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语义的组合性和概念性

合集下载

语文成语的意义与用法

语文成语的意义与用法

语文成语的意义与用法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文化符号和重要的语言资源,既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语文成语的意义与用法,以期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成语的意义成语是由多个词语组合而成的固定搭配,具有特定的词义和意义。

成语通常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形象的比喻,能够精确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加深对文化传统的理解。

例如,成语“庖丁解牛”,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庖丁解牛》。

其中的“庖丁”是一个宰牛的厨子,他熟练地将牛切割成各个部分。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指人们在某个领域或者某项技能上熟练得像庖丁一样,能够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

二、成语的用法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提升交流的效果,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学生掌握了各种成语的用法,可以使他们的写作更加生动,口语表达更加地道。

成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修辞手法:成语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性。

比如,在叙事作文中使用成语来搭建情节,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在说明文中使用成语来加强论述的说服力;在议论文中使用成语来增强立论和论证的效果。

2.比喻和象征:成语通常都有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意义,能够用来比喻事物或者表达某种含义。

比如,“狼狈为奸”用来形容两个人勾结做坏事;“守株待兔”用来比喻盲目等待。

3.文化表达:成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来表达文化价值观和哲理。

比如,“以德报怨”强调以德报怨,是中华文化传统中倡导的道德准则。

三、学习成语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校和家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1.积累成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和阅读相关的文章来积累成语,逐渐丰富自己的成语词汇量。

可以利用成语词典、阅读材料或者网络资源进行查询和学习。

2.整理笔记:学生可以将学到的成语整理成笔记,写下成语的意义、出处、用法等相关信息。

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整理知识点,方便随时查阅和巩固。

成语的定义与判定

成语的定义与判定

成语的定义与判定一、成语的概念与特点1.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具有独立意义,并且集中表达某种特定意思。

成语是汉字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 成语的特点•固定搭配:成语是由一定的词语组合形成,词序不能随意调换,具有固定的搭配形式。

•简练精练:成语一般由四个字组成,短小精悍,表达力强。

•形象生动:成语通过形象的字义和文化背景,能够准确表达某种含义。

•富有文化内涵:成语源于历史和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优秀品质。

二、成语的判定标准1. 笔画数成语的每个字在汉字的基础上又细分为6个基本笔画数:一画、二画、三画、四画、五画和六画。

根据每个成语字的笔画数之和,可以判断成语的字数。

2. 语法特点成语在语法上也有一些特点,例如主语宾语的位置,动宾关系的表达等。

对于成语的判定,可以从语法规则上进行分析。

3. 语义理解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方式进行表达。

对于成语的判定,需要通过语义理解来确定成语的真正含义。

4. 常见用法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熟悉常见的成语用法能够帮助判定成语的正确性。

例如,成语可以独立使用,或者作为其他词语的修饰语。

三、成语的学习与应用1. 学习方法•背诵与理解:通过背诵成语和理解成语的内涵,可以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辨析与归类:通过辨析成语的用法和归类成语的主题,可以提高对成语的准确运用。

•举一反三:通过学习成语的经验和智慧,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类似情境中。

2. 应用场景成语在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表达,都可以运用成语来增加语言表达的趣味和力度。

•修辞手法:成语可以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运用,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文化交流: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成语,可以增进与他人的文化交流,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

•文学创作:成语在文学创作中可以用来表达主题和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内涵。

高中语文-3、成语

高中语文-3、成语
积累易错成语应遵循语法规则知识,分析句子结构,辨 析成语在句中的成分及搭配关系是否符合语法习惯。
边练边悟5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颜色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7·山东)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
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答案 “不言而喻”一般能作谓语,但不能作为限定语来 限制“证明”,即不能用作状语;且该成语与“证明”连 用,出现了逻辑错误。宜用“无可辩驳”。 (2)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 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
答案 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此处用它来形容冰雪融化的情景,显然是看到“冰释” 而产生的主观臆测,属望文生义。
微积累
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请识
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春意阑珊(将尽,衰落)
不刊之论(更改)
久假不归(借)
危言正色(正直)
七月流火(火星)
屡试不爽(差错)
微积累
常见的多义成语:不翼而飞、淋漓尽致、 左右逢源、暗送秋波、平铺直叙、粉墨登场、 不绝如缕、走马观花、指手画脚、曲高和寡。
二、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辨析近义成语 (一)近义成语,同中辨异 1.抓住相异词语,找准根本区别 如“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不以为 意”,表示不放在心上。两者都表主观心理活动; 不同点在于,“然”“意”两个关键字不同,意 义也不同,“然”表示“正确”,“意”表示 “心上”,因而造成意义大相径庭。
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答案 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
就没有怀疑的余地。一般作谓语,不能作状语。此处属修
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关于成语的研究报告

关于成语的研究报告

关于成语的研究报告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言中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研究价值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对成语研究有所启发。

一、成语的定义及特点成语是汉语中用固定的词序和词语搭配表达一定意义的短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成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简洁性:成语一般由四个字组成,短小精悍,语言简洁。

2. 明确性:每个成语都有明确的含义和词义,使用时多有特定场景。

3. 高度凝练:成语往往能通过几个字表达一种复杂的情感或思想,凝练而有力。

4. 传统文化意蕴:成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哲理。

5. 可变性:成语可以灵活运用,组成新的搭配,形成新的意义。

二、成语的分类成语按主题内容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如四书五经类、历史典故类、文学艺术类、民俗俚语类等。

