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西汉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史第七章

中国哲学史第七章
24
二 汉武帝之财政危机
1、根据史书记载,在武帝执政期间河南关东等 地出现了两次比较大的灾荒,两次比较大的水 患,赈灾费用每次都在数十亿之多。 2、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挑战。 而战争拼的更是财政,每次战争成本以及赏赐 抚恤花销将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钱,根据据现 代人的估算,当时一个正常年份的财政盈余约 在四十亿到八十亿之间。
25
三 盐铁会议内容
御史大夫:主张盐铁专营 霸道权利 1、经济上增加国家财力 2、政治上打击和限制豪强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3、法律上主张重刑密法
26
贤良文学:王道仁义
1、主张德治教化 治理人民的方法,抑制工商之利而宣扬仁义,不要引导 他们追求财利,这样,古代帝王的教化才能复兴,当今 的风俗才能改变。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 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与民争利。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 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老百姓务农的少了,热衷于工商 业的多了。因而希望废除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 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有利于发展农业,这才妥 当。
2
第一节 以“无为”为“有为”:汉初“黄 老”思想与《淮南子》
一、汉初“黄老”思想 1、 “黄老”:皇帝与老子。 2、黄老政治的最大特点:清净无为。 3、黄老政治的内容: 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减免苛刑、 节约皇室与国家开支、少修土木工程等。
3
4、《淮南子》
1)《淮南子》简介:《淮南子》又名《淮南
12
“尊王攘夷”内容: 一是要维护统一的中央政府,即王权,维护以 天子为核心的统治秩序。 二是要维护华夏文明
13
三、天人感应
以类相感 人副天数 谴告
14
一) 以类相感

中国历代王朝简史

中国历代王朝简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一节中华民族的起源第二节传说中的远古帝王第二章奴隶社会第一节夏朝启——太康——仲康——后相——少康——季杼——槐——芒——泄——不降——扃(不降弟)——胤甲——孔甲(不降子)——皋——发——履癸(桀)第二节商朝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第三节西周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恭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夑(周懿王之子)——周厉王姬胡——周共和行政(14年)——周宣王姬静(47年)——周幽王姬宫涅(11年)第三章诸侯割据和兼并的时期——春秋第一节周室衰微和郑、齐、晋周平王宜臼(在位51年)——周桓王林(在位23年)——周庄王佗(在位15年)——周釐王胡齐(在位5年)——周惠王阆(在位25年)——周襄王郑(在位33年)——周顷王壬臣(在位6年)——周匡王班(在位6年)——周定王瑜(在位21年)——周简王夷(在位14年)——周灵王泄心(在位27年)——周景王贵(在位25年)——周悼王猛(在位不足年)——周敬王勾(中间亡字)(在位44年有春秋五霸之称。

五霸者,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第二节秦国和楚国第三节吴国和越国第四节鲁国三桓、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第四章从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战国周贞定王介(在位28年)、周哀王去疾(不足年)、周思王叔(不足年)、周考王嵬(15年)、周威烈王午(24年)、周安王骄(26年)、周烈王喜(7年)、周显王扁(48年)、周慎靓王定(6年)、周赧王延(59年)。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第一节战国的形成和七国的政治改革第二节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第三节秦灭六国第五章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第一节秦始皇和秦二世第二节秦末起义与项刘灭秦(附录:秦世系表)第六章楚汉相争第一节项羽分封诸侯与刘邦计夺三秦南朝宋世系年号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永初高祖武皇帝刘裕42058360祖籍彭城,迁居京口,汉楚元王刘交之二十一世孙桓玄篡晋,刘裕兵败桓玄,迎晋帝复位,官侍中车骑将军、开府同三司、扬州刺录尚书事。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本)大一上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本)大一上

2015级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说明:一本二本,原则上说都要达到本科的教学要求,一本的同学或二本成绩好的或有志于更深学习的,除掌握红字(黑白打印出来后色彩稍浅的)外还要掌握黑字部分。

