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用评级机构视角谈中国信用制度的完善.doc

合集下载

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研究

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研究

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评级体系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是企业、金融机构还是个人,都需要通过信用评级机构来获取自己的信用等级。

这对于提高信用的重视程度以及确保经济秩序的稳定性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信用评级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研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信用评级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信用评级体系的概念、信用评级体系的作用及意义、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一、信用评级体系的概念信用评级体系是指一种对金融机构、企业、机构或个人的能力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评估的体系。

其评估指标可以包括财务状况、信用历史、流动性、市场份额等多个指标。

评级结果往往会以字母等级的形式表示,如AAA、AA、A、BBB、BB、B、CCC、CC等。

二、信用评级体系的作用及意义信用评级体系的作用是在保证金融机构、企业、机构或个人经济安全的同时,也可以提供给投资者比较有效的参考信息。

通过信用评级,投资者可以了解到不同企业、机构或个人的信用风险等级,从而对投资进行决策。

除此之外,信用评级还可以帮助信用市场的发展。

通过评级,市场运营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号以便管理风险并发行贷款。

同时,评级结果也可以有效的促进银行的资本市场发展。

三、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尽管信用评级体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评级需要的标准不够规范,导致评级过程不可靠。

2.评级结果过于单一,不利于对个体差异的表达。

3.评级过于妄自尊大,导致评级结果过于一致,面临着话语权孤立的问题。

4.评级风险持续性不够,可能存在羊群效应。

5.交易的质量与交易的量的平衡问题。

四、完善信用评级体系针对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完善。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制定更加规范的评级标准,提高评级的可靠性。

2.注重个体差异的表达,避免评级结果的单一性。

3.促进评级机构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共识,避免评级结果过于一致。

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信用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经成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加强社会文明建设、维护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用体系的定义与特征信用体系,是指由信用诚信主体、信用评估机构、信用信息传输与查询机构、信用监督与管理机构以及信用奖惩机制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复杂系统,其中包含多个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府机关等,同时,还包括多种机构,包括信用评估机构、信用信息查询机构、信用奖惩机制等,这些机构协同工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多元化:信用体系中涉及的主体和机构不止一种,而是多个主体与机构共同构成的。

2. 公正性:信用体系的奖惩机制应该是公正公平的,能够建立起公正的评估机制和奖惩机制,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公正的评价。

3. 长期性:信用体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与企业的信用得分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信用建设需要通过长期的不断努力来实现。

二、信用体系的重要性1. 有助于提高社会信用水平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帮助提升社会的整体信用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信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一,信用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诚信水平,构建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从而提高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 能够促进公平与正义信用体系可以帮助提高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公正可靠的信用评估和奖惩机制,促进人们通过努力、创新来获得更好的社会回报。

3. 推动可持续发展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制定符合社会实际的信用标准、规范信用评估行为,能够推动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整个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稳定发展。

三、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1.建立可靠的信用评估机制要建立起可靠的信用评估机制,需要制定出符合现实的信用评估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可靠。

我国信用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我国信用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依赖。就内涵而言, 诚信原则是 以模糊 的公平要求
为 内容 的规则 。就外 延 而 言 , 信 原 则具 有 不 确 定 诚 性 。2 是在 这 种 基 础 之 上 , 合 我 国市 场 经 济 的 -正 结 现实 , 才有必 要且 有可 能建立 我 国 的信 用制度 。 再 次 , 国信 用 体 系建 立 的法 制 基础 和社 会 实 我
但在现实市场经济活动 中还存 在着诸多缺 陷。而
且, 随着 市场经 济 的发 展 , 也 不可能 穷尽 所有 问 法律
收 稿 日期 :0 6一l 0 20 0— 8
作者简介 : 侯怀 霞( 94一) 女 , 海政法 学院教授 , 16 , 上 主要从事经济法 、 商法 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国信 用 制度 完善 的主要措 施 应 当是 : 立信 用观 念 和信 用 意识 ; 强 企业 信 用 的构 建 ; 树 加 强化 信 用 立 法和执 法 , 建立有 效 的信 用规 范体 系 ; 重建政 府信 用 , 立行 政权 威 ; 范和 加 强政 府 对信 用 和信 用 树 规 管理行 业的监 督和 管理 ; 立信 用管理 的 民间机构 , 建 发展 信 用管理教 育和理论研 究等 。 【 键词 ] 信 用制 度 ; 用基 础 ; 关 信 制度 完善 ; 法律规 制
来看 , 政府经济职能的强化, 诚信是基础。由于政企 分开 , 政府 的经 济 职能 还 没 有 完全 到位 , 因此 , 信 其
其 《 义 务》 把 F e 释 为 “ 其所 言 谓之 论 中, i s解 d 行 信” _此语相 当 于汉语 的“ 。 l 言必 信 , 必果 ” 行 。而
B u i s则 译为 “ oa d Fe 诚信” 。在 盖尤斯 的 《 学 阶 法 梯》 在《 中, 查士丁尼 民法大全》 “ 中, 诚信” 一词都被 大量使用 。而后在德 国、 瑞士 、 奥地利 、 本 等国家 日 民法典 中都 规定 了“ 诚信 ” 原则或制度 。并将 “ 诚 信” 原则作为民法典的“ 帝王条款” 。我国民法继承 大 陆法 系后 , 法 和法 学 理 论都 通 过 日本受 德 国的 立 影响很大。因此 , 我国确立信用 制度具有较坚实 的 历史 渊源 基础 。 信用 , 在法律上表现 为诚信原则 。 就诚信原则