根据成语的字数也可以进行分类,如四字成语、六字成语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成语的形式特点进行分类,如对偶成语、并列成语、排比成语等。

三、成语的研究价值成语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语言和教育价值。

1. 文化价值:成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研究成语,可以了解古代文化的智慧和长久传统。

2. 语言价值:成语是汉语言中的一种重要表达工具,通过研究成语的词义和用法,可以提高对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丰富语言表达的形式和层次。

3. 教育价值: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学习和掌握成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人们的品德修养。

四、成语研究方法成语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文字、历史、文化、语言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文字学方法:通过对成语的字形、字意和用法进行研究,揭示成语的来历和发展变化。

2. 语义学方法:通过对成语的意义、义项和词义的辨析进行研究,探讨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变化和用法。

3. 史学方法:通过对成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揭示成语形成的时代特征和文化背景。

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

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

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1 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类型一般来说,汉语四字格成语分为两个韵步,为二二结构(其它形式相对比较少,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汉语节奏的要求压倒了语法的局限。

,而且前后两部分的汉字从语义来看有一定的关系。

汉语四字格成语按照语义结构可分为如下3种:1.1对称成语凡是前后两部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反、相同、相似者均是对称的成语,亦即该成语从语义上讲具有对偶或者对仗关系。

具体而言,结构相同指成语的前后两部分语法结构相同,相对应的词(字)词性相同。

从总体来看,对称的成语的语法结构一般都是联合式,即前后两部分是并列式结构。

前后并列的成分多种多样,可以是单纯的:a)名词,例如:正人君子、海市蜃楼、荒郊仙亡野、风花雪月①等;b)动词,例如:勤俭节约、敲诈勒索、褒贬扬抑、发凡举例等;c)形容词,例如:慎慨激昂、光明磊落、影响旧著、刁钻古怪等。

也可以是炯语:a)主谓炯语,例如:意谷神弛、天怒民怨、雨横风狂、口蜜腹剑等;b)述宾短语,例如:跋山沙水、乘驾跨凤、依翠偎红、遣兴陶情等:c)述补短语,例如:赶尽杀绝、起早摸黑等;d)状中短语,例如:齐驱并驾、不三不四、兼收并蓄等,e)定中词组,例如:卑辞厚礼、繁刑重敛、孤形吊影、断壁颓垣等。

当然,也有一些成语虽然明显是对称的,但是已经从字面上很难把握其语法关系。

总之,无论其前后两部分的内部的语法结构是何种类型,凡是对称的成语,前后两部分的词性相同。

意义相同、相反、相似指:a)成语前后四分意义相同,例如:装腔作态、避世绝俗、断雁孤鸿、机深智远、比目连枝等;b)成语前后两部分的意义相反,例如:褒善贬恶、辞微旨远、附上罔下、避实就虚等;c)相似指成语前后两部分虽然从其它方面来看是对称的,但是并不很工整,亦即相当于中国古典诗歌和对联中的邻近对,例如:充栋汗牛、爱才怜弱等成语中,"充"和"汗"大致相对,"栋"和"牛"是宫室对动物,不算工整"爱"和"怜"是对仗的,但是“才”和“弱”却不很工整,应该属于宽对一类”,本研究中此类成语也划分在对称成语之列。

成语语义的组合性和概念性

成语语义的组合性和概念性

成语语义的组合性和概念性作者:汤天颖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8期摘要:成语意义是有组合性和概念性的,文章通过对英语成语的分析,即那些含有身体部位“头”的成语,研究这些成语以什么概念隐喻或者转喻做基础。

关键词:成语组合性概念隐喻由于成语有特殊的语义特征,成语的类别成为其复杂性的一个缘由:一个成语的总意义和它组成部分的意义之和并不相等。

上世纪70年代之前,成语分析的主流都是把成语看做非组合性的,它的意义是随意的,和每个组成部分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但是,过去二十年的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成语看起来是部分组成的,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和总意义之间是有关联的,各组成部分的字面意思和总成语的比喻意义之间的“关联”,来自于语言使用者头脑中产生的无意识概念结构“动机”。

1.关于成语是非组合性的观点形式语义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意义的组合性,一个句子的意义可以从它的组成部分中推导出来。

大部分语言学家把成语定义成无法从组成部分中推导出意义的表达式,实际上,当学习一个新的成语,说话者必须在成语和它的非字面意义中建立一个任意的联系。

然而,语法的限制定性了很多成语,导致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成语在语法上是“凝固的元素”。

Fraser(1970:33)认为成语可以组织成“凝固的层次”,包括能够接受几乎所有的语法转换,而不会失去其比喻义的表达式。

成语的“固定性”不仅来源于句法的限制,而且来源于它们的语义。

非组合性观点认为很多成语是“凝固的”或是“死去的”比喻。

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成语的隐喻解释大部分是被话语字面意思的不恰当引发的。

如果一个隐喻经常性地被作为一种特殊含义来使用,那么它就会失去个性,从而将这个隐喻意义储存为它表达方式的一个标准意义。

之所以成语经常被认为是“死去的隐喻”,是因为语言学家们弄混了死去的隐喻和常规的隐喻,人们经常对于原始的隐喻缺乏认识,人们相信,基于常规,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知道每个词汇的意义是一样的。

