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2016年10月本试卷共14页,37小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1.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C.硅肺的病因与溶酶体缺乏某种酶有关D.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B.活细胞能通过转录、翻译产生酶,或通过转录产生酶C.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并只能在活细胞内发生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D.可以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用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3.将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分子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渗透吸水导致气孔关闭B.只有将保卫细胞置于0.3 g/mL蔗糖溶液中时,才构成一个渗透系统C.当从清水转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时,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将逐渐增加D.用蚕豆叶下表皮观察到的叶绿体主要存在于保卫细胞中4.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
【生物】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60分,每题2分)1.下列有关甲型H1N1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都含有C、H、O、N、PB.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C.都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都必须寄生在细胞中才能繁殖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物镜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3.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指的是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B.人、动物和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5. 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高的化合物和占细胞干重百分比最高的化合物分别是()A.水、水B.水、蛋白质C.蛋白质、蛋白质D.蛋白质、水6.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和结构是()A. 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壁D.遗传物质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烟草、草履虫、链霉菌(放线菌)B.菠菜、玉米、大豆C.变形虫、水绵、香菇D.酵母菌、灵芝、豌豆8.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A.都含有20种氨基酸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9.关于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碳元素多少决定的B. 氨基酸和蛋白质都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C. 蛋白质肽链的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也发生改变D. 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至少有m-n个肽键10.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A.氨基酸B.核苷酸C.脱氧核糖D.蛋白质11.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某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答案】B【考点定位】细胞内的化合物2.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含有放射性的结构有①细胞核②线粒体③叶绿体④核糖体⑤内质网⑥高尔基体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答案】D【解析】由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用于合成DNA,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有①细胞核和②线粒体,因此一段时间后,含有放射性的结构有①细胞核和②线粒体,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考点定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DNA复制【名师点睛】细胞器问题的解答技巧一是能区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能够根据是否有膜、是单层膜还是双层膜,正确识别各种不同细胞器。
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及其特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如叶绿体具有双层膜、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具有双层膜、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细胞器、与动物细胞的分泌物的形成和细胞分裂过程中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等。
3.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
据表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玉米细胞核中不含甲类化合物B .甘蔗细胞壁中不含乙类化合物C .红螺菌细胞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D .酵母菌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答案】B【考点定位】细胞内的元素和化合物 【名师点睛】三种方法解决物质推断题 (1)通过关系图记忆有机物的元素组成(2)通过比较记忆特殊有机物的元素组成(3)推测某一结构(或物质)的元素组成首先分析该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再推测其元素组成。
如: 细胞膜→蛋白质+糖类+磷脂→C 、H 、O 、N 、P 染色体→蛋白质+DNA →C 、H 、O 、N 、P核糖体→蛋白质+RNA →C 、H 、O 、N 、P病毒→蛋白质+核酸→C、H、O、N、P4.下列实验操作与结果或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①双缩脲试剂A、B液与蛋白质样液混匀后,将试管水浴加热;溶液呈紫色。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中学2016届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1.右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答案】B【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60%。
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
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
2.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包括...()A.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B.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C.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降低血糖浓度【答案】A【解析】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为蛋白酶,蛋白酶在消化道内,血浆中没有蛋白酶;故A错误。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参与体液免疫;故B正确。
淋巴因子能加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故C正确。
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降低血糖;故D正确。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名师点睛】蛋白质的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3.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答案】C【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名师点睛】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液体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组织液中Na+浓度减小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兴奋发生时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答案】A【解析】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A正确;组织液中Na+浓度减小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不变,静息电位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与钠离子的内流无关,B错误;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兴奋发生时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错误。
山东省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临淄中学2016-2017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题高三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5每题2分共60分)1.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B.果糖和麦芽糖均具有还原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2.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A.②→①→③→⑤→④→⑥ B.①→③→②→④→⑥→⑤C.②→①→⑥→③→④→⑤ D.②→①→③→④→⑥→⑤3.据报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分解鸡毛的角蛋白酶,有可能被用来“消化”导致疯牛病和人类克雅氏症的毒蛋白。
经实验表明,角蛋白酶确实能够破坏毒蛋白,使其丧失传染能力。
由此可知,该毒蛋白有着与鸡毛中的角蛋白相似的A.氨基酸的数量B.空间结构C.氨基酸的种类D.氨基酸的排列顺序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数量有差异,与细胞的不同功能相适应B.核糖体是唯一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叶绿体是唯一含有叶绿素的细胞器C.线粒体与叶绿体都由双层膜构成,内外膜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有一定差异D.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和高尔基体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完成下列生理过程,需要消耗ADP的是:A.细胞内葡萄糖的初步分解B.叶肉细胞内C3的还原C.小肠细胞吸收甘油 D.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6.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产生气体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产生气体的过程都有水的参与B. 产生气体的过程都会产生ATPC. 产生气体的过程都受温度的影响D. 产生气体的过程都与生物膜有关7.下列在线粒体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A.CO2扩散B.丙酮酸分解C.生成ATPD.DNA复制8.真核细胞具备的生物膜系统能为使其代谢的稳定进行提供一个有利环境。
山东省德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德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辐射可能导致细胞衰老或癌变B.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C.细胞衰老时体积变小、物质运输功能增强D.动物细胞增殖时均有纺锤体的形成2.研究发现免疫细胞一方面能结合癌细胞使其裂解和凋亡,另一方面能分泌MIF因子,阻止表皮生长因子与癌细胞表面受体EGFR结合,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増殖,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激活EGFR受体会导致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B.免疫细胞内含有正常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免疫细胞能诱导癌细胞内某些基因的表达D.MIF因子可能通过与EGFR受体结合发挥作用3.基因型为Nn的某生物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对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出现8个四分体D.该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跑中都不含n基因4.男性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一个处于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相比(不考虑变异),下对说法正确的()A.白化基因数目之比为1:1 B.X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C.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2:1 D.核DNA数目之比为2:15.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A.若为AB、Ab、aB、ab,则可能在Ⅰ后期发生了基因重组B.若为AB、Ab、aB、ab,则可能在Ⅰ前期发生了基因重组C.若为AB、AB、ab、ab,用可确定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D.若为AaB、AaB、b、b,用可确定在减Ⅱ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异常6.下列与生物遗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只杂合黑毛豚鼠一胎可能产生4只白毛豚鼠B.Aa个体连续自交3代,子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C.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D.若高茎×矮茎→高茎、矮茎,则用子代高茎豌豆自交可判断性状的显隐性7.下列现象与等位基因分离无关的是()A.F1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Aa个体产生的配子A和a的数目比为1:1D.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表现型比例8.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卡诺氏液对洋葱根尖进行解离B.零度以下低温会使实验结果更明显C.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视野中既有正常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9.有关“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若用3H标记噬菌体浸染细菌,离心后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可检测到放射性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沉淀有较强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时间过短10.关于伴性遗传及性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伴性遗传均有隔代遗传现象B.X、Y染色体因形态大小差异显著不能联会C.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都表现为伴性遗传D.性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11.关于DNA及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中的碱基对是随机排列的B.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不含致病基因的个体不可能患人类遗传病D.基因在DNA上,DNA是基因的集合12.某作物品种三对相对性状中,高茎(A)对矮茎(a)、红花(B)对白花(b)、阔叶(C)对窄叶(c)显性.用纯和高茎红花阔叶与矮茎白花窄叶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F2表现为髙茎红花阔叶、高茎白花阔叶、矮茎红花窄叶、矮茎白花窄叶且比例相等.据此可判断()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A、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A、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13.如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A.Ⅰ2和Ⅲ8一定有相同的X染色体B.Ⅱ5和Ⅲ9,一定有相同的Y染色体C.Ⅲ9的X染色体来自Ⅰ4的概率为100%D.Ⅲ10有一条X染色体来自Ⅰ2概率为14.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4种碱基的比值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RNA为单链结构,不存在碱基的互补配对D.一个tRNA只有三个碱基,且只携带一种氨基酸15.关于真核细胞内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A.转录时,每个基因的模板链是固定的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特定的核糖核苷酸序列C.细胞处于分裂期时,染色体DNA的转录水平下降D.翻译时,一个mRNA可合成多条肽链16.分析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③需要的酶由宿主细胞提供B.原核细胞中过程②和⑤可以同时进行C.过程④和⑤遵循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D.RNA发生改变,过程⑤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发生改变17.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个阶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相应的结构或物质,Asn、Ser、Gly、Ala分别表示天冬酰胺、丝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下对分析正确的是()A.①在③上从右向左移动B.天冬酰胺的密码子是UUGC.②和③部是以DNA为模板在细胞质中合成D.若丙氨酸为该多肽链的末期氨基酸,则UAG为终止密码子18.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均不能用显微镜直接现察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导致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导致的生物个体致死率一般比染色体变异导致的大19.理论上,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不大于致病基因频率的是()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③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20.如图为利用二倍体野生猕猴桃种子(aa)培育无籽猕猴桃(AAA)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②和④过程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③和⑥过程依据的原理相同C.⑤过程中两个亲本是不同物种D.①过程可采用辐射的方法处理种子21.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黄花基因(Y)对白花基因(y)完全显性,色素抑制基因(I)能抑制Y基因的作用,某杂交试验如下:代别亲本子一代(F1)子二代(F2)表现型白花×白花白花白花:黄花=13:3若F2中的黄花个体自由交配得到F3,则F3中()A.杂合子占B.白花个体都是杂合子C.黄花占D.黄花个体中杂合子占22.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患者均为杂合子②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中正常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不为0③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2为杂合子④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4为杂合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3.某植物茎的紫色与绿色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可分别用A、B、C、D…表示.纯合紫茎与纯合绿茎个体杂交,F1都是紫茎,经自交产生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茎:绿茎=27:37.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茎的颜色至少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B.F1紫茎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CcC.F2紫茎个体中纯合子占D.F2绿茎个体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24.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B.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C.自然选择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新基因的产生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25.某小鼠群体中,A+、A、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表:基因型A+A+A+A A+a AA Aa aa个体数100200300100200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的基因频率是35%B.A+、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A、a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9分,满分50分)26.图1为与某细胞分裂相关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为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1表示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则n等于.(2)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则a到b的变化原因可能是.(3)图2中②细胞名称为,判断依据是.(4)若图1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则处于a时期的细胞可以为图2中的(填序号).27.科学家在研究DNA复制时,提出了三种模型: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弥散复制(如图所示),并用大肠杆菌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进行了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DNA复制时需要的酶是.(2)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两代(Ⅰ和Ⅱ),先后提取每代的DNA并离心.子Ⅰ代DNA离心后出现1条密度带,说明DNA的复制方式可能是,子Ⅱ代DNA离心后得到2条密度带,可进一步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3)若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将上述大肠杆菌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至n代,子n代DNA离心得到条密度带,与子Ⅱ代的离心结果相比,密度带的位置(改变/不改变).(4)若将子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能/不能)说明DNA的复制方式,理由是.28.科学家利用抗旱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多种抗旱作物新品种.回答下列问题:(1)具有A基因的作物能产生某种糖类调节细胞液的渗透压,从而使作物具有抗旱性状,这种糖类几乎只出现在根部细胞中,其根本原因是.该实例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2)若能将两个A基因导入到棉花的两条染色体上,则当这两个A基因位于(同源/非同源)染色体上时,自交后代出现抗旱植株的概率最大.(3)若只能将一个A基因导入到棉花的染色体上,为在短时间内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棉花,最佳的育种方案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9.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1)R基因控制合成的淀粉分支酶能促进葡萄糖、蔗糖等合成淀粉,使种子表现为圆粒.与圆粒豌豆相比,皱粒豌豆味道更为甜美,原因是.(2)D基因可突变成d1、d2基因,它们的表达产物如下:基因表达产物(…表示氨基酸序列相同)D…丙氨酸(229位)…组氨酸(276位)…(376位)…(480位)d1…苏氨酸(229位)…组氨酸(276位)…(376位)…(480位)d2…苏氨酸(229位)…组氨酸(276位)…(376位)据表可知,d1在D的基础上发生了碱基对的.d2在d1的基础上发生了碱基对的.(3)豌豆为一年生植物,若想在一年内获得矮茎皱粒种子,可将高茎圆粒植株(DdRr)所结种子种植,.