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中药研究的现状姜廷良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精)

合集下载

携手共进 共创辉煌

携手共进 共创辉煌

肿瘤与免疫药理 、中药药理、新药研发、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 、神经药理 、临床药物治疗监测 、
临床药理 、神经内分泌药理及药理学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研究 。
32
中国药理通讯 2 1 0 1年第二十九卷第 四期
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李学军教授等我校师生共 l 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李学军教授主持 0
也 是 一种 幸 福 。
虽 然 只有 短短 3天 ,但是 本 次 大会 从 召 开 到结 束 都 十分 完满 ,我作 为 一 名学 生 ,也 从 中收
获 了大会报告带来的新视野 ,参加竞赛带来的新知识 ,以及大会温馨气氛 的感染,希望下次有
机会还 能参 与这样 的盛 会 ,也祝愿 我们 中国药理学 会 的明天更 加绚 烂多 彩 。
庆祝北京药理学会 、北京生理科学会 2 1 年度学术会议在京 召开 0 1
潘雪 阳
北 京 大学 医学部 基础 药理 学 系
北京
10 9 0 11
21 0 1年 1 2月 3日,由北京 药理 学会 和北 京生 理科 学会 共 同举 办 的北 京 药理 学 会 、北 京生 理 科学 会 2 1 度学 术会议 在 北京 中医药大 学 召开 。北 京 药理 学会 理 事 长李 林 教 授 ,中国药 理 学 0 1年
在 四个学术报告中,首先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姜廷良介绍了 m R iNA在 中医药研究 中的作用 。姜博士提出,虽然中草药的成分和结构相对复杂 ,但其作用的机制和相关靶点 已有
大量的成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于 miN R A这一科学界新兴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中草药成分也很
可能参与其调节。这为 中草药的研究开拓了新 的领域 ,也对中医药研究工作者提供 了新 的思路。 接下来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 国家实验室生物信息学研究部副主任李梢教授介绍 了网 络药理学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应用。中药具有典型的复方的特点 ,对。在此之后 ,来 自不 同高校或研究机构 ,不同学科 的四位学者进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阅读答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阅读答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阅读答案呦呦,是鹿鸣的声音,典出《诗经》。

打开屠呦呦所著的《青蒿及青蒿类药物》一书,第一页就是那句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

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和她的团队耗时3个月,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

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的综述

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的综述

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的综述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的综述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临床应用经验。

在近几十年的科技创新和医学研究中,中药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热爱和追捧。

本文将对中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中药的发展现状1. 药材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中药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药材资源。

近年来,为了保护药材资源,中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大力加强了对药材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通过种植、采集以及有效合理利用,药材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2. 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对中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研究人员借助现代药物化学、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中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从传统的汤剂制作到现代的中药注射剂、胶囊剂等剂型的研发,中药在科技创新中得到了新的突破和应用。

3. 国际认可度的提高中药不仅在中国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在国际上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药材的出口量逐年增长,中药注射剂等新型剂型也逐渐进入国际市场。

国际认可度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中药的发展。

二、中药的前景展望1. 个性化治疗的趋势随着基因检测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中药有望在个性化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基因检测,医生可以根据个体的基因信息调整中药的配方,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治疗效果。

2.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药与西药的结合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中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缓解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中药也显示出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3. 国际化的进一步推动中药的国际化发展是中药未来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应继续加强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并积极推动中药国际认证和标准的制定,以增强中药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结语: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显示出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中医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中医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中医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中国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背景下,中医药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其发展现状和前景备受关注。

一、发展现状1.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包括《中医药法》等,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2.科研创新: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创新不断推进,涉及药物研发、临床研究、治疗技术等多个方面。

一些中医药研究机构和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成果。

3.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与世界各国的中医药机构和专家保持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播。

4.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药疗效的认可,中医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中药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中医诊所和中药店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增加。

二、发展前景1.保健养生:中医药在保健养生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保健方案,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2.疾病治疗:中医药在疾病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