信用评级体系的研究与完善策略

信用评级体系的研究与完善策略

信用评级体系的研究与完善策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评级体系已成为金融市场和企业发展的核心。

然而,传统的信用评级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局限于信用等级分类、缺乏定量分析等。

为此,研究和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是当前重要的任务。

一、传统信用评级体系的局限性传统的信用评级体系主要基于信用等级,将债券、企业等主体按照信用等级別进行评级,难以进行更加精准的评价。

一方面,由于信用等级的分类较为稀疏,容易出现评级误差。

另一方面,由于信用等级的数量有限,难以对信用风险进行更加细致的评估。

此外,传统的信用评级体系缺乏定量分析,无法对信用风险进行准确的测算。

传统的信用评级主要借助专业评估师的定性判断,以及公司财务报表等资料的分析,而对市场监管的信息、市场情况和不可控因素等因素的影响缺乏考虑。

二、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策略2.1 多元化分析方法为了更加精准地评估信用风险,我们应当采用多元化分析方法。

这包括从评级等级、事件监控、定量风险预测、市场情况等多种因素入手,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信用评级。

2.2 引入大数据技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以预测信用风险,并生成更加准确的评估结果。

同时,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分析企业的历史数据、市场情况和公开信息等,从而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的风险预测和评估。

2.3 建立新型评价指标考虑到传统的信用评级体系的不足之处,我们需要建立新的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财务指标、资本结构指标、风险控制指标等。

新的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更加准确的评估。

2.4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在信用评级过程中,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管理意识。

此时,有必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从而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结论当前,信用评级体系已成为金融市场和企业融资的关键之一。

然而传统的信用评级体系存在不足之处,对于未来的研究和完善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分析方法、引入大数据技术、建立新型评价指标以及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如何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

如何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

如何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如何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体系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一个有效、完善的信用体系,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降低交易风险,提高社会效率,同时还能增强社会信任和公平正义感。

然而,国内的信用体系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完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

一、建立全面覆盖的信用信息系统一个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支撑它的信用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的信用信息系统还存在着地区覆盖不全、数据不准确、数据不及时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全面覆盖的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促进信息互通。

要实现全面覆盖的信用信息系统,需要国家政府主导下的中央信用信息库和分支机构。

系统的建设要避免数据重复、信息泄漏等问题,并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二、构建多元化的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是信用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是基于标准、规则和制度对个人、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过程。

而目前我国的信用评价主要依靠个人身份证和企业营业执照,还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出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

因此,我们需要构建多元化的信用评价体系。

多元化的信用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个人的信用评分、企业的信用评级、行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等。

这将鼓励个人和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其信用水平,并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便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利益回报。

三、加强信用信息的监管和保护信用信息是个人和企业的重要资产,它需要得到相应的保护。

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有待完善,因此对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等违法行为常有发生。

为了保护信用信息,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保护。

监管方面,应该加强信用信息的管理和监管,对于违法行为及时惩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出台处罚措施。

保护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对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等行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四、加强社会信用教育社会信用教育是完善信用体系的重要一环。

关于完善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的探讨

关于完善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的探讨

关于完善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的探讨【摘要】信用和法律是维持社会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

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已成为严重制约社会健康运行的瓶颈之一。

因此急需完善我国的信用法律制度保障社会的良好运行。

本文在阐述信用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基础上对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我国的信用法律制度进行完善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信用;信用缺失;信用法律制度一、信用法律制度的内涵所谓信用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对经济体进行信用等级鉴定、以及其它鉴定而出具信用证明或报告,规范其使用方法、有关处罚和奖励等法律、法规的总和。

根据信用主体的不同,信用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国家信用法律制度、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企业信用法律制度、金融信用法律制度、市场中介组织信用法律制度、信用评价法律制度等。

