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画

合集下载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8年第12期BTV文艺每周一19:35准时播出由东煜文化独家冠名的《我爱书画》上期节目中我们深度赏析了一代宗师蒋兆和不可不知的里程碑式巨制《流民图》,本期我和春妮、著名理论家于洋以及蒋兆和的儿子蒋代明将继续为大家解读一代宗师蒋兆和的艺术人生和经典画作。

《朱门酒肉臭》《卖小吃的老人》《卖子图》蒋兆和画中描绘的对象多为穷苦大众,在战乱年代,他把街头巷尾当做画室,不仅绘制了长篇巨制《流民图》,还创作了《朱门酒肉臭》《卖小吃的老人》《卖子图》等一系列为民写真的作品。

《朱门酒肉臭》这幅作品现在在荣宝斋收藏,这是蒋兆和先生肖像画中少数的全身像。

《朱门酒肉臭》中乞儿的双脚,已经成为画面的画眼,孩子的身体向双脚倾斜,目光悲凉地望着它,牵引着观者者障目同一个方向注视,他散乱的头发,下垂的手臂,要饭的碗、棍,都一同指向了那双踏尽荆棘的双脚。

画面里阴郁的调子,暗处的脸部表隋,似乎都在突显那双脚的疲惫与酸楚。

蒋先生敢画,而且也能画,从这幅作品的线条能看出蒋先生是先对景写生的,画面里线条那种机动的感觉能看出这幅画画得很陕,行笔速度陕也是蒋先生画画的一个特点,这幅画是他的水墨速写,看来一定是一气阿成的。

这幅作品影响特别大,曾被美国人发现,把它印成贺年卡片,以此印贺年片,是在全美国号召美国人捐款,来同情中国和亚洲受灾的孩子,当时有这种功能。

当然还有一个审美上的功能,因为那个年代的中国画都是挂在家里当中堂,小桥流水、诗隋画意来欣赏的,而这幅作品一下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变成了一种直接面对时代、面对社会的一种真实,它有深度、有真情,这种作品放到全世界任何地方也没有隔膜,它不像传统文人画,西方人理解起来会有一个跨越。

现实主义的创作,加上有人道主义的内涵,当时在美国引起较强烈的反响,比如1939年,当时美国有一家《亚细亚杂志》就把蒋先生的这幅画做了封面,为的是展示人道主义。

大家知道,母子题材的创作—般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被接受,因为它体现了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这种作品没有局限陛,没有时间性,是永恒的。

说画

说画
l说 画~ l
< 岜沙思 ,这个村寨位 于贵州省从江县北约5 公里 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 ,住着 3 1 户人 7 家 ,世居于此 的苗家人一直保 存着古老的生活习俗和传统 的生产方式 。岜沙的男 人很 有名气 岜沙男人的发髻是这个 族群 的独特标志 。发辔、火枪和古树是这里的 “ 三大 宝 。
, ,
金灿灿的稻穗挂满寨头林间 ,构成一幅幅
的景象当静物一样画出来 ,让这些像 山一样庞大 的静 物变 得亲切生动起来
让 山寨里旷古 的空闲生 动起来 ,禾架上 挂 着山峦、挂着云彩 ,禾架上挂着树枝 ,挂着阳光、挂着风 ,让禾架上的空闲变得如此丰富如此绚丽 。

画, 曹琼德 ( 阳市美协主席 、国家一叛 美术师 ) 贵


禾架是从江一带苗家人用来 晾晒糯禾 的木架 ,是苗族村寨 的一道独特 的景观 。禾 架一般 建在当阳、通风的村寨旁 边 ,鱼塘之上 ,其主要原 因是 为了防火 。修建 禾架 时 ,要离地面两米高 ,使禾把 免受家禽 、家畜和 鼠类糟蹋。禾架的 建构形式有几种 ,常见的有 “ ”字形禾架 , “ 一 井 字形禾架 。秋收时节 丰收的田园画卷。 我 们通常会在 民俗摄影展上看到这样的喜人画卷。 《 岜沙 。 禾架》画的是没有挂禾的禾架 ,这样的禾架有一种平常的空 闲 季节的变幻在这空 闲中显得很 随意 ,仿 佛这空阑里有一种 不经意的风情 ,让人容易感受却难 以言表 ,绘画的意义也就在这空闲里表现 出来。 画家把这种日常
文儋 亚平 ( 州省作协副主席 、著名诗人 、高级 电视编导 ) 贵

一年级看图说画

一年级看图说画

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小明和红一起 出去放风筝,他们玩的很高兴!
在一天明媚上午,小明兴高采烈地来到清 澈见底的小河边钓鱼。小河里的鱼儿都在水中 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不一会小明就调到很多 雨,他很高兴。
星期六放假了,小红一早起来了,看见 妈妈在厨房擦东西,也帮妈妈做起家务,拖 起地来,母女俩有说有笑,很开心!
秋天来了,果园里的梨子丰收了。它们像 一个个黄色的小灯笼,挂在树上。一个小女孩儿 来摘梨,她摘了好多好多,准备带回家。
一年级
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 物/景+怎么样(外形、给 Nhomakorabea 的感觉)
放学了,我们在教室里值日。有的擦地板、有 的擦桌子、有的扫地。看!大家打扫的多干净!
下雪了,小男孩在雪地里堆雪人。不一 会儿,他堆了一个可爱的雪人。他玩得真 高兴!
晚上,小星星们出来了,月亮也出 来了。它们象在眨着眼睛,象在对我们 说:“我们好想和你们一起玩儿呀!”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8年第14期著名画家史国良邀请画家郭石夫、重庆大学教授吴应奇二位先生一起跟大家聊聊八大山人的故事。

