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周浦实验学校新校区毒跑道事件回顾
“毒跑道”谁之过
“毒跑道”谁之过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5年第12期“毒跑道”事件,再度暴露出塑胶跑道行业缺乏质量把控和监管的顽疾,让本该更安全的塑胶跑道,变成了更不安全的存在。
2015年10月,媒体不断接到江苏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等多地学生家长反映,孩子上学后集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他们怀疑与学校的塑胶跑道气味呛人有关。
随后,深圳、广州、珠海、南京、东莞、郑州等地都爆出类似情况,并引发许多地方对学校跑道的大排查,比如: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相继核查“有毒塑胶跑道”,并对“有毒塑胶跑道”进行铲除。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极端行为,例如:因怀疑塑胶跑道有毒,青岛一体育场塑胶跑道连遭焚烧。
持续发酵的“毒跑道”让人们在心慌之余难免疑惑:塑胶跑道到底有没有毒?“毒跑道”的毒源究竟出于何处?为什么合格材料会散发异味?“有害无害”仍存争议资料显示,有关校园塑胶跑道有毒无毒的争议早在2003年就已出现,当时就有不少专家呼吁“尽快终止学校体育场地铺设塑胶跑道的做法”。
为此,北京市从2003年底开始,通过市教委、发改委、体育局、环保局、劳动局、科委等部门组织了体育、环保、材料和分析检测等各方面专家,进行了近两年的分析和论证。
在最终发布的《北京市塑胶跑道毒性危害课题组报告》中,调查认定“校园塑胶跑道基本无害,全市大中小学校要继续大力提倡铺设塑胶跑道”。
近年来,全国超过50%的省市都启动了塑胶跑道建设工程,提出“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塑胶跑道覆盖率”的目标。
北京市一家专业塑胶跑道生产施工企业的负责人指出,作为国际公认的全天候室外运动场地坪材料,塑胶跑道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
“塑胶跑道的主要成分是聚氨酯,日常生活中很多用品含有聚氨酯成分。
如果塑胶跑道原材料环保且按照正规工艺生产,对人体不会有太大影响。
但如果原材料质量跟不上,有无良厂家使用有毒材料,如使用含有甲苯、二甲苯等物质的粘合剂,那么塑胶跑道在高温强光下会释放出一定的有害气体,对健康造成危害。
跑道中“毒”
跑道中“毒”作者:来源:《蓝盾》2016年第02期塑胶跑道散发出的刺鼻气味,早在12年前已发出预警。
2003年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一名教师提出:塑胶跑道含有毒物质甲苯二异氰酸酯,应当尽快终止使用。
彼时,为迎接2008奥运,北京希望学校操场尽可能多铺设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以改善城市形象。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专门就塑胶跑道该不该停用作出批示,要求市教委组织专家论证,专家要权威,要有实测数据。
受托方最终的检测结论是:合格的塑胶跑道基本无害。
12年后,深圳多所学校出现学生集体头晕、流鼻血等不适现象,塑胶跑道被疑为肇事“元凶”。
据记者获得的信息,在厦门、韶山、重庆等地也有新塑胶跑道散发刺鼻气味。
深圳部分学校塑胶跑道投招标和验收材料显示,施工和验收标准执行不严、专业监管和验收单位的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
多名业内从业和相关研究人士为此感叹,这是一个靠自觉和良心支撑的行业,现有的标准和监管以及招标模式,难以有效规范市场。
“苯系物超标”与“苯中毒”北师大深圳南山附小,10岁的五年级学生安安(化名)自2015年10月起开始流鼻血、头晕、身上起红点,有时因流鼻血严重至无法入睡。
根据家长提供的统计数据,在这所小学12个班的600余人中,共有269人出现了类似症状,其中,流鼻血达104人次,头晕头痛57人次,呕吐16人次,上呼吸道炎症14人次,胸闷、乏力11人次,掉头发4人次。
2015年11月3日,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公布了对该校跑道的检测结果:已铺设塑胶跑道检测中的阴面检测一项指标超标,甲苯和二甲苯总和检出值为0?郾27mg,超出国家标准(0?郾05mg)5倍多。
11月8日下午,南山区蛇口医院对安安做了EDTA抗凝全血检查,初步诊断结果为“苯中毒”。
医生叮嘱,尽量不要去学校。
安安的诊断结果,是少有明确为“苯中毒”的案例。
更多情况下,医生并不会在诊断结果上写明。
11月15日晚间,在南山区教育局与北师大南山附小学生家长的一次协调会上,一名医生就向家长们表示,尚未有明确证据证明跑道与学生的症状有因果关系;学生症状也有可能跟换季有关。
新闻失实案例
新闻失实案例新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信息传递、舆论引导和监督权力的重要功能。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闻传播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失实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误导。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新闻失实的案例。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2018年“毒疫苗”事件。
当时有一篇名为《长春长生生产的百白破疫苗,已经被全国各地接种,有毒》的文章在网络上疯传,引发了公众的恐慌和不信任。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这篇文章的内容并没有经过核实,是完全失实的。
这一事件不仅给人们造成了恐慌,更严重地影响了疫苗的接种率,危害了公共健康。
其次,还有一起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失实案例。
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经常出现一些标题党式的文章,比如“某某品牌食品检测出有害物质”,“某某餐饮连锁店使用劣质食材”。
这些文章往往以夸张、危言耸听的方式吸引眼球,但实际上很多都是缺乏真实依据的。