2.从组合性到概念性一直以来语言学家们都尝试描述成语在其组合性中是如何不同的。

汉语成语情感譬喻之概念模式与语言结构

汉语成语情感譬喻之概念模式与语言结构

6 7 8
請參見 Kovecses (2002), Lakoff (1987)。 請參見 Lakoff and Johnson (2003)。 請參見 Radden and Kovecses (1999)。 - 46 -
喻。9 例如轉喻可能構成隱喻的基礎, 「燃眉之急」即為一例,以火燒眉毛 此一具體事件來理解緊急時的抽象情感,因此有跨領域之認知映照,自然 有隱喻概念。然而在此一隱喻之來源領域中「火燒到眉毛產生急著要避火 自保之緊急情緒」其實就是一個因果認知情境,以燃眉表達緊急之情緒, 實為以燃眉之因代表緊急情緒之果,此因與果皆在來源領域之內,既屬同 一領域內之映照,當屬轉喻之概念,因此「燃眉之急」是由隱喻和轉喻融 合而成的。 明喻和隱喻、明喻和轉喻亦可能融合成複合譬喻。 「壯如牛」是單純 的明喻,而「壯如山」則是由明喻和隱喻所合成,若要把人的強壯類化為 山的強壯,在認知上要先將山視為有生命的動物方能以強壯視之,這就是 隱喻了。明喻、隱喻、轉喻亦有可能結合成複合譬喻,像「心亂如麻」就 是如此,人的心是思想或情感的容器,所以有「心裡想著」 、 「心裡不痛快」 等習用語,這是傳統中華文化中一種常見的大眾認知模式(folk model),亦 即文化族群多數成員所共有、反映於語言中對世事的思維或信仰。10 就 「心 亂如麻」而言,把心視同情感是隱喻的思維,但也同時有轉喻的認知,因 為我們認為情感存在心裡,等於是單一領域內以事態的地點來代表該事 態,這又是轉喻的思維了。 本文所用之語料為《活用辭典》中全部的直接表達情感之成語,筆 者根據上述各類譬喻之認定標準以及《活用辭典》中解釋、語源、例句、 用法、辯析五項內容來細查本文語料中的所有成語,結果發現其中絕大多 數均含有譬喻(即明喻、隱喻、轉喻) ,如表 2 所示。11 表2 譬喻成語 非譬喻成語 直接表情感之成語/語料 情感成語之類別及詞目數 詞目數 567 108 675 (84.0 %) (16.0 %) (100 %)

四字成语搭配

四字成语搭配

四字成语搭配四字成语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短语表达形式,由四个汉字组成,通常表示一种含义丰富、意味深远的概念或观念。

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四字成语不仅能够增添表达的灵活性和文采,还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四字成语搭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一、各种搭配1.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里的“君子之交”指高尚的人之间的交往,而“淡如水”意味着这种交往淡泊而持久。

这个成语搭配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淡然相处、心境平和的交往方式。

2. 言之凿凿:这个搭配用来形容所说的话言之有据、真实可靠,没有丝毫虚假或含糊之处。

用于写作时,可以强调文章的可信性和权威性。

3. 循循善诱:这个成语指引导、教育别人的方法温和而有耐心,能够有效地启发和激发别人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教育或辅导方面的文章中,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教育者的方法和态度。

4. 明见万里:这个搭配用来形容人的眼光或见识非常广阔,能够看到很远的未来发展趋势。

用于讨论未来发展、预测趋势的文章中,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观点的深度和前瞻性。

二、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1. 随遇而安:这个成语搭配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平常心对待身处的各种境遇,不轻易动摇或抱怨。

在面对困难、挫折等情况时,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坦然应对的态度和心态。

2. 莫衷一是:这个搭配意为众说纷纭,众口不一。

用于分析问题、讨论争议性的主题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不同观点的存在和重要性。

3. 传之于口:这个成语搭配指传播的方式以口头为主,信息通过口耳相传。

在讨论传播形式和媒介价值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描绘信息传播的特点和方式。

4. 不言而喻:这个成语搭配用来形容事情的原因或结果显而易见,毋需言明。

在文章中陈述事实、解释原理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事实的显而易见性。

三、搭配在写作中的运用1. 智勇双全:这个搭配形容一个人聪明、机智且勇敢,能够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冷静应对。

成语方面知识点

成语方面知识点

成语方面的知识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色表达方式,它们是由一系列的词语组成,每个词语都有特定的意义。

成语可以在很短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含义,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成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学习成语的方法。

一、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字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们是由两个或更多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

每个成语都有特定的意义,这些意义往往与成语的字面意思不完全对应。

成语通常由于历史、文化、民族等原因而形成,它们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成语的特点成语有以下几个特点:1.固定搭配:成语是固定的短语,词序不能随意调换。

一旦成语形成,就会被广泛应用,传承至今。

2.意义丰富:成语的意义往往比字面意思更为丰富。

通过成语,我们可以表达复杂的情感、思想或道理。

3.简练精辟:成语的表达方式简洁而精准,能够在短短几个字里传递大量信息。

4.文化积淀: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三、学习成语的方法要学习成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成语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熟悉和理解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2.注意积累和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注意积累并灵活运用成语。