解读八大山人的名字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原名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权的九世孙。

明亡后削发为僧,曾住南昌青云谱道院,后成了亡命之人,一生坎坷,善书画,能诗文,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山水笔致简洁,用他自己的话概说其一生:“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权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八大山人一生有过55个名号,也是中国画坛名号最多的一位传奇人物。

我先从他的一个特别的号“哭之笑之”来跟大家讲讲八大山人的名字。

哭之,一定有心酸的事,有岁月的蹉跎,说明他是个有故事的人;什么状态下又哭又笑?疯癫状态。

朱耷十九岁明朝灭亡,不久其父去世,内心极度忧伤,便装聋作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因为他一生都在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五十三岁时曾佯为疯癫,撕裂僧服,独自从临川县走回南昌。

六十岁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像“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有关八大山人这个名号的来历,按现在一般的说法是当年醇亲王在他卷子上写的他为什么叫八大山人,从而有了哭之笑之,那是醇亲王给他的题跋,我觉得应该是有一点根据。

另外八大山人曾出家当和尚,佛家有一个叫八大圆觉经的经书,从他对佛教的真诚来看,可能是从八大经这儿陪来的名字。

无论哪种原因,他的名字一定跟他的人生有关系,那种心境的转换,把自己的悲楚痛苦给融在他的名号里面。

八大山人,八岁就可以赋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还可以悬腕写米家小楷,十六岁就中秀才,可谓才华一身之人。

但十九岁时因政局突变,作为一个皇族子弟,他开始步入一种生活巨大落差状态,一个皇族子弟成了草民,过着连普通百姓都不如的逃亡生活,于是只能隐姓埋名躲避政治迫害,这也是他有这么多名号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在儿童画教学中说、画结合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索

关于在儿童画教学中说、画结合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索

关于在儿童画教学中说、画结合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索在美术教学(主要是绘画创作活动)中加入说画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画前说构思以启迪思维、激发画意;画时边说边画以完善构思,宣泄情感、愉悦身心;画后说画以丰富想象、提高审美能力。

下面笔者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尝试:一、画前说画:启迪思维、激发画意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的画内容贫乏、形象概念、造型呆板,只会临摹,不会创作。

如何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呢?说画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画《秋天》时,先引导学生从人物、动物、植物谈谈最能体现秋天特征的景物有哪些,再观看秋天的图片,如美丽的枫树林,丰收的果园,南飞的大雁等,边让学生观察,边让学生说出或各种物体的形状、颜色等,并思考或尝试用我们目前学习的绘画方法怎样去表现这些物体。

在画之前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构思,这时,学生头脑中已经浮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了,很多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动笔画了。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自己的绘画内容产生具体的构思,也使学生相互启发、补充,产生新的灵感,不会觉得没东西可画。

另外,以诗歌、童话、故事、谜语等许多文学元素导入新课是画前说画的另一形式,十分适合美术启蒙教育。

这些文学元素往往可以把学生心灵深处的美感引发出来,让他们回到美术创作的原始冲动之中,画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例如上《画鹅》这一课前,师生一起朗读唐代诗人骆宾王童年时的诗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己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显现。

这时学生不需什么范图,就可以画出大白鹅的美好形象了。

关于画面的色彩,诗歌中也有很好的提示。

画前说内容,既是对自己绘画选材的初步展示,同时也是一种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得以相互启迪,获取新的思路,学生的创造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画时说画:宣泄情感、活跃思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将他们想要展现的事物画得更好。

“读、说、想、画”四重奏

“读、说、想、画”四重奏

“读、说、想、画”四重奏【摘要】“读、说、想、画”水墨画创作教学,“读“既“读画”是通过阅读大量各种各样的美术创作,让学生开阔眼界,树立绘画的自信心。

“说”既“说画”,“说”是“读”的延深和推进,“说”是“读”的经验的沟通和交流。

“想”既“想画”,“想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尝试主动经营画面的过程。

“画”既是“画画”,“画画”要直接拿毛笔画,不打草稿,“画画“分写生、临摹、创作。

【关键词】读画说画想画画画在美术绘画创作领域,如果说小学是一块热土,初中则是人烟稀少的荒原。

翻看各种美术杂志的学生作品专栏,小学组的创作让人眼花缭乱,初中组却是“众里寻它千百度”。

2010年我校响应上级号召,成立“乡村少年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成立美术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每星期四天,每天约三十五分钟,时间不算太多,但足以使活动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基于现实(学校能提供给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物质有限,就拿我任教学的学校来说:一间美术教室和若干个画架画板,学生的家里也不可能提供较贵的画具),我选择了水墨画创作进行教学。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工具简单,作画成本低,一桶水、一盒墨、一张纸,就可以作画。

