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师范院校GIS专业教育三三制探索

合集下载

师范类高校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教学探讨

师范类高校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教学探讨

师范类高校地理科学专业GIS 课程教学探讨潘晓芳(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 要:对师范类高校中地理科学专业目前开设GIS 课程的现状进行研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建议,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科学专业;GIS ;系统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6-0141-02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潘晓芳(),女,河南平顶山人,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研究。

传统地理教学偏重知识培养,忽视技能目标,而现代地理科学专业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空间分析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G 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由于GIS 技术在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上具有的独特优势,结合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的特点及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它应用于地理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在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中开设GIS 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G IS 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GIS 软件,学会用GIS 的手段分析解决专业问题[2]。

这就要求地理科学专业GIS 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性,结合地理学基础理论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一、GIS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资源不足这包括教师资源和硬件资源,而且在大多数院校都存在这一问题。

大部分从事GIS 教学的教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GIS 专业的系统学习,不熟悉GIS 教学,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师范高校中的地理科学专业往往只重视地理基础课程的实践,忽视了G IS 实验室的建设,这就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也不能加强和巩固。

一个基点两种机制三三制管理的工学结合教育管理体制

一个基点两种机制三三制管理的工学结合教育管理体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2007年8月21日旬刊总第280期TotalNo.280Aug.21,2007培训与就业PEIXUNYUJIUYEZHONGGUOZHIYEJISHUJIAOYU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1999年学校转制为高职学院,按照广东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实施一个基点、两种机制、三三制管理的工学结合教育管理体制。

一、提高就业质量,是工学结合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教育理念提高就业质量是学校在实施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目标,是工学结合的核心教育理念。

我校提出“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办学理念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就业质量,打造学校优质职教品牌。

一方面,学校坚持面向市场办学;另一方面,学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专业、课程建设评估制度。

此外,学校按照“全程指导、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的指导原则,以学生和企业为中心,建立就业服务与管理机构,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把就业和毕业生跟踪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之中,并与日常经费适度挂钩。

近两年来,学生就业率分别为99.35%和99.74%,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超过90%。

在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珠江啤酒有限公司、LG电子(惠州)有限公司、佛山海天调味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工作的部分学生,毕业后三年薪酬增长率平均为53%。

二、构建人才培养特色创新机制与质量管理责任机制,是创新工学结合教育管理体制的动力和保障1.人才培养特色创新机制(1)设立研究机构。

我院成立了高职教育研究所,重点研究解决学校办学历史传承和育人模式创新、学校近期与远期发展瓶颈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实施工学结合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建立导向机制。

我校建立了专业市场需求调研制度和专业顾问指导委员会制度。

教务处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和优化专业,各专业根据行业、企业、岗位标准确定培养目标,开设辅修专业,强化办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持续竞争力。

GIS技术、地图制图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GIS技术、地图制图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GIS技术、地图制图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GIS技术和地图制图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大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中,以帮助教育者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世界。

本文将探讨GIS技术、地图制图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GIS技术是一种处理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工具,它可以在地图上显示不同要素的位置,关系和属性。

GIS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在教育中,GIS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地理学,历史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和社会学等。

GIS技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具吸引力,互动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和理解复杂的地理现象。

地图制图是一种将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地理现象。

在现代教育中,地图制图已经应用于各个学科,例如地理学中的地形制图,历史学中的历史地图制图,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地图制图等。

通过制图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理现象,并且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

教育的实践表明,GIS技术和地图制图可以为学生和教师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它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复杂的地理现象,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最后,GIS技术和地图制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合作,共同探讨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总之,GIS技术和地图制图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它们,学生和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复杂的地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知识的掌握。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GIS技术和地图制图将会在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作用。

除了GIS技术和地图制图在教育中的应用,它们还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的管理和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记录和处理空间数据,并生成不同类型的地图。

在学校、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中,GIS技术可以用于管理校园设施和资源以及学生和教职工的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师范院校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师范院校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科研热词 现状 职业院校 环境教育 师范院校 高职教育 课程发展 师资培养 师范生 对策 依赖路径 专业建设 高职生危险行为 高等职业院校 高等师范院校 高校毕业生 高校 高师选修课 高师地理课程改革 配置 遗传算法 进阶式校本培训 身心健康 调查分析 评价 西南地区 英语教育 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美学 继续教育 统筹医疗 经营文化力 线性模型 破坏 知识内容类型 电视教材 电子化策略 特征词聚类 民族国家 核心竞争力 机构排名 服务区域社会 有效教学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 新疆 新建 新办本科理工类院校 新农村建设 文科专业 文献 文化视野 教育技术学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农民工 农村教育 健康保障 健康 信息素养 保障缺失 人文社会科学 人才培养模式 中小学 中国 个人主体性 东盟国家 世界遗产 专业汉语 一体两翼 《金沙洲》 《上海的早晨》 ssci/a&hci k-means聚类 k-l距离 ahp "十七年文学"

gis 教学创新

gis 教学创新

gis 教学创新摘要:一、GIS 教学创新的背景和意义二、GIS 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三、GIS 教学创新的实践案例四、GIS 教学创新的效果与展望正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GIS 技术人才的需求,高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展GIS 教学。

然而,传统的GIS 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GIS 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

