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第四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合集下载
谪九年赋第四段赏析【唐代】刘禹锡骈体文
• 在刘禹锡的心中,支撑他强打精神的,就是盼望着没几年会回京复职。谁知道,一转眼,九年 过去,归京依然无望,他作《谪九年赋》哀叹:“推以极数,无逾九年。伊我之谪,至于数 极。长沙之悲,三倍其时。廷尉不调,行当跂而……朝有考绩,明幽三见”,自己这九年是 贾谊遭贬谪时间的三倍,吏部考察官员三年一次的频率也经历了三次,还是只能呆在这里。文 章满篇皆是郁悒激愤之情,他痛苦诘问:“何吾道之一穷兮,贯九年而犹尔”。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 “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 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 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 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 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 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 虽然刘禹锡在少数作品中也体现出颓丧的一面,如《上杜司徒启》里写“一自蛰居,七悲秋气”,与他在《秋词》中 的豪迈大相径庭,但这是他创作思想中极其微少的方面,再伟大的人也是人,总会有悲观消沉的时候,这才是一个真 实可感的刘禹锡。但真正的伟大就在于疾风虽起,不易言弃。刘禹锡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才能在《谪九年赋》中写 道:“突弁之夫,我来始黄。合抱之木,我来犹芒。”,就如他的性格一样,刚毅顽强,奋发向上。
作品赏析
• 公元814年春刘禹锡在朗州,与窦常唱和颇多,有诗《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 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 七月,有《酬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答命同 作》。闰八月,作《秋日过鸿举法师院便送归江陵》、《重送鸿举法师赴江陵谒马逢侍御》。冬,承诏还京,岁暮过 江陵,窦巩有诗《送刘禹锡》。是年,刘禹锡另有《武陵北亭记》、《谪九年赋》等。在朗州九年期间,还作有《天 论》、《何卜赋》、《华佗论》、《明贽论》、《辩迹论》、《泰娘歌》、《读张曲江集作》、《经伏波神祠》、 《登司马错故城》、《游桃源一百韵》、《汉寿城春望》、《团扇歌》、《踏歌词四首》、《堤上行三首》等。【读 张曲江集作】晁补之《鸡肋集》(四库本)卷四八《唐旧书杂论》:“禹锡若守正比义而以获罪,如是言之可也。既不 自爱,朋邪近利,以得谴逐,流离远徙,不安于穷,又不悔咎己失,而以私意不便抵曲江当国嫉恶之言,盗憎主人, 物之常态,谁为‘岐心失恕’耶?故凡小人诋君子,不足瑕疵,适增其美。”《养一斋诗话》卷一:“乐天称梦得为 诗豪,又谓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予读其集,唯律绝过人,古诗三卷,风格平弱,雅不足称作者。尤诧其《读 张曲江集诗序》,讥‘放臣不与善地’,以至‘燕翼无似,终为馁魂。忮心失恕,阴谪最大’。诋诃亦至矣。盖梦得 身为逐臣,心嗛时宰,故以曲江为词,实借昔刺今也。然意取讽时,而遂横虐先臣,加之丑诋,非敦厚君子所宜出 矣。”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 “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 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 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 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 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 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 虽然刘禹锡在少数作品中也体现出颓丧的一面,如《上杜司徒启》里写“一自蛰居,七悲秋气”,与他在《秋词》中 的豪迈大相径庭,但这是他创作思想中极其微少的方面,再伟大的人也是人,总会有悲观消沉的时候,这才是一个真 实可感的刘禹锡。但真正的伟大就在于疾风虽起,不易言弃。刘禹锡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才能在《谪九年赋》中写 道:“突弁之夫,我来始黄。合抱之木,我来犹芒。”,就如他的性格一样,刚毅顽强,奋发向上。
作品赏析
• 公元814年春刘禹锡在朗州,与窦常唱和颇多,有诗《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 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 七月,有《酬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答命同 作》。闰八月,作《秋日过鸿举法师院便送归江陵》、《重送鸿举法师赴江陵谒马逢侍御》。冬,承诏还京,岁暮过 江陵,窦巩有诗《送刘禹锡》。是年,刘禹锡另有《武陵北亭记》、《谪九年赋》等。在朗州九年期间,还作有《天 论》、《何卜赋》、《华佗论》、《明贽论》、《辩迹论》、《泰娘歌》、《读张曲江集作》、《经伏波神祠》、 《登司马错故城》、《游桃源一百韵》、《汉寿城春望》、《团扇歌》、《踏歌词四首》、《堤上行三首》等。【读 张曲江集作】晁补之《鸡肋集》(四库本)卷四八《唐旧书杂论》:“禹锡若守正比义而以获罪,如是言之可也。既不 自爱,朋邪近利,以得谴逐,流离远徙,不安于穷,又不悔咎己失,而以私意不便抵曲江当国嫉恶之言,盗憎主人, 物之常态,谁为‘岐心失恕’耶?故凡小人诋君子,不足瑕疵,适增其美。”《养一斋诗话》卷一:“乐天称梦得为 诗豪,又谓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予读其集,唯律绝过人,古诗三卷,风格平弱,雅不足称作者。尤诧其《读 张曲江集诗序》,讥‘放臣不与善地’,以至‘燕翼无似,终为馁魂。忮心失恕,阴谪最大’。诋诃亦至矣。盖梦得 身为逐臣,心嗛时宰,故以曲江为词,实借昔刺今也。然意取讽时,而遂横虐先臣,加之丑诋,非敦厚君子所宜出 矣。”
穷鱼赋第四段赏析【唐代】卢照邻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卢照邻(约636~695年后)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与王勃、杨炯、 骆宾王并称四杰(见初唐四杰)。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初为邓王 府典签。极受邓王爱重,比之为司马相如。高宗乾封(666~668年)初,出为益州新都尉。秩满,漫游蜀 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 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 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
• 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他的诗以歌行体为最佳。意境清迥,以韵致取胜。明代胡震亨说他领韵疏拔,时 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唐音癸签》)。其代表作如《长安古意》借历史题材,描绘首都长安的繁华 景象与现实生活的各个侧面,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横暴奢靡及其互相倾轧的情况,抒发了下层志士儒者的 不平。清词丽句,委婉顿挫,寄慨深微,耐人寻味,和骆宾王《帝京篇》同是初唐长篇歌行的优秀作品。 《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今存其集 有《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7卷。《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 《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 中国古代的贤人也向有“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战国策·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 的美德,作者对此也作了热情的歌颂:当穷鱼“动摇不可,腾跃无繇”的时候,忽有“大鹏过 而哀之”,并且毫不迟疑地予以援救,“俄抚翼而下,负之而趋,南浮七泽,东泛五湖”。救 出穷鱼之后,则翩然而逝,从此“相忘于江海”。其情性之淳厚,气概之英伟,品格之高尚, 亦跃然纸上,使人不禁联想到人世间许多见义勇为的豪杰,油然而生爱敬之情。
橐籥赋第四段赏析【北宋】王禹偁骈体文
•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 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 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 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THANK YOU!