尤其是水墨画中的小写意作品,一张作品完成需要的时间不多,形式简单,画面通俗易懂。

水墨画创作对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创作形式了。

水墨画教学我边学习边摸索,实事求是,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一读画现实是学生所看的美术作品多局限于中小学美术教材中,这样的“阅读量”对于创作来说是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他们不象城市的学生,小学的美术课上的不足,家里也重视,有很多学生在小学课余参加各样的美术班学习。

水墨画创作对学生来说无疑于“白手起家”,虽然喜欢但无自信,”啊!这样呀!”“太难了”“我从来没做过呀!”大多数学生一开始都是这样想的。

日本绘手纸协会会长小池邦夫在他的《浅谈画信》中提出画信的基本原则是:画得不好也没有关系,画得不好也好。

绘画评价中“说画”教学论文

绘画评价中“说画”教学论文

浅议绘画评价中的“说画”教学摘要:绘画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培训班、比赛,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艺术气息。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画),而且要有出色的教学能力(教),更重要的还要学会与幼儿交流,理解幼儿的世界。

“说画”是一种互动的评价方式,也是教学理解幼儿最直接的方法。

通过“说画”让幼儿释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世界,让教师“听懂”幼儿的“画”,成就教学。

关键词:绘画教学、绘画评论、多样化评价、“说画”教学绘画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违背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缺乏了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评价的意识;不管是欣赏课还是绘画课,课堂上的绘画评论活动安排得非常少,就算有,也是“过过场”而已。

这样很难把学习从技能、技巧的层面提高到审美文化的层面上来,严重影响了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

现在,新纲要要求下的绘画教学,更注重对幼儿创造力、表现力的培养,特别是幼儿对美独特的感受力和鉴赏力[1]。

因此,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评论能力,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从而激发起他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愿望与追求。

当然,让幼儿走近绘画评论,是我们绘画教育一项艰巨而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

一、“说画”能够发散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平时的绘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局面:绘画时幼儿作品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作品完成以后幼儿自己也说不出到底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作品是否表达完整;欣赏时只能说“真漂亮!”“哇,太美了!”,而无法真正地体会并表达出对作品的美的理解。

这是由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开发,创作欲望不强,稀里糊涂地作画而形成的。

其实,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大胆离奇地想象创造,就能发掘出他们朴素本质的美。

“说画”就是一种很好的开启幼儿思维的教学方法,也是了解儿童画的一种重要途径。

看图说画

看图说画

“看图说画”偶然机会,我们看到了《晋商》杂志2010年第六期,阅读中38页“华北第一镖局”的画面和40页“镖旗”和“镖车”的画面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我们认为,38页“华北第一镖局”这一提法不妥。

首先,镖局的命名历来都名之曰xx局,而罕见按区域名起的,如府、州、县甚至以更大区域命名。

其次,镖局是明清时期的产物,古时候牌匾字的格式都循从右往左写而不是从左往右写。

再仔细看来,该匾额上书“华北第一镖局”,落款为“有贵书”,显然是平遥书法学会会长、在晋中一带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冀有贵先生的手迹。

40页的画面是书写着“华北第一镖局”的镖旗,华北的“华”字写成了简体字而不是繁体字。

为了研究晋商文化、弘扬晋商精神,我们本着尊重历史、重在求实的原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标期”的产生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标期”,即赊购结账期及归现之期。

著名学者卫聚贤先生在《山西票号史》中有这样描述:“山西金融之中心确系太谷,即以标期而言,山西之标分为两种,一为太谷标即太谷一县之标,一为太汾标,即太原府所属之祁县、榆次与汾阳府所属的平遥、介休之标。

”早在清康乾盛世之时,古城太谷已在晋商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各地商贾云集太谷,有的批发、有的批零兼营、有的零售等各种经营方式均有,其品种与规模与日俱增,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又不可能全过现,从而导致了“标期”的产生和发展。

方志专家郭齐文先生在《“汇通天下”的太谷金融业》一文写道:“每逢太谷过标,各地客商云集太谷,古老的县城挤得水泄不通。

由于各票号之总号均设在太谷,过标之期,银两俱由外地各分号运回总号,以便计算盈余,再行出贷。

故标期之日,票号之内,到处堆满金银元宝……”。

太谷商人以诚信为本且手段灵活,对大宗批发生意采取让利的办法吸引顾客,只要能交付三分之一的货款就可以把全部货物带走,其余货款下次还清。

所谓“标期”就是结算、归还上次货款的标准日期。

这一举措大大地促进了太谷商业的蓬勃发展,为打造“金太谷”、“中国的华尔街”、“小北京”、“旱码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说画”教学探讨

幼儿园“说画”教学探讨
最好的。
活运用教学方法 ,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根据这一时期幼儿的年
龄特点——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 , 变传统教学课堂 的“ 为“ 。 静” 说”
举例来说 : 幼儿在画小白兔吃草时, 以一边 画一边说 出画 中的故 可 事 : 只小白兔 , “ 两 蹦蹦跳跳地来到草地上, 他们在草地上玩……” 也 可以念儿歌 :小 白兔 , “ 跳跳跳, 到草地上 , 跳 吃吃嫩青草。” 还可以
方向。
能有效地激发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 使幼儿更积极地投入到创作 中 去。在《 到小熊家去做客》 的主题活动中, 教师利用娃娃家的桌椅创 设 出富有情趣 的场景 , 省略掉传统的示范环节 , 让孩子直接参与讲
述 活动 中, 孩子们根据这个场景创造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情节 , 再进 行创作。用孩子的角度创造出美术作品 , 幅幅富有儿童气息生动 一 有趣的画面就形成了。
幼儿 : “…… ”
字面上看, 就非常容易理解 , 即说话和画画相结合, 用语言来表达所 画内容。传统 的幼儿美术教学过程注重技能的培养 : 出示 范画——
示范讲 解——巡回指导——评价等环节组成, 评价 以 子画得像不 孩
像 示 范 画为 主 。在 与 新课 程 一 起成 长 的过 程 中 , 的教育 理 念 在 不 我
量 教学园 地
幼儿 园 画’ 学探讨 “ 说 ’ 教