[1]信用法律制度具有如下特征:(1)信用法律制度将信用的人格性特征与财产性特征相结合,从而使信用法律制度保护财产利益的立法宗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符合现代社会有关信用制度的要求而且也同民法商法化的趋势相符合。

(2)信用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有促进交易快速便捷的目标,信用法律制度使法律的这一目标与信用信息化的特征相结合。

(3)信用法律制度有效实现了信用法律制度对交易安全的承诺而且将信用的可预期性与法律保障交易安的原则性相统一,能够有符合现代经济对法律制度的要求。

二、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现状(一)现行立法规定零散且不成体系我国目前对于信用的立法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相关的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分布比较零散,目前我国的信用法律还不健全不完善。

虽然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在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都有规定,对信用犯罪予以刑罚的规定在《刑法》中也有体现,但由于这些规定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仍不足以对社会上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

此外,其他法律法规中虽然涉及到了关于商品和资金流通及个人、企业信用等问题,但具体到某一信用问题却不明确。

把握信用体系运作机制完善我国信用体系

把握信用体系运作机制完善我国信用体系

供给能力 , 使其供求趋于平衡 ; 当亏损企业归还 债务能 力 下降 、 至不 能归 还债 务时 , 方 即会 甚 卖
自行 中止 对这 类 亏损企 业提 供信 用 通过 以上 两种方 式 ,商业信 用具有 了在一定 范 围 内的资
源优化 配 置功能 。
但是 , 商业信 用在 调节 生产 、 资源 配置 中有
忙 ”扩 展 了商业信 用 。 ,
=———————
■————一

式 中延 期 支付 的总 额 和相 互 抵 消 的 总额 即是
流通 中票据信用代替的货币量。
第 四 , 据信用 的发 展 , 增强 商业 银行 的 票 可
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比较起来,其缺陷 在于银行信用 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不如前者
因为在 资金供 给 者与需求 者之 间加 人 了银 行 中 介, 隔断 了资金供 求双方 的直 接联 系 , 在一 定程 度上减 少 了投 资者对投 资对 象经营 状况 的关 注
流动性。商业银行 的流动性 一般 从二方 面考 察 : 是资产 的流 动性 , 一 二是 负债 的流动 性 。从 资产 方面看 , 即指 银行所 持 资产 的变现能 力 , 从 负债方面看 ,指银行获取可用资金头寸 的负债 能力 银 行 通过对 商业 票据 的贴现 或承兑 ,可
第二, 在一定范围内, 商业信用具有调节供 求 的能力 ,可促 进 资源优化 配 置 商业信 用有
向产 品短缺型 企业集 中 的趋 势 ,又 具有 自行 中 止 的功 能 。在 买卖 双方交 易过 程 中 ,卖方 会根 据 市场商 品供求 状 况 , 为那 些生 产 市场潜力 大 , 需求 旺盛 、 目前 供不 应求 产 品的企业 提供 商业 信用 ,这 样 ,商业信 用会 向产 品短缺 型企业 集 中 , 其 生产能力 增加 , 使 迅速 提 高 了这 种产 品 的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进步与不足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进步与不足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进步与不足第一章引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是近年来逐步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进步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不足。

信用体系建设对促进市场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性和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我国信用体系的进展和不足。

第二章进步我国经过长期的努力,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展。

以下是几个例子:1. 信用评级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已经逐步完善,从最初的企业信用评级扩展至个人信用评级,建立了由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工商总局等机构组成的信用体系联合会,形成了良好的信用评价体系。

2. 信用信息公开透明我国推行了“信用中国”网站,全面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对于信用不良者采取限制措施,并配合其他司法机构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

这样的措施有效打击了信用欺诈和恶意破产现象,促进了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3. 信用保险我国信用保险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信用保险利于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额度,同时信用保险也能保障中小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的权益。

第三章不足尽管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但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之处。

以下是几个例子:1. 信息不对称我国目前的信用体系建设中,一些信息仍然处于不对称的状态。

这使得某些机构能够通过操纵信息而从中获利。

例如,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上,平台往往会隐瞒风险,掩盖平台的实际状况,导致投资人受到损失。

2. 监管不到位虽然我国的信用体系监管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例如,在金融领域中,监管机构缺乏对金融产品和机构的全面监管,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受到了影响。

3. 缺乏惩戒机制和法律保障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惩戒机制和法律保障,导致出现在很多领域都存在严重的信用不良现象。

