相,而相邻两段介质内的质点振动位相则相反.5-6 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和观察者向波源运动都会产生频率增高的多普勒效应,这两种情况有何区别解: 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时,波面将被挤压,波在介质中的波长,将被压缩变短,(如题5-6图所示),因而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数目(λ'/u )会增多,所以接收频率增高;而观察者向着波源运动时,波面形状不变,但观察者测到的波速增大,即B v u u +=',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完整波的数目λu '也会增多,即接收频率也将增高.简单地说,前者是通过压缩波面(缩短波长)使频率增高,后者则是观察者的运动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波面数增加而升高频率.题5-6 图多普勒效应5-7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向传播,波长λ=1.0 m ,原点处质点的振动频率为ν=2. 0 Hz ,振幅A =0.1m ,且在t =0时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y 轴负向运动,求此平面波的波动方程. 解: 由题知0=t 时原点处质点的振动状态为0,000<=v y ,故知原点的振动初相为2π,取波动方程为])(2cos[0φλπ++=xT t A y 则有 ]2)12(2cos[1.0ππ++=x t y)224cos(1.0πππ++=x t m5-8 已知波源在原点的一列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为y =A cos(Cx Bt -),其中A ,B ,C 为正值恒量.求:(1)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周期与波长;(2)写出传播方向上距离波源为l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3)任一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为d 的两点的位相差. 解: (1)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cos(Cx Bt A y -= (0≥x )将上式与波动方程的标准形式)22cos(λππυxt A y -=比较,可知: 波振幅为A ,频率πυ2B =, 波长C πλ2=,波速CB u ==λυ, 波动周期BT πυ21==.(2)将l x =代入波动方程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cos(Cl Bt A y -=(3)因任一时刻t 同一波线上两点之间的位相差为 )(212x x -=∆λπφ将d x x =-12,及Cπλ2=代入上式,即得 Cd =∆φ.5-9 沿绳子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y =(10x t ππ4-),式中x ,y 以米计,t 以秒计.求:(1)波的波速、频率和波长;(2)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3)求x =0.2m 处质点在t =1s 时的位相,它是原点在哪一时刻的位相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t =时刻到达哪一点 解: (1)将题给方程与标准式)22cos(x t A y λππυ-=相比,得振幅05.0=A m ,频率5=υ1-s ,波长5.0=λm ,波速5.2==λυu 1s m -⋅. (2)绳上各点的最大振速,最大加速度分别为ππω5.005.010max =⨯==A v 1s m -⋅ 222max 505.0)10(ππω=⨯==A a 2s m -⋅(3)2.0=x m 处的振动比原点落后的时间为08.05.22.0==u x s 故2.0=x m ,1=t s 时的位相就是原点(0=x ),在92.008.010=-=t s 时的位相, 即 2.9=φπ. 设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25.1=t s 时刻到达x 点,则825.0)0.125.1(5.22.0)(11=-+=-+=t t u x x m5-10 如题5-10图是沿x 轴传播的平面余弦波在t 时刻的波形曲线.(1)若波沿x 轴正向传播,该时刻O ,A ,B ,C 各点的振动位相是多少(2)若波沿x 轴负向传播,上述各点的振动 位相又是多少解: (1)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在t 时刻,有 题5-10图对于O 点:∵0,0<=O O v y ,∴2πφ=O对于A 点:∵0,=+=A A v A y ,∴0=A φ 对于B 点:∵0,0>=B B v y ,∴2πφ-=B对于C 点:∵0,0<=C C v y ,∴23πφ-=C (取负值:表示C B A 、、点位相,应落后于O 点的位相) (2)波沿x 轴负向传播,则在t 时刻,有对于O 点:∵0,0>'='O Ov y ,∴2πφ-='O对于A 点:∵0,='+='A A v A y ,∴0='A φ 对于B 点:∵0,0<'='B B v y ,∴2πφ=B对于C 点:∵0,0>'='C C v y ,∴23πφ='C(此处取正值表示C B A 、、点位相超前于O 点的位相)5-11 一列平面余弦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速为5m ·s -1,波长为2m ,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题5-11图所示. (1)写出波动方程;(2)作出t =0时的波形图及距离波源0.5m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解: (1)由题5-11(a)图知,1.0=A m ,且0=t 时,0,000>=v y ,∴230πφ=, 又5.225===λυuHz ,则ππυω52== 题5-11图(a)取 ])(cos[0φω+-=ux t A y , 则波动方程为)]235(5cos[1.0ππ+-=x t y m (2) 0=t 时的波形如题5-11(b)图题5-11图(b) 题5-11图(c) 将5.0=x m 代入波动方程,得该点处的振动方程为)5cos(1.0)235.05.055cos(1.0πππππ+=+⨯-=t t y m 如题5-11(c)图所示.5-12 如题5-12图所示,已知t =0时和t =时的波形曲线分别为图中曲线(a)和(b) ,波沿x 轴正向传播,试根据图中绘出的条件求: (1)波动方程; (2)P 点的振动方程.