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热点《古文与化学》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热点《古文与化学》完整版.doc

高考化学热点《古文与化学》完整版.doc

赠送以下资料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

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

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

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

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

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

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

圈点关键字词,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

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

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2018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古文化中化学常见考点探究》

2018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古文化中化学常见考点探究》
目的,此时解答该类试题时,我们在真正理解古诗词或古文献的基
础上与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真正对接。
专题3 古文化中化学常见考点探究
C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专题3 古文化中化学常见考点探究
例题2 (2017年安徽合肥三模)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C )
专题3 古文化中化学常见考点探究
C
专题3 古文化中化学常见考点探究
A
专题3 古文化中化学常见考点探究
四、通过古诗词或古文记载,综合考查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 近年来高考特别注重综合素养的考查,一个选择题,也可以通 过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多个不同的知识点,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
所学的知识能力,借助古诗词或古文记载,也同样可以达到该考查
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又考查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所
以我们平时训练时要引起足够重视。
专题3 古文化中化学常见考点探究
一、借助古诗词、古文献中物质变化特点,考查化学变化的本质属性
物质的变化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我们现在所学习的主要是 西方一些科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针对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从不同 角度进行了分类,如根据物质在反应前后的种类及数量特点,化学反 应分为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根据电子转移问题,又可以将化学反应 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等。这方面,我们古时候的炼丹 师们没有针对变化进行分类,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古文记载或一些诗词 ,在真正理解这些诗词、古文的记载基础上,也可以进一步考查我们 对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
古文献中所描述的物质具体状态与性质,这样考查也达到了学有所用
的目的。
专题3 古文化中化学常见考点探究
B

专题1-9 化学高考中的古文

专题1-9 化学高考中的古文

专题1.9 化学高考中的古文【考纲要求】1.化学与传统文化的试题以与化学学科相关的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科技发展的材料为背景,考查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反应过程、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点,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信考点一经典史料中的化学物质【核心知识梳理】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中“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4.《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5.《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

6.《梦溪笔谈·器用》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7.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巴石主要化学成分为KAl(SO4)2·12H2O。

8.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

9.《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10.《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1.《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到: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

鼻冲水指的是氨水。

12.古代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13.《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化学古文知识点总结高中

化学古文知识点总结高中

化学古文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古代化学的发展古代化学是指在古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

古代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其思想和实践对现代化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化学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化学、印度古代化学、希腊古代化学等。

1. 中国古代化学中国古代化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金石学、火药学、药物学等。

在中国古代化学中,最为著名的是炼金术,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冶炼技术,并在汉代得到发展。

炼金术包括金属冶炼和药物制备两个方面,对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和药物学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印度古代化学印度古代化学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宗教、哲学、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后来与希腊古代化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古代化学体系。

印度古代化学在药物学、冶炼技术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在金属冶炼方面的技术,对全球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希腊古代化学希腊古代化学起源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研究,产生了阿那克西美尼斯、伊拉克里特斯、德摩克利斯等著名化学家。

希腊古代化学的主要成就在于对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探讨,奠定了化学学科的基础。

希腊古代化学对欧洲中世纪以及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化学的理论古代化学的理论主要包括原子论、元素理论、炼金术等。

1. 原子论原子论是古代化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粒子——原子组成的。

古希腊化学家德摩克利斯、阿那克西美尼斯等提出了原子论的理论,认为原子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具有独立的质量、形状和大小。

这一理论对后来现代化学的原子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元素理论古代化学家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元素,这就是元素理论。

希腊古代化学家提出了四元素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土、水、火、气四种元素构成的。

这一理论奠定了后来化学元素的研究基础。

3. 炼金术炼金术是古代化学的一种实践活动,主要是将低级物质转化为高级物质,包括黄金制备、药物研制等。

高考化学专题——化学与传统文化(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专题——化学与传统文化(含答案).docx

化学与文化(古文)一一.考物的成分1.我国清代《本草目拾》中叙无机物335 种,其中“ 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五金⋯⋯其水甚,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 里的“ 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水2.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卷七《金石》中指出:有硇水者,剪塊投之,旋而水。

其中的“硇水”指A.醋酸B.酸C.硝酸D.硫酸3.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汞的描述:“⋯⋯得火,不埃,将欲制之,黄芽根。