在很多情况下,那些失信人可以通过转移财产或改名换姓的方式,逃避法律的制裁。

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健康的信用体系建设意味着极大的威胁。

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完善

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完善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4 —2 6
作者 简 介 : 张 云博 ( 1 9 8 7 一) , 男 ,甘 肃平 凉人 ,兰 州 商 学 院 法学 院 经 济 法 专业 2 0 1 1级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 方 向 :金 融 法 ;
我 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完善
张 云博 ,杨佩 欣
( 兰 州商学 院 法学 院 ,兰州 7 3 0 0 2 0 )
摘 要 :通过梳 理 美 国、欧盟 、 日本 、韩 国信 用评级监 管制度 的改革进 程 ,分析 国外信 用评级监 管 制度 的演 变趋 势 .发 现对 于信 用评级 的监 管改 革主要 体现在 监 管法律体 系的完善 、监 管间公 信 力 的确 立 和 快 速 发 展 的 金 融市 场 的需 要 ,政府 决 定 聘 用 信 用 评 级机 构作 为金 融市场 的 “ 看 门人 ” 。自 1 9 4 0年 《 投 资公 司法 》 中开始 要 求 货 币 市 场基 金 所 投 资 的 标 的 必 须 要有 评级 机构 的评 级, 禁止 银 行投 资 B B B级 别 以
模 式变 革 后 的就 是 评 级市 场 “ 以价 定级 ”等 问题

国外信 用评 级监 管变 革
的发 生 。为 了保 护 信 用评 级 市 场 的 良好 秩 序 ,美
国在 1 9 7 5年 提 出 “ 国家 认 可 的评 级 机 构 ” ( n a —
t i o na l l y r e c o g n i z e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r a t i n g or g a ni z a t i on,
埋下 了隐患 。
监 督 , 因为 早 期 的信 用 评 级 市 场 ,信 用 评级 的 收

信用监管视角下的我国信用体系完善研究

信用监管视角下的我国信用体系完善研究

2019年第5期(总第54期)哈"#$范&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pNo.5,207Total No.54信用监管视角下的我国信用体系完善研究林浩鼎(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92578)[摘要]信用,是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石。

信用监管,对于交易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对于交易安全保护机制的创新都有全局性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地方割据与行业垄断并存,“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相生,全国性的信用信息体系和平台建设面临诸多阻力,进展极为缓慢。

文章结合社情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提出我国信用体系的完善路径。

[关键词]信用;征信;监管;体系[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66(2019)05-0075-05当前,信用的社会价值逐渐引起重视,其对于社会主体、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都极为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诚信及信用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国家宏观战略层面的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指明了方向。

为建立良好的信用秩序、引导和管理社会主体诚实守信,信用监管应运而生。

党的十九大做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实现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以信息收集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信息公示制度既是信息收集的平台,又是信用监管的依据。

在国务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背景下,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为进一步落实放管结合、宽进严管,对监管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提出更高的要求,信用在其中起到基础性、通用性和泛在性作用,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事中事后监管的关。

一、信用体系的基础理论信用是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石,渗透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交往的范围、规模和频率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制度的完善信用评级机构作为提供金融产品评判标准的机构,有必要纳入金融监管体系。

美国金融危机暴露出在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弊端。

我们应在引以为戒,在市场准入、商业模式、行为规则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完善监管体系。

标签:信用评级;金融市场;监管制度金融市场的本质之一是对信用的经营与管理,而信用风险又是最大的风险之一。

由美国次贷危机肇始的金融危机以将这一规律昭示得淋漓尽致。

其间信用评级机构的饱受各界的质疑,甚至被当作次贷危机的罪魁。

2009年的伦敦G20峰会也将信托评级机构监管作为重要的共识。

从我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而言,也亟需对信用评级机构及其监管制度加以反思与完善。

1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问题当前各界人士呼吁要将信用评级机构纳入金融机构监管的范围。

其背景是信用评级机构在传统上处于金融监管范围之外。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被司法界认为是出版商,而享有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权。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处于“宽松式”状态。

主要为金融产品提供服务的评级机构并非金融机构,仅需要进行普通的工商登记即可开展评级业务。

但信用评级作为金融产品标准的制订者、金融产品的增信人和金融机构的咨询方,事实上正越来越紧密地参与到金融市场的运作之中。

因此有必要对信用评级机构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的资质要求。

信用评级作为一种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一定的技术人员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保证了充分的技术力量储备,再结合先进的且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评估方法和分析模型,才能对评级对象所蕴含的各种机遇和潜在的风险给予充分的分析考量,才有可能给市场出具较为可靠的评级报告。

二是对评级机构的资金实力有一定要求。

由于信用评级结果对参评企业在融资成本和融资便利程度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使得企业在参加评级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通过各种手段取得高等级评价的“寻租”动机。