一開一闔,勃焉而元氣生。變宫變商,泠然而正聲。至 亦如天道無為,地道博施。
……………………………………………………… ………………………………………………………
橐籥,被称为“机关之窍, 引仙之门”。这是修仙悟道者必须明白的关窍。有底无孔曰槖, 有孔 无底曰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槖者,古代炉灶鼓风的吹火器;龠者,古代类似 于笛子或勋之类的乐器。两字皆以鼓 风为共性。天地宇宙犹如庞 大的鼓风器,而人体之橐龠关窍,犹如庞大鼓风器之缩影。人在 胞 胎之时,橐籥相通上下,连接脐带,从生母呼吸受炁,生母之 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 炁,并未形成口鼻呼吸,周身 炁脉息息相通,无有丝毫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 裂 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接于口鼻,变成常人之肺呼吸。 橐籥管失去作用,也就逐渐迷塞 了。可见婴儿落地那一声啼哭, 蕴藏着玄妙的天机,它是先天和后天的分水岭。
• 《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槖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槖籥,古代吹火 的风箱,其中虽空,而风却不会穷竭。后因以“虚槖”喻天道之周遍无穷。北 周 庾信《和张侍中述怀》:“生涯实有始,天道终虚槖。”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 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 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 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 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作品赏析
•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曰:“天地不仁,以万物 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 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 而不屈;踵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 于中。”短短四十六字, 层次分明,喻理无穷,言简意赅。以橐籥比喻天地 之间庞大的风 箱,它的“鼓风”是自然而然的,无需人为去搅乱。核心是 “守 于”,也就是守住虚静。怎样才能守住虚静呢?那就要效法天 地和圣人, 不存在仁与非仁的意识,将万物和百姓视如刍 狗。刍狗是用草扎成的狗,古 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扔 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天地对 万物,圣人对百姓,都 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这同 《道德经》 第一章“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修复先 天橐籥,也是一样,无需画蛇添足,只要守住虚静,就会像电脑 软件那样, 自动下载和安装。这个“机关之窍”的操作程序,也 就自然而然地“激活” 了。可见语言表达之道,虽不是真道,却 蕴藏着真道。神仙之“秘诀”,非 真修实修者,是无法感悟的。
THANK YOU!
一開一闔,勃焉而元氣生。變宫變商,泠然而正聲。至 亦如天道無為,地道博施。
……………………………………………………… ………………………………………………………
橐籥,被称为“机关之窍, 引仙之门”。这是修仙悟道者必须明白的关窍。有底无孔曰槖, 有孔 无底曰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槖者,古代炉灶鼓风的吹火器;龠者,古代类似 于笛子或勋之类的乐器。两字皆以鼓 风为共性。天地宇宙犹如庞 大的鼓风器,而人体之橐龠关窍,犹如庞大鼓风器之缩影。人在 胞 胎之时,橐籥相通上下,连接脐带,从生母呼吸受炁,生母之 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 炁,并未形成口鼻呼吸,周身 炁脉息息相通,无有丝毫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 裂 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接于口鼻,变成常人之肺呼吸。 橐籥管失去作用,也就逐渐迷塞 了。可见婴儿落地那一声啼哭, 蕴藏着玄妙的天机,它是先天和后天的分水岭。
• 《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槖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槖籥,古代吹火 的风箱,其中虽空,而风却不会穷竭。后因以“虚槖”喻天道之周遍无穷。北 周 庾信《和张侍中述怀》:“生涯实有始,天道终虚槖。”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 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 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 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 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作品赏析
•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曰:“天地不仁,以万物 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 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 而不屈;踵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 于中。”短短四十六字, 层次分明,喻理无穷,言简意赅。以橐籥比喻天地 之间庞大的风 箱,它的“鼓风”是自然而然的,无需人为去搅乱。核心是 “守 于”,也就是守住虚静。怎样才能守住虚静呢?那就要效法天 地和圣人, 不存在仁与非仁的意识,将万物和百姓视如刍 狗。刍狗是用草扎成的狗,古 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扔 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天地对 万物,圣人对百姓,都 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这同 《道德经》 第一章“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修复先 天橐籥,也是一样,无需画蛇添足,只要守住虚静,就会像电脑 软件那样, 自动下载和安装。这个“机关之窍”的操作程序,也 就自然而然地“激活” 了。可见语言表达之道,虽不是真道,却 蕴藏着真道。神仙之“秘诀”,非 真修实修者,是无法感悟的。
巵言日出赋第四段赏析【北宋】王禹偁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 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 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 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 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 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 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 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 《庄子·寓言》:“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陆德明 释文引 王叔之 云:“巵器满 即倾,空则仰,随物而变,非执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已无常 主者也。” 清 王韬 《<英语汇腋>序》:“近且巵言日出,人人自矜秘本。” 明 沉璟 《义侠记·恩荣》:“人生忠孝和贞信,圣世还须不弃人。巵言似假,千秋 万载垂正论。” 傅尃 《甲寅元旦》诗:“寧惜巵言託孤愤,忍挥兵气望中原。” 又如《诸子巵言》、《经学巵言》。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巵言日出赋
第四段
北宋 王禹偁
作品赏析
• 卮言,亦作“巵言”,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意思是自然随意之言或支离而无统 绪或随人妄言,后人常用于对自己著作的谦词。
• 【卮】《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說文》圜器也。一名觛, 所以節飮食。《玉篇》酒漿器也。受四升。《前漢·高帝紀》上置酒未央宮,奉玉卮,爲太上 皇壽。又《文中子·守弱篇》三皇五帝有觀戒之器,命曰侑卮。《註》器也。《莊子·寓言篇》 卮言日出。《註》酒器滿則傾,空則仰,比之于言,因物隨變也。又《史記·貨殖傳》巴蜀, 地饒卮薑。《註》徐廣曰:音支,煙支也。又《韻會》或作巵。《集韻》亦作觶。又《集韻》 丘奇切,音。器名也。卮言日出。李軌讀。
殿试藏珠于渊赋第四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作品赏析
• 《藏珠于渊赋》属治道类,通过深渊藏珠的寄寓来陈述政见 • 根据刘德清等所著的《欧阳修传略》,这一年殿试的诗、赋、论分
别考《藏珠于渊赋》《博爱无私论》等题目,欧阳修的《藏珠于渊 赋》只有短短400余字,其中写道: • "故我斥乃珍奇之用,绝乎侈靡之端。……不宝于远,则知用物之足; 不见其欲,则无乱心之惑。上苟贱于所好,下岂求于难得?" • 这篇赋行文工整,内容与形式俱佳,但在言辞之间假托古代之事, 抨击当时朝廷的奢靡生活,其锋芒和犀利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斑。
THANK YOU!