因此,GIS 教学创新迫在眉睫。

一、GIS 教学创新的背景和意义GIS 教学创新是在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GIS 技术涉及到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GIS 教学创新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GIS 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1.课程设置:根据GIS 技术的实际应用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类课程,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GIS 项目管理等。

2.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GIS 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环境。

三、GIS 教学创新的实践案例例如,某高校开展的“GIS+”项目,通过与企业合作,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掌握GIS 技术。

项目涵盖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GIS 教学创新的效果与展望GIS 教学创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GIS 技术人才。

立足基础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构建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

立足基础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构建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

立足基础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构建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摘要:文章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的体系建设入手,以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为重点,提出了现代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的建设思路,并详细给出了“3S”课程群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衔接次序和实验体系;最后,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角度,指出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践体系和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是“3S”课程群建设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3S” 课程群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创新和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

为提高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重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这是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我校城市学院发展的迫切任务[1~2]。

过去我校城市学院的课程建设大部分是在教学计划中一门课程的自身建设,课程评估也局限于对单元学科的价值判断,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课程规划缺乏有机统一,使培养计划难以达到整体优化与协调,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提出“课程群”建设观念以来,至今已有近二十余年的历史。

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基于“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提出要注重“课群”(课程群的早期称谓)的研究与建设。

之后,一些高校陆续开展了虽名称相同或相似但差异较大的课程群建设的实践[3~4]。

测绘工程是一门比较古老的工程技术专业,传统的教学计划以三大理论知识(普通测量、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为主。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3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为空间数据的获取(采集)、处理和分析提供了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在现代测绘技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撑作用。

近几年来,“3S”技术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应用逐渐普及与深入,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公司等对“3S”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浅谈地方师范院校GIS专业复合创新型研究生培养

浅谈地方师范院校GIS专业复合创新型研究生培养

浅谈地方师范院校GIS专业复合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摘要]GIS在我国发展迅速,复合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是GIS专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GIS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和地方师范院校GIS专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师范院校GIS专业复合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复合创新型人才;GIS专业;地方师范院校;培养GIS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科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迫切需要一批有扎实地理知识,熟悉计算机,并掌握基本软件应用的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加入,并推动它的发展。

而高师院校作为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理所当然应担负起这一责任。

但是目前地方师范院校由于各自的学科优势不同、对GIS的理解各异,所设置的GIS专业课程体系也各具特色,差别较大。

因此,培养出来的GIS人才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与社会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重视地方师范院校复合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一、社会对GIS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GIS经过半个世纪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一个快速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社会对GIS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我们知道目前国内的GIS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公司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根据其工作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种:理论研究、软件开发、系统设计与建立、应用与维护。

目前社会对GIS程序员和资深开发人员的需求较大,二者合计达到37%;其次是数据处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项目经理等。

市场对GIS专业人才需求的多层次性和开拓创新性要求,特别是研发类人才需求旺盛。

GIS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资源管理和土地规划扩展到几乎所有与空间信息相关的领域,如商业、国防、电信、教育、工程、环境、政府、卫生、资源、交通等,并形成统一应用的GIS 应用图式。

GIS在我国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市场,因此未来人才市场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有很大的增长。

GIS多元化、多层次的应用格局使得其对GIS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作者:那晓东,段美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52期GIS空间分析课程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进行地学问题分析与建模及GIS应用实践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在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GIS中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的理论,并能够熟练应用专业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属于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高阶课程[1]。

虽然本课程包含的空间分析的原理和知识对培养高质量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有很大作用,但是使学生充分理解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却面临很多困难。

对此,近几年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改革1.引入应用实例分析,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

GIS空间分析的教学中,不应该一味地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进GIS空间分析在地学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大量的研究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空间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到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性[2]。

例如在学习地形因子分析时,列举数字地形模型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生境适宜性分析和评价、机器学习算法的遥感图像自动分类、视域分析和视觉频数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针对这些应用实例,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GIS地形分析能够提取哪些地形因子?这些地形因子的数据源和获取方法是什么?这些地形因子可以解决哪些地学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体系和结构,还能够了解相关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2.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将来在实践中应用,地理信息专业的从业者仅仅掌握空间分析一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若不能对前期基础课程有充分地了解也不可能透彻地理解空间分析的原理及应用案例。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GIS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有必要对某些扩展知识进一步地讲解。

