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辽宁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的生命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笼罩其上的模糊和不确定性。
围绕这部小说,存在着诸多谜题:有关版本、作者、评点者、人物原型……同时,宏大的结构、丰富的内蕴、广博的指涉、精心的比喻,也使其人物形象圆满生动,情节发展呈现复调格局,结构脉络具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特征。
然而,印刷媒介的传播是单一中心、主张确定性的。
与之相应,印刷文化体系中的《红楼梦》虽然样式众多,却大都在进行确定性的寻求,力求将其明确、固定。
研究著作讲究权威,期望还原唯一、排他的文学和历史;各类续书,不论作者能力眼界高下,大多力求贴近原著。
为了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红楼梦》,出现了许多“横排本”“简体本”甚至“普及本”和“缩略本”。
作为对名著的普及,它们是必要的,但小说的魅力源于细节,删去细节的版本在展示效果上无疑会大打折扣。
有了这些普及版本,伴随着受众在“接受——认知”中的自动省略和突出,原本充满暗示、隐喻和谜语,“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变成人人都能简明扼要地总结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中学课文。
它从含混到明确,繁复故事逐渐变成梗概:封建大家庭的没落过程,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复杂的人物性格也成了一一对应的符号;娃娃脸的宝玉天真多情,瘦弱的黛玉敏感忧郁,丰腴的宝钗温柔宽厚……即便是人各有异的舞台表演、绘画作品,也在试图将不确定的《红楼梦》确定下来:戏剧确定在神态、身段上,绘画确定在笔墨、线条上。
例如,梅兰芳在京剧《黛玉葬花》中,以一米八的男儿身扮演十三四岁的娇弱少女,其定妆照中“眼睛是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即遭到鲁迅诟病,但排除这些个人因素,他却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其身段、扮相在舞台艺术中的优势,将黛玉颦颦的神、缠绵的意表达了出来。
又如,在颇受公众推崇和认可的戴敦邦所绘《红楼梦》图画中,人物眉眼仅以极简的笔法勾勒出线条,但公众并不追究,而是沉浸于寥寥几笔中流露的风流袅娜和无尽萧瑟。
基于城市文化的大连市形象塑造与传播
基于城市文化的大连市形象塑造与传播一、大连市的城市文化大连市位于辽宁省南端,地处渤海湾畔,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滨海城市。
大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曾先后被辽东半岛的各个部落所占据,具有多元的文化传统。
在清朝时期,大连成为了俄国和日本的殖民地,留下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受到外来文化的熏陶,大连市形成了多元的文化融合,包括辽东民俗文化、滨海风情文化、俄式建筑文化等。
如今,大连市的文化多元共融,成为了东北地区最具活力和魅力的城市之一。
在这样丰富多元的城市文化基础上,大连市的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应该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价值,让全世界都能够了解和欣赏大连的特色文化。
在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中,大连市应该充分挖掘城市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通过文化活动、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来打造一个富有魅力和活力的城市形象。
1. 强化文化自信,突出地域特色大连市应该通过文化传播,强化本地文化的自信心,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自身风格的城市形象。
大连的滨海风情、辽东民俗文化以及俄式建筑文化都是大连市的独特文化符号,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来突出这些特色。
可以围绕滨海风情举办海洋文化节,推出海洋文化专题的展览和演出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大连感受滨海风情;可以在城市中心举办辽东民俗文化节,表演辽东特色的歌舞、手工艺品等,让游客感受到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可以推出俄式建筑文化专题的旅游线路,让游客游览大连市的俄罗斯风情建筑,了解大连市的多元文化。
2. 发挥文化活动的引领作用大连市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来推动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
可以组织海洋文化节、辽东民俗文化节、俄式建筑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媒体的关注,让大连市的文化形象得到更广泛的宣传和传播。
大连市还可以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文化艺术团体、名人和专家学者来大连市举行演出、讲座、展览等,推广城市文化,展示城市形象。
这些文化活动将有助于形象传播,引发公众的共鸣和关注,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新媒体环境下的城市文化传播与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的城市文化传播与创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文化传播与创新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今天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城市,早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相对封闭的社会。
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的观念,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基于这样的改变,新媒体环境成为我们谈论城市文化的创新和传播的新的角度。
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城市文化传播机遇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是城市独特的精神象征和文化标志,反映着城市的历史、民俗、习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传播得到了极大的机遇和空间。
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应用,如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使得城市文化能够更深入、更广泛地传播。
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工具,城市可以发起各种文化活动,将城市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
同时,这些文化活动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带到更多人的生活中,使他们更加了解城市的文化内涵,对城市产生好感。
还有一种新的城市文化传播形式,即“文化创意街区”。
每个城市都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城区,里面有很多老建筑、老房子,这些老房子被改造成一个个文化创意园区,成为了城市文化的窗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感受城市的文化魅力。
新媒体环境下的城市文化创新城市文化传播不仅需要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融合,更需要城市文化的创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城市文化创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样化。
