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复习
仪器分析复习内容
仪器分析复习内容
一、原理
仪器分析是指通过使用电子或物理仪器(也称检测仪器)来检测和测
量一些物质的含量,反映其中一种物质或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了
解它们的存在状况或结构,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仪器分析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它涉及的科学科目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地质和过程科学等。
因此,仪器分析常见的原理包括:电离质
谱法(离子质谱)、质谱法(质谱图)、光谱法、分析化学、热分析、热
工学仪器分析等。
二、电离质谱法(离子质谱)
电离质谱(离子质谱)是以电场来离开物质中的离子的一种分析技术,是以电离、电屏蔽和电流来测定分析物质中离子浓度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
用来分析物质中的单个离子浓度,以及离子的丰度关系,进而计算化合物
的组成百分比。
电离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手段。
电离质谱法的过程包括离子源(Ion Source)、离子传输器(Ion Transporter)、轨道电离器(Orbital Ionizer)、检测器(Detector)、电源(Power Supply)等部分。
仪器分析复习题(答案版)
仪器分析复习题一、思考题01、现代仪器分析法有何特点?它的测定对象与化学分析方法有何不同?特点:(1)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2)分析速度快、效率高;(3)选择性较好;(4)能够满足特殊要求;(5)与化学分析相比准确度较低,低5%;(6)一般仪器价格较贵,维修使用成本较高。
仪器分析测定的含量很低的微、痕量组分,化学分析主要用于测定含量大于1%的常量组分。
02、光谱分析法是如何分类的?按照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和固体光谱;按照产生的光谱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按照光谱的性质和形状又可分为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
03、什么是光的吸收定律?其数学表达式是怎样的?朗伯-比尔定律(即光的吸收定律)是描述物质对某一波长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及其液层厚度间的关系。
A=lg(1/K)=KcL I=I0e-KcL{当一束强度为I0的单色光通过厚度为L、浓度为c的均匀介质(试样)后,设其强度减弱为I,则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透射率,用T表示。
A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K为比例常数}04、名词解释(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共振线:在原子发射的所有谱线中,凡是有高能态跃迁回基态时所发射的谱线,叫共振(发射)线。
灵敏线: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线中,凡是具有一定强度、能标记某元素存在的特征谱线,称为该元素的灵敏线。
最后线:最后线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光谱中特别灵敏的谱线。
分析线:这些用来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特征谱线被称为分析线。
05、常用的激发源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1)目前常用的激发源是直流电弧(DCA)、交流电弧(ACA)、高压火花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等。
(2)ICP的形成原理:这是利用等离子体放电产生高温的激发光源。
当在感应线圏上施加高频电场时,由于某种原因(如电火花等)在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中部分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在高频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做高速运动,碰撞气体原子,使之迅速、大量电离,形成雪崩式放电,电离的气体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载面上形成闭合环形的涡流,在感应线圈内形成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并同相当于初级线圈的感应线圈耦合,这种高频感应电流产生的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并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矩。
仪器分析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装在高压气瓶的出口,用来将高压气体调节到较小压力的是()。
A、减压阀B、稳压阀C、针形阀D、稳流阀答案: A2.在分光光度法中,应用光的吸收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应采用的入射光为()。
A、白光B、单色光C、可见光D、复合光答案: B3.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是()。
A、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B、转动能级跃迁C、振动能级跃迁D、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答案: D4.检查气瓶是否漏气,可采用()的方法。
A、用手试B、用鼻子闻C、用肥皂水涂抹D、听是否有漏气声音答案: C5.原子吸收光谱是()。
A、带状光谱B、线状光谱C、宽带光谱D、分子光谱答案: B6.测定pH的指示电极为()。
A、标准氢电极B、玻璃电极C、甘汞电极D、银氯化银电极答案: B7.空心阴极灯的操作参数是()。
A、阴极材料的纯度B、阳极材料的纯度C、正负电极之间的电压D、灯电流答案: D8.下列几种物质对原子吸光光度法的光谱干扰最大的是()。
A、盐酸B、硝酸C、高氯酸D、硫酸答案: D9.欲分析165~360nm的波谱区的原子吸收光谱,应选用的光源为()。
A、钨灯B、能斯特灯C、空心阴极灯D、氘灯答案: C10.选择不同的火焰类型主要是根据()。
A、分析线波长B、灯电流大小C、狭缝宽度D、待测元素性质答案: D1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述()的方法消除。
A、扣除背景B、加释放剂C、配制与待测试样组成相似的溶液D、加保护剂答案: C12.洗涤被染色的吸收池,比色管,吸量管等一般使用()。
A、肥皂B、铬酸洗液C、盐酸-乙醇洗液D、合成洗涤剂答案: C13.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 )。
A、自然变度B、赫鲁兹马克变宽C、劳伦茨变宽D、多普勒变宽答案: D14.钢瓶使用后,剩余的残压一般为()。
A、1大气压B、不小于1大气压C、10大气压D、不小于10大气压答案: D15.在25℃时,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的pH变化一个单位,电池电动势的变化为()。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第1章引言1.什么是仪器分析法?主要类型有哪些?答:⑴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⑵主要类型: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热分析法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1.色谱法的分类(按两相状态)答:⑴按流动相的物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流动相为气体)、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液体)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流动相为超临界流体)⑵按固定相的物态,可分为气-固色谱法(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气-液色谱法(固定相为涂在固体担体上或毛细管壁上的液体)、液固色谱法和液液色谱法等。
