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
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娴熟:
二、重点段落品析。
(一)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
例: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课文第3自然段写了小孩过春节要做的基建大事,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吃,尽情地玩儿,作者把这些事情说成是“大事”,写出了孩子们内心的欢喜和对春节的期盼。
课文主题:
本文运用朴实无华而又充满京味儿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体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化的认同和喜爱。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这个片段主要写。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这个谚语说明了。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
每日背诵课内(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每日背诵(基础版)2023.2.13—14 组长签字:______文海拾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2.课文按时间顺序,用充满“京味儿”的语言,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万能模板)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结合文本: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更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
4.重点四字词语【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形容喜庆或节日的繁华景象。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每日背诵(基础版)2023.2.15 组长签字:______文海拾贝: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第一单元《腊八粥》1.沈从文,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代表作:《边城》《长河》。
2.《腊八粥》这篇课文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了他等粥和喝粥的过程。
其中重点写了八儿等待母亲熬粥的情景, 通过八儿和母亲的对话,写出了腊八粥的诱人美味和家庭生活的甜蜜温馨,表现了浓浓的亲情。
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写得详细的是等粥,写得简略的是喝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腊八粥的美味和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狡黠的孩子。
每日背诵(基础版)2023.2.16 组长签字:______文海拾贝: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翻译:春天的京城,长安城处处落花飞舞,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权贵豪门的家中散开。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二、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三、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四、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五、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六、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七、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笔记《北京的春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笔记《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内容。
文章主要讲
述了作者在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和体验。
文章开头描述了春节前夕北京的景象,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
人们都在忙着准备过年。
作者提到了买年货、贴春联、打扫房子等
传统习俗,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接着,作者描述了春节当天的情景。
在北京,人们会去天坛公
园祈福,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公园里熙熙攘攘,人们争相拍照
留念,场面热闹而喜庆。
最后,作者还分享了自己在北京的春节经历。
他去了长城、颐
和园等景点,感受到了北京的独特魅力。
在春节期间,北京的气氛
非常热闹,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到北京春节的习俗和氛围,感受
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北京过年
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氛围。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及生字组词
无➝有 寒➝暖 清➝浊浅➝深 湿➝干 明➝暗 结束➝开 始神秘➝平常 威严➝和蔼 柔顺➝坚硬压抑➝轻松 朴实➝ 华丽 敦厚➝狡猾缓慢➝快速 一无所有➝富可敌国身无分文 ➝腰缠万贯 别无所求➝贪得无厌随心所欲➝循规蹈矩 (4)词语归类 ①AABB 式词语:糊糊涂涂 进进出出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 快 快乐乐 安安全全整整齐齐 安安静静 干干净净 舒舒服服 ②ABCB 式词语: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得过且过 人云亦云 出 尔反尔心服口服 将计就计 以讹传讹 种瓜得瓜③ABAC 式 词语:各形各色类似的词语:有说有笑 称帝称王 半饥半饱假仁 假义 再接再厉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④描写笑的词语:哄堂大 笑类似的词语:笑容可掬 贻笑大方 谈笑风生千金一笑 不苟 言笑 眉开眼笑 啼笑皆非⑤描写随意的词语:随心所欲 优哉 游哉类似的词语:悠然自得 怡然自得 无拘无束⑥描写贫穷的 词语:一无所有 身无分文类似的词语:一贫如洗 身无长物 不 名一钱赤贫如洗 家徒四壁⑦量词一件大事 一种广告 一种 感觉 一部戏 一座桥 一阵哄堂大笑⑧动词贴对联 贴年画 ⑨修饰词色如翡翠的泡蒜 美好的姿态 娴熟的技能 各形各 色的纸灯 甜甜腻腻的感觉 叹气似的沸腾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