”里的“黄芽”是指A.金B.硫黄C.黄D.黄4.中国有五千年的史和文化。

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来精,“碱”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能促蚕表的胶蛋白水解而除去,使色白、感柔、色光亮。

种“碱”可能是A.胆B.火碱C.食D.草木灰5 .春秋末期国的工官《考工》中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 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帛。

种液体能洗帛主要是因其中含有A.氧化B.碳酸C.氧化D.次酸6.据《易》:“ 中有火”,“上火下”。

,指湖泊池沼。

“ 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象的描述。

里“M气体”是指A.甲B.一氧化碳C.乙D.气7.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了中材粉的制作方法:“取煅作叶如笏或,平面磨令光,以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埋之一百日,上衣生,成矣。

”中材粉是指A.粉B.醋酸C.冰醋酸D.食8 .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中有用毒的,黑即中毒,但代化学表明只能出砒霜的毒性,下列物也能使黑的是A. Na2 S B. NaI C. NaBr D. NaCl9.《天工开物》中:人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枲、麻、、葛,属禽与昆虫者裘褐、。

各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文中的“枲、麻、、葛”和“裘褐、”分属于A.素、油脂B.糖、油脂C.素、蛋白D.糖、蛋白10.“硫二两,硝二两,兜三半。

右末,拌匀”。

段中国古代丹家“伏火方”的被是黑火配方的形。

2024年高考最新化学古代文化知识归纳化学与生活

2024年高考最新化学古代文化知识归纳化学与生活

2024年高考最新化学古代文化知识归纳化学与生活2024年高考最新化学古代文化知识归纳:化学与生活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

从古代的炼金术到现代的合成化学,化学一直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2024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对古代化学文化知识进行梳理,并探讨这些知识如何应用于现代生活。

一、古代化学文化知识的梳理1、炼金术:炼金术是古代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是将普通的金属转化为黄金。

虽然这个目标未能实现,但炼金术士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化学原理,如水银的变化过程。

2、制药工艺:古代的制药工艺多依赖于天然药物,通过提取、蒸发、沉淀等简单化学过程制得药物。

例如,古埃及人利用碱和酸处理小麦,制得具有止痛疗效的麦角。

3、陶瓷工艺:陶瓷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

在制造陶瓷的过程中,陶工们掌握了火候、配料等基本化学知识,如粘土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坚硬的陶瓷器。

二、古代文化知识在现代生活的应用1、食品添加剂:现代食品工业中,许多食品添加剂都源于古代的化学实践。

例如,阿斯巴甜、糖精等甜味剂早在古代就被发现并使用。

这些添加剂为现代食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口感和保质期。

2、药物研发:古代的天然药物为现代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通过对古代药物进行现代化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新药,如青蒿素、紫杉醇等。

3、环保化学:古代炼金术中的一些原理和方法,为现代环保化学提供了启示。

例如,通过研究炼金术中的元素转化过程,科学家们研发出了许多环保材料和绿色能源技术。

三、总结古代化学文化知识虽然简单,却在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从炼金术到现代合成化学,从制药工艺到现代药物研发,从陶瓷工艺到现代材料科学,这些知识都在不断地被继承和发展。

在2024年高考化学考试中,考生们需要了解并掌握这些古代化学文化知识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全面提高自身的化学素养。

总之,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考化学 古代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 古代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古代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化学知识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古代化学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古代化学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化学考试。

一、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炼丹术和金石学,经历了夏商周时期的毛冶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制造技术,以及汉代的制墨术和制瓷术等。

其中,毛冶术的出现奠定了中国古代冶金学的基础,而兵器制造技术的进步则对后世的火药和炼钢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化学的重要理论1. 五行学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是古代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五行学说认为,天地万物由五种基本元素组成,即金、木、水、火、土。

这五行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自然界和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阴阳学说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化学中,阴阳学说被广泛应用于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反应的解释和理解。

三、古代化学的重要发明1.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

古代的火药由硝石、硫磺和木炭组成,主要用于军事上的火器制造和战争中的攻城拔寨。

火药的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后来炼金术和火药爆炸等领域的基础。

2. 炼钢技术中国古代的炼钢技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古代中国人发现,铁矿经过高温冶炼可以得到纯净的铁,这一技术被称为炼钢技术。

