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区域差异分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差异的统计分析
3 3 2 d 2 4 4 4 4 3 3 3 3
维普资讯
社 科 论 坛 童
高消 费水平 :l 4 05 9 00 7 l 02 5 2 00 x + y =一 7 .0 + . x + .9 x + .1 3 6 9 按照前面提到 的聚类思路 , 本文采 用欧式距离平 方和离差平 方 .2 x O. 0 7 .2 x 和方法进行 分层聚 类分析。通过 S P P S一 系列操作 , 终可得 出以 00 8 6+ 07 x +0 1 3 8 最 较高消 费水平 :2=一 5 .7 + .5 x + .1 x + y 2 44 2 00 l 02 3 2 4 下结果 , 即表 2 :
息有很大重叠。 接着计算相 关矩 阵的特征值 和特征 向量。前两个 公共 因子对样 本 方差 的 贡 献和 为 08 3 6 说 明 用这 两 个 公 共 因子 代 表 原 来 8个 .6 7 , 指标评价全国城镇居 民消费结构 已有足够把握。 然 后 对 因 子 载 荷 矩 阵 旋 转 , 到 旋 转 后 因 子 载 荷 矩 阵 , 断 变 得 判 化 趋势 相 近 的 消 费项 目。 结 果 显 示 , 一个 主 因子 ( 原 变量 方差 贡 第 对 献 已达 7 .1 %) 48 5 主要 由食 品、 家庭 设备用品及服 务、 交通和通信 、 教育文化娱乐服 务、 居住 、 杂项 商品和服 务这 六个指标决定 , 这六个 指标 在主因子 F 上 的载荷均在 O7以上 ,1是 全国城 镇居 民消费 1 . F 结构研 究中的主要 方面 , 命名为主要消费因子: 因子二 即 F ( 2解释 了 原变量 1 .6 %信 息) 主要涵盖衣着 与医疗保健 , 15 1 则 命名 为次要消 费因子。
维普资讯
中国区域消费差异
9.1 区域消费差异 价值观,社会规范,惩罚和消费模式
社会规范 规定适当行为的规范 文化 价值观 惩罚 对违背社会 规范的行为的惩罚 消费模式
9
9.1 区域消费差异
9.1.3地域风俗与消费差异
• “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 ,如 广东人 重 “吃”和 “旅遊”; 上海人重 “穿”; 北京人重 “购车”; 长沙人重 “乐” ,也 表现在民俗传统的节日、婚丧、喜庆等的不 同消费方式中
11
案例
广州女人 大胆消费没商量[2]
• 大手笔地花钱,有多少花多少而不考虑储蓄起来 未雨绸缪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广州女人的银行 存折里通常空空如也。 • 广州女人,最能体现广州人的精明。在体态上, 广州女人不比东北大妞的丰盈厚实,广州女人一 般以小巧玲珑见长,在这盛世,也许看上去并不 美,所以每年“美在花城”选美大会全是外来妹 天下,真正的花城小姐倒没几个。在言谈举止上, 更不像京妞们大大咧咧冲口而出的豪爽劲,广州 女人说话总要琢磨再三。打扮上,
类型描述
前卫型 Advance 理财型 Fashion,Financing 乐天型 Optimism 保守型 Traditionalism
主特征
时尚而敢花钱 时尚而精明 传统而敢花钱 传统而节俭
22
9.3 中国市场的区域营销策略
策略1: 更准确抓住区域的基本消费特征 策略2: 选择流行的引爆点 策略3:区域产品策略 策略4:选择适合的价格的促销工具 策略5:通路差别
5
中国代表性区域划分
6
9.1 区域消费差异
• 9.1.1区域消费差异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 •收入水平 •地区发展水平
非经济因素
•社会文化(文化价值,风俗, 民族等) •心理因素(消费者的个性, 态度,意见,兴趣等) •地理因素(气候等)
基于SPSS的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分析
基于SPSS的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消费水平的差异性不仅直接反映了城镇居民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基于SPSS统计软件,对全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差异性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情况分析:分析全国城镇居民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2. 消费水平差异分析:分析不同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情况,包括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水平。
3.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职业类型等。
4. 消费结构分析:分析不同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情况,包括生活必需品和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比。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的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调查数据。
2. 数据处理:利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3. 统计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探讨各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
三、基本情况分析1. 性别差异:通过对全国城镇居民中男女消费水平的比较发现,男性在食品、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消费相对较高,而女性在衣着、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相对较高。
2. 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年轻人更注重时尚和娱乐消费,而中年人更注重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消费。
3. 教育程度差异: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不同城镇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更愿意用钱提高生活品质。
4. 职业差异:不同职业的城镇居民在消费水平上也存在明显差异,高收入职业人群的消费水平显著高于低收入职业人群。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区域差异分析