2.何为GC法,GC定性定量的依据、定量方法答:⑴GC法: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⑵定性的依据:各种物质在一定的色谱条件(固定相、操作条件)下均有确定不变的保留值,据此,可与纯物质或文献对照保留值来定性。
定量的依据: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分析组分i的质量(mi)或其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色谱图上表现为峰面积Ai或峰高hi)成正比。
⑶定量的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内标标准曲线法、外标法(又称标准曲线法)3.GC分离原理(包括GSC法和GLC法)答:⑴GSC的分离原理:根据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差异,对物质进行分离。
由于被测物质中各个组分的性质不同,它们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就不一样,较难被吸附的组分就容易被脱附,较快地移向前面。
容易被吸附的组分就不易被脱附,向前移动得慢些。
经过一定时间,即通过一定量的载气后,试样中的各个组分就彼此分离而先后流出色谱柱。
⑵GLC的分离原理:根据固定液对各组分的溶解能力的差异,对物质进行分离。
由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能力不同,溶解度大的组分就较难挥发,停留在柱中的时间就长些,往前移动得就慢些。
而溶解度小的组分,往前移动得快些,停留在柱中的时间就短些,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就彼此分离。
4.气相色谱仪的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答:气相色谱仪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即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⑴载气系统:为色谱分析提供纯净、连续的载气。
仪器分析复习重点
▪ 7.固定液选择的原理是? ▪ 8.在色谱分析法中,为什么要测定定量校
正因子 ?
▪ 9.液相色谱中正相,反相色谱的定义及研 究对象
▪ 10.色谱定量分析公式-内标法 ▪ 11.色谱分离条件选择-如何提高柱效
第三节 HPLC的主要类型及分离原理
1. 液液分配色谱
亲水性固定液常采用疏水性流动相,即流动相的极 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称为正相液液色谱法,极性柱 也称正相柱。主要应用于分离甾醇类、类脂化合物、 磷脂类化合物、脂肪酸以及其他有机物。
cM mMVS
VS
:相比
相对保留值 r21:指组分2和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t 'R2 t 'R1
V 'R2 V 'R1
相对保留值的特点是只与温度和固定相的性质有关, 与色谱柱及其它色谱操作条件无关。
相对保留值反映了色谱柱对待测两组分1和2 的选 择性,是气相色谱法中最常使用的定性参数。
例:用电解法从组成为0.01 mol/L Ag+, 2mol/L Cu2+的混合液中分离Ag+ 和Cu2+,已知铜的标 准电极电位为0.345V,银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0.779V。
问:1)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铜还是银?
2)电解时两者能否完全分离?
3) 外加电压应控制在什么数值上,Ag+与Cu2+ 完全分离,阳极电位等于1.23v(vs.SCE,不考 虑超电位) ?
测待测液的pH值,写出该化学电池的符号表示式?(见书 P113) 5.离子选择性系数 的定义?(见书P118) 6.盐桥是什么组成的?作用是什么? 7.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见书P162) 8.什么是残余电流,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极谱分析有 什么影响? (见书P162)
仪器分析总复习(重要必背)
CH1 绪论仪器分析常用方法分为三大类:光学分析法、电学分析法、色谱分离法CH2 光学分析法导论光学分析法是基于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光)[或电磁辐射(光)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所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原子光谱来源于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
荧光法灵敏度比吸收、发射高是因为荧光是从入射光的直角方向检测,即在黑背景下检测荧光的发射。
CH3 原子发射光谱1.AES:根据待测物质的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光谱的波长及其强度来测定物质中元素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
定性原理: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受激时就能发射出不同波长的谱线。
定量原理:I=aC b罗马金公式。
真正应用是内标法(相对强度法)一个元素的“最后线”,往往也是这个元素的“最灵敏线”,但不一定是“最强线”2. 原子发射光谱仪由三大件组成:光源、光谱仪、检测系统3. 发射光谱分析的光源有:火焰、直流电弧、交流电弧、高压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要求把试样首先制成溶液,然后将试液雾化,以气溶胶的方式引入光源的激发区进行激发,它具有低干扰、高精度、低检测限和大线性范围的优点.4.常用的定量方法:三标准试样法CH4 原子吸收1.AAS: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原子对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吸收,或者说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在原子吸收法中, 由于吸收线半宽度很窄, 因此测量积分吸收有困难, 所以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来代替.原子谱线会有一定的宽度是因为原子本性(自然宽度)和外界因素(热变宽-多普勒变宽、压变宽-劳伦兹变宽)所致。
原子吸收定量原理:在一定条件下,A=KLC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四大件组成:光源(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光源(空心阴极灯)作用: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原子化器作用:①提供能量使试样解离成基态原子;②把基态原子引入光层内原子化方法:火焰法、无火焰法。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 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 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 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 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 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 固定液:8.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 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 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 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 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 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 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 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 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 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绪论1、分子光谱:分子从一种能态改变到另一种能态时的吸收或发射光谱。