中医药疗法注重调理人体内部平衡,可以对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3.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与西医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医药可以发挥在疾病预防、康复治疗和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与西医形成互补,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4.国际市场:中国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消费者和医疗机构的关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发展挑战1.标准化建设: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制定统一的中医药标准和规范,提高中医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任务。

2.人才培养:中医药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中医药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中医药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有力支持。

重庆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后面试题。

名士家风两晋南北朝的各个家族,权势虽有大有小,有久有暂,有长有消,但其为“权势”则一,其于家风则有异。

“家风”二字,完全可以对等译为家族精神文化传统。

当时士人好教子弟,诫子弟,以至南北朝之末有集大成式的《颜氏家训》一书,正是向后世传递自家传统,当时又好修撰“家谱”“家录”“家传”之类,也是提醒后世保存家族传统,如谢灵运《山居赋》有云:“家传以申世模。

”便明言以家传申述家族文化模式的用心。

各个家族的家风除有“共相”外,又有相对而异、保持甚久的“殊相”。

何为陈郡谢氏家风的殊相?《南史·谢晦等传》史官评论说:“谢氏自晋以降,雅道相传。

”显然,“雅道相传”便是谢氏特有的殊相。

“雅道相传”四字甚好。

“雅道”是一种精神文化风貌,“相传”正是现代所说的文化传承。

“雅”“俗”这对价值判断,其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在儒学兴盛的汉代,以言行合于五经为雅,以悖于五经为俗。

在老庄玄学流行的魏晋六朝,则以高蹈出尘、任情背礼为雅,以尘务经心、拘挛礼法为俗。

如当时语云“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以偃蹇倨肆为优雅”,可以看出那种喜尚不理政务、任诞放达的价值取向。

在魏晋六朝,雅是名士风流的同义语,“雅道相传”的谢氏家族便得此种精神风貌。

《晋书·谢安传》说时人比谢安为王导,只是“文雅过之”。

王导、谢安都是东晋名相,是王谢两家在政治上的最有成就的人物,也是两家家风的典型代表。

“文雅过之”不仅是王导、谢安二人之异,也是王谢二家之异。

王导的五世孙、南齐名臣王俭曾说: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一人而已。

他也不能不承认在名士风流方面,其高祖王导终不能不让谢安一头。

在我看来,谢氏文化传统的殊相是名士家风,这种家风的精神底蕴是庄老心态,这种心态的结构是重情轻礼。

诚然,在魏晋六朝,名士家家有,代代有,却都不像谢氏那样一以贯之;庄老玄学处处谈,世世谈,始终不绝如缕,而以谢氏最为持久。

中医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医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医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医药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医药研究的现状1. 学术研究的广泛开展: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研究,并投入大量的资源。

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纷纷成立中医药研究中心,开展各类学术研究。

这些研究涵盖了中医诊断、中药治疗、经典文献研究等多个方面。

2.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增加:中医药研究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认可。

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合作研究项目等形式,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并有助于将中医药的疗效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3. 现代技术的应用:现代技术的应用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的引入,使得中医药的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鉴定中药的有效成分、探索中医药的治疗机制等。

二、中医药研究的发展趋势1. 结合现代医学的综合研究:中医药研究正朝着结合现代医学的方向发展。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可以提高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推广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2. 深入挖掘中医药的传统疗法:中医药拥有丰富的传统疗法,这些疗法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未来的中医药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挖掘传统疗法的疗效机制,并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这些疗法。

3. 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为了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中医药研究需要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药物疗效评价以及研究方法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际中医药标准化体系。