前 5 的地 区分 别为: 上海、广东 、 名 浙江 、
北京 、黑龙江 ,这些城市的居民对食品和 服饰 的质量要 求较 高 ,所 以对这方面的支
出较多 。第 二因子得分前 5名的地区分别
为:天津、西藏 、北京 、贵州、吉林 ,这些
城市在 享受 消费 的支出居全 国领 先地位 , 对家庭设备和文教娱 乐等 支出较多。第三 因子得分前 5 名的地 区分 别为:海南、 内蒙 古 、北京 、广东 、浙江 。这些城市在安居 型消费上的支 出在全 国占领 先地位。综合 得分排名前5 位是北京 、 广东 、 西藏 、 上海 、
缩 小不同收入阶层之 间收入 差距。大力发 展 第三产业。我 国第三产 业长 期落后 ,制 约了居民消费水平 的提高 。我 们应该 发展 第三产 业 , 居民消费结构更加合理。 使
确定提取 的因子个数 m;计 算提取 的各 因
子得分 ,并 以提取 因子 的方差贡献率 占所
2地区消费结构的 因子分析 。 . 食品 、 衣 着和 其他 在全国属第一个 因子 ,在一 类地
下. 对各变量标准化处理 以消除量纲 影响 ,
结 论
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鼓励 消费升级 过 程 中的一些合理消费 ,高层次 高质 量的消
记标准 化后的数据矩 阵为 ;求出相关 系 数矩 阵。 记矩 阵 的相 关系数矩阵 为 ;求
相 关系数矩 阵 的特 征值 、相 应的特征 向 量 和贡献率 ,并将 各特征值 按大 小排序 ,
居住 ;这 三个 因子在我 国城镇居 民消费中 所 占地位依次减弱。 由此看 出, 我国现阶段 城镇居民消费主要用来维持生活基本需要 ,
同 时也 开 始 注 重 生 活 的 享 受 和 发展 。
我国城镇居民蔬菜消费量区域性差异的实证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蔬菜消费量区域性差异的实证研究华南农业大学何巧敏、张浩彬、张卫东目录摘要 (3)1.问题的提出 (4)2.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3.蔬菜消费的总体现状分析 (5)3.1蔬菜的生产现状 (5)3.1.1蔬菜产量逐年增加 (5)3.1.2蔬菜基地已成规模 (5)3.1.3设施园艺发展迅猛 (5)3.2蔬菜的需求现状 (5)3.2.1人均蔬菜消费量的变化 (6)3.2.2蔬菜种植面积的变化 (8)3.2.3蔬菜价格的变动 (10)3.3蔬菜消费的差异及影响的因素 (10)3.3.1人均蔬菜消费量的变化 (10)(1)蔬菜消费的城乡差异 (10)(2)蔬菜消费的地域差异 (11)3.4影响因素 (12)3.4.1居民可支配收入因素 (12)3.4.2人口数量因素 (13)3.4.3城乡差异 (13)3.4.4消费习惯和饮食结构因素 (13)3.4.5消费水平因素 (13)3.4.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因素 (13)3.4.7蔬菜主产区因素 (13)(1)聚类分析原理 (13)(2)结果与分析 (14)4.实证研究 (17)4.1多层线性模型简介 (17)4.1.1零模型(The Null Model) (17)4.1.2完整模型(The Full Model) (17)4.1.3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 Model) (18)4.2模型建立 (18)4.3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分位数回归解析 (24)4.3.1描述性统计分析 (24)4.3.2问题建模结果及分析 (26)(1)分位数回归模型 (26)(2)分位数回归结果 (26)(3)分位数分解 (30)4.4模型比较 (34)4.4.1多层线性模型优点 (34)4.4.2分位数回归优点 (35)5 建议 (36)6 参考文献 (37)附录 (38)摘要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蔬菜生产与消费发展不平衡,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发展农业经济,研究蔬菜消费区域差异及其存在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区域消费差异
中国区域消费差异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不均衡,因此,中国区域消费差异十分明显。
首先,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聚集了大量的高收入人群,这些人群拥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
东部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商业发展也比较成熟,因此,这些地区的商品种类丰富,价格也较高。
人们在这些地区购买奢侈品、高档消费品、国际品牌等较为常见。
此外,东部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每月花费在餐饮、旅游和娱乐方面的支出也较大。
与之相比,中西部地区的消费水平较低。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地区的市场规模较小,商品种类较少,价格也相对较低。
人们在这些地区普遍购买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如食品、衣物、家电等。
由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人们在餐饮、旅游和娱乐等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少。
此外,城乡差异也导致了中国消费的不均衡。
一般而言,城市地区消费水平较高,农村地区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城市人口更多地受益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他们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丰富的就业机会。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人口主要从事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活动,收入较低,消费能力有限。
然而,随着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这些差异正在逐渐减小。
中西部地区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经济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了东部地区。