解: (1)由题5-12图可知,1.0=A m ,4=λm ,又,0=t 时,0,000<=v y ,∴20πφ=,而25.01==∆∆=t x u 1s m -⋅,5.042===λυu Hz ,∴ππυω==2 故波动方程为]2)2(cos[1.0ππ+-=x t y m(2)将1=P x m 代入上式,即得P 点振动方程为t t y ππππcos 1.0)]22cos[(1.0=+-= m题5-12图5-13 一列机械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时的波形如题5-13图所示,已知波速为10 m ·s -1,波长为2m ,求: (1)波动方程;(2) P 点的振动方程及振动曲线; (3) P 点的坐标;(4) P 点回到平衡位置所需的最短时间. 解: 由题5-13图可知1.0=A m ,0=t 时,0,200<=v A y ,∴30πφ=,由题知2=λm , 10=u 1s m -⋅,则5210===λυuHz∴ ππυω102==(1)波动方程为]3)10(10cos[.01ππ+-=x t y m题5-13图(2)由图知,0=t 时,0,2<-=P P v A y ,∴34πφ-=P (P 点的位相应落后于0点,故取负值)∴P 点振动方程为)3410cos(1.0ππ-=t y p (3)∵ πππ34|3)10(100-=+-=t x t ∴解得 67.135==x m(4)根据(2)的结果可作出旋转矢量图如题5-13图(a),则由P 点回到平衡位置应经历的位相角题5-13图(a) πππφ6523=+=∆ ∴所属最短时间为121106/5==∆=∆ππωφt s 5-14 如题5-14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在空间传播,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P y =Acos(0ϕω+t ).(1)分别就图中给出的两种坐标写出其波动方程; (2)写出距P 点距离为b 的Q 点的振动方程. 解: (1)如题5-14图(a),则波动方程为])(cos[0φω+-+=uxu l t A y 如图(b),则波动方程为题5-14图])(cos[0φω++=uxt A y (2) 如题5-14图(a),则Q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ubt A A Q 如题5-14图(b),则Q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ubt A A Q5-15 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24(cos x t A y +=π(SI).(1)写出t = s 时各波峰位置的坐标式,并求此时离原点最近一个波峰的位置,该波峰何时通过原点(2)画出t = s 时的波形曲线. 解:(1)波峰位置坐标应满足ππk x t 2)24(=+ 解得 )4.8(-=k x m (,2,1,0±±=k …) 所以离原点最近的波峰位置为4.0-m . ∵uxt t t ωωππ+=+24 故知2=u 1s m -⋅,∴ 2.024.0=-='∆t s ,这就是说该波峰在2.0s 前通过原点,那么从计时时刻算起,则应是42.02.4=-s ,即该波峰是在4s 时通过原点的.题5-15图(2)∵2,4==u πω1s m -⋅,∴12===ωπλuuT m ,又0=x 处,2.4=t s 时,ππφ8.1642.40=⨯=A A y 8.02.44cos 0-=⨯=π又,当A y -=时,πφ17=x ,则应有πππ1728.16=+x 解得 1.0=x m ,故2.4=t s 时的波形图如题5-15图所示5-16 题5-16图中(a)表示t =0时刻的波形图,(b)表示原点(x =0)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试求此波的波动方程,并画出x =2m 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解: 由题5-16(b)图所示振动曲线可知2=T s ,2.0=A m ,且0=t 时,0,000>=v y , 故知20πφ-=,再结合题5-16(a)图所示波动曲线可知,该列波沿x 轴负向传播,且4=λm ,若取])(2cos[0φλπ++=xT t A y题5-16图则波动方程为]2)42(2cos[2.0ππ-+=x t y 5-17 一平面余弦波,沿直径为14cm 的圆柱形管传播,波的强度为×10-3J ·m -2·s -1,频率为300 Hz ,波速为300m ·s -1,求 : (1)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最大能量密度 (2)两个相邻同相面之间有多少波的能量解: (1)∵ u w I =∴ 53106300100.18--⨯=⨯==u I w 3m J -⋅ 4max 102.12-⨯==w w 3m J -⋅(2) νπλπωud w d w V W 224141=== 7251024.9300300)14.0(41106--⨯=⨯⨯⨯⨯=πJ5-18 如题5-18图所示,1S 和2S 为两相干波源,振幅均为1A ,相距4λ,1S 较2S 位相超前2π,求: (1) 1S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 (2) 2S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解:(1)在1S 外侧,距离1S 为1r 的点,1S 2S 传到该P 点引起的位相差为πλλππφ=⎥⎦⎤⎢⎣⎡+--=∆)4(2211r r0,0211===-=A I A A A(2)在2S 外侧.