这种技术的发明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3. 制墨术古代中国人发明了制造墨汁的方法,被称为制墨术。

制墨术通过将植物煮炼和研磨,加入胶水等成分制成墨汁,用于书写和绘画。

制墨术的发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古代化学知识在现代的应用1. 金属冶炼技术古代中国人的金属冶炼技术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专题04 化学与传统文化(学生版)十年(2013-2022)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4  化学与传统文化(学生版)十年(2013-2022)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4化学与传统文化1.【2022年山东卷】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A.金(Au):“虽被火亦未熟"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CaCO):“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D.石钟乳(32.【2022年广东卷】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

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

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汉字载体选项A.兽骨B.青铜器C.纸张D.液晶显示屏3.(2021·广东真题)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续成为热点。

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

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选项A B C D文物名称铸客大铜鼎河姆渡出土陶灶兽首玛瑙杯角形玉杯4.(2021·广东真题)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5.【2020新课标Ⅲ】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6.【2020天津】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屠呦呦B.钟南山C.侯德榜D.张青莲7.【2019新课标Ⅰ】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考化学古文类试题真题

高考化学古文类试题真题

高考化学古文类试题真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古文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描述的化学反应是()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酸碱中和反应D. 置换反应2.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朱砂”主要成分是()A. 氧化铁B. 氧化铜C. 硫化汞D. 碳酸钙3. 古文中提到的“金生水”中的“金”指的是()A. 金属B. 黄金C. 金属元素D. 金属化合物4. “水火不容”在化学中可以理解为()A. 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B. 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C. 水和火是不相容的两种物质D. 水可以灭火5. 古文中“砒霜”指的是()A. 氧化砷B. 硫化砷C. 碳酸砷D. 硝酸砷6. “草木灰”在化学中主要含有的成分是()A. 碳酸钾B. 碳酸钠C. 碳酸钙D. 碳酸镁7. 古文中的“铅华”主要指的是()A. 氧化铅B. 硫化铅C. 氯化铅D. 硝酸铅8. “丹砂”在化学中指的是()A. 硫化汞B. 氧化汞C. 氯化汞D. 硝酸汞9. 古文中“硝石”指的是()A. 硝酸钾B. 硝酸钠C. 硝酸钙D. 硝酸镁10. “石灰”在化学中主要指的是()A. 氧化钙B. 氢氧化钙C. 碳酸钙D. 硫酸钙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答案。

)11. 古文中提到的“铜绿”是指铜的_________,其化学式为Cu2(OH)2CO3。

12. “硝石”在化学中可以用于制造_________,这是一种常用的化肥。

13. 《本草纲目》中提到的“雄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化学式为As4S4。

14. 古文中的“朱砂”在现代化学中指的是_________,其化学式为HgS。

15. “草木灰”中含有的碳酸钾是一种_________,可以用作植物生长的肥料。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中国古代化学知识点高考

中国古代化学知识点高考

中国古代化学知识点高考中国古代化学知识点对于高考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在化学科目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并且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古代,中国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所获得的化学知识形成了独特的古代化学体系,对于不少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古代冶炼技术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自西周时期起,中国开始使用青铜器,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冶炼技术。

相传西周时代的匠人炼铜时,会在铜矿中加入一些铁粉,因为铁能吸附硫的性质,这样就可以减少铜矿中的硫含量,提高冶炼的效果。

这种冶炼技术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中药学中的化学成分中药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重要学科,许多中草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神农本草经》中,记录了很多对于感冒、发热等症状有疗效的中草药,而这些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如黄芩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抵抗病毒和抗炎,对于治疗感冒等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这说明中国古代人民早已发现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并且通过煎煮、提取等方式来提取出这些化学成分,并应用于医疗。

三、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发明了火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火药的国家,而火药的发明也在化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火药是由硝石、炭和硫磺组成的,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爆炸力可以用于战争、烟花爆竹等方面。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对于现代化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为炸药、火箭、火车等的发明提供了基础。

四、中国古代瓷器的制作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闻名于世的工艺品,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术。

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一定的物质烧制成陶瓷,这就需要对于物质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