因此必须对评级机构要求相应的资金实力,使其产生足够高的违约成本预期。

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问题的探讨

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问题的探讨

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问题的探讨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和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从信用评级机构的角度进行探讨,系统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标签:信用评级机构问题对策一、引言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也称资信评级、信用评估、资信评估)是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将来完全、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业务。

信用评级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揭示债务发行人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社会信息成本,节约情报费用;能够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督,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它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必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在中国境内参与竞争,企业信用状况将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

对此,2003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信用建设目标。

信用无国界,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打造国际水准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是信用制度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由于目前的文献都是从信用评级业的角度来讨论的,关于信用评级机构方面的文献很少,即使有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展开论述,本文则系统地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现状在中国加快脚步融入世界的时候,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状况备受关注,可以说发展正逢其时,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现状如下:1.信用评级业务不断扩展近几年,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控制贷款风险,商业银行的贷款证评级正在成为信用评级公司的重要业务。

为了提高资信评级行业的影响力,目前已有一些规模较大的评级公司着手对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进行自主评级。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不断地数字化,个人行为数据和记录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人们对生活信息化的需要,也是社会管理的必然结果。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既需要领导的主导与推进,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本文将就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历程(一)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以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为指引,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正以强有力的引导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取得着日益显著的进展。

2019年底,我国社会信用信息共涉及4.4亿自然人、1.4亿法人、其他组织和12.8亿信用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

(二)建设的历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社会信用监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管理的新要求。

为此,领导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同时,开始重视社会信用管理,围绕着诚信建设、信用监管和信用宣传,开启了新一轮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开了从治理制度到管理体系全方位创新的步伐。

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社会和谐和稳定的方面,诚信行为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良好的财务信用、商业信用、纳税信用等行为的培育、弘扬和完善,对于强化市场信用约束、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社会管理效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能够提高社会管理效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业务范围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领导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显然难以胜任更为复杂的管理任务。

而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能够帮助领导实现信息管理和资源优化,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依赖于各类信用评价体系。

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不仅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帮助,也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概述信用评价体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探讨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信用评价体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信用评价体系,顾名思义,是用来评价个人和机构信用状况的系统。

它可以涵盖多个领域,如信用卡、贷款、交通出行等等。

具有较高信用度的人和机构,往往会得到更好的待遇和优先服务,反之则会受到限制。

因此,信用评价体系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具有很大影响。

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可以有效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它可以促进公平竞争。

通过信用评价,人们的真实情况可以得到普遍认可,不再会受到虚假宣传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其次,它可以促进商业发展。

被评价为高信用度的商家,可以更好地获取资金和信任,有利于推广自己的品牌和业务。

最后,信用评价体系也可以提高安全性和整体经济效益。

通过对人员和机构的信用评价,可以有效减少个人和企业的负面行为,减少交易风险,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二、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政策和法规制度建设、信用数据平台建设、信用评价机构的建设、信用评价结果发布和应用。

政策和法规制度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信用评价体系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评价机构的职责和权利,防止评价滥用和误导。

同时,需要建立信用管理部门,负责监管信用评价体系的运作,处理相关纠纷。

信用数据平台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收集个人和机构的相关信用信息和行为,用于给出信用评价结果,同时也需要确保信用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建立信用数据平台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

信用评价机构的建设需要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招募专业评价人员,开展系统的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和反馈。

因为信用评价涉及范围广泛,评价机构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和需求,制定专业评价标准和流程,并加强协作和交流。

中国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

中国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

中国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内容摘要:当代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严重的信用危机,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危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

本文不仅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信用制度建立的历史、社会原因及建设现状,而且针对中国社会信用制度建立与完善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产权制度建设、重视实行严格责任、建立信用信息查询与批露制度、以及国家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角色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信用信用制度产权制度严格责任信息披露一、信用制度建立的历史原因——信用危机的严重性信用一词最早是属于道德伦理范畴,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双方行为的一种规范。

要求当事人自觉遵守承诺履行义务的道德准则,是一个人本身所固有的品行。

而法律意义上的信用是关于经济信赖的社会评价,是民事主体所具有的诚实守信能力和经济履约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相应的信赖和评价。

信用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

近代以来,以“诚信”为基本要求的儒家道德受到过三次大的摧残和冲击:第一次是“五四”运动,在砸烂“孔家店”的口号下,对诚信道德的破坏作为革命的副产品,不可避免地成为现实。

