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西汉建立和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年版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义务教育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年版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 (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 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一、楚汉之争
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双方: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目的:争夺国家统治权 结局:刘邦取得单最击终此处胜添利加标题
士兵复员返乡务农 减轻农民赋税
释放奴隶为平民 减免徭役和兵役
增加农业劳动力 稳定民心鼓励生产
二、汉初之策
政策: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作用: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 和平的环境,有利于民族融合
二、汉初之策
休养生息
和亲政策
影响: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的汉朝初期,在 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
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力量由弱变强
势力强大 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一、楚汉之争
思考一下,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呢?
注重收揽民心
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善用人才
运筹帷幄不如张良 治理国家不如萧何 统军作战不如韩信
一、楚汉之争
汉王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西楚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京》
三、文景之治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轻徭薄赋,减轻赋税和徭役,三十税一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 其於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37张PPT)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37张PPT)

项羽大破
秦军后,听说
刘邦已先入关 (
BC
(有约“先入 20
咸阳者为
6
王”),非常 年
——BC
恼火,项羽怒,
欲杀刘邦,设
鸿门宴,刘邦 20
逃后养精蓄锐,
2 年
)
反攻项羽,最
后项羽被打败,
乌江自刎而亡。
鸿门宴
楚河汉界
鸿沟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垓下之战
乌江 自刎
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人物:“西楚霸王”项羽
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即位,定都长 安,史称西汉。刘邦公元前195去世,庙号 太祖,谥号高皇帝。
汉代新乡原阳四丞相
▪陈平——奇计安邦大谋善终 ▪张苍——长命百岁精于历算 ▪周勃——军功卓著定国安刘 ▪周亚夫——治军有方削平七国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1/15 1/30
0
1/30
秦朝
刘邦 文帝二年 文帝十三年 景帝元年
材料四:秦至汉初服徭役概况 (秦)一年数次;服徭役年龄从17岁开始。 (汉)文帝景帝时期;三年一次,服徭役年龄从20岁开始。
根据材料,指出秦至汉初赋税演变的变化趋势,并归纳汉文帝、汉景帝关 于赋税与徭役的共同措施。
变化趋势:对于赋税征收愈发减少,民众负担减轻; 共同措施:进一步减轻赋税与徭役。
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 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
秦的暴政、长期战乱
刘邦建立西汉(背景)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
休养生息政策(措施)
“文景之治”(影响)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措施)
汉高祖
文景时期
兵罢皆归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

二、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
2.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汉书·景帝纪》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一说:文景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出现这样 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答:局面: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的“文景 之治”局面。 原因: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经济逐步恢复,国 影响 家局势稳定下来
汉文帝、汉景帝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 息
②进一步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出现“文景之治”
二、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
秦 朝
刘 邦
轻徭
秦朝
17岁起,每年数次
文帝景帝 20岁起,3年一次
薄赋
秦朝 高祖
1.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刘邦汉高祖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向)使 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陆贾
二、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
2.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时期
汉高祖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措施
③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 民的赋税 ④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汉王·刘邦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的建立
◈时 间: 公元前202年 ◈定 都: 长安(今陕西西安) ◈开国皇帝: 刘邦(汉高祖)
▲西汉长安城出土“汉并天下”瓦当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2年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统治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31页)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31页)

☞公元前196年的一天,刘邦衣锦还乡。 在宴请乡亲父老时,他一边敲击乐器, 一边吟诵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 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就是《大风歌》。诗句体现了刘邦当 上皇帝后的志得意满,以及对严峻现实 的担忧。刘邦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面 临怎样的统治局面?又有哪些担忧?带 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史记·高祖体纪》书影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2版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楚汉之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 治”,知道西汉从建立、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新课标新教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CONTENTS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的战争性质的变 化,了解楚汉之争及其过程。
——班固《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思考,西汉初期是种怎样的社会状况?造成这样的原因?
状况: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二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汉初形势 此时汉高祖刘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他采取哪种措施?
1 背景: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2.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 用。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3.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 景之治”的表现,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三.“文景之治”
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新课标新教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农民阶级
封建统治 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 秦末农民战争
统治阶级内部 争夺帝位战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刘邦善说用张人良、才萧何、韩信都是
人杰,自己不如他们,但“吾能
考辞虑官别归家人。的意见。 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 邦
公元前232—前 202
秦降王引子兵婴西失,屠民烧咸心秦阳宫,室杀,
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
妇女而东。
据军《史纪记严》明记载,刘邦入咸
阳死后,得,伤民人约心及法盗三抵章罪:,“余杀悉人除者 公元前256—前195
汉高祖:我们已经打下了天下,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坐稳天下。
大臣甲:如今天下初定,社会动荡。臣以为要加强法治,严加 管理,使天下太平。 汉高祖:是啊,维护社会秩序也是当务之急啊!
大臣乙:严刑峻法会使天下更乱,短命的秦朝就是活生生的例 子啊!臣以为要推行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4页的相关内容,小组合作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况。
问题思考:根据材料,说出西汉之 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以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社会状况: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萧条,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情景剧 (主要人物:汉高祖和大臣 场景:在大殿召见群臣)
项目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起义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楚汉之争
帝位之争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 级内部争权 夺利的斗争
思考1: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结合材料,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
项 羽
刚愎(bì)自用 十范分增固受到执项自羽信猜,忌不,
西汉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共21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共21张PPT)

