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其它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必考内容——麻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必考内容——麻疹一、麻疹的概念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时邪(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
周身皮肤按序布发麻粒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皮疹消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等为特征。
因疹点如麻粒大,故称麻疹。
二、好发季节、年龄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好发于冬春季节,且常可引起流行。
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5岁。
三、证候分类与预后麻疹的病程,一般分为“初热”、“见形”、“恢复”3期。
若属“顺证”,预后良好。
但年幼体弱,正气不足,或护理不当,再感外邪或感染邪毒较重,正不胜邪,麻毒不能顺利外透,极易引起“逆证”、“险证”而危及生命。
本病患病后一般可获得终身免疫。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麻疹的病因麻疹的病因为外感麻毒时邪。
二、顺证病机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二经。
麻毒时邪侵肺卫,而见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眼泪汪汪等,为初热期。
肺胃热盛,与气血相搏,正气抗邪,托毒外达,从肌肤透发,而见高热、出疹,此为出疹期。
疹随热出,毒随疹泄,疹点透齐后,热退疹回。
热去津伤,而见皮肤脱屑,舌红少津等,此为收没期。
三、逆证邪毒闭肺、热毒攻喉、邪陷心肝产生的病机若麻毒炽盛,正气不支,无力托毒于外,邪气内陷,产生逆证。
邪毒闭肺,肺气郁闭,可见咳喘痰鸣,形成肺炎喘嗽证。
麻毒时邪炽盛,化热化火,循经上攻咽喉,而见喉肿声嘶,形成热毒攻喉证。
邪毒不能外达,内陷心肝,蒙闭清窍,引动肝风,而见神昏抽搐,形成邪陷心肝证。
细目三:辨证论治一、辨顺证、逆证(一)顺证起病时患儿身热不甚,常有微汗,神气清爽,咳嗽而不气促。
3~4天后热势上扬,精神尚可,开始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次延及头面、颈部,而后急速蔓延至胸背、腹部、四肢,最后鼻准部及手心、足心均可见疹点。
疹点色泽红活,分布均匀,无其他合并症。
疹点约在3天内透发完毕,而后依次隐退,热退咳减,精神转佳,胃纳渐增,渐趋康复。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必考内容——寄生虫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必考内容——寄生虫病
细目一:蛔虫病
一、蛔虫证、蛔厥证的证候、治法、主方
(一)蛔虫证
证候轻者可无症状,或时有绕脐腹痛,食欲不振,日渐消瘦,大便不调;重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腹部疼痛,时作时止,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栗状白点,夜寐齿,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舌苔薄腻或花剥,脉象滑数。
治法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主方使君子散加减。
(二)蛔厥证
证候腹痛时发时止。
突然发生剧烈腹痛,以右胁下及胃脘部疼痛为主,弯腰曲背,辗转不安,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常吐蛔虫。
发作间歇时,痛止如常人。
重者,腹痛持续不止,时轻时剧,畏寒发热,甚则出现黄疸。
舌质红,舌苔厚腻,脉象弦数或滑数。
治法安蛔定痛,继之驱虫。
主方乌梅丸加减。
二、驱蛔单方
1.使君子仁
细目二:蛲虫病
一、主要临床表现
蛲虫病也是小儿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
蛲虫体小色白,形细小如线头,故俗称“线虫”。
临床表现以夜间肛门及会阴部奇痒,大便或肛周可见白色线状蛲虫为特征。
可并见尿频、遗尿、腹痛等症。
二、预防与护理
1.加强卫生宣传,切断传染途径。
2.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纠正吮手的不良习惯。
3.床上被单及患儿衣裤应勤洗换,并用开水洗烫、煮沸以杀死虫卵。
4.每日早晚用温水洗会阴部及肛门周围,不穿开裆裤,防止小儿用手去搔抓肛门。
5.积极治疗患儿,减少传播机会。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汇总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从受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
妊娠中期15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也渐成熟。
妊娠晩期13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快。
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可导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等疾病。
三婴儿期从出生后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
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
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四幼儿期从出生后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
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
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这一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学龄前期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溺水、烫伤、坠床、误服药物中毒等,应注意防护。
