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教案 精品
初中物理《机械与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课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3. 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5. 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6. 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课标对科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 程。 3.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 械功的含义。 4.理解机械效率。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 用。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
学生分组讨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活动三:组装滑轮组,看谁的滑轮组更省力
滑轮组装引导问题:1、绳子的起始端应当系在那个位置? 2、绳子的末端最终朝向上还是下?
3、你有哪一些心得体会?
评价要点
本环节在探究活动中完成,学生兴趣浓,组织过程中注 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课堂中活动评价指标: 1. 操作的规范性 2. 操作过程中学生间的相互协作 3. 实验器材的分析、论证和选择 4. 结论总结的严谨性和全面性 5. 小组间经验的相互借鉴
实验设计引导问题:1、怎样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怎样测量力臂?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应当怎样做? 3、怎样测量力?用弹簧测力计行吗?有什么优缺点?用钩码又有什 么优缺点? 活动三:将学生生活中所见到的杠杆进行分类
温馨提示:从是否省力的角度分类,怎样才能省力? 第二课时: 活动一:组装定滑轮,用弹簧测力计探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活动二:组装动滑轮,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力
机械与人 适用年级 沪科版八年级(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九章《机械与人》
第九章机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2. 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会分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剪刀、开瓶器、木棍、铁榔头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杠杆一、引入新课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板书:1. 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
(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物理学中叫杠杆)观察和了解学生是否认识杠杆: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质疑1:设立情境。
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硬杆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观察学生是否能想出在硬杆下垫一块小石头的方法,教师视具体情况作适当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杠杆质疑:古猿用的硬杆是杠杆吗?(强调杠杆有支点) 强调硬杆不是杠杆,硬杆与支点结合就是一种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工具——杠杆。
这也是人与猿的区别所在——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质疑2:一根硬杆不是杠杆,为什么用来撬开茶叶听盖时就是杠杆了?铁榔头是不是杠杆?(分析、讨论):知道杠杆有支点区分硬杆和杠杆的不同,同时进行学科渗透质疑3: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讨论、回答这些问题,教师视具体情况处理,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教师不做过多解释)(板书: 2. 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杠杆中的几个名词。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9章机械与人重点、难点突破 精品
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9章机械与人重点、难点突破1、杠杆:例1、如图所示,用力F拉杠杆的A点使它处在平衡状态。
图中F1、F2、F3、F4表示力F的四种不同方向,其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为()A.F1 B.F2C.F3 D.F4解析:当杠杆在图示位置精致不动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杠杆所受阻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因而可知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也保持不变,所以当动力臂最大时所用的拉力最小。
当杠杆上力的作用点和支点都固定不变时,当所用力的方向跟支点和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连线垂直时,力臂最长,故力F2 最小答案:B小练习:1、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2、一根杆秤,如果秤砣被磨损掉一部分,用它称得的质量将比被称物体的实际质量()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判定答案:1、D 2、A2、滑轮和滑轮组:例2、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解析:当用滑轮或滑轮组拉着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机械所克服的阻力为地面对物体产生的摩擦力,即三种情况下所克服的阻力(f)相同。
甲种情况使用的为定滑轮,所用拉力F甲 = f ;乙种情况使用的是动滑轮,所用拉力F甲 = 1/2 f ;丙种情况为滑轮组,该滑轮组有三股绳子向左拉物体,所用拉力F甲 = 1/3 f 。
故答案为B.答案:B小练习:1、一位同学双手的最大拉力为500N,现在他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A. 1500NB. 1000N.500ND. 250N2、关于使用滑轮组的论述,较全面的是:A、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B、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C、一定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D、一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答案:1、A 2、B1、功:例1、全国足球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中,场上一名队员用600N的力,一脚把重约4N 的足球踢了40m远,那么足球在空中飞行前进40m 的过程中,这名队员对足球做的功为()A 0B 80JC 12000JD 12080J解析: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可知,人在用脚踢球的一瞬间对足球做功,当足球离开人的脚向前飞行的过程中,人不再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因而足球在空中飞行40m的过程中,人不对足球做功。