4.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为了保障中医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研究人员队伍,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咨询专家委员会第一批建设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咨询专家委员会第一批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咨询委员会 第一批建设项目分组联系表
组别 联系专家 陈凯先 一组 (共17个) 杨殿兴 李曰庆 贺兴东 二组 (共20个) 孟庆云 段俊国 李振吉 三组 (共17个) 张华强 黄龙祥 刘保延 四组 (共18个) 邓文龙 李澎涛 张伯礼 五组 (共14个) 姜廷良 高 颖 上海中医药大学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四川省中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江苏省卫生厅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首都医科大学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召集人) (召集人) (召集人) 单 位 (召集人) 联系省份 (各省研究室数目) 天津(4) 河北(3) 中国中医科学院 (10) 内蒙古(1) 黑龙江(4) 山西(1) 辽宁 (4) 吉林(4) 上海 (6) 江苏(5) (4) 安徽(1) (1) 江西(2) (4) 浙江 福建 山东 湖北 广东
(召集人) 河南(4) (3) 湖南(3) (5) 广西(3) (召集人) 海南(1) (4) 重庆(1) (1) 云南(1) (1) 陕西(1) (1) 青海(1)
四川 贵州 西藏 甘肃 宁夏
陈士林 孙塑伦央单位(4) 交流中心(1) 北京中医药大学(9)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C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C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41分)1. (15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燥热炽热沥青骤雨铀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窒息猝至吹嘘酸渍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踱着轮廓气氛镭钋2. (2分) (2017九上·郑州月考)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罗唣作揖喏喏连声面面厮觑B . 锦幛晨曦芒刺再背起成转合C . 深邃歇晌无与伦比不屑置辩D . 腻歪醋栗恃才放旷海市蜃楼3. (2分)下列有关文学体裁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信客》作者余秋雨,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B . 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C . 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实,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类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俄国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4. (4分)选择恰当的短语填空。

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________,转向________,转向________,转向________!A.这射线的神秘来源B.镭C.他们的镭D.这些微光5.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 . 我喜欢妈妈用和颜悦色的态度跟我说话。

B .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屋里,结果还是被妈妈发现了。

C . 上次的登山路线非常难走,把大家弄得筋疲力尽。

D .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中药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中药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中药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中药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医疗效发挥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采取健全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等多项举措加强中药质量管理,中药质量持续提升。

“国家持续加大中药标准研究投入,构建了更加符合中药特点的评价体系,推动完善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等国家标准以及相关行业标准。

”李昱说,“十三五”期间,我国主导制定颁布了37项中药国际质量标准,促进了中药产业竞争力和行业治理能力的提升。

同时,我国加强中药材源头质量管理,多部门协同配合,多措并举,充分运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优化中药材产区布局,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生态种植基地,促进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生态种植。

此外,我国深入开展中药安全性研究,阐释中药毒性原理,构建中药临床安全风险评控系统,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针对疾病特定阶段、特定人群,开展中药、中西药联用研究,明确用药指征;成立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构建中成药多维度评价技术体系,开展中医药优势病种循证评价;建立完善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系列举措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材的研究及其现状

中药材的研究及其现状

中药材的研究及其现状一、引言中药材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依据一定的采收、加工、储藏、配伍和应用规律制成的中药。

中药材是中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资源基础,也是中药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中药材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二、研究现状1. 现状概述目前,中药材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综合性、高度互动的学科。

在传统中药学的基础上,逐渐出现了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群体,包括化学、生物学、药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

中药材的研究涉及到对其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对其异常现象及其危害的研究、对其标准化建设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以及对其临床应用的研究等。

中药材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前沿性、挑战性和应用前景,对保健品、生物制剂等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中药材化学研究中药材化学研究主要涉及到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纯化、结构鉴定等。

这是研究中药材药效的重要手段。

传统分离纯化技术已经被升级成为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技术,但相辅相成与传统技术结合更为高效的方法也在不断研究中。

中药材化学研究作为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3. 中药材药理学研究中药材药理学研究是研究中药材生物学活性成分对人体机能的影响、药效评价、毒副作用的评价、药物代谢的机理以及中草药与化学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中药材药理学研究是中药研究和药物开发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找到中药材药效的作用机制,并评价其药效。

4. 中药材标准化建设及其质量控制中药材标准化建设及其质量控制是中药材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方向。

该研究方向的目的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控制,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中药材市场体系,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公众健康。