这种失实的新闻不仅给企业的声誉造成了损害,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慌和困扰。
另外,还有一些政治类的新闻失实案例。
在一些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假新闻,比如“某政府部门领导涉嫌腐败”,“某政治人物有不当行为被曝光”。
这些新闻往往是别有用心者故意制造出来,通过造谣、抹黑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失实的政治新闻不仅破坏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针对以上这些新闻失实的案例,我们应该认识到新闻失实的严重性,不仅需要加强新闻自律,更需要加强公众的新闻素养。
媒体应该严格遵守新闻伦理,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不做虚假报道、不做标题党,不造谣、不传谣。
同时,公众也应该提高辨别失实新闻的能力,不盲目相信一切新闻,要学会理性思考,多方求证,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总之,新闻失实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公众的权益,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净化新闻环境,维护新闻传播的正常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毒跑道事件讲述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毒跑道事件讲述一、内容简述说到“毒跑道事件”,这可是近年来牵动公众神经的热点话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案例,一起探讨工程伦理在工程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这个事件起因是某些学校或公共场所的跑道,竟然在孩子们使用不久后出现了质量问题,检测出含有有毒物质。
想象一下那些正在跑道上奔跑的孩子们,吸入的却是危害健康的毒气,真是让人心疼又愤怒。
1. 介绍毒跑道事件的背景及其重要性好的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我们今天的话题《工程伦理案例分析毒跑道事件讲述》。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毒跑道事件的背景和它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其中毒跑道事件更是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毒跑道顾名思义,是指一些中小学操场上铺设的、含有有毒物质的跑道。
这些跑道在雨天或是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对学生的健康造成威胁。
别看它只是一个局部的工程问题,但背后涉及的问题可不少。
这里面不仅有工程伦理的问题,还有社会责任、公共利益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这个事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乎到我们的孩子,关系到他们的健康和成长。
想象一下孩子们在有毒的操场上奔跑、玩耍,吸入那些有毒气体,这对他们的健康来说是多么大的威胁啊!所以这个事件不仅仅是工程问题,更是关乎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未来。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毒跑道事件呢?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复杂得很,比如说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产品的安全性;有的地方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问题产品的出现等等。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我们都不应该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因此这个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工程伦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事件,看看它是怎么发生的。
2. 阐述工程伦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工程伦理听起来好像是个很专业的词汇,但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工程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次我们讲述的毒跑道事件,就凸显了工程伦理的重要性。
你知道吗每一个工程项目背后,都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环境保护。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毒跑道事件讲述
“毒跑道”事件分析
目录
一,案例概述 二,伦理问题 三,解决方法
一,案例概述
1,事件初期(2015年10月) 2015年秋季开学以来,江苏、上海等多地中小学、幼儿园出现塑胶跑道散 发异味,不少孩子出现头晕、起疹、流鼻血等症状,有的不得已戴口罩上课, 引发家长担忧。家长认为孩子出现不适与气味呛人的新建塑胶跑道有关。 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异味伤人”事件频发,但“涉毒”塑胶跑道大都具有 产品检测合格报告。记者梳理发现,从目前相关学校公布的检测情况看,多 数“涉毒”塑胶跑道上空空气质量检测合格。 一个多月以来,多地已出现近10起塑胶跑道“涉毒”事件,相关部门和单位 纷纷介入调查。江苏、上海等地还对区域内塑胶跑道进行全面排查,防堵 “漏网之鱼”。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调查结果能够解答公众 疑问:塑胶跑道和孩子头晕究竟有无关联?跑道究竟有没有毒?有毒物质来 自哪个环节?