解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公元前2世 纪是从公元前199年至公元前100年,此段时间正是西
汉政权存在的时间,故选择B项。
答案:B
(2)实施原因: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 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 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主观
上,汉高祖的布衣将相们出身低微,亲身参加过推翻秦王
朝的起义,因此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重研究如何 避免重蹈覆辙,同样出身低微的刘邦接受大臣陆贾的建议, 实施了行仁义、重教化的宽舒政策。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 影响 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 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易错误区
【误区警示】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
原因是同情劳动人民。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汉初统治者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是同情劳动人民,而是为 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巩固西汉统治。
3.面对汉初的情况,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对我们现在有什么启示? 使农民安定下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能使 社会秩序安定,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
考点 西汉的建立
例 (湖南邵阳)史载,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现
了西沙群岛并且在南海航行。该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商朝 C.南北朝 B.西汉 D.隋朝
方法技巧 绘制图示记忆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皇帝 汉文帝和汉景帝
统治策略 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 措施 轻徭薄赋 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
降到了三十税一
减轻刑罚
措施 提倡节俭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
结合课本和材料,说说惠帝、吕后如何对待休养生息政策,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惠帝刘盈即位后,继续奉行这一政策……曹参任丞相后,沿袭前任丞相萧何的做法,无所变更,史称“萧规曹随”。惠帝死后,高祖皇后吕雉临朝称制。吕后虽重用吕氏,大封吕姓子弟为王、侯,诛杀刘姓宗室,但政治上仍然奉行无为方针……惠、吕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下面这则材料包含哪些历史信息?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立刻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立刻得之,宁可以立刻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结果是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项目
秦朝
汉初
统治政策
赋税沉重(三分之二)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等
轻徭薄赋(十五税一)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鼓励耕织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去民心
用人
广纳贤才,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势力不断壮大
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实力逐渐削弱
结果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

忌,辞官归家。
他们,但“吾能用之,此
刘 邦
吾所以取天下也”。
引兵西屠咸阳,
据《史记》记载,刘
公元前232—前 杀秦降王失子民婴,心烧秦 邦入得咸民阳后心,约法三章: 公元前256—
202
宫室,火三月不灭,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
前195
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罪,余悉除去秦法。”
任务2:你从秦朝灭亡和项羽战败这两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评价是:...
文帝景帝的史官发言: 文帝景帝的措施有: 发展与创新的表现是:
的表现。
大 汉 史 官 论
汉高祖的史官专场
高祖的史官发言: “高祖的措施有:
评价是:...”

活动一:阅读教材,勾画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 并进行评价。
①“兵皆罢归家”士兵
大 返乡务农;
汉 史
②释放奴婢为平民; ③鼓励农业生产; ④减轻农民赋税(十五
2.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
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
D.版图拓展
连连看
兵皆罢归家。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 庶人。
农,天下之大本也。……今兹亲率 群臣农以劝之。 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 身(免徭役)。 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作业:
设计一封来自汉朝的明信片:收集有关汉朝休养 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资料,双面制作。
课堂训练
1.《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
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表明当时的社会境况是()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31张PPT+视频)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31张PPT+视频)

C.结果
D.影响
3.(2023合肥庐江七上期末)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
B 和价值的评判。下列下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B.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D.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随堂训练
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 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 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 ,虞姬为楚霸 王起舞,含泪唱: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 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 自刎,死后葬于垓下,只见项羽站在一旁,呆 若木鸡,只有眼中的泪水不断地往外涌出。项 羽手下的将士见了,都失声痛哭起来。
三、文景之治
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
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文、景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汉长书,·人食民货生志》活 “至武帝之初七十安年定间,,出国现家“亡治事平,之非世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文景 之治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
第11课
随堂训练
课堂经典例题
第11课
1.(2023无锡锡山区七上期末)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
A 序。西汉建立的时间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哪一段?(

前300年
前200年 前100年
公元元年
100年
200年
300年
前3世纪
A.前3世纪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17张PPT).ppt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17张PPT).ppt