• 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二十载:载欧阳修等人开始并不知此题的 出处和题意,经上请皇帝及考官解释后方得知。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舍之则藏,秘诸渊而有以。诚由窒民情者在杜其 渐,防世欲者必藏其机。
………………………………………………………
………………………………………………………
天圣八年(1030年)正月,欧阳修参加礼部贡举(也称“省试”),主考官是曾任枢密副使、现 任御史中丞、著名文学家、江西老乡晏殊。欧阳修的答卷《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至今还完整地 保留了下来,全文四百零六个字。文章开宗明义,紧扣题目叙说:“率土虽广,披图可明。命乃 司空之职,掌夫舆地之名。”其意义就在于“上以体国而经野,下以建邦而设都”,最终达到 “九州有宜”、“四民奠居”、“限华夷而靡爽”、“赞大君之永图”,即促进皇图永固的目的。 句式四六为主,两两相对,平稳而工整。尚书省放榜,欧阳修又名列第一,中了省元,取得参加 殿试的资格。这一次更让恩师和他自己信心满满,对殿试充满期待。
糟蟹赋第四段赏析【南宋】杨万里骈体文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录了关腌蟹的做法:先将蟹刷净,装进小口大肚的瓮中,再放入两三斤粒盐, 最后用黄泥封口,一段时间之后便大功告成。以盐来浸渍螃蟹,即添风味又有防腐的作用,宋代陶商翁 的“金膏盐蟹一团红”一句赞的正是腌蟹。腌蟹逐渐成为一种寻常人家极普遍的吃法,周作人在《吃蟹》 中还感慨道满街满店都有腌蟹卖,“说是某一季的民众副食物也不为过”。
陈年花雕酒备用。 • 5、将蟹蒸煮熟后放入槽卤,浸2个小时,即可食用。尽量在3个小时以内吃完。饭店因为有设备间恒温,可以浸一天。 •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讲到了制作酱蟹的方法:“团脐百枚,洗净,控干,逐个脐内填满盐,用线缚定,仰叠
入磁器中。法酱二斤,研浑椒一两,好酒一斗,拌酱椒匀,浇浸令过蟹一指,酒少再添,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泥固。冬,二十日可 食。”这与制作一般酱物的入酱缸暴晒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清代顾仲在《养小录》中也讲述了酱蟹的制作方法,他 还发现“食时以淡酒洗下酱来,仍可供厨,且愈鲜也。”他的方法既得到了酱蟹,又得到了因酱过蟹而更加鲜美的酱 汁,可谓一举两得。
作品赏析
• 醉蟹是“酒绿初倾老眼明”的酒与“蟹肥暂擘馋涎堕”的蟹的结合,同样深受食客欢迎。自宋代起,历朝历代都有过 关于醉蟹制作的记载,大致方法是以盐酒加以其他调味辅料,和蟹混合后置于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当然不同地区对 选蟹、用料、容器和时间的要求有细微的差别。宋代高似孙称赞醉蟹“介甲尽为香玉软,脂膏犹作紫霞坚”,别有一 番风味。“蟹痴”李渔更是把醉蟹当做延长蟹的保质期的妙方。他“命家人涤瓮酿酒以备糟之醉之用”,准备吃糟蟹 或醉蟹来缓解蟹季过后的思蟹之苦。
国学 骈体文
糟蟹赋
第四段
南宋 杨万里
作品赏析
• 糟,原作“醉。《抱朴子》:“无肠公子者,蟹也。”糟丘:积糟成丘,荒于酒之征也。按《南史·陈暄 传》:暄嗜酒,过差非度。其兄子秀常忧之,致书於暄友人何胥,冀其讽谏。暄闻之,与秀书曰:速营 糟丘,吾将老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诗:“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陈年花雕酒备用。 • 5、将蟹蒸煮熟后放入槽卤,浸2个小时,即可食用。尽量在3个小时以内吃完。饭店因为有设备间恒温,可以浸一天。 •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讲到了制作酱蟹的方法:“团脐百枚,洗净,控干,逐个脐内填满盐,用线缚定,仰叠
入磁器中。法酱二斤,研浑椒一两,好酒一斗,拌酱椒匀,浇浸令过蟹一指,酒少再添,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泥固。冬,二十日可 食。”这与制作一般酱物的入酱缸暴晒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清代顾仲在《养小录》中也讲述了酱蟹的制作方法,他 还发现“食时以淡酒洗下酱来,仍可供厨,且愈鲜也。”他的方法既得到了酱蟹,又得到了因酱过蟹而更加鲜美的酱 汁,可谓一举两得。
作品赏析
• 醉蟹是“酒绿初倾老眼明”的酒与“蟹肥暂擘馋涎堕”的蟹的结合,同样深受食客欢迎。自宋代起,历朝历代都有过 关于醉蟹制作的记载,大致方法是以盐酒加以其他调味辅料,和蟹混合后置于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当然不同地区对 选蟹、用料、容器和时间的要求有细微的差别。宋代高似孙称赞醉蟹“介甲尽为香玉软,脂膏犹作紫霞坚”,别有一 番风味。“蟹痴”李渔更是把醉蟹当做延长蟹的保质期的妙方。他“命家人涤瓮酿酒以备糟之醉之用”,准备吃糟蟹 或醉蟹来缓解蟹季过后的思蟹之苦。
国学 骈体文
糟蟹赋
第四段
南宋 杨万里
作品赏析
• 糟,原作“醉。《抱朴子》:“无肠公子者,蟹也。”糟丘:积糟成丘,荒于酒之征也。按《南史·陈暄 传》:暄嗜酒,过差非度。其兄子秀常忧之,致书於暄友人何胥,冀其讽谏。暄闻之,与秀书曰:速营 糟丘,吾将老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诗:“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君者以百姓为天赋第四段赏析【北宋】王禹偁骈体文
作品赏析
• 古人云“天地有变,君省其德;庶民有难,臣思其愆。”这是怎样博大而敢于 正视现实的胸怀。皇天后土,我们无力左右,但躬身自省总还是做得到的。灾 难面前,为人君者审查为政之道以裨补阙漏,为人臣者要澹明澄澈为君分忧为 民解难。人人尽份心力,上下同心同德,各司其职,何愁民风不能醇厚,灾难 不能祛除。
悠也久也,固無杞國之憂,養之育之,宛是媧皇之手, 取彼穹旻。方兹兆民,匪在蒼蒼之色,勿輕蠢蠢之人。
……………………………………………………… ………………………………………………………
“以百姓为天”之论,振聋发聩,难能可贵!在古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闪耀“贵民”思想火 花的言论,时有所见。《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明言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人民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安宁。《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坦言人民 最为重要,其次是国家,君主是最轻的。
国学 骈体文
君者以百姓为天赋
第四段
北宋 王禹偁
作品赏析
• 唐代无名氏《王者何贵》: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 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 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 齐桓公问管仲道:“当君王的人,应尊重什么?”(管仲回答)说:“应尊重 天。”(于是)桓公仰而望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苍茫茫的 天,当君王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百姓亲附,就可 安宁;百姓辅助,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 《诗经》上说:“百姓不良善,在一方埋怨不已。”百姓怨恨他们的国君而国 家最终不灭亡的,是从来也没有过的。
后赤壁赋第四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段,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 “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 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 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苏轼以“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的觉悟,联想前 来入梦的道士,表明作者在这只孤鹤身上寄予了自己怀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苏子思想中的 一个侧面,苏子—孤鹤—道士的联结,暗示着苏轼在精神上已归向高蹈于世外的隐逸者。结尾八个字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 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 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THANK YOU!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 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 ………………………………………………………
《后赤壁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是《赤壁赋》的姊妹 篇。与前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文章前面记 真景真情,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 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空灵奇幻,迷 离恍惚,从中表现了作者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 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THANK YOU!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 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 ………………………………………………………