很多城市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这为城市文化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如何将城市文化和创新结合起来,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亮点,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的过程。
一种新的城市文化创新方式便是“互动式文化艺术展览”。
传统艺术展览几乎都是消费者视觉单纯接受的展示,而互动式文化艺术展览尝试改变这种单向模式,通过新媒体技术和互动手段使得观众能以更加互动的方式参与到艺术创作中,真正体验了文化创新。
结语新媒体环境下的城市文化传播不再是单纯的城市文化传统,城市文化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机理及提升措施
新媒体环境下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机理及提升措施作者:肖蕾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0年第12期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且在全球的社会力量格局也发生很大的改变,全球对中国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高;而为了更好地融入到世界,我国必须注重国家形象的良好传播。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跨文化传播的全方位开展,新媒体技术也在其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穿透力和生命力,有效地推动着我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新媒体初始传播机理具体指新媒体借助多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向外扩散信息,从而获得传播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传播主体发展情况和政策环境所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因素。
由于国家政策会对资源的配置、经营的方向及资金的流向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会影响到新媒体初始传播力的生成;基于此,国家政策应适应现阶段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以此来更好地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更好地满足传播受众的需求;2.资金因素。
资金直接决定着新媒体传播活动的开展,资金的流向在国家形象传播中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够确保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传播产品的设计与推广的顺利进行,实现国家形成跨文化传播的长期有效推进;3.技术因素。
技术创新直接影响到新媒体的发展壮大;针对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而言,只有积极地进行新媒体技术创新,才能够以多元化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国家形象;4.人才因素。
在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活动中,只有具备足够的人才优势,才能够突显出新媒体传播力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下,当前国外通过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都培养出诸多的新媒体方面的人才,而在这一方面我国仍有待提升;5.传播主体因素。
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往的传播格局已被打破,形成了多元化的跨文化传播主体新格局。
新媒体传播阻滞机理具体是指国际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滞我国国家形象传播。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国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为丁本国的利益,西方国家往往会故意歪曲中国的形象,基于本国的价值观框架体系来报道中国事实,尤其是存在故意从政治、环境、人权等方面来妖魔化中国,让中国在本国民众心中种下一颗“负面”的种子;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需要警惕西方媒体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来大范围地传播中国的不实报道,及将我国国家形象的负面效应放大;2.受众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性接触、片面解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效果;由于中西方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均存在极大的差异,加上受众的个人需求,促使其选择性地接触新媒体内容,若受众过滤和片面地解读我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内容,势必会错误地认识中国。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研究》范文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城市形象的传播方式与效果发生了显著变化。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为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的传播现状、问题及策略,以期为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1. 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的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
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新闻网站、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城市形象得以迅速传播。
这些渠道具有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为城市形象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
除了传统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经济发展等内容外,还涉及城市治理、民生改善、社会风气等方面。
这些丰富的内容为城市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城市形象传播中的问题1. 传播策略不够明确部分城市在形象传播过程中,缺乏明确的传播策略和定位,导致传播效果不佳。
此外,过度依赖某种传播方式,忽视其他渠道的拓展,也会限制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
2. 传播内容同质化部分城市在形象传播过程中,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和特色。
这导致城市形象难以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影响传播效果。
四、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的策略1. 明确传播策略和定位城市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形象传播策略和定位。
通过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同时,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展多种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果。
2. 创新传播内容城市在形象传播过程中,应注重创新和特色,避免内容同质化。
通过讲述城市的故事、展示城市的魅力、传递城市的价值观等方式,让城市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此外,还应关注民生改善、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城市形象的亲和力。