比如在瓷器的釉料中,会加入一些氧化物,目的是改变颜色和光泽。

此外,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对材料进行混合、造型、上釉和烧制等工序,这都需要一定的化学技术。

五、颜料的制作和应用古代中国的书画艺术在色彩上有着丰富的表现,这与古代制作的颜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高三专题——“古文”型化学与生活专题

高三专题——“古文”型化学与生活专题

高三专题——“古文”型化学与生活专题一、单选题1.《周易参同契》中对某金属的性历进行了精彩的操述“得火则飞,不见尘埃。

....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该金属可能为A.Fe B.Cu C.Hg D.Au【答案】C2.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A.《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B.《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C.《本草纲目》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D.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答案】A3.《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A.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B.李自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B4.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萄萄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盐酸,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C.“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火树银花”涉及到焰色反应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其中生紫烟包含了物理变化【答案】B5.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

因为绿矾能电离出H+,所以有“味酸”. B.《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

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C.“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描述的是水的三态变化:“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转化为水吸热D.唐未《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文中描述的是黑火药的制作过程【答案】A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高考化学古文题知识点

高考化学古文题知识点

高考化学古文题知识点近年来,随着高考政策的改革,高考化学科目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古文题。

很多考生对这类型题目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古文题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古文题的特点高考化学古文题是指在试题的题目、选项或解答中引用了古代文献的原文或部分内容,考查考生对古代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知识的理解。

这类题目在考试中常常出现在选择题或解答题的形式。

古文题的出现,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科学家的贡献和科学思想的理解,既考察了对科学史的知识掌握,又考察了对化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古文题的解题技巧1. 熟悉古人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学习古代著作以及相关专业书籍,深入了解古代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古代科学家的思想观点和实验方法,理解其科学思维方式和推理过程。

2. 掌握古文科学名词的解读古文题常常使用了一些古老的科学名词或表述方式,需要考生对其进行解读和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向老师请教,逐渐积累对古文科学名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注重文句的细节分析古文题往往会通过一些细节来进行考查,需要考生仔细阅读和分析文句的含义。

可以从句子结构、词义、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的化学知识。

4. 多做综合练习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多做一些综合练习题,提高对古文题的应对能力。

可以通过参考历年高考试题和模拟考试题进行练习,熟悉不同类型的古文题目,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三、常见的古文题类型1. 名词类题目此类题目常常是出现了一些古代科学家提出的名词或定义,要求考生根据古文中的描述和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时需要理解名词的具体含义和相关概念,将其与现代化学理论进行对比和分析。

2. 实验方法类题目古代科学家在实验方法上也有不少独到之处,考生需要根据古文中描述的实验过程和方法,理解其实验目的,分析其实验步骤,把握实验结果及其涵义。

3. 思想观点类题目古代科学家在化学研究中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而这些思想观点常常被引用在古文题中。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第一章热点专攻化学与传统文化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第一章热点专攻化学与传统文化
作用机理研究
结合现代化学和生物学技术,研究传统医药的作用机理和药效物质基础。这有助于揭示传 统医药的科学内涵,推动其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05
热点专题四:传统工艺中 的化学奥秘
染色工艺中的化学原理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01
了解古代染色工艺中常用的天然染料(如靛蓝、茜草等)及其
提取方法,现代合成染料的种类和应用。
春节烟花爆竹中的化学反应
燃烧反应
烟花爆竹中的火药在燃烧时,发 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
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焰色反应
某些金属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特 定的颜色,如钠元素燃烧时呈现 黄色,铜元素燃烧时呈现绿色等 ,这是烟花呈现五彩缤纷效果的
重要原因。
爆炸反应
爆竹中的火药在极短时间内燃烧 完毕,产生大量气体并急剧膨胀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元素
03
古代金属冶炼与化学
传统医药与化学
陶瓷制作与化学
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如炼铜、炼铁 等,涉及到化学反应和原理。
中药的煎制、药物的提取等过程中,化学 知识起着重要作用。
陶瓷的制作过程中,原料的配比、烧制温 度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化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
01
文物保护与修复
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 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和复原。
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化 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02
热点专题一:古代化学成 就
古代炼金术与化学起源
炼金术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古代炼金术的起源,以及其在不 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
炼金术对化学的贡献
探讨古代炼金术对现代化学发展的影 响和贡献。
炼金术中的化学原理

word完整版高考化学热点《古文与化学》

word完整版高考化学热点《古文与化学》

选择题热门题文言描绘型1.《本草经集注》记录:“鸡屎矾 (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 )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 (醋 )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A.鸡屎矾中含有极性共价键B.铜盐溶液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响C.碱式碳酸铜不稳固,受热易分解D.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的是氧化复原反响2.据《天工开物》记录,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 ZnCO3)来升炼倭铅 (即锌 ),其原理如图 2。