(4)在圆粒豌豆群体中,结出了几粒皱粒种子,你如何鉴定其是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30.现有五个果蝇品系,其中戊品系的Y染色体上有一个来自X染色体的片段,该变异不影响果蝇的生命活动,a或b纯合时胚胎致死.请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若使F1中雌果蝇与雄果蝇之比为1:2,可选择上述品系的杂交组合为.(2)果蝇眼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且红眼(H)对白眼(h)为显性.用X射线处理孵化过程中的受精卵(XHXh),发现孵化出来的少数幼体,眼色表现为一只眼红色,一只眼白色,请对此现象提出两种假说:①染色体角度:.②基因角度:.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辐射可能导致细胞衰老或癌变B.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C.细胞衰老时体积变小、物质运输功能增强D.动物细胞增殖时均有纺锤体的形成【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的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后,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性死亡.【解答】解:A、细胞癌变的因素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辐射可能导致细胞衰老或癌变,A正确;B、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B错误;C、细胞衰老时体积变小、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错误;D、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产生纺锤体,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实质,掌握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识记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研究发现免疫细胞一方面能结合癌细胞使其裂解和凋亡,另一方面能分泌MIF因子,阻止表皮生长因子与癌细胞表面受体EGFR结合,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増殖,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激活EGFR受体会导致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B.免疫细胞内含有正常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免疫细胞能诱导癌细胞内某些基因的表达D.MIF因子可能通过与EGFR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考点】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由题干中免疫细胞分泌的MIF因子能阻止表皮生长因子与癌细胞表面受体EGFR结合,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増殖,即激活EGFR受体会导致癌细胞增殖,且能诱导癌细胞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増殖.【解答】解:A、由题干中免疫细胞分泌的MIF因子能阻止表皮生长因子与癌细胞表面受体EGFR结合,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増殖,即激活EGFR受体会导致癌细胞增殖,故其细胞周期变短,A错误;B、免疫细胞内含有个体全部的基因,即含有正常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正确;C、免疫细胞能诱导癌细胞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其裂解和凋亡,C正确;D、由题干中免疫细胞分泌的MIF因子能阻止表皮生长因子与癌细胞表面受体EGFR结合,因此MIF因子可能通过与EGFR受体结合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要求考生能够提取有效解题信息,同时考查了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基因型为Nn的某生物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对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出现8个四分体D.该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跑中都不含n基因【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裂,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该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解答】解:A、无法判断生物体的雌雄,所以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B、该细胞中染色体大小各不相同,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B 正确;C、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在其形成过程中可出现4个四分体,C错误;D、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该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跑中有一个含n基因,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男性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一个处于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相比(不考虑变异),下对说法正确的()A.白化基因数目之比为1:1 B.X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C.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2:1 D.核DNA数目之比为2:1【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男性白化病基因携带者(Aa)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所以基因组成为AAaa;一个处于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且着丝点分裂,所以基因组成为AA或aa.【解答】解: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Aaa,处于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A或aa,所以白化基因数目之比为1:1或2:0,A错误;B、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只含1条X染色体,处于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2条或0条X染色体,所以X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或1:0,B错误;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染色单体,而处于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C错误;D、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核DNA数目为92,处于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数目为46,所以核DNA数目之比为2:1,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5.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A.若为AB、Ab、aB、ab,则可能在Ⅰ后期发生了基因重组B.若为AB、Ab、aB、ab,则可能在Ⅰ前期发生了基因重组C.若为AB、AB、ab、ab,用可确定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D.若为AaB、AaB、b、b,用可确定在减Ⅱ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异常【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B、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应该形成4个共2种精子,若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个精子,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A错误,B正确;C、若为AB、AB、ab、ab,则可能是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也可能是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不能确定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错误;D、若为AaB、AaB、b、b,用可确定在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异常,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下列与生物遗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只杂合黑毛豚鼠一胎可能产生4只白毛豚鼠B.Aa个体连续自交3代,子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C.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D.若高茎×矮茎→高茎、矮茎,则用子代高茎豌豆自交可判断性状的显隐性【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解答】解:A、两只杂合黑色豚鼠交配,产生的后代表现型有黑色和白色,理论比例为3:1.但后代数目少时,与理论比例的误差大,所以它们的一胎可能产生4只白毛豚鼠,A正确;B、杂合体Aa连续自交n代,杂合体的比例为()n,纯合体的比例是1﹣()n.豌豆的基因型为Aa,自交3次后,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次以后,Aa的比例占,而AA=aa的比例,所以其子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B错误;C、豌豆是雌雄同株同花植物,所以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C正确;D、若高茎×矮茎→高茎、矮茎,则用子代高茎豌豆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判断性状的显隐性,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下列现象与等位基因分离无关的是()A.F1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Aa个体产生的配子A和a的数目比为1:1D.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表现型比例【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根本原因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配子,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子代,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A、F1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受精过程,与等位基因分离无关,A 正确;B、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与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有关,B错误;C、Aa个体产生的配子A和a的数目比为1:1与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有关,C错误;D、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表现型比例与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有关,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卡诺氏液对洋葱根尖进行解离B.零度以下低温会使实验结果更明显C.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视野中既有正常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1、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解答】解:A、卡诺氏液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常用于根尖,花药压片及子房石蜡切片等,所以把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的形态,A错误;B、零度以下低温会使洋葱根尖冻坏,不利于实验,B错误;C、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C错误;D、由于低温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而处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正常,处于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加倍,因此视野中既有二倍体细胞,也有四倍体细胞,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选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结果等,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9.有关“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若用3H标记噬菌体浸染细菌,离心后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可检测到放射性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沉淀有较强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时间。
2016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生物试题2015.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l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
监考人员将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后进行漂洗可洗去多余的染色液B.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特点可作为区分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C.盐酸和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以便于卡诺氏液的固定D.通过对装片中不同细胞的观察或同一细胞的持续观察可以识别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2.图甲为细胞分裂图像,图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仅根据图甲细胞的染色体情况,不能确定其分裂方式 B.图甲细胞分裂的下一阶段,高尔基体活动会加强C.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发生在BC段D.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CD段3.下图表示人体某些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过程都能发生转录和翻译B.②③过程中细胞内遗传物质均发生了改变C.病毒侵染丙细胞后使其裂解死亡,这属于细胞凋亡D.与甲相比,乙中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低4.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C.两实验都设计了测交实验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验 D.前者采用“假说一演绎法”,后者采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5.右图为果蝇精巢中细胞在某一时期的分类统计结果。
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高一生物10月月考试题中图版
2012.10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同学们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号等内容写在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试卷请同学们放好。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第一、二章。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45分)1.2011年11月12日华商报透露,某女子怀孕7个月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剖腹产下女婴。
有关艾滋病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获得大量的HIV,可以在体外用培养基进行培养B.艾滋病病毒(HIV)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由8种核苷酸组成D.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池塘中的一群鱼B.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C.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3.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5.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一组的是()A.噬菌体和根霉 B.肺炎双球菌和草履虫C.颤藻和酵母菌D.苔藓和变形虫6.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B.都有细胞质C.都含有DNA或RNA D.都能够进行新陈代谢7.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染色体D.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大致相同8.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9.下列物质或结构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A.磷脂、脂肪 B.生长激素、胰岛素C.核糖、核糖核酸 D.淀粉、淀粉酶10.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水11.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和鉴别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细胞中的糖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鉴别B.细胞中的脂质具有多种功能,如储存能量;脂质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C.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D.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用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可以鉴定其存在和分布12)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3.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人体细胞能合成20种氨基酸C.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Fe等元素D.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都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14.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一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 A.羧基B.氨基C.羧基和氨基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15.现有100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1020个,羧基1050个。
【百强校】2016届山东省德州市某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6届山东省德州市某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稻田生态系统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2、下列关于动植物选种的操作,错误的是A .植物杂交育种获得F 1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新品种B .哺乳动物杂交育种获得F 2后,可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C .植物杂交育种获得F 2后,可通过测交检验选出新品种D .如果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繁殖,则只要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试卷第2页,共14页A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D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4、关于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 .鱼塘中的鱼类等生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C .塘泥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鱼类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有助于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5、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
山东省德州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1.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2.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3.A.B.C.D.4.,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D.限制d~e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5.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6.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7.A.B.C.D.8.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9.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沉淀、上清液、沉淀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10.A.上述处理中可得到S型菌的是④⑤⑥B.可得到S型菌的是④⑤C.除⑤外其余各项处理均可得到R型菌D.可得到S型菌的只有⑤11.A.两种双球菌都能引起小鼠患肺炎而死亡B.无荚膜菌不能引起鼠死亡,有荚膜菌导致鼠死亡C.两种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在培养基上培养时无荚膜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12.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够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13.A.外壳内含35S和32S,核心内只含有32PB.外壳内只含有32S,核心内只含有32PC.外壳含35S和32S,核心内含32P和31PD.外壳内只含32S,核心内含有32P和31P14.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如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实验编号实验结果实验过程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①a型TMV→感染植物a型a型②b型TMV→感染植物b型b型③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b型a型④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a型a型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15.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R型活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菌C.说明了R型活菌是无毒性的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性的16.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17.A.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B.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多糖,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C.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D.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18.A.DNA、DNA B.DNA、RNA C.RNA、DNA D.RNA、RNA19.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20.A.3和4 B.1、3和4 C.2、3和4 D.1、2、3和421.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2.A.上清液的主要成分是细菌的培养基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菌体B.此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C.①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D.②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23.A.两个实验均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中的DNAC.