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数学课本

合集下载

如何指导学生小阅读数学教材

如何指导学生小阅读数学教材

如何指导学生小阅读数学教材
数学课本的语言精练,文字抽象,叙述严谨,逻辑性、艺术性强,而且数学课本中的符号、公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等学习材料是小学不易理解。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
一、分层指导
对教材中一些不太好理解的词,要求学生要划记,再问一问,不能跳过去不阅读。

另外,为避免自学的盲目性,老师在自学前要先给出自学提纲。

二、分类指导
在学生自学中,老师不应仅仅提出自学的要求,而是应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学,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根据其内容实行分类指导。

(1)感知课题。

解决“这节课讲的是什么问题?”
(2)理解概念。

学会从文字表面深入思考,读懂它。

(3)尝试例题。

先动手尝试做一做,再看书本比较。

(4)归纳法则。

先根据例题发现、归纳,要学以致用、灵活掌握。

(5)应用题。

先审清题目,了解数量关系,理清思路。

能过以上环节,避免学生看书一带面过或只停留在文表面。

总来说之指导要收到实效,就要能让学生真正深入地实行自学。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阅读数学文本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掌握解题方法,并且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几个方法。

第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和数学题目。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教材,学生应该养成每次上课前预习课本的习惯。

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提前布置一些课外阅读,让学生预习相关概念和定理,这样学生上课时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数学题目。

学生应该学会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解题思路,并注意解答的格式要求。

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

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借鉴和补充知识。

学生可以相互提问、解答问题,互相分享有关数学的阅读材料,比如数学科普读物、数学史等。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视野。

教师可以通过导入一些数学故事、数学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提高他们阅读数学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讲解历史上的一些数学发现和发明,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别开生面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阅读的兴趣。

第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辅助工具来提高阅读数学的能力。

学生可以利用数学软件、网络等辅助工具来查找和阅读数学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并且培养他们利用工具进行数学阅读和研究的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学生在数学阅读上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2002年我校对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课本让学生读,规律让学生找,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发,小结让学生说。

按照此要求,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一、粗读:即组织学生做好预习。

在我学校,每天都有两节自习课,这正好为学生做好预习提供了时间保障。

通过预习,粗读略知教材梗概,把不懂的与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听课,使听课有的放矢。

一般情况下,每天一次。

二、细读:即在做作业前要有重点地读。

数学,一般来说,每天都有作业,或多或少。

要求学生做作业前有重点地读。

这样既可以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又为顺利完成作业创造了条件。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正常情况下,也是每天一次。

三、系统读:即学完一单元后,把整个单元联系起来读。

阅读之前,教师先写出阅读提纲,注意事项等。

把整个单元联系起来读,不仅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这样安排的原因,体会知识的前因后果关系。

视情况而定,总之是放在学完一单元后。

四、有选择地读:即期中考试前重点阅读。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组织学生翻看目录,先默想一下在本目录下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想不起来的地方,就是重点进行复习的地方。

这样做的好处是专攻薄弱环节。

一般情况下,一学期两次。

五、归纳读:即期末考试前系统阅读。

一般放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学期末。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根据提纲系统复习,巩固提高。

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了做作业的速度,又可用省下来的时间阅读不少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成绩也提高很快。

但数学课本毕竟不同于其它文学书籍,在实施每一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抓关键句、关键词。

在实施每一步时,面前一定要放好纸和笔。

把阅读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来,把需记忆的概念或计算,推理的过程在纸上重写或推演一遍,重要的地方可以直接在书上批画或圈点。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几种做法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几种做法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几种做法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书写、计算、观察和表达形象地称之为“学习技能的五把刀子”。

要使学生学习前人创造出来的经验,更加主动、持久地学习数学,同样离不开阅读。

下面就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谈几种做法。

一、课前指导学生阅读在教学每章节内容时,先向学生交待本章节要学内容的标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要学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 这一章时,先读懂三个标题: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分数、分数乘法应用题。