一,案例概述
2,事件发展 (新华网深圳2015年11月18日新媒体专电)近日,深圳北师大南山附小“毒 跑道”引发强烈关注。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报告显示,该校跑道阴面 样本的甲苯和二甲苯总和超出国家标准5倍以上。 记者在深圳调查了解到,深圳市教育局对近两年新建的345个塑胶运动场地 进行排查,首批发现11所学校塑胶运动场地疑似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其中, 美莲小学跑道甲苯和二甲苯均超标20倍;深圳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两块样本 “甲苯和二甲苯综合”分别超标26倍与139倍。 深圳市教育局将问题跑道原因归结为:“一是施工中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 二是未严格按照规定工艺施工,如未按规定使用添加剂,完工后晾晒时间不 够等。”
【面试热点】“毒跑道”事件持续发酵,引发众人思考
【面试热点】“毒跑道”事件持续发酵,引发众人思考 热点概述2016年6月14日,记者在北京市平谷区第六小学的操场上发现,全新的塑胶跑道操场已经基本竣工,在阳光的衬托下。
鲜红的塑胶跑道显得格外地醒目,体育场规划得井井有条,一个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即将投入使用。
但记者在现场只呆了几十分钟,感受这个操场最大的特点,就是空气里弥漫的刺鼻的怪味,这种味道让人感到头晕,而且即使在操场周边站立,也能感受到明显的气味一阵阵地袭来。
在整个操场周边,记者见不到一个学生,并且,学校在操场边还拉上了醒目的警戒线,禁止人员进入操场,校园里,随着新的塑胶跑道的建成,也突然变得冷清了很多,很多学生告诉记者,塑胶跑道的操场建成之后,散发了很难闻的气味,很多学生闻了这些气味之后,身体就出现了问题,已经没来上课了。
近年来大量的学校升级改造,使用塑胶跑道替代原有操场材料,但是由于缺乏监管体制,塑胶跑道的质量堪忧,一些不良商家采用有毒材料施工,给使用跑道的师生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近年来,发生在学校里的“有毒”事件屡见不鲜,“毒地”、“毒教室”、“毒跑道”,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不健全使得此类“问题产品”接二连三,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严重的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然而频繁的曝光和舆论的关注并没有使得此类事件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事件调查工作进展缓慢,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况且,此前的毒跑道事件处理结果大多不了了之,使得学生和家长人心惶惶。
此次事件后,从教育部的回应中可以看出其对毒跑道事件的重视程度以及杜绝此类事件发生的决心,我们要的不多,只希望学生们能在良好的学校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模拟题2016年6月,北京“毒跑道”事件引起人们重视,而在2015年,“毒跑道”事件已经波及众多省市,关于“毒跑道”事件,你有哪些看法?✓参考解析随着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环境已然成为社会重视的问题。
学校修建塑胶跑道,是为了提供给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和娱乐环境,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效果。
操场“毒”之祸
聚焦毒操场“毒”在哪里?每一次出现“毒跑道”“毒操场”事件之后,当地政府都是高度重视,深入调查,对“毒操场”“毒跑道”进行专业检测,并立即停止使用,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但是,对于社会和广大家长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最好没接触过“毒跑道”“毒操场”,而不是中毒之后的弥补和追责。
那么,这些“毒跑道”“毒操场”究竟“毒”在哪里?国内的塑胶操场一般为聚氨酯材料,再辅以颜料、助剂等,而质量合格的聚氨酯一般是不会挥发出有害物质,但劣质的聚氨酯或其他用于塑料跑道的辅加原料,则有可能使得塑胶跑道变为“有毒”操场。
国内一位医疗化学专家表示,在我国,塑胶跑道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史,技术成熟,使用安全,值得推广,但是也有无良厂家追求利益使用有毒材料。
目前,劣质塑胶的毒性污染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二异氰酸酯制备聚氨酯时,若聚合不够完全,则有可能产生二异氰酸酯。
它是剧毒类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它的蒸气被吸入后,会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肺水肿;与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皮炎;与眼睛接触可引起严重刺激作用,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
研究表明,二异氰酸酯对人体的造血功能有伤害,部分二异氰酸酯从业人员的血小板会减少。
●甲苯、二甲苯作为一种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具有稀释、延长固化速度的作用。
为调整材料的固化近年来,随着学校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大上”的塑胶操场相继替代了以往的土操场。