可以通过背诵成语、写作时运用成语等方式来加深记忆。

3.学习成语的来源和故事: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来源和故事。

了解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

4.制定学习计划:成语众多,学习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因此,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学习几个成语,逐渐积累并运用起来。

四、成语的应用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广泛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成语来增添语言的韵味和文化内涵,传递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成语也是中文考试和文学赛事中的重要内容,熟练掌握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结语成语是汉语中独特而丰富的表达方式,它们不仅具有语言美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并具有固定的词义和惯用的搭配。

成语广泛应用于汉族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语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一、成语使用方法1.理解成语的意义:在正确使用成语之前,首先需要理解成语的意义。

成语往往由两个或以上的字组成,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但整个成语的意义通常与字面意思不完全一致。

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成语的出处、来源和用法来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例如,成语“画龙点睛”字面上意思为在画龙时点亮龙的眼睛,但实际意义是在文章或作品中加入一句关键的话语,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2.正确运用成语:成语往往有固定的搭配和用法,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遵循成语的惯例。

不能随意改变成语的语序或成分,否则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发生变化。

例如,成语“班门弄斧”指的是老师傅在木匠班门口摆弄斧子,意思是用自己的斧头在专业方面向专家炫耀。

如果将“班门”改成其他地点,或者将“弄斧”改成其他动作,就无法表达成语原本的意义。

3.恰当使用成语:成语虽然有一定的表达效果,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用。

在正式的场合或者严谨的文体中,使用成语要谨慎。

在口语交流、幽默或者故事情节中使用成语则更为合适。

例如,在正式的商务会议中使用成语可能会显得不够正式和严肃,而在家庭聚会或者友好交流中使用成语则可以增加趣味和交流效果。

二、成语的相关知识点1.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通常有四种,分别是《诗经》、《论语》、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

其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留下了许多成语的雏形。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句也被后人发展成了成语。

2.成语的用法:成语可用于修辞、比喻、点题、判断、议论等方面。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声势,使语言更具韵味。

3.成语的分类:成语按照词义可以分为形容词成语、动词成语、名词成语等,其中形容词成语最为常见。

成语的意义与运用

成语的意义与运用

成语的意义与运用主题:成语的意义与运用引言:成语是我们汉语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概括了丰富的思想和生活经验。

学习和运用成语可以丰富语言表达,提升文化素养,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教案将通过分析成语的意义和运用,帮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并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一、什么是成语成语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特殊词语形式。

它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具有固定的词序和特定的意义。

成语通常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性。

二、成语的意义1. 每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通过掌握其背后的典故、故事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2. 通过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智慧和道理,例如“一失足成千古恨”告诫我们要谨慎行事,“强弩之末”告诫我们要善待身体健康。

3. 成语的意义也可以引发联想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些抽象的概念和内涵。

三、成语的运用1. 成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通过正确运用成语,我们可以丰富语言表达,提升沟通能力。

2. 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吸引力和阅读的趣味性。

3. 成语也是诗词的常用语言元素之一,在欣赏和创作诗词时,恰当地使用成语有助于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学习成语的方法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2.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和典故,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

3. 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学习一到两个成语,积累成语词汇量。

4. 运用成语写作和口语表达,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活动与任务1. 分组小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义和用法。

2. 成语速记挑战:教师提供一系列成语,要求学生尽快写出成语的意思。

比较答案,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3. 创作成语故事: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语,编写成一个小故事。

通过故事的创作,理解成语的意义和运用。

4. 成语接龙游戏:教师给出一个成语,学生要根据意义和字音接下去的成语。

语文成语的用法与意义

语文成语的用法与意义

语文成语的用法与意义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字的珍贵遗产,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成语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语文成语的用法与意义,并展示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运用。

一、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形式,它的特点是由数个字组成,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固定的搭配。

成语通常以四个字为主,但也有三个字、五个字或更多字的成语。

每个字在成语中都有特定的意义,相互组合形成了特定的成语。

成语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智慧的结晶。

二、成语的用法1. 修辞手法:成语常常被用作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比如,“一鸣惊人”在文章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突出表现,起到强调和夸赞的作用。

2. 比喻义和象征意义:成语常常具有特定的比喻义和象征意义,在文学作品中被用来描绘形象、描述情感等。

比如,“画龙点睛”原意是绘画时点出龙的眼睛,意味着关键之时给予关键之笔,后来引申为强调事物关键和重要之处。

3. 交际应用: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交际工具,用来增强交流的亲切感和表达的准确性。

人们在日常对话中经常使用成语,从而打造了独特的语言氛围和文化共识。

三、成语的意义成语通常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人生哲理,通过成语我们可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

下面举几个例子:1. "守株待兔":意指一个人坐下来等待运气降临,而不去主动努力。

这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能只依赖运气,而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实现目标。

2. "视同儿戏":意指对待重大事务像对待儿童玩耍一样轻描淡写。

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事情,不可麻痹大意,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 "因噎废食":意指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继续努力。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失败不等于终结,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语文探究学习成语

语文探究学习成语

语文探究学习成语成语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的方式,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探究学习成语,我们可以提升语文能力,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本文将从成语的定义、分类以及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来探究成语的学习。

一、成语的定义成语是由两个或以上的汉字组成,具有固定的搭配和意义。

与汉字和词语相比,成语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既有稳定的形式,又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成语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特定的含义,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一定意义的短语。