这意味着这些地区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将会逐渐提高,市场规模也将扩大。
中国区域消费差异的缩小将有助于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消费均衡发展,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总的来说,中国区域消费差异是由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理条件、城乡差异等多重原因共同决定的。
随着政府不断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消费均衡发展,这些差异也将逐渐减小。
中国区域消费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经济、地理、文化和制度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分析这些原因,并探讨如何缩小区域消费差异。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区域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居民服务消费的地区差异研究
《中国居民服务消费的地区差异研究》2023-10-27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框架和方法•实证分析•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结论和建议01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服务消费的地区差异问题也日益凸显。
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中国居民服务消费的地区差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通过对服务消费地区差异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居民服务消费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服务消费水平提升。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服务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可以为各类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市场分析和投资决策的参考。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02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服务消费的概念和分类•服务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服务消费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国内研究•服务消费的定义与特点•服务消费与居民生活水平的关系•服务消费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研究方法及不足•研究方法•文献回顾:梳理服务消费领域的研究成果,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
•实证分析:收集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服务消费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案例研究:对特定地区或城市的服务消费进行深入剖析,提供实证支持。
•不足之处•研究范围局限:多数研究集中在服务消费的总体特征上,对不同地区间的差异研究不够深入。
•数据质量不高:部分数据来源不统一,口径不一致,导致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研究方法单一:多数研究仅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服务消费地区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挖掘不够。
03研究框架和方法研究框架确定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不同地区居民服务消费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构成主因地区差异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的研究
、
研究 背 景及理 论 基础
( ) 究 背 景 一 研
转化机制 、 区域消 费结 构状况对 比和消费政策 的制定 方面 。在 消费结构 的区域差异性研究方面 , 学者们 主要侧重 利用计 量经 济模 型对某一 区域及相 关城市 或不 同城 市消 费结构状况 结合 相关 面板 数据进行 定量分 析。孙爱 军( 0 9 结合 18 - 2 0 20 ) 95 0 7 年 3 个 省份面板数据 , 1 以农 民收入水平 和价格作为解释变量 , 将人均可支配 收入 作为被解释变量 ,利用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 分析我 国省际问农村居 民消费差异 。 实证结果表明我 国不同区 域农 民的消费具有 空间集聚 的效应 , 自身 的收入 和商品的价 对 格依赖度较强 。区域 问消费者消费行 为具有 明显的差异化 , 同 时不同区域农 民消费在空间上存在省 际之 间相 互扩散效应 , 变 现为集 聚趋势 。政府应 当通 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 建立相关保 障机制 , 增强 消费能力 , 小发达地 区和欠 发达地 区消费差 异 缩 化 。杨 明媚 (0 9 利用 V R模 型结合湖北省 18 - 2 0 20 ) A 9 0 0 7年经
l 童一 。 :j 一 = — : 星 塞
我 国城 镇居 民消费结构构成 主 因地 区差异分析
基 于灰 色关联 度 理论 的研 究
徐 璐
( 江技 术师范学院 商 学院 , 江苏 常州 2 3 0 ) 10 1