蓝字属更高的要求。

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一、教学目的:(一)、了解下列名词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二)掌握下列概念氏族、家长制家庭公社(三)、掌握下列问题1、北京人研究的科学意义是什么2、论证山顶洞人时期氏族制出现的条件3、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状况4、我国原始社会是什么样解体的5、人类社会的几种婚姻形态的演变6、我国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及地域分布。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华夏文明的起源难点:传说古史二篇奴隶社会第二章夏商一、教学目的:(一)要掌握的名词禹盘庚人祭和人殉甲骨文早期国家(二)要掌握的问题1、为什么夏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确立时期2、概述商朝的阶级关系3、商朝手工业发展的状况如何4、为什么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问题1与4;夏商周断代难点:占卜与甲骨文第三章西周一、教学目的:(一)、掌握下列名词周公姜尚国人暴动宣王中兴(二)、掌握下列问题1、西周巩固统治的措施2、西周的宗法制度3、如何理解西周的井田制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问题1与2;难点:井田制第四章春秋一、教学目的:(一)掌握下列名词齐桓公管仲三家分晋城濮之战初税亩“无为”老子工商食官(二)掌握下列问题1、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原因、实质、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为号召?2、弭兵运动发生的背景及详情如何?3、简评孔子、老子4、对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问题目前有几种主要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问题1与3;难点:问题4。

第五章战国一、教学目的:(一)、掌握下列名词李悝变法管仲合纵与连横长平之役都江堰围魏救赵楚辞(二)、掌握下列问题1、试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及性质,并论其与其它各国变法比较的彻底性2、试论秦统一的原因和意义3、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如何,有哪些主要学派,主要观点有哪些重点与难点:重点:整个一章皆为重点,即问题1、2、4难点:问题3。

第七章 训诂发展史

第七章  训诂发展史

(二)学者简介

1、孔颖达——孔颖达(574—648年),字 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是唐代 著名儒家大师之一。贞观年间,他奉诏命 与颜师古等人撰写“五经”义训共一百八 十余篇,号称《义赞》,太宗下诏改为 《五经正义》。孔颖达的注解形成唐代的 义疏派,在语言史上占据重要的要位。

2、吕忱——西晋人。编有《字林》一书。 是一部仿《说文》的字书,对《说文》未 收字多有补益。该书上承《说文》,下启 《玉篇》,六朝隋唐间很受重视,然至元 朝已散佚。清朝始有辑佚。

3、顾野王——南朝梁文字训诂学家、史 学家。著《玉篇》30卷。此书为继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后又一部重要字典,也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玉篇》是字书, 又可用为韵书,是研究古籍不可缺少的工 具书。

郭璞: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东 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 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其代表 作有《尔雅注》和《方言注》。
三、汉代训诂成果

真正以解释文献语言为目的而系统进行 的训诂工作是从汉代开始的。
1、汉代训诂成果汇总


(1)儒家经典的随文注释大批出现。其中 古文经学学派实力最强,出现了贾逵、服 虔、马融、郑众、郑玄、毛亨、赵歧、王 逸、高诱等大批经学大师。 毛亨:《毛诗故训传》
郑玄:《毛诗笺》《礼记注》《周礼注》、 《仪礼注》 赵歧:《孟子章句》等。



2)在习学礼乐的高等教育中,文献阅读 是重要内容。 《礼记·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 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 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 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 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进者说服, 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 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学。

第七章 第四节 蒙学教育的发展

第七章  第四节 蒙学教育的发展

第七章第四节蒙学教育的发展
我国古代一直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早在周秦时代就已经编写了一些有影响的蒙学教材。

《急就篇》:西汉时史游所作,是一部综合性的识字课本,以识字为主,包括多方面的知识。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一)蒙学教材的发展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蒙学起源较早。

最早的蒙学教材见载于西周时代的《史籀篇》,秦代蒙学识字读本《仓颉篇》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范本,西汉时,史游作的《急就篇》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南朝梁周兴嗣的《千字文》以及唐代的《开蒙要训》等。

宋元是启蒙教材繁荣发展时期,开始出现分类按专题编写的现象。

明清时期蒙学教材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

(二)蒙学教材的种类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编写蒙学教材的经验,开始出现分类按专题编写的现象,使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按其内容的侧重点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五类:
第一类是识字教学的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第二类是伦理道德的教材,如吕本中的《童蒙训》、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

第三类是历史教学的教材,如宋代王令的《十七史蒙求》、胡寅的《叙古千文》。

第四类是诗歌教学的教材,如朱熹的《训蒙师》、陈纯的《小学
诗礼》等。

第五类是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教学的教材,以宋方逢辰的《名物蒙求》为代表。

(三)蒙学教材的特点
1、符合初步识字阶段的要求。

2、教材编写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

3、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用字押韵。

4、在进行识字教育的同时进行一定的知识、道德教育。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填空题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填空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填空题七年级上册历史填空题第一章:古代人类和原始社会1. 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2. 人类演化过程中,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