例如,成语“一见钟情”由四个字组成,意为一见到对方就产生强烈的好感。

成语不仅具有简洁、明确的特点,还富有感情色彩,能够准确地表达复杂的事物和情感。

二、成语的分类成语可以根据表达的意义和来源进行分类。

按照意义的分类,成语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器物、地理、人物等多个类别。

例如,动物类成语有“如鱼得水”、“鸟语花香”等;植物类成语有“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等。

按照来源的分类,成语可以分为典故类、文人类、民间类等。

典故类成语来源于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如“画蛇添足”、“共舞一小时,表里如一”等;文人类成语则受到文人墨客的影响,如“纸上谈兵”、“别出心裁”等。

三、成语的学习方法学习成语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深入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以下是几种学习成语的有效方法。

1.了解成语的起源和典故:成语往往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了解其起源和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通过阅读典故故事,我们可以了解成语的背景和用法。

2.积累成语并运用:积极收集成语,扩大自己的成语词汇量。

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诗词歌赋等方式积累成语。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尽量运用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魅力和准确性。

3.学习成语的组合搭配:成语之间有时可以相互搭配使用,形成更具表达力的语言。

例如,“一语道破”、“如雷贯耳”等。

学习这些组合搭配,可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成语接龙游戏可以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现代成语理解知识点总结

现代成语理解知识点总结

现代成语理解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成语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用来形容事物或者阐述事理的固定词组,也是表达语言优美、简练和形象的一种表达方式。

成语的产生来源于古代的中国,在长期的使用中,成语不仅积淀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体现了汉语表达中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精髓。

成语在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可以用来表达个人情感、品质和态度,还可以通过成语来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故事。

二、成语的特点1. 固定性成语是一种固定的、不可分割的词组,它由若干个汉字组成,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的搭配和语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动或替换其中的词语。

2. 概括性成语是通过精炼和概括的形式表达一定的含义和意象,它在表达时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点到即止的效果,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

3. 寓意性成语通常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寓意,它不仅通过字面上的意思表达含义,还可以通过寓意和象征来表达事物内在的联系和深层次的意义。

4. 历史性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古代的历史事件、传说、典故等,它承载了古代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三、成语的理解方法1. 历史典故解读法许多成语都源自古代的典故和传说,要想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和意义,就需要了解成语的来源,掌握其历史典故的相关知识。

通过了解典故的内容、背景和含义,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适用情况,从而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比喻阐释法成语通常具有一定的比喻性和抽象性,它通常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比喻抽象的概念和情境,以表达一定的内在含义和意义。

因此,在理解成语时,可以通过横向联想和类比的方式,将成语中的具体事物或情境与所要表达的抽象概念做类比,从而更直观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正反类推法有些成语在表达时,具有一定的正反转换的特点,它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不同的含义和引申意义。

在理解成语时,可以考虑到成语的正反两个方面,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方式来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成语的短语类型

成语的短语类型

成语的短语类型
摘要:
1.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2.成语的短语类型及其特点
3.成语短语类型的分类
4.各类成语短语类型的示例
5.成语短语类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正文:
成语是我国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是经过长期使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形式固定等特点。

成语的短语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并列式、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等。

并列式成语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并列组成,各部分之间意义相近或相互补充,例如“千军万马”、“千丝万缕”等。

这种类型的成语形象生动,表达力强,能够突出主题,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主谓式成语短语以主谓结构为主,如“半途而废”、“自相矛盾”等。

这种类型的成语结构简单,语义明确,易于理解和使用。

动宾式成语短语主要是动词和宾语的组合,如“舍近求远”、“扬长避短”等。

这种类型的成语表达了一种行为、动作或决策,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偏正式成语短语由名词、形容词等修饰成分和核心词组成,如“如火如荼”、“津津有味”等。

这种类型的成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可以使语言更
具感染力。

成语短语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高表达效果。

其次,成语短语类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成语,增强语言功底。

最后,成语短语类型对于研究汉语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成语短语类型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提高了表达效果,对于研究汉语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汉语成语的语义性质及其关系研究

汉语成语的语义性质及其关系研究

汉语成语的语义性质及其关系研究一、中国成语的语义特点语义是语言使用的重要内容,成语也不例外,同普通词汇一样,成语里的语义也是多角的。

中国成语的语义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1)具体语义。

一些成语里所涉及的对象都是客观实物或者抽象对象,例如“青山绿水”、“众口铄金”、“金玉其外”,这类成语可以从真实客观的角度来看,以描述客观现象。

(2)抽象语义。

一些成语要表达某种客观性之外的内容,包括人们感受、态度和习惯等。

“只此一家”、“有情人终成眷属”、“寻根问底”、“无风不起浪”等成语既指一定的客观现象,也具有一定的抽象义,表达了百姓们的智慧、情感和态度。

(3)习惯语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更多的人的使用,成语的习惯性语义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种成语类型。

例如“高山仰止”、“节衣缩食”等成语,社会人们对它们有特定的定义,可以用来指代一定概念或者特定信息。

(4)文化语义。

有一些成语记载了历史渊源,含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例如“断肠人在天涯”、“满招损”、“助人为乐”等成语。