【 摘 要 】 伴 随国民经济 以较快速度增长 的 同时 , 民收入水平也显著增长 , 居 生产要素 收入增 长过 程势必表现 为 居 民消费支 出和储 蓄额度增加 , 断增长 的消费支 出将进一步刺激 经济社会总需求。如何 正确地评估 我 国不 同区域和 不 主要省份城 镇居 民消费结构 的基本 状况和影响其变 动趋势 的主要结构 因素 , 将有助于 改善居 民消费结构使 消费结构 能 够更好地符合经济调整和增长 的要求。全文基于灰色关联度 测算 出我 国东部 、 西部和 中部地 区城镇 居民总消费支 出与 食 品支 出、 衣着支 出、 居住支 出、 家庭设备 支 出、 医疗保 险支 出、 交通通讯支 出、 文教 娱乐支 出等分 类消费支 出的灰色关 联度 , 据关联度排序 的实证结果进 一步分析 了影响我国不 同 区域 及主 要城 市消费结构 的主要 因素, 根 同时对 比分析 了 不 同城 市之 间消费结构构成主 因的差异化, 为进一步 改善我 国消费结构和平衡 区域差异提供 了有效的政策依据。 【 键 词 】 居 民消费结构 ; 关 灰色关联度 ; 主因; 区差异 地 【 中图分类号 】 16 【 F2. 1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 号 】 04 26(011— 150 10—782 1)200—3
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区域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e n c e o f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f a c t o s r a mo n g c i t i e s i n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t h e a r t i c l e u s e s t h e c l u s t e in r g a n a l y s i s t o t h i r t e e n c i t i e s . T h e n d i —
府 支 出和 常住人 口对消费的影响 ,结果表 明:对江苏省居 民消费长期发展有显著影响的是城镇居 民收入和常住人 口,且常 住人 口总量对 消费影响程度 已经明显 大于居 民收入 对消费的影响 。为 了全面 了解江苏省区域性 消费影响 因素的差异 ,采用
上述 所有影响 因素 2 0 0 4 — 2 0 1 0年 的面板数据通过 聚类分析 法将 江 苏省十三 个市分为三类 ,并运 用面板 数据模型对三 类城
— —
Ta l 【 i l r I g t he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f o r Ex a mp l e J I ANG Yi - y i ,Z HAO Pe i
( S c h o o l o f Ma n a g e me n t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Z h e n j i a n g J i a n g s u 2 1 2 0 1 3 ,Ch i n a )
用spss分析我国各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
用spss分析我国各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分析文章结构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2)4. 实证分析 (3)4.1因子分析 (3)4.2 聚类分析 (8)5 结论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地域广阔,各省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省之间的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各省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正确引导消费,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的质量,有必要对全国各省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做比较研究,以期发现经济水平和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2 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将描述各省份城镇居民全年现金消费支出的八个指标压缩成两个综合指标( 称为主成分) , 这两个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八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在指标压缩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各省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
在综合因子基础上进行层次聚类分析,根据消费差异将全国31个省分为四类。
因子分析模型是根据变量间的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利用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
因子分析的出发点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来代替原来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可以通过下面的数学模型来表示:X1=α11F1+α12F2+…+α1m Fm+α1ε1,X2=α21F1+α222+…+α2m Fm+α2ε2,…Xp=αp1F1+αp2F2+…+αpm Fm+αpεp,其中:x1,x2,x3,…,xp 为p 个原有变量,是均值为零、标准差为1 的标准化变量;F1,F2,F3,…,Fm 为m 个因子变量,m 小于p,表示成矩阵形式为X=AF+αε,其中:F=(F1,F2,…,Fm)为因子变量或公共因子;ε=(ε1,ε2,…,εp)为特殊因子;F 与ε均为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 A=(αij)p×m 为因子载荷矩阵,αj 称为第j 个因子对第i 个变量的载荷系数. 在模型中,特殊因子起着残差的作用,被定义为彼此不相关且与公因子也不相关。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研究
X 平 均 )= ∑xj n j( i / S- ∑ (i ( j xj j x 平均) / n ) )2 ( 1 ()求 标 准 化 指 标 的 相 关 系 数 矩 阵 R 2
(i )m r k xn 1 0. 3 X5 2 * 0. r ∑ [ a i 均 ) i j (x i ( x 平 )¥(a— j 4 } -0. 2 X4+ 5 * -0. 0 X6 x j x 7 X3
Pr n1 i =0. 38} 1 0. 6 X + 2 X 2+0. 3 X3 0. 8 X4 5 + 3 * +0. 9 X5 2 * +0. 8 X6 3 * 0. 3 * +0. 8 X8 9 X7 3 * Pr n2 i = 0. X 1 1 6} +0. 0} 6 X2 ~0.