六学龄期从6~7周岁入小学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为学龄期。
这一时期儿童急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但应注意保护视力,防止近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防治龋齿;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减少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病率。
七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
中医儿科学执医笔记
金匮肾气丸
肺肾阴虚
喘促乏力,咳嗽时作,干咳或咳痰不爽,面色潮红,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咽干燥,手足心热,便秘,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
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麦味地黄丸
第五节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脾气虚
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动则多汗,少气懒言,食少纳呆,或大便溏薄,唇口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辛温宣肺,止咳平喘
华盖散加减
风热郁肺
发热恶风,头痛有汗,鼻流黄涕,咳嗽气喘,咯黄痰,或闻喉间痰嘶,鼻翼煽动,口渴便秘,小便黄少,面红烦躁不安,咽部红肿,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指纹浮紫
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
痰热闭肺
发热有汗,咳嗽,咯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张口抬肩,口唇紫绀,烦躁不安,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华盖散
风热犯肺
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痰热壅肺
咳嗽痰多,色黄黏稠,咯吐不爽,咳剧气促,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清化痰热,肃肺止咳
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加减
五脏亏虚
形体瘦弱,身材偏短,精神委靡,气弱声低,肌肤不温,面色无华,痿软无力,筋弛肢软,虚里动疾,时有惊惕,吮乳量少,指甲软或短,指纹淡
培元补虚,益气养阴
十全大补汤加减
第二节硬肿症
寒凝血涩
全身欠温,四肢发凉,反应尚可,哭声较低,肌肤硬肿,难以捏起,硬肿多局限于臀、小腿、臂、面颊等部位,色暗红、青紫,或红肿如冻伤,指纹紫滞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时行病资料
小 儿 麻 痹 症
脊 髓 灰 质 炎
1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2清热化湿,疏通经络 3益气活血,去邪通络 4强筋壮骨,温通经络
疫 中 毒 毒 痢 型 痢 疾 夏 暑 季 热 热 证
1高热,谵妄惊厥昏迷,下利脓血 ,舌红苔 1清肠解毒,泻热开闭 1黄连解毒汤 黄腻脉数有力 2扶正固脱,潜阳熄风 2参附龙牡救逆 2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浅短,脉细数无力 汤或参附汤
1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不渴,苔白, 1辛温解表 脉浮紧 2辛凉解表 2发热重恶寒轻,黄浊涕,咽痛,口渴,苔 黄,脉浮数 1证似感冒,粘膜疹,苔薄黄,脉浮数 2高热持续不退,从耳后发际出疹,舌红苔黄 脉数 3沿出疹的顺序退疹,脱屑,色素沉着 4高热、呼吸困难、疹出不畅、舌红苔黄脉数 5咽痛声嘶、呼吸困难、舌红苔黄泥脉细数 6壮热、抽搐昏迷、舌绛芒刺、脉洪数 1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2清热解毒、佐以透疹 3益气养阴、清化余热 4清热解毒、宣肺开闭 5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6平肝熄风、清营解毒
1发热,咽痛,皮疹稀少,苔薄黄,脉浮数 1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1银翘散 2壮热,皮疹密布,舌红芒刺,苔光剥,脉数 2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2凉营清气汤 有力 3养阴清热,生津润喉 3清咽养营汤 3脱屑,午后低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1发热轻,疱浆清亮,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 着,苔薄白,脉浮数 2壮热,水痘稠密,根盘红晕明显,疹色紫 暗,苔黄燥,脉洪数 1轻度恶寒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舌红, 苔薄黄,脉浮数 2壮热,耳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舌红,苔 黄脉数 1清热解毒,渗湿为主 1银翘散加滑石 2清热凉营,佐以解毒 2清胃解毒汤
1温毒在表 2热毒蕴结
1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1银翘散 2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2普济消毒饮
顿 百 鹭 冬 5岁 1内蕴伏痰 内蕴伏痰 肺 阵发性痉 1初咳期 咳 日 鸶 春 以下 2外感时行 外感时行 挛性咳嗽 2痉咳期 咳 咳 风邪 咳后伴有 3恢复期 风邪 吸气性鸡 鸣样吼声 7 学龄 暑温邪毒 暑为阳热 小 流 暑 高热, 1邪在卫气 儿 行 风- 前 之邪,热 惊厥, 2邪在气营 暑 性 暑9 极生风生 抽风昏迷 3邪在营血 温 乙 痉月 火,火盛 内比外脱 4正虚邪恋: 型 暑 生痰,痰 后遗症 1)余热未尽 脑 厥 盛生惊, 2)痰蒙清窍 炎 3)内风扰动 痿 夏 6个 风热暑湿 风热暑湿 肺 发热咳嗽 1邪郁肺胃 症 秋 月-2 时行疫毒 时行疫毒 胃 全身肌肉 2邪注经络 首犯肺胃 肝 疼痛,肢 3气虚血滞 痿 岁 二经 肾 体痿软, 4肝肾亏损 襞 肌肉萎缩 骨骼畸形 疫 夏 2-5 湿热疫毒 湿热疫毒 肠 突然高热 1毒邪内闭 痢 秋岁 之邪 之邪内伏 胃 昏迷抽风 2内闭外脱 肠胃 时 疫 痢 感受暑气 肺 长期发热 1暑伤肺胃 暑 6 3岁 内因: 热 - 以下 体质不足 首犯肺胃 胃 口渴多饮 2上盛下虚 多尿 证8 外因: 月 汗闭或少 感受暑气 汗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医考试)是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业资格考试,被视为中医师执业的基本门槛。