3. 加强与民众的互动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应加强与民众的互动,提高城市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活动、征集民众建议、发布互动话题等方式,增强民众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关于辽宁文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辽宁文化创新与增强文化活力问题的思考1苗丽静(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连 116025)摘要:辽宁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厚的省份。
近年来,解放思想创新文化发展的理念正成为辽宁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与此同时,辽宁的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但我们也发现,辽宁文化发展目前还存在文化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规模效应以及文化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
要促进辽宁文化创新和增强辽宁的文化活力,就必须加强辽宁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关键词:辽宁;文化创新;文化活力;文化体制改革1 辽宁文化发展现状2.1 文化资源丰厚据《辽海丛书》和有关史料记载,辽宁省文化蕴藏深邃,籍典浩繁,名人辈出。
辽宁省的文化资源除了拥有史前以及汉、唐、辽、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如红山文化遗址、沈阳故宫、关外三陵、九门口长城外,辽宁还拥有众多标志性文化设施,如辽宁大剧院、辽宁博物馆、辽宁彩电塔等。
辽宁现有各类文物遗迹11300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6处,包括九门口长城、五女山山城、沈阳故宫、清盛京三陵等项目,进入了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大省的行列。
在众多文物遗迹中,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
有5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本省也公布了11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4人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近年来,辽宁艺术精品创作成绩突出,有一大批艺术精品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辽宁的小品、评书让全国人民喜闻乐见;辽宁的评剧、二人转则在东北具有广泛的市场。
辽宁曾成功主办或联合主办了“辽剧(辽南戏)新剧目展演”、首届“赵本山杯”小品大赛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
2.2 振兴理念深入人心黑格尔说过,历史是由两条经纬线构成的,“第一是‘观念’,第二是人类的热情,这两者交织成为世界历史的经纬线。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与历史相比,还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在当代的发展中相对落伍了。
网络与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文化价值塑造
网络与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文化价值塑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网络与新媒体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新闻传播领域,网络与新媒体的出现对文化价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网络和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文化价值塑造进行论述,并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一、信息获取与传播的便捷性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新闻信息的获取与传播。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纸质媒体获取新闻,这种方式存在时效性和空间限制。
而如今,只需一部智能手机或电脑,即可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新闻资讯。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也为个人发布和传播新闻提供了便利。
网络和新媒体的便捷性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新闻信息的来源,也方便了新闻的传播。
例如,重大事件发生后,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实时了解并分享,使信息快速传播。
这种便捷性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全面、及时,同时也促进了全民参与的新闻传播模式的形成。
二、多元化的文化表达网络和新媒体的兴起为不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并使得文化表达具有了更多样的形式。
传统媒体的受众相对较为固定,而网络和新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将文化表达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
通过网络和新媒体,不同文化的新闻、影视、音乐等作品可以流传到全球各地,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例如,中国的网络文学、韩国的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热烈的追捧,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表达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宽了视野,促进了全球文化的融合。
三、公众参与和舆论形成的多样性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使公众参与新闻传播的程度大幅提升。
过去,新闻传统上是由传媒机构进行单向传播,公众往往只能被动接受信息。
而现在,任何人都有机会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发布自己的观点和评论,成为新闻传播的一部分。
公众参与的加深使得舆论形成更加多样化。
网络和新媒体上的用户可以通过互动与交流,共同讨论新闻事件,形成不同意见的碰撞。
这种多样性的舆论形成有助于提升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也促使新闻媒体更加关注公众需求,提高新闻质量。
辽宁家乡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辽宁家乡文化传承调研报告辽宁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家乡文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传承辽宁家乡文化,本次调研活动以理解辽宁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传统建筑和饮食文化为主题,通过访问当地老年人和专家学者,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对辽宁家乡文化进行全面了解。
一、辽宁传统习俗辽宁传统习俗是辽宁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辽宁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特色。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辽宁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独特的习俗,比如贴窗花、放炮竹、包饺子等等。