20 4 ) 3 0 1
合肥 ( 肥 市 长 江路 幼 儿 园 安徽 ・ 舍
中图分类号 : 1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 2 7 9 ( 0 9 2 - 0 - 1 1 7 — 8 4 2 0 )9 1 6 0
互渗透, 注重综合性、 趣味性、 活动性。4岁是幼儿绘 画从象征期向 图示期过渡 的关键 时期 , 也是幼儿语 言发展 的最佳 期, 艺术和语 将 言这两个领域 有机地进行整合,培养幼儿的讲 述能力和观察 想象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8年第16期BTV文艺每周一19:35准时播出由东煜文化独家冠名的《我爱书画》阳春三月,著名画家史国良带领《我爱书画》节目组来到山东美术馆,聚焦“笔墨尘缘—冯远中国画作品展”。

本期为冯远(一)。

冯远,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

大型作品《世纪智者》的创作冯远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他也是我们节目的老朋友了。

大家都知道他是当代一位很有成就的人物画家,几十年来先后创作了三百多幅精品力作,今天我来借助冯远的展览给大家讲讲他创作过程当中的一些体会和轶事,或者说是作为一名画家的幕后故事。

我先从画展的第一部分“人”的主题讲起。

冯远跟我一样多年从事中国画创作中的一个专门类别—中国人物画创作,这个展览都是跟人的主题有关的作品,共七个展厅,是按六个单元设计分类的:一层大厅是人的主题,第二层是现代水墨,或者说是现世情态;还有课徒习作、古典诗意画以及经典格言书法和古典文论。

今天先从第一个厅说起。

这个厅是一些大件的作品,主要以张扬人的精神和大写的人的形象为创作主线。

当然这些作品的选择跟这个美术馆的巨大空间、这么广阔的高庭也有关系,在这样一种空间里,要有大型作品才能撑得住场面,就像我们一进到这个画展空间就能觉得非常震撼,这也是大画在这种空间展出的一个很好的效果。

人的主题是比较吸引人的,比如这幅画《世纪智者》最吸引眼球,跟国博展出的那幅相似,它是那幅画的第二稿,带有颜色的,特意加了那片蓝天,因为作者要表现的是黎明前东方地平线上露出的白色鱼肚,那个瞬间,天空要有那片蓝。

实际上这幅画冯远画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1999年,当时是第九届全国美展,正好世纪之交,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学家们,包括媒体,对新世纪经济下滑等世界局势、整个状态似乎伴随着各种悲观主义,而冯远在当时不这么看,他认为我们正好经历了中国从最艰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崛起的百年,恰恰是中国变化最为深刻的一百年,而且改革开放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于是他就想画一幅画,表现一百年来不仅对中国的变化有影响、也对世界人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画,这幅画要集人类智者、思想、教育、科学、人文艺术为一体的人物表现,把他们组成一个地球弧形线的方阵,用一种静穆的肖像和眼睛直视观众,背后是黎明前瞬间地平线的白鱼肚和蓝天,天空似乎缀满星星,但细看却是这些伟人们的名字。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8年第05期这期著名画家史国良带大家到上海参观一所特殊的美术馆,它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这个美术馆外形设计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取材于黄山云海山石的一个意境,两个巨石造型,就像两个展开的翅膀一样,很有现代的设计感。

另外,它的特殊还在于它是我国第一座以名人名字命名的美术馆,始建于1995年,整个新馆现在整个建筑面积是一万两千五百四十平方米。

这所位于上海虹桥开发区的美术馆就是“刘海粟美术馆”。

下面跟史老师一起走进“刘海粟美术馆”。

本期嘉宾:刘海粟先生的女儿刘蟾女士,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先生。

刘海粟的美术之路“刘海粟美术馆”除了长年陈列的刘海粟先生的作品之外,也根据刘海粟先生生前的意愿:“不要把这座美术馆建成个人的纪念馆,要让更多的艺术家能够走进这座馆。

”如今这里已变成民众分享艺术的一个圣殿。

我到刘海粟美术馆也是第一次,但对刘海粟这个名字早就很熟悉了。

走进这个美术馆,我的第一感觉是特别有时代气息。

据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先生介绍,这里现在已成为一个公共美育、公共服务的平台。

馆里除了看到刘海粟先生的一些常设作品外,更多的是一些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作品。

早在1912年,刘海粟先生十七岁的时候就和乌始光、张聿光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当时叫做上海图画美术院,也就是后来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我在想,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他是如何创办一所私立美术学校的?他又是如何有了这样的想法的呢?这还要从他十四岁的时候说起。