中药材标准化建设与质量控制涉及到各方面的技术问题,如中药材采集、加工、储存、识别、鉴别等,同时也涉及到了政策和行业标准等方面。

5. 中药材临床应用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旨在评价中药材对人体的治疗效果。

最新 中药化学质量发展现况分析-精品

最新 中药化学质量发展现况分析-精品

中药化学质量发展现况分析本文作者:石任兵王永炎姜艳艳王忠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药化学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中药化学研究,如何使中药化学研究成果能更显著地提升中药药物创新水平,能更有力地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是中药化学学科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中医药领域所关注的关键问题。

为此,本文基于中药化学现状分析,结合我们对中药学发展的思考,阐述中药化学内涵、研究领域及其意义。

并提出基于有效物质基础为核心的系统网络药学观念,着力进行中药自然化学、中药制备化学、中药药物化学系统研究,阐明中药药物属性及特性,使中药化学研究成果更具有学术意义与药物应用意义,以引领和推动中药化学学科的发展与中药现代发展。

1中药化学内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并确定中药有效物质基础的学科。

内涵核心是阐明中药有效物质基础。

研究目的是从化学层面揭示中药自然药学属性、中药应用属性、中药药物属性及其特性,以指导进行中药现代研究与药物创新[1]。

中药化学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①中药自然化学研究:即对中药自然产生的化学进行研究。

主要是探明中药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次生代谢化学成分。

具体内容包括化学结构及其类型、理化性质、检识、波谱特征等。

从而阐明中药自然化学成分与其药学属性的关系,并有指导性的发现新的中药自然化学资源。

②中药制备化学研究:即对中药制备中的化学进行研究。

主要是基于中药自然化学资源研究,对其药物成分进行制备,具体内容包括中药提取、分离、结构修饰与改造、生物转化、结构鉴定,以及中药在加工制备过程中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等,确定其应用属性。

以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应用适用的制备技术与方法,制备出所需的有效物质或活性物质,包括提取物、有效部位或有效组分、有效成分、结构修饰物、生物转化物等。

我国中药的研究与发展

我国中药的研究与发展

我国中药的研究与发展
陈可冀;肖培根;姜廷良;刘干中;宋军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奖励》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从采控、捕猎到大规模基地种植饲养.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的机械化生产,从传统理论经验探讨升华到现代化科学水平,我国中药研究和生产历经坎坷.终现辉煌。

今天.它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总页数】8页(P65-72)
【作者】陈可冀;肖培根;姜廷良;刘干中;宋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我国中药商品对日出口位居榜首——2008~2009年我国中药商品对日进出口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J], 于志斌
2.国外中药发展趋向及对我国中药发展的意见 [J], 长庆荣
3.中药产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的构想——对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二) [J], 王北婴;刘保延;王跃生
4.我国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发展战略研究 [J], 田慧丽
5.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证研究——对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价 [J], 马爱霞;李勇;余伯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维善、姜廷良获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

周维善、姜廷良获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

周维善、姜廷良获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奖励》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11月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授予周维善、姜廷良“第四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每人奖金20万元。

rn周维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甾体化学、萜类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