3. 关于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文章有“毛象在月牙泉”。

4. 人类开始使用火类的实物证据是[火堆](#)。

5.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旧石器文化](#),人类开始制作石器工具。

6. 旧石器文化以磨制石器为主,并且在树皮上刻画出人们生活的方式。

第二章:尧、舜时期的中国1. 中国尧、舜时期的国家叫[夏](#)国。

2. 尧帝执政时,实行了[商业水平高度发达](#)的经济制度。

3. 尧帝为了选拔人才,实行了家天下的[科举制度](#)。

4. 尧帝把中国的疆域分为[9个州](#),由贤能的地方首领管理。

5. 舜帝实行的文教改革中,发明了符录,方便人们进行交流。

第三章:夏朝和商朝的兴衰1. 夏朝持续了[50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2. 夏朝灭亡后,商朝在[中部黄河流域](#)建立。

3. 商朝的政权构成包括君主、权臣、[随臣](#)和卿大夫。

4. 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以[青铜鼎](#)最为著名。

5. 商朝末年,发生了暴力叛乱,是[夏商时代的特征](#)之一。

第四章:周朝的建立和发展1. 周朝的国号是[“周”](#)。

2. 周朝实行的国家政府制度是[封建制度](#)。

3. 周朝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其他贵族被称为诸侯。

4. 周朝的统治地区分为[“天子之乡”](#)和“藩国”。

5. 部分国家的权臣侵占太多权力,导致[战国时期](#)的到来。

第五章:战国时期的中国1.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分裂并相互争战](#)的时期。

2.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了六国并建立了[秦朝](#)。

3. 战国时期孔子创办的儒家学派强调[仁、礼、义](#)为核心价值观。

4. 墨子提出了爱和施予兼及天下,[普世爱](#)的思想。

5.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讲究[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地。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7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前2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7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前2

第7章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前206~25年)一、单项选择题1.西汉的主要赋税形式中,征收对象是儿童的是()。

A.算赋B.口赋C.田租D.更赋【答案】B【解析】算赋和口赋都是人口税,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人每年纳一百二十钱(一算)。

口赋是儿童税,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人每年纳二十钱。

更赋始于秦代,汉初仍袭用此法规定,22岁~56岁的男子,都要服更赋。

田租又称田赋,出自《管子·幼官》:“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

2.下列选项中,不是由晁错提出的是()。

A.《削藩策》B.马复令C.《治安策》D.贵粟政策【答案】C【解析】C项,《治安策》是西汉文帝时期,由贾谊所上,内容主要是防止关于诸侯王尾大不掉,建议将诸侯国分成若干的小国,以削弱其力量,即“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A项,景帝前元三年,晁错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巩固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向汉景帝上书《削藩策》。

B项,马复令是关于因养马而免去徭役、赋税的政令,它是汉初鼓励民间养马的一种政策,也是由晁错提出的。

D项,针对农业生产尚未完全恢复,粮食供应一直紧张,经济形势很严峻,社会安定、边防巩固受到危及的形势,晁错又向朝廷上了《论贵粟疏》,这是“贵粟政策”的理论根据。

3.今天的新疆地区是在下列哪个朝代中正式归属中央的?()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答案】B【解析】西汉宣帝时期始设西域都护,西域都护为西汉政府设在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统领西域诸国,推行朝廷政令,维持西域治安。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汉王朝对西域统治的确立。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汉武帝时期削弱诸侯国势力措施的是()。

A.推恩令B.左官律C.平准法D.附益法【答案】C【解析】平准法是集中管理各地运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的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其余三项都是汉武帝时期削弱诸侯国的措施。

5.汉代积极地经营西域地区,在河西走廊设有四都,其中不包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古代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

2.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朝代,由禹建立。

3.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4. 周朝的干支纪年法是古代中国最早的纪年法。

第二章周朝的兴衰1. 周朝分为两个时期,西周和东周。

2.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以礼来治理国家。

第三章秦朝的建立1. 秦朝的统一由秦王嬴政完成。

2. 十三年战国,一统天下,统一成为秦朝。

第四章秦朝的统一1.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制度,例如郡县制度。

2.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第五章秦末的动乱1. 秦始皇去世后,秦朝进入了短暂的权力斗争和分裂时期。