一
( )计算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4
a = k k ∑ / k
a k即为第 k项贡献率。 ( )确 定 主 成分 的个 数 ,建 立 主 成分 5
方 程 选 取 主 成 分 个数 的常 用 方法 是根 据 累
计贡献率 ,一般 以8 %为界 限。若 前 k 5 1 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小于 8 %。而前 k 5 个主成分的累计贡 献率大于或等于 8 %, 5 则 取 k个 主 成 分 。
我 国城镇居 民消费 支 出研 究
林瞻韬 华 中师范 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湖 北武汉 4 0 表示 第 j 指 标 ,其 中 , 个
【 文章 摘 要 】 采 用主 成 分 分析 法 , 分析 比较我 国城 镇 居 民消 费支 出的 结构 、 水平 及其不 同地 区的差异 , 究各 地 区经济 发展 水平 , 研 为我 国进一 步扩 大内需提供必要依据 。
二 数据 来 源与 实证 分析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
消费结构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偏好,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从食品消费方面来看,各地区城镇居民在食品支出上的比重逐渐下降。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居民更加注重食品的品质和多样性,对有机食品、进口食品的需求增加。
而在中西部地区,虽然食品支出占比也在降低,但相对东部而言,对基本食品的消费仍占据一定比例。
例如,在东部沿海城市,人们愿意花费更多在高档餐厅用餐,购买进口水果和海鲜;而在中西部的一些城市,家常食材和本地农产品仍是居民餐桌上的主要选择。
在衣着消费方面,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和品牌,消费支出相对较高。
他们关注国际时尚潮流,愿意为知名品牌的服装和饰品支付较高的价格。
而中西部地区居民在衣着消费上相对较为务实,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
不过,随着电商的普及,中西部地区居民在衣着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机会,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居住消费在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支出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房价高企导致购房成本巨大,租房支出也相对较高。
同时,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更高,在装修、家居用品等方面的投入较多。
而在中西部地区,虽然房价相对较低,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居民对于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居住消费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交通通信消费是近年来增长较为迅速的一项。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活跃、交通网络发达,居民在汽车购置、公共交通费用以及通信设备和服务方面的支出较高。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拥堵的交通状况促使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同时智能手机和高速网络的普及也推动了通信消费的增长。
中西部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居民对汽车的需求也在逐步释放,通信消费的增长速度也不容小觑。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在各地区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娱乐设施,居民在子女教育、培训课程以及文化艺术活动、旅游等方面的投入较大。
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收入弹性的区域差异研究:1995~2007
差异较 大,消费收入弹性呈 中部崛起特征 ,此外高房价也是推动消费收入 弹性增加的 因素之一 ,造成这 种结果的主要 因素是 区域发展不平衡 。最后对我国城镇居民居住 消费收入 弹性的具体 区域特征提 出 关 相
对策。
[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居住 消费 收入 弹性 [ 中图分类 号]F6 . [ 04 1 文献标 识码 )A
人/ 生命周期理论 ;城乡之间居住消费模式具有一定差异 ,
相关 性 ,美 国 住宅 财 富 的 边 际 消 费倾 向大 约 为 00 。 .6
Cs 等 (o 1【 以 17 a e 2o )2 98—20 J 00年欧 洲 1 4国数据 和 1 5 7 9
~
农村居民居住消费较多地受当期收入变动的影响,而城镇
居民更多地受持久性 收入影 响 ( 炜峰 ,20 ) j 吴 09 L 。刘 旦 7 (08 20 )在生命周期假说 的基础上 ,构造 了一个城镇居 民 住宅资产与城镇 居民人均消 费关系的模 型。实 证结果表 明,中国城镇住宅市场不具有财富效应 J 。 经济转型 3 0年是我国城 乡居 民居住消费快 速增长 的
从绝对数值来看 ,东 部地区城镇居 民居住 消费支 出 由 37 6 元/ 0 .4 人增加至 20 07年 的 17 .2元/ ,增长接 164 人 近 4 ;中部地 区城 镇居 民居住 消费支 出 由 20 6 倍 1. 2元/ 人增加至 20 07年 的 887 元/ ,增 长 4倍多 ;西部 地 3 .5 人 区城镇居 民居住消费支 出由 15 1 7 .7元/ 人增 加至 20 07年
富每增长 1 美元会 导致 年消 费增 加约 3美 分。最近 的大
规模跨 国比较研究是 C n 20 )5 出的 ,他 以 O C ae(04 【 做 J ED 为样本 ,利用面板数 据估计方法 ,估计结 果表 明各 国住 宅财富效 应 有较 大 差 异 ,如 澳 、加 、荷 三 国在 00 .5—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统计
政策因素
政府对不同行业的扶持政策 也会对消费支出结构产生影 响。
不同行业消费支出结构的趋势分析
多元化趋势
01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支出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对文化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支出逐渐增加。
升级换代趋势
02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消费品逐渐被淘汰,城乡居民的消
费支出结构也会随之升级换代。
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 消费观念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手 段,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 消费观念,鼓励其增加对医疗 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 支出。
支持农村电商发展
政府可以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展 ,促进农村商品流通和销售, 从而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元化 的消费选择和更高品质的商品 和服务。
THANKS
差异化缩小
03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差异逐
渐缩小。
0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 于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较为简 单,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用品和 农用物资等方面,而城镇居民的 消费支出结构更加多元化,包括 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旅游等多 个方面。
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消费支出结构,分析 中国与国际平均水平的差距。
04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差异分 析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总体差异
支出水平差异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这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生活环境以及消费观念等因素有关。
消费结构差异
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相对复杂,包括 食品、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多 个方面,而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集中 在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上。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引言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是指在消费中各项支出的比例和构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比较,探讨其中的差异和原因。