地方高师院校GIS专业特色思考

地方高师院校GIS专业特色思考
师 院校指 非教育 部隶属 、 未进 入 2 1 9 5工程 的省属 高等 师范 院校如 西华 师范大 学等 , 有 3 1及 8 共 0所 招收 GS I
专业 学生 , 占全 国招生 院校 2 . 1 , 3 8 % 占师范类 招 生 院校 8 . 3 , 3 3 % 已成 为我 国 G S专 业人 才 培养 重要 基地 . I
人才. 地方 高师 院校 G S专业 生源 素质层 次差 异突 出 , 的学生 高考 成绩 高达 “ I 有 重本 ” 录取 分数 线 , 的学 生 有 高考 成绩仅 达 “ 二本 ” 录取分 数 线 , 的学 生 即便 是 入学 当天 也 能 回答 “ 么 是 G S 并 且具 有 比较 明确 的 有 什 I”
第 3 0卷 第 4期
Vo . 0 13 No 4 .
西 华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n l f hn et om l nvr t N trl c n e) o ra o C iaW s N r a U i s y( a a S i cs ei u e
标…. 但就 西华 师范大 学 ( 以下简称 我校 ) 几 届 G S专 业 学生 受 教 育情 况 看 , 近 I 这个 目标 对 于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 分解学 生 的学习任 务 、 回答学 生广 泛关注 的就业 问题等 , 以及 指导 地方 高 师 院校 的 G S专业 特 色建 I 设等 , 显得 较为 笼统且 缺乏 实际 可操作 性 . 、
生源 素质 与人才需 求客 观存 在层 次 差异 , 使 同专 业 同班 同 学也 应 因材 施 教 , 至 “ 身定 做 ” 致 甚 量 培养 目 标 , 能“ 才 以人 为 本 ” 充分 发 挥学 生 潜能 , 养 出适应 地 方经 济 与社会 发 展 需要 的多层 次 、 , 培 复合 型 高级 专业

师范类大学GIS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探究

师范类大学GIS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探究

师范类大学GIS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探究薛 亮,白建军(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摘 要]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培养也成为学术研究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实用价值。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专业是一级学科地理学下设的二级学科,然而该专业属于师范类大学中的非师范专业,自身发展受限。

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经验总结法,针对师范类大学GIS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学校、导师、学生等四个层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术型研究生;师范类大学;地图学与GIS;培养;建议[基金项目] 2018年度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研究”(GERP-18-37)[作者简介] 薛 亮(1978—),男,陕西洋县人,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3S集成和应用教学与科研;白建军(1969—),男,陕西澄城人,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测量和地图学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8-0001-02 [收稿日期] 2019-11-12师范类高校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近年来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培养质量的提高跟不上数量发展。

地图学与GIS是在地图制图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理学类地理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1]。

在师范类高校,这样的非师范专业不及师范专业有优势,主要表现在社会认可度、学生和家长的认知等方面。

在此背景下,针对师范类大学GIS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非常有必要。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L a g—p W ANG a ICh n o, Xu n
( c o l f i n n i n n , c a gU iesy Xuh n 60 0 C ia S h o t a dE vr me tXuh n nvri , c a g4 10 , hn ) oCy o t
教学方 面往 往又带 有专 科办学 的痕 迹 , 中 GS 其 I 专业 在实 践教 学方 面普遍存 在 以下几个 方 面的 问题 。
1 实践教 学 的 目标体 系不 完善 )
在实践 教学 的 目标 体 系 中 , 多数 新 建 地 方 本 科 院校
往往 是肓 目模仿 一些 重 点 院校 , 明显具 有 理想 化 的色 彩 , 但又 由于受 到 实 践 教学 基础 条 件 的 限 制 , 导致 实 践 教 学
的 目标难 以实现 。
专 业人 才不仅 要 具 备 扎 实 的 理论 基础 , 需 要 强 化 实 践 更 能力 和技术水 平 。完善 的 实践 教 学体 系 不仅 可 以将 社 会
责任心 、 求科 学 的精 神 以及 严谨 的学 术 作 风 内 化 在 学 追
2 实践 教学 的内容 单调 , 不上时 代 的步伐 ) 跟
缘 学科 , I 业具 有很强 的技术 性 和实 践性 。因此 , I G S专 GS
格” 合并 ” 成 , 或“ 而 因此 , 办学 初 期 往 往缺 乏 应 有 的理 论
指导 , 着 办 学思 路 不 清 、 学 定 位模 糊 、 才 培 养 模 存在 办 人
式不 明确等 问题 , 之 基 础 条 件 相 对 较 差 , 加 因此 , 实 践 在
李长坡 ,王 轩
( 许昌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 河南 许昌 4 1O ) 6O 0

《2024年基于“GIS空间分析”创新课程的思政建设实践探索》范文

《2024年基于“GIS空间分析”创新课程的思政建设实践探索》范文

《基于“GIS空间分析”创新课程的思政建设实践探索》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高校教育中,将GIS空间分析与思政建设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基于“GIS空间分析”创新课程的思政建设实践探索,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目标在“GIS空间分析”创新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将思政建设融入课程教学中。

课程目标包括:一是提升学生的GIS空间分析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三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GIS基础理论、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分析方法、空间数据可视化等方面。

同时,结合思政教育,将课程内容与国家发展、社会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操作,让学生掌握GIS空间分析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思政建设实践探索1. 融入思政元素: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将国家发展、社会现实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开展思政课堂:定期开展思政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等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五、实践效果与反思通过“GIS空间分析”创新课程的思政建设实践探索,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了GIS空间分析技能,同时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三三制如何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三三制如何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三三制如何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乡村教育作为基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乡村地区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乡村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三制被提出并应用于乡村教育中,以期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三三制的定义、实施及优势等角度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三三制如何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一、三三制的定义三三制,顾名思义,是指将三名教师派往一个乡村小学,在这个小学教学,同时也有三个班级。