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太长或太短均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RNA分开后单独研究各自的效应24.A.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噬藻体的遗传物质B.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噬藻体增殖所需要的模板、原料和酶等均来自蓝藻D.32P标记的是噬藻体的DNA二、非选择题25.实验A,老鼠患败血病死亡.以后各实验中,老鼠的情况分别为:B,C,D,E.(2)不致病的肺炎球菌接受了,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3)肺炎球菌的毒性由荚膜物质引起,荚膜物质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控制.(4)这个实验说明.26.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是.(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其原因是.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属于误差的来源呢?,理由是.(4)在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同时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结果发现沉淀物中也出现少量放射性物质,为排除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是遗传物质的可能,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5)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简要说明).27.体内仅有蛋白质和RNA两种化学成分,这类生物性状(如TMV能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的遗传是受蛋白质还是受RNA控制?请设计实验探究TMV的遗传物质.实验原理:(1)利用水﹣苯酚溶液可以将TMV分离,获得TMV的蛋白质和RNA.(2).(3).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正常生长的烟草、苯酚、试管、玻璃棒等必需的实验仪器.主要实验步骤:(1)利用水﹣苯酚溶液分离TMV,获得纯净的TMV的蛋白质和RNA.(2)取正常生长的烟草植株,选取.(3).(4)正常培养烟草植株,并注意观察.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1),说明TMV中蛋白质是遗传物质.(2),说明TMV中RNA是遗传物质.28.(1995上海)如图所示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2)图中D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细菌外的是,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是.(3)图中E表明.(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了是遗传物质的结论.29.写出如表处理的实验结果:实验处理实验结果①R型活细菌注射实验鼠②S型活细菌注射实验鼠③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实验鼠④混合后注射实验鼠⑤注射实验鼠⑥注射实验鼠⑦注射实验鼠(2)哪一实验可证明S型细菌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3)由实验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4)如果用⑤来证明实验假设“使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那么与⑤构成对照实验的是.30.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仍存在于;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3)请你设计一个给T2噬菌体标记上32P的实验:①配制适合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作为合成DNA的原料;②;③在培养液中提取出所需要的T2噬菌体,其体内的被标记上32P.(4)本实验(能、不能)用3H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5)本实验(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1、细胞类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解答】解: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A错误;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C、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余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C错误;D、绝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的语句即可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解答】解: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是基因重组,S细菌的DNA使得R型细菌发生转化,研究其表型型的改变,故A错误;B、两个实验中都没有诱发基因突变,故B错误;C、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他们的作用,故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是用32P、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研究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3.A.B.C.D.【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解答】解: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时,由于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的存在,杀死一部分R型细菌,同时在S型细菌的DNA作用下出现S型细菌,破坏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直至小鼠死亡,导致两种细菌的数量均增加,所以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D.限制d~e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衍后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和释放,其中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分析题图:曲线a~b段,噬菌斑没有增加;曲线b~d段,噬菌体数量呈指数倍数增长;d~e段噬菌斑数量不再增加,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在活细胞才有生命特征,所以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故A正确;B、曲线a~b段,噬菌斑没有增加,说明细菌体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故B正确;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斑数量增长了10倍,但并不表示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因为噬菌体数量是呈指数倍数增长的,故C错误;D、d~e段噬菌斑数量不再增加,原因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噬菌体失去寄生场所,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干和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5.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加入S型菌DNA分子后会出现S型细菌;DNA酶会将DNA水解,因此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用DNA 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不会出现S型细菌,这与“以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故选:D.【点评】本题结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具体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并作出准确的判断.6.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S是蛋白质的标记性元素,P是DNA的标记性元素,因此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由于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因此保温一段时间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如果保温时间稍长,就会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使上清液中也出现放射性,故A正确;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因此上清液中不会出现较多的放射性,故B错误;C、离心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会进入到沉淀物中,不会出现上述实验现象,故C错误;D、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有的含有P、S,而且P元素的含量很少,因此不用P元素标记蛋白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熟练掌握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7.A.B.C.D.【考点】烟草花叶病毒.【分析】阅读题干获取知识点,本题考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然后梳理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图及选项内容作出判断.【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杂交病毒”丙的组成是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乙病毒的RNA,又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此杂交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是乙病毒的RNA,丙病毒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是由乙病毒的RNA控制合成的,应与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相同,丙病毒的子代的RNA由乙病毒的RNA复制而来,与乙病毒的RNA相同.所以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乙病毒相同.故应选D.【点评】此题知识点的核心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丙病毒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由乙病毒的RNA控制合成的.此题往往选成B选项.8.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思路是: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一一提纯,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因此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解答】解: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并形成对照,只能说明活的S型细菌有毒性,能使小鼠死亡,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B、用热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其后代全是S型菌,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D、将S菌可能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R型菌培养基中,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培养基中出现了S型菌落,这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要考生识记和掌握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沉淀、上清液、沉淀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因此上清液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含子代噬菌体的细菌.【解答】解: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时,噬菌体的DNA和细菌均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③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离心到上清液中,而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和上清液.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明确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子代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再对各选项作出判断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A.上述处理中可得到S型菌的是④⑤⑥B.可得到S型菌的是④⑤C.除⑤外其余各项处理均可得到R型菌D.可得到S型菌的只有⑤【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艾弗里实验设计思路: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RNA、脂质等一一提纯,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通过实验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R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应设置对照组,即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解答】解:A、上述处理中可得到S型菌的只有⑤,A错误;B、可得到S型菌的是⑤,B错误;C、上述各项处理均可得到R型菌,C错误;D、可得到S型菌的只有⑤,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具体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明确DNA酶的作用及DNA+DNA酶这一组别的作用,再作出准确的判断.11.A.两种双球菌都能引起小鼠患肺炎而死亡B.无荚膜菌不能引起鼠死亡,有荚膜菌导致鼠死亡C.两种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在培养基上培养时无荚膜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不知道该“转化因子”是什么,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R型肺炎双球菌不会引起小鼠患肺炎而死亡,A错误;B、无荚膜菌不能引起鼠死亡,有荚膜菌导致鼠死亡,B正确;C、两种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D、在培养基上培养时无荚膜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特别是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掌握格里菲斯的实验过程,还要求考生掌握实验的结论,要求考生明确格里菲斯只提出了“转化因子”一词,但并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12.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够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
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有33小题,每题2分,总分66分)1.对下列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形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②、③属于有丝分裂图象,①属于减数分裂图象B.若图②为某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则该细胞可产生4种配子C.图④代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则图③位于图④的BC段D.图①所示的细胞是某细胞X通过分裂形成的,则X内曾出现过3个四分体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中,染色体及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不可能是下列各项中的( ) A.B.C.D.B.甲细胞分裂期的时间比丁细胞的长C.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的长D.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时选择丙类型的细胞最好4.基因型为Dd的个体,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D基因.那么正常情况下,这条染色单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基因是( )A.d B.D或d C.D D.d和D5.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由图1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分别处于图2中的BC、DE段的细胞为图1中的乙、丙D.图1中乙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6.﹣个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内有32条染色体,则洋葱体细胞中来自父方的染色体数和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是( )A.16和16 B.32和16 C.8和16 D.8和87.如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DNA的复制发生在ab段B.观察染色体的时期应在bc段C.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deD.cd段的染色体数是ef段的两倍8.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9.如图是某一高等动物体内四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丙图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B.如果这四种细胞在同一器官中出现,则该器官是精巢,乙图是次级精母细胞C.在甲图中若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在正常情况下,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应为A D.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乙、丙、丁10.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如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11.下列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但并没有将遗传因子定位在染色体上B.摩尔根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就是DNA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前人的成果,成功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2.已知一批豌豆种子,基因型为AA:Aa=1:2,将这批种播种后自然生长(假设结实率相同),则其所结种子中,基因型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4:4:1 B.3:2:1 C.3:5:1 D.1:2:113.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Ⅰ3的基因型为aaBB,Ⅰ2为纯合子.根据系谱图,推断不正确的是( )A.Ⅰ4基因型是aabbB.Ⅱ2基因型是AabbC.Ⅲ1基因型可能是aaBbD.Ⅲ2与患该病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A.AaX B X b、AaX B Y B.BbX A X a、BbX A Y C.AaBb、AaBb D.AABb、AaBB16.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 )A.他们的孩子为椭圆形红细胞B.他们的孩子是Rh阴性的可能性是0C.他们的孩子中可能会出现椭圆形红细胞且能产生淀粉酶的表现型D.他们的孩子中有能够产生淀粉酶17.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B.C.D.18.对某种植物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数量分别是49、52、50、51.这株植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MmNnPP B.mmNnPp C.MmNNpp D.MMNnPp19.父母亲色觉正常、弟弟色盲的正常女人和一个正常的男人结婚,生一个色盲儿子的几率是( )A .B .C .D .20.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Z染色体基因(Z B、Z 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 )B.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毛全为黑色C.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Z B WD.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若子代羽毛出现上述三种颜色,则理论上子代羽毛的黑色:灰色:白色=9:3:421.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突变B.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C.肺炎双球菌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22.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B.用35S标记蛋白质是由于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C.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D.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23.烟草花叶病毒(TMV)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将TMV变种X的蛋白质外壳和变种Y的核酸组成新病毒,感染烟草后可以得到大量病毒,这些病毒为( )A.变种XB.X蛋白质包裹Y核酸的病毒C.变种YD.Y蛋白质外壳包裹X核酸的病毒24.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卓越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B.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早证实DNA是遗传物质D.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5.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2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外壳的蛋白质是( )A.在噬菌体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B.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C.在噬菌体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D.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2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其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释放出来的大多数子代噬菌体( )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C.含32P、不含35S D.不含32P、含35S28.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5N和14N,c只含14N.如图中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A.B.C.D.29.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基因不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为2:3C.该基因复制和转录时a部位都会被破坏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30.经测定,某DNA分子片段中含有碱基A 60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那么,该DNA片段中碱基C所占比例和数量分别是( )A.48%,600 B.48%,650 C.26%,600 D.26%,65031.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B.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C.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2.下列关于遗传学有关概念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是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C.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X 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 b、aY、YD.一个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不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进行复制,若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占,则含31P的DNA分子占33.