本来这是改善学校教学条件的重要方面,遗憾的是塑胶操场仿佛美丽的罂粟花,美则美矣,却成为戕害学生身体的罪魁。
今年以来,成都、北京、沈阳等地不约而同地曝出了校园“毒跑道”“毒操场”事件,不少学生出现流鼻血、咳嗽不止、皮肤瘙痒等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本来应该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场地,却成为损害孩子健康的“武器”,揪紧了家长们的心,刺痛了社会神经。
面对戕害孩子们的“毒跑道”“毒操场”,以及家长们茫然无助的眼神,人们不禁要问,“毒操场”肆虐症结何在?怎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本期“记者观察”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操场“毒”之祸。
“毒跑道”,毒在哪?
“毒跑道”,毒在哪?2016.7十几年前,国内校园里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沙土跑道,既不美观,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塑胶跑道大面积进入校园,因其具有弹性好、耐磨防滑等优点,被学校以及公共场所广泛接受。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塑胶跑道又成了众矢之的,人们认为它“有毒”。
北京市教委也表示会立刻会同各相关部门着手制定中小学塑胶操场和跑道的建设和监测标准,且在新标准出台之前,各校所有在建或待建操场暂停施工。
塑胶跑道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样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塑胶跑道。
坐落在上海闵行区的叮叮幼儿园,是在上海的行业标准出台后,率先铺上安全塑胶地坪的教育机构之一。
幼儿园在近期对现有户外运动场地的改造中,使用了巴斯夫全新开发的运动地坪解决方案。
(卢丽莉供图)塑胶跑道有几种?塑胶跑道,是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颗粒、三元乙丙橡胶(EPDM)颗粒或聚氨酯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等组成。
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色彩鲜艳等特性,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
塑胶跑道还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力,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全天候室外运动场地坪材料。
塑胶跑道大致可分为聚氨酯现浇型和预制型橡胶卷材两大类。
预制型橡胶卷材跑道主要采用橡胶等原料制造,是一种环保型产品,但因为造价较高,国内并不普及;聚氨酯现浇型跑道是目前市场占有量最大的传统型材料,占国内塑胶跑道的95%左右。
常规聚氨酯现浇型跑道在铺设时,首先会铺设由聚氨酯混合料加黑橡胶颗粒组成的底层,然后铺设自结纹清浆,形成闭孔性微泡夹层,使跑道既能减缓脚步着地时的冲击力,又能使人体获得连连不断向前的动能,最后铺设由纯胶液(花浆)加金刚砂粉及促变剂搅拌组成的自结纹花浆,静置反应后,形成聚氨酯防滑面层。
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介绍,目前各中小学涌现的“毒跑道”是透气型跑道,主材是各种橡胶材料,聚氨酯主要起黏结作用。
“毒”跑道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年第11、12期
“毒"跑道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乔丽云
(内蒙古自治区石油化工监督检验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针对近年来“毒”跑道事件的频发现象,结合笔者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简单建议。 关键词:“毒’’跑道事件;塑胶跑道面层;有害气体 中图分类号:TX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6)11、12~0098一01 《合成材料跑道面层》标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见表。
采用可倾瓦结构,安装位置如图,其安装在汽轮机推 力盘的两侧工作瓦承受转子的正向推力,非工作瓦 承受转子的反向推力。 此汽轮机组推力轴承位于前轴承箱内,使转子 和定子保持一定的动态间隙,承受作用在转子上的 轴向推力。汽轮机推力瓦由正向推力瓦和反向推力 瓦组成。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工作瓦块受力,保证 汽轮机的转子不至于向发电机侧位移。减负荷,尤其 定和落实整改方案。加大对不合格塑胶跑道所涉及 的相关方的责任认定与惩罚力度。 建议建立运动场地塑胶跑道安全、长效的监督 机制,实现监管工作的常态化。建议相关部门要进行 责任分工,建立多方联动、各司其职的监管体系,尤 其对在建的塑胶跑道从材料源头上层层把好质量 关,建成后不仅对塑胶跑道面呈有害物质进行检验, 还要对塑胶跑道在一定时间、一定温度下释放的有 害气体进行检测。只有如此,才能杜绝以次充好、以 假乱真的现象。同时可采用合适的媒体平台,让用户 有知情权。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还给孩子一个安全的 成长空间、群众们一个安全的健身场所。 [参考文献] Eli
