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整体性
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 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 状分布 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
▲ 水平自然带规律记忆(2) ——表格对比记忆法 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 自然带的更 自然带的延 形成因素 替方向 伸方向 热量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水 (纬度地带性)(纬度方向) 平 分 从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异 南北延伸 (经度更替) (经度地带性)
地带性自然带 分布的改变 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两侧,同处于温带。东侧的巴塔 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因 而形成荒漠带,而西侧却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 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 布范围受到约束 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 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也可以与水平地带性对比记忆:
▲ 右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 B 1、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字母是 E C C、H ,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 H 40° 温带季风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 F D G 30° 的是 温带海洋性 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自然带的 气候类型相同,这两个字母是 E、F, 0° 气候类型是 温带大陆性气候 。 3、自然带D的名称是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自然带G的气候 类型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 。
但并不完全一致。
(2)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 “少一多一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海拔升高, 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 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知识手册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目录第一单元地球———————————————————3 第一讲地球地图———————————————————4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10第三讲地球运动———————————————————12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18 第一讲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19 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20 第三讲大气运动———————————————————23第四讲气候————————————————————28第五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5第六讲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36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40 第一讲陆地水————————————————————41第二讲海洋水———————————————————45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49 第一讲地球的内部圈层及板块构造学说——————————50第二讲板块构造学说—————————————————51第三讲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53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6 第一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6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7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知识框架:第一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二、整体性原理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相应(好或坏)的改变。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1.自然带的形成2.自然带的分布3. 记忆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参照课本70页):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陆地自然带气候热量水分植被土壤呈带状一定宽度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生产功能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功能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②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自然带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变化规律形成基础成因典型地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纬线方向)南北方向(经线方向)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非洲大陆沿20°E自然带的变化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经线方向)东西方向(纬线方向或沿海→内陆)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中纬度的地区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水分热量随海拔的变化,由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不同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
黄河含沙 量增加
―→
黄河下游 河段泥沙 淤积严重
―→
黄河下游 地区洪涝 威胁加重
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5.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必须考虑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 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例如,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沙尘暴”的考察和研究表明, 由于人们在农耕和草原交界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 被与地表土层,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导致我国西北、华北 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二、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12.黑海沿岸:
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成因: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受西风控 制,温和多雨。
13.印度河下游: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全年受副高控制;冬季受东北季风的控制,风由 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人类对古代植被的破坏
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6.如何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人类在 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而环境把受到 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2.人类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最显著特点是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 使其更适合人类生存,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3.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 然环境的破坏,注意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4.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学习的出发点,同时又是归宿, 因此在高考中常出现以下内容:①推理归纳某种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 响(有利、不利);②分析归纳某种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③解决某 种环境现象(问题)采取的措施(人类活动)。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教师版)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班级:姓名:学号:分数:【学习目标】1.能识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2.能识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3.能背出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学习重点】1.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2.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学习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易错易混点】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知识归纳】【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1.自然环境的组成(1)圈层:A 大气圈、B 岩石圈、C 水圈、D 生物圈、E土壤圈、人类圈。
(2)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自然环境整体性含义及主要表现(1)整体性含义: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2)表现①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①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②强弱:取决于各组成成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a.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b.弱: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
(4)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典例1】【考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材料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
1.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①生态环境改善②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③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④退耕还林、还草⑤基岩裸露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土壤、岩石、大气、水、生物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功能。
需要依靠多个地理要素共同完成,即单一地理要素不具备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非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与规律不吻合)★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主要以热量变化为基础(2)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呈现南北方向有规律的更替(3)低纬、高纬地区最明显★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主要以水分变化为基础(2)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现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3)中纬地区最明显★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以水分和热量共同变化为基础(水热变化)(2)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呈现垂直方向有规律的更替(3)高差较大的山区比较明显? 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变化规律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山麓(基带)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垂直高差越大,垂直带谱越完整? 阳坡与阴坡相比,受热量变化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一般阳坡高于阴坡? 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受水分变化影响,自然带分布也会出现差异★非地带性在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自然带出现与规律不吻合的现象。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形成正确的差异性观点:如“差异”和“分异”,“差异”是一 个名词,而“分异”则是一个动词,地域差异表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现 象,而地域分异则表示地域差异现象背后的形成机理、演变过程以及一 般规律。所以在学习时可遵循“差异现象—地域差异性—地域分异的原 因—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思路。