下列有关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DNA分子片段中均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分子中的每个脱氧核糖均与2个磷酸基团相连C.一条DNA单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D.若DNA分子片段中有a个碱基对,且已知胞嘧啶有b个,则该DNA分子中的氢键数为2a﹣b个二、填空题(共有四个大题,总分34分)34.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如图一中A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B、C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象;图二为该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象.(1)图(左)中数字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2)A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分裂过程中.B图细胞最终分裂结束后,一般情况下,E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4)按分裂过程判断,图(右)中标号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5)若图示的动物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交配,后代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35.小鼠的体色黑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E和e、F和f控制,其体色与基因关系如图1.现用两只纯合小鼠杂交,结果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体色性状是由基因通过__________来控制的.(2)根据图1和图2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E(e)基因位于__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由图2杂交实验可判断出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3)为进一步确定父本的基因型,让F1中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观察并统计F2中黑色和白色的个体数量.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F2代中黑色:白色约为__________,则基因型为__________.②若F2代中黑色:白色约为__________,则基因型为__________.36.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表现正常的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伴X隐性遗传病),请据图分析回答:(1)__________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_性遗传病.(2)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1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3)若Ⅲ﹣11与该岛上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4)若Ⅲ﹣11与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不患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37.某种昆虫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有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如图表示昆虫体内某个DNA片段()图中①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生物学上经常使用﹣(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研究①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2)图中催化②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与③相比,②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____.(3)若要改造此多肽分子,将图中丙氨酸变成脯氨酸(密码子为CCA、CCG、CCU、CCC),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__.(4)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5)理论上组合①的F2长翅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组合②的亲本中,长翅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有33小题,每题2分,总分66分)1.对下列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形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②、③属于有丝分裂图象,①属于减数分裂图象B.若图②为某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则该细胞可产生4种配子C.图④代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则图③位于图④的BC段D.图①所示的细胞是某细胞X通过分裂形成的,则X内曾出现过3个四分体【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④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是由于DNA的复制,CD段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②属于有丝分裂图象,①、③属于减数分裂图象,A 错误;B、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子,但只有2种,B错误;C、若图④代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则应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而图③是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C错误;D、图①所示的细胞含有3条染色体,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则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所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能形成3个四分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图象辨别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中,染色体及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不可能是下列各项中的( )A.B.C.D.【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所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含量之比为1:1(后期和末期)或1:2(前期和中期).【解答】解:A、A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2:1,不存在这种情况,A错误;B、B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C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C正确;D、D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属于有丝分裂末期,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明确染色体与DNA含量之比为1:1或1:2,再判断各选项.B.甲细胞分裂期的时间比丁细胞的长C.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的长D.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时选择丙类型的细胞最好【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是选择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比例越大越好.【解答】解:A、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故A正确.B、据表格可知:甲细胞分裂期的时间是2.0t/h,丁细胞的分裂期是1.5t/h,故B正确.C、根据表格可知,不同的细胞的分裂间期时间都比分裂期长,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故C正确.D、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是选择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比例越大越好,选乙细胞较好,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周期概念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基因型为Dd的个体,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D基因.那么正常情况下,这条染色单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基因是( )A.d B.D或d C.D D.d和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而DNA的数目加倍,出现姐妹染色单体.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所含基因应完全相同.据此答题.【解答】解: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后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若前期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D基因,则这条染色单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基因也是D.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后形成,含有相同的基因,再作出正确的判断即可.5.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由图1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分别处于图2中的BC、DE段的细胞为图1中的乙、丙D.图1中乙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图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析图2: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解答】解:A、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A正确;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B正确;C、乙和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这两个细胞都对应于图1的BC 段,C错误;D、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个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内有32条染色体,则洋葱体细胞中来自父方的染色体数和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是( )A.16和16 B.32和16 C.8和16 D.8和8【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受精作用.【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2、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解答】解: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为有丝分裂后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内有32条染色体,洋葱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16条;来自父方的染色体有一半,所以有8条;洋葱是二倍体,所以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是8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受精作用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要求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明确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受精作用的含义,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7.如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DNA的复制发生在ab段B.观察染色体的时期应在bc段C.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deD.cd段的染色体数是ef段的两倍【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的变化,图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bc段由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向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的状态转化,该过程是染色体复制过程,c点染色体复制完成,cd段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d点表示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2、DNA分子加倍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解答】解:A、核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bc段,A错误;B、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在中期,对应cd短,B正确;C、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因此de段染色体数目由于着丝点分裂而暂时加倍,C正确;D、ef段染色体数目可能是cd段的2倍,D错误.【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与细胞核DNA数目的关系变化,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8.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考点】DNA分子的复制;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N14﹣N14,一个是N15﹣N14,两个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如果细胞进行2次有丝分裂,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A错误.B、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都有15N染色体,B正确;C、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是15N ﹣14N,再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中期存在于2条染色单体上,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C错误;D、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都含有14N,因含14N 的染色单体有16条,D错误.故选:B.【点评】对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9.如图是某一高等动物体内四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丙图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有33小题,每题2分,总分66分)1.对下列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形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②、③属于有丝分裂图像,①属于减数分裂图像B.若图②为某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则该细胞可产生4种配子C.图④代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则图③位于图④的BC段D.若图①所示的细胞是某细胞X通过分裂形成的,则X内曾出现过3个四分体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中,染色体及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不可能是下列各项中的3.下表为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t/h),据表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B.甲细胞分裂期的时间比丁细胞的长C.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的长 D.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时选择丙类型的细胞最好4.基因型为Dd的个体,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D基因。
那么正常情况下,这条染色单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基因是A.d B.D或d C.D D.d和D5.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
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由图1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分别处于图2中的BC、DE段的细胞为图1中的乙、丙D.图1中乙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6.—个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内有32条染色体,则洋葱体细胞中来自父方的染色体数和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是 ( )A. 16和16 B. 32和16 C. 8和16 D. 8和87.下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DNA的复制发生在ab段 B.观察染色体的时期应在bc段C.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de D.cd段的染色体数是ef段的两倍8.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每题2,共70分)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2.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A.水螅 B.心肌细胞 C.变形虫D.卵细胞3.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4.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5.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6.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A.它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B.它能够侵染其他生物C.它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并产生后代D.它具有细胞结构7.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酵母菌B.SARS病毒C.蓝藻 D.大肠杆菌9.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A.单细胞B.无核膜C.二分裂繁殖D.对抗生素敏感10.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 A.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粗准焦螺旋C.转动转换器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11.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B.组成核酸的碱基有4种C.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D.核酸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1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A.细胞的结构B.细胞的种类C.细胞的统一性 D.细胞的多样性1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A.淀粉、蛋白质 B.蔗糖、氨基酸C.蛋白质、核酸 D.纤维素、麦芽糖14.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A.蓝藻 B.衣藻 C.苔藓 D.玉米15.一条多肽链共有肽键99个,则它含有的﹣NH2和﹣COOH的数目至少是()A.110、110 B.109、109 C.9、9 D.1、1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D.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变形虫、水绵、香菇B.烟草、草履虫、链霉菌(放线菌)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18.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19.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细胞分裂图象时,发现某分裂细胞处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是()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20.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A.线粒体和核糖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C.内质网和中心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21.用水解法研究下列物质,水解产物不全是葡萄糖的是()A.淀粉 B.糖元 C.纤维素D.蔗糖22.某蛋白质分子含有a条肽链,共有b个氨基酸残基.如果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c,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水解时需要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A.b(c﹣18)+18a和18(b﹣a)B.b(c+18)+18a和18(a+b)C.b(c﹣18)﹣18a和18(a﹣b)D.b(c+18)﹣18a和18(b﹣a)23.在人体细胞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A.3种B.4种C.5种D.6种24.如图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的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蛋白质含有1条肽链和124个肽键B.图2中R基是①②④⑥⑧C.从图2可推知该部分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D.构成图1中肽链的氨基酸最多可能有20种25.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26.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如图A、B、C、D,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A. B. C. D.27.细胞质一般呈环形流动.在用显微镜观察黑藻细胞时,视野中一叶肉细胞,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实际上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28.下面关于绿藻和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绿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B.绿藻和蓝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蓝藻没有D.绿藻和蓝藻的大爆发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29.下列关于核酸知识的表示正确的是()A.B.C.D.30.甘氨酸(C2H5O2N)和X氨基酸反应生成二肽的分子式为C7H12O5N2,则X氨基酸是()A.B.C.D.3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固醇类物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B.有些脂质能激发和维持动物第二性征C.某些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能够传递信息D.所有糖类在细胞中的作用都是为细胞供能32.如图所示在下列物质中,若将其中能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蛋白质分子(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则此蛋白质分子中所含有的羧基、氨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A.3、3、2 B.4、3、3 C.3、2、4 D.2、2、233.有毒奶粉事件的原因是不法分子在劣质牛奶中添加了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因为该物质中氮含量较高,而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是通过测蛋白氮的数值来估算的.一般说来,每100g蛋白质平均含氮16g,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A.﹣CO﹣NH﹣B.游离的氨基C.游离的羧基D.R基34.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须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必为m﹣n 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35.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元素是()A.C、H、O、N、P B.C、H、O、N C.C、H、O D.O、H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在生物学研究中,为研究一些物质,需要一些试剂对一些物质进行鉴定.