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中医从事儿童医疗保健和治疗的专业领域。
在中医考试中,中医儿科学是必考科目之一,考生需要通过该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本文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些中医儿科学的速记要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1. 中医儿科学概述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为基础,针对儿童特点和疾病规律,研究儿童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保健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儿科基础理论、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科保健等内容。
2. 儿科基础理论儿科基础理论是中医儿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其中包括儿科气色学、儿科辨证学、养生学和生长发育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儿童体质的特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等知识点。
3. 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儿科学中涉及了很多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例如,脾胃虚弱型的小儿腹泻可以采用健脾和胃、行气消积的治疗方法;肺热宿痰型的小儿咳嗽可以采用清热化痰、润肺化痰的治疗方法等。
4. 儿科保健中医重视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中医儿科学也不例外。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保健方法。
例如,婴幼儿腹泻的预防要点包括合理喂养、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等;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要点包括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流通、适度增加室内湿度等。
以上仅是中医儿科学的一些速记要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综合利用教材、习题和模拟试卷进行复习。
此外,考生还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来积累技术和经验。
希望以上简要介绍对考生备考中医儿科学有所帮助,祝愿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优秀的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儿科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眼疳:石斛夜光丸
口疳:泻心导赤散
1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六君归左右
脾胃虚弱:六君子汤
心脾两虚:归脾汤
肝肾阴虚:左归丸
脾肾阳虚:右归丸
14、汗证玉皇生
1)表虚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
邪犯肺卫:三拗汤
痰火阴肺(痉咳期):泻肺清热、解痉镇咳-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化痰止咳-人参五味子汤
肺阴不足:滋阴润肺、清化痰热-沙参麦冬汤
31、蛔虫乌使
肠虫证:使君子散
蛔厥:乌梅丸
32、夏季热清温
暑伤肺胃:王氏清暑益气汤
湿热内侵: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
阴虚邪恋: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气虚邪恋: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19、肾病综合症防真实柏六奇
肺脾气虚:防已黄芪汤合五苓散
22、五迟五软六调窍
肝肾亏损:加味六味地黄丸
心脾两虚:调元散
痰瘀阻滞:通窍活血合二陈汤
23、麻疹选情深艳玲
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
见形期: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清解透表汤
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
热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
惊恐惊风:琥珀抱龙丸
慢惊风
脾虚肝亢:缓肝理脾汤
脾肾阳衰:固真汤合寒荡惊汤
阴虚风动:大定风珠
17、癫痫惊痰定通
惊痫:镇惊丸
淡痫:涤痰汤
风痫:定痫丸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心肝疾病
(一)汗证1小儿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2病因病机:肺胃不固、营卫失调、气阴亏虚、湿热蒸迫3汗证多属虚证,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
