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北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2. 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了解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探讨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和内涵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4. 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5. 案例分析:典型地域的人类活动与地域发展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内涵和外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
2. 难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机制,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的成因,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内涵和外延。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和理解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内容。
2. 参考资料: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案例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地图、图片等。
4. 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课堂探究和记录学习成果。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域的人类活动,激发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兴趣。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八、人口和聚落
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原因
对生育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与环境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
概念
人影响因素
口环境人口容量特点
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环中国环境人口容量
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
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分类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迁移
乡村的形成
聚落的形成
城市的起源
自然因素城市的位置分布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职能分类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城市的地域结构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2. 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和内涵。
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4. 实例分析:交通运输线、商业网、人口和城市分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内涵和外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2. 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地理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讲解概念:介绍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和内涵,解释其重要性。
3. 分析影响:讲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4. 实例分析:分析交通运输线、商业网、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表现。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的掌握情况。
3. 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科书。
2. 多媒体课件: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图片、视频等。
3. 练习题:相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练习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
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原因
对生育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与环境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环境因素
对死亡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
概念
人影响因素
口环境人口容量特点
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环中国环境人口容量
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
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分类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迁移
乡村的形成
聚落的形成
城市的起源
自然因素城市的位置分布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职能分类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城市的地域结构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通过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思考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类型与特点3.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因素4. 案例分析:农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工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商业活动的地域联系、交通活动的地域联系、城市活动的地域联系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意义和作用。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2. 讲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讲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类型与特点。
4. 讲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因素。
5. 开展案例分析,分别分析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等活动的地域联系。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2.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类活动,分析其地域联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区域地图等。
2. 图片: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实例图片。
3. 案例材料: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等活动的地域联系案例。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了解本章内容安排和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定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第二章:交通运输2.1 教学目标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作用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交通运输的定义和分类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作用2.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第三章:商业贸易3.1 教学目标理解商业贸易的概念和作用了解不同商业贸易形式的运作和影响3.2 教学内容商业贸易的定义和分类各种商业贸易形式的特点和作用3.3 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商业贸易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商业贸易对地域联系的影响第四章:城市化4.1 教学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过程了解城市化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挑战4.2 教学内容城市化的定义和过程城市化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挑战4.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第五章:区域发展差异5.1 教学目标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原因了解区域发展差异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区域发展差异的定义和原因区域发展差异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5.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发展差异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第六章:信息系统6.1 教学目标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了解不同信息系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分类各种信息系统的作用和应用6.3 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信息系统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系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第七章:人口迁移7.1 教学目标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原因了解人口迁移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挑战7.2 教学内容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原因人口迁移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挑战7.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人口迁移的趋势和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第八章:资源开发与利用8.1 教学目标理解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概念和原则了解不同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8.2 教学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定义和原则各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点和影响8.3 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分析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9.1 教学目标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地域联系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地域联系的影响9.3 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10.1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0.2 教学内容选取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进行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10.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第十一章:互联网与全球化的影响11.1 教学目标理解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分析互联网和全球化如何改变人们的交流和互动方式11.2 教学内容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互联网和全球化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具体影响11.3 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如实时新闻、社交媒体等,展示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实际影响引导学生讨论互联网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十二章:旅游活动与地域联系12.