他母亲过世了,他很伤心,当时他家里有个私塾老师,老师知道上海有一个背景画传习所,也知道刘海粟从小喜欢画画。

于是私塾老师建议刘海粟“你去上海把这个悲伤的心情淡化一下,以后再回来”。

所以刘海粟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去上海,在周湘背景画传习所里画画,因此他最早接触到了所谓的西洋画法。

同时他自己到上海外滩的一些洋书局里买一些西洋画册,回来自己研究,回家后他就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7年第28期《我爱书画》的“欧洲之旅”带观众走进欧洲各大美术馆,认识了更多的西方名人名作,让大家更加了解欧洲古典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

本期我们请《我爱书画》节目艺术总策划史国良介绍梵蒂冈的人文特色和美术馆藏珍品。

BTV文艺《我爱书画》播出时间为每周一19:35,敬请关注。

东煜文化《我爱书画》独家赞助。

梵蒂冈的人文梵蒂冈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

梵蒂冈居住人口很少,但据说这里随处可见的雕塑超过它的实际居住人数。

而且这里的名画之奇和档次之高是欧洲任何国家的美术馆都无可比拟的。

因此,到这儿的人很容易把梵蒂冈这个小国家当作一个博物馆,或者说把它整个看成是一件艺术品。

走进这里,每个角落,雕塑、建筑环境、博物馆藏,包括人们的着装,都会让人觉得艺术感十足。

梵蒂冈的中心广场通常有一些重大活动,我们拍摄组到这里的时候,广场上摆了好多椅子,游人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排着长队,围着柱子转,四周到处是鸽子,广场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庄重美丽。

跟我之前去时见过的场景不太一样。

当时广场的美丽感觉,至今仍然难忘,回味无穷。

另外,梵蒂冈城区处处显得井然有序,大家习惯于自觉排队,这里守秩序、不大声喧哗已是一种传统风俗,因此这种静谧的人文秩序也让人不由自主地与当地的艺术联想到一起——人文美加上艺术美,更加装点了梵蒂冈的神奇之意。

走进梵蒂冈博物馆,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这些得天独厚的艺术天才之作,我们上期已经讲过,这期着重讲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意在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艺术家拉斐尔26岁时,试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他的这幅作品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会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表现的是古希腊雅典学院里的学者一边从大堂里走出来,一边情绪热烈地讨论着学术问题的一个场景。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7年第33期《我爱书画》著名画家史国良带我们细品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经典藏的那些画。

BTV文艺《我爱书画》每周一晚7:35欣赏名作,全民美育,精彩纷呈。

史国良讲绘画知识:积墨法积墨法。

即层层加墨。

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用积墨法,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宣,切忌堆叠死板。

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间的差别,色度的浓淡相差略大一些。

才能看得出笔痕,不至于干后糊涂一片。

用得好的积墨法始终保持墨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色的死墨。

积墨法就失败了。

成功的关键决定于笔法,笔笔有力,行笔有度,墨色才能有神采。

总之。

积墨法既要浑然一体,又要有笔迹墨痕可寻,墨色生动,光彩焕发,忌灰暗板滞。

唐宋元明清至今,薇馆宝贝觅知音,雅俗共赏天下宝。

当一个好艺术家用一生把所有的悲欢都写进一幅画作的时候。

它的价值永葆晶莹剔透而不会逝去,因为他的记录深谙和包容着世间的人文密码——看不透,但会让人永远去冥想……《我爱书画》栏目邀请到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画家李嘉存老师,著名收藏家李志远先生以及著名画家史国良老师一起走入传说中的东煜文化一经典藏展厅,带大家一起细细品味经典藏中的经典。

东煜文化-经典藏位于北京东二环的一处收藏馆,汇聚了从古至今的千余件名家作品,这就是东煜文化经典藏书画展厅。

东煜文化的经典藏的意义:以异常安静的姿态,接纳着络绎不绝的中外宾客,默默讲述着中国书画文化的曼妙与博大……。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

史国良说画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8年第08期俄罗斯油画在世界上极富盛名,它兼有东西方文化色彩和鲜明的现实主义绘画理念,深沉厚重当中,透着浓浓的理想主义情怀。

在俄罗斯这片神秘而又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艺术巨匠,他们以深邃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绘画技巧,构建了俄罗斯绘画艺术的辉煌,也为人类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艺术作品。

大家跟随我到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一起来欣赏和解读俄罗斯油画巨匠莫伊谢延科艺术展。

本期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刘海粟美术馆的馆长朱刚先生。

俄罗斯油画巨匠——莫伊谢延科莫伊谢延科(1916-1988),苏联油画家、苏联美术研究院院士。

生于白俄罗斯。

1936年,考入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他作为一名民兵参加了列宁格勒保卫战,不久,转入第三轻骑兵团。

战争期间,他经历了退却的痛苦,看到了人民的悲欢离合,饱尝了集中营的恐怖,也享受到最后胜利的喜悦。

莫伊谢延科从事肖像、风景、风俗等多种题材的创作,但以军事题材为主,尤其是国内战争的题材。

他的作品激奋热情,像是一支支富有表现力的歌曲,表现出人民在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中建立的功勋。

代表作品有组画《战争岁月》,包括《红军来了》(1961)《同志们》(1964)和《胜利》等。

大家知道,在世界美术历史上,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比如说有印象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莫伊谢延科是现实主义画家,作品主要是表现现代的、当下人的生活。