4证治分类:A肺胃不固——玉屏风散合牡蛎散B营卫失调——黄芪桂枝五物汤C气阴亏虚——生脉散D湿热蒸迫——泻黄散(二)病毒性心肌炎1诊断要点:临床诊断依据:A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B心脏扩大C心电图改变:Ⅰ、Ⅱ、aVF、V5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D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阳性2证治分类:A风热犯心——银翘散B湿热侵心——葛根黄芩黄连汤C气阴亏虚——炙甘草汤合生脉散D心阳虚弱——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E痰瘀阻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1治疗原则:调和阴阳2证治分类:A肝肾阴虚——杞菊地黄汤B心脾两虚——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C痰火内扰——黄连温胆汤(四)多发性抽搐: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1临床特征: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
2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3病因: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发。
4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
5基本治疗法则:平肝熄风6证治分类:A气郁化火——清肝达郁汤B脾虚痰聚——十味温胆汤C阴虚风动——大定风珠(五)惊风1惊风八候:搐、()、掣、颤、反、引、窜、视2慢脾风:慢惊风中出现纯阴无阳的危重症候3急惊风为痰、热、惊、风四证具备4急惊风的病因:外感时邪、内蕴湿热、暴受惊恐5急惊风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护舌,止痉6急惊风治疗原则:根据痰、热、惊、风治疗应以清热、豁痰、镇惊、息风7急惊风证治分类:A风热动风——银翘散B气营两燔——清瘟败毒饮C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D湿热疫毒——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E惊恐惊风——琥珀抱龙丸8慢惊风的病因:脾胃虚弱、脾肾阳虚、阴虚风动9慢惊风病位:肝脾肾10慢惊风治疗原则:温中健脾、温阳逐寒、育阴潜阳、柔肝息风11慢惊风证治分类:A脾虚肝旺——缓肝理脾汤B脾肾阳虚——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C阴虚风动——大定风珠(六)癫痫:是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白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资料•相关推荐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资料执业医师考试涉及的`科目繁多,但重点内容始终是内外妇儿,其中中医儿科学占很大比重,精品学习网将中医儿科学的内容总结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胎怯1、肾精薄弱证: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补肾地黄丸加减。
2、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加减。
二、硬肿证1、阳气虚衰证: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参附汤加味。
2、寒凝血涩证: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加减。
三、黄疸1、湿热郁蒸证: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四、感冒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
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
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的证候、治法、用药1、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2、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若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壮热口渴,加大黄、枳实通腑泄热,表里双解。
3、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金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4、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七、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
2、感受暑邪;清温败毒饮。 3、感受疫邪;(气营两燔);白虎汤合紫雪丹。(湿热)黄连解毒汤。 (痰食惊风);玉枢丹合保和丸。(惊恐惊风)抱龙丸、安神丸。 慢惊风 1、土虚木亢;缓肝理脾汤。(寒湿);附子理中汤。 2、脾肾阳衰;固真汤、逐寒荡惊汤。3、阴虚动风;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三甲复脉汤。 十三、痫证 1、惊痫;镇惊丸。心血虚、养心汤。愈后疲倦用大补元煎。 2、风痫;定痫丸。 3、痰痫;涤痰汤。4、瘀血痫;通窍活血汤。 十四、小儿水肿 1、风水相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湿热内浸;三妙丸合导赤散。 3、肺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 4、脾肾两虚;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 (肿甚)五苓散、五皮饮。 6、水气上凌心肺;已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7、邪陷心肝;龙胆泻肝汤。 8、水毒内闭;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时行疾病: 一、感冒 1、风寒;葱鼓汤、杏苏散或荆防败毒散。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
为了帮助各位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同学,更好的备考《中医儿科学》的相关知识,中公 医考网小编整理并汇总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供大家参考。