每名教师负责一到两个班级,兼顾多学科或多年级的教学任务。

三三制的目的是通过合理配置师资,弥补乡村地区教师短缺的问题,提高乡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二、三三制的实施为了实施三三制,乡村教育部门需要充分调查评估各乡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包括人员配备、学生人数、学科设施等。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实施三三制的乡村小学名单,并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同时,配备科学、适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三、三三制的优势1.合理配置师资三三制通过将三名教师派驻到一个乡村小学,解决了乡村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

每名教师负责一到两个班级,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增加师生互动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数量适度,三三制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三三制实施后,教师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教学,减少行政工作的干扰。

同时,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

这将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4.改善学生学习环境三三制旨在提高乡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和提供必要的学科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为提高学习效果创造良好的基础。

四、三三制面临的挑战1.师资培养和流动性实施三三制需要有足够的教师资源,这要求相应的师资培养机制和流动机制。

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GIS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GIS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GIS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初探作者:黎华吴浩池秀文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2年第03期【摘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能为国家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以实践教学来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型地理信息系统人才,是所有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认清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实践教学的要求、内容、方法、考核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将对比研究、调查研究、实例研究、统计研究方法引入到具体的研究过程中。

该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类似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为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03-021.引言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武汉理工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型地理信息系统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国外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讲授GIS理论及实践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GIS理论和GIS应用[1]。

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结合得更为紧密,集中安排类似于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部分课程将实习穿插其中,重视测量工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野外实践,一些高校在课程实践教学中率先开始使用面向专题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专题应用情境等实践中学习[2],强调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在GIS实验室中完成一定的研究实验和创新实验。

高职测量专业GIS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高职测量专业GIS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高职测量专业GIS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作者:郭晓华冯雪力王根虎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06期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集计算机技术、地理科学、测绘科学、应用数学、信息科学、遥感技术和地球科学于一身的综合和集成的信息技术。

测量专业与地理信息系统关系紧密。

测绘学的现代定义是:研究与地球有关的基础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管理、利用的科学与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显示与应用空间数据。

GIS是一门理论性、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GIS强调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测绘学更侧重于研究地球表层和物体的空间特性和变化。

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从未停止怎样使该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适应高职工程测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使得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工程测量专业的理解与认识,如何培养“动手能力强”、“专业视野广”的高职测绘人才,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是目前正在探索与实践的问题。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打破以往只重视野外测量实践,而忽略对学生数据获取的后期处理、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测绘的理解,并掌握空间数据处理分析的能力,使得毕业生能够更好地从事测绘工作。

当前,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测绘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同时要求熟练掌握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上述要求的毕业生就业趋向为地图制图中心、基础地理信息公司、测绘局、测绘工程院、勘测院等测绘单位以及水利、地质、建筑等工程单位,主要从事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维护及应用,外业测量等工作。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同于高等普通本科院校,前者更强调“工学结合”、“操作性强”。

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学生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外,要更多的是强调“操作性”、“工作过程”、“动手能力”。

1GIS课程的教学目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组织、GIS空间分析的原理方法、GIS中的地图制图技术方法等内容。