姜廷良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长期从事中药药理研究。

【总页数】1页(P1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3
【相关文献】
1.第二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J],
2.关于开展第二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候选人推荐工作的通知 [J],
3.关于开展第二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候选人推荐工作的通知 [J],
4.关于开展第二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候选人推荐工作的通知 [J],
5.关于开展第二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候选人推荐工作的通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在新世纪随着回归大自然的思潮,人们对绿色食物、绿色药材会更加向往,对健康更加关注发展现代中药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阔的市场及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中药现代化:中药发展、前景、机遇、趋势前言: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药发展现状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XX年代的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种、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多种、多种和多种近XX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亿美元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XX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仅占的%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另外,由于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短缺,过度开发使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我国林麝、黑熊、马鹿等40个种类的药用动物资源显著减少,其中,麝香资源比上世纪XX年代减少了70%;冬虫夏草、川贝母、川黄连等资源被严重破坏,野生甘草蕴藏量减少了80%,常用药材人参、三七的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此外,近年来,随着欧美发达国家植物药销售量大幅上升,我国企业没有抓住机遇在日本,汉方制剂每年销量递增15%以上,日本一家专营中药的厂家“顺天堂”,一年的产值相当于我国全部中药一年的出口额同时,发达国家正在不惜重金加大对中药的研究,对我国中药业的发展也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1很少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一些研究者只是单纯进行化学研究满足于发现一些新化合物对活性则极不重视很少有人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为了能够发现新的化合物或新的结构一些人对有多年临床疗效的中药或民间药兴趣不大宁可去寻找那些新的植物资源而不管它是否有活性或是否有临床经验[1]2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当所谓活性成分研究,多半只是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在测定结构之后,再送至有关活性筛选部门进行活性筛选,碰着算,碰不着拉倒,收效甚微,较少有人采用活性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方法因此,那些含量甚微、又难于分离的活性成分在分离途中可能丢失,丢失了也难于察觉 3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生物学家尽管不断宣布在身体机能、细胞或基因调控方面有新的发现但未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灵敏、简便、可靠的活性筛选体系故化学家即使想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也常常无法实施4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1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5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这种情况更为多见由于西医对中医关于中药功能、主治叙述中采用的深奥难懂的用语理解不一,建立的动物模型或活性筛选体系往往不能正确表达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临床效果,故所得的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不被中医认可,或者认为不能真正体现中医用药的精髓另外,只用单一活性筛选体系追踪分离得到的活性物质也很难合理说明具有适应多样性的中药及方剂的真正作用物质基础现在提倡采用多指标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方剂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但实行起来则存在许多困难 6研究得到的部分成果未能进一步提高或推广应用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往往未能做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或者结构改造,并就结构活性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创新药物的贡献作用不大研究成果未能更好地用于指导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推动中药现代化所起的作用不大中药造成的不良反应由于化学药品频频出现不良反应,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疗效相对稳定、毒副作用小的中药,但是随着中药的应用日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数量也有所增加据与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报道,XX年以前收集到草药不良反应报告计例,XX年底已增至8 例不同于西医和西药,中医讲求辨证施治;中药经过炮制和配伍,也能达到一定的增效减毒的目的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品种,不仅涉及如乌头、雷公藤这类“有毒”或者“有大毒”药物,还涉及三七、川芍、木香、天麻、车前草、火麻仁、白芍、红花、杏仁、何首乌、没药、南沙参、夏枯草、砂仁、贯众、桃仁、柴胡、黄芪、槐花、人参、甘草、当归、麦冬等常用药物中药不良反应的药品品种有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其中又以显效过程短、速度快的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最多有统计结果显示,~年中药不良反应2报告数量占报告总数的 %,其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占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的 %一位专家收集了XX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文章篇,涉及药物种,致不良反应例除单味饮片外,内服中成药发生的品种为46种,例数,占%;外用药品种为14种,例数为50,占%;注射剂25种,例数,占%,死亡数90例(其中雷公藤制剂致死者83例,为~XX年之间的例数)XX年全军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收到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注射液占%根据各年的文献综述,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涉及人体很多器官,发生毒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肝脏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泌尿生殖系统损害、造血系统损害、皮肤、黏膜损害、重金属中毒等对中药的认识存在的一个误区我们坚信中药的毒副作用小或无,更以此作为中药的重要特色,以至于大家在进行中药研究时,注重新剂型、疗效的研究而忽视了毒理的研究,由此造成中药中毒而被禁用的现象屡屡发生如美国禁止含汞、铅、朱砂等成份的中药进口,禁用安宫降压丸、黄连素片、中药救心丸等多种中成药;在英国,禁止使用附子、马钱子、川乌、蝉衣、蜈松等所以在加强中药药理研究的同时,更应注重中药毒理的研究,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要求2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是加快发展的机遇在世界范围内中药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目前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多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全球对天然营养药品的需求正以 70%的年增长率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人口的 80%该组织估计中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XX年内将在全球兴起是政策扶持的机遇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 ,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年)》中药行业的发展已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年)》这是中国*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的政策保障是合资合作的机遇随着国际市场对中草药需求的迅速增加我国中药行业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内外资本关注3的热点国内大批上市公司把投资中药作为企业转型和扩张经济规模的新方向中药产业也被国际资本视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 3中医药发展趋势当前,为使我国中医药工作与现代医学及国际医学发展水平接轨,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有关专家分析预测中医药研究发展的趋势1高新技术的应用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近XX年来生命科学领域有了重大突破,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等其它学科专家运用各自学识和手段进入生命科学领域,初步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为新兴产业提供新理论和技术近十几年来,中医药界采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研究中医中药,包括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受体学说、基因检测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如在脾虚证研究中运用70余种、肾虚证研究中运用90余种指标或方法,揭示脾虚、肾虚证本质 2病证结合的研究如在临床治疗研究中,以病带证、以证带方,病证方药自成体系,易出成果;在基础研究中,建立典型疾病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病与证、证与方药的关系,研究新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3新理论的产生创造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如定性定量辨证思维与方法、生物性肾虚证与病理性肾虚证、隐潜性证、急性虚证、急性瘀证、高原血瘀证、小儿感染后脾虚证、菌毒并治、皮层--内脏--经络学说4创新药物的开发传统制剂的创新--研制新制剂;毒剧药物的研究,筛选有效新药;扩展新药源如海洋药物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如多糖、总甙类班级:级中医班学号:姓名:刘银松日期:-4-154。