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
民无藏盖。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第四上》 (第4册)1127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汉高祖的修养生息政策P64
“文景之治”
汉初,大臣陆贾在汉高祖面前经常谈论《诗》《书》
中的治国道理。汉高祖反感地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 《书》!”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向)使 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汉高祖认为言之 有理,让陆贾专门著书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P64
1. 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能够安居乐业; 2. 提高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恢复发展; 3. 粮价大大降低,社会安定; 总之,休养生息政策使汉朝的统治进一步巩固。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汉高祖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P64
译文:汉朝兴起,一举改变了秦朝烦琐严苛的统治政策,与民休息。 汉文帝更是提倡恭俭,景帝继续遵循高祖、文帝的政策,五六十年 之间,改变了旧的风俗习惯,民风淳朴厚道。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知道西汉的统治,认识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的历史意义。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P63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1.楚汉之争
时间:
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
作用
增加了农业的劳动力。
稳定民心,促进农业生 产的恢复和发展。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23张PPT)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23张PPT)
3.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②它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③它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4.项羽在_巨__鹿__之__战________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__公__元__前__2_0_7_年____,刘邦率军 直抵咸阳,秦朝灭亡。
C.农民大起义
D.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随堂检测
3.汉高祖下令“兵罢皆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
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材料描述了休
B 养生息政策的( )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4.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伍税一”,即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
上交国家。与秦代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汉高祖这一做法有利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 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 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景帝纪》
文 景 之 治
①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 增长,人民生活安定。
②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叁、“文景之治”

这一时期,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关 史
宝;50多篇简帛文献,涉及先泰
素 纱
帛 画
至西汉初年的政治、军事、思想、 文化和科技等内容。更令人称奇 的是,辛追夫人的遗体保存2000

多年而不腐,她的外形完整,头

发、眼睫毛等尚存,堪称世界防
腐史上的奇迹。
叁、“文景之治”
经过几十年的营建,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 汉景帝时,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 规整,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热闹繁华。 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3张PPT)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3张PPT)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3张PPT)(共23张PPT)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汉朝瓦当第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01.西汉建立盼盛世02.休养生息治盛世03.文景之治现盛世目录西汉建立盼盛世011、时间:2、建立者:3、都城:一西汉建立盼盛世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西汉资料卡残破的帝国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万金。

——《史记平淮书》西汉建立盼盛世秦的暴政和战乱;3.汉初的统治者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1.根据材料,说一说汉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形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2.当时的社会处于这样境况的原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渐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贾说刘邦修养生息休养生息治天下02休养生息政策休养:休息保养。

生息:人口繁殖。

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保养民力,增加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阅读课本,找出汉朝休养生息的措施休养生息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隶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轻徭薄赋1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4 提倡勤俭治国材料一汉兴,扫除沉苛,与民休息。

——《汉书.景帝纪》材料二 1 兵皆罢归家,…以有功劳行田宅。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ppt课件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ppt课件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课堂小结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课堂练习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
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 受,并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他修建自己陵墓,要求不许 用金、银、铜等装饰。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得民心者得天下 被封为为汉王
项羽虽有谋士范增而不能用,独断专行,大肆烧杀,越来越孤
立。垓下之围,最终乌江自刎。
刘邦注意联合反对项羽的势力,并有关中作为稳定的后方,兵力粮 食能不断补给,势力渐强。重用萧何、韩信等人才。取得胜利。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任务: 请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关于西汉王朝建立的“三要素”
2/3 1/15 1/30 1/30
免除
徭 秦朝 役 文景时期
17岁始,一年数次 20岁始,三年一次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景帝元年
1/30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文帝视频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文帝霸陵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相关史事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 他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官 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有人进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 还下诏宣布不接受献礼。修建 陵墓时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 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形势很严峻啊!怎么 办好呢?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01知识管理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________。

社会状况: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

如何恢复和发展________,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政策:________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________的政策。

措施:让________还乡务农,将________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作用:使汉初的________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文景之治”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________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

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经济政策中的体现,不是儒家思想。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诗句中的“汉祖”是()A.嬴政B.项羽C.刘邦D.李斯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3.汉初统治者比较节俭,体恤民情,与民休息,且都很注重生产,其客观原因是()A.秦亡教训B.居安思危C.经济萧条D.文治天下4.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5.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知识点3“文景之治”6.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书•食货志》
翻译:人吃人,死者过半。皇帝的马车都配不 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从这则材料你可以得 出怎样的结论?
汉初经济萧条
财经报道
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初经济萧条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 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治国之策
汉初统治者们采取了哪些 措施来发展经济?
二、修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观察和思考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 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 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 得衣食物。
第11课 西汉建 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刘邦建国的基本情况,知道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2.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通过分析“文景之 治”出现的原因,提高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 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重点】 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表现
上常衣绨(ti)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夫 人,令衣不得曳(ye)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 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 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 何以台为?”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观察和思考
汉高祖刘邦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一、教材分析1.本课立意本课讲述楚汉之争后建立了西汉王朝,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并取得成效,出现了治世局面,引导学生了解汉初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采取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的政策,对西汉初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意义。