《后赤壁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是《赤壁赋》的姊妹 篇。与前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文章前面记 真景真情,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 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空灵奇幻,迷 离恍惚,从中表现了作者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
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第一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 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 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欧阳修特别重视 这句话,他在早年的国子监考试中曾经就以《良玉非琢安得成器》为题,写作 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赋文,文中写道“性虽本善,不学则弗至于道;质虽至美, 不琢则弗成其饰”,他一生都以此来激励自己和教育子弟。他认为,从个人角 度来讲,学习是一种修养,是去除遮蔽,发扬良善本性之道。人如果不终身坚 持学习,就可能变坏,危害社会。正如北宋进士袁采对子弟的教育一样,他认 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学习都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自有所谓无用之用 者存焉”。这个认识与欧阳修相同,都认为不读书学习易使人走向堕落。
作品赏析
• 欧阳修的家训《诲学说》也流传至今,影响广泛。他在《诲学说》中对儿子说:“玉不琢,不 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 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意思是说,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 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 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 响则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放弃修炼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 小人。欧阳修以此来告诫儿子要经受雕琢磨砺,努力学习,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进而有 所作为。
至宝虽美,因人乃彰,欲成器而斯尚,由载琢以为良。 瑕玷弗施,始中含于温润。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欧阳修特别重视 这句话,他在早年的国子监考试中曾经就以《良玉非琢安得成器》为题,写作 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赋文,文中写道“性虽本善,不学则弗至于道;质虽至美, 不琢则弗成其饰”,他一生都以此来激励自己和教育子弟。他认为,从个人角 度来讲,学习是一种修养,是去除遮蔽,发扬良善本性之道。人如果不终身坚 持学习,就可能变坏,危害社会。正如北宋进士袁采对子弟的教育一样,他认 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学习都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自有所谓无用之用 者存焉”。这个认识与欧阳修相同,都认为不读书学习易使人走向堕落。
作品赏析
• 欧阳修的家训《诲学说》也流传至今,影响广泛。他在《诲学说》中对儿子说:“玉不琢,不 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 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意思是说,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 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 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 响则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放弃修炼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 小人。欧阳修以此来告诫儿子要经受雕琢磨砺,努力学习,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进而有 所作为。
至宝虽美,因人乃彰,欲成器而斯尚,由载琢以为良。 瑕玷弗施,始中含于温润。
进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第九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 庆历二年(1042年)仁宗诏令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 表达了革新的愿望,欧阳修立刻写了一篇《进 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鼓吹变法。他首先指出变德苟至兮,虽妖而不胜。皆由人事诰召,然后天 心一之上应。若国家有阙失之政,则当频见于众灾;欲人主知戒惧之习,所以保安于万乘。”虽然立论 颇涉阴阳灾异,但是顺人事而变革以应天道的主旨是明确的。赋的主体部分历数往古变法之举,劝仁宗 效法 古圣先贤力行变法。赋又直陈当今积弊:“方今民 疲赋敛之苦,又值饥荒之年。赀财尽于私室,苗 稼尽 于农田。劫掠居人,盗贼并起;流离道路,老幼相 连。”作者殷切地希望仁宗弃弊维新:“一言之 出兮, 谁敢不从;百事责实兮,自然无旷。发号施令,在圣 意之必行;变灾为祥,则太平之可望。”这 篇赋通览 古今,切于现实,有为而作,体现出欧阳修的经世致 用、以百事为道的文学观。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进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 第九段 北宋 欧阳修
作品赏析
• 《资治通鉴∙齐纪一》:有司以天文失度,请禳之。上曰:“应天以实不以文。我克已求治,思隆惠政; 若灾眚在我,禳之何益!”唐·赵蕤《长短经·运命》:“语曰:‘应天以实不以文。’言上天不以伪动也。 易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应天以实不以文”,谚语,意思是指对上天要诚实,不能虚浮、掩饰。
图片欣赏Biblioteka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进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 第九段 北宋 欧阳修
作品赏析
• 《资治通鉴∙齐纪一》:有司以天文失度,请禳之。上曰:“应天以实不以文。我克已求治,思隆惠政; 若灾眚在我,禳之何益!”唐·赵蕤《长短经·运命》:“语曰:‘应天以实不以文。’言上天不以伪动也。 易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应天以实不以文”,谚语,意思是指对上天要诚实,不能虚浮、掩饰。
图片欣赏Biblioteka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老饕赋第四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作品赏析
• 庖丁来操刀、易牙来烹调。烹调用的水要新鲜,镑碗等用具一定要洁净,柴火 也要烧得恰到好处。有时候要把食物经过多次蒸煮后再晒干待用,有时则要在 锅中慢慢地文火煎熬。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选霜 冻前最肥美的螃蟹的两只大螯。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用杏仁浆蒸成精 美的糕点。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蟹则要和着酒糟蒸,稍微生些吃。天下这 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这个老食客所喜欢的。筵席上来后,还要由端庄大方、 艳如桃李的大国美女弹奏湘妃用过的玉瑟和尧帝的女儿用过的云璷傲。并请仙 女萼绿华就着“郁轮袍”优美的曲子翩翩起舞。要用珍贵的南海玻璃杯斟上凉 州的萄萄美酒。愿先生六十岁的高寿分享一些给我。喝酒红了两颊,却被乐器 惊醒。忽然又听到落珠、抽丝般的绝妙歌唱。可怜手已经疲惫却很少休息,怀 疑酒性燥烈却把它当成膏粱。倒一缸雪乳般的香茗,摆一艘装满百酒的酒船。 大家的醉眼都欣赏潋滟的秋水,大家的骨头都被春醪酥醉了。美人的歌舞都解 散了,先生才觉醒而离去。趁着(水)煮出松风的韵律,冒出蟹眼大小的气泡 时,冲泡用兔毫盏盛的雪花茶。先生大笑着起身,顿觉海阔天空。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 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国学 骈体文老Biblioteka 赋第四段北宋 苏 轼
作品赏析