这些习俗不仅仅是辽宁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代表着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
二、辽宁民间艺术辽宁的民间艺术也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辽宁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大连木偶戏、锦州秧歌舞、沈阳评话等。
这些艺术形式通过歌舞、表演等方式传达了丰富的故事和民间传说,展现了辽宁人民的智慧和才艺。
这些民间艺术不仅是辽宁人民的宝贵财富,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和学习。
三、辽宁传统建筑辽宁的传统建筑也是辽宁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辽宁的传统建筑多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如沈阳故宫、大连老虎滩炮台等。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辽宁人民的居住和工作场所,更是艺术和文化的结晶,代表着辽宁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通过传承和保护这些传统建筑,可以让辽宁的家乡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四、辽宁饮食文化辽宁的饮食文化是辽宁家乡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辽宁的饮食以海鲜和面食为主要特色。
辽宁毗邻渤海和黄海,拥有丰富的海产品资源,所以海鲜在辽宁的饮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同时,辽宁人民也非常喜爱面食,如大连的炸糕、锅包肉等,这些美食代表了辽宁人民的独特口味和饮食习惯。
总结起来,辽宁家乡文化是辽宁人民智慧和努力的结晶,是辽宁人民对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辽宁家乡文化的各个方面,也认识到了传承和保护辽宁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探索“竖屏电视”新玩法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探索“竖屏电视”新玩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探索“竖屏电视”新玩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全媒体传播正在成为主流趋势。
在这个多元化、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传统的电视媒体面临着流失观众和广告收入下降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情况,各大媒体纷纷开始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
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之一,大连新闻传媒集团一直以来都是大连地区传媒行业的龙头企业。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积极探索全媒体传播的新路径,成功地将“竖屏电视”引入到自身的传媒产品中,塑造了新的主流舆论格局。
所谓“竖屏电视”,是指以人们习惯的竖屏方式展示节目内容的电视。
与传统的横屏电视相比,竖屏电视更符合人们在移动设备上的观看习惯,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场所,打破了电视节目观看的时空限制。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凭借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力,迅速抓住了这一机遇,推出了一系列适应竖屏电视观看的专属节目。
首先,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部资源整合。
通过整合集团内的电视、报纸、广播、新媒体等各个媒体平台,实现了内容的全方位覆盖和传递。
同时,集团积极吸纳优秀的新媒体人才,打造了一支专业的全媒体团队,以应对不同媒体平台的需求和特点。
其次,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积极拓展传媒产品的形态。
通过与移动设备厂商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集团推出了一款专属的“竖屏电视”应用程序。
该应用程序不仅适应不同屏幕尺寸的移动设备,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包括新闻、综艺、娱乐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自由选择观看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媒体消费。
此外,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还通过内容精选和创新,吸引观众的眼球。
集团加强与行业研究机构、高校合作,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观众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分析数据,集团了解到年轻人越来越喜欢时尚、潮流、娱乐等内容,于是开发出一系列与这些主题相关的节目。
辽宁省文化旅游局新媒体宣传方案
辽宁省文化旅游局新媒体宣传方案一、项目名称XX文化旅游节新媒体宣传推广项目二、项目内容及要求(一)摄制发布文化旅游打卡视频围绕“相约XX·见证美好”宣传主题,拍摄并制作6个X城区文化旅游主题宣传视频,每个视频时长1分钟左右,重点宣传和推广文化旅游景区、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及特色文化景点。
表现方式和画面效果达到影视级全画幅时效水准,积极配合各大平台转发推广。
(二)搭建双端话题搭建“相约XX·见证美好”话题专区,作为在平台上的节点宣传窗口,聚合相关XX文化旅游视频、文化旅游图文,包括官方号发布的视频。
定制创意海报,通过今日头条和抖音开屏,面向武汉和周边客源地曝光,开屏海报跳转到话题或文章专区。
通过信息流推广,增加视频和图文曝光量不少于3000万人次。
三、项目预算及付款方式项目预算90万元以内,付款方式按合同约定支付。
四、供应商应满足条件(一)供应商应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
(二)供应商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区注册,具有广告设计、制作、旅游形象策划等相关经营范围的独立法人企业或机构,并具备抖音、今日头条授权合作资格。
五、参与时间、要求及办法供应商自即日起可参与报名,报名时按相关要求提交营业执照原件及相关资格证明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同时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主题视频创意方案、抖音今日头条推广方案、报价清单等材料一式两份,所提交材料需加盖公章后密封。
报名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23日17:00。
六、供应商确定办法本次项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供应商。
按照有效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候选供应商名单,排名第一的为中选供应商,排名第二名的为备选供应商。
如出现报价一致的情况,按增值服务金额数量、供应商服务能力及以往服务经验择优确定。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丁X联系方式:XX通讯地址:XX129号。
辽宁产品ip形象设计成功案例
辽宁产品ip形象设计成功案例
IP形象设计是现代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品牌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辽宁省,不少企业通过精心打造IP形象,成功地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辽宁企业的IP形象设计成功案例。
1. 东北大米——“垂钓人”形象设计
位于辽宁省的大米生产企业东北大米,以“垂钓人”为IP形象,成功地塑造出了一种亲切、乡土、自然的品牌形象。