在读懂标题的基础上,阅读要学的第一个问题,分数乘以整数,并列举算式说明意义。

学生对分数乘以整数这个题目理解了,然后再抓住这条主线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计算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的应用题等知识,这就使要学的内容和标题连贯起来了,所以读懂标题很重要。

二、课中指导学生阅读提起阅读,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语文的课文阅读、短文阅读、词语阅读等方面。

同样,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教师也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阅读时对概念、公式、法则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认真思考。

1.阅读数学概念。

概念是解题的基本依据,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数学概念,读出概念真正的含义,读出概念中关键词中的注意点。

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是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概念的内涵。

学生对这些概念中关键词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要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2.阅读应用题。

指导学生读题,要向语文阅读学习,从整体入手,把关键词做上记号,深入理解。

在读题时,不要添字、漏字,日久天长,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阅读应用题的能力,为正确解答打好基础。

(1)注意题目的整体性。

数学题目的特点就是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在阅读题目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数学课本

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数学课本

【导语】幼⼉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童进⾏预备教育。

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概由语⾔、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

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

今天为您分享了⼩班益智区⾓观察记录范⽂3篇,欢迎各位的参考学习。

⼩班益智区⾓观察记录范⽂(1) 区域名称:益智区 活动时间:20xx年4⽉17⽇ 材料准备:作品范例⼀个,各种彩⾊吸管若⼲,剪⼑,绳⼦ 观察⽬标:通过动⼿制作彩⾊项链,发展幼⼉对⾊彩的视觉敏感度。

在操作过程中,幼⼉能⾃主地选择不同的颜⾊进⾏搭配,并能较清晰地分辨出明显特征的红、黄、蓝、绿等⼏种颜⾊。

过程:在⼀次活动中,我向孩⼦们提出了要求:“今天,⽼师想买⼏条漂亮的项链戴,可是,我要的和你们平时穿得不⼀样。

”孩⼦们⼀听,马上问我,那你想要什么样的?我想要⼀条红⾊的项链。

我刚说完,瑶瑶⼩朋友就开始穿起来了,因为她认识红⾊,所以,⼀会⼉⼯夫就穿好了。

她兴奋地把项链举到我⾯前说:“⽼师给你。

”这时,星星⼩朋友看到后着急的问我:“⽼师,你还想要什么样的?”听星星⼀问,其他孩⼦也围了过来。

于是,我便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卡⽚说“我想要的项链都画在卡⽚上,你们可以照着上⾯的样式穿,也可以按照⾃⼰设计的样式穿,⼀会⼉,我看⼀看谁的项链最漂亮。

”孩⼦们纷纷穿起项链来,不⼀会⼉,瑜瑜得意地向我炫耀,⽼师你看,这是我⾃⼰穿的项链。

我夸奖道,真漂亮,你是怎么穿的呀?他抢着说,我是按⼀个红的,⼀个黄的穿的。

待活动结束时,我便让他们互相观看⾃⼰的作品并进⾏评价。

反思:通过这⼏天的观察,我发现穿珠材料⼀直⽆⼈问津,我也很是奇怪,为什么孩⼦们都不选择这个活动。

于是,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便有意识的引导⼀些孩⼦们进⾏穿珠活动,但发现他们似乎兴趣不⼤,穿了⼀会⼉,注意⼒边集中到其它的活动区域⾥去了。

事后,我也仔细地反思了⼀下,也得出了⼀些结果:主要是由于幼⼉们穿的珠⼦都是随意排列的,没有规律,所以他们随意摆弄了⼀段时间后,便再也找不到兴趣的切⼊点了,根据这⼀现象,我设计了以上这个活动,引起幼⼉们的兴趣,帮助孩⼦们提⾼游戏⽔平。

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需要通过阅读数学书籍来增强我们的数学素养。

阅读数学书籍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数学视野,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提升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指导方法。