按照GB/T 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层》 标准相关检测项目进行检验。不难看出,游离甲苯二 异氰酸酯(TDI)、可溶性铅等检测项目是导致塑胶 跑道面层不合格的重要原因,而超标的可溶性铅的 存在会导致土壤污染,如果不是裸露足部进行运动 的话,是不会导致身体不适的,但超标的游离甲苯二 异氰酸酯(TDI)的存在却是令人担忧的,游离甲苯 二异氰酸酯(TDI)的释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 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易致敏。虽然抽检的塑胶跑道其 它项目不存在超标现象,但也不代表没有,只是没有 超出《合成材料跑道面层》标准有害物质限量指标。 但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新建成的塑胶跑道在投 入使用之前遇上环境温度很高,短期内就会加剧甲 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大量释 放,就会加重塑胶跑道周围空气的污染程度,这些也 就是“毒”跑道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3“毒跑道”事件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塑胶跑道的检测标准有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毒跑道事件课件
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赶工期或者降低成本,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导致跑道质量不过关 。例如,没有按照要求对基础进行平整和夯实,导致跑道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 的防尘措施,导致跑道表面的尘土被学生吸入肺部。
监管问题
总结词
监管不力是毒跑道事件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 问题。
环境保护概念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工程 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毒跑道事件 中,环境保护的缺失表现在对跑道建设 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 处理不当。
VS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工程伦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工 程师有义务在工程活动中采取必要措施保 护环境。在毒跑道事件中,环境保护的缺 失不仅对学生的健康造成了危害,也对周 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详细描述
相关监管部门对于学校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 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手段。同时, 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监管部门也没有及时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和追责,导致问题 愈演愈烈。此外,一些学校在招标过程中也 存在不规范的行为,为不良施工单位提供了 可乘之机。
04
应对措施与建议
加强材料监管
建立严格的材料质量标准
03
毒跑道事件中的问题
材料问题
总结词
在毒跑道事件中,材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详细描述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有毒的材料来制作跑道,如使用废旧轮胎、含甲醛和其他有 毒物质的胶水等。这些材料经过长时间暴晒和磨损后,会释放出有害气体,严重危害学生和教职员工 的健康。
施工问题
总结词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也是毒跑道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毒跑道事件
一,案例概述
3,事件高潮 2016年6月21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播
出的节目“谁制造了‘毒跑道’”将毒跑道事 件推向了舆论漩涡。 2016年5月,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 的学生家长反映说近期有多名学生出现了流鼻 血,头晕等身体不适的状况。学校怀疑与该校 最近铺设的塑胶跑道有关。不只是北京,近一 两年的时间里全国出现的异味跑道、异味操场 问题所涉及的城市不在少数。几天前,北京市
一,案例概述
3,事件高潮 骇人听闻!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
塑胶跑道用了不到10天 25名小学生流鼻血…
一,案例概述
3,事件高潮 震惊!“塑胶跑道”竟是“废轮胎、废电缆”
做成的!一路销往北京…
一,案例概述
3,事件高潮 触目惊心!“塑料跑道”黑作坊 就是一个大
垃圾场…
二,伦理问题
三,解决方法
1,制定新的塑胶跑道质量检测标准 吸取这次“毒跑道”事件的经验教训,制定严
格有效的塑胶跑道质量检测标准,并在颁布之 后定期修订、更新。 2,完善塑胶跑道施工质量市场监管 环保、质检等有关部门需要切实落实塑胶跑道 的检测与验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执行监管, 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三,解决方法
3,改变“价低者得”的招标标准 学校等有关招标方需在招投标的时候严格把关,
应综合评价施工位及其投标方案,确保工程 质量符合标准。 4,严惩黑心作坊、无良施工单位 执法部门应严厉惩处生产、出售不合格塑胶跑 道原料的黑心作坊,以及劣质施工的无良施工 单位。
谢谢观看!
