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第四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 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 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外饰其形,假载雕而后足。然以宝有可尚,世诚所希, 价连城而有待,气如虹而上挥。
……………………………………………………… ………………………………………………………
天圣元年(1023年),欧阳修参加了随州的科举考试,试题是《左氏失之诬论》。四年(1026年),欧 阳修通过了州试,荐名礼部。第二年春天,试于礼部,但没有成功。又过了一年,欧阳修带着自 己的文章,去汉阳(今属湖北)拜谒知汉阳军胥偃学士,备受他的赏识、器重,后来还成为胥偃的乘 龙快婿。这一年冬天,在胥偃的带领下,欧阳修买舟北上,到都城汴京准备来年的考试。这一次 果然一帆风顺,第二年春试国子监,欧阳修以《玉不琢不成器赋》荣获第一;秋试又以《人主之尊 如堂赋》再居魁元。
国学 骈体文
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 第四段 北宋 欧阳修
作品赏析
•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 欧阳修《悔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 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 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欧阳修特别重视 这句话,他在早年的国子监考试中曾经就以《良玉非琢安得成器》为题,写作 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赋文,文中写道“性虽本善,不学则弗至于道;质虽至美, 不琢则弗成其饰”,他一生都以此来激励自己和教育子弟。他认为,从个人角 度来讲,学习是一种修养,是去除遮蔽,发扬良善本性之道。人如果不终身坚 持学习,就可能变坏,危害社会。正如北宋进士袁采对子弟的教育一样,他认 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学习都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自有所谓无用之用 者存焉”。这个认识与欧阳修相同,都认为不读书学习易使人走向堕落。
图片欣赏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作者简介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THANK YOU!
• 《礼记》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为什么人们都贵重玉而轻视珉,是因为玉稀少而 珉太多吗?孔子说,并不是因为玉和珉的多少来贵重和轻视,而是因为古来的君子就把玉比拟 为道德的象征。
• 而欧阳修的看法则更进一步,虽然玉很贵重,但只有通过雕琢才能成为美器,发挥美玉更大的 价值。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自然也不能实现做人的价值。可是玉和人也是有 区别的,玉即便不经过雕琢,仍然不失为一块美玉,可是人不学习,不进步,“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就有可能蜕变为小人,不但不能实现做人的价值,很可能会为害社会。欧阳修就 是这样,以浅显的语言说出了人为什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深刻道理。
作品赏析
• 欧阳修的家训《诲学说》也流传至今,影响广泛。他在《诲学说》中对儿子说:“玉不琢,不 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 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意思是说,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 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 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 响则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放弃修炼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 小人。欧阳修以此来告诫儿子要经受雕琢磨砺,努力学习,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进而有 所作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