2019-2020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隆安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隆安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隆安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想北平(1)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2)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3)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可是我说不出来!(4)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应用现状5300字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应用现状5300字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应用现状5300字【摘要】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所存在的问题的逐步解决、方法更进一步的成熟和完善,它将更广泛地应用于:(1)复方药物的评价,具有直接的、快速的、敏感的、准确的作用等特点;(2)复方药物的机制研究,血清药理学是复方药物的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随着化学分析手段的的完善,复方药物中有效成分的逐步确认,其药理学机制也终将被揭开;(3)老年痴呆等慢性病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和生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研究。

【关键词】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综述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药效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该方法就是将动物灌服给予中药或复方制剂后,在一定时间采集血液、分离血清进行体外药效实验。

1990年,姜廷良教授[1]将它引入我国,之后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中药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国已将它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2],现就其研究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1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1.1对中药解热作用的研究杨奎等[3?4]研究含黄芩、藿香、羌活胜湿汤和九味羌活汤的血清对单核细胞内DNA合成、Ca2+内流的影响,发现:含黄芩血清能明显抑制单核细胞内DNA合成,抑制Ca2+内流,因而能阻止内生致热原的合成;而含藿香、羌活胜湿汤和九味羌活汤的血清对单核细胞的合成的抑制作用依次增强,含香薷血清呈明显量效递增性抑制作用,含羌活胜湿汤和九味羌活汤的血清两者在大剂量时却呈促进作用;对单核细胞内流的影响,香薷的作用较九味羌活汤弱,但均呈量效递增性抑制作用,而羌活胜湿汤则与此相反,在较大剂量时翻转为促进Ca2+内流作用;时效关系表明,九味羌活丸对内流的抑制作用在给药后90min达高峰,对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在给药后30min和90min间较明显,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在给药后120min内呈轻微促进作用。

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发展现状中国是中药发源地之一,中药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

如今,中药在中国及全球的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药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中国作为中药的主要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悠久的传统医学文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对中医药的认可,中药市场持续增长。

许多中药企业在国内外开展业务,有些中药产品也出口到国外市场。

其次,中药的科研水平逐渐提高。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中医药科研的支持力度,许多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积极投入中药研究。

科学家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挖掘和整理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信息,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

同时,中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加强。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促进了中药的国际推广与交流。

许多国家也开始重视中医药的研究与应用,拥抱中药文化,加强了与中国中药的合作和交流。

然而,中药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药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由于中药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加之资源的有限性,一些中药企业存在质量不达标、掺杂或添加其他成分的问题,给用户带来了风险。

其次,中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仍有待提高。

目前,中药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一些中药制剂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存在差异,这给中药研究、生产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综上所述,中药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科研水平也在提高。

然而,中药的质量安全和标准化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质量监管和国际合作,中药才能更好地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第9课《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 (含解析)

第9课《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 (含解析)