2、原子光谱:由气态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变化时所发射或吸收的一系列波长的光所组成的光谱。
3、连续光谱:由连续光组成的光谱。
4、原子吸收光谱法:根据特定物质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辐射的吸收来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判断题1)不同物质在产生能级跃迁的频率相同。
错2)太阳光是复合光,其他光是单色光。
错3)不同物质其组成不同,结构不同,其特征光谱不同,可根据其特征光谱判断物质的结构。
对4)基态时能量为零,是零点能。
错5、原子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以光辐射多余的能量建立的光谱分析方法属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6、波长小于10nm,能量大的原子光谱离子性明显,称为(能谱),由此建立的分析方法为(能谱光能分析)。
7、依光栅的(衍射和干涉)作用可色散分光。
8、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比较:原子光谱是线性光谱;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
9、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的比较: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辐射的特征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是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时辐射的特征光谱。
10、复合光和单色光的区别:复合光是包含多种波长或频率的光;单色光是仅有一种波长或频率的光。
11、利用棱镜或光栅对复合光分光可获得单色光1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器(熟悉绪论中十三种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1、发射光谱中的共振线: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的发射的谱线。
2、灵敏线:最易激发的能级所产生的谱线3、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多至数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线检验,称为分析线。
4、分析线对:内标法中,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加入内标元素的分析线组成的线对。
5、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的选择条件:.1)内标元素可以选择基体元素,或另外加入,含量固定;2)内标元素与待测元素具有相近的蒸发特性;3)分析线对应匹配,同为原子线或离子线,且激发电位相近(谱线靠近),“匀称线对”;4)强度相差不大,无相邻谱线干扰,无自吸或自吸小。
仪器分析知识点复习汇总
仪器分析知识点复习汇总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绪论1.灵敏度是指被测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
检出限是一定置信水平下检出分析物或组分的最小量或最小浓度。
2.检出限指恰能鉴别的响应信号至少应等于检测器噪声信号的3倍。
3.根据表里给的数据,标准曲线方程为y=5.7554x+0.1267,相关系数为0.9716.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分子光谱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为带光谱。
吸收光谱是当电磁辐射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时,具一定频率(能量)的辐射将能量转移给处于基态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并跃迁至高能态,从而使这些辐射被选择性地吸收。
发射光谱是处于激发态的物质将多余能量释放回到基态,若多余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产生电磁辐射。
带光谱除电子能级跃迁外,还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变化,形成一个或数个密集的谱线组,即为谱带。
线光谱是物质在高温下解离为气态原子或离子,当其受外界能量激发时,将发射出各自的线状光谱,其谱线的宽度约为10-3nm,称为自然宽度。
2.UV-Vis和IR属于带状光谱,AES、AAS和AFS属于线性状光谱。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样品溶液中吸收光的强度与样品浓度成正比。
透光度是指样品溶液透过光束后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吸光度是指样品溶液吸收光束后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吸光度等于-log(透光度)。
2.有色配合物的XXX吸收系数与入射光波长有关。
3.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4.最大能量跃迁需要最大能量,因此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电子从基态到最高激发态的跃迁。
A.样品加入量和仪器响应的不确定性B.谱线重叠的问题C.光谱干扰的问题D.样品制备的不确定性改写: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由高频发射器、等离子炬管、雾化器等三部分组成,具有稳定性好、机体效应小、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应用范围广、自吸效应小、准确度高等优点。
15 仪器分析复习
第15章 色谱法引论
色谱法分类:气相(气固、气液)、液相(液固、液液)
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色谱流出曲线及其各参数的定义:死时间,(调整)保留值, 相对保留值,区域宽度。 塔板理论:理论(有效)塔板数与色谱参数(塔板高度,长度) 之间的关系: 速率理论 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 H = A + B/u + C· u A,B/u,C· u分别代表什么? 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项,传质阻力项 分离度及色谱分离方程:分离度与相对保留值和塔板数的关系 式
三、红外光谱仪 光源:能斯特灯、硅碳棒 样品室(吸收池):玻璃、石英等对红外光均有吸收。 采用NaCl、KBr等材料
单色器:光栅
检测器:热电偶、测热辐射计、热释电检测器和碲镉汞
检测器 四、红外的定性分析 不饱和度的计算
n3 n1 1 n4 2
红外谱图的解析
第四章、分子荧光及磷光分析
思考题
1. 气相色谱的基本设备包括那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2.试以塔极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3. 试述速率方程式中A、B、C三项的物理意义。 4. 为什么可用分辨率R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5. 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 6. 对载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7. 试比较红色担体和白色担体的性能,它们各使用在哪些方面? 8. 固定液可分为哪几类?为什么这样划分?如何选择固定液。 9. 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定性方法。 10.色谱定量分析中为什么要用校正因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 不用?