第二次是“文革”时期,在极端的“革命”口号之下,孔孟之道再次受到“清算”,“信”、“德”不可能离开“仁、义、礼、智”的命运而单独存在下来。

改革开放有两次很大的信用危机,一次是九十年代初的三角债,发生在企业之间,一次是九十年代末的银行不良资产,发生在企业和银行之间。

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是没有发生过的,这是否意味着计划经济中存在良好的信用基础,我们可以继续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办法呢。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当中,人们的信仰出现危机,过于追逐经济利益,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导致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同样处在危机当中,以至于造成现今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作为信用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经营者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以假冒伪劣的产品或服务欺骗消费者。

信用评级法律制度论文:我国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的完善

信用评级法律制度论文:我国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的完善

信用评级法律制度论文:我国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的完善〔摘要〕金融危机证明了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它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

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通过立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业的监管,我国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应通过立法明确评级机构的性质和监管主体,加强对外资评级公司的市场准入和业务规制,建立健全内部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强化对外部信用评级的监管与约束。

〔关键词〕信用评级,评级机构,法律制度,金融安全信用评级包括敏感信息的搜集与分析,涉及所有从事金融交易的行业,包括要害、敏感行业和部门,其定价功能使评级机构掌握着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生杀大权,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力量,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国家地位。

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证明了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一旦信用评级出现问题,将给整个经济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冲击。

〔1 〕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更加重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纷纷出台立法和相关监管措施,这值得我国在构建信用评级法律制度中加以借鉴。

目前,我国还缺乏对信用评级业的系统规划,法规缺失,监管无力。

在后危机时代,基于国家金融安全的考虑,我国亟需完善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大力扶持本土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明确评级机构的性质和监管主体通过立法明确评级机构的性质与地位是有效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基础。

按照国际惯例,信用评级机构本身是一个中介性组织,必须独立于企业、有价证券发行者、投资者之外,必须是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法人。

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评级机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附于某级政府机构或属于事业单位,在开展信用评级过程中受到的行政干预较多,缺乏独立性。

我国《征信管理条例》草案中也没有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的性质和地位,仅对征信机构开展评级业务进行了约束和规范。

笔者认为评级机构虽然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但因其实际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和巨大影响力,应定位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005年12月第23卷 第4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T aiyuan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 on)V o l.23 N o.4Ξ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刘雪梅(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特点,继而指出了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提出了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国际比较;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837(2005)0420034204 信用评级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受评对象的偿债能力或偿债程度进行综合评级与区分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受评对象的风险水平。

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市场经济下的信息不对称、垄断等因素往往使市场的游戏规则失灵,从而需要借助外力对市场进行监督和维护,这种外力主要来自于政府、行业内部和社会。

信用评级作为社会监督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在这种需求下产生的,它的作用在于为金融市场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风险情报,以满足管理者、经营机构和投资者的共同需要。

对商业银行来说,信用评级结果是其确定贷款风险程度的依据和进行资产风险管理的基础,有助于其对客户进行细分,选择适当的市场定位,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从而避免或减少贷前、贷中、贷后的信用风险。

因此,在我国当前金融业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

(一)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特点1.有专门的外部征信和评级机构,且独立性很强。

发达国家有许多权威的专业征信和评级机构,在企业征信领域,邓百氏是全球最大、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影响力的公司,该公司拥有的数据库涵盖了超过全球6000多万家企业的信息;在企业评级行业,美国的穆迪、标准普尔、英国的爱克斯坦尔集团和加拿大的债务评级服务公司等都是国际上权威的评级机构。

我国银行信用建设的法律分析与制度完善

我国银行信用建设的法律分析与制度完善

我国银行信用建设的法律分析与制度完善论文导读: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信用市场。

因此银行信用的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同时对这些信息的处理也涉及到个人隐私权的部分。

银行不仅在信用信息采集的权力来源合法性不足外。

关键词:信用,银行信用,合法性,隐私权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市场开放程度和发展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的影响,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信用市场,信用制度无体系可言,法律制度更是无从谈起,信用危机十分严重,这也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金融是现代国民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在我国构成金融体系的核心,因此银行信用的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我国银行信用的发展历程和评价(一),我国银行信用建设发展历程征信制度的建立与市场经济是息息相关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信用交易的产生和发展,而信用交易必然需征信制度给以保障。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社会信用制度建设问题,由于消费信用不发达,信用建设一直没取得实质的发展。

直到90年代末随着消费信用发展的增速,信用建设才有了实质的进展。

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以对个人信用建设的构建开始的,发端于金融机构对个人信用的建设。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严重的失信现象。

“2002年底中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额为3.2万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到20770.36亿元,是当年我国国有银行新增贷款的1.94倍,新增存款的1.61倍,不良贷款占到国有银行贷款总额的26.12%。

”5家大型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后不良资产率从1999年的27.6%降至2009年的1.99%,不良资产的剥离只是权益之计,根治这一问题必须对相关制度的完善,尤其是银行信用制度的完善。