2.学习技法
矿产资源;②改
质和化学元素的
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变了地表形态,
迁移运动,以及
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
塑造了各种自然
能量的流动、转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
景观;③实现了
化;②联系自然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地区之间、圈层
地理环境中的有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之间的物质交换
机界和无机界
和能量传输
3.对比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两种新功能
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中
C.如果⑤环节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迁移导致流水地貌的演化,其过程如下: □13 流__水__侵__蚀__→高原的峡谷不 断拓宽→高原面萎缩→□14 _山__地___→丘陵→平原。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 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 环境要素组合。
(3)读图分析法: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理解陆地水平地带性 分异规律;结合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典型山脉的垂直分异示意图, 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 结合实例, 分析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 规律。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我国西北、青藏等典型区域,解释区域内 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理解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 [综合思维]以植物光合作用、碳循环为例,分析自然环境 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理解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 和能量交换。 [人地协调观]联系藏羚羊数量的变化、森林的过度采伐等 案例,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明确人类活 动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树立人地协调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学指南)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三大循环简图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根本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主要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性质指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保持环境稳定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稳定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①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作为人类存在的基础之一,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
整体性表现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无生物因相互作用而构成复杂的物质循环系统。
生态平衡、循环利用等生态学概念,正是为了维护自然环境整体性所提出的。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加速物种灭绝、资源缺失、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爆发。
差异性则表现为不同地理位置、气候、区域性地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
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植被、动物种类与数量、土壤质量以及气候变化等都有其独特性。
比如,亚热带常雨林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而草原和沙漠地区则相对贫瘠。
因此,维持生态平衡、追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存在,并进行合理规划。
对于人类而言,应该处处遵循自然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破坏,让自然界保持多样性和稳定性。
同时,人类还应该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差异性中,切实保持生态平衡,合理规划资源开发,实现社会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比如,对于草原、沙漠地区,可以采取节水措施,建设水源保护区,推广防沙治漠技术;对于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应该加强对其保护,防止生态系统破坏、垃圾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切实防止生物区域的崩溃发生。
总之,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规划合理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然环境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雪线高度问题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 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 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 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 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
天山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400600mm。伊犁谷地个别迎风坡可达 1000mm。天山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 水量为300-500mm。
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 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 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3)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 因。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 结构利于防震。
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 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之一。结合下图完成(1)~(3)题。
二、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 8、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两岸
(洋流)
引申:
1.海拔高,纬度低,自然带多
2.基带与山体所在纬度自然带一致
3.纬度高,雪线低;阴坡雪线低; 降水丰富的坡雪线低
五.非地带性现象
1.荒漠中的绿洲:水分 2.东非高原赤道附近热带草原带: 海拔高,改变了水热状况
3.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 带:
A.地带性现象 B.非地带性现象 C.受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受经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10、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B.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四、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应用 2、根据基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位置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整体性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 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 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 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 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 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 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 退。(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 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 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 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的影响 质基础
的主要来源
②是土壤中钾、 ②释放二氧化
磷、钙、镁等 碳,加强植物
养分的主要来 光合作用
源
③土壤肥力高
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
20-30% 地表水
空气
20-30% 大气
①供应植物生长所需 的水分和养分
②共同影响土壤的热 量状况
★注意: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 并不是有机质越高越肥沃,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 热的比例。在理想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达到5%最为适宜。
四、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案例分析) 1、土壤的定义
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被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形成
3、土壤的物质组成
成分
矿物质
有机质
理想体积比
45%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地理笔记】第四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图)更新版
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气地水土生)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区域3.出题角度及答题方法(1)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直接罗列气、地、水、土、生的特征。
(2)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关联性:分析各要素(气地水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气候与植被分布四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二亚: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三温: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一寒: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补充1:行道树涂白主要作用:⚫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⑤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补充2:树木与生长环境分析(1)不长树⚫大风⚫冻土⚫沼泽⚫盐碱化(2)树长得畸形⚫大风⚫低温⚫光照不足⚫水分不足2.非地带性(特殊)植被分布印度半岛热带草原(地形阻挡水汽)五个热雨(几中奥巴马)东非高原热草南美巴塔哥尼亚温带荒漠南美西部热沙延伸到赤道(寒流)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热量为主(太阳辐射)(2)经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分(海陆位置)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b)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c)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风坡的降水是“少-多-少”(即山腰降水量多)附图: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重要)5.山地垂直带谱其影响因素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1)纬度:若海拔相当,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纬度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1-02-23
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差异性: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组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地理环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形态单位的有规律的组合。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
2、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在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通过植物蒸腾、土壤 和河湖蒸发,大气获得 水汽。
植物残体进入土 壤,向土壤提供有 机质。
岩石通过风化向土 壤提供成土物质和 无机盐。
土壤及岩石风化物 被侵蚀、搬运、堆积 并固结成岩。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案例
坡面土壤厚度的稳定性
坡面土壤表层常常发生流水侵蚀。岩石不断风化,
为土壤形成提供原料。流水侵蚀和岩石风化共同控制着土壤厚度。一
“水肥必有鱼,鱼多鸟必众,鸟众鱼必多”这句话应该 怎么样解释呢?