解:Ag的析出电位为 = øAg+/Ag+0.059 lg[Ag+] =0.80+ 0.059 lg 0.010 =0.68(V) Cu的析出电位为 = øCu+/Cu +0.059 lg[Cu2+] =0.35+ 0.059 lg 2.00 =0.359(V) 当Ag完全析出时 øAg+/Ag=0.80 +0.059 lg1.010-6=0.446V 能使Ag+与Cu2+完全分离,电位应控制在 0.4460.359V(s.SHE) 对饱和甘汞电极电位则为(0.446-0.244) (0.3590.244)V即0.202 0.115V。
仪器分析复习
名词解释1.色谱分离度:相邻两组分在色谱柱内分离效能的指标,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缝底宽度之和一半的比值2.死体积:色谱柱在填充后柱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总和。
3.程序升温:按一定的加热速率,温度做线性或非线性上升。
4.梯度洗脱: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脱。
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6.指示电极: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有关,又称待测离子电极或工作电极。
7.半波电位:扩散电流等于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汞电极的电位。
8.浓差极化:电解时,电极表面因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现象。
9.生色团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ה键的不饱和基团,将这种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及可见光范围内,这种基团叫生色团10.助色团:含有n电子的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
11.化学位移:由屏蔽作用引起的共振时磁感应强度的移动现象。
12.锐线光源: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光源。
13.基团频率:同一类型的化学基团,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频率总是出现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这种吸收谱带的频率称为基团频率14.贫然火焰:火焰温度低,助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氧化性火焰。
15.富燃火焰: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还原性火焰。
16.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离核较近的处于最低能量状态17.激发态:当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使外层电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这种状态称为激发态。
18.激发电位:原子的外层电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19.电离电位: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电离电位。
20.离子线:离子外层电子跃迁时发射的谱线称为离子线。
21.共振线: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
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22.灵敏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背诵)一、填空题1.色谱分析方法的分类:按流动相的物态分为: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按固定相的物态分为:气-固色谱法、气-液色谱法、液固色谱法和液液色谱法。
按固定相使用的形式分为柱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按分离过程的机制分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和排阻色谱法。
2.红外光谱原理:红外吸收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3.色谱柱效能的含量:塔板数n和塔板高度H 。
4.PH电极的变化及浓度变化: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
pH 玻璃电极,就是具有氢离子专属性的典型离子选择性电极。
A. 指示电极:在原电池中,借以反映离子活度的电极。
即电极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指示待测离子活度。
B. 工作电极:在电解池中,发生所需要电极反应的电极。
C. 参比电极:电极电位稳定且已知,用作比较标准的电极。
电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参比电极是:SCE和Ag/AgCl电极。
但实际上,ΔE M≠0,跨越玻璃膜仍有一定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ΔE不对称),它是由玻璃膜内外表面情况不完全相同而产生的。
5 色谱通用检测器(气相、液相….)气相:A、浓度型: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器B、质量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热电子、氢火焰)液相:紫外光度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电导检测器(四光+电导)。
6 原子吸收测样条件:a、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b、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相重合。
7 原子吸收空心阴极灯的操作条件(3个空)能辐射锐线、能辐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确保有足够的信噪比、辐射的光强度必须稳定且背景小。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1•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2•仪器分析的特点:灵敏度高,检出限可降低;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相对误差较大;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3•色谱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达到分离目的进而进行分析的方法。
4•方法选择时考虑的因素:1•对样品了解:准确度、精确度要求;可用样品量;待测物浓度范围;可能的干扰;样品基本的物化性质;多少样品。
2.对方法的要求:精度;误差;灵敏度;检出限;浓度范围;选择性。
5•分析仪器的组成:信号发生器、检测器、信号处理器、读出装置。
6•发光与物质的内部结构一致:当某物质受到激发后,将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能量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如果这部分的能量是位于可见-紫外-近红外的电磁辐射,这称之为发光过程。
7•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是非连续的,分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是一相对连续的宽谱带。
8•有机分子的电子能级:(S )<(n )<(n)v( n * )<(S * )9•电子转移吸收光谱:无机物或两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混合无之间:可见光。
10.配位体场吸收光谱:络合离子或过渡金属离子与有机物形成的络合体:可见光。
12. 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辐射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表征、表面分析等方面的地位。
基本过程:能源提供能量;能量与被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信号。
基本特点:所有光分析法均包含三个基本过程;选择性测量,不涉及混合物分离(不同于色谱分析);涉及大量光学元器件。
13. 电磁辐射的特性:吸收、发射、散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偏振。
14. 光分析法分类:原子光谱(线性):原子吸收光谱(AAS)、原子发射光谱(AES、原子荧光光谱(AFS)、X射线荧光光谱(XFS。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每部分的作用。
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外层的电子对共振线的吸收,气态的基态原子数与物质的含量成正比,故可进行定量分析。