第9课《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含解析)八年级上语文《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后附答案)课后巩固•拓展•提升一、基础攻关(分层一,必做)(一)字词关1用楷体字根据拼音写汉字(1)[weimiαo](2)[zaorδ](3)[c uran](4)[zhδuyu](5)[zhixI](6)[chu Ixu](7)[jinpi1ijin](8)[h6y6nyuδse](9)[chirδ]2.根据意思选词语(1):指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2):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3):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4):温度极高极热。

感情和情绪热烈。

(5):突然,出乎意料。

(6):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

(7):形容和善可亲。

3.片段化造句:编一个故事将读读写写的生字词写成一段话(写在作业本上)(二)文学文化常识4.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无误的一项是()《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成功提取了镭。

居里夫人,先后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化学奖。

传记,从叙述人称来看,有自传和他传,本文属于自传。

(三)默写: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一边海民,―o_,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条,。

二、现代文阅读•拓展提升(分层二,部分可选做)棱角屠呦呦王肖潇李璐云痴迷科学,执着不休,这固然是屠呦呦的性情之一,但她还有更多面:她不是海归,只是本土的、中国式的学者;不是完人,只是一个耿直的知识女性。

屠呦呦的故乡在浙江宁波。

她是一个殷实之家的掌上明珠。

当父亲以《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其取名时,便已注定了屠呦呦与青蒿的缘分。

1945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暂停学业。

那时得此病,能活下来实属不易,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

也就在这时,屠呦呦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1年春,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选择了生物药学。