请填全下面表格.需鉴定的物质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淀粉试剂颜色37.如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组成生物的氨基酸有约种.(2)图中④的名称是;图中表示R基的代号是.(3)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组成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38.如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的1表示,2表示,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2)3有种,分别是(3)DNA 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用序号表示).(4)此图若为艾滋病病毒的核酸,3有种,分别是,与大肠杆菌的DNA相比在组成上有哪些不同?.(5)一般来说DNA用检验可使其呈反应;RNA用使其呈反应.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共70分)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解答】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各项生命活动均离不开细胞,包括病毒的生命活动也依赖于细胞.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故选:A.2.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A.水螅 B.心肌细胞 C.变形虫D.卵细胞【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中没有系统层次,而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解答】解:A、水螅为多细胞生物,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B、心肌细胞属于细胞层次,但不属于个体层次,B错误;C、变形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其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C正确;D、卵细胞只属于细胞层次,不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故选:C.3.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考点】细胞观察实验.【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解答】解: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因此,将物镜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观察时,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变大、变少、变暗.故选:B.4.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且符合种群的特征.3、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解答】解: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为一个群落,A错误;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为多个种群,B错误;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为多个种群,C错误;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为一个种群,D正确.故选:D.5.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群落亦称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解答】解:A、热带雨林包括多种生物,同时有无机自然环境,属于生态系统,包含群落,A错误;B、红松林包括多种生物,同时有无机自然环境,属于生态系统,包含群落,B错误;C、污染后的共生菌落是由不同种的细菌构成的,可视为一个小的群落,C错误;D、而无菌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由于物种单一,属于种群,D正确.故选:D.6.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A.它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B.它能够侵染其他生物C.它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并产生后代D.它具有细胞结构【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其包含蛋白质和核酸两种成分,并且只能寄生在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和代谢.【解答】解:A、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是该特征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不是理由,A错误;B、病毒能够侵染其它生物,但该特征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其理由,B错误;C、病毒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并产生后代,生物的繁殖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其为生物的理由,C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C.7.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理解个层次概念是判断的依据.【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该学者研究的是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研究对象是这个地区的这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该对象属于种群.故选:B.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酵母菌B.SARS病毒C.蓝藻 D.大肠杆菌【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含有核酸的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A、酵母菌为真核生物,为真核细胞,A错误;B、SARS病毒为病毒,无细胞结构,B正确;C、蓝藻为原核生物,具有原核细胞,C错误;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具有原核细胞,D错误.故选:B.9.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A.单细胞B.无核膜C.二分裂繁殖D.对抗生素敏感【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细菌、放线菌没有核膜,因此它们属于原核生物.故选:B.10.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A.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粗准焦螺旋C.转动转换器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考点】细胞观察实验.【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移动装片,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解答】解:由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可知,换用高倍物镜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故选:B.11.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B.组成核酸的碱基有4种C.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D.核酸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析】核酸只由C、H、O、N、P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8种),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组成.核酸分DNA和RNA两种.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有4种.DNA主要集中子啊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解答】解:A、DNA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故A错误;B、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A、T、C、G、U,故B错误;C、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C正确;D、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故D错误.故选:C.1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A.细胞的结构B.细胞的种类C.细胞的统一性 D.细胞的多样性【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包括: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解答】解: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可知,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故选:C.1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A.淀粉、蛋白质 B.蔗糖、氨基酸C.蛋白质、核酸 D.纤维素、麦芽糖【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构成,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有:C、H、O.【解答】解:A、淀粉是糖类,其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元素,A错误;B、蔗糖是糖类,其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元素,B错误;C、蛋白质和核酸都含有N元素,C正确;D、纤维素和麦芽糖都是糖类,其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元素,D错误.故选:C.14.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A.蓝藻 B.衣藻 C.苔藓 D.玉米【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注: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解答】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B、衣藻是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C、苔藓是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D、玉米是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由此可见,以上四种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蓝藻.故选:A.15.一条多肽链共有肽键99个,则它含有的﹣NH2和﹣COOH的数目至少是()A.110、110 B.109、109 C.9、9 D.1、1【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解答】解: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一条肽链其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故选:D.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D.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理解个层次概念是判断的依据.【解答】解:A、SARS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A错误;B、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靠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错误;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只能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C错误;D、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正确.故选:D.1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变形虫、水绵、香菇B.烟草、草履虫、链霉菌(放线菌)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解答】解:A、草履虫是原生动物、香菇是真菌,水绵是低等植物,三者细胞结构相似度低,A错误;B、烟草是高等植物,草履虫是原生动物,链霉菌(放线菌)是原核生物,三者细胞结构相似度低,B错误;C、小麦、番茄、大豆都是高等植物,它们的细胞结构最相似,C正确;D、酵母菌、灵芝是真菌,豌豆是高等植物,酵母菌、灵芝细胞结构相似,豌豆与酵母菌、灵芝细胞结构相似度低,D错误.故选:C.18.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考点】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二是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三是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四是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解答】解:A、蛋白质千差万别,但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相同,A不符合题意;B、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蛋白质千差万别的原因之一,B符合题意;C、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C符合题意;D、多肽链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D符合题意.故选:A.19.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细胞分裂图象时,发现某分裂细胞处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是()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考点】细胞观察实验.【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考查的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物像在视野中的成像特点.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物象在视野中的成像特点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放大的倒像.因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放大的倒像,所以玻片移动的方向应该与视野中的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张军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视野中的物像.又因为玻片移动的方向应该与视野中的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他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故选:C.20.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A.线粒体和核糖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C.内质网和中心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分裂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解答】解:A、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但不含线粒体,A错误;B、原核细胞含有细胞膜,但不会叶绿体,B错误;C、原核细胞不含内质网和中心体,C错误;D、原核细胞含有细胞膜和核糖体,D正确.故选:D.21.用水解法研究下列物质,水解产物不全是葡萄糖的是()A.淀粉 B.糖元 C.纤维素D.蔗糖【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分析】本题是对糖类的分类和组成单位的考查,糖类根据是否能发生水解和水解后产生的单糖数量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二糖是水解后产生2分子单糖的糖,不同的二糖组成单位不同,由许多单糖结合形成的糖是多糖,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解答】解:A、淀粉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水解后的单糖全是葡萄糖,A错误;B、糖原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水解后的单糖全是葡萄糖,B错误;C、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水解后的单糖全是葡萄糖,C错误;D、蔗糖的基本单位的葡萄糖和果糖,水解产物有葡萄糖和果糖,不全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D.22.某蛋白质分子含有a条肽链,共有b个氨基酸残基.如果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c,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水解时需要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A.b(c﹣18)+18a和18(b﹣a)B.b(c+18)+18a和18(a+b)C.b(c﹣18)﹣18a和18(a﹣b)D.b(c+18)﹣18a和18(b﹣a)【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
山东省德州市某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三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40小题。
1~30小题,每小题1分;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2.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含有放射性的结构有①细胞核②线粒体③叶绿体④核糖体⑤内质网⑥高尔基体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3.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
据表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细胞核中不含甲类化合物B.甘蔗细胞壁中不含乙类化合物C.红螺菌细胞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D.酵母菌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4.下列实验操作与结果或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①双缩脲试剂A、B液与蛋白质样液混匀后,将试管水浴加热;溶液呈紫色。
②用甲基绿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下线粒体呈蓝绿色。
③用澄清石灰水鉴定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石灰水变混浊一定是有氧呼吸。
④用低温处理生长的大蒜根尖;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A.①B.②C.③D.④5.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①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②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③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④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⑤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是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者⑥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⑤6.下列关于生物膜组成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而蛋白质分子不可以运动B.生物膜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C.生物膜成分的更新可以通过囊泡的转移来实现D.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上是均匀分布的7.果酒放久后易产生蛋白质沉淀而使酒浑浊,加入少量菠萝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防止浑浊,而加氨基酸氧化酶等则无济于事,这说明A.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B.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D.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合成A TP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B.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形成ATP时伴随着氧气的消耗C.在绿色植物叶绿体内,形成ATP的过程需要光照D.ADP与A TP相互转化,使细胞内ATP大量积累9.关于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其纺锤体的形成不同于高等植物细胞B.人正常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内最多含有92个DNA分子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高尔基体的活动密切相关D.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不在同一时期10.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成为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课改班)(10月份)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课改班)(10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1.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O2N2,则赖氨酸的R基为()A.﹣C4H10N B.﹣C4H10O C.﹣C4H10ON D.﹣C5H11N2.某些肽分子式是C a H b O10N5,将它彻底水解后都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O2N)、丙氨酸(C3H7O2N)、苯丙氨酸(C9H11O2N)、谷氨酸(C5H9O4N),则谷氨酸有()A.4个B.3个C.2个D.1个3.人体内的某种有机化合物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对该种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细胞膜的组成无关B.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不是构成核酸的成分D.对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作用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心肌细胞含线粒体较多②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但不能合成酶③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④胃腺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细胞内核糖体较多.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D.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后,直接换上高倍镜观察6.已知Mn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能激活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就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A.对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B.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C.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D.对维持细胞内渗透压有重要作用7.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8.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A.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C.质壁分离现象: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D.还原糖的鉴定:向试管内注入苹果组织样液→注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并加热→观察9.浸入1mol/L 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的现象,此过程中没有发生()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渗透作用10.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试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能说明()A.植物根对水分子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B.与水稻相比,番茄细胞中SiO44﹣载体多,Ca2+载体少C.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D.水稻培养液中Mg离子浓度高于实验前,说明细胞排出Mg离子11.如图所示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据图能得出的结论是()A.相同温度下不同pH酶活性不同B.