一、咳嗽: 1、风寒;金沸草散。(风寒兼湿);杏苏散加厚朴、白术。(风寒挟热);三拗汤加黄芩 2、风热;桑菊饮。(风热兼湿)加苡仁、半夏、茯苓。 3、痰热;清宁散。 4、痰湿;二陈汤。 5、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 6、肺虚久咳;六君子汤。 7、食积;曲麦二陈汤。 8、气阴两虚;生脉散。 二、肺炎咳嗽: 1、风寒闭肺;三拗汤合葱鼓汤或华盖散。 2、风热闭肺;(轻证)银翘散。 (重证)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 5、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变证;(心阳虚);参附龙牡救逆汤。(气阴两虚);生脉散。(内陷厥阴);羚 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 三、哮喘: 发作期;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常见病资料
病机
证型 一外感惊风 1风邪 2暑邪 3疫邪 二痰食惊风 三惊恐惊厥 1脾阳虚弱 2脾肾阳虚 3虚风内动
症候 一1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苔薄白或薄 黄脉细数 2发热无汗呕恶烦躁,苔黄腻脉滑数 3起病急突然高热,舌绛苔黄脉洪数 二纳呆呕吐腹胀,喉中痰鸣呼吸气粗,苔 黄厚腻脉滑数 三面色乍青乍白频繁惊惕,脉数散 1形神疲惫嗜睡露睛,面色萎黄四肢不温浮 肿,大便稀薄腹鸣,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2面白肢冷,口鼻气冷,大便清冷,舌淡苔 薄白脉沉细 3面色潮红,形体消瘦,虚烦低热,舌红绛 少津脉细数 一1起病急,从眼睑开始,皮肤光亮按之凹 陷即起,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咳嗽气传咽 红肿痛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紧 2下半身肿甚,面黄腹胀,身重纳呆,胸闷 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3皮肤绷急光亮,烦热口渴,脘闷腹胀,舌 红苔黄腻脉沉细 二1下肢肿甚,按之凹陷难起,面色萎黄神 倦肢冷,脘闷腹胀,舌淡苔白滑脉沉缓 2腰以下肿甚凹陷难起,腰膝酸重四肢厥 冷,面色恍白怯寒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 三1咳嗽气急,心悸胸闷,不能平卧,唇紫 发绀,苔白腻脉细数无力 2头痛眩晕 ,抽搐错迷,舌红苔黄燥脉弦 3尿闭,呕恶,嗜睡昏迷,舌淡胖苔腻脉弦 1遇冷痛甚,得温痛减,苔薄白脉沉紧 2疼痛拒按嗳腐吞酸,苔厚腻脉沉滑 3喜热喜按,手足多冷,舌淡白脉沉细 4气滞:胀痛,攻窜不定,嗳气或失气痛 减,苔薄脉弦。 血瘀:刺痛痛处不移,舌暗有瘀点脉涩
一1疏风利水 2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3清热利湿 二1温运脾阳行气利水 2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三1泻肺逐水温阳扶正 2平肝潜阳泄热泻火 3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一1麻黄连翘 赤小豆汤 2五苓散合五 皮饮 3三仁汤 二1实脾饮 2真武汤 三1己椒苈黄 丸合参附汤 2龙胆泻肝汤 3吴茱萸汤合 附子理中汤
腹 痛
1感受寒邪 气机郁滞经 2乳食积滞 脉失调 3脏腑虚冷 4气滞血瘀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复习资料
中儿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脏腑娇嫩2.形气未充3.稚阴稚阳4.纯阳之体5.苗窍6.斑7.疹8.透关射甲9.胎疸10.脐风11.脐突12.雪口13.咳嗽14.肺炎喘嗽15.哮喘16.呕吐17.泄泻18.积滞19.疳证20.惊风21.小儿水肿22.开鬼门23.洁净府24.麻疹25.麻毒闭肺26.麻毒攻喉27.风痧28.丹痧29.水痘30.痄腮31.顿咳32.小儿暑温33.夏季热34.疫毒痢35.汗证36.自汗37.盗汗38.解颅39.囟陷40.囟填41.五迟42.五软43.鸡胸44.龟背二、填空题:1.关小儿疾病的记载首见于——2.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3.提出小儿“纯阳之体”的专著——4.被称为“儿科之圣”的医家——5.北宋最富盛名的医家——其著作是——6.明代儿科名家薛已的儿科专著——,其特别重视——两脏7.明代医家万全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儿——————的观点8.————著作首次提出“稚阴稚阳”的观点9.新生儿最好的乳品是——10.小儿断乳的时间——11.奶粉配制乳液时,按容量计算的比例是——12.1岁时小儿需要的睡眠时间——,新生儿的是———13.小儿望诊中面呈青色主——、——、——、——证14.小儿睡卧露睛多属——15.小儿指端呈杵状多属:——16.齿龈属——齿龈红肿疼痛是因——17.小儿食指络脉份——、——、——三关18.正常的小儿食指络脉————19.小儿嗜食异物,绕脐痛多为——20.小儿脉诊多采取————法21.新生儿得脉率——次/分22.小儿常见的病脉——————23.点刺四缝穴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病24.割治疗法可用于治疗——病25.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病26.胎黄的主要病因为——,发病的机制为——、——、——27.寒湿阻滞型胎黄的典型症状为——————28.脐风的主要病因为——29.脐风的治则——30.夜啼主要的病因——、——、——31.心经积热型夜啼的治法——方药——32.鹅口疮的发病机制——————33.咳嗽的主要病因——病位——34.痰热咳嗽治以——代表方剂——35.肺炎喘嗽的辩证要点,病初应分清———还是——痰阻肺闭时应辨清——、——36.哮喘的内因责之于——,与——有关,外因主要为——、————37.哮喘的治疗,发作期当——:缓解期治以——38.小儿久泻迁延不愈,易转化为——、——39.小儿外感——邪均可致泻,唯无——致泻之说,常与——邪有关40.惊风按病机可分为——、——两类41.惊风之名首见于——42.惊风的八候————————————43.急惊风的外感致病因素是感受了——、——、——邪44.小儿水肿与—、—、—脏有关45.小儿水肿的变证的涉及——、——。