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异味伤人”事件频发, 但“涉毒”塑胶跑道大都具有产品检测合格报 告。记者梳理发现,从目前相关学校公布的检 测情况看,多数“涉毒”塑胶跑道上空空气质
北京小学现毒跑道 苯甲酸对人体有多大危害
北京小学现毒跑道苯甲酸对人体有多大
危害
--> 前阵子深圳某所学校的毒跑道引起学生中毒事件,到最近北京小学现毒跑道,跑道的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北京小学的学生体检出身体里有苯甲酸,这苯甲酸是什么?
最近一直有度跑道的新闻事件发生。
11月份的时候深圳某所小学现毒跑到,有害物质超标140倍,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担心。
最后这批毒跑道被铲除。
近日,清华附中丰台小学多位家长称,至少38名学生近期出现头晕、恶心等身体异常,学生血液和尿液中的毒物分析检测出苯甲酸。
家长怀疑这和学校刚铺设完成的塑胶跑道有关,要求学校铲除跑道。
校方称无确切证据不能铲除。
(上图为校方公布的检测报告)延伸阅读:苯甲酸有哪些毒害作用
对微生物有强烈的毒性,但其钠盐的毒性则很低。
对大鼠经口LD50:1700mg/kg。
每日口服0.5g以下,对体并无毒害,甚至用量不超过4g对健康也无损害。
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可与蛋白质成分的甘氨酸结合而解毒,形成马尿酸。
毒性表现
皮肤危害:发红,燃烧的感觉,瘙痒。
吸入危害:咳嗽,喉咙痛。
眼睛危害:发红,疼痛。
误吞危险:腹痛,恶心,呕吐。
危害
1、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
蒸气对上呼吸道、眼和皮肤产生刺激。
该品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无明显的危害性。
2、急性毒性:502530mg/kg(大鼠经口);2370mg/kg(小鼠经口);500mg/kg(人经口);人经口6mg/kg最低中毒量,可有皮肤损害。
<!-- 。
“毒跑道”之惑:一个巨大的问号
“毒跑道”之惑:一个巨大的问号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20期就在“毒跑道”之争热火朝天的这个初夏,6月15日,四川成都一所民办学校请来铲车主动铲除塑胶操场,这是全国第一所“被报道”的未发生学生不良反应就拆除塑胶操场的学校。
但更多的塑胶跑道面临尴尬境地,在过去一年,“毒跑道”在全国多地出现,但大多以一纸“检测合格”收尾。
围绕“毒跑道”的漫长追访之后,记者竟然发现,每个环节都看似“无错”。
那么,究竟是谁的错?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家长的“胜利”?塑胶层被铲除了,原本使用过的水泥地裸露出来,黑一块白一块,斑斑点点。
6月17日到现场时,铲除当天用塑料布搭设的临时围栏还没有拆除。
这是成都译华外国语学校(下简称译华学校),是一所集婴儿园、幼稚园、学前衔接班和外国语小学于一体的民办全寄宿制学校,位于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的生态用地边界,满眼绿意。
学校表示操场目前暂停使用。
本以为这是件好事,家长也很乐意,该校却以“正在组织考试、非常忙碌”“不希望扩大校内小事”为由,拒绝入内采访。
校办公室负责此事的老师索性把接待媒体地点定在校门外,并一口咬定,拆跑道,只因译华学校要打造“绿色”“生态”“森林”校园。
但“拆跑道”和“毒跑道”显然不无关系。
毕竟,此次拆除的塑胶操场铺设时间还不到一年。
当时,这片面积约1600平方米的场地造价50万元。
即使跑道已经拆了,但学校坚持这片跑道没问题,“塑胶铺设厂家资质过关,场地最后也拿到了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
只是,跑道一直未投入使用——去年塑胶场地一铺好就遇上“毒跑道”风波乍起,出于安全考虑,场地被打围封闭好几个月。
近期,风波又袭,6月14日晚上,学校董事会决定铲除塑胶场地。
该校校长曾光耀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之前出于考评需要,应家长要求,搞了运动场软化工程,把水泥地换成塑胶场;这次的拆除,也是因为考虑到了部分家长的要求。
官方解释中,恢复的水泥场地是暂时的。
跑道有毒:招标之乱,监管之惑
跑道有毒:招标之乱,监管之惑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32期因为塑胶跑道,学生中毒了。
国庆长假结束开学后,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等多地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孩子上学后集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家长们将矛头指向了学校新建的塑胶跑道……请看《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腾的报道。
招标之乱元和小学是出事的学校之一。
这所学校由苏州市相城区政府出资,于2014年8月开始建设。
学校占地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层层叠叠的现代化教学楼气势恢宏,绿化程度很高。