第一步: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书籍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书籍。

一本好的数学书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要有条理、易于理解。

在选择数学书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有些学生可能认为难度越大的数学书籍就越好,但事实上,如果难度太大,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信心,甚至放弃阅读。

第二步:建立合适的阅读环境在进行数学阅读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以免被周围的噪音和干扰影响到我们的阅读效果。

我们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房间或图书馆等静谧的场所阅读数学书籍。

此外,为了更好地阅读数学书籍,同学们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姿势,不要长时间低头弯腰,以防颈椎和眼睛的损伤。

第三步:掌握阅读技巧在阅读数学书籍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阅读前预览在阅读数学书籍前,我们可以先预览一遍,掌握大意。

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是否需要仔细阅读某个章节或部分。

2. 注重理解阅读数学书籍时,要注重理解,而不是机械地记忆。

可以慢慢品味句子中的词汇、语法,并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3. 关注目录目录是数学书籍的脊梁,通过目录可以了解全书的脉络。

所以,在阅读前先看一遍目录,可以更好地理解全书的结构和内容。

4. 切勿草率对于数学书籍中的数学公式和证明,同学们不要草率直接跳过。

应该静下心来,仔细理解每个公式和证明过程,并可以通过画图、模拟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

第四步:进行笔记整理在阅读数学书籍时,我们可以进行笔记整理。

将书中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等进行摘录,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这些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和复习提供便利。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数学教材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数学教材
一、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定义、定理 、公 式的内涵,掌握解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数学
阅读要充分考虑数学的严密性、逻辑性特点和教材编 排的结构特点 ,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测 、抽象 、 分析、归纳、综合、得出结论,做到动眼、动手、动脑、动 口、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了解知识、发现知识、认识
论,并能用符号语言和图形 语言表示,探讨定理的证明 途径 、方法 ,结合实际 ,加强 识记,进一步理解 ,做到熟练 掌握,并注意其逆定理的应 用。在阅读公式时,弄清公式 的来龙去脉 ,明白公式的组
妒柯
侧曝
成特征并重点加强识记 ,注
意公式的应用条件 ,弄明白
公式的内在联系,掌握公式
的正用 、逆用和变用。
的区别、联系。对已清楚的知识点进一步识记,对尚未清
楚的知识点要虚心请教,反复回顾,钻研教材,直到完全 把握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解决问题得心应手。
( 五)懂得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是指利用课内或课外时间对具有创新 意义的材料,通过 自己主动探究 、分析和判断,发现其 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思维 、想象与整合能 力的阅读。教材中的探究性阅读安排在各单元之后的 ‘想一想’、‘读一读 ’,也有部分是教师在导学过程中有 意设计给学生的。它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是扩展学生思 维,开扩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课内或课外阅读的 内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这方面的探 究阅读 ,首先要认真理解阅读内容 ,思前想后 ,反复推 敲,特别是考虑相同条件产生多种结论或多个条件产 生一个结论的命题,或者命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规律 性,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等。通过阅读,进行比较, 寻求异同,找出规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再如: 义务教 育课本第二册第四页,‘想一想’: 以3根火柴为边,可以

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获取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

教科书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

许多学生不会读数学课本,以为阅读数学课本就是看结论、背公式。

其实,阅读也是数学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能让学生与教材相互作用、新知与原有知识相互作用,顺利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因此,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构建意境,建立思维表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和数学语言密切相关,阅读是语言的“内部发展”阶段,包括在头脑中数数、应用逻辑思维、记忆等。

在阅读中,人们总是在接受信息输入的同时,对部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取相关联的信息特征构成意境,建构起相关的思维表象。

数学语言是一种文字和符号及图表相结合的结构,根据呈现方式的差异,小学数学语言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符号语言,包括数学、公式、方程式等;第二类是文字语言,包括数学术语、专用名词、定理等;第三类是图表语言,包括图形、表格等。