(完整)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2、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得到了力和运动的一些关系。其实除了伽利略,还有其他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到了牛顿,他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形成了今天的定律。组织学生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认识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所有物体都适合,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但是一个理想化条件,实际上不存在。故是一个理想定律,是由实验加科学推理得到的。 (3)“总”说明没有例外,总是这样。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则仍静止;原来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由来及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对此有很大的应用,下面我们解决几个问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热学的研究、蒸气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气时代,机械工业进一步完善 (3)体现电气时代的各种设备和情景,如电动机、发电机、电力机车、城市夜景等 电磁学的研究:电动机、发电机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4)电子计算机、互联、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录像资料等。 电磁学、电子――电子计算机 2.举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实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是有用的。 (三)物理学的召唤 介绍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同时结合这些科 学家的研究方法,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 归纳和数学分析、理性思维以及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等,从而 使学生领悟怎样学好物理学。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1.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物 质 的一门科学。 2.请通过互联查找有关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列举我国航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章略第章运动的世界一、考点知识:1.能用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及参照物概念;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5.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二、重点难点:.重点: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难点:速度计算题三、易错点:参照物的选取及刻度尺读数里准确值和估读值的判读四、本章注意事项:参照物的选取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及平均速率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一、参照物、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例题、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考点点睛 精品
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考点点睛考点一:杠杆的五要素及平衡条件方法技巧:在杠杆的五要素中,最难理解的是力臂。
(1)力臂:①杠杆的力臂从几何上来看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理解为: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叫做力臂。
[注意]力臂指的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反向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不是到力的作用点的垂直距离。
②画力臂的方法:①确定支点;②画好力的作用线,作用线的延长线要用虚线;③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或延长线作垂线;④标上相应的符号。
(2)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要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要多次测量,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其平衡条件为:F1L1=F2L2.命题特点:力臂的作图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很大,一般以填空、选择、作图或实验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3分左右,难度系数约为0.8,作图的规范性必须要注意。
典型例题:例1:(2008·钦州)如图8-5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图8-5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C解析:若将钩码同时向外移动一小格,则力与力臂的乘积为2×4<3×3,右端会下降,所以①可以;若将钩码同时向内移动一个小格,则力与力臂的乘积为2×2>1×3,杠杆的左端会下降,所以②不可以;若将杠杆的两侧各减一个钩码,则力与力臂的乘积为1×3<2×2,则杠杆的右端会下降,所以③可以;若将两侧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力与力臂的乘积变为3×3>2×4,所以杠杆的左端会下降,所以④不可以。
规律总结:此题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哪边力与力臂的乘积大,杠杆就会向哪端倾斜。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机械效率。
3、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5、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教学重点: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
计划课时: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要学生自己课前阅读课本,复习知识点。
二、对照知识结构图,逐一对照复习(一)杠杆①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问:1、杠杆有什么特征?2、请举出在教室里杠杆的实例? ②杠杆的五要素。
画出你所举例子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③杠杆的平衡状态: 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平衡条件:F 1L 1= F 2L 2④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L1>L2;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L1<L2;省距离费力;等臂杠杆L1 = L2;不省力不费力;例1:如图1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A B C D 图1(二)滑轮: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例2、在图2的甲、乙、丙三次实验中,若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已知每个钩码重2N,则三次实验的拉力分别为多少?(三)机械功和功率:例3、上海自主研发了一种氢燃料汽车,它使用氢气代替汽油。
在一次测试中,汽车在水平路面受到2400N的水平牵引力,5min内匀速直线行驶了9000m。
(1)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是多少?(2)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功率是多少?(四)机械效率:例4、在图2的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其中乙实验是用滑轮组将钩码匀速提升10cm,由图3可知,绳端受到的拉力F为 N,绳端移动的距离s为c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