现实主义画家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也可以用象征的手法,不局限在写实这一种手法上面。

说到现实主义,我就想起库尔贝有一句话,他说:“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他是在说明,现实主义其实就是对实实在在自然的一种反映和表现。

今天我就从莫伊谢延科的这幅《母亲们姐妹们》来走进莫伊谢延科的现实主义世界吧。

《母亲们姐妹们》这幅画作在莫伊谢延科的创作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表达了画家本人对战争最初的记忆,它的创作背景我们从这幅画作上看不到,但实际上这幅画是表现战争中这些女人们—一母亲和姐妹们,她们在告别自己的亲人,送丈夫、儿子以及兄弟去战场的那一瞬间。

“读、说、想、画”四重奏

“读、说、想、画”四重奏

“读、说、想、画”四重奏
【摘要】“读、说、想、画”水墨画创作教学,“读“既“读画” 是通过阅读大量各种各样的美术创作,让学生开阔眼界,树立绘画的自信心。

“说”既“说画”,“说” 是“读”的延深和推进,“说” 是“读”的经验的沟通和交流。

“想”既“想画”,“想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尝试主动经营画面的过程。

“画”既是“画画”,“画画”要直接拿毛笔画,不打草稿,“画画“分写生、临摹、创作。

【关键词】读画说画想画画画
在美术绘画创作领域,如果说小学是一块热土,初中则是人烟稀少的荒原。

翻看各种美术杂志的学生作品专栏,小学组的创作让人眼花缭乱,初中组却是“众里寻它千百度” 。

2010 年我校响应上级号召,成立“乡村少年宫”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成立美术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每星期四天,每天约三十五分钟,时间不算太多,但足以使活动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基于现实(学校能提供给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物质有限,就拿我任教学的学校来说:一间美术教室和若干个画架画板,学生的家里也不可能提供较贵的画具),我选择了水墨画创作进行教学。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工具简单,作画成本低,一桶水、一盒墨、一张纸,就可以作画。

尤其是水墨画中的小写意作品,一张作品完成需要的时间不多,形式简单,画面通俗易懂。

水墨画创作对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创作形式了。

水墨画教学我边学习边摸索,实事求是,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稼书说画的理解

稼书说画的理解

稼书说画的理解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从强调绘画的认知作用到强
调绘画的审美作用,从着重描摹客观对象的外形,到要求抒发艺术家的主
观情感,从传统的人物画到山水、花鸟画的兴盛,从偏于工艺制作外在装
饰的美,到使用水墨这一最简约的艺术手段,去追求最具丰富的艺术效果
的内在的美,从反映宫廷贵族、宗教宣传少数人的审美趣味,到反映广大
民众的审美趣味,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灿若星汉的杰出画家和优秀作品。

中国绘画艺术美的鉴赏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衍变到的过程,有着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不同层次,亦即官能的鉴赏、感情的鉴赏和理智的
鉴赏。

宋代名画《秋山萧寺图》局部
第一层次的鉴赏是看到一幅绘画作品,开始只是看它画得像不像,即
再现对象真实的程度,只注意到它是否“形似”,这是比较肤浅的鉴赏方法。

进而开始认识到中国绘画的技法特点,对绘画作品的用笔落墨、敷彩
上色、构图章法等特色有所认识,并因作品的形式美感到赏心悦目,这也
都属于第一层次即官能的鉴赏层次。

宋末元初赵孟頫画作(局部)
第三层次即理智的鉴赏层次,这时候,鉴赏者已经对中国绘画艺术发
展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能够把画家和作品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考察,对绘画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清代石涛国画山水艺术作品
古代画家和鉴赏者认为,观画先观气韵,次观笔墨,最要紧的是体会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出来的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人们注意到,古人说“读画”而不说“看画”,为什么?讲的是鉴赏绘画不能仅用双眼而不用脑子的道理。

“兴致勃勃”看图“妙语连珠”说画

“兴致勃勃”看图“妙语连珠”说画

“兴致勃勃”看图“妙语连珠”说画
说到“兴致勃勃”,便想到了这幅画,画面中的小男孩兴致勃勃地玩耍着,满脸都是
笑容,看起来非常开心。

他的身后是一大片青翠的草地和葱翠的树林,仿佛在传递着自然
的活力和生命的力量。

小男孩的举动也十分有趣,他手中拿着一个红色的皮球,正准备踢出去。

这个皮球的
颜色和画面中其他地方的绿色相互映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小男孩快乐的表情。

这幅画所表现的,正是兴致勃勃这一状态的真实面貌。

兴致勃勃,顾名思义,就是兴
致高昂、情绪激动的状态,表现出人的热情、激情和活力。

这种状态常常在人们玩耍、娱乐、旅游等欢乐的场合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与兴致勃勃类似的状态还有“妙语连珠”,也是表现人类表达能力高超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的表现方式,就像画中那个小男孩踢球一样,充满了欢乐和美好的情感。

在这种
状态下,人们能够轻松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妙语连珠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和思考。

回想起自己在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或许会觉得自己像个孩子,毫无羞涩地表现自己,享受着自己内心的快乐和自信。