但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语言,都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仅仅依靠感知语言的表层意义是无法理解其功能意义的。

在学生阅读理解和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到学生的认知困难和问题,提供相应的形象思维的材料,并作适当的讲解、点拨,帮助学生充分唤起旧知,将数学语言准确地转换为意境和表象,进而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下产生需要的新意义。

这一过程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障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部分数学语言本身不理解。

例如表示运算的加、减、乘、除等,表示数量的路程、速度、时间等表示数量关系的比、比多、比少等,还有符号“a、b、h、<、>”等所表示的文字语言。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1.读些什么?阅读目录:解读教材编排顺序,了解知识的框架结构。

阅读概念、定理、公示:正确理解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

阅读例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与教材比较解法的优劣,学习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的解题过程的表达;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2.怎么去读?不同的学生个体数学认知与阅读能力是有很大的偏差的。

教师应重视在自读感悟阶段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化”: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符号语言(图式语言)与文字语言的转化。

“思”:阅读内容编排的思路是什么?定理的得出是否还有其他的推导方法?数学条件是否可以减弱?数学结论是否可以推广?是否能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品”: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品读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

“串”: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将数学阅读内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网络结构。

“写”:借助纸笔演算完成省略的数学推理、简略的证明过程。

及时将数学阅读中概况归纳出的观点,如数学思路、思考方法、知识结构框图等记录下来。

3.如何引导?毋庸置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阅读进行“适时介入”和“合理引导”,将对学生的有效的数学阅读起重要的作用。

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任务,相应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能够使阅读更有效。

有价值的、简约的导读提纲,是课堂“数学阅读”的前提,它可以使学生在数学阅读前了解读什么、怎么去读?即对阅读的内容、目的、方法有一种基本的了解、尝试和期待。

一个有价值的导读提纲除了能“导读”以外,还应具备以下功能:“导思”:要有利于学生用多元的思维方式参与数学阅读。

“导行”:要提示学生在阅读整合尝试、活动、操作、实验等多种学习方式。

怎样引领学生有效数学阅读

怎样引领学生有效数学阅读

怎样引领学生有效数学阅读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活动,数学阅读是课标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数学阅读成为了研究热点,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交流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途径。

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比较难、理解难、思考难。

而数学阅读对于促进理解、思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更好地为数学的教和学服务。

那么怎样让阅读走进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呢?一、学会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中数学知识呈现的背景、过程、结论和应用。

1、读懂情景图,并思考理解基本概念、定理、公式。

有必要时画一画、圈一圈。

北师大版教材新授课的设计都是有趣的、现实的、以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的情景+问题串的形式展现出来。

内容有趣,题材丰富多样,包含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学习中的困惑。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情景+问题串来理解教材,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对于概念和定义等知识必须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抓住关键词。

比如:“倒数”的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的是乘积、互为。

让学生划出关键词,对重点字词阅读理解。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安排许多"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

向学生介绍数学趣味、数学发现、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

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

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

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六年级上册学完圆的周长以后,教材介绍了圆周率的历史,让学生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

找寻数学知识的历史源头,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完了比的知识以后,向学生介绍了黄金分割比。

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对此笔者深有感触。

在每周一次的听课教研活动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并对其进行阅读指导,之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边读边做,边讲解。

整堂课不仅注重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且教学效果甚佳。

他们的成功,验证了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就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做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的教材在叙述上往往兼顾科学性、通俗性、生动性、可读性,因此,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学生在阅读课本过程中,通过质疑、思考、解决,能够初步掌握自学的方法,并能扩展阅读各种课外参考书,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教材,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能充分利用课本,并没有像以往的课堂教学那样,让学生一味听讲定律、背公式做题,而是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

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课上积极思考,增加课堂教学的思维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质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上课效率。