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活动的概念及其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分析旅游活动如何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2.2 教学内容旅游活动的定义和分类旅游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作用12.3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旅游活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旅游活动对地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十三章:农业活动与地域联系13.1 教学目标理解农业活动的概念及其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分析农业活动如何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3.2 教学内容农业活动的定义和分类农业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作用13.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农业活动的地域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农业活动对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十四章:工业活动与地域联系14.1 教学目标理解工业活动的概念及其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分析工业活动如何塑造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模式14.2 教学内容工业活动的定义和分类工业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和作用14.3 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工业活动的地域分布引导学生分析工业活动对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总结本章内容,强化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理解展望未来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理论讨论未来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可能发展趋势1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关键点利用前瞻性文章、预测报告等资源,展望未来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2)掌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了解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差异性;(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与内涵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4.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案例分析5.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意义与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与内涵;(2)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差异性分析;(2)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意义与价值。
四、教学方法1. 地图分析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比较法: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4. 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为什么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与内涵;(2)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介绍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1)分析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案例,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2)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意义与价值。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差异性;(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高中人文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高中人文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①交通运输的作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对外交往,有重要意义。
②通信的作用: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
邮政网络和电信网络是社会活动的“神经系统”,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
③商业、服务业的作用:商业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服务业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现代五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货运应根据货物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
·客运也要根据运距、价格、时间来选择运输方式。
①公路运输:方便、快捷、运量小、运费较高。
机动灵活、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运输对象:活物、鲜货、短程货运、短途客运。
②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但造价较高。
中、俄等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运输对象:运程、数量大、专用货物(家畜、军需物质)。
③水路运输:运量最大、投资少、成本最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历史最悠久。
运输对象: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远程货物。
如:煤、油、粮、盐等大宗笨重货物。
④航空运输:速度最快、效率高,但运量小、运费最高。
运输对象:长途客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
如:急救药品,电子产品。
⑤管道运输: 连续性强、安全、方便、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
运输天然气、石油等。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Ⅰ.交通运输中的线——是交通运输发生最基本的因素A.铁路的建设:⑴中国铁路的建设:①我国第一条铁路:英国人建:1825年上海——吴淞。
自行建设:1881年唐胥铁路。
②铁路运输的作用: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联系;进行文化科技交流,保证国家政治统一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08人文地理考点3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本章节没有考纲要求,已加上。
考点3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国通用考纲要求(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考点透视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2、交通运输和通信②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仍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避开不利条件(山、河、沼泽等),减少工程量,便于维修养护。
此外,技术因素也影响铁路的区位。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c.汽车站:要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d.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因此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
可以综合归纳为:自然因素(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两个方面。
③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线(如铁路、航线)、点(车站、码头)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2014河北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2014河北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201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①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主要方式作用运输业主要是运送旅客和货物,亚欧大陆桥包括两条铁路:一条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主要通过俄罗斯;另一条是东起我国连云港,西至鹿特丹,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便捷的通道。
世界上比较繁忙的航线有四条:北大西洋航线、地中海-苏伊士航线、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航线,北太平洋航线。
邮电通信包括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邮政的任务是通过交通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现在还兼营某些金融业务(储蓄业务,保险业务)以及一些代理业务(代收税款,代发养老金),邮政网络由邮局和邮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电信通信的主要业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商业(服务业) 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的价值,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包括收购、储存、调运、消售,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交通运输和通信①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
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基本概念;(2)掌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能够分析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实例,观察和分析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表现;(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模拟和分析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识;(2)提高学生对地域联系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概念:解释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含义,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如何在不同地域之间产生联系。
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表现:通过地图和实例,观察和分析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表现,如交通、通信、商业、人口流动等。
4. 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模拟和分析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如城市化、交通网络的发展等。
5. 案例分析:选择具体的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具体情况,如全球化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地区间的人口迁移等。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地理》教科书相关章节。
2. 地图和图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相关地图和图表。
3. GIS软件:ArcGIS或Q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思考,如提问:“你曾经听说过哪些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影响?”2. 授课:讲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通过地图和实例展示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表现。