在包装设计中,用浓重的东北风格和自然色调,营造出了舒适、自然、健康的感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 长城乡村文化旅游——“长城小人”形象设计
长城乡村文化旅游是一家以文化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IP 形象是一只被称为“长城小人”的卡通形象。
设计师通过将长城、文化和动物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作了这个富有童趣的IP形象。
其在推广营销中的成功表现,充分说明了IP形象的重要性。
3. 常山御水——“鹤”形象设计
常山御水是一家以泉水饮料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IP形象是一只鹤。
设计师通过对鹤的形态和特点的深入研究,成功地表现了企业的品牌文化和产品特点。
这种寓意深刻的形象设计,为企业的市场推广赢得了更多的认可和信任。
通过以上三个辽宁企业的IP形象设计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到,IP形象设计是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打造,才能塑造出深入人心、富有感染力的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区域形象建构中的文化传播研究-以辽视春晚为例
区域形象建构中的文化传播研究-以辽视春晚为例摘要:地方春晚是展现区域文化内容的一个重要平台,既可以弘扬区域文化,又可以塑造区域文化形象,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多年来,辽宁卫视凭借勇于创新的能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台有一台精彩的晚会,对推动区域文化传播、塑造地方城市形象具有重要贡献和意义。
关键词:辽视春晚区域文化传播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是辽宁广播电视台为全省打造的一台春节晚会。
2023年1月20日,辽视春晚在辽宁卫视播出后,好评如潮。
根据广电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在2023年小年夜(1月14日)-正月初五(1月25日)期间,省级卫视综合频道首播的30多档春节文艺晚会中,辽视春晚以收视率1.621%、收视份额6.972%,位列省级卫视综合频道春晚收视第一。
多年来辽视春晚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娱品牌,凭借精彩丰城的节目内容让全国观众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新辽宁,也实现了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播。
一、辽视春晚特点分析1.舞台唯美,科技含量高2023年辽视春晚的舞台设计在2022年360度全视角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东北符号,动作捕捉跟踪、特效合成等视觉技术和舞美完美结合,中国结、对联、堂糖葫芦、灯笼等元素为观众营造出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热闹景象。
2.加大语言类节目比重大2023年辽视春晚14个节目,其中8个为语言类节目;2022年辽视春晚13个节目,包括语言类节目8个,辽视春晚舞台上语言类节目的数量和比例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春晚。
辽视春晚语言类节目集结了深受观众喜爱的新老喜剧人,在创作上聚焦家国幸福,准确捕捉反映百姓生活的动人故事,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不仅笑料十足,而且充满正能量。
3.歌舞类作品少而精2023年春晚,在开场舞中,民族、美声、京剧等多种表演方式配合现代物、芭蕾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出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歌舞创意融合类节目《好个唱响新时代》中,五十六个民族舞种和谐统一,歌舞中传递出国泰民安的幸福感……创意融合艺术化的表现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有机结合、古典艺术与民族特色交相辉映。
请从多个角度介绍辽宁地域文化闪光点不少于800字
请从多个角度介绍辽宁地域文化闪光点不少于800字辽宁地域文化闪光点可从历史、艺术、文学和风俗等多个角度来介绍。
以下是关于辽宁地域文化的不少于800字的介绍:一、历史:辽宁地域文化的一个闪光点在于其丰富的历史遗迹。
辽宁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辽宁是早期中国玉器文明的中心,丰富的玉器出土证明了古代辽宁地区人们的高度文明。
此外,辽宁还是中国伟大的清朝皇家家族的发源地,盛京(今沈阳)是清朝的国家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物。
二、艺术:辽宁地域文化的艺术闪光点在于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辽宁的舞蹈、音乐、戏曲等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中,辽宁的满族戏曲尤为有名,以其独特的剧种、剧目和表演风格而受到广泛赞赏。
辽宁的民间舞蹈也是一大亮点,如著名的“抚顺皮影大戏”等表演形式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和赞誉。
此外,辽宁还有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文化人物,他们为辽宁地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文学:辽宁地域文化的文学亮点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学资源和作品中。
辽宁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学历史和丰富的文学传统。
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作家出生于辽宁,如著名作家张洪纲、弋阳等。
他们的作品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辽宁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和风格,从古典诗歌到现代小说,无一不展示了辽宁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品味。
四、风俗:辽宁地域文化的风俗闪光点在于其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辽宁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在当地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此外,辽宁地区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活动,如满族传统的“祭祀年神”和“初五灶王”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辽宁人民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还为游客提供了更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
以上是关于辽宁地域文化闪光点的多个角度的介绍,辽宁地域文化在历史、艺术、文学和风俗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色和亮点。
这些闪光点表明了辽宁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当地人民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感,也为游客和其他地区的人民提供了了解和欣赏辽宁文化的机会。
辽宁人物ip形象设计成功案例
辽宁人物ip形象设计成功案例
辽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省份,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象征。
为了进一步宣传辽宁的文化和形象,许多企业和机构开始注重辽宁人物IP形象的设计。
下面介绍几个成功的辽宁人物IP形象设计案例:
1. 沈阳故宫博物院的“长恨歌”系列形象