第六章汉朝的建立1. 项羽和刘邦是汉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刘邦最终成为汉高祖,建立了西汉朝。

2.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第七章汉朝的辉煌1. 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重新恢复了中央集权制度。

2. 汉武帝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推行科举制度和设立军校。

第八章民族的大融合1. 中国的民族融合主要是通过战争、婚姻和迁徙等方式实现的。

2. 汉朝在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保护各个民族的权益。

第九章西汉的衰落1. 西汉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例如宦官专权和外族入侵。

第十章东汉的动乱1. 东汉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动乱,如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

2.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他统一北方、削弱各地诸侯的势力。

以上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题的参考答案。

励志故事_第七章

励志故事_第七章

枯树生花“枯树生花”比喻重获生机。

此典出自宋代李石《续博物志》:“枯木一旦生花,花又有汁甜如蜜,人教令食之,遂取此花及汁并食之,食讫成仙。

”从前有一个人,十分喜欢学道。

但“道”是什么呢?道在何处呢?他都不清楚。

尽管如此,因为求道成仙心情急切,他总是成年累月地到四处去寻找。

他进深山、入寺院、过大河,累坏了身体,走肿了腿和脚,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一天,他来到一棵高达数丈的枯树前停住了脚步,好像有什么无形之力把他来吸引住,他心中觉得奇怪,便恭恭敬敬地朝着枯树跪拜。

此后,他每天清晨和晚上都去跪拜枯树,祈求长生不老。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一转眼二十八个春秋过去了,他依旧坚持每天去跪拜祈求。

到了第二十九个年头的开始,他又去顶礼膜拜,他发现枯树开满了鲜花,长得郁郁葱葱,见这种情景,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摘下鲜花来品尝了一下,汁如甜蜜,味道好吃极了。

他一连吃了很多花朵,等到回去之后,他很快就成仙了。

这个故事虽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事物是要变化的。

胯下之辱“胯下辱”比喻有才能的人能忍受暂时耻辱,亦作称赞那些能忍辱负重而终成大器的人。

此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西汉大将韩信在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经常以乞食为生。

淮阴城里屠户中有一个少年欺负韩信,对他说:“你尽管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可你的内心却总是胆小怕事的吧。

”并当着大家面前羞辱韩信说:“假如你不怕死,就来杀了我;假如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用眼看了这少年一下,于是就趴下钻过这少年的胯下。

满市的人都耻笑韩信,都认为他很胆怯。

困兽犹斗“困兽犹斗”形容即使处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仍在尽力挣扎抵抗。

另一种意思,是形容那些失去权势的人,还在作无谓的顽抗。

多用于贬义。

此典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

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春秋时,有一年楚国和晋国作战,由于晋国的几位将军不服从元帅荀林父的命令,最终大败而回。

荀林父却自己请求判死罪,晋景公打算答应他,大夫士贞子劝阻说:“这是不合情理的。

第七章两汉时期的文化

第七章两汉时期的文化

白马寺
●道教的形成
道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 早盛行的种土生士长的宗教, 起源于神仙之说和巫术。东汉 时,原始道教开始产生。
东汉末,道教又分为三大支 派,一支是张角的太平道,在 黄河南北传教;一支是张道陵 的五斗米道,在汉中、巴蜀一 带传教;第三支是以于吉为教 主,在长江下游传教。三派教 徒多为贫苦农民,后来成为农 民大起义的主力。
写出了《汉书》的全部纪、 传和大部分志。后来其妹班 昭和马续补写了八表和天文 志,完成了《汉书》。
《汉书》凡一百卷,八十万 言。上起高祖元年,下迄王 莽地皇四年。从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民族等各个方 面,反映了西汉二百三十年 间的社会状况。是我国第一 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 汉代文学作品从形成上看可分为赋、乐 府诗、散文三类。
●东汉时期主要用于垒 砌墓葬的画像石(砖), 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雕 刻艺术。画像多用单线 阴刻或阳刻技法,内容 有官吏出行图、狩猎图、 战争图,还有农业生产、 煮盐、锻铁、木工、纺 织、宴饮、百戏、烹调 等场面,这是我国最早 的一批浮雕艺术
科学技术
●天文历法:
《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都详细记 载了周天二十八宿的名称和部位。《汉书·五行 志》记载“河平元年三月已未,日出黄、有黑 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 最早的有关太阳黑子的准确记录。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 前期。其中负数、分数计算,联立 一次方程解法等,都是具有世界意 义的成就。全书由二百四十六个算 术命题和解法汇编而成,标志着我 国古代数学的完整体系的形成。
●医学
西汉初年,著名的医学家有淳于意注意把病人 的情况和治疗过程记录下来,为我国最早的“病 历” 创始人。
长沙马王堆女尸和湖北江陵男尸在地下保存了 两千多年,尸体基本完好。证明了当时的防腐技 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东汉时期的医学更加发展。 最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