区政府亦对元和小学寄予厚望,抽调优秀师资入驻,并将其列为教改的重点工程。
但这样一所明星小学因为“毒跑道”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元和小学塑胶跑道的承建单位是苏州立京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京雅公司)。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该公司于2010年注册成立,总资本只有3万元。
更重要的是,该公司于2015年7月4日才刚刚变更了营业范围,将塑胶产品囊括进去。
在变更营业范围两个月后,立京雅公司完成了元和小学塑胶跑道的铺设工程。
从1979年北京工人体育场铺设第一条塑胶跑道开始,塑胶跑道在中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史,至今已成为全国各中小学校、大学的操场“标配”。
环保部门也曾提出在操场上铺设人工草坪和塑胶跑道的建议.来治理扬尘问题。
作为政府采购项目,学校修建塑胶跑道必须在政府采购网等相关网站公开招标。
塑胶跑道属于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专业(以下简称体育类)。
2014年1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取消了19个专业承包资质,其中便包括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专业。
新标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初衷是放开市场,让更多企业参与竞争。
然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体育类项目实际上并没有放开,而是被并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以下简称市政类)中,正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潜规则为毒跑道提供了温床。
根据原有标准,体育类三级标准要求企业资产在250万元以上,市政类三级标准则为600万元以上。
违反健康体育条例案例
违反健康体育条例案例违反健康体育条例案例:不当使用兴奋剂导致运动员生命危险事件概述:时间:2008年7月12日地点:某省体育场这是一起涉及违反健康体育条例的案例,发生在2008年7月12日的某省体育场。
当天进行的是全国田径锦标赛的决赛,各省市代表队的优秀运动员齐聚一堂,争夺奖牌。
这个案例的主角是男子短跑项目的运动员李华(化名),当时他代表某省参赛。
在比赛开始前,李华从自己的同伴那里得到了一种兴奋剂——E盐,这种药物被广泛用于增强运动员的体力和耐力。
详细经过:比赛当天,李华使用了E盐,并在短跑项目的预赛中表现出色,顺利进入决赛。
然而,在决赛开始后不久,李华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全身无力,无法维持正常的跑动节奏。
他痛苦地摔倒在赛道上,导致整个比赛被迫中断。
紧急医护人员立即对李华进行了急救,发现他的心跳异常紊乱且呼吸困难。
李华被迅速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经过多次尝试,医生们终于稳定了他的生命体征,并在随后的调查中确认,李华的病情是由于使用了兴奋剂E盐而引发的药物中毒。
法律责任和判决:对于此案,体育场的管理方面,作为赛事主办方,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他们未能严格监管和检查参赛运动员的药物使用情况,导致兴奋剂的滥用和出现了此类意外事件。
在此案中,法院认定体育场管理方存在管理不善、监管不到位的责任。
他们被判支付李华医疗费、抚恤金等相关费用,并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
另外,参赛运动员李华本人也承担了使用违禁药物的责任。
运动员是受过相关法规和规定的训练,他们应当清楚了解什么样的药物是违禁的,并应自觉遵守相关条例,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对于李华而言,他的行为不仅对自己造成了生命危险,也剥夺了其他合规参赛选手公平竞争的机会。
因此,李华也面临相关违禁药物使用的法律责任。
律师点评:违反健康体育条例的案例时有发生,比如兴奋剂的滥用。
本案中,使用E盐兴奋剂导致运动员李华生命危险的情况,说明了药物滥用对个人和整个比赛体系的严重危害。
“毒跑道”警示环境立法空白
2016.0710热点扫描近日,发生在全国多地中小学的“毒跑道”事件引发持续关注,一些涉事学校已开始紧急拆除“毒跑道”。
然而,在事件定性和责任归属尚未有结论时就紧急拆除“毒跑道”,并不是一个常规的解决方式。
为何这一事件在定性及处理上面临如此大难度?多位专家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事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相关环境立法空白、标准滞后。
为何检测合格许多人难以接受一个结论:“毒跑道”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余若祯博士表示,“毒跑道”五花八门的检测结果凸显了我国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的空白。