银行的信用建设主要是两种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

企业信用征信工作早在1990年代初就已启动,1997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334个地级市建立全国企业信贷信用登记系统和相应的数据中心就已经实现全国联网。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对策思考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对策思考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对策思考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信用制度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是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对策思考:
1. 加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更为完善的信用体系标准,通过信用评估、黑名单制度、奖惩机制等手段,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管理和查询,为个人信用评估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数据。

2. 拓宽信用信息来源:在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信用评估所需的信息来源从银行、信用卡和企业征信等渠道扩展到社会信用信息,如履约记录、社会公益活动记录等信息,从而更全面、客观地反映个人信用状况。

3. 构建完善的信用惩戒机制:对恶意欺诈、逃废债、失信等行为的个人,实行联合惩戒机制,打击不良行为,提高公众诚信度。

4. 提高个人信用意识:通过开展信用意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个人信用意识,增强其自我约束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个人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和信誉。

5. 推广信用福利制度:通过建立信用等级、信用优惠、信用保障等措施,激励个人自觉维护自己的信用形象,从而建立一个有利于个人信用发展的环境。

6. 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引入第三方机构,建立公正、公平的评估体系,为个人信用评估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和标准。

综上,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对各方面进行优化改进,促进了我国信用制度的不断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信用评级机构视角谈中国信用制度的完善作者:徐飘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9期
摘要:信用制度是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减少政府管理社会的成本、根治社会失信现象、重塑社会道德伦理、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而优秀的信用评级机构是建设信用制度的基石,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减少对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培育自己的评级机构和有效评估体系,并以此来促进中国信用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信用制度;评级机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068-01
信用是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巨大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它可以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信用制度建设作为改善国家投资环境的一个方面,对于吸引外商投资尤为重要。

健全的信用制度,可以使得外商的投资风险大大降低,投资利益得到保证,利用外资渠道和规模才会不断扩大,而优秀的信用评级机构是建设信用制度的基石。

较为完善的信用制度可以实现个人和企业信用的动态登记、评估及信用风险的预警和转移,银行等金融机构就能根据客户信用的历史记录自行评估或从专业机构的评估中取得其信用状况评估资料,确定信贷投资的风险程度,然后作出正确的信贷决策,就能有效地减少不良资产,从而降低金融业的信用风险。

因此,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既是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百年大计,也是改善金融运行环境的当务之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对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做了全面科学的阐述,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在我国,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客观上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紧迫要求。

一、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11年12月25日在出席第三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时表示,大型金融机构应减少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依赖,要支持本土评级机构发展成为国际性评级机构。

国内的大型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评级的研究,更多做出自己的判断。

同时,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未来投资,应更多体现为逆周期的行为。

评级机构的评级对宏观经济起到了顺周期作用,在经济处于上升期的时候所作出的评级往往助推了人们对经济的乐观情绪。

当经济处于不景气时,负面评价有可能使人们悲观情绪上升,这样也使得整个经济进一步的处于危险状态。

正因为如
此,这种顺周期的评价,使经济过热或衰退加剧的风险加大。

大型金融机构内部应该有更充分的信息,更强大的研究能力,对自己的产品做更多的评估,以减少经济的顺周期性和盲目跟风。

(一)评级机构公信力不断削弱
2011年8月8日,大公国际给予铁道部AAA主体信用级别。

而在此前,大公国际给予中国本币的评级是AA+,低于铁道部的评级,引起市场哗然。

这一“铁道部信用高于国家信用”的评级举动降低了大公国际的公信力。

众所周知,铁道部负债累累,截至2011年6月30日,铁道部的负债已高达2.09万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58.54%,而上半年铁道部利润仅42.9亿元。

2011年6月29日,一家云南省政府的独资平台公司云投集团主体信用评级,被大公国际从AA上调至AA+。

随后,7月城投债遭遇了信用危机,但其又上调了两款其他城投债的评级。

国内一系列的糊涂账令大公国际的公信力不断受到质疑。

(二)非市场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诞生在1988年,国内评级机构已经诞生了二十多年,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真空,不够完善,监管也较混乱,没有统一的规范来整合国内信用评级市场,令这一市场在夹缝中求生存。

国内信用评级问题的关键是源于不够市场化,是非市场化因素阻碍行业发展。

国家就《征信管理条例》正在第二次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因此相关条例还没有出台。

加上人民银行认为资信评级是特殊行业,工商局对其注册开放程度还不是很高。

(三)尚未建立起话语权
当前,我国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评级机构有大公国际、中诚信、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四家。