难受 一模一样➝天壤之别无济于事➝行之有效 乌合之众➝ 如鸟兽散聚精会神➝东张西望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伤心➝高 兴 绝望➝如愿 遵守➝违反辉煌➝黯淡 喧嚣➝清净 派头 十足➝垂头丧气 (4)词语归类 ①AABB 式词语:舒舒服服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安 安全全整整齐齐 安安静静 干干净净②AABC 式词语:跃跃欲 试类似的词语:栩栩如生 津津有味 斤斤计较勃勃生机 闷闷 不乐 铮铮铁骨 振振有词③ABAC 式词语:一模一样类似的词 语: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轻手轻脚 百发百中 无边 无际 有声有色④描写十分遥远的词语:天涯海角类似的词语:千 里迢迢 千山万水 不远万里 长途跋涉 山高水长 山遥路 远 水远山长⑤含有数字的词语:九牛二虎之力类似的词语:一心 一意 三心二意 六神无主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⑥量词一座荒岛 一丝安慰 一艘船 一道刻痕 一 条狗 两只猫 一批货 一根木桩 一场梦 一只麻雀一块石 头 一个圆圈 一条细缝 一道寒光 三头牛一种享受 一群 大雁 一辆敞篷车 一张沙发椅 一番工夫 一只小艇⑦动词 走遍荒岛 搭起帐篷 布置处所 调整生活方式闭上眼睛 射 出寒光 拱起腰 伸直腿 张开大嘴 刺进肉皮 提着奶桶 挣断缰绳 长满荆棘 张开翅膀 叙述经过 恢复原状⑧修饰 词寂寞的生活 野蛮的宴会 荒无人烟的岛 可怕的荒岛 孤
部编版六下语文全册每课知识点归纳复习课件ppt
2021/10/26
课文梳理
分段段意
第一部分(1-6):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了从腊八到 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第二部分(7-12):写过年时热闹的情景。 第三部分(13):写热闹欢乐的新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 ,人们又投入到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中。
2021/10/26
句子天地
句子解析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 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 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 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021/10/26
句子天地
句子解析
2.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
"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
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
着传统美德。
2021/10/26
句子天地
句子解析
4.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 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 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 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 、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 "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 心独运。
2021/10/26
拼音和字
多音字
2021/10/26
词语积累
语文六下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
语文六下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如下:
课题:《北京的春节》
一、背景知识
①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②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庆祝春节的方式具有代表性。
二、课文要点
1.春节前的准备
①家家户户大扫除,象征着除旧布新。
②贴春联、挂灯笼、摆放福字,营造节日氛围。
③购买年货,包括食品、衣物、礼品等。
2.除夕夜
①全家人团聚,享用年夜饭。
②看春晚(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年度综艺节目)。
③守岁,即熬夜迎接新的一年。
3.春节期间的活动
①拜年,向长辈问好,收红包。
②走亲访友,互相祝福。
③放鞭炮、燃放烟花,以驱邪迎祥。
④吃饺子,象征财富与团圆。
4.庙会
①北京春节期间的特色活动之一。
②有各种小吃、手工艺品、传统表演等。
③人们游玩娱乐,体验传统文化。
三、语言特点
①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节日气氛。
②描述细腻,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春节的热闹和温馨。
四、文化内涵
①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团聚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②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和信仰。
五、思考与讨论
①春节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②你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春节习俗?
③如何理解春节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北京的春节》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北京的春节
北京儿童歌谣
听过歌谣,我们已经了解了老北京的 儿童是如何过春节的。现在,我们就跟随 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 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 十足的年文化。
第一课时
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 笔名老舍,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 家、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 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的作家。著有话剧《龙须沟》《茶 馆》《春华秋实》;长篇小说《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 过春节的?
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 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 欢会,守岁。正月初一早上要吃 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说一说:你是怎么拜年的呢?拜 年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
春节的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默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看看元 宵节是什么景象,人们是怎么度过的?