图2 图3 例5、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l 、2 、3 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2 中的甲、乙、丙所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第九章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课
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根据力作出力臂;知道滑轮的实质,及它们的特点;知道做功的必要因素及计算功的公式;知道功率及其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机械效率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并知道决定动能、势能的相关因素。
2.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的问题,确定滑轮组承担物重的段数n,进行有关计算。
能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合理利用机械能。
3.复习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验及从实验中归纳实验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
难点: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
教具:铁架台,杠杆,各类剪刀,滑轮若干,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教学方法:提纲法,自读复习法,实验法,小结法,讨论法一、知识再现1.杠杆是的硬棒,它的五要素是、、、、。
2.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3.杠杆有那三种?结合生活实际分别举例说明。
4.定滑轮的特点是,其实质是一个。
动滑轮的特点是,其实质是一个。
5.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功的计算公式是,功的单位是,6.功率是,它的物理意义是,计算公式是,功率的单位是。
7.机械效率是,它的计算公式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
8.动能是,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 ;重力势能是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 ;弹性势能是 ,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有 ;二、展示交流、拓展提升典例1.如图1所示,O 为杠杆的支点,第一次杠杆在重物G 和力F1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第二次杠杆在重物G 和力F2的作用下仍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F1>F2 B .F1=F2C .F1<F2D .F2>F1>G典例2.某人站在地面上,想用一个滑轮组来提起5000N 的物体,而用来穿绕滑轮组的绳子只能承受1200N 的拉力,则该人应怎样设计并组装这个滑轮组?典例3.A 、B 两个人,体重之比为5∶6,A 爬到六楼所需时间t 1与B 爬到5楼所需时间t 2之比为3∶4,那么A 、B 两个做功的功率之比是多少?分析:求比值的问题通常采用公式法进行比较。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9章机械与人知识点梳理 精品
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9章机械与人知识点梳理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某一个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②有些情况下,可根据杠杆的实际转动情况,来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2、杠杆的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所以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3、力臂的方法:⑴找到杠杆的支点O;⑵画出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过支点作出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虚线)⑷标出力臂(用大括号,注明是动力臂还是阻力臂)。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3)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或:F1 / F2=l2 / l1说明: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5、杠杆的分类及应用:(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省力杠杆。
特点:能省力但是费距离。
应用: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9章机械与人沪科版
第8章机械与人8.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阿基米德真能举起地球吗?智 能 提 要问:怎样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 答:关于力臂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几何上来看,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其中“点”为杠杆的支点;“线”为力的作用线,即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2)某一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但力的方向改变,那么力臂一般要改变。
如图所示,力F 的大小一样,由于作用在杠杆上A 点的方向不同,力臂就不同.(a )图中F 的力臂l 比(b )图中F 的力臂l ˊ大.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问:你能总结一下画力臂的一般步骤吗?答:可按下述步骤画力臂: (1)首先确定支点O .(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可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再从支点O 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4)最后用大括号勾出力臂,在旁边标上字母l 1或l 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
智 能 拓 展用不准确的天平进行准确的测量我们实验室力测量物体质量的天平是等臂杠杆,它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制作的测量仪器. 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左盘中的物重等于右盘中的砝码重,左盘中的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的砝码质量.由于使用不当和部分被损,一些天平实际上的不等臂杠杆,用这样的天平直接测量,不管你是怎样认真地进行正确操作,称量结果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总有偏差.在粗略测量和练习使用天平时,都可以忽略由于仪器本身造成的误差.但是在精确测量中,这是不允许的麦纳麦,如何用不准确的天平进行准确的测量呢?第一种方法”是恒载法“.先将另外一个物体放到天平的一只托盘上,然后把砝码放在另外一只托盘上,直至天平平衡.接着,把待测物体放到放砝码的托盘上,并将其中的一部分砝码逐渐取出,使天平恢复平衡. 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被取出的砝码的质量.由于砝码是准确的,所称出的值就是它的真实值.第二种方法是“替代法”.把待测物体放到天平的一只盘上,另外拿些沙粒加道另外一只盘上,一直加到使天平平衡.然后,把待测物体拿下(沙粒别动),逐渐把砝码加到这只盘上,直到天平重新恢复平衡为止.这样,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盘上砝码的质量.第三种方法是“复称法”.首先把待测物体(设质量为m )放在左盘,然后往右盘加砝码(质量为m 1)使之平衡. 此时,便有mgl 1=m 1gl 2(l 1、l 2分别为左、右盘到天平中央刀口的距离).接着,又将待测物体放到右盘,然后往左盘加砝码(质量为m 2)至天平平衡.此时,也有m 2gl 1=mgl 2.将两式相比可得21m m m ,只要将m 1、m 2的值代入上式,便可以得出待测物体的质量了.智 能 归 例题型一 会确认并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例 如图甲所示,杠杆OA 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分别画出力F 1和F 2对支点0的力臂L 1和L 2。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沪科版)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课标要求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