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试题:其他疾病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试题:其他疾病一、A11、下述哪项不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A、紫癜可遍及全身B、多呈对称性分布C、不高出皮肤D、压之不退色E、血小板计数减低2、下述哪项不是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A、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B、多呈对称性分布C、不高出皮肤D、压之不退色E、可伴腹痛及关节痛3、小儿紫癜主要涉及的病变脏腑A、心、肺、脾、肾B、心、肝、脾、肾C、肝、脾、肾D、心、肝、脾E、肺、肝、肾4、紫癜血热妄行证的治法是A、疏风散邪,清热凉血B、滋阴降火,凉血止血C、清热解毒,益气摄血D、清气凉营,活血消斑E、清热解毒,凉血止血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肾精亏损证的治法A、健脾助运,补肾壮阳B、健脾补肺,益气生津C、健脾益气,补肺化痰D、补肾填精,佐以健脾E、健脾益肾,滋阴壮阳6、佝偻病在我国各地发病率不同,从地理位置分布,高发地区是A、东部B、北方C、南方D、东南E、沿海7、佝偻病的病机主要是A、脾肾虚亏B、心肝血虚C、肝肾阴虚D、肝风阴虚E、肺脾两虚8、佝偻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A、健脾养血B、益气温阳C、固表止汗D、平肝潜阳E、调补脾肾9、佝偻病激期的服药应是A、日服维生素D 1万~2万IUB、日服维生素D 5000~10000 IUC、日服维生素D 500 IUD、日服维生素D 400 IUE、日服维生素D 100 IU1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肺脾气虚证的首选方剂为A、六味地黄丸B、济川煎C、补肾地黄丸D、人参五味子汤E、六君子汤11、夏季热“上盛下虚”指的是A、暑热淫于肺胃,肾阳虚于下B、暑热淫于肺胃,肾阴虚于下C、心胃火盛于上,肾阳虚于下D、心火盛于上,肾阴虚于下E、心胃之火蒸于上,肾阴虚于下12、夏季热体温的特点A、体温与气候无关B、天气愈热,体温愈高C、高热时伴有汗出D、夜晚高热,晨起转凉E、持续高热,秋凉后不缓解13、下述哪项不符合夏季热的发病特点A、发病集中在6、7、8月B、3岁以内小儿易患C、发病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加D、病情随气温升高而加重E、以多汗、多尿为特征14、下述因素除哪项外皆可能成为夏季热的病因A、禀赋不足B、感受暑邪C、病后体虚D、不耐炎暑E、风寒袭表15、夏季热多见于哪个年龄段的小儿A、6个月以内B、1岁以内C、2岁以内D、6个月至3岁E、5岁以上16、下列症状除哪项外皆为夏季热的临床特征A、发热B、口渴C、多饮D、少尿E、少汗17、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营两燔证的首选方剂为A、银翘散加减B、桑菊饮加减C、清瘟败毒饮D、普济消毒饮E、沙参麦冬汤18、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卫气同病的首选方剂为A、银翘散B、桑菊饮C、清瘟败毒饮D、沙参麦冬汤E、小建中汤19、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阴两伤证的首选方剂为A、银翘散B、桑菊饮C、清瘟败毒饮D、沙参麦冬汤E、小建中汤20、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好发年龄是A、新生儿B、婴幼儿C、幼童期D、学龄期E、青春期21、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治疗,自初期至后期,始终应注意的是A、化痰散结B、收敛止血C、清气分热D、活血化瘀E、温阳通脉22、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引起病变的脏腑主要是B、心肝C、心、肾D、肝肾E、肝脾2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治疗原则是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B、滋养胃津,顾护心阴C、清热解毒,活血化瘀D、益气养阴,清解余热E、疏风清热,利湿解毒24、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卫气同病证的治法是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B、疏风解表,清热凉血C、清气凉营,解毒化瘀D、益气养阴,清解余热E、疏风清热,利湿解毒25、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方法,最好应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病程A、早期B、中期C、病后E、恢复期二、A21、患儿,11岁,皮肤紫癜反复出现3年余,瘀斑瘀点颜色紫暗,间或出现鼻衄、齿衄,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考点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考点导语:紫癜是指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特征,可伴有其他出血倾向,属血证范畴。
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中医儿科学》的其他疾病有哪些吧。
紫癜一、概念: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特征,可伴有其他出血倾向,属血证范畴二、鉴别诊断�过敏性紫癜1、紫癜特点:鲜红或深红色红斑为主,压之不褪色,多高于皮肤,大小不等,可伴丘疹,荨麻疹,环形红斑,神经血管性水肿等2、分布特点:双下肢为主,对称性分布,伸侧居多重者延及臀部四肢以至全身。
分批出现3、伴发症:消化道症状:腹痛,呕吐(血),便血等关节症状:关节肿痛肾病变:肾炎(血尿)肾病4、理化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血管收缩时间正常,尿常规(肾病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紫癜特点: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以点状出血为主或伴青紫瘀斑,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2)分布特点:全身分布,四肢头面相对多(4) 伴发症:粘膜脏器出血(4)理化检查:血小板明显减少,明显出血倾向→2-3万↓出血时延长,血管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三、辩证论治(一)虚实实:起病急,病程短,紫癜鲜明虚:起病缓,病情反复迁延,色淡为虚(二)轻重重←量多→大量出血�I重要器官出血→肾,脑轻反之为轻四、分证论治1、★风热伤络:实证为主+风热+过敏→疏风散邪→连翘败毒散2、血热妄行:实证+内热+过敏/血小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3、★气不摄血:虚证+心脾两虚+血小板减少→益气摄血→归脾汤4、阴虚火旺:虚证+阴虚+过敏/血小板→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过敏性紫癜:胃肠道,关节→激素血小板:激素(或出血时),免疫抑制剂,丙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维生素D的来源1、母体→胎儿的`转运→胎盘→满足一段时间2、食物中摄取:外源性—植物→干菜、植物油→VD2;动物→肉鱼→VD3;强化食物3、皮肤光照合成→内源性二、佝偻病的诊断(出小题)(一)病史特点:3岁以内,以3月-2岁多见,尤以6-12月婴儿发病率高。