随温度改变该酶的最适pH不变C.相同pH下不同温度酶活性不同D.随pH改变该酶的最适温度不变1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换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时,需先升高物镜再转动转换器B.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C.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分离后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呈蓝绿色的是叶绿素a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用KN0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现象会更明显13.在哺乳动物受精的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卵细胞细胞膜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摄入卵细胞所需要的精子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4.如图是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a点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一直增强C.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c点之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增强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15.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18O分别标记CO2和H2O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出的结论是()A.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二氧化碳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淀粉D.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水1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分析,错误的是()A.种在湖边的玉米长期被水淹,生长不好,原因是有氧呼吸受阻B.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其原因是产生的乳酸在细胞中积累C.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D.人体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因为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细胞中积累17.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均转变为热能散失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18.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与吸收的O2之比为2:1,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A.1:6 B.1:3 C.1:2 D.1:119.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用容器内CO2的变化量表示).实验结果如下(“+”表示增加,“﹣”表示减小),下列有关说法B.在适宜光照下,35℃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该实验中,在适宜光照下,30℃时植物体内产生的有机物最多D.在黑暗情况下叶肉细胞内无A TP的形成20.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的过程需要氧气参与C.②﹣①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葡萄糖D.[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21.如图曲线I表示黄豆在最适温度、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Ⅱ的变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与y点相比较,x点时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低B.在y点时,适当升高温度可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C.制约x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D.制约z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22.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B.一个核缢裂成两个核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2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24.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于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末期出现赤道板,形成细胞壁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D.高尔基体在末期起着重要作用25.“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是唐朝王维《山中》的诗句.诗中与枫叶变红有关的细胞器及气候条件分别是()A.叶绿体、温度 B.叶绿体、日照时间C.液泡和叶绿体、温度D.液泡和叶绿体、日照时间26.将有关生物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是()A.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B.黑藻小叶适合用于观察叶绿体C.利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D.内质网上附着有颗粒状的核糖体27.如果在豌豆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碱基为X种;在高粱的根尖细胞中,由A、C、T、U 4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为Y种,则X和Y分别为()A.4、8 B.5、8 C.4、4 D.5、628.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29.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一类标志酶﹣﹣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结果产生()A.一分子AMP和一分子ADP B.两分子ADPC.一分子ATP和一分子ADP D.一分子ADP30.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31.下列反应属于放能反应的是()A.葡萄糖+O2→CO2+H2O B.CO2+H2O→葡萄糖+O2C.ADP+Pi→ATP D.葡萄糖+果糖→蔗糖32.将2mL新鲜的唾液与5mL 5%的淀粉溶液混合,保温于37℃恒温箱中,测得产物生成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5min时,即使加入淀粉溶液,也不会有麦芽糖生成B.10~15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酶活性降低C.0~5min,底物足量,若增加唾液的量,麦芽糖的生成速率可能还会提高D.15min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在常温下溶液会出现砖红色沉淀33.下面的食品保存方法不是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A.冰箱冷藏蔬菜 B.鲜肉腌制保存 C.种子晒干贮存 D.土窖保存水果34.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常藏身于霉变的花生和玉米等种子中.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将直接导致人的胰岛B细胞中的()A.细胞膜被破坏B.染色体被破坏C.细胞内大量酶的合成受到影响D.胰岛素合成受到影响35.某学生完成了下面的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然后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地溶液(一种用来检验麦芽糖的试剂)检验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红色(麦芽糖与试剂反应的颜色),因此,他做出结论,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C.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36.A 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 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B.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明显增多C.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所需的A TP来源于呼吸作用37.如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乙醇乙醛乙酸→CO2+H2O.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38.如图是某种细菌内发生的生化反应,据此判断其新陈代谢类型是()A.自养厌氧型B.异养厌氧型C.自养需氧型D.异养需氧型39.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表面结构改变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的改变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D.细胞核遗传物质的种类会发生改变40.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A.后期、末期、间期 B.间期、前期、中期C.间期、后期D.间期、末期41.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A.x可能是蛋白质B.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C.细胞膜上的x可能是载体D.y只存在于细胞核中42.下列关于氨基酸、蛋白质和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B.分子式为C63H105O45N17S2的环状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的肽键数目是17个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D.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是脱氧核糖;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是葡萄糖43.关于细胞基础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主要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根本原因还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同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有线粒体的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C.高等植物细胞中都有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而中心体在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有D.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44.如图表示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该图最能说明()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B.细胞核与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密切相关C.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遗传D.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45.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光合作用开始于C点之前,结束于F点之后B.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C.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二、非选择题46.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资料一如图1:资料二如图2:现有一多肽,化学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1)资料一中的化合物的名称是,该化合物由种氨基酸组成,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画在框中).该化合物水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是(用化学结构式表示),需吸收个H2O分子.(2)依据资料二中该多肽化学式的推算,它在完全水解后可得到氨基酸个.丙氨酸和谷氨酸的R基分别是、.47.图甲为智能温室内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乙为不同光照强度下绿色植物吸收CO2的速率曲线,丙表示温室内24小时CO2浓度变化曲线.(1)图甲中,物质A进入线粒体内,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的参与;释放大量能量时需要消耗.(2)图乙中,c点之后图甲中CO2的四条扩散途径(a、b、c、h)中,一般不会发生的途径是;此时增加CO2吸收速率的方法有.(3)图乙中,当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中产生A TP的场所有.(4)图丙中A~B曲线上升的原因是;该段曲线与图乙中的代表的含义相同;一昼夜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将.48.如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若干曲线变化图(甲图)和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图象(乙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实线表示的数量变化,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代号表示).(2)乙图中的C相当于甲图曲线中的段(用大写字母表示),根据乙中图形推测,甲图中的4N应该等于.(3)乙图B中4结构的名称是,它在B图所示时期的变化.(4)甲图中AB段曲线上升是由于,此段相当于乙图分裂图象中(字母时期;甲图中bc段曲线上升是由于.49.洋葱在欧美被誉为“蔬菜皇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洋葱进行了相关实验.(1)他们首先用镊子扯下一条洋葱根,用刀片将根切成数段(如图所示),并选取其中的一段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其中可能获得成功的区段是.(2)在洋葱根培养的过程中,大家发现由于换水不及时,经常出现烂根现象,某同学推测可能是由于造成的;他们用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液变成色,说明该同学的推测正确.(3)洋葱肥大的鳞茎中含糖类8.5%,该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糖类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他们进行了相关实验.假设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a.实验步骤: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A、B两支试管,各加入2mL样液.②往A试管中加入,摇匀,约2min,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③往B试管中加入,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b.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若实验结果证明洋葱肥大的鳞片叶中所含的糖不是可溶性还原糖而是淀粉,则依据的实验现象是.50.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图.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简称BTB溶液),此时溶液呈蓝绿色(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1)一段时间后①号试管中的溶液由蓝绿色逐渐变成黄色,原因是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这种产物产生的场所是细胞中的.(2)该实验中的葡萄糖为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3)设置②号试管的作用主要是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图乙中最可能正确表示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变化的曲线是.51.分析下面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①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②图中B表示的物质是;C表示的物质是.③科学家鲁宾和卡门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探究O2的来源;科学家卡尔文用14C标记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实验中都使用了技术,请用箭头表示碳循环的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14CO2→.(2)图2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请据图回答(注:净光合作用速率=真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①在10℃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温度在℃时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②若温度保持在25℃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能否正常生长?,原因是.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课改班)(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1.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O2N2,则赖氨酸的R基为()A.﹣C4H10N B.﹣C4H10O C.﹣C4H10ON D.﹣C5H11N【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分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可见,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解答】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即C2H4NO2R.赖氨酸的分子式是C6H14O2N2,则该氨基酸的R基为﹣C4H10N.故选:A.2.某些肽分子式是C a H b O10N5,将它彻底水解后都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O2N)、丙氨酸(C3H7O2N)、苯丙氨酸(C9H11O2N)、谷氨酸(C5H9O4N),则谷氨酸有()A.4个B.3个C.2个D.1个【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遵循元素守恒定律,先根据多肽的分子中N元素的数目和每种氨基酸的N原子数判断出该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数,再根据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过程及四种氨基酸的氧原子数计算谷氨酸数.【解答】解:由题意知,该肽链的分子式是C a H b O10N5,且组成该肽链的氨基酸中都只含有一个N,因此该多肽链是由5个氨基酸脱去4分子水形成的五肽化合物;设该化合物中的谷氨酸数是X,由于四种氨基酸只有谷氨酸含有4个氧原子,其他三种氨基酸都含有2个氧原子,根据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4X+2(5﹣X)﹣4=10,解得:X=2.故选:C.3.人体内的某种有机化合物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对该种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细胞膜的组成无关B.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不是构成核酸的成分D.对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作用【考点】糖类的组成元素;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分析】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有些糖可以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在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有些糖可以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A错误;B、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B错误;C、核酸含有五碳糖,C错误;D、糖类分解释放能量,其中有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维持体温,D正确.故选:D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心肌细胞含线粒体较多②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但不能合成酶③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④胃腺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细胞内核糖体较多.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的能量有95%来自线粒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分泌活动有关;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解答】解:①心肌细胞收缩、舒张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含线粒体较多,①正确;②胰岛细胞是活细胞,既能分泌胰岛素,也能合成酶,②错误;③汗腺细胞分泌汗液,含有较多的高尔基体,含有的核糖体较少,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因此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③错误;④胃腺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细胞内核糖体较多,④正确.故选:C.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D.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后,直接换上高倍镜观察【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解答】解:A、染色时,甲基绿和吡罗红需混合使用,A错误;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还需用蒸馏水冲洗才能用染色剂染色,B错误;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C正确;D、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后,还需移到视野的中央才能转换高倍镜观察,D错误.故选:C.。