高师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师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师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张海军;李丹【摘要】鉴于GIS课程对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开展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GIS课程教学研究非常必要.从课程自身难度、专业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方面对高师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然后重点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考核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供相关人员参考.【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7)003【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GIS;GIS教学;教学研究;地理科学;高师院校【作者】张海军;李丹【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南阳473061;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30 引言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和时空分异规律的科学[1].3S(GIS、GPS、RS)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地理科学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其研究方法和手段呈现出信息化、技术化和现代化的特征,技术革命推动了理论革命,从而促进了地理科学的新发展[2].从3S集成角度看,RS和GPS向GIS提供或更新区域及空间定位信息,GIS负责系统综合集成,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地理科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中设置的地理科学类的4个专业之一.地理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不再是掌握和占有地理知识,而是培养地理观念和地理信息的收集、筛选与应用分析能力[3].鉴于地理科学的新发展,全国高校的地理科学专业目前均已开设GIS课程.对地理科学专业的GIS课程教学,以往主要进行的是课程体系构建[4-5]、教学模式[3]、教学方法[6]、教学改革[7-8]、实践教学[9-10]等的方面研究.全面地揭示GIS课程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研究其应对策略,对提高和改善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GIS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对GIS课程的需求作为师范类本科专业,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掌握地理教育技能、基础教育改革理念和现代地理教育技术,能够在中学和中等教育机构从事地理教学研究的教师以及能在环境、旅游、土地等相关管理机构工作的地理人才[11].现代地理科学专业要求培养学生能独立获取空间数据,具有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软件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一般来说,GIS课程以空间数据为基础来组织(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建模、显示等),阐述运用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不同领域复杂的规划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已经提出了对GIS方面的教学要求,地理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中学地理教师和考取硕士研究生这两种去向[6].现代地理科学专业的特点、GIS在空间数据(特别是处理、分析、建模和表达)方面的独特优势、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GIS的教学要求、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等因素决定了GIS课程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 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1 GIS的学科交叉性、综合性、抽象复杂性、发展迅速等决定了GIS课程难度大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决定了GIS课程内容不仅涉及地理学知识,更需要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和数学等方面知识的支撑.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库和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均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GIS在数据获取方式、软件版本更新、产品更新换代、GIS模式推陈出新等方面的迅速发展是GIS课程内容更新快、难以把握的原因所在.另外,强应用性使得GIS课程不仅要有理论讲授,还要有上机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需要一定数学模型的支撑,空间分析能力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地理建模和二次开发能力.总之,抽象、复杂、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难度大是GIS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2.2 GIS课程的一些先修基础课程在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缺失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审定的我国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高师院校在制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时,重视与中学地理内容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但轻视地理信息方面课程的开设.在地理信息方面一般只开设地图学、遥感概论、GIS 概论课程,且学时通常不足[7,13].在数学方面,部分高校只开设高等数学,有的高校虽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但通常学时较少,要求不高,且开设时间不够合理.在计算机科学方面,一般只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或常用办公软件技能,程序设计、数据库的知识一般不涉及或者要求很低,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软件工程方面的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基本不涉及.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结构是GIS课程教学目标很难实现的重要原因.2.3 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高师院校因经费紧张,或者缺乏GIS软硬件设备,或者设备数量太少,从质和量上难以满足GIS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未开办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高校,该问题尤为突出).高师院校(特别是偏远地区)从事GIS教学的部分教师属于半路出家型,缺乏全面系统的GIS专业教育经历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很难得心应手地应对GIS课程教学中的复杂情况[14].很多GIS课程教师以对GIS专业学生的要求来要求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未能根据授课对象的差异合理安排GIS课程的教学内容.GIS课程的理论性与应用实践性均较强,部分GIS课程教师或者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或者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脱节,导致理论内容与实验内容无法相互印证,GIS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达成.2.4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部分高师院校为了保证生源,地理科学专业采用文理兼收的招生方式,且最终招到的学生以文科考生居多,学生的理科基础较差[8].GIS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然而,地理科学专业一般在第二学年末或第三学年初开设GIS课程,此时学生仅知晓数学、计算机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数据结构、数据库、遥感、程序设计等知识知之甚少,导致学生学习GIS课程非常吃力(理论、公式难理解、方法深奥、软件操作困难等).GIS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但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面对GIS课程时往往灰心丧气,加之学生自身专业为地理科学,缺乏对掌握GIS理论和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丧失了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3 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3.1 加强对GIS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地理学进入21世纪高科技时代的入场券,作为地理科学专业重要技术手段的GIS可提高学生管理、处理地理数据和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6].应加强GIS课程对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首先,对GIS课程在地理科学专业中的地位进行重新定位,厘清GIS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关系,建立以GIS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相关图,确保GIS课程和相关主要课程的学时数要求.其次,厘清GIS课程的先修课程,确定先修课程的开设时间和先后顺序,确定先修课程的“必修”“选修”性质,确定哪些先修课程必须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哪些先修课程需以“公共选修”的方式完成.再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把以GIS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相关图发放给地理科学专业的每个学生,学生应熟悉相关图的内容并以之作为选修自选课程的依据. 3.2 选择合适的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GIS学科性质决定了GIS课程的难度,但不同专业应基于专业需要和学生状况对GIS课程采取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当前,国内出版的GIS课程教材可谓琳琅满目,大致分为概论型[15-17]、原理型[18-19]、应用型[19-20]、分析型[21]、实验教程型[22]等.考虑到教学目标,地理科学专业的GIS课程选择概论型教材为宜.国内出版的教材中,黄杏元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张康聪版《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述彭版《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为概论、导论型教材中的佼佼者,且多被高校和科研院所选为GIS课程教材.相对前者,张康聪版教材在GIS理论讲述方面稍显欠缺,陈述彭版教材难度过大,推荐选用黄杏元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三版).GIS课程内容较多,黄杏元版教材的知识点比较丰富,建议课程总学时不低于7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控制在24学时以上).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专业需要和授课对象情况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和补充,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般来说,GIS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作为了解或理解的内容,如GIS的概念、组成、功能、发展以及空间数据的获取、组织、管理、处理、分析的方法;各种类型、各种格式的地理数据需要深入理解和熟练操作与运算,如矢量数据(带拓扑、不带拓扑;等值线、TIN;shapefile、Coverage、Geodatabase;图形编辑、属性编辑;格式转换、几何变换)、栅格数据(grid、tif、jpg、bsq、bip、bil;局部运算、邻域运算、分区运算、距离量算)、表格数据(xls、xlsx、csv、txt、dbf)等;需要熟练操作专业软件进行地图设计、制作专题地图、数据建库等;借助GIS软件,熟练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如缓冲分析、叠加分析、DEM分析、网络分析)解决地学领域的问题.3.3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和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方式上,摒弃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把教师课堂讲授、软件演示和学生分组讨论、课程实验、课后作业等紧密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中,重点突破要点和难点内容,重点讲解那些面向应用的、要想解决应用问题必须理解、消化的理论内容,把非重点、描述性内容(如发展史、发展趋势等)留为课后作业,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完成,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原理性很强但很重要,理解不透会产生错误结果的理论内容,可以先设计示例用软件演示,然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深入讲解原理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内容与理论课上讲授内容的衔接,合理安排实验学时数,明确每次实验的具体要求(如实验原理、学会什么、完成什么、实验结果评价等).对于综合型实验,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给出实验原理,由学生自己设置实验方案,自行上机操作完成实验,杜绝以往存在的学生跟着教师按实验步骤操作,学生其实并不理解实验原理,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做,甚至连自己做的是什么都不明确的情况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性质,注重开展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和组织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申请校级GIS科研课题,参加相关的全国GIS技能大赛(如ESRI、超图、中地等公司举办的比赛),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等.在考核和评价方式上,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考试结果为主,过于注重理论考试分数的方式,探索建立把理论考试、上机实验、课后作业、分组讨论、申请课题、参加大赛、参与项目等均纳入课程考核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4 结束语造成高师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教学问题的原因是多维度的,很难一蹴而就根治这些问题,必须多方着力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予以审视,从而逐步缓解并解决之.首先,高师院校应加强对GIS课程的重视,通过引进GIS专业人才、在职进修、专业培训、遣派出国学习等途径提升GIS方面师资队伍的水平,通过增加配置相关GIS课程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其次,培养合格的人才离不开合理的课程设置,GIS课程教师应参与制订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熟悉和把握培养方案中相关课程的内容,加强与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对相关课程的授课重点、学生的掌握程度等进行了解和把握,从而在GIS课程教学中能够因势利导.再次,作为任课教师,对地理科学专业的GIS课程教学的复杂性应保持清醒的认识.确保对课程要求、学生知识背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把握到位,在此基础上,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和考核评价方式改革,重点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后,互联网上的GIS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可根据课程进展,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阅读和下载使用,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从而促进地理科学专业的GIS课程教学.参考文献[1]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599-606.[2] 崔铁军.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 李权国,康玲.基于GIS的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1):107-110.[4] 周廷刚,苏迎春,杨晓霞,等.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1):56-58.[5] 赵永峰,郑慧,贾福平.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11):149-151.[6] 柯新利,黄莉敏,刘蓉霞.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6):106-108.[7] 闵婕.关于高师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的改革与设计[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91-92.[8] 邢颖.师范类高校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2):61-63.[9] 任金铜,张鹏飞,左太安.基于开放实验室的地理科学专业GIS 应用技能培养[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8):47-49.[10] 罗琼,罗永常,郑茂刚.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教学与实践的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4(3):151-15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王月香.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GIS课程教学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1):97-98.[13] 金宝石.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GIS课程教学与实验设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3):135-138.[14] 张建龙.师范类院校GIS专业发展现状与办学思路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19(2):58-60.[15] 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6] 张康聪.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8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7] 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 吴信才,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9] 邬伦,刘瑜,张晶,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0] 张东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3.[21] 刘湘南,黄方,王平.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2] 宋小冬,钮心毅.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下的创新性实验计划