共振线:将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最低能量激发态(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将电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回基态发射出与吸收辐射频率相同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两者均称为共振线。
组成部分:A锐线光源:能够发射被测元素共振谱线。
B原子化器:将试液蒸发干燥并使待测元素转变成气态的基态原子,使待测试样中元素原子化的方法有火焰法和非火焰法。
C:单色器:防止原子化器发射的非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进入检测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透射光太强而引起光电倍增管的疲劳。
D:检测系统:将待测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检波放大后显示结果。
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常用的光源是什么?原子化器有哪些?常用的光源:空心阴极管原子化器分为火焰原子化器,其常用的的为预混合型火焰原子化器;无火焰原子化器,其常用的为:高温石墨炉原子化器。
3,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依据:气态的基态原子数与物质的含量成正比。
定量分析方法:校正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4,电位分析的原理,测量装置。
电分析化学: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是以电导,电位,电流和电荷等电参量与被测物含量之间的关系作为计量基础的。
电位分析法:是利用指示电极电位与溶液中相应离子活度的关系来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电分析化学方法。
测量装置:A电位(pH)计B工作电池,由参比电极、指示电极、被测试液组成C磁力搅拌器(附磁力搅拌子)5,什么叫参比电极,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各类电极常用有哪些,各举两种。
参比电极:在测量过程中,其电位基本不发生变化的电极称参比电极。
银-氯化银电极,甘汞电极。
辅助电极:此电极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并非测示或研究所需要的,电极仅作为电子传递的场所以便和工作电极组成电流回路,这种电极称为辅助电极或对电极。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1、光分析法凡是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均为光分析法。
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光谱法则是以光的吸收、发射和拉曼散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光谱方法。
这类方法比较多,是主要的光分析方法。
非光谱法是指那些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的信号,仅通过测量电磁幅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光分析法的分类: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谱,分子荧光光谱,原子荧光光谱2、电化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建立的一类分析方法。
以电讯号作为计量关系的一类方法, 主要有四大类:电位法、电导法、电解法、极谱法及伏安法。
3.色谱法:色谱法是以物质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4.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①质谱:根据物质带电粒子的质荷比在电磁场作用下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②热分析:依据物质的质量、体积、热导、反应热等性质与温度之间的动态关系来进行分析的方法是热差分析法。
③放射分析:依据物质的放射性辐射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同位素稀释法,中子活化分析法。
仪器分析的应用领域社会: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药物:外层空间探索: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
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常用测定结果得标准偏差 s 或相对标准偏差(sr)量度。
准确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量度。
检出限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以浓度表示的称为相对检出限,以质量表示的称为绝对检出限。
方法的灵敏度越高,精密度越好,检出限就越低。
检出限是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的综合指标,它是评价仪器性能及分析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
《仪器分析》复习题
《仪器分析》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分别加以简述?第二章色谱学基础1.色谱分析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型?2.绘一典型的色谱图,并标出进样点t m、t R、t‘R,h、w1/2、W、σ和基线。
3.试述塔板理论与速率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4.从色谱流出曲线上通常可以获得哪些信息?5.在色谱峰流出曲线上,两峰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6.试述速率方程式中A、B、C三项的物理意义。
7.为什么可用分辨率R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8.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9.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定性方法。
10.色谱定量分析中为什么要用校正因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11.用公式分析理论塔板数n、有效塔板数n有效与选择性和分离度之间的关系。
12.样品中有a、b、c、d、e和f六个组分,它们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分别为370、516、386、475、356和490,请排出它们流出色谱柱的先后次序。
13.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什么?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什么?14.某色谱柱柱长5Om,测得某组分的保留时间为4.59min,峰底宽度为53s,空气峰保留时间为30s。
假设色谱峰呈正态分布,试计算该组分对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15.为什么同一样品中的不同组分之间不能根据峰高或峰面积直接进行定量分析?16.名词解释: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检出限、线性范围等17.指出下列哪些参数的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改变:①柱长增加;②更换固定相;③降低柱温;④加大色谱柱内径;⑤改变流动相流速。
18.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柱长下,色谱峰的宽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①保留值;②分配系数;③总浓度;④理论塔板数。
请你选择正确答案,并说明原因。
19.组分A流出色谱柱需15min,组分B流出需25min,而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物质C流出色谱柱需2min,计算:(1)组分B在固定相中所耗费的时间(2)(2)组分B对组分A的选择因子α。
仪器分析复习题
仪器分析复习题
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 简述光谱分析法中的紫外-可见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的区别。
3. 色谱分析法中,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5. 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在化学分析中的主要应用有哪些?