已知锌的熔点 420 ℃、沸点 906 ℃。

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B )A.升炼倭铅过程包括分解反响和氧化复原反响B.冶炼时锌变成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C.“泥封”的目的是为了防备获得的锌被氧化D.“锌火”是锌蒸气和一氧化碳在空气的焚烧3.《周易参同契》中:“胡粉投火中,色坏”,表示胡粉溶于水,加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的湿气。

胡粉的主要成分( B )33·Pb(OH)2C.Pb(OH)2D.(CH3COO)2Pb4.《四川法志》了煮的程,当煮近于和,往水中点加豆汁,至“渣滓皆浮聚于面,用瓢舀出,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水澄,蒸干即可得”。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C )A.煮的程属于化学化B.豆汁的主要成分淀粉C.利用豆汁生的泡沫除D.加入豆汁能够降低NaCl 溶解度5.明朝《本草目》了民酒的工:“凡酸坏之酒,皆可蒸”,“以酒复二次,⋯⋯,价数倍也” ,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别 ( A )A.丙酸甲和甲醇B.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C.硝酸和化D.化和碳酸6.陶弘景硝酸有以下:“先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硫酸 )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

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阻滞,如朴硝,云是真消石(硝酸 )也。

”以下有关法的是( A )A.朴硝和消石加都不分解B.朴硝和消石都属于解C.朴硝和消石都既含有离子又含有共价D.“紫青烟起”是因为消石中的K +在火焰上灼呈出特别色7.唐末五代期丹学著作《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之,焰起手面及烬屋舍者”。

热点02 化学与传统文化(原卷版)

热点02 化学与传统文化(原卷版)

2020年高考化学命题热点提分训练2——化学与传统文化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选项古诗文化学知识A《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B《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

”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糖类均有甜昧C《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D《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是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2、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及原理分析都正确且有相关性的是( )选项物质用途原理分析A液氨常作制冷剂氨气分解生成N2和H2是吸热反应B聚碳酸酯料替代聚乙烯作包装材料聚碳酸酯塑料容易降解成小分子C磁性氧化铁用于制造指南针Fe2O3具有磁性D服用豆浆可缓解重金属中毒重金属使蛋白质盐析3、战国时期的古书《尚书•禹贡》中有关于古代矿物颜料“黑土、白土、赤土、育土、黄土”的记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Fe2O3、Fe304均可作红色涂料B.铅白[2PbC03• Pb(OH)2]不耐高温C.成语“信口雌黄”说明古代曾用雌黄(As2S3)作涂改液D.秦兵马俑屮使用的BaCuSi2O3中国紫)和BaCuSi4O10(中国蓝)均为硅酸盐4、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常见古诗文记载化学知识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在酿酒的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B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C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制陶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烧制陶瓷属硅酸盐工业D釆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石”即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5、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热点1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含答案)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热点1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含答案)

热点1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1.《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答案 A解析“日照香炉生紫烟”是指庐山的香炉峰在日光的照射下,因水汽蒸腾而呈现出紫色的烟雾,A错误。

2.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答案 D解析C项,草木灰中的碱性成分是K2CO3,正确;D项所说的“石灰”指的是CaCO3,错误。

3.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钻木取火 B.百炼成钢 C.水乳交融 D.蜡炬成灰答案 C解析“钻木取火”是木头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错误;“百炼成钢”是生铁中的C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从而使含C量降低,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错误;“水乳交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C正确;“蜡炬成灰”是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错误。