山东省德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月份)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2.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应包括()A.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B.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C.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降低血糖浓度3.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浆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B.组织液中Na+浓度减小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兴奋发生时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5.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6.已知突触前膜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升高(已知细胞外Cl﹣浓度大于细胞内).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膜电位状况及信号传递方向的图示是()A.B.C.D.7.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送到细胞2快C.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内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D.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8.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9.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稳定C.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10.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11.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1→2→3使血糖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协同作用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12.下列哪项不属于下丘脑的功能()A.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B.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并产生渴觉C.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并通过神经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D.能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大量的抗体B.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C.有人常患流行性感冒是因为机体经常不能产生抗体D.浆细胞和T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14.2011年9月,西班牙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MVA﹣B,它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程度.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不能复制C.HIV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D.接种MVA﹣B后机体通过记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HIV15.下列关于免疫和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C.免疫中的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效应T细胞识别抗原后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16.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①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④传出神经元、传人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7.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18.如图表示用胚芽鞘中段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黑色方框)做的一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原先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可以测到含有生长素的是()A.琼脂块A和B B.琼脂块B和C C.琼脂块C和D D.琼脂块B和D 19.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大豆田中的单子叶杂草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20.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A.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B.浸泡法处理插条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置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让其生根C.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D.实验的测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21.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22.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B.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根尖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点所示浓度C.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侧浓度一定在d~e所示浓度范围D.该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2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形态和生理状态一致的葡萄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B.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C.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D.侧芽产生的生长素比顶芽多,所以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24.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25.荷兰学者Frits.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2h 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26.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A.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B.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C.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D.深圳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27.双小核草履虫在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占优势.为验证“双小核草履虫没有分泌抑制大草履虫的物质”,以下实验组合合理的是(所用培养液细菌密度相同)()①用生理盐水混合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②将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混合放在含有细菌的培养液中培养③用培养过双小核草履虫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④将双小核草履虫磨碎,加入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⑤用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⑤28.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9.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3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凋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汁数且没有震荡试管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31.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B.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32.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3.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34.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35.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36.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型增长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 t=N0λ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图乙表示二、(非选择题共28分)37.如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9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靶细胞C之所以能接受神经细胞传来的信息是因为细胞膜上有,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等共同构成.(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若刺激M、N点,电流表将分别偏转、次.(3)若图中的物质a是胰岛素,则靶细胞C是,研究胰岛素合成与分泌常用的方法是,图中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填序号).(4)靶细胞C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填序号).(5)分离靶细胞C中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38.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下图(一)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二)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从图(一)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其所分泌的激素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二)的.(2)激素③名称是,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这是一种调节机制.(3)远距分泌是指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激素①②、③、④中属于此传送方式的有.(4)结合图示和你对第(3)小问中远距分泌定义的理解,请回答激素①、②、③、④是否存在自分泌传送方式?原因是.39.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图1为实验示意图.①α的范围为(填“180°≥α>0°”、“180°≥α≥90°"或“90°≥α>0°”).②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做(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3)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B.吲哚丁酸C.吲哚乙酸D.2,4﹣D(4)图2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茎的远地侧的是.(5)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某些部位产生,被运输到部位,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6)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①此科研人员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作为对照组.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6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②是血浆、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③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①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①~⑤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应包括()A.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B.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C.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降低血糖浓度【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分析】蛋白质的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解答】解:A、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为蛋白酶,蛋白酶在消化道内,血浆中没有蛋白酶;故A错误.B、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参与体液免疫;故B正确.C、淋巴因子能加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故C正确.D、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降低血糖;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点,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3.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浆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液体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解答】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并非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A错误;B、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进入消化道,不是进入内环境,B错误;C、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的液体为组织液,故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C正确;D、尿液不是细胞外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B.组织液中Na+浓度减小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兴奋发生时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兴奋经过突触处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解答】解:A、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A 正确;B、组织液中Na+浓度减小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不变,静息电位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与钠离子的内流无关,B错误;C、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D、兴奋发生时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兴奋的产生与传递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5.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其中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空间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解答】解:A、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所以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A错误;B、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B 错误;C、土壤盐碱度会影响土壤中生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C正确;D、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土壤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等知识点,属于对课本中生物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的迁移应用,这就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特征,掌握土壤中动物的特点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中图版
高二生物十月份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1.孟德尔为了验证他所发现的遗传规律,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
下列选项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A.AaBb×AaBbB. AaBb×aabbC. Aabb×AaBbD. AABB×aaBb2.豌豆圆粒(R)对皱缩(r)为显性,孟德尔将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了皱缩豌豆,说明()A.R,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用于自交的圆粒豌豆为杂合子C.自交后代出现的皱缩豌豆为杂合子D.自交后代中圆粒皱缩比例应该为1:33.对维持生物的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是()A.遗传和变异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4.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妻,有一白化病女儿。
他们再生一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A.1 / 2B.1 / 3C.2 / 3D.3 / 45.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
现将黄色圆粒(YyRr)豌豆进行自花传粉,收获时,得到绿色皱粒豌豆192粒,按理论推算,收获的子叶黄色种子皱粒的豌豆粒约有()A.192粒 B.384粒 C.576粒 D.1728粒6.狗的黑毛(B)对白毛(b)呈显性,短毛(D)对长毛(d)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不连锁的。
现有两只白色短毛狗相交配,共生出28只白色短毛狗和9只白色长毛狗。
这对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BbDd和BbDd B.bbDd和bbDdC.bbDD和bbDD D.bbDD和bbDd7.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是()A.都在有丝分裂中B.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前者在减数分裂中,后者在受精作用时8.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B)对白色(b)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BB或Bb)交配C.让该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bb)交配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9.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 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B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C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D 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10. 黄色(Y)圆滑(R)豌豆与绿色(y)皱粒(r)豌豆杂交得到后代:黄圆70,黄皱75,绿圆73,绿皱7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1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纯合体杂交,子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为()A.3/8 B.5/8 C.3/8或5/8 D.1/16或9/1612.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D.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13.设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内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为Aa、Bb、Cc,该雄性动物两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8个精子中,已知其中的两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C、ABC,则另外6个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都不可能有的是()①ABC ②aBC ③abc ④Abc ⑤abC ⑥AbCA.①②⑥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14. 假定某一个体基因型为AaBbccDdEe,各对基因均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为()A.32 B.16 C.8 D.415.如图坐标中横坐标A、B、C、D分别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高三年级10月份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答案在最后)第I卷(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研究发现,细胞中许多蛋白质的修饰都需要MAP1的参与,未修饰的蛋白质将出现功能障碍。
MAP1依赖于锌发挥作用,ZNG1是将锌输送到MAP1的伴侣蛋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AP1可能是细胞中一种起修饰作用的酶,锌能够激活其生物活性B.在机体锌含量正常的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也有可能表现出缺锌的特征C.锌是构成ZNG1的基本元素,说明无机盐参与构成细胞内的重要化合物D.细胞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某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由题意可知,细胞中许多蛋白质需要MAP1修饰,因此MAP1可能是细胞中一种起修饰作用的酶,而MAP1依赖于锌发挥作用,故锌能够激活其生物活性,A正确;B、在机体锌含量正常的情况下,若伴侣蛋白ZNG1活性不足或数量少,运输能力降低,生物体细胞也有可能表现出缺锌的特征,B正确;C、由题意可知,ZNG1为运输锌的伴侣蛋白,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因此锌不是构成ZNG1的基本元素,C错误;D、锌被伴侣蛋白ZNG1运送到MAP1中发挥作用,这说明细胞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某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C。
2.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
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
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A.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B.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ATPD.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当运动强度较低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当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肌糖原,其次是脂肪酸;当高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肌糖原供能。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30个,共45分。
前15个每个1分,后15个每个2分。