6.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的分析过程。
7. 电化学分析法中,电位分析法和伏安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 请解释什么是X射线衍射分析法,并简述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9. 什么是热重分析法?它在哪些领域有应用?
10. 简述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11. 请解释什么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及其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1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在环境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13. 请描述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药物分析中的重要性。
14. 简述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作用及其与光学显微镜的区别。
15. 什么是热分析法?它在化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16. 请解释什么是拉曼光谱法,并简述其在生物化学分析中的优势。
17. 简述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8. 请描述什么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19. 简述什么是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优势。
20. 请解释什么是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其在材料热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仪器分析复习终极版
仪器分析复习终极版梯度洗脱与程序升温:梯度洗脱:梯度性地改变洗脱液的组分或pH,以期将层析柱上不同的组分洗脱出来的⽅法。
程序升温⾊谱法,是指⾊谱柱的温度按照组分沸程设置的程序连续地随时间线性或⾮线性逐渐升⾼,使柱温与组分的沸点相互对应,以使低沸点组分和⾼沸点组分在⾊谱柱中都有适宜的保留、⾊谱峰分布均匀且峰形对称。
⼆、填空题1、仪器分析主要分为三⼤类, 它们是(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谱分析法)。
2、红外吸收光谱区为(特征频率区)和(指纹区)。
3、在液相⾊谱中, 常⽤的⼀种通⽤型检测器是(⽰差折光检测器)。
4、描述⾊谱柱效能的指标是(理论塔板数);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分离度)。
5、在⽯墨炉原⼦化器中, 试液⾸先在其中低温(⼲燥),然后升温(分解(灰化 )),最后⽣成(原⼦蒸⽓)。
7、紫外光谱分析中吸收带有(K带)、(R带)、(B带)和(E带)。
*8、在原⼦吸收法中,提⾼空⼼阴极灯的灯电流可增加(发光强度)。
但若灯电流过⼤,则(⾃吸)随之增⼤,同时会使发射线(变宽)。
四、简答题1、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于联系(2)、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联系:a.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不少原理都涉及到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b.仪器分析离不开化学分析,其不少过程需应⽤到化学分析的理论---样品前处理、标样的标定。
c. 化学分析离不开精密的分析天平等仪器因此: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2、仪器分析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1)、分析速度快,适于批量试样的分析(2)、灵敏度⾼,适于微量成分的测定(3)、容易实现在线分析和遥控监测(4)、⽤途⼴泛,能适应各种分析要求(5)、样品⽤量少,且可进⾏不破坏样品的分析局限性:(1)、仪器设备复杂,价格⽐较昂贵,对维护及环境要求较⾼(2)、在进⾏仪器分析之前,时常要⽤化学⽅法对试样进⾏预处理(3)、仪器分析⽅法⼀般都需要⽤标准物质进⾏校准,⽽很多标准物质需要⽤化学分析法来标定;(4)、相对误差较⼤,⼀般不适于常量和⾼含量分析3、⾊谱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与之对应的⾊谱理论⾊谱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谱分离过程的热⼒学和动⼒学问题。
仪器分析复习整理
仪器分析复习整理仪器分析复习1.仪器分析的定义: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分析方法。
特点:简便、快速、灵敏、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2.仪器分析的分类:电化学、光谱、色谱 3.色谱法的分类1)按两相状态分类:可分为气固色谱、气液色谱、液固色谱、液液色谱等四类 2)按固定相分类:柱色谱(包括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或薄层层析(TLC)。
3)按分离原理分类:吸附色谱:利用固定相对不同组分的吸附性能的差别分离。
分配色谱: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别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利用不同离子在离子交换固定相上的亲和力的差别分离。
凝胶色谱:利用不同组分分子量的差别(即分子大小)先后被过滤进行分离。
4.气相色谱流程与气相色谱仪: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5.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1)基线:为色谱柱后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作条件下,反映检测器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
2)保留值①保留时间tR: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②死时间tM: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这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③调整保留时间tR:指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tR= tR-tM④保留体积VR:指从这样开始到柱后被测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通过的载气体积。