最新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考点
最新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考点导语:在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关于中医儿科学的考点你知道有哪些吗?除了夜啼、和汗症外还有哪些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夜啼脾寒气滞:乌*散合匀气散心经积热:导赤散惊恐伤神:远志丸2、汗*表虚不固:玉屏风散合牡蛎散营卫不和:黄芪桂枝五物汤气*亏虚:生脉散、当归六黄汤湿热迫蒸:泻黄散3、病毒*心肌炎风热犯心:银翘散湿热侵心:葛根黄芩黄连汤气*亏虚: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心阳虚弱: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痰瘀阻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4、注意力缺陷障碍肝肾*虚:杞菊地黄丸心脾两虚: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痰火内扰:黄连温胆汤5、抽动障碍气郁化火:清肝达郁汤脾虚痰滞:十味温胆汤*虚风动:大定风珠6、惊风急惊风风热动风:银翘散气营两燔:清瘟败毒饮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湿热疫毒: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惊恐惊风:琥珀抱龙丸慢惊风脾虚肝亢:缓肝理脾汤脾肾阳衰:固真汤合寒荡惊汤*虚风动:大定风珠7、痫*惊痫:镇惊丸淡痫:涤痰汤风痫:定痫丸瘀血痫:通窍活血汤脾虚痰胜:六君子汤脾肾两虚:河车八味丸1、水肿风水相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湿热内侵: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脾肾阳虚:真武汤肺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气*两虚:六味地黄丸加黄芪水凌心肺: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邪陷心肝: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水毒内闭: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2、尿频脾肾气虚:缩泉丸温热下注:八正散*虚内热:知柏地黄丸3、遗尿肾气不足:菟丝子散肺脾气虚: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心肾失交:导赤散合交泰丸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4、五迟五软肝肾亏损:加味六味地黄丸心脾两虚:调元散痰瘀阻滞:通窍活血合二陈汤。
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及答案解析
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及答案解析1、单选患儿,6岁。
腹痛剧烈,以右上腹为主,疼痛时四肢发凉,恶心呕吐,并吐出蛔虫1条。
其诊断是OA.呕吐B.腹痛C.蛔厥证D.虫瘤证E.肠虫证正确答案:C2、单选佝偻病脾虚(江南博哥)肝旺证的治法是OA.健脾助运,平肝息风B.益气健脾C.补肾壮骨D.补肾填精,佐以健脾E.健脾补肺正确答案:A3、单选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好发年龄是OA.1~3岁B.2~5岁C.3~14岁D.4~15岁E.5~16岁正确答案:B4、单选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极期,治宜OA.疏风清热解表B.辛温辟秽解毒C.养阴润燥清肺D.清气凉营解毒E.祛暑清热凉营正确答案:D5、单选过敏性紫瘢早期最常见的证候是OA.风热伤络B.湿热痹阻C.热伤胃络D.阴虚火旺E.气不摄血正确答案:A6、单选患儿,3岁。
饮食异常,精神烦躁,睡眠不安,肛门、会阴部瘙痒。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OA.钩虫病B.蛔虫病C.蜕虫病D.绦虫病E.姜片虫病正确答案:C7、单选下列各项,属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特征OA.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于皮肤,或可见瘀斑B.紫瘢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C.可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D.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E.束臂试验阴性正确答案:A8、单选患儿,18个月。
发热,体温在39.3C〜39.8C,双侧球结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胀,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诊断应首先考虑是OA.急性结膜炎B.幼年类风湿病C.急性肾小球肾炎D.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D9、单选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瘀斑瘀点常分布的部位是OA.颜面部B.颈项部C.双下肢及臀部D.腰背部E.四肢及头面部正确答案:E10、单选乳食积滞腹痛的特点是OA.腹满胀,口气酸臭B.腹部隐痛,痛处喜按C.痛如针刺,痛有定处D.阵发性绞痛,得温则舒E.反复脐周疼痛,时作时止正确答案:A11、单选患儿,4岁。