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基本特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的,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民收入水平、社会文化因素等。
在总体上,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以下特点:1. 食品消费占比逐渐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占比逐渐下降。
一方面,城市的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口味的要求提高,更倾向于购买高品质的食品;另一方面,城镇居民的日常工作压力加大,外出用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2. 住房和交通成为重要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在消费中,住房和交通成为重要的支出。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屋价格不断上涨,购房成为城镇居民重要的消费决策。
交通方面,随着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和私家车普及率的提高,交通工具的购买和使用也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占比上升随着社会对人力资源和人才质量的要求提高,教育投资成为城镇居民重要的支出。
由于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大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支出也逐渐增加。
同时,随着文化和娱乐产业的发展,城镇居民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文化娱乐支出占比逐渐上升。
4. 其他消费支出的多样化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消费支出外,城镇居民的其他消费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包括日常生活用品、通讯费用、旅游和娱乐等。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和在线服务的兴起,城镇居民的电子产品和网络消费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二、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差异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异城市发达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高,高端消费相对较多。
因此,高档住房、高级汽车、奢侈品等的消费支出占比较大。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差异的统计分析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差异的统计分析发表时间:2008-12-16T15:20:34.71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崔冯周宇[导读] 摘要: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分层聚类和判别分析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差异情况研究。
首先用因子分析将我国三个地区城镇居民8项消费指标降维,找出两个公共因子,然后抽出四个待分析的省市,将其余27个省市聚类分析,最后判别分析。
通过以上过程做出地区差异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消费差异摘要: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分层聚类和判别分析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差异情况研究。
首先用因子分析将我国三个地区城镇居民8项消费指标降维,找出两个公共因子,然后抽出四个待分析的省市,将其余27个省市聚类分析,最后判别分析。
通过以上过程做出地区差异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消费差异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各地区的变化也不相同。
本文在研究这些不同变化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即传统研究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并有大部分人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从东南往西北逐步降低,从而消费水平也成趋势变化,这一传统观念是否正确?另外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一些地区经济与消费有明显提高,但有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发展还不够快,也影响了当地消费,应如何进一步引导?现在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无疑又是一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全国一体化发展有很大意义,而这一地区的消费情况如何呢?本文通过SPPS实证分析,对以上问题得出一些个人见解。
二、数据来源及SPPS实证分析(一)数据来源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的《10-16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6年)》的八项指标数据,即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地域差异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地域差异分析——以2010 年上半年中国36 个大中城市城镇居民消费品支出统计数据为例内容摘要: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0年上半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地域差异研究。
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将八项消费指标进行降维,找出两个公共因子,并根据这两个公共因子对36个大中城市进行聚类分析,以进行地域间的差异比较,发现其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消费结构;地域差异一、研究问题、目的及研究意义消费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一环,是实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而消费结构作为消费的具体内容,它的合理与否,又是消费的关键问题。
因而,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地域间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食品消费仍占有很大比重,但恩格尔系数下降;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提高;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上升;城镇居民家庭的教育投入增长迅速,文化消费增长却依然缓慢,比重过小等等。
刚刚走过的2010年,物价的疯涨更是充斥着每一位中国老百姓的心,通胀预期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投资观念。
那么,在这一年,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消费结构如何?地域间差异又如何得以体现?本文利用2010年上半年我国36个大中城市城镇居民消费品支出统计数据,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利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各省市进行分类,针对各类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及差异进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
以往学界也有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如陈彦玲《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区域差异分析》、刘思嘉《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孔蓓蓓《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等,但以往的研究没有这个特殊的大背景,或没有对地区间进行差异研究。
因而,本研究在理论以及实践上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一)研究方法1、因子分析( Factor Analysis)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分析研究
摘要: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差异主要是由两方面引起的,首先是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消费水平存着较大差异;其次是由地区气候因素引起的消费倾向,我国南北地区明显有别。
关键词:消费性支出;主成分分析;消费水平;消费倾向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地区城镇间的消费性支出(由表1中的X1,…,X8这八个指标来描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差异呈现加速扩大的态势。