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辽宁省的一大文化名片,其“长恨歌”系列展览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宣传这一展览,设计师们创造了一系列的形象IP,例如“梅妃”、“楚霸王”、“贵妃”等。
这些形象不仅具有浓郁的唐朝风情,还突出了展览的文化特色,成功地吸引了大量观众。
2. 辽宁省博物馆的“东北虎”形象
辽宁省博物馆是一座展示辽宁地区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
设计师们在博物馆形象设计中,选择了东北虎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形象,将其塑造为代表辽宁文化的形象IP。
这一形象不仅具有良好的文化代表性,还为博物馆带来了更多的人气和关注。
3. 大连市政府的“海豹”形象
大连是辽宁省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城市,设计师们在大连市政府形象设计中,选择了海豹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形象IP。
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大连的海洋文化特色,还为大连市政府带来了更多的公众关注和认可。
总之,辽宁人物IP形象设计的成功案例有很多,这些形象不仅代表了辽宁的文化和特色,还为相关企业和机构带来了更多的人气和
关注。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具有辽宁特色的形象IP出现。
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中形象塑造的思考
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中形象塑造的思考1. 引言1.1 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中形象塑造的思考在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形象塑造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随着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新兴平台的兴起,人们对典型人物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如何塑造形象成为了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一个人的基本信息和背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报道传递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价值观念、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
在新媒体报道中,形象塑造的手法也变得更加多样和灵活。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的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示典型人物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认识这些人物。
在新媒体时代下,典型人物的形象传播途径也得到了拓展和增加。
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报道外,社交媒体平台、网络直播等新兴渠道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和关注典型人物的重要途径。
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快速传播速度和广泛覆盖范围,使得典型人物的形象不仅可以在本地传播,还可以迅速辐射到全国乃至全球。
然而,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中形象塑造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大量化,典型人物的真实形象往往会被夸大或者歪曲,导致观众难以准确了解人物的真实情况。
同时,典型人物本身的形象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需要更加专业的团队来进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典型人物形象塑造的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需要综合利用各种媒介手段,深入挖掘人物的价值和特点,精心设计形象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和舆论议题,建立起一个真实、立体和有感染力的形象。
在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中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给出了新媒体时代下人物形象塑造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媒体对典型人物形象传播的影响。
2. 正文2.1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塑造在新媒体时代,人物形象的塑造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传统媒体主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单一形式展示人物形象,而新媒体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平台进行呈现,如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博客等。
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中形象塑造的思考
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中形象塑造的思考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典型人物报道成为了新媒体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媒体形势下的典型人物报道,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报道,更多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展现。
在这种形势下,媒体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挑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深刻的洞察。
本文将从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中形象塑造的角度展开思考。
一、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在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在多种传播平台上进行,如微博、微信、抖音、知乎、头条等。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用户群体,因此在典型人物报道的形象塑造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需求。
比如在微博上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片来展现人物形象,而在抖音上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现人物的特点和魅力。
媒体在进行典型人物报道时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来灵活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二、真实性和立体性的展示在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需要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性的展现。
媒体不能简单地通过一篇报道或一段视频就完全展现一个人物的形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报道和分析,呈现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比如可以通过人物的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来展现其真实的形象,让读者和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个人物。