• 老饕是贪吃的意思,不是一般的贪吃,而是一副大呼小叫、狼吞虎咽的吃相。《老饕赋》说得明白些就 是《食客赋》,如果要面子,讲得好听些,那就是《美食家赋》。庖丁是古代一位刀功极好的厨师,曾 为文君解牛;易牙则是春秋时齐桓公宠幸的近臣,长于调味。由庖丁来操刀、易牙来烹调,所选的两位 大厨都是顶尖的高手。选好厨师后,就要准备烹任用具和用品了。烹调用的水要新鲜,镑碗等用具一定 要洁净。千万不要用久存的水,柴火也要烧得恰到好处。烹调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时候要把食物经过 多次蒸煮后再晒干待用,有时则要在锅中慢慢地文火煎熬。接着就是配菜和做菜了。吃肉只选小猪颈后 部那一小块最好的肉;而螃蟹呢,只选秋风起、霜冻前最肥美的螃蟹的两只大螯(钳)。把樱桃放在锅中煮 烂煎成蜜;用杏仁浆蒸成精美的糕点。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蟹则要和着酒糟蒸,稍微生些吃。天下 这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这个老食客所喜欢的。精美的筵席准备好后,还要有音乐与歌舞。姬姜:春秋 时,姬为周姓;姜,齐国之姓,故以“姬姜”为大国之女的代称,也用作妇女的美称。萼绿华:仙女的 名字,相传是九嶷山中得道的女仙;郁轮袍:琵琶曲名,相传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筵席上来后,还要 由端庄大方、艳如桃李的女子弹琴奏乐,并请仙女萼绿华就着“郁轮袍”优美的曲子翩翩起舞。奏乐所 用的乐器是湘妃用过的玉瑟和尧帝的女儿用过的云璷。面对着精美的菜看,听着美妙的乐曲,欣赏着仙 女们优美的舞姿,还需要什么呢?老食客苏东坡说,还缺美酒!要用珍贵的南海玻璃杯斟上萄萄美酒。 在苏东坡看来,精美的菜肴、优美的乐曲、仙女的舞姿,只有以萄萄美酒相配,才是真正的人生享受。 由此可见苏东坡对葡萄酒的评价之高:葡萄酒确实是高雅的美酒。苏东坡的一生,由于其政治抱负未能 得以充分施展,却成全了他为后世留下的所有的文才,而他的商业天才,几次小试牛刀后,因生不逢时, 基本上浪费掉了。
浊醪有妙理赋第四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 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哨遍·用秋水观前韵》词句:“论妙理,浊醪正堪长醉。” 感慨 世事不平,醒不如醉。罢职闲居时辛弃疾又填《贺新郎 ·邑中园亭》,有名句:“江左沈酣求 名者,岂识浊醪妙理?”申斥那些“醉中亦求名”(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 人物,抒发抗金爱国情愫。
• 篇尾阐述浊醪的“妙理”,“故我内全其天,外寓于酒”几句寓意深刻,是全文主旨之所在。 末句“吾方耕于渺莽之野而汲于清令之渊,以酿此醪,然后举洼樽而属吾口”气魄宏大,想像 丰富,颇有庄子风味。
作品赏析
• 赋文随后引用从先秦至唐十几位酒人的典故,赞美酒的娱情悦性之功。“如如不动而体无碍, 了了常知而心不用。”“坐中客满,惟忧百榼之空”坡翁在这里说:可以享受坐中客满的朋友 之乐和现实生活之乐。接着赋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说饮酒应取任自然以存天真的态度。“在醉常 醒,孰是狂人之药;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得时行道,我则师齐相之饮醇。远害全身,我则学徐公 之中圣。湛若秋露,穆如春风。
……………………………………………………… ………………………………………………………
东坡自言酒量微浅,少饮辄醉,却乐此不疲,尤喜见人饮酒,是真得酒中趣者也。坡翁嗜酒只是 在为了追求一种境界,因为那种属于微醺的境界,是最可以使得人们的诗意生发的。东坡在《浊 醪有妙理赋》中借酒言道,否定了执著于功名的仕宦人生,表达了超然的情怀。
• “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哨遍·用秋水观前韵》词句:“论妙理,浊醪正堪长醉。” 感慨 世事不平,醒不如醉。罢职闲居时辛弃疾又填《贺新郎 ·邑中园亭》,有名句:“江左沈酣求 名者,岂识浊醪妙理?”申斥那些“醉中亦求名”(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 人物,抒发抗金爱国情愫。
• 篇尾阐述浊醪的“妙理”,“故我内全其天,外寓于酒”几句寓意深刻,是全文主旨之所在。 末句“吾方耕于渺莽之野而汲于清令之渊,以酿此醪,然后举洼樽而属吾口”气魄宏大,想像 丰富,颇有庄子风味。
作品赏析
• 赋文随后引用从先秦至唐十几位酒人的典故,赞美酒的娱情悦性之功。“如如不动而体无碍, 了了常知而心不用。”“坐中客满,惟忧百榼之空”坡翁在这里说:可以享受坐中客满的朋友 之乐和现实生活之乐。接着赋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说饮酒应取任自然以存天真的态度。“在醉常 醒,孰是狂人之药;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得时行道,我则师齐相之饮醇。远害全身,我则学徐公 之中圣。湛若秋露,穆如春风。
……………………………………………………… ………………………………………………………
东坡自言酒量微浅,少饮辄醉,却乐此不疲,尤喜见人饮酒,是真得酒中趣者也。坡翁嗜酒只是 在为了追求一种境界,因为那种属于微醺的境界,是最可以使得人们的诗意生发的。东坡在《浊 醪有妙理赋》中借酒言道,否定了执著于功名的仕宦人生,表达了超然的情怀。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玉不琢不成器》PPT
[原文]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译文]
然而玉作为一种物质,有固定不变的特点,即使不雕琢成器物, 也仍然不妨碍其成为玉。
【逐句赏析】
[原文]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奕。
Hale Waihona Puke [重点词语]①性:品性,品德。 ③迁:改变。 ⑤念:考虑,思考。
②因:随着。 ④为:做。 ⑥付奕:交给我的儿子欧阳奕。
玉不琢,不成器
——《笔说·诲(huì)学说》
北宋·欧阳修
01 作 者 介 绍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 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
他读书勤奋,才华横溢,笔耕不辍,文学上造诣极 高。《诲学说》就是他在茫茫史籍中,结合自身的经 验,留给他的次子欧阳奕(yì)的精神财富。
③义:道理。
[译文]
玉不经过雕刻,就不能制作成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明白道理。
【逐句赏析】
[原文]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重点词语]
①然:然而,但是。 ③虽:即使。 ⑤犹:仍然
②常德:固定不变的性质、特点。 ④以为:把……作为……。 ⑥害:妨碍,收到损伤。
【逐句赏析】
02 课 文 讲 解
【全文诵读】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物,有不
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
shě
wéi
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奕。
【逐句赏析】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译文]
然而玉作为一种物质,有固定不变的特点,即使不雕琢成器物, 也仍然不妨碍其成为玉。
【逐句赏析】
[原文]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奕。
Hale Waihona Puke [重点词语]①性:品性,品德。 ③迁:改变。 ⑤念:考虑,思考。
②因:随着。 ④为:做。 ⑥付奕:交给我的儿子欧阳奕。
玉不琢,不成器
——《笔说·诲(huì)学说》
北宋·欧阳修
01 作 者 介 绍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 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
他读书勤奋,才华横溢,笔耕不辍,文学上造诣极 高。《诲学说》就是他在茫茫史籍中,结合自身的经 验,留给他的次子欧阳奕(yì)的精神财富。
③义:道理。
[译文]
玉不经过雕刻,就不能制作成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明白道理。
【逐句赏析】
[原文]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重点词语]
①然:然而,但是。 ③虽:即使。 ⑤犹:仍然
②常德:固定不变的性质、特点。 ④以为:把……作为……。 ⑥害:妨碍,收到损伤。
【逐句赏析】
02 课 文 讲 解
【全文诵读】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物,有不
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
shě
wéi
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奕。
【逐句赏析】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稚酒赋一作酒子赋第四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 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在岭南时,苏东坡发明了真一酒。原料十分简单,用米、麦、水即可,喝起来”三杯俨如侍君 王”,令苏东坡想起自己在黄州所酿的美酒。被贬到海南后,两位潮州友人请苏东坡喝他们限 的米酒,东坡为了表达谢意,写下了《稚酒赋》,记录了潮州的酿酒古法:“南方酿酒,未大熟, 取其膏液,谓之酒子,率得十一。既熟,则反之酶中。酒质甘滑,喝起来的味道和效果是层递 进的美妙。
• 绍圣元年(公元l094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反对新法的苏轼便以 “讥讪先朝”的罪名被贬到惠州.在越中为官的几 年,苏东坡结识了一批酒友,如潮 州人王介石,泉州人许珏.酒友与常人 确实有些不同.当时越中之地如遇 歉收之 年,粮食不够,就连苏轼这样 的节度使尚有“空肠转雷”之忧,而 这二位为了奉酒酬 问远道而来的东 坡先生,不惜省下自己的口粮,选出 最好的米拿来酿酒.虽说原 料不够, 酿出的酒略显漓薄,如同未长成的 稚子,但苏轼已经感动得无以为报, 饱 含感情地作出一篇《稚酒赋》,以 酢二子.今日看来,一醅薄酒换一篇 琼瑰美文, 实在值得。
作品赏析
• 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苏子瞻在黄州,作蜜酒不甚佳,饮者辄暴下, 蜜水腐败者尔。尝试之,后不复作。 ”在《饮酒说》中苏东坡自言 :“然用酸甘 苦,忽然过口何足通计?取能醉人,则吾酒何以佳为?但客不喜尔,然客之喜 然,办何与香事哉!”也就是说,这酒是给自己酿的,能符合我的审酒取向就好, 至于客人喜欢不喜欢,又关我什么事呢?