在国内,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型聚氨酯跑道是塑胶跑道的“主力军”。
余若祯说,在TDI 型聚氨酯跑道的疑似毒性成分中,未反应完全的游离态TDI 单体对眼睛和呼吸道具有严重的刺激作“毒跑道”警示环境立法空白■ 张 莹 刘石磊 彭 茜用,可能引起呼吸道炎症。
但无论是适用于室外的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还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游离TDI 的浓度都没有规定。
因此,即使学校教室和跑道上方的空气采样检验“合格”,也不能说明这些区域内的空气安全无毒。
据介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只包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10项空气中最常见污染物标准,涉及有机化合物污染的只有颗粒态苯并芘浓度一项。
如果其他有毒有害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入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并无标准可查。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环境立法更加完善。
例如,美国《清洁空气法案》列出了包含187种化学物质的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名单,“毒跑道”疑似“元凶”TDI 就列于其中。
如果名单上的化学品进入环境,相关人员会面临严格的诉讼程序。
那么,立法和标准的缺失与滞后是否只能在出问题后暴露?立法能否避免“毒跑道”事件的发生?多位专家提到“适应性管理”,即法律和标准要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具备一定灵活性。
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汤姆•金斯伯格说,与较笼统的法律规定不同,具体、细致的标准必须是能够经常更新和调整的。
探析造成跑道入侵的原因分析及管制应对策略
探析造成跑道入侵的原因分析及管制应对策略摘要:因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增强,我国民航事业迅猛发展,而跑道入侵事件却频繁出现。
现如今,除了大型枢纽机场,中小机场飞机的起降架次也日益锐增,单纯通过管制员对跑道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将极易引发跑道入侵事故。
当前,跑道入侵已经成为对飞行安全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
本文重点分析了造成跑道入侵的原因,并给出了管制应对策略,仅供同行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跑道入侵原因管制应对策略引言近年来,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享受,不管是出差、旅游,或者是包裹快递,均会优先选用航空出行,有效推动民航事业的发展。
因机场交通量和客运量的快速攀升,航空公司、大型机场和航空器数量不断上升,使得民航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跑道入侵是机场内的重要安全问题,是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和机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出现的过程中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社会稳定产生威胁,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1、机场跑道入侵的影响因素1.1人为因素所谓的人为因素主要是指因飞行人员、管制员自身的失误和机场对人与相关车辆的管制失误引起的机场跑道入侵。
①飞行员失误在航空器起飞和降落时,飞行员与管制员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存在陆空通话指令模糊、准确程度低的情况,对管制人员表达的意思没有弄清楚,直接造成实际操作与相关指令不符,操作方法不合格的情况频繁出现,达不到航空起飞或降落中的安全标准,再加上没有第一时间与管制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因未达到最低标准的生理与心理状态,极易出现飞机碰撞事件。
例如,加纳利空难中,在一系列调查后发现该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飞行员对管制人员的指令不太清楚,进而造成操作错误。
②机场场区内人员工作失误机场占地面积大,且较为开阔,机场每日运行当中,场务人员需要按照规定在保护区内或进入跑道进行道面检查,若是机场场务或车辆驾驶员工作失误,没有收到管制员明确的许可指令进入跑道或者没有按照规定时间退出跑道,可能导致航班起降期间人员或车辆误入跑道,进而引发跑道入侵,这也是机场场区内工作人员或车辆误入机场跑道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