同时在展示人物形象时,需要注意避免片面化和夸大化,要做到客观真实,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立体。
三、情感化的呈现在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需要更加注重情感化的呈现。
通过情感化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触动读者和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有吸引力。
比如可以通过人物的情感经历、人生故事、成长历程等来展现其情感世界,让读者和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情感化的呈现也可以增强读者和观众的参与感和亲近感,让人物形象更加贴近人心。
四、互动化的交流新媒体形势下的典型人物报道中形象塑造需要多元化、真实性、情感化和互动化。
媒体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的传播平台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展现人物的形象。
辽宁复州皮影戏活态文化下的文创产品设计与推广
辽宁复州皮影戏活态文化下的文创产品设计与推广发布时间:2021-12-15T07:01:48.516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9期作者:章萌[导读] 复州皮影戏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承至今,对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辽宁116600摘要:复州皮影戏作为我国传统的戏剧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文化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我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现代化进程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但在科技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今日,皮影戏却日益落寞,当代年轻人对复州皮影戏的兴趣不高,复州皮影戏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故此,本文是针对非遗文化复州皮影戏的创新设计,以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创产品形式使复州皮影更加多元化,让复州皮影戏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以崭新且真实的面貌回归大众,进一步推动对复州皮影戏的保护。
关键词:复州皮影戏;文创产品;设计与推广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复州皮影戏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承至今,对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复州皮影戏活态文化下的文创产品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正是活态文化的存在才能让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现如今,皮影戏的文创产品已经涉及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纪念意义。
所以对于复州皮影戏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宣传推广要尽最大的可能保留复州皮影戏文化的真实性,同时也要对复州皮影戏文化进行深度的分化,既要符合时代潮流,又要提炼出最具皮影特色的元素加以运用。
(二)复州皮影戏发展现状复州皮影戏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更是日常生活中放松享受不可或缺的方式。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许多新兴的娱乐方式都已经繁荣起来了,这让复州皮影戏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碍。
目前文娱活动在不断地向现代化靠拢,尤其是皮影戏的吸引力集中在中老年群体的背景下,其发展前景堪忧,复州皮影戏在如此严峻的情形下需要通过创新来谋求发展。
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中形象塑造的思考
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中形象塑造的思考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典型人物报道在新媒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典型人物报道是一种常见的新闻形式,通过对某一具有代表性或者典型性的个人的生活、成就、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报道,以此来展现当下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
在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的形象塑造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需要兼顾传统媒体的报道要求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以此来吸引更多受众和实现信息传递的最大化效果。
一、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在新媒体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媒体呈现:新媒体具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典型人物报道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来展现,既可以通过文字报道来呈现人物的故事,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来生动展示人物的生活和成就,以此来更加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形象。
2. 互动参与:新媒体平台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受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与报道内容,典型人物报道需要更加注重受众的互动参与,可以通过举办线上访谈、互动问答等形式,增加受众的参与感,提高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3. 传播速度快: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实现实时更新和即时传播,典型人物报道需要及时把握时事热点和社会关注焦点,及时更新报道内容,以此来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和参与。
2. 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新媒体平台具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典型人物报道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进行呈现,从而形成更加生动、形象和立体的展示效果。
在形象塑造中,可以通过多种表现形式来展现人物的个性魅力和成就风采,以此来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和参与。
3. 以人为本的创新表达在新媒体形势下的典型人物报道中,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创新表达,即通过生动、形象、贴近受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和故事,以此来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加受众的情感共鸣和参与感。