答案
群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上泛浮游 生物繁盛,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类为海鸟提供 了充足的食物吸引众多海鸟,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 (岛上鸟粪滑入海水)海水营养盐增多,又为浮游生 物提供营养物间接为鱼类提供了饵料。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置交换
C.系统功能
D.分解功能
2.下列过程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是( C )
A.动物的呼吸作用
B.煤炭和石油的燃烧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死亡植物的分解作用
答案:1.B; 2.C 解析:1.碳循环体现了碳元素在各圈层间的运动。工业革命 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 境的平衡功能。B正确。 2.动物的呼吸作用、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死亡植物的分解作 用可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C正确。
3.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通过自然环境要素连锁变 化,不但干扰的后果常常被放大了,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环境 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巩固练习
一、读碳循环示意图,回答1一2题。
1.在工业革命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基本是稳定的。
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案例分析)
1、土壤的定义
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被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形成
3、土壤的物质组成
成分 矿物质
45% 成土母质风 化形成的土 壤颗粒
有机质
5% 生物残体经土 壤微生物作用 形成腐殖质
水分
20-30% 地表水
空气
20-30% 大气
理想体积比
4、成土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①成土母质与土壤:
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
的最初来源,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②气候与土壤: 直接影响: 通过土壤与大气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 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 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间接影响: 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 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 壤的形成和发育。
②列表比较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地理环境整体 性的不同表现。
正常年份
厄尔尼诺发生年 份
图 示
洋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 秘鲁寒流沿秘鲁 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 流 沿岸向西北流 动 生 秘鲁寒流上升流 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 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 物 带来丰富的饵 料,形成渔场 鸟类大量死亡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一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如下图)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 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渗 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图层相互作用的表现(案例分析) (1)厄尔尼诺现象 ①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在南半球的太平洋上,由于 强劲的东南信风向西北横扫,将海水也由东南向西北推动, 结果使位于澳大利亚附近的洋面要比南美地区的洋面高出 50厘米。与此同时,南美沿岸大洋下层的冷水不停上泛来 补充流失的表层海水,并给这里的鱼类和鸟类等生物带来 大量养料,形成秘鲁渔场。但是,每隔数年,这种正常的 良性环流便被打破,一向强劲的东南信风渐渐变弱甚至可 能倒转为西风,而南美沿岸大洋下层的冷水上泛势头也减 弱或完全消失,于是太平洋上层的海水温度便迅速上升, 并且海水向东回流。这种异常升温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 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异常,即厄尔尼诺现象。
类型 地面喀 斯 特地貌 地下喀 斯特地 貌
形态 石芽→石林→峰林、峰丛→ 孤峰→残峰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落水洞、天坑 溶洞、地下河
成因
溶蚀
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
②图示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强弱及 其影响因素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形象记忆: 岩石成分易溶 岩石空隙裂隙大 可溶性强 透水性强 喀 斯 特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 无机酸含量多 溶蚀力大 作 用 强
水的流 降水多、坡度大、空隙裂隙大 动性强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 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 征是协调一致的。如南方低山丘陵区:
2.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 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 全身”。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 境失调的例子:
3.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 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 河下游地区的影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
黄河含沙 量增加
→
黄河下游河段 泥沙淤积严重
→
黄河下游地区 洪涝威胁加重
【案例二】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 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 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 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读下图 ,完成2-4题。 2.①处地表的土壤景观特征最可能是( B ) A.红土 B.沙土 C.黄土 D.黑土 3.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从 ① 到 ② 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 ② 到 ③ 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 ③ 到 ④ 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 ④ 到 ① 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4.地表风化壳厚度 最大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 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 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 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 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 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 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 退。(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 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 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 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5、我国的特色土壤
土壤 分布 特征
富含有机质,肥力高 黑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 黄土高原
土层深厚,磷、钾等矿物养分较丰 富;但有机质含量少,限制因素多
水稻 秦岭-淮河 长期栽培水稻发育形成的农业土壤。 土 以南平原 紫色 四川盆地 土 红壤 东南丘陵 紫红色砂岩、页岩风化而成, 富含磷、钾,肥力高 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而成,含铁、 铝多,有机质少(酸、瘦、黏)。
大气 存在对流性环流, 形成增强型对流,赤道太 环流 赤道太平洋西岸气 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 流上升,东岸气流 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 下沉 因水温升高而减弱 天气 西岸降水较多;东 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非洲 气候 岸降水较少,形成 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 荒漠 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2) 喀斯特地貌 ①列表比较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态。
③生物与土壤:
通过不断积累养分元素和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在 成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④地形与土壤:
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不同海拔、坡度、坡向的地方,有不同的水热状况和 植被,因此形成的土壤也不同。 ⑤人类活动与土壤: 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尤其是地表生物状况)作用 于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将自然土壤 改造成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土 壤退化。 结论: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而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来源
对土壤肥力 ①是土壤的物 的影响 质基础
①是土壤中氮 的主要来源 ②是土壤中钾、 ②释放二氧化 碳,加强植物 磷、钙、镁等 光合作用 养分的主要来 ③土壤肥力高 源 低的重要标志
①供应植物生长所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分和养分 ②共同影响土壤的热 量状况
★注意: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 并不是有机质越高越肥沃,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 热的比例。在理想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达到5%最为适宜。
下图为“某地区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 , 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土壤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D ) A.有机质含量太低,土壤贫瘠 B.矿物质含量过高,出现土壤的盐碱化 C.空气偏少,土壤养分供应不足 D.水分过多,土温下降,土壤缺氧 8.可能产生图示土壤问题的现象是( B ) A.华北地区春旱 B.湖南株洲的暴雪 C.江南丘陵水土流失 D.四川盆地持续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