⑤死体积VM: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
⑥调整保留体积VM :指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
⑦相对保留值 ?21'tRk?'2?2??21: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tR1k1'6.色谱峰区域宽度标准偏差σ:峰高0.607h处宽度的一半(保留时间定性,峰宽定量);半峰宽Y1/2 0.5h处的宽度,Y1/2=2.354σ;峰底宽 Y=4σ 7.气相色谱基本理论221)塔板理论n=5.54(tR/Y1/2)=16(tR/Y)/2/2n有效=5.54(tR/Y1/2)=16(tR/Y)2)速率理论(范第姆特方程)H=A+B/μ+Cμ 式中:A―涡流扩散;B―分子扩散系数;C―传质阻力系数;μ― 流动相线速度结论:填充物粒度、填充物的均匀性,载气种类、流速,柱温等对柱效、峰扩张有关系8.分离度(分辨率) R?tR2?tR11(Y1?Y2)29.分离条件的选择(1)载气流速:从H=A+B/μ+Cμ可看出:1)μ较小时,应选择分子量较大的载气(N2、Ar) 2)μ较大时,应选择分子量较小的载气(H2、He)(2)柱温选择:沸点最高的组分可分析的最低温度,不能超过色谱柱允许的最高使用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光谱法1近红外区:0.78~2.5 (μm) 中红外区:2.5~50 (μm) 远红外区:50~1000 (μm) 2红外线的波长通常不以nm或μm表示,而是以“波数”表示,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每厘米光程中波的数目。
单位为:cm-1 (1/cm)。
波长与波数的关系:σ(cm-1)=104/λ(μm)3红外光谱主要是讨论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时对红外光线的吸收规律。
4红外光谱分析常用波长:2.5~25 (μm) 4000~400 cm-1 (必须牢记,考试必考5键长沿键轴方向作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是对于单个化学键而言的6振动形式小结伸缩振动:对称伸缩、反对称伸缩变形振动:面内剪式振动、面内摇摆振动面外扭曲振动、面外摇摆振动综合全对称振动7产生红外吸收的必备条件:1分子振动频率与红外辐射频率必须一致,2分子或基团的振动必须伴有偶极矩的改变——辐射与振动分子有偶合作用8只有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叫红外活性振动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叫非红外活性振动9化学键的基本振动频率与化学键的键力常数和化学键两端所连接原子的质量有关。
前者呈正相关,后者呈负相关。
10使化学键两端电荷差异发生变化的因素,都会使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发生改变。
11使化学键两端电荷差异扩大的因素,都会使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向高频方向移动。
反之,使化学键两端电荷分布差异缩小的因素,都会使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
12诱导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高频)方向移动。
13共轭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低波数(低频)方向移动。
14当共轭效应-诱导效应并存时,则看谁的效应强,效应强者显现,效应弱者被掩盖15在空间位置上相互靠近的基团,通过电场感应对邻近基团上的电子云的分布产生影响,从而引起振动频率的变化,称为偶极场效应。
偶极场效应对基团振动频率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要看电性较强的原子与基团中原子的空间距离的远近。
电性较强的原子总是影响基团中空间距离较近的原子。
16I、M效应都是通过化学键进行作用的,偶极场效应是通过电场感应作用。
17所不同的是红外光谱图的纵座标多直接用透光率T % 表示(也有用吸收度的,但较少),横座标多用波数表示。
另外,红外图谱常在座标系的右侧和上侧加上边线,形成框图,也有的红外图谱在其框图的上轴上标记波长刻度,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识读图谱更为容易。
18除了多元酸的振动偶合外,还有一种也认为是振动偶合,我们把它作为特例与大家共同讨论一下。
醋酐中的两个羰基,其化学环境完全相同,理应只有一个吸收峰,但由于振动偶合而裂分为两个谱峰。
19下面我们用电效应来解释醋酐中的两个羰基吸收峰的裂分。
首先,酯键中的醚-O-对于两个羰基都表现出吸电子效应——诱导效应(I 效应),使两个羰基的振动频率增加,但这一诱导效应对二者的作用相同,并不能使两个羰基的振动频率产生差异,可见诱导效应并非是使两个羰基的振动频率发生裂分的原因。
然而,醚-O-原子上具有孤对电子,可与羰基发生共轭而产生共轭效应。
向高频方向移动。
20紫外-可见区相当于1~20 eV 能量。
正好相当于电子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
近、中红外区相当于0.05~1 eV 的能量正好相当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
远红外区相当于0.003~0.05 eV 能量。
正好相当于分子转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高效液相色谱法1HPLC 仪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它同样没有办法真正把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测定出来。
只不过它有一个高效、可靠的分离系统,能把样品中的各个组分逐一分离开来,变成单一组分后再分别进行测定。
2当组分随着溶剂向下移动过程中,在吸附剂与洗脱溶剂之间有:吸附(停止)→溶解(解吸附——移动)→再吸附(停止)→再溶解(解吸附——移动)→……的动态平衡过程。
3 组分在固相中的浓度K =———————————组分在液相中的浓度K 为吸附平衡常数。
4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色谱称为吸附色谱。
5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的层析称为离子交换层析(又称离子交换色谱,简称离子色谱)。
离子交换剂可分为:阳离子交换剂阴离子交换剂络合离子交换剂6以分子筛(凝胶)为固定相的层析称为排阻层析。