• 在岭南时,苏东坡发明了真一酒。原料十分简单,用米、麦、水即可,喝起来”三杯俨如侍君 王”,令苏东坡想起自己在黄州所酿的美酒。被贬到海南后,两位潮州友人请苏东坡喝他们限 的米酒,东坡为了表达谢意,写下了《稚酒赋》,记录了潮州的酿酒古法:“南方酿酒,未大熟, 取其膏液,谓之酒子,率得十一。既熟,则反之酶中。酒质甘滑,喝起来的味道和效果是层递 进的美妙。
• 绍圣元年(公元l094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反对新法的苏轼便以 “讥讪先朝”的罪名被贬到惠州.在越中为官的几 年,苏东坡结识了一批酒友,如潮 州人王介石,泉州人许珏.酒友与常人 确实有些不同.当时越中之地如遇 歉收之 年,粮食不够,就连苏轼这样 的节度使尚有“空肠转雷”之忧,而 这二位为了奉酒酬 问远道而来的东 坡先生,不惜省下自己的口粮,选出 最好的米拿来酿酒.虽说原 料不够, 酿出的酒略显漓薄,如同未长成的 稚子,但苏轼已经感动得无以为报, 饱 含感情地作出一篇《稚酒赋》,以 酢二子.今日看来,一醅薄酒换一篇 琼瑰美文, 实在值得。
作品赏析
• 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苏子瞻在黄州,作蜜酒不甚佳,饮者辄暴下, 蜜水腐败者尔。尝试之,后不复作。 ”在《饮酒说》中苏东坡自言 :“然用酸甘 苦,忽然过口何足通计?取能醉人,则吾酒何以佳为?但客不喜尔,然客之喜 然,办何与香事哉!”也就是说,这酒是给自己酿的,能符合我的审酒取向就好, 至于客人喜欢不喜欢,又关我什么事呢?
铁砚赋第四段赏析【明代】贝琼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贝琼(1314~1379年)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 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 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 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 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 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
铁砚赋
第四段
明代 贝 琼
作品赏析
• 铁砚是金属砚度之一种。西汉时始以铁铸砚,故称铁砚。 • 铁砚在宋朝以前比较时兴,后来就逐渐被石砚代替了。 • 铁砚磨穿,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出自宋·陆游
《寒夜读书》诗。明 王玉峰《焚香记·看榜》:“乌纱白发人争羡,须知铁砚 磨穿。”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 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 元 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 紫,唾手不须忧。” •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晋武帝 ﹞即於御前赐青铁砚。此铁是 于阗 国 所出,献而铸为砚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 暖,把铁砚磨穿。” 胡怀琛 《宝剑篇》:“曷去化铁砚,静默而宁康。”参 见“ 磨穿铁砚 ”。
THANK YOU!
吾闻君子随时而变化若何爲,而怼于天乎?介者 曰:吾蜀之良也,初轩辕之破蚩尤也。
……………………………………………………… ………………………………………………………
五代时人桑维翰初应进士试,主考官恶其姓,以“丧”同音,不予录取。有人劝其不必应进士试, 可以从其他途径入仕。桑维翰慨然作《日出扶桑赋》以见志,表明应考决心。并铸铁砚台一方示 人曰:铁砚磨穿,则从他途径出仕。后终以进士及第。后人因以穿铁砚喻意志不变或刻苦读书坚 持不懈。陆游《夜读书》“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即用此典。(典见《旧五代史 桑 维翰传》注引《春渚记闻》、《新五代史 桑维翰传》)
感二鸟赋第四段赏析【唐代】韩愈骈体文
• 封建统治者为供自己享乐,总是巧取豪夺,搜罗奇珍异玩,名花异草之类,官宦臣僚们往往借此邀宠取 媚,派出爪牙四处掠夺,弊害百端,民不堪命。离开长安,回归河阳故乡的韩愈,在途中又遇到这样一 件事:一个手拿装有一只白乌和白��鹆(一名八哥)的鸟笼的使者,沿途大呼:“这是进献给天子的!”路 人立刻避到两边,不敢正眼观看。乌和鸜鹆都是全体黑色的鸟,鸜鹆两翼稍有白点,因此把羽毛纯白的 乌和鸜鹆视为祥瑞物,贡献给帝王赏玩。韩愈见此情景,更添心中悲愤。他将自己的不幸与鸟的幸运进 行比较,回想自己二十多年来读书著文,无愧于“道”,但是,进身无门,不得仕进,自己“曾不得名 荐书”,和下级官吏一同排列朝廷之下,“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 谋,承顾问、赞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韩愈将人和鸟比,人而不如鸟,这种鲜明的对照, 使他深感不平,因此“为赋自悼”。
国学 骈体文
感二鸟赋
第四段
唐代 韩愈
作品赏析
• 公贞元十一年正月至三月,以前进士三上宰相书,不报。时宰相赵憬、贾耽、卢迈,宜其不遇也。五月 东归,遇所献二鸟,感而作。公之赋见于集者四,大抵多有取于《离骚》之意。此篇苏子美亦谓其悲激 顿挫,有骚人之思,疑其年壮气锐,欲发其藻章以耀于世。苏语虽少贬,然《进学解》所云不虚矣。
• 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家到长安求取功名,满怀信心地想通过进士科考试的途径取得政治地位。从 贞元二年到贞元七年(791年),韩愈参加了三次进士科考试,都失败了,生活也陷入困顿之中。贞元八 年(792),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科考试,终于考中了进士。按照唐代的规定,礼部录取的进士,要经过 吏部的考试才能任官。贞元九年(793年),韩愈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辞科考试,结果失败了。他请求权贵 们给予援引,结果也到处碰壁。贞元十一年(795年)正月到三月,韩愈曾接连三次上书宰相,陈述自己 “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的窘况,请求宰相给予他致仕的机会,然而也毫无 结果。这年五月,韩愈怀着悲愤失意的心情离开长安而东归故乡河阳,路上遇到地方官向皇上进献白乌 和白鸜鹆。这使韩愈感到人不如鸟,于是他写了这篇赋,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国学 骈体文
感二鸟赋
第四段
唐代 韩愈
作品赏析
• 公贞元十一年正月至三月,以前进士三上宰相书,不报。时宰相赵憬、贾耽、卢迈,宜其不遇也。五月 东归,遇所献二鸟,感而作。公之赋见于集者四,大抵多有取于《离骚》之意。此篇苏子美亦谓其悲激 顿挫,有骚人之思,疑其年壮气锐,欲发其藻章以耀于世。苏语虽少贬,然《进学解》所云不虚矣。
• 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家到长安求取功名,满怀信心地想通过进士科考试的途径取得政治地位。从 贞元二年到贞元七年(791年),韩愈参加了三次进士科考试,都失败了,生活也陷入困顿之中。贞元八 年(792),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科考试,终于考中了进士。按照唐代的规定,礼部录取的进士,要经过 吏部的考试才能任官。贞元九年(793年),韩愈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辞科考试,结果失败了。他请求权贵 们给予援引,结果也到处碰壁。贞元十一年(795年)正月到三月,韩愈曾接连三次上书宰相,陈述自己 “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的窘况,请求宰相给予他致仕的机会,然而也毫无 结果。这年五月,韩愈怀着悲愤失意的心情离开长安而东归故乡河阳,路上遇到地方官向皇上进献白乌 和白鸜鹆。这使韩愈感到人不如鸟,于是他写了这篇赋,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下令如流水赋第四段赏析【北宋】刘敞骈体文
•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 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 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 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国学 骈体文
下令如流水赋 第四段
北宋 刘 敞
作品赏析
• 管晏列传: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 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 以水喻君之令,“得其道则万方咸,犹川之决焉。失其义则千里违之,如泽之 童尔,必也。”“舒漠定命,平易近民,使上渊源之喻,下无垫隘之固。”主 张“开物成务,稗王泽之咸均”,强调“令出于上,民行于下”的关键是顺民 心,指出“功以众成,官以理盛,未有违众而功遂,越理而官正。”说理形象 透彻,层次井然,说明了王事最终“渐于人不渐于事”的深刻道理,闪耀着人 本主义的光辉。这样的见解在当时来看确实是新颖独到。明显地在圣贤经传的 基础上做出了较大的理论创新,对现实也是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 以“令顺民心,如流水矣”为韵的《下令如流水赋》 ,全赋以流水喻政令畅通,亦两两对 举:“因人而治,惟德之优;下令而顺,如水之流”,“谓君者所以出令,必先于得众;令者所以 驭俗,故譬之流水”,“得其道则万方咸若,犹川之决焉;失其义则千里违之,如泽之壅尔”, “且夫政不出于上,则民无所轨;令不行于下,则君失其势。欲其出于上,莫若壹而止;欲其行 于下,莫若顺而已。是以喻彼旁流,达兹至理”,“焉有水逆行而物无伤者,令废格而国不乱 欤?”