或者,也许会想起过去在朋友聚会、家庭聚餐中,表现得
格外出彩的那一刻,那时的我们忘却了种种烦恼,在欢乐的声音中放飞自己。

无论是兴致勃勃还是妙语连珠,这些情感和态度的表现,都是人类所需要的。

让我们
保持一颗年轻、活泼和乐观的心态,享受每一个快乐的时刻,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
独特风格。

我们都能成为那个快乐的小男孩或是那个妙语连珠的达人。

“兴致勃勃”看图“妙语连珠”说画

“兴致勃勃”看图“妙语连珠”说画

“兴致勃勃”看图“妙语连珠”说画
《兴致勃勃》是一幅非常有活力的画作,展现了一群孩子在玩耍的场景。

这些孩子们在欢笑着,跳跃着,彼此之间交流着话语,展现出无限的活力和快乐。

画中的颜色非常鲜明,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令人感到非常愉悦。

这幅画让人们看到了童年的欢乐和美好,也激发了人们自己内心的欢乐和活力。

它给人们的提示是,无论我们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兴致和勃勃的活力,在生活中保持着快乐和积极的态度。

《妙语连珠》是一副非常有趣的画作,画中展现了许多小鸟在唠叨着话,它们之间的对话非常有趣。

这些小鸟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它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幽默和趣味,让人忍不住想要加入到这群热闹的小鸟们之中。

这幅画让人们看到了生命之中的趣味和幽默,也展现了人类独有的智慧和语言交流能力。

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往往也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关键。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才能够真正理解别人,也让别人理解我们自己。