阅读课本,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很多教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语言表述能力欠佳,会说但不会落实到笔端,甚至运算步骤书写不规范、答题马虎等,其实这些问题也恰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问题。

这就对教师的教授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也应是培养能力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表述、符号系统和运算、论证的逻辑体系,最好的方法就是必须以课本为依据,必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掌握课本。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呢?根据自己及同仁的教学实践,下面略谈一二。

阅读活动小学数学教案

阅读活动小学数学教案

阅读活动小学数学教案学习目标:1. 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活动准备:1. 数学相关的教材、故事书或绘本;2. 数学题目卡片或工作纸;3. 计算器、尺子等数学工具。

活动步骤:1. 活动导入(5分钟)让学生集体讨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或趣味数学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数学阅读时间(1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本数学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可以是教材、故事书或绘本等。

学生自行阅读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想法。

3. 数学题目挑战(2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数学题目,学生可以单独或分组参与挑战。

在时间结束时,教师可以公布答案并讨论题目的解答过程。

4. 数学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乐趣。

5. 活动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次数学阅读活动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并提出建议和反馈。

活动评估:1.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数学绘画比赛,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表达数学知识;2. 定期举办数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3. 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如何引导学生读课本

数学课如何引导学生读课本

数学课如何引导学生读课本数学阅读是指学生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调动潜在的思维灵性,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教师呈现的文字信息和图片音像资料、学生积累的素材及课外数学读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

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数学阅读采用个体阅读和合作阅读相结合的办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运用方法,独自阅读学生预习数学课文或独立练习、测试,都必须经过个体的独立阅读,才能让文本的意义脱离语言的外衣,而焕发出内在的生命光彩。

个体阅读,有以下几个好方法:(1)咬文嚼字,反复阅读。

指学生主体在反复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点击”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次感悟。

此方法适合于学生阅读应用题、概念、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等。

当教师引领学生与有关概念对话时,可让学生借助“概念的关键词语是哪几个?能去掉或换成别的词语吗?能举大量的正反例子吗?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呢?”等等来理解。

经过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让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2)动手操作,理解阅读。

指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多次阅读数学文本,并借助算一算、摆一摆、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蓄,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3)质疑问难,比较阅读。

指学生与文本对话时,针对材料中所提的问题和留白之处,或提出问题,或认真地思考、验证、比较书上的结论,搞清每个概念、每个算式、每个图形的意思及知识的前后联系。

这几种方法有时可单独使用,有时可综合使用,如真正掌握,肯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明确阅读的内容数学书里多数是算式,插图,学生读起来枯燥无味,难懂,不情愿,也不知怎么读。

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读什么,怎么读,防止学生乱读一气,收效甚微。

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依据,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凭借。

在教学中,恰当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好处。

一、困材定法,养成阅读习惯。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般有三种方式:㈠是先讲后读。

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采取直观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学生比较难懂,我就从直观演示入手,充分运用教具,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图形的变化,分析变形后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面积的内在联系,从面而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知道为什么得出S= 。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分析、说明和公式,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㈡是边讲边读。

对于难度不大或用书面语言叙述的教学内容,就采取边讲边读的方式进行。

教师先点明中心,提出具体问题,再指导学生看书,看看课本是怎样叙述概念的,基本要素是佬什么?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及看书上的三幅插图,使他们了解3/4、6/8、9/12三具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

接着又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适当提示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说明。

在学生阐述算理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我还抓住“相同的数”和“零除外”这几个关键性的字词,运用正面阐述,反面衬托等手法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要求学生再一次逐词逐句地读课文,指导他们抓住重点词边讲边读,圈圈划划。

通过应用实例,边讲边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辚想的好习惯。

㈢是先读后讲。

对教材中一些容易理解的内容采取让学生先阅读,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老师抓住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难点。

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种:1.是先布置学生预习要讲的内容,预习前我先提出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找答案,把不懂的内容或难理解的词句划下来,这样在讲课时就有针对性。