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
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
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
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整理)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学案
新课标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学案(杠杆与滑轮)一、知识梳理活动1:自主阅读(9.1、9.2节)、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完成学案 1.观察课本P 152图9—1各实例的共同特征,物理学中把 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_______叫做杠杆,这一固定点叫做杠杆的_______。
如图1所示,铡刀铡东西时杠杆的支点是____、F 1是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_____、F 2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_____,请在图中画出动力臂L 1 和阻力臂L 2。
2、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____状态。
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 ,请将三次实验收集的数据填入下表,并完成表格,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课本P 155图9—4,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可知: ①图(a)(c)为_______杠杆,这是因为L 1________L 2 ②图(d)为_______杠杆,这是因为L 1________L 2 ③图(b)为_______杠杆,天平就是一个_______杠杆图1A判定某一杠杆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习课本9.2节内容,思考以下问题:①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 ,但不能_______,其实质是一个_______杠杆。
②动滑轮能够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其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___倍的杠杆。
③滑轮组既能_______,又可以_____________,有几股绳子承担物重,拉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_。
活动2:展示交流(每组抽取一名同学展示本组答案)二、典例剖析、方法总结: 活动1: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题目1、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体育健身运动,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机械与人_9.2 滑轮及其应用 (1)学案沪科版
§9.2 滑轮及其应用○1学习目标: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学习重点: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学习难点:1、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2、进行实验探究拉力、物重及吊起动滑轮绳子股数间的关系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滑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定滑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滑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滑轮组。
二、解读探究2、定滑轮○1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2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3依据图9—15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定滑轮?3、动滑轮○1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2动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3依据图9—16分析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动滑轮?4、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有哪些好处?○2组装滑轮组,总结方法。
○3分析以上组装图,总结拉力F、物重G、吊起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升高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滑轮组在水平使用时的情况分析三、巩固提高1、定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杠杆,使用它时不能__________但能______________; 动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杠杆,使用它时不能__________但能______________。
无论使用何种简单机械,省力的必定________距离,省距离的必定______力。
2、如图,物体重G=100N ,不计绳子、滑轮重及摩擦,则:F 1 = _________ ; F 2 = ________; F 3 = ________; F 4=________。
37、如图物体所受重力等于12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不计摩擦,拉力F 应等于____N。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机械与人_9.2 滑轮及其应用(2)学案沪科版
§9.2 滑轮及其应用○2 学习目标: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学习重点:解决滑轮组的相关问题学习难点: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学 习 过 程一、预习导学1、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使用它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它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滑轮组在使用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与所悬挂的重物G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与物体移动距离h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所受的重力都是120N ,滑轮重力及摩擦忽落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 和B 时,F A =______N ,F B =______N 。
二、解读探究4、例题讲解例1:试设计一滑轮组,需要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并要求用60N 的力来提起240N 的重物(不计摩擦及滑轮重)例2:如图,物重为300N ,不计摩擦和滑轮重,P 钩处承受的拉力是______N ,Q 端承受的拉力是______N ,拉力F 是______N ,若拉力F 移动的距离为2.4m ,则重物上升______m 。