大学期间,屠呦呦学习非常勤奋,在大课上表现优异,后来在实习期间跟从生药学家楼之岑学习,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大剂量用药现象
药 物 药典用量 处方用量 中医杂志 四川中医 当归 6—12 10—20 3—60 10—30 川芎 3—9 20—30 10—30 10—120 白芍 6—15 10—30 10—20 10—30 黄芪 9—30 10—80 10—60 12—50 板蓝根 9—15 10—60 10—30 10—50 金银花 6—15 10—60 10—120 10—30 柴胡 3 —9 10—30 6—30 10—60 生地黄 3—15 10—30 10—20 10—150 木通 3—6 10—30 3—10 10—20 苦参 4.5—9 10—50 10—20 10—30 四川省洪雅县中医院中药用药剂量统计 作者:祝之友,汪世雄[中国药师]
中药用药剂量漫谈
杨付明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药剂量与药物实际用量的差异问题
• 剂量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 临床大剂量用药现象
• 确定用药剂量的基本原则
用药剂量含义的界定
用药剂量公认的含义界定,一是“指在 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例分量”,这种界定有 利于把握方中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确立方剂 中药物的主次关系、理解具体药物在方中的实 际作用和功效。二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 量” ,这种界定相对前者而言,更加贴近其 实质内容。二者均有其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没 有从实质上反映病者实际的吸收量。
其次,剂量与药物功效的关系关键在于不 同的配伍:不同的配伍形式,应该包括两个方 面的意义,一是不同药味的组合而产生的功效 变化,如小柴胡汤,柴胡与黄芩同用,能和解 少阳;柴葛解肌汤中,柴胡与葛根为伍,又能 发汗解肌退热;芍药“与当归、地黄同用,则 生新血;与桃仁、红花同用,则消瘀血;与甘 草同用,则调和气血,善治腹疼;与竹茹同用, 则善治吐衄;与附子同用,则翕收元阳下归宅 窟” ;二是相同药味不同剂量的组合而产生的 功效变化,亦即通过改变方剂中药物剂量而产 生新方,如小半夏汤与生姜半夏汤、半夏泻心 汤与甘草泻心汤、小承气汤与厚朴大黄汤及厚 朴三物汤等.
用药剂量含义界定设想 用药剂量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 指单味药物成人一日的使用量,它反映 按照治疗目的的需要的用量大小;二是 指方剂中药物之间的相对量,它反映方 中药与药之间的比例关系;三是指病人 对药物的实际吸收量,它反映有效成分 作用于人体的实际量的大小。
这样表述,基本涵盖了剂量应有的内 涵,可以反映具体的药物在一张方中的 作用及其药物之间的主次关系,亦能反 映病者实际吸收有效成份而发挥治疗作 用的量的大小情况。从这种意义上而言, 在药理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今天,就要 求我们对药物的有效成份、作用方面、 含量多少等知识有较为熟悉的掌握,并 积极地用于临床实践。
再次,用药剂量与毒性具有直接关系。 用药剂量的大小与药物毒性的有无及大小, 有着直接的关联,诸多即便在常规剂量下不 会产生毒副作用的药物,在大量使用的条件 下,因实际吸收量的增加,使有毒成份蓄积 达到中毒条件,从而产生毒副作用。如多认 为芦荟无毒,但若剂量达到 9 克以上则易致 中毒,致毒成份为芦荟甙、芦荟大黄素;常 以为无毒的威灵仙在 50克以上亦可致中毒, 其致毒成份主要为白头翁素及皂甙类。同时, 药物服用后,其药力有病则病挡之,无病则 作用于人体而产生损伤性反应。这对于有毒 无毒的药物均是如此。
用药剂量与实际用量的差异问题
从影响病者对药物有效成分吸收量 的角度看,其影响因素主要应该包括, 有效成分所占的百分比(k)、有效成 分溶出程度的百分比(r)、服用药液总量 (q) 、用药剂量(d)及煎煮药液总量的多 少(h) 等。如果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起 来,实际吸收量(L)与它们之间的关 系应该是:
存在的问题(思考)
⑴药典法定处方用量范围对中医处方用 药是否具有约束力? ⑵出现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药典规定 剂量和处方实际剂量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 ⑶中医用药特点在剂量,剂量可灵活到 何程度?
确定用药剂量的基本原则 用药剂量的确定涉及多个方面,要确立 切合病情需要的剂量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 古人有“中医不传之秘在用量”之说。到底 如何确定具体药物的使用剂量,个人认为应 总括以下方面。 一是病情需要:药物具有功效多样性的特点, 在具体使用中往往是取其功用的某一个或几 个方面,这就需要根据所治病情的实际需要, 选择适宜的剂量来实现治疗目的。如柴胡轻 剂升阳举陷,中剂疏肝解郁,重剂透表泄热。
L=k*r*q*d/h
对具体药物而言,有效成分所占的百分值 k是相对固定的,对实际吸收量可以认为没有 影响(排除不同质量药物间的差异),服用 药液量q 及药液总量h 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 太大差异,因此,实际吸收量L的大小,主要 由用药剂量 d 及有效成分的溶出程度 r来决定。 二者相较,依靠加大用药剂量来实现提高疗 效的做法,既浪费药物资源,又增加患者的 经济负担。因此, 如何提高溶出程度是提高药 物实际吸收量的关键。
二是药性强弱:药物之偏性有缓 急、功用有强弱之别,为达到预期的 治料目的,须区别药性之强弱而定使 用剂量。如同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的黄连与黄芩,前者较后者药性强, 在一般情况下前者用量多较后者轻。 因此对功用接近的同类药物药性强弱 区别的把握十分重要。
三是毒性大小:有毒的药物往往是治 疗作用较强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在具有较 强的治疗作用的前提下,同时也会造成对 人体的损伤,因此是应该严格把握其使用 剂量的一类药物。在有毒药物中,毒性小 者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的范围略宽,毒性 大者二者间距则小,和在常规下使用无毒 的药物比较,有毒药物的使用剂量切不可 孟浪。如蟾酥内服剂量每次仅为0.015-0.03 克,岂可随意加量?
剂量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首先,用药剂量能改变药物的功效:如 “茯苓用于宁心安神时,其量宜大,可用至 30~60g;利水渗湿之用时,剂量宜中,一般 为15~30g;用作健脾补中时,其量宜小,以 6~12g为好”; “桑白皮6~9g有退热作用, 10~12g有祛痰、镇咳等功用,15g有利尿及轻 泻作用”;“柴胡2~5g用于升举阳气,5~10g 用于疏肝解郁,10~30g主要用于解肌退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