2.子目间逻辑关系本课共三目,分别是“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第一目讲述秦朝被推翻后,为争夺对全国的统治权,项羽与刘邦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西汉王朝。

第二目介绍了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措施及作用。

第三目讲述了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三目之间是递进关系,楚汉之争的结果是西汉的建立,西汉建立之初的残破局面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稳定了新建立的王朝,而“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是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二、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三、学习目标1.知道楚汉之争的史事,理解西汉的建立对结束战乱、重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2.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汉初实行该政策的原因;归纳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从秦末、汉初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作用。

3.了解“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结合汉文帝、汉景帝的施政措施探讨该局面形成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能力,理解统治政策顺应时代需要并能得到有效贯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文景之治”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史料研读法、教师讲解法、情景演绎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提问:第一组图片告诉我们哪些信息,第二组图片人物不同的表情反映了什么?学生回答:第一组反映了西汉统一全国以及长治久安的寓意。

第二组左图庄严肃穆,体现了秦朝的赫赫军威;右图恬淡的笑容是西汉百姓幸福生活的写照。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过渡语:汉初面临着社会状况惨烈的局面,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此后汉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局势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请看自学指导三。
自学指导三:文景之治
1.文景之治的背景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西汉建立的背景以及首要任务。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西汉建立的知识点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过渡语在秦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的影响下,汉初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物价飞涨,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汉朝会采取怎样的政策来应对呢?请看自学指导二。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答题,核对答案,讲评易错题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答题,核对答案,讲评易错题。
要求:
1、独立完成
2、依据答案自主纠错
时间、都城、开国之君
西汉的建立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让士兵还乡务农
背景
内容
释放奴婢为民
休养生息政策
重视农业
影响
表现Leabharlann 措施文景之治学情反馈
2.文景之治的内容
3.文景之治的表现
三分钟后,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老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学习。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
1、文景之治的内容
2、文景之治的表现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文景之治的知识点还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背诵清单】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背诵清单】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背诵清单】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1)目的:项羽、刘邦二人为争夺帝位。

(2)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3)刘邦取胜的原因: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而项羽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失去民心。

补充:秦朝灭亡和刘邦取得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西汉建立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2.具体措施:(1)下令“兵罢皆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为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劳动力。

(2)鼓励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3.影响:使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4.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三、文景之治1.形成原因:(1)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

(2)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文景之治的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

【当堂训练】1.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针对上述情况,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恢复经济发展推行了()2.汉文帝是西汉初年著名的皇帝,下图是汉文帝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这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是()A.重视农业B.轻徭薄赋C.勤俭治国D.减轻刑罚3. 《汉书》中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这反映的治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皇之治D.康乾盛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王珪的《咏汉高祖》中的诗句: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汉朝。

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

对此,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内容探究】
一、西汉的建立
师:阅读课本第55页“材料研读”的内容,根据材料,说一说,西汉建立之初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
生:(1)境况:残破荒凉,经济萧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

(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师:由于秦朝的暴政以及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那时牲畜奇缺,甚至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有的将相只能乘牛车。

师:阅读课本第54页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面对如此萧条的状况,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做?汉初的统治者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师过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休养生息政策
师:阅读教材第55页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第一,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哪些?第二,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2)作用: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使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多媒体课件展示汉代耧车(模型)]
师:这是当时的先进农具,使用这种播种农具,省工省力,播速提高,行距统一,便于锄草、收割。

耧车是汉代农业恢复和进步的有力证明。

师过渡:前面我们提到汉高祖之后,他的继任者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那么汉高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是如何得到延续和发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部分“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师:阅读课本第55页,归纳“文景之治”的措施。

生:文帝和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师: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树立榜样。

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

他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

展示材料:
材料: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来,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

——《盐铁论》教师讲解翻译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参照这则材料想一想,文帝和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有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呢?如果有,具体表现在哪里?
生:有。

具体表现在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

师: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展示材料:
材料: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教师讲解翻译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联系司马迁对“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对比汉初残破的情景,想一想,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取得的成果对汉武帝时期的兴盛有没有起到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前后执行了六七十年,不仅巩固了西汉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所有的政策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经济基础,正是有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使汉朝的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有了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实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的建立
2.汉初社会状况
二.休养生息政策1.内容
2.作用
三.“文景之治”1.措施
2.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