7以上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排阻层析称为液-固层析(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固体)。
另有一类层析,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也为液体。
这样的色谱称为液-液层析。
由于溶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布依赖于分配平衡常数,所以液-液层析又叫液-液分配层析。
液-液层析中固定相又称固定液。
8液-液层析中的流动相与固定相(固定液)应该是互不相溶的液体。
9我们把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的层析,如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以水为固定相的分配层析,称为正相层析。
相反,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的色谱,如以低极性有机溶剂为固定相的分配层析,称为反相层析。
10 泵以恒定的流速或压力供给工作液流11(1)UV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为选择性检测器。
(2)示差折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为通用型检测器响应信号与流动相中组分的浓度有关的检测器称为浓度型检测器。
(4)响应信号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中组分的量的多少有关的检测器称为质量型检测器。
12仪器中的软件自动地以时间为横座标、信号强度为纵横座作折线图,输出后就得到我们常见的HPLC 图。
HPLC 图的横座标为时间、纵横座为mV 值。
13检出限是针对检测器而言的。
最小检出量Q0 是针对色谱柱和检测器两者而言的。
14色谱柱即微型柱层析装置化学键合微球(重点)15教材P.117 有多种溶剂,请大家看一看,注意记忆其极性顺序(要考试)16固定比例的混合流动相色谱,又称等度洗脱。
17有规律改变比例的混合流动相色谱,又称梯度洗脱。
18在正相液-固吸附色谱中,流动相的极性越大,组分流出速度越快。
流动相的极性越小,组分流出速度越慢。
正相色谱中极性大的组分被固定相吸附得紧密,流出速度慢,极性小的组分被固定相吸附得疏松,流出速度快。
因此,正相色谱中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极性大的组分后流出19对于C18柱来说,不能使用纯水作流动相,而是要让流动相中的有机溶剂的比例不低于5%。
否则,C18链的随机卷曲将导致组分保留值变化,造成色谱系统不稳定。
20反相液-液色谱中流动相的极性越小,组分流出速度越快。
流动相的极性越大,组分流出速度越慢。
反相色谱中,极性小的组分在非极性固定液中分配浓度高,在极性流动液中分配浓度低,流出速度慢;极性大的组分在非极性固定液中分配浓度低,在极性流动液中分配浓度高,流出速度快。
因此,反相色谱中极性大的组分先流出,极性小的组分后流出。
(本片内容必需牢记,要考试!)21基线:假进样时仪器记录的色谱图基线噪声(噪音):各种因素引起的基线的起伏。
死时间t M:不被滞留的溶剂,自进样到检测器检测到它的浓度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显然,死时间与液路中的空隙体积成正比,故死时间又称死体积。
保留时间t R:各组分自进样到检测器检测到它的浓度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 R′:各组分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22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调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体积、相对保留值是由物质的特性决定的,可以用于物质的定性分析。
23相对保留值不受柱长、流速等情况的影响,因此它是色谱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峰高h :基线到峰顶的距离。
峰宽W :峰两侧的转折点作切线,在基线上截距。
半峰宽W h/2 :半峰高处的宽度,故又称半高宽。
24分离度R :度量相邻两峰之间的分离情况R=2(t R2-t R1) / (W1+W2)25定量分析时分离度R一般应不小于1.5。
26理论板数n:对柱效的评价指标。
n =5.54(t R / W h/2 )227分配系数(即平衡常数,包括吸附平衡常数、分配平衡常数):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K =————————————=c S /c M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28分配比(容量比、容量因子)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k =————————————=m S /m M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29峰面积:峰与基线所围成的面积。
由仪器(积分仪)自动测得。
峰面积与物质的量具有明确的定量相关,是HPLC 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30定量依据:峰面积、峰高!定量关系:峰面积、峰高与进样量成正比(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例外)。
31比尔-朗伯定律是阐述物质对光吸收规律的定量定律。
是讨论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该物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光路中↘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32所以,比尔-朗伯定律是讨论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的定律。
I / I0 只与光路中的吸光质点的有无和数量多少有关,而与入射光强度无关I / I0 称为透光率(无单位),用T 表示。
(思考:为什么不用I / I0' ?)则T = I / I0 ,可知0≤T≤1,常用%表示。
Beer-Lambert 定律认为-lg T=ECL令-lg T=A则A=ECL33运用Beer-Lambert 定律时应特别注意浓度单位与吸收系数的统一。
A=ECL34含量测定特点:简单、方便、快速、准确。
定量依据:Beer-Lambert定律A=ECL C = A / EL35测定样品的同时,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对照品的吸收度,并进行比较。
有C样/ C标=A样/ A标∴C样=A样C标/ A标特点:测定误差小36吸收光谱中任意两个波长处的吸收度之差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A =△E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