综上所述,这两幅画作都非常有意义,它们展现了生命的美好和幸福,激励我们保持着兴致勃勃的态度和开朗的性格。

同时,也提示我们要坚持交流和沟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美术创作中"说画"
随着对美术教育的不断探究,人们逐渐也认识到,美术学习并非一种单纯的学习形式,它涉及培养创造美术形式的能力,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将美术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能力。学生要想获得这种种能力,就有必要借助语言,使关闭的心灵敞开,再把越来越多的东西置入语言。虽然语言现在或将来都不能取代视觉,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视觉感受,促进形象感知能力的发展。在美术创作中"说画"引入诗歌、童话、故事、谜语等许多文学元素可以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深层理解和表现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画内容贫乏、形象概念、造型呆板,画来画去老是那几种东西,不断重复着自己的过去;有的索性照书上的范画临摹一张敷衍了事。在创作中更是面对一张白纸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笔。如何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形象和新的表现形式。我认为"说画"教学的引入将解决这一问题。
1、 说自己的画
学生的童画作品,是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他们什么都画;画笔还特大胆、大气:大象、小熊在欢迎飞翔的春姑娘,刺猬坐在大灰狼背上奔跑,公主的头发又飘又长,胎儿在妈妈肚子里会说话,长颈鹿的脖子变成了小动物过河的桥......艺术不同于科学,绘画不同于计算,精确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创造和可供挥洒的自由。所以这些作品有的十分大胆和"现代"(抽象),有时就连老师也读不懂。这时我会请这位学生将他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全班同学。通过说自己的画学生说出了自己作画的想法,心情。十分质朴可爱。例如:一位学生画了一幅画面中满是同心的螺旋线,画面的四周有许多小小的很丑且哭丧着脸的人,谁也不知他画的是什么意思。通过说自己的画这一教学环节,大家明白:这是很大很大的龙卷风将多人卷到了空中,这些人真是害怕极了......这是多么大胆的想象,多么生动的表现啊!多么值得我去肯定他这一作品!学生说自己的画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对自己画作的一次检阅和重新认识。往往看到一些学生通过自己说自己的画,然后又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对所作的画后又有所补充和修改。也就是说一些在画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东西,得到了完善,为进一步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说画"教学中的学生的作画是不拘一格又自成章法的一种作画模式,教师不需作太多的说明,但是给于一些必在的提示还是不可少的。①构思上要有自己独特的想像力,没有想像力是没有灵魂的作品。②构图上有主有次,有密有疏,有大有小,有正有侧的组合能力。形成一种有序的画面。③造型上有基本形、变化形,儿童要有自由变化形象的运用能力。④色彩上要会自主地运用创造性颜色和写实性颜色两种方法。⑤图案上要会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的组合方法。教师的这种"画前说画"应该在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孩子的参谋。这些规则不同于呆板的技法指导。学生掌握了这些创作画的规则,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创作的热情更高涨,效果当然更喜人。
在教学实践探索当中,培养学生"说画"的能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研究的方向和思考的问题:
1、"说画"主题的确立。指导儿童创作画的主题:-要范围"广",二要题材"新",三要构思"巧",四要命题"趣"。同时多一些泉州地方特色,风土人情,民族特色的主题。
2、 说别人的画
我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走出座位,到他的好伙伴那去,把画介绍给他,让他来评一评。这时学生有一种小评论家、小老师的自豪感,他们的意见也特别的诚恳。说别人的画时,学生总是有自己的观点,从自己的审美和思维的取向来判断画面中这好,这不好。对画者来说这是另一个新的角度的诠释,意见往往十分深刻又很有启发性。在别有说自己的画的同时,我发现小作者比任何时候都要专注,他很想得到同学的认同或是期望可以得到更多好的意见!这样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所需要的。
说画"教学初探
所谓"说画"教学,是指用语言来表达绘画作品的内容、描述绘画的过程与方法,是对美术欣赏和创作的口头显现,以促进学生对于美术作品以及创作过程的全面理解和整体构思,提高创作和欣赏水平。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介绍一下"说画" 教学的策略。
培养学生"说画"的能力
强调语言的介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说画",是让学生借助于语言工具启迪思维,激发创作欲望,加深对绘画的理解,提高欣赏和创作的能力。而欣赏力的提高又利于学生进行更高级的艺术活动,高水平的艺术品为他们的审美眼光又打开一个新的国度,在这种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为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提供物质基奠。
2、 "创新"是艺术不变的主题,如何通过"说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取向。
3、"说画"课程的多学科交流。文学原素的加入使学生更加地喜欢语文这一学科,不知不觉当中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主题的"说画"对学生有德育方面的教育;科幻画、想象画的"说画"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画前说画
在创作画指导中,要多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回忆、想象中提炼创作题材。例如:记忆画<我的爸爸、妈妈>一课当中,动笔作画之前,我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的外貌、衣服、性格等;爸、妈妈喜欢做的事,喜欢吃的东西等。让学生采用自己说、同桌互相说、小组说、全班说等多种形式来讨论:爸爸、妈妈要用什么样的色彩来表现;画面中爸爸、妈妈在一起做一件什么事情等,这些话题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题材,最能引发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说画"能力训练:
1、美术欣赏课中"说画"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学生是具有情感,个性和有尊严的学习主体。欣赏课中"说画"不同于以往的教师为主导的说教形式,而是支持和鼓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学生的头脑里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没有太多的定势,他们的想像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胆离奇的。而艺术作品当中也许多问题,评述很需要这样的胆量和想象力来进行表达。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话不是唯一的答案,自己心中的感觉也是一份不可忽视闪光点。我认为教参当中的作品"背景资料"不应成不一成不变的教条,完全可以做为一种基础让学生来发挥和创造。例如:欣赏康定斯基的<粉色的音调>时,我选取了《命运》、《致爱丽斯》、《旱天雷》、《思故乡》四首曲子,让学生听了之后来进行分析,说一说自己理解中的视觉性音调是怎样的,用怎样和几何形的变化,怎样的色彩,怎样的构图排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蕴。这时课堂上的意见,众说纷纭,人人都想在老师那里得到肯定的赞许。对于学生的这一分热情,我会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的机会,然后利用视听通感,让学生随着音乐随意涂描;学生沉浸在艺术的陶醉中,随情而描,随境而涂,画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抽像画作品。学生的话(画)又可以触发我教学的灵感,丰富我的教学技巧。在课程的深入阶段我会进行提问:"大家想一想画家作画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此环节中"说画",有问画,有解画,有对比,有喜好,全然再现了自己个性化的审美倾向和疑问。这是学生认识升华的过程,加深视觉感受的过程,也是寻找自我的过程。活跃的教学气氛让我体会到了:"学生是我师,我为学生友"的美好感受。语言和人的情感、阅历、个性、审美心理结构等诸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也应成为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语言的了解,我可以更加清楚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为我在课堂上的"说画"主题和主题中的启发式提问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画时"说画"
许多学生,在作画时,常常会边画边说,这就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思维来作画。有的老师就会发出制止:"安静!不在出声!"我认为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做法。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这些学生能边画边说,正说明他正在开动脑筋,进入了他自己的"画境"当中。有一次,我听到我五岁的女儿在画室中自言自语:"红太阳,红太阳,像是一个大苹果,小姑娘快来亲亲她!"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她在边画边说,我问:"陈婧,这是画的是什么?"她回答:"小姑娘在亲太阳。"我的心中不禁对女儿的这种想法大吃一惊。这是一种多么大敢的想象啊!又有一次:女儿边画边说:小鸟和妈妈一起睡觉,不小心小鸟掉了下来。我十分好奇上前一看:画面上一只大鸟两脚朝天躺在鸟巢中,另有一只小鸟头朝下的掉下来。我问:"这可怎么办?"女儿不慌不忙的说:"鸟爸爸在下面接着呢!"边说边把鸟爸爸补上。我由此得到了启发:画时"说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上《闹元宵》一课,课前学校安排了一次泉州一日游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元宵佳节前泉州的节日气氛,美术教师有意识的带上了数码相机,做了全程的跟踪拍摄。文庙、天后宫、承天寺、开元寺等地方到处张灯结彩,各式各色的泉州特色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还有学生、老师、游人和神态举止等一一成为了我们这一课的创作素材,学生们一边欣赏就一边"说画"了,他们恨不得可以马上回来,将这一些美景都画下来!此外还请学生留意元宵夜那些泉州特有人文化彩街活动:<火鼎公、火鼎婆>、<拍胸舞>、<斗笠舞>、<提线木偶剧>、<高甲戏>等。这么多,这么好的文化传统节目让学生有许多的话要说,而这些话正是他们形象思维活跃起来的表现,我同意他们边说边画。同时美术老师将可以收集到的素材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走马灯式的播放,可以随时触了学生的灵感,而不是让他们一味的模仿。学生在这样的境界中画画,轻松自然;而当他们奇特的想像世界通过自己的画笔跃然纸上时,他们也就兴趣陡升,让绘画的过程成为一种享受。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手舞足蹈,情不自已,思维也随着情感不断迸发出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