二、中国成语与文化的关系(1)成语继承了更大的文化。

文言文正是历史渊源的显著代表,很多成语都是多年来沿袭和发展的产物,例如“满招损”就源于庄子的《齐物论》,“节外生枝”即从《论语·雍也》中获得,这些成语代表了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文化传统的深远历史意义。

(2)成语传播文化。

成语既是文化的继承,也是文化的传播到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古老的成语因为它的简洁生动,更容易被社会传播,同时更能更加深刻地熔铸人们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

比如,“实事求是”就是一种勇于实证实践,追求真理的中国特有的精神态度,一种精神风尚,是中国人民所深刻遵守的大道理。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成语与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关系。

成语既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又在继承和发展文化方面起着独特却不可忽视的作用。

成语的区别

成语的区别

成语的区别摘要:一、成语的定义与作用二、成语的区别分类1.语义区别2.语法区别3.结构区别三、如何辨别和运用成语四、提高成语运用的技巧五、总结正文: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了解成语的区别和特点,对于我们准确表达思想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语的定义与作用成语是汉语中一种固定的、具有独特意义的词语或短语,往往包含了一定的故事、寓言或历史背景。

成语在句子中可以起到丰富表达、强化语气、增添文采等作用。

二、成语的区别分类1.语义区别成语的语义区别主要表现在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色彩上。

如“狐假虎威”和“如虎添翼”,前者表示仗势欺人,后者表示实力增强。

2.语法区别成语在语法上有所不同,体现在词性和语法功能上。

如“倾盆大雨”和“大雨倾盆”,虽然意义相近,但语法结构不同,前者是名词性短语,后者是动词性短语。

3.结构区别成语的结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的构成成分和组合方式上。

如“亡羊补牢”和“临渴掘井”,前者是动宾结构,后者是主谓结构。

三、如何辨别和运用成语要准确辨别和使用成语,首先要了解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

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实践来积累成语,同时要注意成语的语义、语法和结构特点,避免使用不当。

四、提高成语运用的技巧1.学习成语时要掌握其基本意义和引申义,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2.注重成语的语境,根据句子的意义和氛围选择合适的成语。

3.注意成语的搭配和修饰成分,避免搭配不当或修饰过度。

4.适量运用成语,避免堆砌和炫耀。

五、总结成语是汉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掌握成语的区别和特点,对于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捡组成语四字词语

捡组成语四字词语

捡组成语四字词语一、什么是组成语四字词语在汉语中,有很多由两个两字词组合而成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通常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合而成,形成新的含义。

这样的四字词语被称为组成语四字词语。

二、组成语四字词语的特点1.含义丰富:组成语四字词语通常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合而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转义、加法、指代等,这使得组成语四字词语的含义更加丰富。

2.意蕴深远:由于组成语四字词语的组合方式比较特殊,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生智慧等,并且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3.使用灵活:组成语四字词语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也可以拆开使用其中的两个词语,增加了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组成语四字词语的分类按照意义的不同,组成语四字词语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程度类:如”忧喜参半”、“寿与天齐”等。

2.方位类:如”东山再起”、“南辕北辙”等。

3.表示关系类:如”众说纷纭”、“是可忍,孰不可忍”等。

4.阴阳类:如”日月如梭”、“阴错阳差”等。

5.动词类:如”推崇备至”、“慷慨激昂”等。

四、组成语四字词语的应用组成语四字词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经常被使用。

它们能够准确、简洁地表达出复杂的情感、思想和意义。

在口语交流中,使用组成语四字词语能够让表达更有韵味、更具表现力。

在文学作品中,组成语四字词语可以用于进行修辞和象征,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内涵。

不少古代诗词和现代散文中都能找到组成语四字词语的身影。

五、学习和运用组成语四字词语的方法要学习和运用组成语四字词语,首先要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辨识组成语四字词语,并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听取专家的讲解和参加课程培训等途径来提升自己对组成语四字词语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其次,在日常的学习和写作中,要多加运用组成语四字词语,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表达中去。

可以多进行仿写和模仿,通过模糊掌握的组成语四字词语来加深对其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最后,要不断积累和整理组成语四字词语,建立自己的组成语四字词语词库。

语文认识成语

语文认识成语

语文认识成语语文是一门以汉字为基础,以文字为载体的语言学科。

它不仅包括对汉字的学习和运用,还包括对词汇、语法、修辞、修辞、篇章等方面的探究。

成语作为一种独特的固定搭配,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瑰宝。

掌握并正确运用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添文章的魅力和艺术性。

一、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成语,是指具有固定搭配的词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

它是汉语的特有现象,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寓言故事和文化传统,它经历了长时间的沉淀和演变。

成语以简洁、精确、形象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能够通过少数字词传达出复杂的意味,具有独特的修辞效果。

二、成语的分类和运用1. 分类:成语按照意义和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例如褒义成语、贬义成语、动物成语、颜色成语、方位成语等等。

不同类型的成语可以用于不同的场合,并传递相应的信息和情感。

2. 运用:成语在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仅学生在写作文、作文章时需要用到成语,其他形式的写作,如演讲稿、辩论稿、新闻报道等,也需要适当地运用成语。

成语的恰当运用能够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强文字的艺术性。

三、成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1. 丰富词汇:成语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记忆成语,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使他们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有更多的选择。