如何客观、准确、有效地分析这些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消费性支出的指标有许多,如果直接从诸多指标来分析各地区的差异,那末分析的结果很可能将是繁杂和不得要领的,很难给出直观有效的结论。
如果仅用消费性总支出这个指标,则显得太粗糙,丢失的有用信息太多,不能较充分地反映各地区的消费差异。
那么,如何能使得所作的分析研究即不繁杂又不损失太多的信息呢?这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描述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八个指标压缩成两个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这两个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八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在指标压缩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各地区消费性支出的差异。
本文给出了这两个主成分的符合实际意义的解释,并用它们来描述分析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主要差异。
二、方法研究与实证分析(一)样本数据选择本文选择的样本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提供的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港、澳、台不在其中)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9项主要指标(单位:元),指标代码和指标名称列于表1,原始数据列于表2。
表1指标代码和指标名称指标代码指标名称指标代码指标名称X1食品X6娱乐教育文化服务X2衣着X7居住X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X8杂项商品和服务X4医疗保健8消费性总支出X5交通和通讯S=(∑Xi)i=1表二原始数据表(单位:元)指标X1 X2X3X4 X5X6 X7 X8 S地叭北京2959.19730.79749.41 513.34467.871141.82 478.42457.64 7498.48天津2459.77495.47697.33 302.87284.19 735.97 570.84305.08 5851.53河北1495.63515.90362.37 285.32272.95 540.58 364.91188.63 4026.30山西1406.33477.77290.15 208.57201.50 414.72 281.84212.10 3492.98内蒙古1303.97524.29254.83 192.17249.81 463.09 287.87192.96 3468.99辽宁1730.84553.90246.91 279.81239.18 445.20 330.24163.86 3989.93吉林1561.86492.42200.49 218.36220.69 459.62 360.48147.76 3661.68黑龙江1410.11510.71211.88 277.11224.65 376.82 317.61152.85 3481.74上海3712.31550.74893.37 346.93527.091034.98 720.33462.03 8247.69江苏2207.58449.37572.40 211.92302.09 585.23 429.77252.54 5010.91浙江2629.16557.32689.73 435.69514.66 795.87 575.76323.36 6521.54安徽1844.78430.29271.28 126.33250.56 513.18 314.00151.39 3901.81福建2709.46428.11334.12 160.77405.14 461.67 535.13232.29 5266.69江西1563.78303.65233.81 107.90209.70 393.99 509.39160.12 3482.33山东1675.75613.32550.71 219.79272.59 599.43 371.62211.84 4515.05河南1427.65431.79288.55208.147217.00 337.76 421.31165.32 3497.53湖北1783.43511.88282.84 201.01237.60 617.74 523.52182.52 4340.55湖南1942.23512.27401.39 206.06321.29 697.22 492.60226.45 4799.51广东3055.17353.23564.56 356.27811.88 873.061082.82420.81 7517.81广西2033.87300.82338.65 157.78329.06 621.74 587.02218.27 4587.22海南2057.86186.44202.72 171.79329.65 477.17 312.93279.19 4017.75重庆2303.29589.99516.21 236.55403.92 730.05 438.41225.80 5444.23四川1974.28507.76344.79 203.21240.24 575.10 430.36223.46 4499.19贵州1673.82437.75461.61 153.32254.66 445.59 346.11191.48 3964.35云南2194.25537.01369.07 249.54290.84 561.91 407.70330.95 4941.26西藏2646.61839.70204.44 209.11379.30 371.04 269.59389.33 5309.12陕西1472.95390.89447.95 259.51230.61 490.90 469.10191.34 3953.25甘肃1525.57472.98328.90 219.89206.65 449.69 249.66228.19 3681.50青海1654.69437.77258.78 303.00244.93 479.53 288.56236.51 3903.76宁夏1375.46480.89273.84 317.32251.08 424.75 228.73195.93 3547.99新疆1608.82536.05432.46 235.82250.28 541.30 344.85214.40 4163.98(二)方法研究为了达到对X1,…,X8这八个指标的降维目的,我们可以使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
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
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6029.88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4462.08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2.35倍。
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
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
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
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
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 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
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及其政策含义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及其政策含义潘文轩(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42)[摘要] 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以西方消费理论为基础,对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分别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这种差异性具体表现在相临期间消费关联性、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稳定性这四个方面。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它表明需要采取城乡有别的消费政策,刺激城镇居民消费的重点应当是通过结构调整与体制改革提高其边际消费倾向,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则应该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优化农民消费行为、促进农民消费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 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性;消费函数;协整;误差修正模型一,引言消费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于我国来说,研究消费问题更是具有重大意义:从当前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受到较大冲击,完成“保增长”的任务越来越需要依靠刺激消费需求;而从长期看,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投资与出口的协调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研究我国居民消费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但是许多文献都是将城镇居民消费与农村居民消费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这有可能导致人们忽视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存在差异性的现实。