引导小学生数学阅读“三策略”

引导小学生数学阅读“三策略”

引导小学生数学阅读“三策略”有效的数学阅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孩子解读教材及审题能力,拓宽数学视野,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几年来,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笔者开发了适合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资源,提炼出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形成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评价手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提高了数学阅读意识和能力。

一、开发有效资源,激发阅读兴趣数学阅读资源是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重要载体,没有数学阅读资源就没有有效的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资源的范围很广,以下几种形式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

1.数学名家介绍。

本土数学家是我们孩子最好的榜样。

通过数学节的图片展,按由近及远或与所学内容相.关性的原则,展出古今中外的数学家。

如:在一年级就以校本课程《我爱数学》介绍从我校走出的苏步青、谷超豪;在课外拓展学习高斯求和时介绍高斯,在学习圆周率时介绍祖冲之等等。

2.数学名题欣赏。

根据学生的水平,开发一系列的中外名题:如,我国著名的“鸡兔同笼”、“百钱买百鸡”、“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馒头”、“韩信点兵”等问题;国外的‘“牛吃草(牛顿问题)”、“帽子颜色”、“工人割草”等问题。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发数学阅读资源是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活动的起点,如果缺乏了数学阅读资源,数学阅读活动就成了空中楼阁。

二、巧设认知冲突,增进阅读动力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设下疑问,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

例如,在教学“求商的近似值”一课时,我给学生出示算式36.57(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后,组织学生进行试做,并提醒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有疑问就停止计算并举手示意。

学生在试做的过程中当除到小数点的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五位时发现了问题。

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数学是关于研究结构、模式和变化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正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已经成为我们现实社会学习的重要资源。

数学阅读是对数学知识及其应用和技能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正确学习数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关于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能力,以及如何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的学习。

学习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老师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学习有效。

首先,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的激情更加热烈。

对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督促他们动脑筋进行思考和解决,让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模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其次,老师需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将阅读内容和数学知识合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有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数学技能。

第三,老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建立学生正确的数学阅读习惯,并以实际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

此外,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推荐适合学生的数学阅读材料,让学生理解看到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培养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并不断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几点,可以更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只有老师们精心教学,学生们深刻思考,才能使数学成为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数学思维,实现自身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努力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用兴趣开启思维,以此培养数学阅读能力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

有了兴趣,同学就能产生激烈的求知欲,主动学习,同学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同学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比如在同学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以诱发和坚持同学的阅读兴趣。

但是,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颖而有趣味,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

再如我们可以通过浮现与同学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互相矛盾的方案,使同学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

运用一些阅读方法,以此培养数学阅读能力小同学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和相关阅读经验的积存,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不仅如此,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

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加强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

这就必须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楚的指导。

比如:提纲挈领法.就是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假设干个小单元,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这样既深入理解又便于记忆。

具体操作上,应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着重引导同学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所表达的信息,并把获得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

2数学阅读训练(一)在对数学教材的阅读中培养同学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材学习中,老师要引导同学读出教材和题目中关键的词字句以及未知数,这样同学就能找出教材以及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关键点,集中的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进行几何图形的阅读时,要引导同学对图形的性质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读懂图形语言和图形关系,在弄清图形本质的状况下进行题目的解答。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

不仅需要具备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

1.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

让学生带着要求、问题去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多动手、动脑,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把握教材的重点,找到难点,提高课堂质量。

2阅读要动手。

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促使思维展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

3.阅读要动脑。

阅读中必有思考,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数学课文不同于语文课文。

语文课文有故事情节,而数学课文则是以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数学课本
作者:林建忠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8期
摘要:数学教材是教育专业人士从多角度考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教学授课方式、数学教材的特点等多种因素花了很多的心思精编写成的,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明确学眼;弄清表象;质疑解惑;旁征博引;举一反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阅读方式,不能用教师的理解来替代学生的阅读行为。