“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下的创新性实验计划

“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下的创新性实验计划蒋逸仙;董婷;王唯【期刊名称】《中国地质教育》【年(卷),期】2012(021)004【摘要】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ing reform,Nanjing University makes an connection between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and the work within teaching program,which includes course design,professional practice,the graduation project(thesis) to push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At the same time,Nanjing University makes efforts in other aspects,such as building multilevel academic communication platform,forming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atmosphere,constructing innovation culture,and exploring establish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training system.%南京大学在"三三制"教学改革背景下,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计划内工作有机衔接和结合,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搭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努力探索构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总页数】4页(P150-153)【作者】蒋逸仙;董婷;王唯【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三重一高”背景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思考 [J], 俞斌;贾雅琼;陈韵迪;罗秋兰;李强2.论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以湖南城市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例 [J], 万小军3.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性实验指导探析——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总结 [J], 郭泰林;宋河梁;梁韵4.培养精英人才视角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思考 [J], 韩秀友;赵明山;谷一英;武震林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J], 刘明; 韩梦迪; 汪旋; 陈娟; 王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7所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及其优化

中国7所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及其优化

中国7所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及其优化张广花;秦耀辰;胡良民【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以优化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为目标,通过北京师范大学等中国7所师范大学最新的地理科学专业培养计划及其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研、类比与分析,认为7所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模块几近相同,教育类课程学分所占比例不高且差异不明显,课程设置逐渐与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接轨但仍需加强及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时间长短不一。