三、巩固提高1、如图,物体重为4N ,如果用一恒力F 向左拉绳,使物体在桌面上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 ,则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4N D 、6N2、如图,动滑轮重1N ,拉力F G 分别为( ) FPA、5N、10NB、10N、9NC、5N、4ND、5N、9N3、如图,放在桌面上的物体A重100N,通过滑轮挂有重为30N的物体B,刚好能使A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和桌面间的摩擦力为()A、30NB、60NC、100ND、15N4、如图,海潮要站在地面上用滑轮组把重400N的重物吊到二楼,已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0N,请画出绕绳的方法(绳、滑轮重及摩擦不计)5、如图,如果静止时的拉力F=4N,则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甲是______,乙是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九章机械与人.doc
第九章机械与人第一节杠杆学目1.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力臂的看法,能依据有关的物,画出杠杆表示。
2.通,研究杠杆的均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均衡条件解决一些的。
3.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会杠杆行分。
学安排本用 2 学,第一学杠杆、研究杠杆的均衡条件,第二学学杠杆的分和用。
第一学前准1.自物件前从家里来羊角、剪刀、子、起子(及瓶盖的酒瓶)等工具。
2.通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要下来:合作研究一、杠杆明活 1:分用羊角起子、用剪刀剪、用起子起瓶盖、用直尺撬文具盒⋯⋯。
在察的基上,思虑:学生出杠1.些工具在工作有哪些共同特色杆的特色后,教出杠2.画出下中各杠杆的支点O和力 F1及阻力 F2的表示。
杆、支点、力、思虑: F1和 F2是谁遇到的力阻力几个名词。
本环节意在指引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研究杠杆的均衡条件。
若在讲堂上播放二、研究杠杆的均衡条件实景视频,指引活动 2:回想你玩过的跷跷板的游戏,联合察看以下图思虑:学生提出问题和1.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猜想,成效更好。
2.跷跷板在水平川点静止由哪些要素决定鉴于学生的本质认知规律,此时不急于硬性给出“力臂”的看法,而是称之活动 3:研究杠杆的均衡条件为悬挂点到支点1.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量不一样的“距离”。
的钩码,用 F1、F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1、L2表示悬挂点到支点O的距离。
2.改变钩码个数并调理悬挂点到O点的距离,使木尺处于水沉静止状态。
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填一填⑴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杠杆。
⑵支点是: ________________ ,动力是:____ ________,实验左侧右侧次数动力 F1/N距离L1/cm阻力F2/N距离L2/cm1233.察看剖析实验数据,看看木尺均衡的条件是什么结论4.假如杠杆的左侧改用弹簧测力计斜拉杠杆使其均衡(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支点到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距离和支点到该力作用线的距离填入下表中。
物理: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提纲(沪科版八年级).doc
《机械与人》复习提纲(沪科版)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 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 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 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根据力作出力臂;知道滑轮的实质,及它们的特点;知道
做功的必要因素及计算功的公式;知道功率及其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机械效率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并知道决定动能、势能的相关因素。
2. 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的问题,确定滑轮组承担物重的段数n,进行有关
计算。
能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合理利用机械能。
3. 复习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验及从实验中归纳实验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尊重
实验事实,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
难点
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
教具
铁架台,杠杆,各类剪刀,滑轮若干,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
教学方法
提纲法,自读复习法,实验法,小结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复习内容,要求认真复习对待。
(一).出示知识结构要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复习知识点。
(二).对照知识结构,逐一对照每一节复习
①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②杠杆的五要素
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平衡条件:F1L1= F2L2
省力杠杆L1>L2;省力费距离;
如瓶盖起子、手推独轮车
④L1<L2;省距离费力;
如钓鱼竿、理发剪刀
等臂杠杆L 1 = L 2;不省力不费力;
如天平
(3)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4)标出必须的符
解法:
例2、如图,一个轻质直角尺可绕轴O 转动,已知OA=OB=0.1m ,在OA 的中间挂一重为20N 的物体,使直角尺平衡,则作用在B 端的最小力是多少牛?
分析:要使B 端的作用力最小,且杠杆平衡,则L 1需最大
例3、某人站在地面上,想用一个滑轮组来提起5000N 的物体,而用来穿绕滑轮组的绳子只能承受1200N 的拉力,则该人应怎样设计并组装这个滑轮组?
做针对练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①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②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③滑轮组: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F=1/n
G 总) 斜面
三、例题分析:
例1、如图所示的杠杆,画出它们的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 。
分析:画杠杆的力臂是力学中的基本作图之一,它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以下几步:
(1)找出支点所在的位置;(2)画出力的作用线(虚线)
②计算公式:
W=F S
③单位:1
焦
=1牛米
①表示做功快慢
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③计算公式:P=
④单位:
1瓦=1焦/秒
例、A、B两个人,体重之比为5∶6,A爬到六楼所需时间t1与B爬到5楼所需时间t2之比为3∶4,那么A、B两个做功的功率之比是多少?
分析:求比值的问题通常采用公式法进行比较。
人爬楼做功是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
设功率分别为P A、P B,功分别为WA、WB,每层楼高为h,
则W A= G A h A = G A5h,W B= G B4h ,则由功率
的计算公式P=t
W
得,B
A
P
P
=2
1
t
WB
t
WA
=1
2
WBt
WAt
=1
2
4
5
ht
G
ht
G
B
A
=6
5
×4
5
×3
4
=18
25
答:A、B两人做功的功率之比为25∶18
知识网络
①内容: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功都等于机械克
服阻力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Gh=FL
W动= W阻
滑轮W动= W阻
①有用功:机械克服有用阻力所做的功
②额外功:机械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功
③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总= W有用+ W额外
例题及练习
机械能:动能-影响因素
势能-重力势能-与有关
弹性势能-与有关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做题巩固所学
小结本节所学。