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2. 掌握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 理解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对中国的意义。

教学内容:1. 西汉开拓西域的原因和目的。

2. 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3. 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汉开拓西域的原因和目的。

2. 组织学生讨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3. 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西汉开拓西域的原因和目的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的记忆。

3. 观察学生对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的了解。

第二章:张骞出使西域教学目标:1.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2.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经历和贡献。

3. 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意义。

教学内容:1.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2. 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经历和贡献。

3. 张骞出使西域对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2. 组织学生讨论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经历和贡献。

3. 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意义。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经历和贡献的记忆。

3. 观察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对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意义的了解。

第三章: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教学目标:1. 了解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3. 理解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对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意义。

教学内容:1.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背景和原因。

2.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3.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对西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背景和原因。

高中西汉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西汉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西汉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影响力深远,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学习西汉历史是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西汉的建立、社会制度、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西汉的建立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统治者姓刘的朝代,是由刘邦建立的。

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击败项羽,建立了西汉,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刘邦在位时废除了秦朝的苛政,采用了一系列宽政措施,使西汉政权得到了巩固。

刘邦死后,他的儿子刘盈继位,史称汉高祖。

刘邦在位期间,实行了简朴的生活方式,并号召臣民恪守礼义。

这些措施都大大增强了西汉政权的统治力。

西汉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使得中国人民摆脱了长期的暴政统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二、西汉的社会制度1.官制西汉时期的官制为三公九卿制。

三公是指宰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九卿是指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仆、少府、太保、宗正、卫尉、大司马。

西汉在官制方面主要是延续了秦朝的制度,并进行了一些改革。

这一制度为后世中国官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土地制度西汉时期的土地制度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明确了三公(皇帝、丞相、御史大夫)、九卿(太尉、丞相…),更多的土地进入了私人手中,也更加削弱了农民力量,土地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土地兼并,不断加剧了社会矛盾。

3.科举制度汉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设立乡试、郡试和京师殿试考试,选拔人才。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普及教育水平,选拔了一批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西汉的经济发展1.农业发展西汉时期,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新的农业技术不断出现和应用。

引进南方的水稻、稻作,种植手工业作为配套产品,为粮食生产提供便利。

2.手工业发展西汉时期,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陶瓷、铁器、丝绸、纸张等各种手工业制品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中丝绸制品在国际贸易中备受青睐,成为西汉贸易的一大特色。

3.商业贸易西汉时期,国家加大对商业贸易的支持,设立市场和商业城市,并且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加快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社会带来了繁荣。

16第二编 第七章 汉代文人诗

16第二编  第七章  汉代文人诗

思考题:
▪ 1、两汉文人诗的创作表现出怎样的形态?为什么两汉文人诗创 作较少? ▪ 2、两汉五言诗的演化轨迹怎样?当时五言诗与非五言诗的并行 说明了什么? ▪ 3、《古诗十九首》里的游子思妇有怎样不同的内心痛苦? ▪ 4、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 ▪ 5、《古诗十九首》的从容涵咏在诗中怎样体现?
▪ 张衡有五言《同声歌》
三、秦嘉、郦炎的五言诗
▪ 秦嘉《赠妇诗》
▪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
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予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悽 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 枕独展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 郦炎(150—177),字文胜,范阳(今河北定兴)人,有 《见志诗》。
第七章
汉代文人诗
第一节 楚声与西汉文人诗
一、楚声 ▪ 西汉初年最早的楚声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鸿鹄歌》。
▪ 楚声多用铺叙,或直接抒情叙事,或比兴寄情叙事,
率真自然,只是篇制短小,与长篇的楚辞难以相提 并论。
二、西汉文人诗
▪ 楚声之外,西汉的文人诗还有三言、四言、五言和杂言之作。 其三言诗有《郊祀歌》的《练时日》《天马》《华烨烨》 《五神》等,四言诗有邹人韦孟的《讽谏诗》《在邹诗》, 邹人韦玄成的《自劾诗》《戒子孙诗》,五言诗有班固祖姑 班婕妤的《怨诗》(一作《怨歌行》)和以五言为主体的李 延年《北方有佳人》。杂言诗有《郊祀歌》的“景星”等。 班固说:“或曰其子孙好事,述先人之志而作是诗也。”见 《汉书·韦贤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107页。
四、其他文人诗
▪ 楚声有梁鸿《五噫歌》(一作《五噫之歌》)、《适吴诗》, 班固《宝鼎诗》《白雉诗》,崔骃《北巡歌》、张衡《四愁 诗》,徐淑《答秦嘉诗》。其中梁鸿《五噫歌》最具影响。 其六言诗如蔡邕《初平诗》,七言诗如马援《武溪深》、杜 笃《京师上巳篇》,崔骃《鸾鸟歌》,均为残篇。