使上有渊源之喻,下无垫隘之因。先甲后庚,示 国彛之必信。开物成务,俾王泽之咸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国学 骈体文
下令如流水赋 第四段
北宋 刘 敞
作品赏析
• 管晏列传: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 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 以水喻君之令,“得其道则万方咸,犹川之决焉。失其义则千里违之,如泽之 童尔,必也。”“舒漠定命,平易近民,使上渊源之喻,下无垫隘之固。”主 张“开物成务,稗王泽之咸均”,强调“令出于上,民行于下”的关键是顺民 心,指出“功以众成,官以理盛,未有违众而功遂,越理而官正。”说理形象 透彻,层次井然,说明了王事最终“渐于人不渐于事”的深刻道理,闪耀着人 本主义的光辉。这样的见解在当时来看确实是新颖独到。明显地在圣贤经传的 基础上做出了较大的理论创新,对现实也是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 以“令顺民心,如流水矣”为韵的《下令如流水赋》 ,全赋以流水喻政令畅通,亦两两对 举:“因人而治,惟德之优;下令而顺,如水之流”,“谓君者所以出令,必先于得众;令者所以 驭俗,故譬之流水”,“得其道则万方咸若,犹川之决焉;失其义则千里违之,如泽之壅尔”, “且夫政不出于上,则民无所轨;令不行于下,则君失其势。欲其出于上,莫若壹而止;欲其行 于下,莫若顺而已。是以喻彼旁流,达兹至理”,“焉有水逆行而物无伤者,令废格而国不乱 欤?”
使上有渊源之喻,下无垫隘之因。先甲后庚,示 国彛之必信。开物成务,俾王泽之咸均。
赤壁赋第四段赏析【清代】阮元骈体文
• 嘉庆十一年(1812年)任漕运总督,二十一年(1816年)任湖广总督,次年 改任两广总督,后任云贵总督。道光十八年(1838年)因老病致仕,返扬州定 居,道光帝许之,给半俸,临行加太子太保衔。
•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于扬州康山私宅,谥“文达”,享寿八十六岁。入 祠乡贤禂、浙江名宦祠。
THANK YOU!
• 1817年 二月 阮元于湖广总督任内,著《江堤说》。任 湖广总督期间,为避免水患,阮元组织民众修武昌江堤, 建江陵范家堤、沔阳龙王庙石闸等水利工程。
• 清乾隆进士,历任两广、云贵总督至体仁阁大学士,博学多才的阮元却道: 小月西沉,看一棹空明,摇破寥天孤鹤影;大江东去,听半滩鸣咽,吹残后夜洞箫声。” 作者在没有月亮的晚上泛舟,仍然能感觉到当年东坡夜游赤壁的趣味,只是“孤鹤影”与“洞 箫声”,倒有几分凄凉的景色。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今扬州)人,著名经学 大师。祖父阮玉堂,武进士,官至参将。父阮承信是学者,为阮元讲成败治乱 和战阵谋略,并教射箭。阮元5岁从母学字,6岁进学。8岁能作诗。
•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次年散馆,取一等第一名,授 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大考翰詹,又取得一等第一。乾隆召见 后曰:“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历任少詹事,南书房行走,詹事,行政, 侍郎,经筵讲官,浙江、河南、江西巡抚,国史馆总纂。
作品赏析
• 清道光举人,官至刑部主事,湖南的张世准另有一番议论: “周郎胡为乎来,地若葬曹瞒,便坏此江山风月;安石何以不死,天而相苏子,岂老于诗酒渔 樵。” 作者上联怪周瑜没用,没有把曹操火烧在赤壁,若果真如此,赤壁没有如此美了。下联咒王安 石早死,让东坡做宰相,那末也就没有后来的《赤壁赋》了。假设归假设,道出了作者的一番 心意。 湖北黄冈举人薛瑞璜的一副长联,即俗且雅: “什么为功名,什么为富贵,惟酷爱一江风月,终无尽期。苍茫蛮触苦纷争,东坡而后谁称达 者;何必有诗赋,何必有酒鱼,要开拓万古心胸,且登绝顶。俯仰乾坤皆戏剧,赤壁之游见其 道乎。” 上联一开始说两句“什么为功名,什么为富贵”,对“功名富贵”不屑一问,谁象东坡一样旷 达,“酷爱一江风月,终无尽期。”下联作者说自已“ 何必有诗赋,何必有酒鱼”,只要心 胸开拓,将世上的一切都看淡些,过得自由畅快就行了。 现代人,安徽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白启寰老师写的一联很有特色: “因人成事,黄盖计,孔明术,鲁肃忠,庞统谋,曹氏三军难一战;以弱胜强,仗风威, 用火攻,得地利,倚水势,周郎一炬奠三分。” 联语强调凡事都是人干的,孔明与庞统的计谋,有谁能敌?!用“苦肉计”周瑜打黄盖,竟将 聪明才智过人的曹操也瞒过了,曹操哪有不坏的道理?!周瑜兵少,巧用天时地利人和,大破 曹军,从此三分天下。白老师此联写的是武赤壁,与文赤壁对应来读,对江山名胜多一分了解。
•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于扬州康山私宅,谥“文达”,享寿八十六岁。入 祠乡贤禂、浙江名宦祠。
THANK YOU!