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河南大学的实践,从社会发展、课程改革及学生培养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类课程设置优化的理论依据,并在以促进培养合格的优秀的地理师资为目标的原则下,提出了具有强化教育类课程地位与作用、加强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等特点的地理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优化方案。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curriculum settings of geography specialty ,we investi‐gate the latest geographical science training programs as well as the educational curriculum settings of seven normal universities includ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n China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se educational curriculum ,we think that their curriculum modules are almost same with each other ,the proportions of their curriculum credit are all not high and not obviously different ,their cur‐riculum settings integrate gradually with 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reform of middle school but still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ir educational practice curriculum are setin different durations .Ac‐cording to Teache r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Trial) issu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 in our university ,we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educational curriculum setting optimization in view of social development ,curriculum reform and student training .We suggest the optimized educational curriculum program of geography specialty that can improve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educational curriculum and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qualified and excellent geography teachers .【总页数】7页(P565-571)【作者】张广花;秦耀辰;胡良民【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3【相关文献】1.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专兼职结构优化的实践探索--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J], 贺占魁;王玉洁;康盼;崔鸿2.基于现代综合课程的高师地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探究 [J], 熊建新;董明辉;彭保发3.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专兼职结构优化的实践探索--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J], 贺占魁;王玉洁;康盼;崔鸿;4.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报告——以西部某省属师范大学为例 [J], 颜海波5.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2OO6年学术年会在青海师范大学举行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地理信 息 系 统 ( G e o g r a p h i c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G I S ) 教 育自 2 0世纪 6 0年代发展以来,已经形成职业教育、中专 I S 教学、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完整教育体系,输出的 G 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多年来,G I S 及相关学界针对 G I S 课程设置、G I S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 G I S 师资设备等方面做 1 1 0 ] 了相应的研究 [ 。但 G I S教育蓬勃发展与其就业压力同 步发展,尤其在地方高师院校表现更为显著。西华师范大 学地处川东北,位于地级市南充,是典型的地方高师院校; 国土资源学院在地理科学专业教育上充分实践,于 2 0 1 0年 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开设在同一学院的地理信息系统专 业自 2 0 0 2年开设以来,仍面临地方高师院校 G I S专业困 境,G I S 逐渐社会化,G I S 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行业应 用的差距愈加明显。在借鉴兄弟院校教育改革、实践基础 上,经多方努力,在多轮教育实践与改革中初步建立了 G I S 专业人才培养的 “ 三三制” 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在课程 设置、培养模式及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研究。
2 3 3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紧迫感。 在技能培养与训练方面,学院牵头相继制定综合训练 书及拓展实验大纲,从课堂练习、实验上机、大作业综合 I S 技能训练的要求;从室内到户外、 训练等方面不断落实 G 从校区测量到野外实习基地综合考察,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野外实习等手段,在日常教学、暑期实践等多层面,有分 散、有集中的进行 G I S 专业框架内的技能训练与培养。 I S 专业实际,在创新实践方面,组织部分学有 针对 G 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纵向及横向项目实践。如参 与各类纵向基金项目的实验与模拟;参与学校与地方合作 的各类土地整治、资源管理、地质与环境保护等横向项目 实践,以项目带动实践,深入理解 G I S主要方法、基本技 能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3 三个保障措施 为保障 G I S 专业可持续、稳步发展,院校联合制定了 相应政策,提供了教师指导、竞赛组织等保障。 制度建设方面,院校联合制定了 “ 创新学分” 计划, 参与 G I S 技能类、模型构建类及平台开发类创新实践的同 学,可根据实际学时、学习效果及最终成果申请相应的创 新学分;院校提供相应的场地、软硬件条件及约束机制, 保证参与 “ 创新学分” 计划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而 不是流于形式。 教师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学院牵头制定了相 应的制度,提供了实验指导型与学生导师型两种指导方式, 从实验技能与专业思想等不同侧面引导学生; G I S涉及的 地图制图、测量实践、遥感解译及平台开发等方面均指定 一至二名指导老师,进行可行性鉴定、技术与路线选择、 成果表现形式拟定等方面指导工作。 为便于成果展示,院校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 通过竞赛促进成果提炼。通过班级择优、院系答辩评比、 大赛推选等途径,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电子地图、 地理模型或系统设计等形式展现出来,参与诸如大学生开 发技能竞赛、操作技能大赛等方式,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充分展示自身的专业认识和聪明才智,在学习与竞赛中获 得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其创新的热情、锻炼 其创新的技巧和能力。