灯的数量多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 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 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 《水浒传》的故事。
处处张灯结彩, 人们随意观灯
小孩子买各种花炮燃放, 家中也有灯可供玩耍
这一天还必须吃元宵啊
小练笔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 写你眼中的元宵节。
课堂演练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要重复。
( 熬 )腊八粥 ( 穿 )新衣 ( 逛)庙会 ( 骑 )毛驴 ( 泡)腊八蒜 ( 贴)年画 ( 燃)爆竹 ( 挂 )灯笼
二、回忆课文内容,选一选。 1.《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高潮是( A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2.《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彩排是( D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已整理)
部编版语文六下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北京的春节》1、老舍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2、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详写,其余略写。
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3、积累补充:与春节有关的诗句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二.《腊八粥》1、沈从文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石子船》等。
2、课文等粥的部分详写,喝粥略写。
详写等粥的部分,通过八儿在等粥过程中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最能表现对腊八粥的期盼,这个部分详写突出了重点,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
3、句段赏析。
(1)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2)八儿猜想栗子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会起锅巴。
评:这是一种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向往,进一步突出了他想快点喝到腊八粥的迫切心理。
4、段落仿写。
公园里下象棋的老爷爷,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老奶奶,小区里玩滑板的小孩子,只要是地道的南京人,谁不曾在过年时吃上一盘热气腾腾的春卷呢?把卷心菜、胡萝卜、香干、猪肉切成细丝放入锅中,加少许盐,让它们在锅里跳个圆圈舞,然后取一张薄如蝉翼的春卷皮,展在干净的圆盘里,放入适量馅料,折叠包裹,再放入滚热的有过打个滚,等颜色变得金黄,就可以出锅了。
还没等放量,就迫不及待地用两根手指捏起一根放入嘴中,边吹气边吃起来,这就是年的味道!三、古诗三首1.《寒食》是唐朝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北京的春节》⼀⽂运⽤朴实⽆华⽽⼜充满京味⼉的语⾔,以时间为经线,以⼈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体现了中国节⽇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化的化的认同和喜爱。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课《北京的春节》课⽂原⽂ 照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冻死寒鸦”,这是⼀年⾥最冷的时候。
在腊⼋这天,家家都熬腊⼋粥。
粥是⽤各种⽶,各种⾖,与各种⼲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是⼩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天还要泡腊⼋蒜。
把蒜瓣放进醋⾥,封起来,为过年吃饺⼦⽤。
到年底,蒜泡得⾊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味双美,使⼈忍不住要多吃⼏个饺⼦。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
孩⼦们准备过年,第⼀件⼤事就是买杂拌⼉。
这是⽤花⽣、胶枣、榛⼦、栗⼦等⼲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们喜欢吃这些零七⼋碎⼉。
第⼆件⼤事是买爆⽵,特别是男孩⼦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风筝、空⽵、⼝琴等。
孩⼦们忙乱,⼤⼈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象。
腊⽉⼆⼗三过⼩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擦⿊,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糖的,糖形或为长⽅块或为⽠形,⼜甜⼜黏,⼩孩⼦们最喜欢。
过了⼆⼗三,⼤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前必须⼤扫除⼀次,名⽈扫房。
还要把⾁、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少⾜够吃⽤⼀个星期的——按⽼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初六才开张。
除⼣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的⾹味。
男⼥⽼少都穿起新⾐,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贴好了各⾊的年画。
除⼣夜家家灯⽕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除⾮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夜,除了很⼩的孩⼦,没有什么⼈睡觉,都要守岁。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笔记
以下是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的一些笔记要点:
课文内容:本文描绘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传统习俗,展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氛围。
写作顺序:文章以时间为序,从腊八写到正月十九,详细描述了春节期间的重要日子和活动。
修辞手法: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例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将腊八粥比作农业展览会,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材料的丰富。
详略得当:课文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的春节,详写春节的高潮部分,略写其他部分,使文章层次分明。
语言特色: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北京地方特色,如“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等词语。
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北京春节的赞美之情。
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个人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春节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这些笔记要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同时也可以作为学习和复习的参考。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民风民俗1北京的春节散文作者:老舍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妮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课文共十四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作好各种准备。
第二部分(第8-13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
其中第8自然段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第9、第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第11自然段描写初六店铺开张后的情形,第12、第13自然段描写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情景。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课文内容详略得当。
其中,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详细描写。
在详写的部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
如,写“腊八”,作者选择“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传统的节日饮食习惯来写,从制作过程、颜色、味道等方面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腊八蒜的特点。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作者重点写“祭灶王”的习俗,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写“除夕”,作者则围绕关键句“除夕真热闹”,写了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灯火通宵、鞭炮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多方面的讲究和习俗,呈现出一幅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全景式画面。
写“初一”,则抓住这一天人们的活动特点,先写“全城都在休息”,然后分别写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孩子们的活动,重点写孩子们逛庙会,有详有略,突出“初一”这一天的习俗特点。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字词句整理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字词句整理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重点字词】通宵燃放亲戚轿车骆驼元宵腊月拜年寺院张灯结彩截然不同分外陈醋饺子搅拌擦洗眨眼元旦贩卖摆摊万不得已水浒传【近反义词】(1)近义词:充足—充裕万象更新—焕然一新截然不同—天壤之别娴熟—熟练万不得已—迫不得已(2)反义词:热闹—冷清充足—短缺间断—持续娴熟—生疏【中心思想】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拨】(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点拨]引用俗语,说明“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天气的“冷”与年味的“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年”在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点拨]这句话在文中承上启下。