距离2S 为1r 的点,1S 2S 传到该点引起的位相差.0)4(2222=-+-=∆r r λλππφ2121114,2A A I A A A A ===+=5-19 如题5-19图所示,设B 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BP 方向传播,它在B 点的振动方程为t y π2cos 10231-⨯=;C 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CP 方向传播,它在C 点的振动方程为)2cos(10232ππ+⨯=-t y ,本题中y 以m 计,t 以s 计.设BP =0.4m ,CP =0.5 m ,波速u =0.2m ·s -1,求:(1)两波传到P 点时的位相差;(2)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相同时,P 处合振动的振幅;*(3)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时,P 处合振动的振幅. 解: (1) )(2)(12BP CP ---=∆λπϕφφ)(BP CP u --=ωπ 0)4.05.0(2.02=--=ππ题5-19图(2)P 点是相长干涉,且振动方向相同,所以321104-⨯=+=A A A P m(3)若两振动方向垂直,又两分振动位相差为0,这时合振动轨迹是通过Ⅱ,Ⅳ象限的直线,所以合振幅为33122211083.210222--⨯=⨯==+=A A A A m5-20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如题5-20图所示.已知振幅为A ,频率为ν 波速为u .(1)若t =0时,原点O 处质元正好由平衡位置向位移正方向运动,写出此波的波动方程; (2)若从分界面反射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振幅相等,试写出反射波的波动方程,并求x 轴上 因入射波与反射波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 解: (1)∵0=t 时,0,000>=v y ,∴20πφ-=故波动方程为]2)(2cos[ππ--=u x t v A y m题5-20图(2)入射波传到反射面时的振动位相为(即将λ43=x 代入)2432πλλπ-⨯-,再考虑到波由波疏入射而在波密界面上反射,存在半波损失,所以反射波在界面处的位相为πππλλπ-=+-⨯-2432 若仍以O 点为原点,则反射波在O 点处的位相为 ππλλπ25432-=-⨯-,因只考虑π2以内的位相角,∴反射波在O 点的位相为2π-,故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2)(2cos[ππυ-+=u x t A y 反此时驻波方程为]2)(2cos[ππυ--=ux t A y ]2)(2cos[ππυ-++u x t A )22cos(2cos 2ππυπυ-=t u x A 故波节位置为2)12(22πλππυ+==k x u x 故 4)12(λ+=k x (,2,1,0±±=k …)根据题意,k 只能取1,0,即λλ43,41=x 5-20 一驻波方程为y =x t (SI),求: (1)形成此驻波的两列行波的振幅和波速; (2)相邻两波节间距离. 解: (1)取驻波方程为t uxA y πυπυ2cos 2cos 2= 故知 01.0202.0==A m 7502=πυ,则πυ2750=, 202=uπυ∴ 5.37202/7502202=⨯==πππυu 1s m -⋅(2)∵314.01.020/2====πυπυυλu m 所以相邻两波节间距离157.02==∆λx m5-22 在弦上传播的横波,它的波动方程为1y =(13t +x (SI)试写出一个波动方程,使它表示的波能与这列已知的横波叠加形成驻波,并在x =0处为波 节.解: 为使合成驻波在0=x 处形成波节,则要反射波在0=x 处与入射波有π的位相差,故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0079.013cos(1.02π--=x t y5-23 两列波在一根很长的细绳上传播,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1y =(t x ππ4-)(SI), 2y =(t x ππ4+)(SI).(1)试证明绳子将作驻波式振动,并求波节、波腹的位置;(2)波腹处的振幅多大x =1.2m 处振幅多大解: (1)它们的合成波为)4cos(06.0)4cos(06.0t x x y ππππ++-=t x ππ4cos cos 12.0=出现了变量的分离,符合驻波方程特征,故绳子在作驻波振动.令ππk x =,则k x =,k=0,±1,±2…此即波腹的位置; 令2)12(ππ+=k x ,则21)12(+=k x ,,2,1,0±±=k …,此即波节的位置. (2)波腹处振幅最大,即为12.0m ;2.1=x m 处的振幅由下式决定,即 097.0)2.1cos(12.0=⨯=π驻A m5-24 汽车驶过车站时,车站上的观测者测得汽笛声频率由1200Hz 变到了1000 Hz ,设空气中声速为330m ·s -1,求汽车的速率.解: 设汽车的速度为s v ,汽车在驶近车站时,车站收到的频率为 01υυsv u u -= 汽车驶离车站时,车站收到的频率为02υυs v u u +=联立以上两式,得3010012001000120030021211=+-⨯=+-=υυυυυu 1s m -⋅ 5-25 两列火车分别以72km ·h -1和54 km ·h -1的速度相向而行,第一 列火车发出一个600 Hz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 m ·s -1,求第二列火车上的观测者听见该声音的频率在相遇前和相遇后分别是多少解: 设鸣笛火车的车速为201=v 1s m -⋅,接收鸣笛的火车车速为152=v 1s m -⋅,则两者相遇前收到的频率为 66560020340153400121=⨯-+=-+=υυv u v u Hz 两车相遇之后收到的频率为54160020340153400121=⨯+-=+-=υυv u v u 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