”但我们很多数学教育者却把阅读看成是语文课程的专利。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主体是学生,离不开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学生与文本的交互作用必须在阅读中完成。

然而,新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师只注重情境的创设,多媒体花样的翻新,学生合作学习的热闹……数学课本的使用往往被忽视了,只是学生做习题时才偶尔翻一翻,久而久之,学生慢慢丧失了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和能力。

我以为,数学教科书是诸多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本文拟从数学课本上的课题、插图、例题、结语、习题等内容谈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课本,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

一、读懂课题——明确学眼
著名教育家邱学华先生在谈到数学课堂教学时,曾说过:“数学课堂教学应以点激发,以问激发,让学生抓住课堂的…眼‟。

”那么,什么是课堂的“眼”?课题就是教学或学习内容的重要的“眼”。

课题是一个课时的授课或教学内容的精华,引导学生去理解课题的内涵,去研究课题所讲的内容,明确这节课讲的什么知识内容,可能和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对于这个问题我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从中可能学到什么样的知识,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积”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
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以前的哪些知识?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请你们每人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同桌说说它们的特征。

学生做完后,教师稍作总结,再问:今天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关于面积你们已知道了什么呢?
让学生充分说完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材料,从教材中寻找答案,这样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课题进行反思的习惯,达到自学的良好效果,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读通插图——弄清表象
新教材中的插图内容简明、主题突出,形象直观生动,具有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作用,具有文字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推导、想象等过程,充分感受插图中的知识场景,获得对知识更深入的总体理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摆一架飞机用5根小棒,用10根小棒怎样摆出飞架,它与摆一架飞机有什么联系,让学生根据插图动手摆一摆,通过摆学具,使学生感受到用10根小棒可以摆两架飞机,就是用了2个5根,也就5的2倍,这样学生就建立了初步的表象;接着再观察用15根小棒摆出了几架飞机,并用学具摆一摆,然后讨论与摆一架飞机有什么关系?学生在观察插图、摆学具、讨论的过程中得出了倍数间的关系,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透彻地理解了“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知识,培养了探索的精神,又提高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读透例题——质疑解惑
例题是提示数学知识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阅读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书写格式等都有益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带着问题读透例题,使学生初步领会其中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及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从而举一反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引导学生阅读例题时,教师要注重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比的意义”时,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1)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4)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学生阅读后进行交流总结,教师辅之以必要的指导,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针对性地阅读课本例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读破结语——旁征博引
数学课本上的结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得出的,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读破结语。

通常采用“三部曲”:一读印象,二读细节,三求突破。

其中第三环节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扩句的方式,把结语以外显的形式扩展出来。

其次,帮助学生对结语中的字词句尝试替换,体会原字词句的凝练型和严密性。

最后,对结语做必要的旁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自己理解。

例如,“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文中为什么用“小数的末尾”而不用“小数点的末尾”?
(2)小数的基本性质指的是什么不变?
(3)这里添上或去掉几个0有没有具体指出来?你认为可以添上或去掉几个?
(4)小数的基本性质特指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小数的哪些内涵可能产生变化?
(5)读完小数的基本性质后,你有什么话想说?
如此让学生阅读结语,胜过教师千万遍的解说。

五、读活习题——举一反三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应用,一道好的习题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工具,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习题,挖掘出习题中的丰富资源,以达到学习效果的优化。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口算乘法”的练习十四的第11题时,教师是用乘法口算解决的问题,教材以文字叙述给学生提供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和问题,同时配有情境图呈现不同的信息和问题,内容丰富。

练习时,引导学生阅读习题,弄清要解决哪几个问题,找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了习题的相关信息,再思考解决的方法和结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习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了解有关练习题的相关信息,再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这样对学生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锻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很大的好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

”新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
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学会阅读教材,使学生能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真正练好数学阅读基本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参考文献:
高向红.指导小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三点策略[J].考试周刊,2013(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