3. 实践操作:利用GIS软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和分析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如城市扩张、交通网络的发展等。
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践操作中的发现,并思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意义和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1课时教案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设计思路】本单元的复习思路是,首先引领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二是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思维建模,学会运用地理思维方式分析解决地理问题;三是通过对典型例题解题思路的分析,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四是通过拓展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拓展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课时: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与交通线的布局 【知识构建】本课时主要知识点有: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如何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本单元的知识框架见图1 【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记忆主要联系方式的特点,尤其是现代交通运输的优缺点,并能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2.理解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掌握分析、评价交通线路布局的思维方式,能综合地、辩证地分析、评价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并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具体地区提出合理布局方案。
3.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训练、分析,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现代交通方式的特点、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
2、复习难点:运用区位理论综合地、辩证地评价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解题方法的分析与掌握。
【课前准备】教师需根据《考试说明》、教材、学生的学情精心编制导学案,认真批阅导学案,查找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学习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并进行归类,决定课堂策略,学生阅读《考试说明》和教材,完成教师编制的导学案,提前梳理主要知识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和疑难点,以提高复习效率。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人类地域联 系主要方式 商业贸易 现代通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发展对聚落、商业网点的影响图1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展示江苏高考题2011年第27题的第(4)题、2012年第19、20题、2014年第11、12题,2015年27题(1)、(3)题,2016年29题,引导学生分析其考点。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2、交通运输和通信③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以京九铁路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c.汽车站:要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d.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因此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以上海港为例,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所需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水流分叉多,河道分散,来自河流上中游的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④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线(如铁路、航线)、点(车站、码头)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及重要性;(2)掌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分析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和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2)认识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概念:解释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含义,阐述其包括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方面。
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
3. 地域联系的影响因素:介绍影响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因素,如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交通通讯等。
4. 地域联系的实际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地域联系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布局、农业发展等。
5.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讨论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地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分布特点和地域联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报告演示法:鼓励学生制作报告,进行课堂演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和案例材料;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报告演示所需设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报告演示中的表现;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 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案例、讨论问题时的思维深度和创新性。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高三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活动的地域了解【知识体系和要点】(一)人类活动的地域了解1.人类活动地域了解的主要方式(l)交通运输概念: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交通运输网络化:一种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不同地域综合运输网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用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2)邮电通信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3)商业狭义: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的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收购是前提、储存、调运是购销时空矛盾的缓冲器,销售是商业活动的终结广义:包括服务业(饮食、旅店、理发、浴池、照相、修理)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交通运输中的线——交通运输发生最基本的因素(l)铁路的建设我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铁路运输的作用: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了解;进行文化科技交流,保证国家政治统一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京九铁路建设的最大意义:激活全国的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仍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避开不利条件,减少工程量,便于维修护养(2)公路和航道的建设航道:内河航道网由天然水系航道和运河组成,莱茵河流经瑞士、法国、德国、在荷兰鹿特丹注入北海。
通过美因——多瑙运河,与多瑙河相连,形成一个庞大的内河运输网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完成交通运输的重要环节(l)港口的建设港口概念: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或停泊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影响区位因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利条件)(2)汽车站和航空港的建设汽车站:接触最多的交通运输点,要以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了解,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航空港:占地广,要有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骚扰性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4.城市交通运输(1)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交流群:51779355
201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①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主要方式作用
运输业主要是运送旅客和货物,亚欧大陆桥包括两条铁路:一条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主要通过俄罗斯;另一条是东起我国连云港,西至鹿特丹,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便捷的通道。
世界上比较繁忙的航线有四条:北大西洋航线、地中海-苏伊士航线、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航线,北太平洋航线。
邮电通信包括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邮政的任务是通过交通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现在还兼营某些金融业务(储蓄业务,保险业务)以及一些代理业务(代收税款,代发养老金),邮政网络由邮局和邮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电信通信的主要业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
商业
(服务业)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的价值,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包括收购、储存、调运、消售,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交通运输和通信
①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
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
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
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②四种交通工具的比较
比较类型运输工具
运费由高到低飞机、汽车、火车、轮船
运量由大到小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速度由快到慢飞机、火车、汽车、轮船
③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以京九铁路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c.汽车站:要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
d.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因此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以上海港为例,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所需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水流分叉多,河道分散,来自河流上中游的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文档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