“残灯”指快要熄灭的灯;“末庙”指庙会的最后一天,这里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从元旦到正月十九,这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节的恋恋不舍。
同时与课文首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这是本文的第五个时间段。
【课外拓展】北京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第二课腊八粥【重点字词】腊肉搅和浓稠糊涂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米粥细腻栗子咽气匙子灌溉嘟哝熬夜褐色染缸脏水筷子【近反义词】(1)近义词:预备—准备搅和—搅拌资格—资历普通—一般(2)反义词:沸腾—沉寂浓稠—稀薄反抗—顺从清楚—模糊【中心思想】本文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
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进行叙述,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把我们带入了那浓郁的民俗文化之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1一、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了表现北京独特节日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它的日子则一带而过。
在写腊八和初一这几天的活动时,也做到了有详有略。
因为写重点突出。
概括起来:作者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
这样写的好处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糕”与“高”同音,所以过年吃糕有万事如意年年高的寓意。
过年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国古代来说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三、书写提示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
练字的时候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四、日积月累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⑤布:给予。
⑥德泽:恩惠。
⑦秋节:秋季。
⑧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⑨华(huā):同“花”⑩百川:大河流。
2、诗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人教部编小学六下语文《 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
项目
内容
作者
老舍: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重点字词
多音字:咽yàn(咽下) yān (咽喉)
哄hōng (哄笑) hǒng (哄骗) hòng(起哄)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截然,界限分明地。
万象更(gēng)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改变,改换。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要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老舍先生还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第二句中的“闲在”是北京方言,是“悠闲、清闲”的意思,读来具有浓厚的北京味道。
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风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作者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用地道的北京话来写作,让人们从文中感受浓浓的北京生活气息。
拓展积累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个谚语说明了北京的春节是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我国的传统佳节除了春节,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体现清明节的诗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体现重阳节的诗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旧菊花。
北京的春节文学常识
北京的春节文学常识
《北京的春节》文学常识如下:
1、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
2、内容。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风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
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等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3、语言。
用地道的北京话来写作,让人们从文中感受浓浓的北京生活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知识点
教材分析:
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我会写:
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
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
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
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
眨:眨眼眨巴
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
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
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
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
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
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
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
骆:骆驼
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
浒:水浒《水浒传》
形近字:
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
多音字:
铺:pù店铺pū铺张
看:kàn看见kān看守
近义词:
规矩——规则预备——准备
充足——充裕热闹——喧闹
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
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反义词:
充足——短缺热闹——冷清
间断——连续娴熟——生疏
高潮——低谷淘气——乖巧
理解词语:
【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词语扩展:
“各~各~”式:
各形各色各种各样各式各样
各色各样各行各业各家各户
“有~有~”式:
有声有光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胆有识
有勇有谋有说有笑有钱有势有棱有角
有理有据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有头有脑有始有终
课内词语:
腊月展览风筝口琴更新鞭炮
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
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
必定光景燃放亲戚拜年寺院
轿车骆驼元宵一律彩绘广告
分外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
句子解析:
1、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农业展览会” 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
一
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3、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型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趣。
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6):写过年前的准备。
介绍了从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第二部分(7~12):写过年时热闹的情景。
第三部分(13):写热闹欢乐的新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人们又投入到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中。
问题归纳: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除夕的热闹的?
答:作者从人们活动的角度: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来写新年的热闹。
从“味、色、声”的角度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透过“万不得已” “ 必定”等词语,
可以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课文第3自然段写了小孩过春节要做的基建大事,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吃,尽情地玩儿,作者把这些事情说成是“大事”,写出了孩子们内心的欢喜和对春节的期盼。
课文主题:
本文运用朴实无华而又充满京味儿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体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化的认同和喜爱。
课后习题答案:
1、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
点突出,详略得当。
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
例: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闲在:清闲自在。
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过年》这篇短文写“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
《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的习俗:腊月二十九这
一天大忙特忙,迎新送旧,忙围炉的年饭。
重点描述一家人在这一天的忙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北京的春节》中的除夕则是赶做年菜,穿起新衣,贴对联、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赶回家吃团圆饭、守岁。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
课外拓展:
与“春节”有关的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
小练笔: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写你眼中的元宵节元宵节的晚上,彩灯无数,有的像燃放的彩球,有的像展翅的蝴蝶,有的像翩翩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