表1 G I S本科学习主要课程设置建议 学年 第一学年 主要课程 数学类( 如高等数学) 、外国语、计算机类( 如计算机 文化基础、程序设计等) 、地理类( 如自然地理学) 、 地图或测量类( 如地图学、普通测量学) 数学类( 如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外国语、地理 类( 如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等) 、专业基础课( 如 计算机制图学、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 G I S概论、 遥感导 论) 、G I S软 件 ( 如 A u t o C A D 、A r c G I S 、M a p 等) G I S P S 、G I S设计、 G I S系统开发与 实 专业主干课 ( 如G 践、环境 G I S 、土地资源管理、遥感地学分析、数字 图像处理、空间数据库等) 、计算机类( 如计算机网 络、可视化编程 技 术 等) 、专 业 选 修 课 ( 人 文 地 理、 旅游地理、经济地理等) 、专业实习 选修与拓展课 ( 如 We b G I S原理与应用、 G I S的最新 进展、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等) 、创新研究小组、 论文
3 “ 三三制” 的初步探索
为此,在院校多轮教学实验与改革探索中,初步建立 了G I S 专业人才培养的 “ 三三制” 原则,即以层次明晰的 三元知识模块,搭架通识教育、G I S 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及 ;以缓解学生 探索性研究与实验的金字塔培养结构,见图 2 在G I S 专业教育中特色缺失、定位迷惘的问题,引导学生 以应用型、技术型、研究型为定位坐标,力争在其中某一 方面或多个方面学有所长,学有所用,逐步成才;为保证 该项措施可持续健康发展,设立了三项保障措施,分别从
第 5期 罗明良等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 G I S 专业教育三三制探索 教师、管理及成果展示 3个 方面为其提供长效机制。 3 1 三元知识模块 大 学 教 育 中, 通 识 教 育、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 育不断演进; G I S专业教育 应当结合专业实际,在通识 教育中适当增加数学、计算 机、地图与地理等的知识背 图2 金字塔式三元知识 景,兼顾思想政治教育与外 模块 国 语 教 育,构 建 宽 口 径 的 G I S 通识教育结构。一般建议此类课程应该开设在第一至 ;第二、三学年相互衔接,完成专业基础 第二学年,如表 1 课程、主干课程与必修课程学习,使其掌握 G I S专业基本 知识与实践技能;第四学年进一步开设专业新技术选修课、 前沿进展讲座及若干研究组计划,如理论探索性实验、地 学模型构建型实验、系统构建与开发等,实施探索性研究 与实验教学,为学有所长的同学提供进一步锻炼的机会, 让其有选择的学习自己更加擅长和感兴趣的方向,以充分 9 ] 。 实现大学教育所提倡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 [ 结合金字塔三元知识模块及 G I S专业课程实际,给出了地 方高师院校 G I S 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建议,见表 1 。
2 地方高师院校 G I S专业教育困境
自G I S 教育开展以来,师范类高校始终占据较大份额。 2 0 0 9年中国高校招生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大陆地区 4 1所 师范类高校开设 G I S专业,在总计 1 5 0余所开设该方向的 / 4强,是我国 G I S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然 院校中,占 1 而数量众多的地方高师院校由于院校性质、师资力量、地 理位置等方面的制约,G I S 高等教育中面临诸多困境。 为从学生角 度 了 解 其 对 G I S教 育 的 看 法,从 2 0 0 8年 起,连续跟踪分析四届 G I S专业学生的基本观点,统计人 数分别为 3 5 、4 1 、6 0和 6 5 ,占专业人数的 8 5 %左右。通过 整理和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学生当前对于 G I S教育的看法 集中于以下几点:
4 结束语
回顾 G I S 教育发展,从 1 9 8 0年国内第一个 G I S实验室 成立到 2 0 0 9年相对完善 G I S 体系仅经历短短 3 0余年。随着 G I S 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高师院校开办了 G I S专 业。以 2 0 0 9年为例,据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信息网,全国有 1 5 1 所院校招收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根据中 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信息网全国有 7 0所院校招收地图学与地 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生;1 9所院校招收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博士生( 不含港澳台地区) 。可见 G I S教育的飞速发展。而 G I S 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探索,必将随着 G I S 社会化的大 力推进,不断更 新 认 识 和 发 展,在 总 体 规 划、教 学 模 式、 教学内容、精品教材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西华 师范大学 G I S 专业人才培养 “ 三三制” 方案的实施,取得 了显著效果:学生考研成功率位居学校前茅;G I S 专业素质 进一步提升,用人单位较为满意。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 些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地方高师院校的 G I S专业教育, 可望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的多方使命实践中, 与具体行业相结合、与区域特征相结合、与院校特色相结 合,形成特色鲜明的 G I S 教育。 参考文献 [ 1 ] 钱乐祥, 秦奋, 许叔明, 等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 J ] . 测绘科学, 2 0 0 2 , 2 7 ( 1 ) : 5 4 5 8 实践与思考[
第3 7卷第 5期 2 0 1 2年 0 9月
测绘科学 S c i e n c eo f S u r v e y i n ga n dM a p p i n g
V o l 3 7N o 5 S e p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 G I S专业教育三三制探索
罗明良,雷金蓉,翟有龙
(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 6 3 7 0 0 9 ) 【 摘 要】 本文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阐述了 G I S 专业人才培养三三制的初步探索,以期为地方高师院校 G I S专 业教育提供借鉴。主要内容包括,搭架结构明晰的通识教育、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创新性课程与实验三元 金字塔式知识模块;建立应用型、技术型、研究型三种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教师指导、制度建设、竞赛推进三大 保障措施,充分展示教学效果、学生实践技能;在加强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 【 关键词】 G I S 专业教育;三三制;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 中图分类号】 P 2 0 8 ;G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2 3 0 7 ( 2 0 1 2 ) 0 5 0 2 3 2 0 3
图1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点分布院校 1 ) G I S 专业认识不清晰: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系统开设 了G I S 课程,学生在高中时期对其知之甚少。考生在高考 填报专业时对其认识模糊,以为是和地理有关的,加上信 息系统的扎眼,进一步掩盖了地理信息系统学习和教育的 特殊性。专业认识的错位、自身优势和爱好的背离以及录 取专业的调剂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大一学生学习 G I S专业的 态度,部分同学 “ 逃离” G I S专业,可见 G I S教育面临的 的严峻形势。 2 ) 课程设置模块性有待改进:地方师范院校本科 G I S 教育中,课程设置包括 4种知识结构:地理类、测绘与遥 感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和 G I S专业类。这中教学体系 囊括 G I S 所需的知识架构,但针对性不强,侧重点不明显。 体系复杂,重点难以把握;学生在通识教育、G I S 专业教育 与个性教育中迷失自我,产生不信任及厌烦情绪,教学效 果差。 3 ) 培养目标单一化: G I S专业属新兴边缘学科,交叉 学科众多,工学、理学兼而有之。在培养过程中,受制于 教学环境、成长条件等因素,导致培养目标单一化,绝大 部分学生掌握了 G I S基本理论与方法;但部分学生缺乏实 践动手机会,知识限于课本,不能活学活用;部分学生学 有余力,有创新性想法和动手能力,苦于没有引导或支持, 无法深入实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延误人 才成长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