我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显著的发展中国家,城乡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城乡居民的经济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也同样如此。
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性问题(周曙东、刘惠英,2002;蔡军田、管宏杰,2003;殷玲,2007),并尝试结合西方消费理论来进行实证分析(张伟,2004;彭海艳、伍晓榕,2006;李武,2007),不过总体而言,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在该领域实证研究中的运用尚不够充分。
研究消费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引,探讨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性究竟对制定消费政策有什么样的启示意义,在这个问题上目前还缺乏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区域差异分析
统计2班郭冰妍08080305
摘要:本文以全国31个省2009年市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资料为样本,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方差分析法,使用SPSS软件,对所观察的省市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
表1、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9)
一、因子分析
首先,运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可得KMO统计量为0.827>0.7,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此时得到的未旋转的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不好解释,因此,将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最大正交旋转,使得各个变量在某个因子上具有高频载荷,而在其他的因子上载荷较小,旋转后所得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表3、相关矩阵的特征值与贡献率
表3 、各地区因子得分和综合测评得分及排序
F 1:食品、居住等生活资料方面;F 2:医疗保健和衣着方面。
第一类地区由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组成,它们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在反映消费结构的八个方面都有较高的消费支出,结构合理。
第二类地区是内蒙古、天津、重庆、山东、辽宁、江苏、吉林、福建,经济发展仅次于第一类,综合得分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除天津发展均衡外,福建、江苏均表现出基本生活资料方面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医疗保健和衣着消费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其他城市与之相反。
反映出这几个省的消费结构需进一步调整,有待完善。
第三类地区陕西、宁夏、湖南、四川、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安徽、山西、广西综合评价略低于全国水平。
第一主因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衣着和医疗保健方面均高于或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其生活资料方面的消费欠缺,消费结构需要调整。
第四类地区新疆、江西、云南、甘肃、海南、青海、贵州、西藏,综合评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除了新疆、海南单个因子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的省区消费支出的八个方面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类地区基本上是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尤其是西藏自治区消费结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等项支出显著偏低。
这是因为其气候条件恶劣,交通通信设施成本费用较高,而医疗设施以及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消费结构急需调整。
二、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
因子分析笼统地把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两个因子进行比较,下面对8个变量都进行聚类分析,然后用方差分析,来更加细致地比较一下31个市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
表3、31个省各消费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的,所以对这四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从其Contrast Results 表可以看出一类地区在各个指标上都高于三
类地区,二类地区在各项指标上又高于三类地区,所以一类地区属于高等消费地区,二类地区属于中等消费地区,三类地区属于低等消费地区。
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居民收入水平有关,居民收入水平又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一类地区均处于东部地区,这是目前我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便利的水利交通枢纽、开放的思想、政府的优惠政策等,使其发展迅速,经济比较发达,消费水平自然也就很高。
相对的三类地区大部分属于中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方便等原因使其经济发展不是很好,居民消费水平也相对较低。
经过第一轮聚类分析发现70%左右的地区都属于第三类地区,但其又包含了各自的消费特点,所以本案采用二次聚类,重点对第三类地区中个城市居民消费差异做分析比较。
表4、第三类地区各消费指标二次聚类分析结果
表5、第三类地区中三类地区的Contrast Results表
布,所以重点对这六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从其Contrast Results表可以看出A类地区在食品方面的支出低于第C类地区的支出,但在其他方面均高于C类地区。
B类地区在医疗保健方面消费低于C类地区。
三类比较的话,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C类地区的消费明显低于其他两类地区。
这些消费结构特点不仅反应了各地区居民的消费差异, 同时也反应了各地居民的消费习惯。
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其收入的影响, 而收入水平直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从第一次聚类分析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低消费地区均处在中、西部,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均衡性很明显。
但从第二次聚类分析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相比于西部地区还是属于消费结构较好的。
所以国家的发展重点应该在西部地区,尤其是教育文化娱乐方面,要加强西部教育文化发展。
同时西部的家庭设备部分消费也很低,国家颁布的家电下乡政策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政府在产业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调控时候,应该考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以及东、西、中部发展的差异,从而使经济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总结
根据以上三种分析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也较合理,适合相关企业进行投资。
对于江苏、福建等次发达的二类地区来说,消费结构的调整是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居民正确消费,提高这些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是一些略低于国家平均消费水平的中部地区,政府应继续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消费积极性,并使之向着合理化方向发展。
同时,这些地区的消费潜力也是最大的,市场尚未饱和,适合资产不实很雄厚的小企业进行投资,风险也相对较小。
最后是类似新疆、青海等偏远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习惯,这些习惯会造成其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对于这部分地区国家不能一味的实施强硬政策,而是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特别应对偏远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引导各地消费走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