• 1817年 二月 阮元于湖广总督任内,著《江堤说》。任 湖广总督期间,为避免水患,阮元组织民众修武昌江堤, 建江陵范家堤、沔阳龙王庙石闸等水利工程。
• 清乾隆进士,历任两广、云贵总督至体仁阁大学士,博学多才的阮元却道: 小月西沉,看一棹空明,摇破寥天孤鹤影;大江东去,听半滩鸣咽,吹残后夜洞箫声。” 作者在没有月亮的晚上泛舟,仍然能感觉到当年东坡夜游赤壁的趣味,只是“孤鹤影”与“洞 箫声”,倒有几分凄凉的景色。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今扬州)人,著名经学 大师。祖父阮玉堂,武进士,官至参将。父阮承信是学者,为阮元讲成败治乱 和战阵谋略,并教射箭。阮元5岁从母学字,6岁进学。8岁能作诗。
•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次年散馆,取一等第一名,授 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大考翰詹,又取得一等第一。乾隆召见 后曰:“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历任少詹事,南书房行走,詹事,行政, 侍郎,经筵讲官,浙江、河南、江西巡抚,国史馆总纂。
作品赏析
• 清道光举人,官至刑部主事,湖南的张世准另有一番议论: “周郎胡为乎来,地若葬曹瞒,便坏此江山风月;安石何以不死,天而相苏子,岂老于诗酒渔 樵。” 作者上联怪周瑜没用,没有把曹操火烧在赤壁,若果真如此,赤壁没有如此美了。下联咒王安 石早死,让东坡做宰相,那末也就没有后来的《赤壁赋》了。假设归假设,道出了作者的一番 心意。 湖北黄冈举人薛瑞璜的一副长联,即俗且雅: “什么为功名,什么为富贵,惟酷爱一江风月,终无尽期。苍茫蛮触苦纷争,东坡而后谁称达 者;何必有诗赋,何必有酒鱼,要开拓万古心胸,且登绝顶。俯仰乾坤皆戏剧,赤壁之游见其 道乎。” 上联一开始说两句“什么为功名,什么为富贵”,对“功名富贵”不屑一问,谁象东坡一样旷 达,“酷爱一江风月,终无尽期。”下联作者说自已“ 何必有诗赋,何必有酒鱼”,只要心 胸开拓,将世上的一切都看淡些,过得自由畅快就行了。 现代人,安徽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白启寰老师写的一联很有特色: “因人成事,黄盖计,孔明术,鲁肃忠,庞统谋,曹氏三军难一战;以弱胜强,仗风威, 用火攻,得地利,倚水势,周郎一炬奠三分。” 联语强调凡事都是人干的,孔明与庞统的计谋,有谁能敌?!用“苦肉计”周瑜打黄盖,竟将 聪明才智过人的曹操也瞒过了,曹操哪有不坏的道理?!周瑜兵少,巧用天时地利人和,大破 曹军,从此三分天下。白老师此联写的是武赤壁,与文赤壁对应来读,对江山名胜多一分了解。
欧阳修写给儿子的话,不到60字,却值得今天为人父母的读60遍
欧阳修写给儿子的话,不到60字,却值得今天为人父母的读60遍北宋时期的欧阳修,对于中国读书人而言,要说无人不知或者夸张了点,但只要受过基本合格的九年义务教育,不可能没听说过他的大名。
这位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算得是最出色的人物之一,他的成长经历也非常富于传奇色彩。
很小的时候,欧阳修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导致家里一贫如洗,以至于他的母亲请不起老师教他,只能亲自在沙地上用荻秆教他读书认字。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欧阳修最终却成长为一代文宗,属于中华文明史上最璀璨夺目的名字之一。
不过,欧母教子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但同样寓意深刻的欧阳修教子的故事,却不那么为人所知。
下面就来赏析一下欧阳修写给自家二儿子欧阳奕的《诲学说》。
篇幅不长,只有59个字。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奕。
翻译: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
而人的本性,一旦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学习,就有可能失去君子的德行从而沦为品行恶劣的小人。
这一点能不引起深思吗?写给欧阳奕。
简析:短短60字不到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无穷的道理,值得今日为人父母者反复品味,一读再读三思之。
在欧阳修的严格教诲下,他的四个儿子长大后都挺有出息,至少没有败坏家风。
当然,欧阳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没有名师教导,却能取得无比卓越的成就,此殆天授;他的几个儿子有他悉心教导,却也不过中人之姿,没法光大门楣,这却是人力有时而穷,谁也没有办法的事情。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礼记》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为什么人们都贵重玉而轻视珉,是因为玉稀少而 珉太多吗?孔子说,并不是因为玉和珉的多少来贵重和轻视,而是因为古来的君子就把玉比拟 为道德的象征。
• 而欧阳修的看法则更进一步,虽然玉很贵重,但只有通过雕琢才能成为美器,发挥美玉更大的 价值。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自然也不能实现做人的价值。可是玉和人也是有 区别的,玉即便不经过雕琢,仍然不失为一块美玉,可是人不学习,不进步,“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就有可能蜕变为小人,不但不能实现做人的价值,很可能会为害社会。欧阳修就 是这样,以浅显的语言说出了人为什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深刻道理。
外饰其形,假载雕而后足。然以宝有可尚,世诚所希, 价连城而有待,气如虹而上挥。
……………………………………………………… ………………………………………………………
天圣元年(1023年),欧阳修参加了随州的科举考试,试题是《左氏失之诬论》。四年(1026年),欧 阳修通过了州试,荐名礼部。第二年春天,试于礼部,但没有成功。又过了一年,欧阳修带着自 己的文章,去汉阳(今属湖北)拜谒知汉阳军胥偃学士,备受他的赏识、器重,后来还成为胥偃的乘 龙快婿。这一年冬天,在胥偃的带领下,欧阳修买舟北上,到都城汴京准备来年的考试。这一次 果然一帆风顺,第二年春试国子监,欧阳修以《玉不琢不成器赋》荣获第一;秋试又以《人主之尊 如堂赋》再居魁元。
作品赏析
• 欧阳修的家训《诲学说》也流传至今,影响广泛。他在《诲学说》中对儿子说:“玉不琢,不 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 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意思是说,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 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 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 响则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放弃修炼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 小人。欧阳修以此来告诫儿子要经受雕琢磨砺,努力学习,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进而有 所作为。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 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 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阳修
作品赏析
•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 欧阳修《悔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 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 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欧阳修特别重视 这句话,他在早年的国子监考试中曾经就以《良玉非琢安得成器》为题,写作 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赋文,文中写道“性虽本善,不学则弗至于道;质虽至美, 不琢则弗成其饰”,他一生都以此来激励自己和教育子弟。他认为,从个人角 度来讲,学习是一种修养,是去除遮蔽,发扬良善本性之道。人如果不终身坚 持学习,就可能变坏,危害社会。正如北宋进士袁采对子弟的教育一样,他认 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学习都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自有所谓无用之用 者存焉”。这个认识与欧阳修相同,都认为不读书学习易使人走向堕落。
• 而欧阳修的看法则更进一步,虽然玉很贵重,但只有通过雕琢才能成为美器,发挥美玉更大的 价值。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自然也不能实现做人的价值。可是玉和人也是有 区别的,玉即便不经过雕琢,仍然不失为一块美玉,可是人不学习,不进步,“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就有可能蜕变为小人,不但不能实现做人的价值,很可能会为害社会。欧阳修就 是这样,以浅显的语言说出了人为什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深刻道理。
外饰其形,假载雕而后足。然以宝有可尚,世诚所希, 价连城而有待,气如虹而上挥。
……………………………………………………… ………………………………………………………
天圣元年(1023年),欧阳修参加了随州的科举考试,试题是《左氏失之诬论》。四年(1026年),欧 阳修通过了州试,荐名礼部。第二年春天,试于礼部,但没有成功。又过了一年,欧阳修带着自 己的文章,去汉阳(今属湖北)拜谒知汉阳军胥偃学士,备受他的赏识、器重,后来还成为胥偃的乘 龙快婿。这一年冬天,在胥偃的带领下,欧阳修买舟北上,到都城汴京准备来年的考试。这一次 果然一帆风顺,第二年春试国子监,欧阳修以《玉不琢不成器赋》荣获第一;秋试又以《人主之尊 如堂赋》再居魁元。
作品赏析
• 欧阳修的家训《诲学说》也流传至今,影响广泛。他在《诲学说》中对儿子说:“玉不琢,不 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 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意思是说,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 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 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 响则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放弃修炼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 小人。欧阳修以此来告诫儿子要经受雕琢磨砺,努力学习,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进而有 所作为。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 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 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阳修
作品赏析
•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 欧阳修《悔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 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 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欧阳修特别重视 这句话,他在早年的国子监考试中曾经就以《良玉非琢安得成器》为题,写作 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赋文,文中写道“性虽本善,不学则弗至于道;质虽至美, 不琢则弗成其饰”,他一生都以此来激励自己和教育子弟。他认为,从个人角 度来讲,学习是一种修养,是去除遮蔽,发扬良善本性之道。人如果不终身坚 持学习,就可能变坏,危害社会。正如北宋进士袁采对子弟的教育一样,他认 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学习都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自有所谓无用之用 者存焉”。这个认识与欧阳修相同,都认为不读书学习易使人走向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