)1.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决定对其进行分类,则下列何种特性与你的决定无关()①核膜的有无②核糖体的有无③细胞壁的有无④细胞颜色的有无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2. 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溶液设计实验B. 在用新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时,需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03以防叶绿素被破坏C. 在进行脂肪检测实验时,需在切片上滴加1-2滴50%的乙醇溶液以洗去多余的染料D. 在进行蛋白质检测实验时,需在待检组织样液中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各2mL3.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A.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C. 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 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4.细胞呼吸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呼吸的底物一定是糖类B. 人体细胞呼吸的产物一定有C02C. 细胞无论进行何种呼吸方式都产生ATP并释放热能D. 恒温动物细胞离体培养后,呼吸强度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5.下图是人体内不完整的细胞呼吸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内产生C0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 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②③将受到抑制C. ①③④与①②过程相比,能够彻底分解有机物D. 过程③产生的ATP最多,过程④需要水的参与6.以洋葱表皮细胞为材料,在m时分别用 0.3g/mL的蔗糖溶液、0.5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尿素溶液、清水加以处理后,n时再用清水分别处理,测得的洋葱表皮细胞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代表尿素处理结果的是A. a B. b C. c D. d7.下列现象与渗透作用的关系密切程度最小的是A. 施肥过多导致烧苗B. 蜜饯可以防腐C.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D. 根毛细胞吸收K+8.下图是葡萄糖和乳酸通过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的模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有33小题,每题2分,总分66分)1.对下列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形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②、③属于有丝分裂图象,①属于减数分裂图象B.若图②为某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则该细胞可产生4种配子C.图④代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则图③位于图④的BC段D.图①所示的细胞是某细胞X通过分裂形成的,则X内曾出现过3个四分体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中,染色体及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不可能是下列各项中的( ) A.B.C.D.B.甲细胞分裂期的时间比丁细胞的长C.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的长D.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时选择丙类型的细胞最好4.基因型为Dd的个体,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D基因.那么正常情况下,这条染色单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基因是( )A.d B.D或d C.D D.d和D5.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由图1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分别处于图2中的BC、DE段的细胞为图1中的乙、丙D.图1中乙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6.﹣个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内有32条染色体,则洋葱体细胞中来自父方的染色体数和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是( )A.16和16 B.32和16 C.8和16 D.8和87.如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DNA的复制发生在ab段B.观察染色体的时期应在bc段C.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deD.cd段的染色体数是ef段的两倍8.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9.如图是某一高等动物体内四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丙图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B.如果这四种细胞在同一器官中出现,则该器官是精巢,乙图是次级精母细胞C.在甲图中若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在正常情况下,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应为AD.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乙、丙、丁10.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如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11.下列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但并没有将遗传因子定位在染色体上B.摩尔根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就是DNA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前人的成果,成功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2.已知一批豌豆种子,基因型为AA:Aa=1:2,将这批种播种后自然生长(假设结实率相同),则其所结种子中,基因型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4:4:1 B.3:2:1 C.3:5:1 D.1:2:113.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Ⅰ3的基因型为aaBB,Ⅰ2为纯合子.根据系谱图,推断不正确的是( )A.Ⅰ4基因型是aabbB.Ⅱ2基因型是AabbC.Ⅲ1基因型可能是aaBbD.Ⅲ2与患该病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 )A.AaX B X b、AaX B Y B.BbX A X a、BbX A Y C.AaBb、AaBb D.AABb、AaBB16.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A.他们的孩子为椭圆形红细胞B.他们的孩子是Rh阴性的可能性是0C.他们的孩子中可能会出现椭圆形红细胞且能产生淀粉酶的表现型D.他们的孩子中有能够产生淀粉酶17.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B.C.D.18.对某种植物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数量分别是49、52、50、51.这株植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MmNnPP B.mmNnPp C.MmNNpp D.MMNnPp19.父母亲色觉正常、弟弟色盲的正常女人和一个正常的男人结婚,生一个色盲儿子的几率是( )A.B.C.D.20.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Z染色体基因(Z B、Z 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下B.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毛全为黑色C.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Z B WD.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若子代羽毛出现上述三种颜色,则理论上子代羽毛的黑色:灰色:白色=9:3:421.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突变B.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C.肺炎双球菌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22.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B.用35S标记蛋白质是由于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C.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D.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23.烟草花叶病毒(TMV)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将TMV变种X的蛋白质外壳和变种Y 的核酸组成新病毒,感染烟草后可以得到大量病毒,这些病毒为( )A.变种XB.X蛋白质包裹Y核酸的病毒C.变种YD.Y蛋白质外壳包裹X核酸的病毒24.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卓越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B.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早证实DNA是遗传物质D.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5.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外壳的蛋白质是( )A.在噬菌体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B.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C.在噬菌体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D.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2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其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释放出来的大多数子代噬菌体( )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C.含32P、不含35S D.不含32P、含35S28.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5N和14N,c只含14N.如图中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A.B.C.D.29.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基因不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为2:3C.该基因复制和转录时a部位都会被破坏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30.经测定,某DNA分子片段中含有碱基A 60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那么,该DNA 片段中碱基C所占比例和数量分别是( )A.48%,600 B.48%,650 C.26%,600 D.26%,65031.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B.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C.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2.下列关于遗传学有关概念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是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C.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X 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 b、aY、YD.一个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不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进行复制,若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占,则含31P的DNA分子占33.下列有关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DNA分子片段中均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分子中的每个脱氧核糖均与2个磷酸基团相连C.一条DNA单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D.若DNA分子片段中有a个碱基对,且已知胞嘧啶有b个,则该DNA分子中的氢键数为2a ﹣b个二、填空题(共有四个大题,总分34分)34.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如图一中A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B、C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象;图二为该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象.(1)图(左)中数字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2)A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分裂过程中.B图细胞最终分裂结束后,一般情况下,E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4)按分裂过程判断,图(右)中标号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5)若图示的动物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交配,后代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35.小鼠的体色黑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E和e、F和f控制,其体色与基因关系如图1.现用两只纯合小鼠杂交,结果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体色性状是由基因通过__________来控制的.(2)根据图1和图2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E(e)基因位于__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由图2杂交实验可判断出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3)为进一步确定父本的基因型,让F1中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观察并统计F2中黑色和白色的个体数量.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F2代中黑色:白色约为__________,则基因型为__________.②若F2代中黑色:白色约为__________,则基因型为__________.36.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表现正常的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伴X隐性遗传病),请据图分析回答:(1)__________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_性遗传病.(2)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1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3)若Ⅲ﹣11与该岛上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4)若Ⅲ﹣11与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不患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37.某种昆虫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有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如图表示昆虫体内某个DNA片段自图中①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氧核苷)研究①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2)图中催化②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与③相比,②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____.(3)若要改造此多肽分子,将图中丙氨酸变成脯氨酸(密码子为CCA、CCG、CCU、CCC),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__.(4)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5)理论上组合①的F2长翅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组合②的亲本中,长翅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有33小题,每题2分,总分66分)1.对下列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形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②、③属于有丝分裂图象,①属于减数分裂图象B.若图②为某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则该细胞可产生4种配子C.图④代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则图③位于图④的BC段D.图①所示的细胞是某细胞X通过分裂形成的,则X内曾出现过3个四分体【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④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是由于DNA的复制,CD段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②属于有丝分裂图象,①、③属于减数分裂图象,A错误;B、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子,但只有2种,B错误;C、若图④代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则应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而图③是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C错误;D、图①所示的细胞含有3条染色体,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则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所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能形成3个四分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图象辨别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中,染色体及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不可能是下列各项中的( ) A.B.C.D.【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所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含量之比为1:1(后期和末期)或1:2(前期和中期).【解答】解:A、A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2:1,不存在这种情况,A错误;B、B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C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C正确;D、D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属于有丝分裂末期,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明确染色体与DNA含量之比为1:1或1:2,再判断各选项.B.甲细胞分裂期的时间比丁细胞的长C.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的长D.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时选择丙类型的细胞最好【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是选择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比例越大越好.【解答】解:A、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故A正确.B、据表格可知:甲细胞分裂期的时间是2.0t/h,丁细胞的分裂期是1.5t/h,故B正确.C、根据表格可知,不同的细胞的分裂间期时间都比分裂期长,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故C正确.D、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是选择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比例越大越好,选乙细胞较好,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周期概念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基因型为Dd的个体,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D基因.那么正常情况下,这条染色单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基因是( )A.d B.D或d C.D D.d和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而DNA的数目加倍,出现姐妹染色单体.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所含基因应完全相同.据此答题.【解答】解: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后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若前期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D基因,则这条染色单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基因也是D.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后形成,含有相同的基因,再作出正确的判断即可.5.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由图1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分别处于图2中的BC、DE段的细胞为图1中的乙、丙D.图1中乙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图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析图2: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解答】解:A、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A正确;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B正确;C、乙和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这两个细胞都对应于图1的BC 段,C错误;D、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个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内有32条染色体,则洋葱体细胞中来自父方的染色体数和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是( )A.16和16 B.32和16 C.8和16 D.8和8【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受精作用.【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2、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解答】解: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为有丝分裂后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内有32条染色体,洋葱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16条;来自父方的染色体有一半,所以有8条;洋葱是二倍体,所以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是8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受精作用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要求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明确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受精作用的含义,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7.如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DNA的复制发生在ab段B.观察染色体的时期应在bc段C.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deD.cd段的染色体数是ef段的两倍【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的变化,图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bc段由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向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的状态转化,该过程是染色体复制过程,c点染色体复制完成,cd段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d点表示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 分子.2、DNA分子加倍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解答】解:A、核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bc段,A错误;B、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在中期,对应cd短,B正确;C、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因此de段染色体数目由于着丝点分裂而暂时加倍,C正确;D、ef段染色体数目可能是cd段的2倍,D错误.【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与细胞核DNA数目的关系变化,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8.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考点】DNA分子的复制;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 分子中一个是N14﹣N14,一个是N15﹣N14,两个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如果细胞进行2次有丝分裂,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A错误.B、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都有15N染色体,B正确;C、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是15N﹣14N,再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中期存在于2条染色单体上,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C错误;D、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都含有14N,因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D错误.故选:B.【点评】对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9.如图是某一高等动物体内四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丙图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B.如果这四种细胞在同一器官中出现,则该器官是精巢,乙图是次级精母细胞C.在甲图中若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在正常情况下,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应为AD.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乙、丙、丁【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