病程迁延,紫瘢反复出现,瘀点、瘀斑颜色淡紫,面色少华,神疲气短,食欲不振,头晕心悸,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常考病例——感冒.doc
1.风寒感冒
[症状] 发热,恶寒,无汗,头痛或身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辛温解表。
[方药] 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
[症状] 发热较重,恶风,恶热,有汗,头痛,鼻塞,或流黄涕,咳嗽声重,痰粘白或稠黄,咽红或痛,口干引饮,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辛凉解表。
[方药] 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
3.暑邪感冒
[症状] 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咳嗽,舌质红,苔薄白而腻,脉数。
[治法] 清暑解表。
[方药] 新加香薷饮加减。
4.兼证
⑴夹痰
[症状] 感冒发热,咳嗽加剧,咳声重浊,喉间痰鸣,舌苔厚腻,脉浮滑。
[治法] 热痰,辛凉解表药佐以清肺化痰之品,加用桑白皮、白前、黛蛤散等。寒痰,辛温解表药佐以温肺化痰之品,加用苏子、半夏、陈皮。痰多喘急,可加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胆南星等涤痰之品。
⑵夹滞
[症状] 表证夹有乳食减少,腹胀嗳气,甚则呕吐,大便稀溏或秘结,苔厚浊腻,脉数。
[治法] 解表同时佐以消食导滞。加用神曲、麦芽、山楂、枳壳、莱菔子,或加用保和丸。
5.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6.对呼吸道分泌物作直接荧光抗体检查,可快速诊断。病毒分离阳性。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辨风寒与风热 辨暑热与暑湿 辨兼夹证
治疗原则
感冒治疗总原则为疏风解表。感受风寒、风热之邪,治以辛温、辛凉解表;感受暑邪,治以清暑解肌;出现兼证,则随证论治;夹痰者佐以宣肺化痰,夹滞者助以消食导滞,夹惊者配以安神镇惊或平肝熄风之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其它疾病
第一节夏季热(病因、治法)
病因:小儿体质不能耐受夏季炎暑
治则:本病治疗以清暑泄热、益气生津为基本法则。
证治分类:
1)暑伤肺胃——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王氏清暑益气汤
2)上盛下虚——温补肾阳,清心护阴——温下清上汤
第二节紫癜(辨证论治)
定义:是小儿常见的出血疾病之一,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
病位:心肝脾
治疗原则:实证清热凉血,虚证益气摄血,滋阴降火
分证论治:
1)风热伤络--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连翘败毒散加减
2)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味
3)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4)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加减
第三节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临床特征、辨证思路)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持续发热、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
辨证思路:
诊断要点:
1)发热为最早出现的症状,持续5~11天或更久(2周~1月),体温常达39°C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双侧球结膜充血,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草莓舌。
手足呈硬性睡中,手掌和足底中气出现潮红,10天后在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特征性指址端片状脱皮;
3)一过性颈淋巴结急性非化脓性肿胀;
4)发热1~4天后躯干部出现斑丘疹或多形性红斑样皮疹;
5)重症患儿可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胆囊积液、关节炎或关节痛及神经系统病变
6)实验室检查:WBC升高,ESR加快,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改变
鉴别诊断:
1)本症与幼年类风湿病不同之处为:①发热期较短,皮疹较短暂;②手足硬肿,显示常跖潮红;③类风湿因子阴性。
2)与渗出性多形红斑不同之点为:①眼、唇、无脓性分泌物及假膜形成;②皮疹不包括水疱和结痂。
辨证要点: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
初起邪在肺卫,证件发热、微恶风、咽红,一般为时短暂;迅速化热入里,热炽气分,证见高热持续、口渴喜饮,皮疹布发;继而入营血,证见斑疹红紫、草莓舌、烦躁嗜睡;后期气阴两伤,证见疲乏多汗、指趾脱皮,
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第四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因、临床特征)
定义: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
病位:脾肾
病因: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护养失宜,脾肾两虚为主要发病原因。
病机:脾肾两虚
治疗原则:调补脾肾
分证论治: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脾虚肝旺--健脾助运,平肝熄风--益脾镇惊散加减
3)肾精亏损--补肾填精,佐以健脾--补肾地黄丸
例题:
1.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体在哪些脏腑表现更为突出------------( )
A.心肝肾
B.肺脾肾
C.心脾肾
D.肺脾胃
2.按公式计算,3岁小儿乳牙应为----------------------------------( )
A.20 枚
B. 32 枚
C. 24 枚
D. 18 枚
3.小儿“…呼为纯阳”见于-------------------------------------- ( )
A.《小儿药证直诀》
B.《颅囟经》
C.《幼科要略》
D.《幼幼集成》
参考答案
1、D
2、D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