西汉历史简介_中国历史朝代

西汉历史简介_中国历史朝代

西汉历史简介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

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秦末年,项羽、刘邦拥立楚怀王与秦朝抗争。

经过几年的征战,刘项军夺取天下,项羽废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于王侯数十人,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

但刘邦并不甘心居于项羽之下,在谋士张良、萧何,大将军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于公元前二零二年击败项羽,登临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是为汉高帝。

高祖在位七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基础。

前一五九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

吕后前后共掌权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

前一八三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

通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

前141年,景帝卒,其子武帝刘彻即位。

刘彻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曾使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保障了汉朝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但多年的征战使国力下降,于是武帝于晚年停止征战,转而大力发展农业,使西汉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极盛时期达到了顶点。

经过昭帝、宣帝(前73—前48 年在位)两代三十八年的“与民休息”的政策的执行,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的影响了汉帝国的统治,自元帝(前48—前32年在位)起,至成帝(前32—前8年在位)、哀帝(前6—公元1年在位)、平帝(1—6年在位)在位年间,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前。

西汉的故事的内容

西汉的故事的内容

西汉的故事的内容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其间发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本文将介绍一些西汉时期的故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故事1:刘邦的起义西汉的创始人刘邦,曾经是一个贫困的农民。

他为了抵抗当时的暴政,于公元前209年发动了起义,对抗当时的秦朝统治。

尽管面对强大的秦军,刘邦百折不挠,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最终,他成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西汉王朝。

故事2:汉高祖登基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自称为汉高祖。

在位期间,他积极采取措施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

他还采取了许多优秀的政策,如减轻农民税负,延续了秦朝统治时的儒家思想等。

这些政策帮助西汉王朝稳定,并为后来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事3:韩信与刘邦的争斗刘邦统治西汉王朝期间,他的亲信韩信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他与其他将军的关系紧张,尤其是与刘邦产生了矛盾。

韩信因此被刘邦贬职。

但后来,由于韩信所做的贡献不容忽视,刘邦决定重用他。

最终,韩信在战场上展现了出色的能力,帮助刘邦巩固了统治地位,使西汉王朝更加稳定。

故事4:卫子夫和大司马的故事卫子夫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曾经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而当时的大司马是一个傲慢自大的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为了警示大司马,卫子夫以智取胜的方式,安排大司马面对一个无法解开的难题。

最终,大司马被击败,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和傲慢的一面。

故事5:吕后的权力之争西汉时期,刘邦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刘盈继承了帝位。

然而,刘邦的妻子吕后非常聪明机智,并不满意刘盈继承皇位。

吕后为了争夺权力,与刘盈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最终,吕后成功地掌握了实权,成为西汉的实际统治者。

她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如清除政敌,保护自己的家族等,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

以上是西汉时期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西汉王朝的建立过程,也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西汉王朝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段历史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汉历史讲解

西汉历史讲解

西汉历史讲解西汉历史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阶段,这段历史充满了风波和变革。

西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后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本文将全面讲述西汉历史,并试图从中提取出指导意义。

西汉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这一年刘邦成功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刘邦被尊为汉高祖,他对于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他的统治下,国家开始逐渐恢复秩序,改革政治制度,减轻百姓负担,致力于发展经济和农业。