2. 增添文采:成语独特的形象和修辞方式,能够为文章增添风采,使文章更有深度和韵味。

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或者表达更富有艺术性,更吸引读者的目光。

3. 提高语言的精准度:成语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和使用,它们是经过人们长期积累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准确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特点。

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成语,能够使语言更加准确、精练。

四、正确运用成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 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使用成语之前,要充分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

不同的成语有不同的含义和使用场合,不同的语境也会对成语的解释产生影响。

因此,掌握正确的语境运用成语是十分重要的。

中文词组与成语的区别

中文词组与成语的区别

中文词组与成语的区别中文词组和成语是中文语言中常见的两种词语形式,它们在语法和用法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定义、构成、意义和使用等方面对中文词组和成语进行比较和解析。

第一、中文词组是由两个或多个词语组合而成的固定搭配,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它们可以是动词短语、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用于表达特定的概念或意义。

例如,“开心”、“红色”、“大家”等都是常见的中文词组。

词组的构成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语境和需要进行调整和扩展。

与词组不同,成语是一种固定的短语,由若干个词语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通常是四个字或更多,是汉语语言的精华之一。

成语的构成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改动。

例如,“一心一意”、“井井有条”、“如鱼得水”等都是常见的成语。

第二、中文词组和成语在意义上也有所不同。

中文词组的意义往往是直接的,可以通过每个词的字面意思来理解。

而成语的意义则更为抽象和隐喻,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和文化背景来理解。

成语的意义通常是比喻性的,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第三、中文词组和成语在使用上也有差异。

中文词组可以根据语境和需要进行灵活运用,可以加入其他词语进行修饰和扩展。

而成语的使用则需要遵循固定的用法和搭配,不可随意改动。

成语常常用于修辞和表达,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增加语言的韵味和文化的内涵。

总而言之,中文词组和成语在语法、构成、意义和使用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中文词组是由两个或多个词语组合而成的固定搭配,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而成语是固定的短语,由若干个词语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中文词组的意义较为直接,成语的意义则更为抽象和隐喻。

在使用上,中文词组可以灵活运用,成语则需要遵循固定的用法和搭配。

了解和掌握中文词组和成语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文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语义的组合性和概念性作者:汤天颖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8期摘要:成语意义是有组合性和概念性的,文章通过对英语成语的分析,即那些含有身体部位“头”的成语,研究这些成语以什么概念隐喻或者转喻做基础。

关键词:成语组合性概念隐喻由于成语有特殊的语义特征,成语的类别成为其复杂性的一个缘由:一个成语的总意义和它组成部分的意义之和并不相等。

上世纪70年代之前,成语分析的主流都是把成语看做非组合性的,它的意义是随意的,和每个组成部分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但是,过去二十年的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成语看起来是部分组成的,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和总意义之间是有关联的,各组成部分的字面意思和总成语的比喻意义之间的“关联”,来自于语言使用者头脑中产生的无意识概念结构“动机”。

1.关于成语是非组合性的观点形式语义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意义的组合性,一个句子的意义可以从它的组成部分中推导出来。

大部分语言学家把成语定义成无法从组成部分中推导出意义的表达式,实际上,当学习一个新的成语,说话者必须在成语和它的非字面意义中建立一个任意的联系。

然而,语法的限制定性了很多成语,导致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成语在语法上是“凝固的元素”。

Fraser(1970:33)认为成语可以组织成“凝固的层次”,包括能够接受几乎所有的语法转换,而不会失去其比喻义的表达式。

成语的“固定性”不仅来源于句法的限制,而且来源于它们的语义。

非组合性观点认为很多成语是“凝固的”或是“死去的”比喻。

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成语的隐喻解释大部分是被话语字面意思的不恰当引发的。

如果一个隐喻经常性地被作为一种特殊含义来使用,那么它就会失去个性,从而将这个隐喻意义储存为它表达方式的一个标准意义。

之所以成语经常被认为是“死去的隐喻”,是因为语言学家们弄混了死去的隐喻和常规的隐喻,人们经常对于原始的隐喻缺乏认识,人们相信,基于常规,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知道每个词汇的意义是一样的。

2.从组合性到概念性一直以来语言学家们都尝试描述成语在其组合性中是如何不同的。

Nunberg(1978,cited in Titone & Connine 1999 :1661)认为成语的描述取决于它组成部分的字面意义是如何参与到整个表达式的意义中去的。

根据这个系统,成语被分成三个类别:通常可分解的成语(一部分成语是按照字面意义使用的)、异常可分解的成语(成语组成部分的所指可以被认定为隐喻)和语义上非可分解的成语(组成部分的意义对于整个喻义没有影响)。

一系列针对阅读时间的研究表明,被试在阅读可分解的成语时比阅读不可分解的成语时花费更少的时间。

这个结果表明了人们在理解成语短语时试着在分析成语的组合性,通过试着给予单独词汇独立的意义,辨认出有意义的单位如何组成短语的整体意义。

成语的可分析性和可分解性指出了成语组成部分的意义可能和成语实际所指的概念有关联。

Lakoff(1987:447-448)指出,常规意象(文化社区中共享的心理意象)在语言中起关键作用。

常规意象不仅可以帮助形成新的成语,而且可以用来解释旧的成语。

很多成语的意义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动因的。

动因来自于常规意象、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即在成语和意义之间提供“联系”。

Gibbs & O’Brien (1990)用一个实验将Lakoff的研究进一步发展,被试被要求详细回答对25个成语的心理意象。

他们发现被试在构思成语时的方法惊人相似:平均75%的被试的心理意象描述出相似的一般意象,人们对于成语理解的相似性是基于概念隐喻的。

很多成语是没有概念隐喻的,但是有一个概念转喻和常规知识可以把成语和意义“联系”起来。

Kovecses & Szabo(1996:337-344)分析了和手有关的英语成语,发现关于手的常规知识带来了成语handful和with an open hand。