4.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

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A.CuSO4B.FeSO4·7H2OC.KAl(SO4)2·12H2OD.Fe2(SO4)3·9H2O答案 C解析根据实质性信息,“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带有结晶水,“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原卷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原卷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压轴题01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化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高考越来注重化学学科以概念为核心的考查,以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试题有机地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或古代与化学相关的成果、最新科技成果(最近诺贝尔奖成果、科技新发现、国内或国外科技进展等) 、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为载体命题,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预计在2023年高考中,仍会以某热点为住处源辐射相关知识与方法,以判断正误、推理的形式,借助最新科技成就或古诗词考查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化学原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1.我国在科技上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材料属于合金材料的是( )2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及化学、材料、能源等领域。

下列相关理解错误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于制造载人飞船上太阳能电池板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成分为SiB.镁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C.飞船船体覆盖的耐高温陶瓷材料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D.运载火箭加注的液氢燃料是高能清洁燃料5.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是物理化学科学家联合突破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向大海要水要资源又有新进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H2O、D2O和T2O互为同位素C.氢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可缓解海水酸化D.实验室电解水常加入少量稀盐酸增强导电性6.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中科院金属所钛合金氢泵涡轮、高温合金管材和锻件、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应用于此次梦天实验舱任务中,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B.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大,是因为纯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原子后原子层之间相对滑动变得困难C.铝合金硬度大,耐强酸、强碱,是常见的航天材料D.我国研制的超级钢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延展性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热点题
文言描述型
1.《本草经集注》记载:“鸡屎矾(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鸡屎矾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B.铜盐溶液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C.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D.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2.据《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来升炼倭铅(即锌),其原理如图2。

已知锌的熔点420 ℃、沸点906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升炼倭铅过程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B.冶炼时锌变为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
C.“泥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得到的锌被氧化
D.“锌火”是锌蒸气和一氧化碳在空气的燃烧
3.东汉《周易参同契》中记载:“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实验表明胡粉难溶于水,加强热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湿气。

则胡粉的主要成分为(B) A.PbCO3 B.2PbCO3·Pb(OH)2
C.Pb(OH)2
D.(CH3COO)2Pb
4.《四川盐法志》记载了煮盐的过程,当煮盐近于饱和时,往卤水中点加豆汁,至“渣滓皆浮聚于面,用瓢舀出,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净水澄,蒸干即可得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煮盐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豆汁的主要成分为淀粉
C.利用豆汁产生的泡沫除杂
D.加入豆汁可以降低NaCl溶解度
5.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A)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
B.对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层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碳酸铵
6.陶弘景对硝酸钾有如下记载:“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硫酸钠)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

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滞,如朴硝,云是真消石(硝酸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朴硝和消石加强热都不分解
B.朴硝和消石都属于强电解质
C.朴硝和消石都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D.“紫青烟起”是由于消石中的K+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特殊颜色
7.唐末五代时期丹学著作《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

描述的的制作过程是(B)
A.铝热剂
B.黑火药
C.木炭
D.丹药(硫化汞)
8.明代诗人于谦作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所写“乌金”的主要成分是(D)
A.金
B.铁
C.锰
D.炭
9.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10.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D)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11.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这里的“黄芽”是指(B)
A.金
B.硫黄
C.黄铜
D.黄铁矿
12.漆器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常以木材(炭)、金属为胎骨,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

漆的主要成分是含有15或17个碳原子的烷基邻苯二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收藏漆器工艺品应注意避免阳光暴晒
B.“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中的钻石和漆器中的木炭均由碳元素组成
C.铜做胎骨的漆器,掉漆后长时间放置,铜的表面仍能保持光亮
D.漆的烷基部分碳原子数越多越难溶于水
13.《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与世”的描述,对上文进行的某些分析中正确的是(C)
A.“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B.“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
C.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D.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14.我国古代人民编写的古诗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B)
15.
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

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到: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

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B)
A.氢氟酸、食盐水
B.氨水、碘酒
C.石灰水、硝酸
D.稀硫酸、食醋
16.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记载“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指硫酸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记载中蕴含了湿法炼铜的原理
C.由记载得出铁单质是赤色(红色)
D.每生成1 mol铜转移2 mol电子
17.《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还复为丹。

”《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

这里的“丹”是指(D)
A.氯化物
B.合金
C.硫化物
D.氧化物
18.《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B)
A.CuSO4·5H2O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