汉高祖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盈即位并被尊为汉惠帝。

汉惠帝统治期间,国家继续稳定发展。

他提倡节俭和谦虚,重视儒家思想的应用,对内加强政治改革,对外巩固边境,消除了国家的各种隐患。

然而,汉惠帝去世后,汉朝进入了一个动荡期。

接连上位的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都在国家扩张和政治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汉武帝。

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大力推行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建立了贞观政治体制,加强了军队和行政管理,使汉朝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

同时,他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匈奴等游牧民族和平共处,确保国境安宁。

然而,随着汉武帝去世,汉朝的衰落也逐渐显现。

汉宣帝、汉元帝和汉成帝的统治期间,国家陷入了官僚主义和权臣干政的困扰中。

内忧外患不断增加,造成了财政困难和社会不稳定。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著名的王莽篡位事件,王莽以其独裁的方式掌握了政权,但他的统治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稳定,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导致西汉王朝的灭亡。

西汉历史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教训和启示。

首先,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政权的命运取决于其治理能力和对国家利益的忠诚。

西汉王朝的兴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西汉历史也教育我们要时刻警惕权力的腐败和巩固集权带来的不利影响。

最后,西汉历史也提醒我们,只有在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我们应该从西汉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行改革,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努力。

历史初二上册第七章教学方案

历史初二上册第七章教学方案

历史初二上册第七章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历史初二上册第七章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进和发展;2. 了解和掌握秦朝和汉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秦始皇帝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 秦汉时期的国际交流与贸易;3. 汉武帝的改革与发展;4. 西汉的边疆防御与北方游牧民族。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秦始皇帝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 开篇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秦始皇陵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对秦始皇有什么了解?2. 学习秦始皇帝的生平及其政策(25分钟)第一段:秦始皇的即位和实施一统天下政策第二段:统一货币和文字,修筑万里长城和修骨殿第三段:焚书坑儒和兴修灵渠3. 进行课堂智力游戏(10分钟)分组比赛,每组列出秦始皇帝对中国影响的正反面,以及你对秦始皇帝的评价。

4. 总结讨论(10分钟)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总结秦始皇的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第二课时:秦汉时期的国际交流与贸易1. 复习上节课知识点(5分钟)提问学生关于秦始皇帝及其影响的问题,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2. 学习秦汉时期的国际交流与贸易(30分钟)第一段: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第二段:汉武帝的西域战争及其背后的经济目的第三段:罗马帝国与汉朝的贸易往来3. 小组合作练习(15分钟)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析秦汉时期国际交流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并准备小结报告。

4. 小组汇报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报告,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观点。

第三课时:汉武帝的改革与发展1. 复习上节课知识点(5分钟)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复习问答,激发学生对于秦汉时期的记忆,并引导他们关注汉武帝的改革。

2. 学习汉武帝的改革与发展(30分钟)第一段:汉武帝的内政改革,包括都城选址、农田水利和均田制度第二段:军事与外交政策,包括设立西域都护府和朝贡制度第三段:汉武帝对文化教育的支持,包括创办国子监和学官制度3. 进行思辨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针对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学生以提问的形式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西汉历史讲解

西汉历史讲解

西汉历史讲解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始于公元前206年,终于公元前9年,共计197年。

西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之一。

西汉的建立是由汉高祖刘邦发动的农民起义所引发的。

在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在其他农民起义领袖的帮助下,成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汉朝的统治。

他自己成为汉朝的皇帝,号称汉高祖。

刘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他的统治,包括赏罚分明的政策、实施仁政、消除私党势力等。

汉高祖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盈继承了皇位,成为汉文帝。

汉文帝继续巩固他父亲的统治,推行儒家经典的教育政策,并且改革了官制、税制等制度。

汉文帝去世后,他的儿子刘恒继位,成为汉景帝。

汉景帝在位期间,中国的经济繁荣,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

汉景帝去世后,刘启继位,成为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期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军事力量,并且促进了国内外的经济发展。

汉武帝还派遣了张骞出使西域,并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交流。

汉武帝去世后,汉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称为汉宣帝和汉元帝时期。

然而汉元帝去世后,汉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

一系列的皇帝更替和权力斗争导致了汉朝逐渐衰落。

最后,在汉平帝时期,西汉朝宣告灭亡,被东汉朝所取代。

西
汉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汉武帝的改革政策,开辟了丝绸之路等。

西汉朝的灭亡也标志着中央集权政治的终结,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与战乱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