4. 互动参与的引导新媒体平台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受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与报道内容,典型人物报道需要引导受众的互动参与,可以通过设置互动话题、举办线上访谈等形式,增加受众的参与感,提高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谋新以化人 做好新时代的文化传承——来自《辽阳日报》副刊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谋新以化人做好新时代的文化传承——来自《辽阳日报》副
刊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杨慧宏
【期刊名称】《记者摇篮》
【年(卷),期】2024()7
【摘要】报业素有“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说法。
在社交媒体和数字工具普及
的今天,在网络信息杂乱无序、转瞬即逝的当下,唯有思想、文化熠熠生辉,不可取代。
党报副刊依然可以通过延展报道空间,挖掘文化内涵,提供深度解析和精致阅读留“客”。
本文以《辽阳日报》为例,探讨党报如何以“大副刊”构建新的文化视角,
如何增强核心价值的艺术表现力,担负起文化宣传的使命和启迪思想的重任,做好新
时代的文化传承。
【总页数】3页(P135-137)
【作者】杨慧宏
【作者单位】辽阳日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让文化的血脉涓涓流淌——《大足日报》副刊在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中的实践
2.以新闻传承红色基因——周口日报挖掘报道红色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3.把握新闻规
律,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以工人日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报道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 机遇 与挑 战
“ 新媒体 ” 是指继 电视、 电影 、 报纸 、 广播等传 统媒体之后在计算机和通讯等科学技术支持下 出 现的新 的媒体形态 , 包括互联网、 移动互联 网、 移 动媒体等。当今社会的文化传播是媒体融合式 的 传播 , 采用文字、 声音、 影像、 动画、 网页 等多 种 媒 体表现手段 , 利用广播 、 电视 、 音像 、 电影 、 出版 、 报 纸、 杂志 、 网站、 手机 等 多种 媒介 形 态 实 现信 息 的 传播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作为发展最为迅猛 的
面对互 联 网这个 开 放 世 界 的挑 战仍 力 不从 心 , 负
新媒体 , 改变 了传统媒体单 向传播的模式 , 不但可 以实现一对一传播 , 还可以实现多对多传播 , 大大
缩短 了信息传播周期 , 迅速扩大信息的覆盖面 , 呈 现 出快速 性 、 海量 性 、 互 动性 、 反 馈性 等特 点 。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 , 为辽宁文化 形象塑造与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传播 的主体扩大化 , 过去传播 的主体主要是媒体 中的 职业新闻人 , 而如今传播主体 已经转 变为每一位
传递身边新发生的信息。而根据 中国互联网络信 息 中心 2 0 1 4年 的调查 结果 , 辽 宁省 的网 民普 及 率 在全国排名第七位 , 普及率 已达到 5 5 . 9 %, 辽宁 已 经成为信息产业大省 , 这无疑为辽 宁形象 的塑造 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新媒体为辽宁形象 传播带来机遇 的同时 , 也使传播面临着挑战。新 媒体时代下对虚假信息 、 负面信息传播 的监控与 管 理有 很大 难度 , 政府 、 区域 的文化形 象容 易受 到 冲击。尽管近年来政府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 理 水平在 逐 步提升 , 危 机公关 能力 在不 断提 高 , 但
中图分类号
G1 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篇号
1 0 0 8 - 2 4 4 1 ( 2 0 1 6 ) 0 5 - 0 0 8 3 ・ 0 4
一
、
新媒 体 为辽 宁 文化 形 象 的 塑 造 与传 播 带
与 引导舆论 的空 间渠 道 。 由于 摄影设 备 的普及 与 上 网的便利 , 受 众 可 以用 手 机 随 时将 身 边 发 生 的 事 情拍 成照 片或 视频 传到 网络 中 , 人人 互 相分享 、
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接受信息 、 转发信息、 表达意见
收 稿 日期 2 0 1 6 — 0 6 — 2 8
形象 , 某些地区的文化形 象甚至被恶意“ 抹 黑” ,
例 如 曾经被 妖魔化 的河南 、 新 疆形 象 , 这种形 象 一
旦形成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改变 , 现在的东
北形 象包 括辽 宁 的形 象也 正 在 被 低 俗化 , 辽 宁文 化 形象 的塑 造与传 播形 势严 峻 。
方 的舆论表 达与舆论 引导 ; 开展 民间公 民文明上网的教 育活动 ; 重视影视等 艺术形式在文化 塑造 与传播 中 的重要作 用, 讲好辽 宁故事 , 利用影视传媒提 高辽 宁形 象, 以 实现辽宁 良好 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 促进 辽
宁经济、 社会发展 。
关键词
新媒体 ; 文化 形象; 塑造 ; 传播
面文化信息在网络这个 “ 舆论放大器” 作用之下 , 迅 速成 为舆论 焦点 , 某 些个人 偏激 的观 点 、 某 些组 织 基于 商业 目的 的谣 言 等在 网络 上 迅 速 流传 , 对
正 常 的社会 秩序 造 成 不 良影 响 , 严 重 损 害 政 府 的
使用新媒体发布信息的个人 。正是因为新媒体时 代是 以个人为传播主体的传媒时代 , 人人都是记 者, 人人都有发布的机会 , 因此信息更容易快速、 广泛 地实 现传播 。社交 网站 、 微博 、 微 信等 新媒 体
新媒体下辽 宁文化形 象的塑造与传播
郭宪春
摘 要
李
侠
( 鞍 山师范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 , 辽宁 鞍山 1 1 4 0 0 7 ) 辽宁 良好的文化形 象不但能够提 高辽 宁的 国内、 国际影响力 , 而且 能够增讯科学技 术的发展 , 我们 应该积极 融合媒体 工具 , 充分利 用互联 网平 台, 增强 官
—
= == == == .— —— —= —— —— — — —— —— — 一
鞍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A n s h a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0 1 6 - 1 0, 1 8( 5 ): 8 3 —8 6
第 1 8卷
二、 新媒 体 下辽 宁 文 化 形 象 塑造 与 传 播 的有
效途 径
展 的 良好 形象 。
政 府 部 门应借 助 网络 平 台关 注 舆 情 , 及 时 处 置舆情 。发生 突 发 事 件 时 , 政 府 处 理舆 情 需 要 尊 重 民众 、 敬畏舆论 , 要遵循舆论传播规律 … 1。某 些 区域 的网络形 象 可 能一 直 良好 , 然 而 一 旦 发 生 影 响力 比较大 的 负 面事 件 , 同 时地 方 政 府 处 理 舆 情 不及 时 或不恰 当 而最 终 导 致 舆 情 蔓 延 , 很 可 能 会 使这 一 地 域 的形 象 发 生 重 大 的逆 转 , 例如 “ 上 海 大火 ” “ 天津爆 炸 案 ” “ 青 岛天价虾” 等。因此 , 当辽 宁发 生 自然 灾 害或 者 突 发 事 件 的 时候 , 政 府 要 迅速 做 出反应 , 果 断进 行处 理 , 抢 先 通过 各种 媒 体 包括 电视 、 网络等 快速 发 布最新 情况 , 表 达政 府 的态度 和措 施 , 如 果 情 况严 重 要 停 播 电视 台 正 常 节 目, 滚动播 出最 新 情 况 。在 官 方 网站 、 微博 、 微
基金项 目 2 0 1 4 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 目“ 新媒体时代辽宁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 L 1 4 D Z W 0 1 2 )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郭宪春( 1 9 7 1 - ) , 女, 满族 , 辽 宁沈 阳人 , 鞍 山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
鞍山师范学 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