英语中基于手的成语中最重要的转喻之一就是“手代表了人”。

3.语言中的人体认知语言学家们称,我们的概念系统是被概念隐喻和转喻结构化的。

我们抽象概念的大部分是通过其他更加具体的概念被理解的。

人们把“非物理”的概念转换成“物理”的概念,我们在世界上的物理体验的主要来源就是我们的身体及和环境的互动。

我们理解目标域的最主要的源域之一就是人类的身体。

4.和头有关的成语很多表达式是被一种非常普遍的,将头概念化成一个装满想法和情绪的容器的隐喻所激发的,也被头和心理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头和控制之间的转喻所激发。

4.1头作为一个容器两种普遍的跟头有关的本体论隐喻是“头是一个容器”和“想法是物理的对象”,在表达式里就是“get ideas into one’s head,put ideas into someone’s head,和put out of one’s head”。

头被概念化为一个可以将想法放入或取出的容器。

想法原本是在头的区域的外面,然后通过把想法定位到头脑中的储存空间,它们就马上变成可获得的,可量化的,可以指“我的想法”或“你的想法”。

一些阐述也可以在“头是一个容器”和“想法是物理的对象”的本体论隐喻中找到。

在成语have rocks in one’s head中,如果容器中的空间都被石头占满,那么就没有想法的空间,就带来了低心理能力的结果。

成语having a thick head暗示说英语者思考程序的一种方法。

头是可视的筛子,想法可以进入,如果筛子有很厚的墙,那么对于“想法”来说,要进入这个容器就很困难。

通过在容器空间里定位和放置东西,我们可以辨认出和获得先前的无界限的对象。

这个特性在表达式need to have one’s head examined中可以检测。

通过清除容器中的没用的想法,新的想法就可以进入头脑。

头不仅装着想法,而且是一个情绪的仓库。

就像成语get a swelled head显示的,自负是一种液体,充满了头,头的尺寸变大。

伴随着自负的一个生理影响就是“头不自然地上升了”,激发的隐喻就是“一个自负的人正在上升”,就像成语hold one’s head up high或者be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somebody。

当东西比平常高的时候,看起来尺寸也更大。

给出这两个基本的体验(身体里的液体及和尺寸相关的高度),我们可以容易地理解“头是个容器”和“自负是容器中的液体”,以及它们激发的成语。

愤怒被认为是在容器里的热的液体,而容器是身体本身。

当愤怒的密度增加,液体在容器中就上升,最后会导致容器的爆炸(比如,my anger kept building up inside me)。

液体的温度不升高,我们可以保持冷静,作出合理的判断。

液体的温度升高,我们就失去了沉着冷静,就像表达式be a hot head所说的那样了。

4.2转喻概念隐喻不是可以用来解释“头”类成语背后动因的唯一手法。

转喻也可以在一些例子中发现。

比如have a good head for doing something,have a good head on one’s shoulders。

概念转喻“头代表了心理能力”发挥了作用。

成语lose one’s head,go out of one’s head都和强烈的情绪有关,在这种体验下,人们会失去他/她的头。

转喻“头代表了控制(和理智)”发挥了作用。

4.3常规知识除了隐喻和转喻外,被一个语言社区所共享的非科学的、普遍的理解也可以激发成语表达式。

常规知识包括标准的、日常的关于头的所有物、功能、形状和大小的信息。

比如,当一个孩子出生,他的头盖骨的一部分是软的,在出生几个月以后才变硬。

如果一个人心理能力很低,就可以使用成语be soft in the head。

如果婴儿头盖骨里面软的部分被破坏了,可能就会导致心理残疾。

我们的常规知识也扩展到和头相关的姿势。

搔头是一种泄露不确定或者疑惑的标志,scratch one’s head意味着“ 怀疑,疑惑”。

成语的意义被认为大部分是约定俗成的,单独词汇的意义总和与表达式的意义不是相等的,这种观点已经受到很多语言学家的挑战,组合性在理解成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部分成语是被激发的,这种激发动因来自于常规意象、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它们给成语和其意义提供“联系”。

本文检查了英语跟“头”相关的成语,针对“头”如何在英语中被概念化提供了相关的清晰的图像,分析显示出很多成语通过隐喻和转喻的变化,彼此之间有很密切的联系。

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帮助下,成语分析最终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1]Fraser,Bruce.Idioms within a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Foundations of Language,1970.6:22-42.[2]Gibbs,Raymond W.and Jennifer E.O’Brien.Idioms and mental imagery:The metaphorical motivation for idiomatic meaning.Cognition,1990.36:35-68.[3]Kovecses,Zoltan and Peter Szabo.Idioms:A view from cognitive semantics.Ap- plied Linguistics,1996,17:326-355.[4]Nunberg,Geoffrey.The Pragmatics of Reference.Bloomington: Indiana Linguistics Club,19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