然而,自2006年起,美国评级机构就开始了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全面渗控。

同年,穆迪收购中诚信49%的股权并接管了经营权,同时约定七年后持股51%,实现绝对控股;2007年,惠誉收购了联合资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2008年标普也与上海新世纪开始了战略合作,双方在培训、联合研究项目以及分享信用评级技术等领域进行合作。

可以说,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几乎控制了中国三分之二的信用评级市场,由于国际评级机构的控制,国内评级机构话语权严重缺失。

(四)“行政压力”和“利益输送”
不公正、造假、受利益集团所控制的信用评级机构,会对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国内的信用评级市场,有一股不良之风就是“花钱买评级”,如果需要信用评级,如政府债、公司债、企业债、可转债等等,只要花一笔较为昂贵的费用,就可以获得较高的评级。

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缺少了公正、公开、透明,特别是诚信。

很多机构都没有做实际性、市场化的工作,片面地根据政治力量作为信用评级打分的评判标准。

应当放开信用评级机构的设立门槛,形成良性的市
场竞争,通过实践检验,一旦不够公正就被社会淘汰,过度的政府干预,使我国的信用评级市场成为长官意志的体验场,市场化还比较困难。

信用评级机构最需要的就是公正客观,评级机构的核心就是公正,如果丧失了公正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五)国内同质化评级现象较为严重
目前评级过程更像是走过场、走程序,评级更像是发行人的一种诉求,因为发债就需要有评级机构给予信誉评级,因此发行人仅仅需要一个高级别的评级结果就可以顺利发债,这导致了目前评级市场向发行人需求方向倾斜。

这种偏向发行人需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目前国内资信评级市场的真实状况。

这种更多依赖买方市场需求的评级,客观地讲不能称为第三方评级,因此失去了原有公平、公正的味道,这也正说明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不成熟。

二、对策建议
(一)培育自己的评级机构和有效评估体系
本土的评级机构更能了解本国的政府信用状况、决策机制、资产状况、偿债能力等,它比外部的金融机构所掌握的信息可能更完全,所以对国内市场的这种金融资产的评估,应该更多的去依赖本土的资产评估机构。

同时也引进国外的竞争,这样才能够有一个更科学的评估机制。

资信评级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它是完全依靠自身的声誉和口碑来生存的,资信评级公司创立自身品牌的最佳途径就是自始至终地做到客观、公正的第三方中立。

行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明确的行业框架体系。

在行业刚刚起步,处于有行无业状态的时候,更应重视规划,未雨绸缪。

要培育市场,建立国内资信评级标准,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以及评级所运用的模型。

培育一批信用评级机构、专业人才和完善相应配套法规的供给。

(二)促进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资信评级市场是依赖于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如金融产品的创新。

而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不完善,特别是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随着未来发债主体、发债种类的增多,自然会增加资信评级市场的需求,这将使市场不断增长。

因此,需要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才能给资信评级市场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采取双评级机构的模式
评级机构的发展依靠人才、信息和经验积累,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也很难拔苗助长。

我们应该像欧洲一样,支持本土评级机构的发展,给他们留下更多的空间,促进其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评估机构。

在判断经济形势时,既参考国外评级机构的信息,也注重国内评级机构的建议。

如果说涉及本土金融市场的评级和金融产品的评级,我们就可以在制度上规定,至少应该是双评级机构,即有一家国际机构,也应该有一家国内机构。

就信用评级业的监管而言,应该加强协调和管理,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利益冲突。

在方法论和评级程序方面,应该具有充分的透明度、详细的历史记录。

三、总结
次贷危机爆发直至扩大为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市场对国际评级机构表现出诸多不满,对其评级水平、评级方法、模型均提出质疑。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垄断性较强,在金融市场上评级机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应加强对评级机构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教育。

公众本身对于经济信息掌握的比较少,特别是公众信息的不完全性,使人们在投资时缺乏有效依据,此时,评级机构作出公正、合理的评判,对人们的投资行为给予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如果评级机构本身就是一个利益集团,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就会做出不客观的评价从而影响人们的投资选择,甚至扭曲投资行为。

评级机构应该是一种竞争性的市场,如果评级机构处于垄断地位,就难以摆脱自身利益的影响。

中国想要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显然要依靠经历时间检验的评级经验,依靠更多的公信力,需要经得起考验的专业素养,以及对意识形态、政治和利益压力的自觉屏蔽。

参考文献:
[1] 王广谦.中国经济改革30年之金融改革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铭.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财政监督,2007(1).
[3] 武逸.美国信用评级监管体系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征信,2010(1).
[4] 许文彬,张春亦,黄瑾轩.美国三大评级公司主权评级模式探析[J].环球金融,2009(10).
[责任编辑:方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